红外诊断技术应用

合集下载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最新)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最新)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最新)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快速、高效的检测手段,在带电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导则旨在规范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1. 范围本导则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带电设备(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缆、母线等)的红外诊断技术应用。

内容包括红外诊断技术的原理、设备选型、检测方法、数据分析、故障诊断及预防措施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110222011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DL/T 6642016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DL/T 845.92004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第9部分:红外热像检测》其他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3. 术语和定义3.1 红外诊断技术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带电设备进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通过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和潜在故障的技术。

3.2 热像图由红外热像仪采集的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通常以伪彩色显示。

3.3 热异常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异常,可能指示设备存在故障或潜在问题。

3.4 热像仪用于采集物体表面红外辐射能量,并将其转换为可视图像的仪器。

4. 红外诊断技术原理4.1 红外辐射原理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发射红外辐射,辐射强度与物体的温度成正比。

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强度,可以推算出物体的表面温度。

4.2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红外热像仪通过光学系统收集物体表面的红外辐射,经过红外探测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和图像处理,最终生成热像图。

4.3 温度分布与故障关系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反映了设备的运行状态。

正常情况下,设备各部分的温度应均匀分布;若出现局部温度异常升高或降低,可能指示设备存在故障,如接触不良、绝缘老化、过载等。

5. 红外诊断设备选型5.1 红外热像仪选型5.1.1 分辨率选择高分辨率的热像仪,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提高诊断准确性。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1)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1)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1)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红外诊断技术在电力设备中的应用要求、诊断方法、诊断周期、数据处理与分析、诊断报告的编制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交流电压 10kV 及以上、频率 50Hz 及以上的各类发、输、变电设备的红外诊断应用。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三、术语和定义1. 红外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其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都在不停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送能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

物体通过辐射所放出的能量,称为辐射能,简称辐射。

2. 红外热像仪: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受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反映到红外探测器的光敏元件上,从而获得红外热像图,这种热像图与物体表面的热分布场相对应。

3. 温度场:温度的空间分布。

4. 温升:被测设备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

5. 相对温差:两个对应测点之间的温差与其中较热点的温升之比的百分数。

6. 热图像:利用热成像仪对设备进行拍摄所得到的图像。

7. 正常状态:设备状态良好,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8. 异常状态:设备存在局部过热、温度分布不均匀等异常现象。

9. 缺陷状态:设备存在过热、放电、接触不良等缺陷。

四、诊断要求1. 进行红外诊断时,应尽量选择在设备负荷高峰期进行。

2. 进行红外诊断时,应选择天气良好的情况下进行,避免在雨雪、雾天等恶劣天气下进行。

3. 进行红外诊断时,应注意避开电磁干扰源,避免对诊断结果产生影响。

4. 进行红外诊断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发生触电等事故。

五、诊断方法1. 表面温度判断法:根据设备的正常运行温度范围,判断设备表面温度是否正常。

2. 温差判断法:比较同一设备各部分的温度差异,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3. 图像特征判断法:根据设备的红外热图像特征,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202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2024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20241. 引言1.1 背景与目的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高效、准确的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带电设备的故障诊断与预防性维护。

本规范旨在统一和规范带电设备红外诊断的应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带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变压器、断路器、电缆接头、绝缘子等)的红外诊断工作。

适用于电力企业、检测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

2. 术语与定义2.1 红外诊断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带电设备进行温度检测,通过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内部或外部的异常状态。

2.2 热像图由红外热像仪生成的反映被测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图像。

2.3 热斑热像图中温度明显高于周围区域的局部区域,通常指示设备存在异常。

2.4 温差设备某一区域与参考区域(通常为环境温度或设备其他正常区域的温度)之间的温度差。

3. 红外诊断设备与仪器3.1 设备选型3.1.1 红外热像仪应具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宽温度范围等特性。

3.1.2 根据被测设备的类型和检测距离,选择合适的热像仪型号。

3.1.3 热像仪应具备数据存储、图像处理和分析功能。

3.2 设备校准3.2.1 红外热像仪应定期进行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3.2.2 校准应按照制造商提供的校准程序进行,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

3.2.3 校准记录应妥善保存,以备查验。

3.3 设备维护3.3.1 红外热像仪应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灰尘污染。

3.3.2 使用前后应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3.3.3 定期进行设备保养,更换易损件。

4. 红外诊断流程4.1 前期准备4.1.1 收集被测设备的资料,包括设备型号、运行参数、历史故障记录等。

4.1.2 制定详细的检测计划,明确检测时间、地点、人员分工等。

4.1.3 准备必要的检测工具和防护装备,确保安全。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3篇)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3篇)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3篇)文章一: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概述及优势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对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已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原理、优势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二、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原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是利用红外热像仪捕捉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红外辐射,通过分析红外热像图,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隐患。

其基本原理如下:1. 红外辐射原理:物体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会向外辐射能量,其辐射强度与物体温度成正比。

带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流的作用,设备温度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红外辐射。

2.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红外热像仪通过探测设备产生的红外辐射,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处理,生成红外热像图。

三、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优势1. 非接触式检测:红外诊断技术无需与设备直接接触,避免了因接触导致的设备停运和安全隐患。

2. 快速检测:红外热像仪能够实时捕捉设备的红外辐射,快速发现设备故障隐患。

3. 无需停电: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可在设备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不影响设备正常工作。

4. 检测范围广:红外热像仪可检测不同类型的带电设备,如变压器、电缆、开关等。

5. 诊断结果客观:红外热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设备温度分布,诊断结果具有客观性。

四、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1. 变压器红外诊断:通过红外热像仪检测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发现变压器内部故障,如绕组短路、接头接触不良等。

2. 电缆红外诊断:检测电缆接头、终端等关键部位的温度,发现电缆故障,如接头接触不良、绝缘老化等。

3. 开关设备红外诊断:对开关设备进行红外检测,发现设备内部故障,如触头接触不良、绝缘子损坏等。

4. 避雷器红外诊断:检测避雷器表面的温度,发现避雷器老化、损坏等故障。

文章二: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要点一、红外诊断设备选型1. 红外热像仪:选择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红外热像仪,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检测需求。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最新)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最新)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最新)随着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带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高效、安全的检测手段,广泛应用于带电设备的故障诊断和预防性维护中。

为了规范和指导红外诊断技术在带电设备中的应用,特制定本导则。

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原则、设备要求、检测方法、数据分析、诊断标准及安全管理等内容。

适用于电力系统中各类带电设备的红外检测与诊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0212014 电气绝缘材料耐热性分级GB/T 121132003 接触电流和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方法DL/T 6642016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红外诊断技术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带电设备进行非接触式温度测量,通过分析设备表面的温度分布,判断设备运行状态和潜在故障的技术。

3.2 热像图由红外热像仪生成的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图像。

3.3 热异常设备表面温度分布异常,可能指示设备存在故障或潜在问题。

4. 应用原则4.1 安全性红外检测应在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严格遵守电力安全操作规程。

4.2 准确性检测设备应定期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及时性定期进行红外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潜在故障,防止事故发生。

4.4 全面性对关键设备和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无遗漏。

5. 设备要求5.1 红外热像仪5.1.1 性能要求分辨率:不低于320×240像素热灵敏度:≤0.05℃测温范围:20℃至+500℃波长范围:8μm至14μm5.1.2 功能要求具备自动调焦功能支持温度实时显示和记录具备图像存储和传输功能支持多种温度分析工具5.2 辅助设备三脚架:用于固定热像仪,确保图像稳定防护装备:包括绝缘手套、绝缘鞋等,确保操作人员安全计算机及分析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图像分析6. 检测方法6.1 检测准备6.1.1 环境条件检测应在无雨、无雾、风速小于2m/s的条件下进行环境温度应在10℃至+40℃之间6.1.2 设备准备检查红外热像仪是否正常工作校准热像仪,确保测量精度准备好辅助设备和防护装备6.2 检测步骤6.2.1 设备选择根据检测任务选择合适的带电设备,重点关注高压开关、变压器、电缆接头等关键部位。

红外线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红外线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红外线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线技术不仅在工业、军事、安防等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同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红外线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新兴的研究方向之一,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红外线技术的原理和分类红外线技术是一种基于物体发出或反射出的红外辐射,通过针对其发射或反射出的红外线能量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物体性质、构成和状态的判断和识别的技术。

红外线技术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涉及不同的波段可以分为被动式、主动式和热成像等多种类型。

被动式红外线技术是指无源红外探测技术,主要利用被测物体自身的红外辐射进行侦测。

这种技术涉及的波段通常在3-5μm和8-14μm两个范围之间。

主动式红外线技术是指主动探测技术,通常需要向被测物体发射红外线探测信号,利用被测物体对红外线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等反应进行分析识别。

这种技术所涉及的波段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可覆盖从近红外波段到远红外波段等多种范围。

热成像技术则是一种将红外辐射转变为图像信号进行显示的技术,通常采用主动式测量技术来实现,在未接触到被测物体时也能够进行测量。

二、红外线技术与疾病诊断之间的联系主要是依靠被诊断对象的热像变化来实现。

当疾病或病变发生时,会对人体内部的能量交换和组织物质的代谢产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会引起机体内部的热像变化,从而通过红外线技术进行检测并进行分析和识别。

2.1 乳腺癌的诊断红外线技术在乳腺癌的诊断方面应用得较为广泛。

由于乳腺癌的存在会使周围组织的血液流动减缓或无法正常流动,从而造成对应区域的热像呈现出不同于其他正常组织区域的温度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红外线技术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实现对乳腺癌的检测和分析。

2.2 风湿病的诊断风湿病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针对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重要的一点是及早对关节软骨和骨骼中的损伤进行检测和分析。

红外线技术可以通过准确测量不同部位的热像变化,从而快速判断关节软骨和骨骼部位的疾病和损伤情况,对风湿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3篇)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3篇)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3篇)文章一: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概述一、引言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成为电力系统管理的重要任务。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无损、非接触式检测方法,已在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组成、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二、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基本原理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是利用红外热像仪捕捉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热辐射信号,通过分析热像图,发现设备潜在的缺陷和故障。

其基本原理包括:1. 红外辐射原理:物体在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会向外辐射能量,辐射强度与物体温度成四次方关系。

带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流的作用,设备各部分温度存在差异,通过红外热像仪可以捕捉到这种温度差异。

2. 热传导原理:电流通过设备时,会产生热量,热量通过设备本体及周围介质进行传导、对流和辐射,形成温度场。

红外热像仪可以捕捉到这个温度场,通过热像图反映出设备的温度分布。

3. 红外热像仪原理:红外热像仪主要由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显示和输出系统等组成。

光学系统负责收集被测设备的红外辐射能量,探测器将红外辐射能量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对电信号进行处理,最后将温度分布以热像图的形式显示和输出。

三、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领域1. 变压器:红外诊断技术可用于检测变压器内部绕组、绝缘材料、接头等部位的缺陷,如局部过热、绝缘老化等。

2. 开关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可检测开关设备中的触头、母线、绝缘子等部件的缺陷,如接触不良、氧化、污闪等。

3. 绝缘子:红外诊断技术可用于检测绝缘子的缺陷,如裂纹、污闪、局部过热等。

4. 线路:红外诊断技术可检测线路的接头、绝缘子、导线等部位的缺陷,如接头过热、绝缘子损坏等。

5. 发电机:红外诊断技术可用于检测发电机定子、转子、绝缘等部位的缺陷,如局部过热、绝缘老化等。

四、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发展趋势1. 高分辨率:随着红外探测器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外热像仪的分辨率不断提高,使得热像图更加清晰,有利于发现微小缺陷。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二)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二)

《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应用导则》DL_T(二)1. 引言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在我国电力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技术通过检测带电设备的热像,发现设备的异常热点、缺陷和隐患,为设备的状态评估和故障预测提供重要依据。

本导则旨在规范带电设备红外诊断技术的应用,提高电力设备运行可靠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2.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交流电压为35kV及以下、直流电压为±50kV及以下的带电设备红外诊断。

其他电压等级的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可参照执行。

3. 红外诊断原理3.1 红外辐射原理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强度越大。

带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流的作用,设备各部分的温度会有所不同,产生温差。

利用红外热像仪可以捕捉到这些温差信息,从而发现设备的热点、缺陷和隐患。

3.2 红外热像仪工作原理红外热像仪主要由光学系统、探测器、信号处理系统和显示系统等组成。

光学系统负责收集被测设备辐射的红外线,探测器将红外线转换为电信号,信号处理系统对电信号进行处理,最后通过显示系统将热像图展示给操作人员。

4. 红外诊断方法4.1 同一位置不同时间检测法在设备不同负荷、不同环境条件下,对设备同一位置进行多次红外检测,分析设备热像的变化,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异常。

4.2 同一时间不同位置检测法在同一时间对设备不同位置进行红外检测,对比分析各位置的热像,发现设备的热点、缺陷和隐患。

4.3 负荷变化检测法在设备负荷变化过程中,对设备进行连续红外检测,观察设备热像的变化,分析设备在不同负荷下的运行状态。

4.4 对比检测法将设备正常运行时的热像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设备状态的演变,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

5. 红外诊断操作步骤5.1 检测前准备5.1.1 确定检测对象和范围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历史故障数据和设备重要性,确定红外检测的对象和范围。

5.1.2 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根据被测设备的电压等级、设备类型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红外热像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外线的波长在 0.76 ~ 100μm 之间,按波长的范 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 在电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 间的区域。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 电磁波辐射,它是基于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 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地辐射出热红 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的能量愈大, 反之,辐射的能量愈小。
-精确! 红外测温仪的精度在1度以内。可快速探测操作温度的微 小变化,在其萌芽之时就可将问题解决。
安全! 安全是使用红外测温仪最重要的益处。不同于接触式测温 仪,红外测温仪能够安全地读取难以接近的或不可到达的目标 温度 ,非接触温度测量还可在不安全的或接触测温较困难的区 域进行,像蒸汽阀门或加热炉附近,
1、接触式测温
接触式测温是将测温传感器与被测对象接触,被测对象与测 温传感器之间因传导热交换而达到热平衡,根据测温传感器中 的温度敏感元件的某一物理特性随温度而变化的特性来检测温 度。将测得的温度与界值温度进行比较,遍可分析出被测对象 的工作状态。目前在各工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的接触式测温方 法主要有热电偶法、热电阻法两种。
❖温度诊断技术
❖ 主讲:刁国栋
❖第一节 温度诊断概述
温度诊断技术是利用测量机件工作温度的方式,对机械设 备的发热状态进行检测,从而判断设备的技术状态。
❖ 温度诊断的原理
被检测对象温度不正常(超标或降低),是设备产生或引 起故障的主要因素,通过温度检测来判断排除故障,这就是温 度诊断的基本原理。
❖ 温度的诊断方法
❖ 热缺陷的标准划分
❖ 根据GB73-90以及实测数据统计分析,热缺陷按温升的高 低及对设备的危害程度可将其分为一般性热缺陷、严重性 热缺陷和危险性热缺陷三种。
❖ (1)一般性热缺陷:其温升范围在10~20℃之间,与相同 运行条件下的设备相比,该接头有一定的温升,用红外成 像仪测量仅有轻微的热像特征,此种情况应引注意,检查 是否系负荷电流超标引起,并加强跟踪,防止缺陷程度的 加深。
辐出度M e 指单位面积上的辐射通量,到位是 W/㎡ 光谱辐射量Фλ 3、物体的吸收、反射、传输 如果把辐射体辐射的能量设定为1,该入射能量达到物
体时,会产生三种情况:透射、吸收、反射,即入射 辐射的一部分可以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 投射,设投射率为 τ ,吸收率为α ,反射率为ρ ,根 据能量守恒定律,那么
c、档案分析法 将测结果与设备的红外诊断技术档案相比较,来进行分析诊断
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对重要、结构复杂的设备进行正确的诊断, 应用这种方法需要预先为诊断对象建立红外诊断技术档案。
❖第二节 红外监测诊断技术及
其应用
❖ 红外基础知识
1、辐射的概念
受热物体内的原子或分子因获得能量从低能量级 跃迁到高能量级,当它们向下跃迁时,就可能发射出 辐射能,这类辐射能称为热辐射(有时也称为温度辐 射)。
τ +α +ρ =1
红外辐射对各种物体的作用
τ +α +ρ =1
α =1
ρ =1
τ =1
3、影响红外辐射测量的主要因素
大气衰减的作用 大气分子吸收、散射,以及云、雾、雨、雪等 其他微粒的散射作用。
背景辐射的影响 a 天空背景辐射 b 地面背景辐射
物体的发射率 物体红外辐射的关键是物体的发射率,它的大 小与材料的性质、温度和表面状态直接相关。
❖ 3:1998年12月21日检测建352开关时,变压 器侧A相接头温升77.9℃,属危险性热缺陷, 停运处理时发现A相引线线夹外侧一螺栓未紧
到位,有明显灼伤痕迹,表面严重锈蚀且稍碰 即断。更换线夹后投运正常。
❖小 结
❖ (1)红外诊断技术能及时发现、处理、预防 重大事故的发生,建立热缺陷的温升标准有助 于热缺陷的诊断和处理。
热辐射的强度取决于物体的温度,换言之,温度 这个物理量对辐射现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热辐射 现象极为普遍,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273.15℃),就有一部分热能变为辐射能,该能量中 包含可见光与不可见的红外线两部分。
❖ 红外线
❖ 1672 年,人们发现太阳光(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复合 而成,同时,牛顿做出了单色光在性质上比白色光更简单的著 名结论。使用分光棱镜就把太阳光(白光)分解为红、橙、黄、 绿、青、蓝、紫等各色单色光。 1800 年,英国物理学家 赫胥 尔从热的观点来研究各种色光时,发现了红外线。
电动机的运行温度
电动机机身的温度。根据电动机绝缘等级,绕组温度有 不同的上限。
绝缘的温度等级 A级 E级 B级 F级 H级
绝缘的温度等级 (℃)
105 120 130 155 180
绕组温升限值 (K)
60 75 80 100 125
性能参考温度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0 95 100 120 145
❖ 电动机轴承的温度:滚动轴承上限温度为90℃,滑动轴承上 限温度为100℃。
红外辐射就是从可见光的红外端到毫米波的宽广波长范围内的电 磁波辐射,从光子角度看,它是低能量光子流。
2、基本参数
辐射能量Qe 光源辐射出来的光(包括可见光和不 可见光)的能量称为光源的辐射能量,单位是cal、j。
辐射通量Фe 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面积的辐射能 量成为通过该面积的辐射通量,也可称为辐射功率, 单位W、cal/s。
❖ (2)严重性热缺陷:发热点温升范围在20~40℃之间,或 实际温度在60~80℃之间,或设备相间温差范围在1.5~ 2.0倍之间,热像特征明显,缺陷处已造成严重热损伤,对 设备运行构成严重的威胁,此种缺陷应严加监视,条件允 许时应尽快安排停运处理。
❖ (3)危险性热缺陷:发热点温升超过40℃,或者最高温度 已超过国际GB763-90所规定的该材料最高允许值。热像图 非常清晰,外观检查可看到严重的烧伤痕迹。该种缺陷随 时可能造成突发性事故,应立即退出运行,进行彻底检修。
电缆的运行温度
❖ 电线、电缆载流量与绝缘材料的运行温度有关,导 体的负荷在正常持续运行中产生的温升不应超过下 表表规定的温度极限。
❖ 绝缘类型 聚氯乙烯(PVC)
温度限值(℃) 70(导体)
交联聚乙烯(XLPE)
90(导体)
乙丙橡胶(EPR)
90(导体)
矿物绝缘(PVC护套或可 触及的裸护套)电缆
❖第三节 红外测温仪
产品图片
❖ 红外测温仪工作原理
❖ 红外测温仪由光学系统,光电探测器,信号放大器及信号处理. 显示输出等部分组成。光学系统汇聚其视场内的目标红外辐射 能量,红外能量聚焦在光电探测器上并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 该信号再经换算转变为被测目标的温度值。
❖ 使用红外测温仪的益处
- 便捷! 红外测温仪可快速提供温度测量,坚实.轻巧. 在工厂巡视 和日常检验工作时都可携带。
❖ 电气设备的外部热缺陷
❖ 实践证明,导体外部热缺陷的根本问题是连接不 良性缺陷,由于其裸露在空气中,因而比较容易 出现故障,其故障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 (1) 接头连接不良,螺栓未压紧。
❖ (2) 导体接触而长期运行腐蚀氧化。
❖ (3) 大气中的有害气体、灰尘引起的腐蚀。
❖ (4) 设备材质质量差,加工安装工艺不好造成 导体损伤。
70(护套)
矿物绝缘(不允许触及 和不与可燃物相接触的
裸护套电缆)
105(护套)
❖案

❖ 1:某工厂1998年4月28日发现#4主变220KV 侧C相套管将军帽处温升30℃,相间最大温差 25℃,属严重性热缺陷,在5月初大修试验时, 检测C相绕组直流电阻严重超标。进一步检查
发现,将军帽与接头的螺纹接触面上有灰尘, 导致接触不良,接触电阻增大,检修后C相电 阻合格,投运后复测温升降至10℃以下。
2、非接触式测温(红外测温)
非 接触式测温主要是采用物体热辐射的原理进行 的。利用红外测温只需要将测温仪对准被测物体不必 和被测物体直接接触。
测量仪器主要有红外点温仪、红外热像仪、红外 热电视等。
红外测温和接触式测温方式的性能比较
项目 红外测温
接触测温
特点
①对物体无影响 ②测量物体表面的温度 ③反映速度快,可测运动中的物体和瞬态温度 ④测温范围宽 ⑤测温精度高。分辩0.01℃或更小 ⑥可对小面积测温直径可达到数微米 ⑦可对点、线、面测温 ⑧可进行远距离测量 ⑨可测量腐蚀性物体温度
❖ (5) 机械振动等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导体实际截 面降低。
❖ (6) 负荷电流不稳或超标等。
❖ 电气设备常见的内部热缺陷有以下几种: ❖ (1) 内部导电部分连接不良或者触头接触电
阻过大; ❖ (2) 内部受潮,介质损耗增大; ❖ (3) 绝缘材料老化、开裂、脱落; ❖ (4) 电压分布不匀、泄露电流过大; ❖ (5) 内部缺油等。
他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量时,有意地把暗室唯一的窗户用暗 板堵住,并在板上开了一个矩形孔,孔内装一个分光棱镜。 当太阳光通过棱镜时,便被分解为彩色光带,并用温度计去测 量光带中不同颜色所含的热量。 为了与环境温度进行比较, 赫胥尔用在彩色光带附近放几支作为比较用的温度计来测定周 围环境温度。
试验中,他偶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放在光带红光外的 一支温度计,比室内其他温度的显示数值高。
①对现场温度有影响 ②适合测瞬态温度 ③不便于测运动中的物体 ④测温范围不够宽 ⑤不便于同时测量多个目标
要求
①知道被测物体的发射率 ②被测物体的辐射能充分抵达红外探测器 ③尽量消除背景噪声
①测温设备与被测物体接触 良好
②被测温度不能有显著变化
3、红外诊断方法
a、表面判断法 同一类型被检测设备之间进行比较的方法。设备类型、工况、 环境℃和背景热噪声相同或相近。 b、热谱图分析法 根据同类设备在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下的热谱差异来判断设备 是否正常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