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平衡挑战真题

高二化学平衡挑战真题
高二化学平衡挑战真题

化学平衡挑战真题

(2010·重庆理综)COCl 2(g)CO(g)+Cl2(g)Δ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

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2009·广东化学)取五等份NO2 ,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2(g) N 2O4(g) ΔH<0反应相同时间后,分别测定体系中NO2的百分含量(NO2%),并作出其随反应温度(T)变化的关系图。下列示意图中,可能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009·全国卷Ⅰ)下图表示反应X(g) ?4Y(g)+Z(g) ΔH<0,在某温度时X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6 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X的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正和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

(2010·山东理综)硫-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Ⅰ.SO2+2H2O+I2=H2SO4+2HI Ⅱ.2HI?H2+I2

Ⅲ.2H2SO4=2SO2+O2+2H2O(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b.反应Ⅰ中SO2氧化性比HI强

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2O

d.循环过程产生1 mol O2的同时产生1 mol H2

(2)一定温度下,向1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I(g),发生反应Ⅱ,H2

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该温度下,

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 。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

b.HI的平衡浓度

c.达到平衡的时间

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6.(2008·上海化学)在2 L密闭容器中,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

时间(s) 0 1 2 3 4 5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已知:K(300 ℃)>

K(350 ℃),该反应是热反应。

(2)如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用O2表示从0~2 s内该反

应的平均速率v=。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v(NO2)=2v(O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逆(NO)=2v正(O2)

d.容器

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

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2008·北京理综,12)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iCl4(g)+2H2(g)Si(s)+4HCl(g);△H=+Q kJ/mol(Q>0)

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 mol,则达到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 kJ

C.反应至4 min时,若HCl浓度为0.12 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 mol/(L·min)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 Q 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的NaOH溶液中恰好反应

.(2008·黄冈质检)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B的物质的量浓度④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⑥v(C)与v(D)的比值⑦混合气体总质量⑧混合气体总体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③④⑤⑧

7.(2008·温州联考)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6 mol A,0.3 mol B和1.4 mol 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值为

A.1

B.2

C.3

D.4

10.(2008·全国理综Ⅱ,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 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CO2H2CO H2O

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

A.乙=丁>丙=甲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2008·全国理综Ⅰ,11)已知:4NH3(g)+5O2(g)=4NO(g)+6H2O(g);ΔH=-1 025 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3.(2008·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A.T1>T2,ΔH>0

B.T1>T2,ΔH<0

C.T10

D.T1

(2000广东15)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2000广东20)同温同压下,当反应物分解了8%时,总体积也增加8%的是

A 2NH3(g) ≒N2(g)+3H2(g)

B 2NO(g) ≒N2(g)+O2(g)

C 2NO3(g) ≒4NO2(g)+O2(g)

D 2NO2(g) ≒2NO(g)+O2(g)

(2000天津12)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nB pC+qD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序越大

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K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000天津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气) b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物质A 的转化率减少了 C.物质

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b

(2003上海11)可逆反应N 2+3H 2 2NH 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 .)()(322H v N v 正正=

B .)()(32NH v N v 正正=

C .)(3)(232NH v H v 正正=

D .)(3)(22H v N v 正正=

(2004江苏18)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3B(g) 2C(g); △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

A .图I 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 .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 .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 .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2004天津理综13). 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SO 2和1molO 2,发生下列反应:2SO 2(g)+O 2(g) 2SO 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SO 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A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 SO 2(g) B .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SO 3(g) C .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O 2(g) D .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mol Ar(g)

(2004陕西理综1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g N g M + 2E (g ) 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E (g )

,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M 和1mol N 的混合气体达平衡时M 的转化率为 ( ) A .20% B .40% C .60% D .80%

(2004广东5)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 2(g) N 2O 4(g) 达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 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 2的体积分( ) A .不变 B .增大 C .减小 D .无法判断

(2005江苏18)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 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 mol A 和2 mol B ,达平衡后A 的体积分数为a %。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 的体积分数大于a %的是

A .2 mol C

B .2 mol A 、1 mol B 和1 mol He (不参加反应)

C .1 mol B 和1 mol C

D .2 mol A 、3 mol B 和3 mol C (2003年江苏,26)Ⅰ.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

C(g)

(1)若开始时放入1 mol A和1 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 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mol。

(2)若开始时放入3 mol A和3 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mol。

(3)若开始时放入x mol A、2 mol B和1 mol 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 mol和3a mol,则x=_______ mol,y=_______ 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_______(选填一个编号)。

(甲)大于2 mol (乙)等于2 mol (丙)小于2 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 mol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 mol C,待再次到达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

Ⅱ.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1)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 mol A和1 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b mol C。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_______ (甲)a<b (乙)a>b (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

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牙齿表面由一层硬的、组成为Ca5(PO4)3OH的物质保护着,它在唾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进食后,细菌和酶作用于食物,产生有机酸,这时牙齿就会受到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Ca5(PO4)3F(s)的溶解度比上面的矿化产物更小,质地更坚固,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当牙膏中配有氟化物添加剂后能防止龋齿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以上原理,请你提出一种其他促进矿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有2 mol SO 2和一定量的O2,发生下列反应:2SO2+O22SO3,当反应进行到4 min时,测得SO2为0.4 mol。若反应进行到2 min时,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为

A.1.6 mol

B.1.2 mol

C.大于1.6 mol

D.小于1.2 mol

[2]温度一定时,在密闭容器(容积固定)中,可逆反应N 2O42NO2达平衡后,若增大N2O4浓度,则新平衡时c(NO2)/c(N2O4)与原平衡比较,其比值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3]在一个a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气体和1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 n C(g)+2D(g),达平衡后,A的浓度减少到原来的1/2,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了1/8倍,则反应式中的n值为

A.1

B.2

C.3

D.4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高二化学组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组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高二化学组 一、试卷出题范围 本卷主要考查《有机化学基础》中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烃;第二章: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醇、酚两部分内容。分为Ⅰ、Ⅱ卷,Ⅰ卷为选择题,共20题,总分60分,Ⅱ卷共6题,总分40分。 二、试卷分析: (一)Ⅰ卷分析: (分析教师:吕荣海) 第Ⅰ卷:20小题,覆盖共6个主要知识块,平均每个知识块覆盖3个知识点。1—10题重点考查了每个知识块中基本原理和性质、重要反应、重要实验现象等;11—20题则重点考查了知识拓展、方法导引、知识支持、重点知识综合迁移应用等。 主要错误情况:1、5、8、9、12、14、15、16、19、20共10个题目,从知识分布看:主要有①基本性质的迁移应用,如:1、14、16;②同分异物体的判断与书写,如:5、12题;③基本原理应用,如8、10、18、19题。 ④知识拓展的应用,如20题。 建议:(1)将传统选择题对答案,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改为学生讲教师归纳提高的方式,加强学生对基本性质、方法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2)设立探究性习题,引导学生主动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己学习能力。 (3)设立学生自主选题,教师整合成卷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我学习疑难点,集中练习,集中辅导提高的教学方法。 (二)Ⅱ卷分析: 21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李连华)

(1)本题考察苯酚性质的题目,苯酚是酚类物质的代表物质,掌握了其化学性质就是掌握了些类物质的化学性质,特别是苯酚的物理性质中溶解性的考察: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当高于65℃时,和水以任意比互溶。 (2)本题得分状况:少部分学生能得全分,一般学生能得2—3分,极少数学生不得分。 (3)出错情况:化学用语使用不准确,澄清写成清澈。 反应条件错误: 不需要外界条件。 (4)以后教学中,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能力。 22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杨希宝) (1)本题主要考查了几种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第(2)小问为一个推断题,考查了烯烃及卤代烃的性质,试题难度中等偏高。 (2)主要问题: ①芳香烃与芳香族化合物定义混乱 ②烃的性质模糊 ③结构简式书写不规范,第(2)问推断全对的人很少。 3、得分情况: 平均在4—5之间。 4、教学建议: ①加强基本性质的学习,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 ②应规范基本功,如结构简式的书写 23题试题分析(分析教师:李雪芹) 本题是相对较简单的一道题,好学生拿全分,中等生可拿到4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平时学习不扎实,得分很少。 ONa +H 2O OH +NaOH →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0-20XX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Si 28 Cl 35.5 Ba 137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A.H2SiO3、H2S、CO2B.Cu(OH)2、CH3COOH、C2H5OH C.H2SO3、Ba(OH)2、BaSO4D.H2O、NH3·H2O、H3PO4 2.比较纯水在25℃和100℃的pH,前者与后者的关系 A.前者大B.前者小C.相等D.不能确定3.下列情况下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 A.ΔH>0ΔS<0B.ΔH>0ΔS>0C.ΔH<0ΔS<0D.ΔH<0ΔS>04.下列物质加入到氨水中,既能使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又能使溶液的pH降低的是 A.少量盐酸B.少量烧碱 C.少量NaCl固体D.少量NH4Cl固体 5.对于可逆反应:A2(g)+3B 2(g )2AB 3(g)Δ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6.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事实是 A.醋酸水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醋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C.c(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相比较,醋酸溶液的浓度大 D.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可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 7.某酸溶液,其c(H+)=0.1mol/L,则该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A.一定大于0.1mol/L B.一定小于0.1mol/L C.一定等于或小于0.1mol/L D.无法确定 8.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2A(g)+B(g) 2C(g),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A.67% B.50% C.25% D.5% 9.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盐酸,如大量喝水,则胃液的pH与所喝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10.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2气体和2mol Y2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 2(g)+2 Y2(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n mol X—X键断裂的同时2n mol Y—Y键断裂 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X 2 、Y2、Z的浓度比为1:2:2 D.反应混合物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锌与pH=3的醋酸反应比与pH=4的盐酸反应慢 B.c(H+)=10-3mol/L的强酸和c (OH-)=10-3mol/L的弱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C.pH相等,体积也相等的硝酸溶液和硫酸溶液,n(H+)也相等 D.中和10mL0.1mol/L氨水与中和100mL0.01mol/L氨水,所用同一浓度盐酸的体积不同 12.等量的盐酸分别用pH=11和pH=10的氨水中和,设消耗氨水的体积前者为V a,后者为V b,则V a、V b 关系正确的是 A. 10Vb<Va B. Vb=10Va C. Vb<10Va D. Vb>10Va 13.某次酸雨的分析数据如下:c (NH4+)=2×10-5mol/L、c(Cl-)=6×10-5mol/L、c (Na+)=1.9×10-5mol/L、 c (NO3-)=2.3×10-5mol/L、c (SO42-)=2.8×10-5mol/L,则此酸雨的pH约为 A. 3 B. 4 C. 5 D. 6 14.可逆反应:A2(?) + B2(?)2AB(?);ΔH=-QkJ/mol,当温度和压强改变时n(AB)的变化如下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A2、B2及AB均为气体,Q>0 B.AB为气体,A2、B2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Q>0 C.AB为气体,A2、B2有一种为非气体,Q<0 D.AB为固体,A2、B2有一种为非气体,Q>0 15.有甲、乙、丙三瓶体积相等,浓度均为1 mol/L的HCl溶液,将甲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乙中加入 少量CH3COOK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丙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 滴定上述三种溶液,则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乙﹥甲 D.甲=乙﹥丙 16.pH相同的醋酸与盐酸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然相同, 则m和n的关系是 A.m﹥n B.m=n C.m﹤n D.不能确定 17.用水稀释0.1 mol/L的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c(NH3?H2O) B.c(NH3?H2O)/ c(OH-) C. c(H+)与c(OH-)的乘积D.n (OH-) 18.盐酸与碳酸钠固体反应时,能使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是 A.增加碳酸钠固体的量 B.一倍的增加碳酸钠固体的量和盐酸的量 C.减少一倍盐酸的用量且浓度加倍 D.增加一倍盐酸的用量且浓度减半 19.在一密闭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存在2NO + O22NO2(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 到平衡,再进行如下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A.恒温恒压时充入NO B.恒温恒容时充入O2 C.恒温恒压时充入N2D.恒温恒容时充入N2 20.为了更好表示溶液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概念,AG=lg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c(H+) c(OH-) pH pH pH pH v正 V逆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综合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 g +B s C g +D g ,下 列描述中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 ,同时生成n mol C C.容器中的温度不再变化 D.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2.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B(C(g)D(g)g) m q n p +,当m 、 n 、p 、q 为任意整数时,一定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②体系密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A):(B):(C):(D)::: v v v v m p n q = ⑥单位时间内mol m A 发生断键反应,同时mol p C 也发生断键反应 A.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 3.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一般采用如下反应合成甲醇:2232CO (g)3H (g) CH OH(g)H O(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2CO 、2H 、3CH OH 、2H O 的浓度之比为1:3:1:1 B.生成1mol 2H O ,同时消耗3mol 2H C.体系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恒温恒容下,密闭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 4.可逆反应:222NO (g)2NO(g)O (g)+,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 平衡状态的有(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 O n 的同时生成2mol NO n ②容器内总压强不再变化 ③2NO 、NO 、2O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C(g)+D(g)g) m p q n +中,当m 、n 、p 、 q 为任意正整数时,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2017年江苏省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化学真题卷(含答案)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化学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 -23 Al-27 Si-28 S-32 Cl-35.5 Fe-5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毎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部分23题,每题3分,共69分。) 1、蛋白质是人类必须的营养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面包 B.米饭 C.牛肉 D.蔬菜 2、2016年11月,我国首枚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发射。该火箭主发动机中所用的液氧(O2)属于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有机物 3、11 7 N是常用医学PET显像的一种核素,这里的“7”是指该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质量数 D.原子个数 4、下列诗句描述的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雪融山顶响流泉 C.吹尽狂沙始到金 D.蜡炬成灰泪始干 5、下列物质含有共价键的是 A.KCl B.MgO C.H2O D.Na2O 6、小苏打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其化学式是 A.Na2CO3 B.NaHCO3 C.Na2SO4 D.NaCl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B.氯化氢的电子式: C.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氢氧化钠的电离方程式:NaOH=Na++O2-+H+ 8、下列气体可用右图所示方法收集的是 A.NO2 B.O2 C.SO2 D.NH3 9、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下列措施可使反应速率减慢的是 A.向稀硫酸中加水 B.增加锌粒的量 C.用锌粉代替锌粒 D.升高反应温度 10、在含有大量H+、Ca2+、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OH- B. CO32- C.Ag+ D.Mg 2+排水集气法 水

高二化学试卷及解析

高二化学 说明: 1.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杼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请将第I卷选择题的正确选项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第II卷答案用0.5.m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1-16为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叫基态原子 B.所有共价键都有方向性 C.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因氧元素电负性比氮元素大,故氧原子第一电离能比氮原子第一电离能大 2.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A.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B.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Y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C.邻羟基苯甲醛的熔点低于对羟基苯甲醛的熔点 D.所有金属元素都分布在d区和ds区 3.元素K的焰色反应实验,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的光的波长为 A. 553.5nm B.404.4nm C.589.2nm D.670.8nm 4.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 ③1s22s22p3④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电负性:④>③>②>① D.最高正化合价:④>①>③=② 5. 某同学把7N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了1S22S22Px2Py1,他违背了() A. 能量守恒原理 B. 泡利不相容原理 C. 洪特规则 D. 能量最低原理 6.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H2S和NF3的立体结构,两个结论都正确的是() A.直线形;三角锥形B.V形;侧三角锥形 C.直线形;平面三角形D.V形;平面三角形 7. 化学经常利用相似性进行“类推”,但可能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 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

高二化学 期末测试题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 ΔH=2×(-57.3)kJ/mol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 i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示物质变化的化学用语中,错误的是 A.向KHSO4溶液中滴人Ba(OH)2溶液使pH=7;SO42- + 2H+ + Ba2+ + 2OH- = BaSO4↓ + 2H2O B.明矾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Al3++3 H2O===Al(OH)3 ↓+3H+ C.Mg(HCO3)2溶液与盐酸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 H+ == CO2↑+H2O D.常温常压下,1g氢气充分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量。 则表示氢气燃烧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 △H=—571.6kJ/mol 3、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4、右图为直流电源电解稀Na 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 2 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5、用铜片、银片、Cu (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 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②正极反应为:Ag++e-=Ag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已知:4NH3(g)+5O2(g)=4NO(g)+6H2(g). △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7、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提示:BaSO4(s)=Ba2+(aq)+SO2-4(aq)的平衡常数 Ksp=c(Ba2+)·c(SO2-4),称为溶度积常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郧阳中学高二化学周考测试卷(含答案)

第 1 页 共 6 页 第 2 页 共6 页 高二下学期第二次理综周考(化学)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3分,共48分) 1.一定温度下,对固定容器中的可逆反应A(g)+2B(g) 3C(g)的下列叙述中,能说明反应已 达到平衡的是( )(A 、B 为无色气体,C 为有色气体) A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B .单位时间内消耗amolA ,同时生成3amol C C .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变化 D .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再变化 2.下列离子组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 +、NH 4+、I ﹣、NO 3﹣ B .含有0.1 mol ?L ﹣1Ba 2+的溶液中:K +、Mg 2+、CO 32﹣、SO 42﹣ C .由水电离出来的c (H +)=1×10﹣13mol ?L ﹣1的溶液中:K +、CH 3COO ﹣、Cl ﹣、NO 3﹣ D .常温下,K W /c (OH ﹣)=0.1 mol ?L ﹣1的溶液:Na +、SO 42﹣、NH 4+、NO 3﹣ 3.甲醇-空气燃料电池(DMFC )是一种高效能、轻污染的车载电池,其工作原理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H + 从正极区通过交换膜移向负极区 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H 3OH(l) + H 2O(l)-6e - =CO 2(g) + 6H + C .d 导出的是CO 2 D .图中b 、c 分别是O 2、甲醇 4.将一块缺角的胆矾晶体悬置于饱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温度不变),发现缺角的晶体变完整了。若溶剂不挥发,则这段时间内晶体和溶液的质量变化分别是( ) A.晶体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变大 B.晶体质量变大,溶液质量减小 C.晶体和溶液质量都不变 D.无法确定 5. 有一种多聚硼酸盐为无限空间网状结构,右图为其结构单元示意图。其结构的基 本单元可表 示为(B 5O n )m ? ,则m 、n 的值分别为( ) A.3,9 B.2,4 C.2,5 D.3,6 6. 美国 lawrece liremore 国家实验室的V ·Lota ·C ·S ·You 和H ·Cynn 成功地在 高压下将CO 2转化为具有类似SiO 2结构的晶体,下列关于CO 2的原子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CO 2的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互为同分异构体 B. 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分子晶体是物理变化 C. CO 2的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D. 在CO 2的原子晶体中,每一个C 原子周围结合4个O 原子,每一个O 原子跟两个碳原子结合 7.下列关于丙烯(CH 3CH=CH 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丙烯分子有7个σ键,1个π键 B. 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 3 杂化 C. 丙烯分子中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 D. 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8.非整数比化合物Fe 0.95O 具有NaCl 型晶体结构,由于n (Fe )∶n (O )<1∶1,所以晶体存在缺陷。Fe 0.95O 可表示为( ) A.Fe +245.0Fe +35.0O B.Fe +285.0Fe +310.0O C.Fe +215.0Fe +38.0O D.Fe + 22Fe 3+ O 9.为确定SbCl 3、SbCl 5、SnCl 4是否为离子化合物,可以进行下列实验。其中合理、可靠的是( ) A.观察常温下的状态。SbCl 5是苍黄色液体,SnCl 4为无色液体。结论:SbCl 5和SnCl 4都是离 子化合物 B.测定SbCl 3、SbCl 5、SnCl 4的熔点依次为73.5℃、2.8 ℃、-33℃。结论:SbCl 3、SbCl 5、SnCl 4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C.将SbCl 3、SbCl 5、SnCl 4溶解于水中,滴入HNO 3酸化的AgNO 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结论:SbCl 3、SbCl 5、SnCl 4都是离子化合物 D.测定SbCl 3、SbCl 5、SnCl 4的水溶液,发现它们都可以导电。结论:SbCl 3、SbCl 5、SnCl 4 都是离子化合物 10.已知磷酸分子中的三个氢原子都可以跟重水分子(D 2O)中的D 原子发生氢交换,又知次磷酸 (H 3PO 2)也可跟D 2O 进行氢交换,但次磷酸钠(NaH 2PO 2)却不再能跟D 2O 发生氢交换,由此可推断出H 3PO 2的分子结构是 ( ) 11.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 mol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0L 1.0mol ·L -1CH 3COOH 溶液中,CH 3COOH 分子数为6.02×1023 B .Na 与H 2O 反应生成11. 2L H 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6.02×1023 C .32 g 原子晶体S 8中含有的S —S 键个数为6.02×1023 (如图) D .常温下,23100mL1mol /L Na CO 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0.1N A 12.已知食盐晶体的密度为ρg ·cm -3 ,氯化钠晶胞中Na + 与最邻近 的Cl — 的核间距离为a cm ,那么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可表示为( ) A . 358.52a ρ B .3A M N a C .3 234a ρ D .3 117a ρ 13.凡是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例如,有机化合物 有光学活性。则该有机化合物分别发生如下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仍有 光学活性的是( ) A.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B.与NaOH 水溶液共热 C.与银氨溶液作用 D.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氢气作用 14. 对充有氖气的霓红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A .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高二化学练习题

高二化学练习题 一、选择 1、一定条件下,在水溶液中1molCl-,ClO x(x=1,2,3, 4)的能量(kJ)相对大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e是ClO3-B.b→a+c反应的活化能为60kJ·mol-1 C.a,b,c,d,e中c最稳定 D.b→a+d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3ClO-(aq)=ClO3-(aq)+2Cl-(aq) △H=-116kJ·mol-1 2、下列关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b曲线可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 ΔH<0 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己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C.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D.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ΔH=+100kJ·mol-1,则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3、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实验数值结果大于57.3 kJ·mol -1(中和热),原因可能是() A.实验装置中小烧杯杯中低于大烧杯杯口 B.用浓硫酸代替了稀硫酸 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未洗涤,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 4、反应A(g)+2B(g)═C(g)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b表示使用催化剂后的能量变化 B.正反应活化能大于逆反应活化能 C.由图可知该反应的焓变△H=+91 kJ·mol﹣1 D.反应中将气体A换为固体反应,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放出热量大于91kJ 5、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2.5O2(g)═2CO2(g)+H2O(l)△H= ﹣1 300kJ·mol﹣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5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650 kJ的热量 B.当1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气体时,放出多于1300 kJ的热量 C.当2 N A个碳氧双键生成时,放出1300 kJ的热量 D.当4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热量 6、“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要求.你 认为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个要求的是() A.将煤转化成气体燃料可以有效地减少“温室效应”的气体产生 B.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 C.研制开发以水代替有机溶剂的化工涂料 D.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将废弃的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 7、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N2O(g)+CO(g)= CO2(g)+N2(g) △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图1)及能量变化过程(图2)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H1=△H+△H2B.由图2可知△H =-226 kJ/mol C.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Pt2O+和Pt2O2+ D.由图2可知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8、关于下列四幅图中相应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根据电流计(G)指针的偏转方向可比较Zn2+、Cu2+的氧化性强弱 B.图2中根据导气管中液面的变化可以判断铁钉发生了吸氧腐蚀 C.图3中若改用环形铜棒不会影响所测中和热的数值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 (教学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e-20 Na-23 Mg-24 Al-27S -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1-35小题共70分)请统一在第II卷纸上作答。试题不用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选出各题中唯一的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时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A.氢气 B.煤炭 C.天然气 D.石油 2.下列气体无色无味的是 A.Cl2 B.SO2 C.NO2 D.O2 3.用聚光手电筒照射下列分散系,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KOH溶液 B.Fe(OH)3胶体 C.盐酸 D.NaNO3溶液 4.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 A.H2 B.CO2 C.NH3 D.NaOH 5.实验室盛装浓硫酸的试剂瓶上贴有的标识是 A B C D 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玻璃 B.蒸馏水 C.漂白粉 D.空气 7.成语言简意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描绘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点石成金 B.水落石出 C.滴水成冰 D.拔云见日 8.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一组是 A.35Cl和37Cl B.CH3CH2OH和CH3OCH3 C.O2和O3 D.H2O和H2O2 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俗名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A.苏打—NaHCO3 B.胆矾—CuSO4 C.酒精—C2H5OH D.生石灰—Ca(OH)2 10.在含有大量K+、OH-、CO32-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高二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化学第1页(共8页)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以及典例解析

化学平衡状态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平衡状态 1.溶解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温度下||,当把蔗糖晶体溶解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即形成了饱和溶液||,此时||,我们说蔗糖达到了溶解平衡||。 在溶解平衡状态下||,溶解和结晶的过程并没有停止||,只是速率相等罢了||,故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表示||。 要点诠释: ①在可逆反应中||,把由反应物到生成物的反应叫正反应:把由生成物到反应物的反应叫逆反应||。 ②在同一条件下||,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是相对的||,可逆反应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反应均可以看做是可逆反应||。 ③必须是“同一条件”||。在不同条件下能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不能称作可逆反应||。 ④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为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如敞口容器中||,CaCO3 (s)高温CaO (s)+CO2↑||,反应产生的气体可及时脱离反应体系||,反应不可逆;密闭容器中||,CaCO3 (s)CaO (s)+CO2||,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写“↑”||,气体物质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与各反应物共存||,反应可逆||。又如 2H2+O22000C 2H2O||。 (2)重要的可逆反应:如盐的水解、酯的水解、2SO2+O2催化剂 加热 2SO3、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等||。 3.化学平衡的建立||。 对于可逆反应a A (g)+b B (g)c C (g)+d D (g)||,若开始加入反应物||,此时A和B的浓度最大||,因而反应速率最大||,由于C、D浓度为零||,故此时逆反应速率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少||,生成物浓度不断增加||,v正不断减小||,v逆不断增大||。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时v正=v逆||,这时反应就达到了平衡||,这个过程可用图甲来表示||。 若反应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的(开始时只有生成物而没有反应物)||,则v逆在开始时最大||,v正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浓度不断减少||,反应物浓度不断增加||,v逆不断减小||,v正不断增大||,最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如图乙所示||。 4.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要点诠释: (1)可逆反应是前提||,速率相等是实质||,浓度保持不变是标志||。 (2)v正=v逆≠0||,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 (3)百分含量指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气体物质的体积百分含量||。 5.化学平衡的特征||。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的特征||。 (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种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注意||,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3)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或宏观上看好像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看反应并未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与

2021年高二化学9月周考试题

2021年高二化学9月周考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已知:4NH3+5O2===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表示,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4v(NH3)=5v(O2) B.5v(O2)=6v(H2O) C.3v(NH3)=2v(H2O) D.5v(O2)=4v(NO) 2.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气)+B(气)=2C(气)若经 2 s(秒)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ol·L- 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1·s-1 ②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1·s-1 ③ 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70%④ 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e和Mg与0.1 mol·L-1的盐酸反应,反应速率相同 B.0.1 mol·L-1的盐酸与0.1 mol·L-1 H2SO4分别与大小、形状相同的大理石反应,反应速率相同 C.催化剂能降低分子活化时所需能量,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 D.100 mL 2 mol·L-1的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4.反应2A(g)2B(g)+C(g) △H>0,达平衡时,要使v正降低、c(A)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A.加压B.减压C.减小C的浓度 D.降温 5.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H2(g)+ I2(g) 2 HI(g) B.3H2(g)+N2(g) 2NH3(g) C.2SO2(g)+O2(g) 2SO3(g) D.C(s)+ CO2(g) 2CO(g) 6.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气体和2 mol Y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g)+2Y(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X、Y、Z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消耗0.1mol X同时生成0.2mol Z 7.在一密闭烧瓶中注入NO2,在25℃时建立下列平衡:2NO2 N2O4ΔH<0,若把烧瓶置于100℃的沸水中,下列情况中不变的是()

高二化学(选修)试卷及答案

v v(正)v(逆)v(逆) v(正) 高二化学(选修)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气体分子中的极性键在红外线的照射下,易像弹簧一样作伸缩和弯曲运动,从而产生热 量。下列气体不属于 ...温室效应气体的是 A.CO2B.N2O C.CH4D.N2 2.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的是 A.2O3(g)=3O2(g) △H<0 B.2CO(g)=2C(s)+O2(g) △H>0 C.N2(g)+3H2(g)=2NH3(g) △H<0 D.CaCO3(s)=CaO(s)+CO2(g) △H>0 3.下列有关化学事实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合金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原电池,故其耐腐蚀性都较差 B.氯化钠溶于水也有化学过程,是因为离子键发生了断裂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原因是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D.铝的金属性较强,所以铝制容器在空气中容易被腐蚀 4.钢铁在潮湿空气中会被腐蚀,发生的原电池反应为:2Fe+2H2O+O2 = 2Fe2++4OH-。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极发生的反应为:Fe-3e-= Fe3+ B.正极发生的反应为:2H2O+O2+4e-= 4OH- 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D.钢柱在水下部分比在空气与水交界处更容易腐蚀 5.对可逆反应4NH3(g)+ 5O2(g)4NO(g)+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2)= 5υ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少,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3)= 3υ正(H2O) 6.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2X(g) Z(g) + M(g) + 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 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 线进行,不可能采取的措施是 A.升高温度 B.X的投入量增加 C.加催化剂D.减小容器体积7.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 +3Y(g)2Z(g);ΔH<0。上图 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 o a b X 的 转 化 率 时间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及练习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直接判断法 1. 等: (1)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V 正=V 逆 ,即单位时间内生成与消耗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相等,或单位时间内化学键断裂量等于化学键的形成量。 (2)用不同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要注意 (i )表示两个不同的方向。 (ii )速率之比==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定:若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或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转化率,等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间接判断法 3.从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考虑 (I )若各物质均为气体 对于非等化学计量数的反应,M 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如: 2SO 2(g)+O 2(g) 2SO 3(g) 对于等化学计量数反应, M 一定时不能做为平衡标志。 如 :H 2(g)+I 2(g) 2HI(g) (II )若有非气体参与,无论等计量数或非等计量数反应,M 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 如:C(s)+O 2(g) CO 2(g) 、 CO 2(g)+C(s) 2CO(g) 4.从气体密度考虑 (I )当反应前后各成分均为气体时 恒容:ρ不变时,不能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 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非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可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II )当有非气体物质参与时 恒容: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5. 从体系压强考虑: 恒温恒容条,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只需考虑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Δn(g) 当Δn(g)=0,即等计量数的反应则p 为恒值,不能作平衡标志。 当Δn(g)≠0,即非等计量数的反应则当p 一定时,可做平衡标志。 6.反应体系中有颜色变化,若体系颜色不变,则达到平衡。 7.隔热反应体系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 (注意: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即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通常不能用物质的量、 容器的压强、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变化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总 n 总m M =v m =ρ

高二化学选修4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化学选修4测试卷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X Kb 1.C om A .NH 4+、Ba 2+、NO 3—、CO 32— B .Fe 2+、OH —、SO 42—、MnO 4— C .K +、Mg 2+、NO 3-、SO 42— D .Na +、Fe 3+、Cl —、AlO 2— 3、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A v 、B v 、C v 表示,已知2B v =3A v 、3C v =2B v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 、2A+3B=2C B 、A+3B=2 C C 、3A+B=2C D 、A+B=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5、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A .Cl NH 4 B .34HCO NH C .44HSO NH D .424SO )(N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C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7、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首要原因是 ( ) A 、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 、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 、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