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侦查学》整理

《刑事侦查学》整理
《刑事侦查学》整理

孟宪文主编《刑事侦查学》公安大学刑事侦查学整理

刑事侦查学是在认识犯罪活动、侦查活动和二者互相作用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揭露、证实犯罪、揭发确认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对策的一门应用学科。

侦查,是有侦查权的机关,为了查明刑事案件的案情,收集证据,查缉犯罪嫌疑人而依法进行的各种专门调查工作和强制措施。

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侦查活动的方法、对策和规律,以及犯罪行为与侦查活动相互作用这一特殊矛盾。

侦查假设是指根据案件已有的事实材料,借助于逻辑推理、逻辑证明和逻辑规律,对案件部分或全部内容给出予假定说明。

同一认定原理是指某物质分解或分离的部分、形成的痕迹和遗留的映像,一定时间内,在本质特征上与某物质保持一致的理论。

同一认定原理的理论依据是,所有物质的本质特征都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特定性。

所谓相对稳定性,是指物质的本质特征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条件下,能够保持其相对静止和暂时平衡的状态。

所谓特定性,是指任何物质都具有特殊性,都是由物质本身的特殊矛盾和特殊本质决定的,这种特殊矛盾就构成了一种物质区别于其他物质的特殊本质。

刑事侦查的同一认定是指:在侦查破案过程中,侦查人员运用技术手段、逻辑方法等,对同时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检验,以确定它们的本质属性是否一致或本身是否同一的过程。

刑事侦查工作是公安机关依据法律和国家赋予的权力,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手段和刑事科学技术发现、控制、揭露、证实刑事犯罪的一项专门工作。

刑事侦查工作体制,从根本上讲与国家行政体制是一致的,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体制;

刑事侦查工作机制是刑事侦查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

刑事侦查调查研究工作是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部门为了掌握、了解刑事犯罪活动规律,检查、总结刑事侦查工作,为制定决策提供依据而进行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与刑事犯罪和刑事侦查工作有关各种情况的一项专门工作。

刑事案件管理是指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划定刑事案件的管辖范围,制定立案标准,落实承办责任,实施立案、破案、销案等一列审批、报告制度的管理工作。

刑事案件的审批制度是指在办案过程中,一定阶段的开始或结束、采取法律的或行政的重要措施时,需要经过相应级别负责人批准的制度。

刑事案件的报告制度是指在办案过程中,侦破工作实施重要程序、步骤或发生重要情况时,必须向上级机关和主管负责人及时汇报的制度。

刑事统计工作是对刑事犯罪这一社会现象和刑事侦查工作这一社会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

刑事侦查工作常用的统计指标

(一)基础指标

报警案件数:公安机关受理群众控告、检举、揭发的案件数。

立案数: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决定立为刑事案件的案件数。

破案数:主要犯罪事实和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查清,取得了确凿证据,犯罪嫌疑人已经缉捕归案的案件数。(二)比较指标

发案率:是指报告期一定地区单位人口中,发生刑事案件的起数,或者表述为一定地区报告期发生的案件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犯罪率:是指报告期一定地区单位人口中犯罪的人数,或者表述为一定地区报告期犯罪的人数与人口总数之比。

破案率:是破案数占立案数的比率,采用百分率的表述形式。

发案升降率:是指报告期立案数减去基期立案数之差占基期立案数的比率。得正数反映上升率,得负数反映下降率。基期是指与报告期相比较的同一时期,一般采用去年的同期为基期。

犯罪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遗留有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一切场所。

犯罪现场的分类

一、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

以犯罪现场形成以后有无变化为标准,可将犯罪现场分为原始现场和变动现场。

(一)原始现场

原始现场是指刑事案件发生以后到实施勘查以前,现场没有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现场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现场。

(二)变动现场

变动现场是从刑事案件发生后到实施勘查前,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使现场的原始状态部分或全部发生改变的现场。

二、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

犯罪现场按照它们在犯罪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分为主体现场和关联现场。

(一)主体现场

主体现场是犯罪行为人实施主要犯罪行为的处所,如杀人案件杀人的处所、抢劫案件实施暴力抢劫的处所、爆炸案件发生爆炸的处所等。

(二)关联现场

关联现场是指主体现场以外同犯罪行为相关联的现场,如预谋场所,藏赃毁证、移尸埋尸场所等。

三、真实现场与伪造现场

以现场现象的真假为依据,可分为真实现场和伪造现场。

(一)真实现场

真实现场是指确是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所形成的现场。

(二)伪造现场

伪造现场又称之为假案现场,是指当事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有意布置的现场。

四、室外现场和室内现场

(一)室外现场

室外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在室外作案时形成的现场。

(二)室内现场

室内现场是指犯罪行为人在室内作案时形的现场。

痕迹、物证在勘查前的保护

1、标示保护法。

标示保护法是在发现有痕迹、物证处用粉笔等工具将痕迹、物证圈画起来,加以标示的方法。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对现场外围痕迹、物证的保护。

2、记录保护法。

记录保护法是指在保护现场过程中,由于抢救人命、扑灭火险等需要,而必须移动现场物品时,将移动前现场的状况详细记录下来的方法。

3、遮盖保护法。

遮盖保护法是指在气候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现场上痕迹、物证受到破坏,用洁净的遮盖物对痕迹、物证加以遮盖的方法。

4、转移保护法。

转移保护法是指为了避免环境因素的变化导致现场上痕迹、物证受到破坏,而将痕迹、物证进行转移、提取的方法。

犯罪现场勘查是在刑事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为收集犯罪证据,查明犯罪事实,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和人、事、物进行的现场勘验检查和现场调查的侦查措拖。

现场勘查的指挥,是指现场指挥员在特定的犯罪现场环境中,组织、协调现场勘查人员完成现场勘查的过程。

犯罪现场访问是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情,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在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依法对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人员进行的调查询问工作。

所谓重点访问对象通常是指对侦查工作有密切关系,能提供重要线索的人员。

犯罪现场勘验是侦查人员借助感觉器官和科学技术手段,对犯罪现场中有关的痕迹、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观察、显现、记录、提取、分析和检验,发现、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一项侦查活动。犯罪现场勘验又称现场实地勘验。

整体巡视是勘查人员对犯罪现场的周围环境、现场外部和内部状态所进行的概览性的巡视观察。

所谓局部观察,是指勘查人员在现场整体巡视的基础上,根据已经确定的犯罪现场勘验范围、重点和顺序,将现场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组织现场勘查人员分工负责或集中力量逐一对犯罪现场上客体的特点、状态、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进行观察研究和记录。

个体勘验是勘查人员在局部观察的基础上,对现场上与犯罪行为有关或可能有关的痕迹、物证,逐一进行勘验和检查。

静态勘验是在不触动勘验客体的情况下,观察、记录、检验其位置、状态、特征,研究其暴露部分的结构与形态变化,以及与其他客体及犯罪行为的关系,寻找、发现较为明显的痕迹、物证。

动态勘验是在静态勘验的基础上,在移动翻转勘验客体的情况下,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观察、记录、检验客体非暴露部分的特征和变化,寻找、发现较为隐蔽的和微量的痕迹、物证,研究痕迹、物主的形成机理及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痕迹、物证是指案件侦查过程中依法收集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实物、材料或印迹。

法国著名的侦查学家洛卡德早在1910年就提出了“物质交换原理”,即任何两个物体只要发生接触就会产生物质交换现象。

现场勘查记录是指在现场勘测查过程中,利用笔录、绘图、照相、摄像等方法将犯罪现场状况和勘查过程固定和记载下来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文书。

完整的现场勘查记录,一般由现场勘验笔录、现场照相、现场绘图三部分组成,根据需要还可进行现场录像。

犯罪现场勘验笔录,是指现场勘查人员对现场情况和勘验过程所作的文字记载。

犯罪现场照相是运用摄影技术,按照现场勘查的要求,真实记录、固定现场状况及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的一种技术方法。

完整的犯罪现场照相包括:现场方位照相、现场全貌照相、现场中心照相、现场细目照相。

1、现场方位照相。现场方位照相反映整个犯罪现场及其周围环境情况,记录、固定现场位置及与周

围环境的内在联系。

2、现场全貌照相。现场全貌照相又称现场概览照相或概貌照相,它是记录记录现场全貌和现场内部

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一种照相形式。

3、现场中心照相。现场中心照相又称现场重点部位照相,它是记录犯罪现场中心部位和反映现场主

要物体特点及其与临近物体、痕迹之间关系的一种照相形式。

4、现场细目照相。现场细目照相是记录和固定犯罪现场上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品的照相。

5、犯罪现场照相的方法。

(1)相向拍摄法,即以被拍物为中心,从两个相对方向进行拍摄的方法。

(2)十字交叉拍摄法,即以现场被拍物体为中心,从四个相对方向对物体交叉拍摄,它实际上是两次相向拍摄。

(3)直线连续拍摄法,即将照相机沿着被拍物由一端向另一端做直线平行移动,分段拍照,然后将连续拍摄的几张照片依次拼接成一张完整的照片,以反映被拍物的全貌。

(4)回转连续拍摄法,即将照相机固定在一个拍摄点上,通过转动照相机的拍摄角度,将被拍物分成几段依次拍照,然后将照片拼接起来,合成一张照片。

(5)比例拍照法,即在痕迹、物品旁边放置比例尺后再行拍摄,将比例尺与痕迹、物品同时摄入镜头,根据比例尺的读数可以计算出被拍物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

犯罪现场录像是现场勘查人员利用摄像机将现场情况和勘查过程真实地记录在录像磁带上的一种记手段。

1、录像景别的选择。

(1)远景,是指从较高、较远的位置对现场及其周围环境的概况所进行的录像,即现场方位录像。

(2)全景,是指对现场全貌所进行的录像,即现场全貌录像。

(3)近景,是指从较近的距离对现场中的重要部分所进行的摄像,即现场中心录像。

(4)特写,是指从更近的距离对现场上个别客体所进行的摄像,并在客体上或客体旁边附比例尺。

现场录像通常是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到个体的顺序,即先摄远景再录全景最后再摄近景和特写的

方法进行。

2、录像角度的选择。

(1)平摄,即摄像机摄像时镜头光轴与地平线平行,其画面构图和透视关系与人的视力平视前方所观察到的效果相同。

(2)俯摄,即由高处向低处进行摄像,其画面构图和透视关系相当于人俯视景物的效果。

(3)仰摄,即由低处向高处进行摄像,其画面构图和透视关系与人抬头观察事物的效果相同。

摄像角度不同,所表现的效果也不一样,应根据拍摄的实际需要,加以正确选择。

犯罪现场绘图是现场记录的重要附件之一。它是运用制图学的原理和写实的方法,记录、固定和反映案件现场情况的一种技术手段。

犯罪现场绘图的种类

(一)根据现场图的表示范围分

1、现场方位图。现场方位图是反映现场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图。

2、现场全貌图。现场全貌图是反映整个现场全貌和现场内部各个部分之间关系的图。

3、现场中心图。现场中心图是专门反映现场某个重要部位的图。

(二)根据现场图的结构形式分

1、平面图。是根据水平正投影的原理,将由上而下观察到的客体的状态、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以水平

的形式绘制出来的图。

2、平面展开图。是在室内现场平面图的基础上,设想将室内现场的墙壁连同天花板向外推倒,使现

场水平俯视面、平视面、仰视面上的物体、痕迹以水平方式呈现出来的图。

根据结构分还有立体图、立面图、剖视图和综合图。

(三)根据现场图的比例要求分

1、比例图。是将现场状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缩小绘制出来的图。

2、示意图。是将现场的大致情形以示意的方式绘制出来的图。

3、比例示意结合图。是集比例和示意两种绘图方法的优点,将现场和现场周围环境及现场内部的各

种物体绘制在一张图纸上所得到的图像。通常的做法是,现场的中心部分按比例图绘制,现场周围环境按示意图绘制。

绘制现场图的测量方法

绘制现场图的测量方法,一般采用尺测和目测两种方法。

1、尺测。就是用卷尺对与犯罪有关的痕迹、物品的长度、宽度、高度进行实地测量,并按一定的倍

数放大或缩小,准确地绘制在图纸上,这是尺测的一般方法。然而,为了准确而简便地测量现场,往往使用纵横坐标尺测法,即在现场中心处,用卷尺拉一条纵线或一条横线作为坐标线(室内现场一般以墙角线为纵横坐标),然后从坐标线的一端向另一端观察每一物体、痕迹在坐标线上的位置,再从坐标线向物体的一角引一条垂直线,并测量其长度,按一定的比例绘制在图纸上。

2、目测。现场范围不大,可用尺测实际测量,现场区域广阔,尺测有困难,则必须采用目测。目测

的方法一般常采用直线交叉法和回转观测法。

(二)室内现场全貌平面图的绘制方法

室内现场全貌图,通常采用俯视式和展开式。

1、俯视平面图。俯视平面图的绘制程序和方法是:

(1)根据指北针确定房屋的方位,然后以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向来表示,指北针一般画在图纸的左侧上角。

(2)根据房屋的大小、间数及图纸的大小确定采用的比例。

(3)画出墙的内侧线。

(4)画出墙的外侧线。

(5)测量门、窗的宽度和位置,用规定图例画在墙壁的双层线之中。

(6)绘制室内结构和陈列物品。

(7)绘出与案件有关的痕迹、物证(如血迹、犯罪痕迹和犯罪遗留物品等),绘制时可用图例、编号或特写表示出来。

(8)核对、修改、描绘。

2、展开式平面图。

展开式平面图的绘制方法是在俯视平面图的基础上,测出墙壁的高度,以墙外侧线为基准,沿墙内线向外做垂直的立位图,再把墙壁、天棚上的痕迹、物品按所在位置和形状绘于图面上,即可成为展开式平面图。

犯罪现场临场讨论是指侦查人员在对各种现场材料进行汇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对相关的问题作出推断,为深入开展侦查奠定基础的一项活动。

犯罪现场临场讨论的步骤主要包括:汇集现场材料;鉴别材料真伪;分析、判断案情,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

摸底排队是侦查人员在勘查犯罪现场、分析案情的基础上,根据对案情和犯罪嫌疑人的分析、判断,在一定范围内对可疑人、事、物逐个进行核查,发现侦查线索和犯罪嫌疑人,排除与案件无关人员嫌疑的侦查措施。

摸底排队的范围是指在什么区域、职业和人员范围内查找犯罪嫌疑人。

摸底排队的方法

(一)普遍排查

普遍排查是指在已经确定的摸底排队范围内,根据摸底排队条件,对具有作案条件的人全部纳入排查视线,全面地、无遗漏地、逐个地从中寻找犯罪嫌疑人。

(二)筛选重点,确定或排除犯罪嫌疑

筛选重点,就是把普遍排查中发现的嫌疑对象集中起来,对照摸底排队的条件分别逐人、逐事、逐物研究、比照,反复筛选,结合查证核实,排除没有作案嫌疑的对象,确定重点嫌疑对象。

调查访问,又称调查询问,是侦查人员以查明案件事实、收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为目的,采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就与案件有关的人、事、物等向有关人员和知情群众进行询问的一项专门调查活动。

调查访问的内容

调查访问的内容,应是与刑事案件有关的事实,概括地说,包括何事、何时、何地、何物、何情、何故、何人。

何事,是指事件性质。事件的性质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刑事案件,还是治安案件或意外事件、假案等。第二层含义是指该刑事案件的类型,即在确定事件是刑事案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刑事案件的类型是杀人案件、盗窃案件、抢劫案件,还是爆炸、投毒案件;如系杀人案件,是仇杀、财杀、还是情杀等;盗窃案件要确定是内盗、外盗还是内外勾结作案等。

何时,是指犯罪活动实施的过程是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的。

何地,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所在地点,即在什么地方发生的案件,案件现场有多大范围,与周围空间的关系。

何物,是指与实施犯罪活动有关的客观事物和物品。

何情,是指犯罪是在何种状态下进行的,包括犯罪的过程、活动的特点及方式。

何故,是指犯罪行为人作案的动机和目的。

何人、是指犯罪行为人和与犯罪案件有关的被害人、事主以及知情人等。

何事、何时、何地、何物、何情、何故、何人构成了刑事案件的七要素。侦查人员要紧紧围绕这七大要素,开展调查访问工作。

调查访问的方式

刑事侦查中调查访问的方式,基本上可分为公开调查和秘密调查两种。

(一)公开调查

公开调查是访问主体以侦查人员的身份,直接地、公开地就与案件有关的事实和情节询问被访问对象。

公开调查可以采取走访、个别访问、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

1、走访。走访是侦查人员深入到案件现场或与案件有关地点的周围群众中去,调查了解发案前后他

们耳闻目睹的与案件有关的情况,从中发现可疑的人和事,寻找侦查线索,获取证人证言。

2、个别访问。个别访问是指为查清某一问题或某人的具体情况,找知情群众或其他有关人员个别收

集证言的方法。

3、召开座谈会。召开座谈会是指侦查人员根据侦查需要,召集有关群众公开开会,了解案件有关情

况的方法。

(二)秘密调查

秘密调查,是侦查人员在不暴露身份和侦查意图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调查访问,是针对被询问对象和询问内容的特殊性采取的一种调查形式。

秘密调查的方法有两种:

1、侦查人员进行的调查,即侦查人员以其他身份、其他名义作掩护,直接与被访问对象接触,进行有目

的、有策略的谈话和发问,了解所要调查的问题。

2、侦查部门挑选其他人员进行的调查,即由侦查人员挑选某个具有接近被访问对象条件而且安全可靠、

能保守侦查秘密的人同被访问人接触,了解所要调查的问题。

并案侦查,是刑事侦查部门将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所作的一系列案件并联起来,统一实施侦查的侦查措施。

辨认是指侦查人员为了查清犯罪事实,组织具有相应条件的人员对案件涉及的有关人、未知名尸体、物品或场所进行识别和认证的一种侦查措施。

辨认的种类

辨认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有:

(一)根据辨认的客体不同分为人身辨认、尸体辨认、物品辨认和场所辨认

人身辨认是辨认人对被辨认人进行人身识别,以解决人身是否同一的辨认。

尸体辨认是对与案件有关的不知名尸体的辨认,多是为了查明死者的身份。

物品辨认是辨认人对与案件有关的客体进行识别,以解决物品是否同一或为何人所有或产、销于何处的辨认。

场所辨认是辨认人对某场所进行识别,以解决场所是否同一的辨认。

(二)根据辨认的方式不同分为公开辨认、秘密辨认

公开辨认是由侦查人员组织辨认人在被辨认人或被辨认物的持有人知晓的情况下,对辨认对象进行的识别、认证。

秘密辨认是由侦查人员组织辨认人在被辨认人或被辨认物的持有人并不知晓的情况下,对辨认对象进行的识别、认证。

(三)根据辨认的方法不同分为直接辨认、间接辨认

直接辨认是辨认人通过对客体的直接观察或者感知而进行的识别。

间接辨认是辨认人通过某种中介了解客体特征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识别,如观看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或录像进行的辨认。

辨认的规则

(一)混杂辨认

混杂辨认是针对辨认客体而言的。对人、物品的照片进行辨认时,应按照同类混杂的原则将被辨认对象混杂在若干个种类相同、特征相近的人员或物品中进行辨认。对未知名尸体的辨认,或对某些需要查明生产、销售、使用情况的物品的辨认以及需要辨认人寻找辨认的,自然无须实行混杂辨认。

对犯罪嫌疑人辨认时,被辨认的人不得少于7人。对其照片辨认时,不得少于10人的照片。

(二)分别辨认

分别辨认是针对辨认主体而言的。如果有两名以上辨认人,在实施辨认中应将他们分开,按先后顺序单独进行辨认,防止多名辨认人互相影响或干扰,以保证辨认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客观辨认

客观辨认是针对组织辨认的侦查人员而言的。无论是何种辨认,组织辨认的侦查人员都不得以某些语言、动作、表情等暗示或诱导辨认人按照侦查人员的意志作出某种回答。

跟踪,是指侦查人员秘密尾随侦查对象,监视、观察其活动,从中发现侦查线索,收集犯罪证据的侦查措施。跟踪,也称盯稍,是外线侦查的基本手段。

跟踪的方法

1、梢、梢位和跟踪方式。

梢是指侦查人员相对跟踪对象而言所处位置和分工的名称。

根据分工和任务不同,梢一般分为三种:主梢、副梢和联络梢。

主梢负责直接监视目标的活动;

副梢负责观察外界情况,防止脱梢和反跟踪,配合主梢工作;

联络梢负责前后梢的联络,向指挥人员通报情况以及临场指挥。

一般情况下,主梢在前,联络梢居中,副梢在后。

梢位是指梢的分布形式。稍位有正梢、侧后梢、前后梢和三角梢等。

正梢,一般位于目标的正后方;

侧后梢,位于目标的侧后方;

前后梢,一梢在目标前方,另一梢在目标身后,二梢视需要变换位置;

三角梢是指3名跟踪人员呈三角形分布,可视情况让目标处于三角形顶端或居于三角形中心。

梢的任务及位置可根据隐蔽和应急的需要灵活变换。

常用的跟踪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尾随跟踪。指侦查人员尾随于目标之后进行跟踪。这种方法最常用,目标无论步行、驾车都可采用此法。

(2)轮换跟踪。指两组或两组以上跟踪人员轮换对目标进行跟踪。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需长距离跟踪或需长时间连续跟踪的目标。

(3)于回跟踪。指迂回到目标前方的必经之处,待目标到达后,开始进行跟踪。这种方法适合在目标前进方向确定的情况下采用。但运用这种方法时,要求案情清楚,判断准确,地形熟悉,保证脱梢期间不发生意外。

(4)接力跟踪。指在目标前进的必经之路上逐段预先安排跟踪人员,或在一定区域内广泛布梢,待目标到达预定位置时,由预伏人员接替跟踪。进行接力跟踪要求指挥得当,计划周密,配合默契。

(5)间接跟踪。指不直接跟踪犯罪嫌疑人,而通过跟踪其他人或物的方法来达到侦查目的。间接跟踪的对象包括:犯罪嫌疑人的亲友、同伙;特写的物品,如毒品、文物;某些信息、信号,如犯罪嫌疑人使用的电话信号等。通过跟踪上述目标,可以发现犯罪嫌疑人。

守候监视是侦查人员选择恰当地点对侦查对象的活动进行监视控制的侦查措施。

通缉是公安机关通令缉捕在逃的、应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或在押脱逃犯人的一项查缉措施。

通报是公安机关之间通告、交流犯罪信息,请求协助发现、调查、控制侦查破案线索、证据和犯罪嫌疑人的工作措施。

追缉是对发案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实施追踪缉捕的紧急措施。

堵截是在逃跑犯罪嫌疑人可能经过的路线上,选择恰当地点,公开或秘密布置警力,发现控制、缉捕犯罪嫌疑人的查缉措施。

盘查是在追缉、堵截或实施其他查缉措施中,对可疑人进行询问、检查,以便澄清身份,发现、缉获犯罪嫌疑人的措施。

侦查实验是指在侦查过程中,为了查明案情,证实与犯罪有关的某些事实、现象等,在相同或相近的条件下,对某事物或行为产生、变化过程所作的复现实验。

警犬是经过专门训练,用于刑事侦查和安全保卫的工作犬。

嗅源是侦查对象或其他物品发出的原始气味,变即警犬嗅认作业所依据的气味。

警犬气味鉴定是使用警犬对两个以下嗅源气味或对嗅源气味与嫌疑气味进行嗅认比对,以判明其是否同一的侦查措施。

警犬嗅检搜索是指利用警犬寻找犯罪痕迹、物证、爆炸物、毒品以及搜寻犯罪嫌疑人的侦查措施。

刑事侦查阵地控制(简称阵地控制)是刑事侦查部门对易受犯罪嫌疑人侵害、利用以及经常涉足的行业、场所,采取公开和秘密方法进行控制的一项基础业务工作。

阵地控制工作的任务是:发现犯罪信息,收集侦查线索,获取犯罪证据,查控涉案物品,发现、监控、查缉犯罪嫌疑人。

控制赃物,是指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刑事侦查部门对犯罪行为人可能转移、藏匿、改装、销售、销毁赃物的处所,布置力量,进行监视、控制,以发现、收缴赃证,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一项侦查措施。

查询、冻结存款、汇款,是指公安机关根据侦查案件的需要,依据有关规定,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邮电部门查询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以及通知上述机构、部门停止支付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的专门措施。

冻结存款、汇款即指对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停止支付。

搜查是在侦查破案过程中,侦查人员依法对可能隐藏有犯罪嫌疑人或者犯罪证据的有关场所以及犯罪嫌疑人人身进行搜寻检查的一种侦查措施。

拘留,是公安机关对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的临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逮捕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实行羁押,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破案战役是公安机关在刑事案件发案或积案增多、社会治安形势恶化的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范围内,集中警力,突击破案的侦查措施。

破案战役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以侦破积案为主要内容的破案战役

即某一地区在一段时期内,重大刑事案件或某种类型的刑事案件久侦不破,积案明显增多,公安机关为了打破侦查工作的被动局面,提高破案率而开展的破案战役。

(二)以减少发案为主要目的的破案战役

即在一段时期内,重大刑事案件或某类刑事案件发案激增,公安机关为了改善治安状况,降低发案率,针对相关案件加大侦查打击力度而开展的破案战役。

所谓网上追逃,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查询可疑人员和在逃犯罪嫌疑人的资料,以发现和获在逃犯罪嫌疑人的追逃方法。

刑事侦查信息是反映刑事侦查工作状态或特征及其变化、对完成刑事侦查工作任务有认识和决策依据作用的情况、资料、数据的总和。包括在工作过程中所利用的知识、情报、线索、情况及有关的各种数据。

刑事侦查信息系统是指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为完成刑事侦查工作目标服务的侦查信息流的有组织的程序。也就是说,对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刑事侦查信息进行科学处理的机制。

刑事侦查信息工作是公安机关通过收集、整理、传输、储存、检索利用等工作环节处理刑事侦查信息的有机过程。

刑事犯罪嫌疑人信息是有犯罪记录的人和有犯罪嫌疑人员的情况、资料的总和,原来称为人员情报资料。

犯罪组织信息是与有组织犯罪、集团犯罪活动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情况。

刑事案件线索信息是与某一起特定刑事案件有关的,能够推动该起案件立案或侦破工作的情况、情报。

样品信息资料是将犯罪过程中,作案人常常使用的物品、工具,现场常常遗留痕迹的致成物品等,通过厂家或其他渠道全面收集齐全所形成的资料,如轮胎印、鞋底印、刃器、纸张、作案常用的五金工具等。

刑事侦查信息收集是公安机关依法采用相关措施和方法,寻查、发现、获取与刑事侦查工作有关情况、线索、情报的工作过程。

刑事侦查信息储存是将收集到的侦查信息,经过整理、验收,按照既定规则,有序存入数据库的过程。

刑事侦查信息检索是根据刑事侦查工作中某项特定需要,在刑事侦查信息数据库中查找所需信息的过程。

刑事案件侦查立案,是指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材料后,通过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符合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并且属于本身的管辖范围时,将其确立为刑事案件的工作过程。

案情,即刑事犯罪案件作案人的各方面情况和与他所实施的犯罪活动有关情况的总和。

侦查计划是在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一般规律指导下,针对案件实际情况,在分析、判断案情的基础上,对整个侦查破案工作所做的全盘规划和具体部署。

开展侦查是在分析案情的基础上,依据侦查计划,综合采取必要的侦查措施,寻找、发现嫌疑对象的工作过程。

破案是指侦查人员通过一系列侦查、调查工作,查明了犯罪嫌疑人及其主要犯罪事实,并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的条件下,依法将犯罪嫌疑人拘捕归案,并进一步追缴、收集和审查赃物及其他犯罪证据的侦查步骤。

预审是指公安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调查,在查明案件事实的基础上,决定是否将犯罪嫌疑人移送起诉的侦查活动。

讯问是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依照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以问话为主要形式的侦查行为,以获取其供述或辨解的一种侦查活动。

第一次讯问是指公安机关对侦查对象或犯罪嫌疑人到案后进行的第一次讯问。

讯问突破口是指对查清全案有关键意义而又易于攻破的某个案件事实或共同犯罪中的某个犯罪嫌疑人。

利用矛盾是侦查人员在讯问中利用犯罪嫌疑人因编造谎言时口供出现的矛盾和同案犯罪嫌疑人之间在利害关系上的矛盾,揭穿犯罪嫌疑人的谎言和狡辩,瓦解同案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系,促其如实交代犯罪事实的讯问方法。利用矛盾的目的是为了揭露犯罪嫌疑人的谎言,批驳其不老实的态度,粉碎其依靠订立攻守同盟蒙混过关的幻想,辅助以说服教育、使用证据,迫使犯罪嫌疑人老实交代。

说服教育,是指侦查人员在讯问中通过法律、政策、形势、前途和道德教育,促使犯罪嫌疑人弄清是非界限,权衡利弊得失,转变思想,如实交代罪行。

侦查终结是指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经过一系列侦查活动,根据已查明的事实和证据,足以对案件作出起诉或者撤销案件的结论,从而决定结束侦查并作出处理决定的一种诉讼活动。

侦查羁押期限,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侦查期间羁押的最长期限。

专门案件是指法律规定的,具有特殊情况,可以延长侦查羁押期限的重大复杂案件。

补充侦查,是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就案件中的部分事实、情况重新进行侦查的诉讼活动。

退回补充侦查,是指决定补充侦查的机关将案件退回原侦查机关进行被充侦查。

自行补充侦查。指决定补充侦查的机关自行对案件补充侦查。

要求复议是指公安机关对同级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不起诉的决定认为不当时,依法要求同级人民检察院对其原决定重新进行审议的一种特殊程序。

杀人案件,是指犯罪行为人凭借一定的物质和能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犯罪案件。

爆炸案件,是指犯罪行为人故意使用爆炸的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构成的刑事案件。

爆炸中心点是爆炸源爆炸时所在的地点,一般有炸药爆炸产生的气体和冲击波造成介质破碎、变形和缺损所形成的炸坑或其他集中的破坏痕迹,通常称炸点。

爆炸抛出物,是指爆炸时,从原位置被抛掷出去,散落在炸点四周的物质。

投放危险物质案件,是指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致人伤亡的犯罪案件。

放火案件是指故意纵火,危害公共安全,使公私财物遭受重大损失,致人伤亡国奴案件。

抢劫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犯罪案件。

抢劫案件的分类

(一)抢劫案件的基本分类

根据犯罪地点的不同,抢劫案件可分为入室抢劫和拦路抢劫。

1、入室抢劫。指犯罪行为人窜入机关、团体、事业单位的财会室、办公室、居民住宅等室内处所进

行的抢劫犯罪活动。

2、拦路抢劫。指犯罪行为人在野外或街头拦截被害人所进行的抢劫犯罪活动。

(二)抢劫案件的其他分类

根据抢劫犯罪主体组织形式的不同,抢劫案件可分为单人抢劫、结伙抢劫和集团抢劫;根据抢劫犯罪行为人凭借犯罪工具和采取犯罪方式的不同,抢劫犯罪又可分为持枪抢劫、持刀抢劫、麻醉抢劫、引诱抢劫等类型;根据抢劫对象的不同,亦可进行相应的分类。

下列几种形式的抢劫案件是抢劫犯罪的常见类型:

1、引诱抢劫。指犯罪行为人以金钱、女色等为“诱饵”,将被害人骗至一定的处所而实施的抢劫犯罪活动。

2、旅途抢劫。指流窜作案的犯罪行为人对与其同行的特定旅客所实施的抢劫犯罪活动。

3、抢劫出租汽车及其他机动车辆。抢劫出租汽车是指犯罪行为人以租用出租汽车为名,指使司机把车驶到郊外或市内偏僻处,而对司机进行洗劫并强行将车劫走的犯罪活动。

绑架案件是指以暴力手段,非法劫持他人作为人质,并以剥夺人质生命或以折磨、残害人质为要挟,以达到勒索财物或其他目的犯罪行为所构成的案件。

强奸案件,是指使用暴力、肋迫或其他方法,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性交的犯罪案件。

毒品,是指被非法滥用的、能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贩毒案件,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违反我国禁毒法律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法规,非法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的犯罪案件。

盗窃案件,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攫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的犯罪案件。

内盗是被盗单位或者家庭内部成员对内部所实施的盗窃犯罪案件。

外盗即由被盗单位或者家庭以外的人员所实施的盗窃犯罪案件。

扒窃案件,是指作案人采取各种掩护手法或者利用技术手段暗中攫取事主随身携带财物的盗窃行为所构成的犯罪案件。

严重暴力犯罪不是刑法规定的具体罪名,而是依据犯罪行为人所借助的犯罪工具、采用的犯罪手段与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后果的特殊性,对一些具有共性的犯罪案件的总称。

追缉是指民警沿着犯罪嫌疑人确定或不确定的逃跑方向与路线进行的尾随追赶、缉捕活动。

清查是指民警对违法犯罪嫌疑人可能藏身落脚或往来出没的公共场所进行的清理、检查活动。

常规性缉捕,是指警察在缉捕对象已经展开的缉捕活动尚未察觉的情况下实施的缉捕。

对峙性缉捕是指在缉捕主体和缉捕对象都已将对方纳入视野、形成对峙的条件下所展开的缉捕。

围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围捕包括对犯罪嫌疑人的圈踪包围、收缩包围范围、搜索寻踪、合围缉捕的整个动态过程。狭义的围捕则是指在合围格局形成之后,双方已呈对峙状态的情况下所实施的缉捕活动。

劫持人质案件,是指犯罪行为人以暴力手段控制一人或多人的人身自由,并以残害、折磨被控制者相挟持,强迫第三方或被控制者本人满足其某种要求的犯罪案件。

人质谈判,即在劫持人质案件中,解救人质一方和劫持人质一方,围绕着劫持者能否中止犯罪及中止犯罪的条件所展开的对话活动。

涉外刑事案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犯罪行为人或犯罪侵害对象为境外人员的案件,以及在境外发生的、犯罪行为人或犯罪侵害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刑事犯罪案件。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归纳

第1 页共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0.031~0.008nm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2血管照影 三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西医内科学复习重点题库

西医内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Ps:题型有题型:选择填空判断(是非)名词解释简答问答 【选择】 1、肺癌的病因有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致肺癌因素,其它。 2、肺癌的组织学分类有鳞状上皮细胞癌,小细胞未分化癌,大细胞未分化癌,腺癌,类癌,支气管腺体癌。 3、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有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 4、消化性溃疡要鉴别的疾病有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十二指肠炎,胆囊炎与胆结石,胃癌,胃泌素瘤。 5、引起肝硬化的病因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胆汁淤积,循环障碍,遗传代谢性疾病,化学毒物,寄生虫,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 6、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有全身症状,消化道症状,出血倾向和贫血,内分泌失调。 7、甲亢的特殊临床表现及分型有甲状腺危象,T3型和T4型甲亢,亚临床型甲亢,甲亢性心脏病,淡漠性甲亢,妊娠期甲亢。 8、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反应性低血糖。 9、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心脏病变,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眼病(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糖尿病足。 【填空】 1、原发性肝癌要与继发性肝癌,肝脓肿,肝硬化,肝脏临近脏器的肿瘤,肝非癌性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 2、尿路感染的途径有上行感染,血行感染,淋巴道感染。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有尿路梗阻,膀胱输尿管返流及其它尿路畸形和结构异常,器械使用,代谢因素,机体抗病能力。 3、贫血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可分类有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白血病的病因有病毒,电离辐射,化学物质,遗传因素。 5、肝炎的临床表现,潜伏期:甲型肝炎为5~45天,平均为30天;乙型肝炎为30~180天,平均为70天;丙型肝炎为15~180天,平均为50天;戊型肝炎为14~70天,平均为40天。 临床分型的依据是病程长短,病情轻重,有无黄疸。 6、伤寒的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 7、伤寒的临床分型有普通型,轻型,迁延型,逍遥型,暴发型,老年伤寒,顿挫型。 8、伤寒的诊断依据有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9、甲亢的病理有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突眼,胫前黏液性水肿,其它如骨骼肌,心肌变形,肝脂肪样变。 10、高代谢症群(甲状腺毒症)包括高代谢综合征,精神、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其它。 11、眼征有单纯性突眼和浸润性突眼。 12、引起甲亢的其他疾病鉴别有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毒性甲状腺腺瘤,亚急性甲状腺炎,多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 13、抗甲状腺药物有硫脲类和咪唑类。硫脲类有丙硫氧嘧啶;咪唑类有甲巯咪唑和卡比马唑。 14、浸润性突眼的治疗有保护眼睛,减轻局部水肿,用甲状腺制剂,用免疫抑制剂。 15、甲状腺危象的治疗有抑制TH合成。抑制TH释放。迅速阻滞儿茶酚胺释放,降低周围组织对甲状腺激素的反反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症治疗。 16、糖尿病的分类有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17、糖尿病诊断标准:任意时间血糖浓度≥11.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OGTT实验:摄入75克葡萄糖2小时以后血糖≥11.1mmol/L。 18、糖尿病的鉴别有肾性糖尿,继发性糖尿病,药物引起高血糖,其它如甲亢,肝病,胃空腔吻合术。 19、口服降糖药有胰岛素促分泌剂(磺脲类和非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名词解释】 1、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肺部疾病。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慢性肺,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以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刑事侦查学考试卷2

《刑事侦查学》考试卷 区队____专业____学号____姓名____ 一、名词解释(共2题计6分) 1、侦查程序 侦查程序是指侦查人员在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所应当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2、销案 销案,是指侦查部门经过侦查,发现所立刑事案件有《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依法撤销案件的一项侦查活动。 二、判断改错题(你认为对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你认为错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并改正。共7题计14分) 1、在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请示自行书写供述的,应当准许。(√) 2、搜查必须由两名以上的侦查人员进行,对女性身体进行搜查时,必须由女性侦查人员进行。但如果没有女侦查员在场,那么可以邀请女性群众协助搜查。(×) 3、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扣押物品、文件清单》应一式三份,由侦查人员、见证人、被扣押物品、文件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一份交物品、文件持有人,一份由侦查人员持有,另一份交给见证人。(×) 4、冻结存款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9个月。(×) 5、侦查的目的就是揭露犯罪,最终实现对犯罪的打击。(×) 6、侦查终结时,侦查人员应当对侦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书以及有关材料,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审查核实,分门别类,分别制作《诉讼卷》和《主卷》。(×) 7、公安机关对于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或不起诉决定认为有错误时,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检察院要求复议而未被接受后,可以提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重新核查案件。(√) 三、多项选择题(共6题计12分) 1、犯罪情报搜集的方法有:( ABCD ) A.调查访问法 B.秘密力量搜集 C.技侦手段获取 D.情报交流 2.特情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ABC ) A.接敌条件 B.一定的活动能力 C.愿意为我工作或能被我控制 D.曾经有过违法犯罪记录 3.刑嫌调控管理中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三位指的是:( ABC ) A.派出所 B.公安局 C.刑警中队 D.侦查情报部门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复习完整版自然对 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课产生X 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叫做自然对比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课认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叫做人工对比 造影的方法:1直接引入:口服灌注穿刺注入 间接引入:经静脉注入 X线诊断的应用:胃肠道、骨肌系统和胸部 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的信号而呈无信号黑影。 多普勒效应:超声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反射波的频率发生改变。 后壁回声增强:人体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声能的吸收衰减不同,衰减系数低的液性囊肿或脓肿,则出现后壁回声增强。 声影:衰减系数高的纤维组织、钙斑、结石、气体等后方则形成声影。骨组织的基本病变表现: 1、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

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在长骨可见骨小梁辨析、减少、 间隙增宽,骨皮质出现分层和变薄;椎体内结构消失,椎体变扁,其上下缘内凹,椎间隙增宽。 2、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质边缘模糊。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 5、骨膜异常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 7、骨质坏死8矿物质沉积9、骨骼变形10、周围软组织病变关节基本病变表现:关节肿胀,关节破坏,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强直,关节脱位 阻塞性肺气肿:X线:肺部局限性透明度增加,,纵膈移向健侧,病侧横隔下降 阻塞性肺不张:X 肺野密度均匀增高,纵膈移向患侧,横隔升高胸膜病变:1、胸腔积液X 肋膈角变钝、变浅或填平,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阴影,有时可见肺尖部透明,并可见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2、气胸与液气胸;X 气胸区无肺纹理,为气体密度,同侧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纵膈向健侧移位 3、胸膜肥厚、黏黏及钙化 4、胸膜肿块 支气管扩张:X 常规X线可表现正常,有时可见肺纹理增多、环 状透亮影,实变影中可见透亮支气管影,即“空气支气管征” 大叶性肺炎:分四期: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临床:起病急,寒战高热,胸痛,可铁锈色谈 X 充血期:无明显表现,仅肺纹理增多;实变期:密度均匀致密影。

医学影像学课件整理

医学影像学 第二章骨骼与肌肉系统 第一节正常影像表现: 本节重点:(一)小儿长骨的构成:骨干——骨皮质、骨膜、骨髓腔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 骨骺——骺软骨: 骺板——软骨: (二)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的定义和x线表现 1.成年骨骼:(1)骨干 (2)骨端—骨性关节面、关节软骨 2.脊柱:(1)脊椎:椎体(长方形)椎弓:椎弓根(椎弓环)、椎弓板、棘突(三角形)、横突、上下关节突(2)椎间盘: 第二节基本病变表现:(1)骨质疏松: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间隙增宽;骨皮质分层变薄。易发生骨折。 (2)骨质软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和骨小梁边缘模糊,骨骼变形,假骨折线。 (3)骨质破坏:定义: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X线表现: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其中全无骨质结构。 (4)骨质增生硬化:定义: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增多。 X线表现:骨质密度增高,伴或不伴有骨骼的增大。骨小梁增粗、增多、密集,骨皮质增厚、致密。(5)骨膜异常:定义:因骨膜受刺激,骨膜水肿、增厚,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 新生骨。X线表现:与骨皮质平行,1~2mm间隙,线状、层状、花边状等。骨膜三 (Codman三角)。 (6)骨内与软骨内钙化:颗粒状、小环或半环状的致密影 (7)骨质坏死:定义: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X线表现:死骨表现为局限性骨质密度增高。 (8)矿物质沉积:1. 铅、磷、铋等进入体内,沉积于骨内。 X线表现:多条平行于骺线的致密带,厚薄不一。 2.氟进入体内,可使成骨活跃,骨量增多。亦可使破骨活动增加,骨样组织增多,致骨质疏松或软化。X 线表现:骨密度增高或减低。 第三节常见疾病诊断 一骨折 (一)长骨骨折 1.骨或软骨结构发生断裂,骨的连续性中断,骨骺分离也属骨折。 2.外伤史,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 3.基本X线表现:骨折线—断端间不规则的透明线。 4.骨折的类型:程度—完全性、不完全性。 骨折线形状和走向—横形、斜形、螺旋形。 复杂骨折—T形、Y形。 骨碎片情况—撕脱性、嵌入性、粉碎性 5.骨折的对位和对线关系:以骨折近端为准。 6.骨折断端的嵌入:密度增加的条带状影,骨皮质和骨小梁连续性中断,断裂相错。 (二)儿童骨折的特点: 1、骺离骨折:骺线增宽,骨骺与干骺端错位 2、青枝骨折:局部骨皮质或骨小梁扭曲而不见骨折线 (三)脊柱骨折:常见于颈???,胸?????,腰???部位。肿胀、疼痛、活动功能障碍。 X线表现:1.椎体压缩呈楔形,可见横行不规则致密带,前方可见碎骨片。2.脊柱后突成角、侧移,椎体错位。3.椎间隙正常。 二、骨与软组织感染: (一)化脓性骨髓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途径:血行感染、直接蔓延、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 (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急,红、肿、热、痛和活动障碍。多停留于干骺端的骨松质部分,可向髓腔延伸;也可向外扩展,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哈氏管入骨髓腔。 X线表现:两周内,骨骼可无明显变化,软组织改变:1、肌间隙模糊或消失2、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近肌肉部分呈纵形排列,靠外侧者呈网状。 两周后,可见骨骼改变:1.骨质破坏:向骨干延伸,骨皮质也破坏,可引起病理性骨折; 2.骨膜增生:与病变范围一致。 3. 死骨形成:沿骨长轴呈长条形,界清。

刑事侦查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刑事侦查学 一、填空题 1、国际公认意大利的汉斯·格罗斯于________年出版的________一书标志着刑事侦查学的诞生。 2、硝酸银溶液法对显现________、________上的陈旧汗垢手印特别有效。 3、笔迹检验的科学基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书写习惯的________,二是书写习惯的________。 4、枪弹痕迹主要包括弹头、弹壳上的________以及________。 5、左右脚印跟部中心点垂直于________的间距叫步幅宽度。 6、在犯罪现场上留下自身物体反映形象的客体叫________。 7、________系统位于内部花纹系统的下部。 8、按箕口朝向划分,箕口朝向小指方向的箕型纹为________。 9、对发射后擦拭过的枪支,如果发现有亚硝酸盐存在,即可判断发射时间约在________天以内。 10、在进行综合评断时,一般是从解释________开始的。 11、手掌内侧部没有________纹。 12、在我国的法制体系里,________与________是两种在本质上具有质的差异的行为,因而在查处过程中适用不同的法律和程序。 13、侦查作为刑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阶段,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_____。 14、刑事侦查学是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的一门应用科学。 15、刑事侦查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侦查活动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要素构成。 17、侦查终结时,侦查人员应当对侦查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文书以及有关材料,按照归档要求进行审查核实,分门别类,分别制作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8、保护现场的共同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调查询问的对象和内容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 20、侦查办案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正确处理口供与其他证据关系的基本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刑事侦查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和主干是研究 A.侦查范围 B.侦查计划 C.侦查对策 D.侦查环境() 2.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人民公安工作的 A.重要基础 B.根本任务 C.奋斗目标 D.基本方针() 3.有权向自己管辖的地区发布通缉令的公安机关是 A.派出所以上的 B.县级以上的 C.地级以上的 D.省级以上的() 4.对公安机关冻结存款、汇款进行监督的部门是

医学影像学重点 自己整理的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 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见于炎症、 肿瘤、肉芽肿)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 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 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形成死骨的原因主 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 生骨。通常有病变存在。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 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 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 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 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11、骨“气鼓”(骨囊样结核):骨干结核初期为骨质疏松,继而在骨内形成囊性 破坏,骨皮质变薄,骨干膨胀,故称为骨“气鼓”或骨囊样结核。 12、骺离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骨折时,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 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3、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 14、肺纹理:在充满气体的肺野,可见由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称为肺纹理。 15、肺门角:肺门上、下部相交形成一钝的夹角,称为肺门角,而相交点称肺门点, 右侧显示较清楚。 16、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Ⅰ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 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 ①原发浸润灶②淋巴管炎③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17、肺实变: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 代替,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肺泡性肺气肿、肺出血、肺结核、肺泡癌等。 空洞:是由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形成的。

史上最全西医内科学口诀

微生物 微生物,分三种 非细胞原核真核成。 原核无仁无膜相 真菌真核构全上 细菌球杆螺 壁内才是膜 二毛荚芽合 噬菌体,是病毒,专门感染微生物 外霉素与内霉素阳外阴内 外为蛋白质,内为胞壁脂多糖 菌死释放 传染 1、传染病重症肝炎的临床表现: 黄、热、胀、呕、小、血、乱 乙型肝炎使用干扰素治疗的适应症 高、低、长、短、活、不、大 高:ALT 正常的2~倍左右低:HBV-DNA 低滴度时长:疗程要长,至少6 个月,甚至9-18 个月短:病程要短,5-7 年左右活:病情活动时不:不要肝硬化失代偿、不要黄疸、不要重叠、不要变异大:剂量要大3 百万u 5 百万u 2、发热与出疹的关系 风、水、红、花、莫、悲、伤 风疹、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附:风疹也是发热后第一天出疹。 3、“钩体病” 发热酸痛一身乏,眼红腿痛淋巴大,若不及时来相救,口鼻涌血死神拿。 4、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特点记忆口决 发病早期即卧床,三红三痛二反常.三项化验可定型,IgM可确定.发热头痛象感冒,恶心呕吐蛋白尿.热退病重血压掉,少尿气粗酐高.白多板底异淋高,检测IgM重要. 注:[发病早期即卧床]:患者起病多急骤,症状重. [三红三痛二反常]:三红:颜面,劲,胸等部位潮红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二反常:反常性蛋白尿和体温下降反而病情加重 [三项化验可定型]: 1. B-RT:白多板底异淋高 白多WBC计数在第3 病日后渐升高可达(15~30)*10E9,少数可达(50~100) *10E9.板底血小板从第二日开始减少异淋高病程的第4~5d后淋巴C增多,并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 2. U-RT:尿镜检可发现管型和RBC有确诊意义 3. 免疫学检查IgM 1:20 或IgG 1:40 为阳性, 双份血清滴度4 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10月自学考试刑事侦查学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精品自学考料推荐?????????????????? 全国 2018 年 10 月自学考试刑事侦查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35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刑事侦查学的研究方法中,对具有代表性的刑事侦查中人、事、物进行的调查称之为() A .典型刑事调查法 B .综合调查法 C.总结调查法 D .抽样刑事调查法 2.在刑事侦查工作中,准确执法的基础是() A .侦技结合的原则 B .因案施策的原则 C.专群结合的原则 D .实事求是的原则 3.构成犯罪的最基本因素是() A .犯罪行为人 B .犯罪工具 C.犯罪地点 D .犯罪时间 4.按照现场在犯罪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将现场分为() A .真实现场与伪造现场 B .原始现场与变动现场 C.室外现场与室内现场 D .主体现场与关联现场 5.现场勘查的前提和基础是() A .现场记录 B .现场保护 C.现场搜索 D .现场分析 6.下列属于刑事案件侦查中最基本、最常见措施的是() A .并案侦查 B .控制销赃 C.调查访问 D .侦查实验 7.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的期限为() A . 3 个月 B . 6 个月 C. 9 个月 D . 12 个月 8.犯罪人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A .知情条件 B .赃物条件 C.时空条件 D .结伙条件 9.刑事案件侦查阶段的最后一道工序是() A .刑事案件破案 B .刑事讯问结束 C.证据审查完毕 D .侦查终结 10.抢劫犯罪的犯罪人在犯罪手法上多有() A .普遍性特点 B .多变性特点 C.秘密性特点 D .习惯性特点 1

第八版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

影像学 一.申请单的书写规范(简单了解) 1.一般资料 2.临床资料(病史摘要) 3.临床拟诊 4.检查部位和检查目的 二.图像观察和分析注意事项 三.影像结果的判读

四.对异常表现的分析六大要素中密度判读的意义

五.X先产生条件 设备结构:真空二极管,电子群,高压造成电子高速运动,阳极把电子转化成X线 六.X线特性在X片上的利用 穿透性与成像有关,荧光效应与显影,胶片变为黑白相间图像有关,摄影效应与摄片有关七.穿透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电压高→波长短→穿透力强 八.X片中哪些属于高密度、中等密度、低密度 九.数字成像的优缺点(了解) 十.CT什么是像素,与体素的关系 十一.怎样理解窗技术(重点掌握) 1.CT图像时由黑白灰阶组成,反应了组织密度; 2.密度的高低可以换算成CT值表示,CT值可量化; 3.人体组织和病变范围的变化为—1000到1000,共2000灰阶,但肉眼不能分辨,只能分辨16个灰阶,故相差较小的灰阶肉眼无法分辨。 4.为弥补不足则引入窗技术,设定了上下值为窗宽,设定了中心值为窗位,然后对兴趣区进行观察和放大 十二.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 1.质子本身有自旋,但排列紊乱,置入外磁场则会出现正方向和反方向的排列; 2.发射特定

的RF脉冲引起磁共振现象;3.恢复过程出现纵向弛豫时间和横向弛豫时间,即T1和T2。十三.MRI成像的组织特征参数(了解) P18,表1—2 十四.脂肪、水的MRI特性 水:长T1,长T2。脂肪:短T1,中等略强的T2 十五.流空效应与水成像的区别 水成像常用于胆胰管、尿路 十六.MRI检查禁忌主要是什么 1.体内有金属异物。(最重要) 2.重危病人需要生命监护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者。 3.MRI扫描时间较长,因此无法控制的不自主运动及不合作的病人。 4.妊娠早期病人。 5.高温潮湿环境下,高热或散热功能障碍者。 十七.正常表现肋骨常见的变异有哪些 肋骨先天变异:颈肋、杈状肋、肋骨融合 十八.肺解剖的分页分段 肺叶:右肺三叶—上叶、中叶、下叶;左肺两叶—上叶、下叶 肺段:右肺分10段,左肺分8段,与所属支气管同名 十九.肺叶、肺门、肺纹理解剖与X片的表现 1、肺野:概念:含有空气的肺在胸片和CT片上显示的透明区域 分区:上中下野-----第2、4前肋下缘水平线 内中外带------一侧肺野纵行分三等分 肺尖区--------第一肋圈外缘以内 锁骨下区-------锁骨下至第二肋圈外缘内

西医内科学重点 考试专用

内科学重点考试专用 1.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表: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急性发作而加重。症状:慢性咳嗽,咳痰,喘息,气短,并发阻塞性肺气肿后,可出现轻重不等的气短,逐渐加重,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还可有体重减轻,食欲减退。体征:早期多无异常体征。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视诊:桶状胸,,呼吸浅快;触诊:语颤减弱;叩诊:肺部过清音,肺下界下移,心界缩小;听诊:呼吸音减弱,呼吸延长,在背部或肺底可闻及干,湿性啰音。 2.肺炎球菌肺炎症状:发病前常有受凉,疲劳,病毒感染史。起病多急骤,高热,寒战,全身肌肉酸痛,体温常在39-40度,呈稽留热。患侧胸痛,咳嗽加剧。痰少,可带血或呈铁锈色,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征:患者呈急性病容,口周有单纯疱疹。早期体征可无明显异常,呼吸音减低及胸膜摩擦音。肺实变时叩诊呈浊音,触觉语颤增强并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严重感染时,可伴休克昏迷等。 3.心力衰竭的诱因:①感染;②心律失常;③血容量增加,④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⑤治疗不当;⑥合并其他疾病或原有疾病加重。 4.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①防治引起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诱因;②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③拮抗过度启动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④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细胞 5.典型心绞痛的胸痛特点:①部位:疼痛多发生在胸骨上中段的后方,可稍偏左波及心前区。常向左肩,左上肢尺侧直至环指和小指放射②性质:多表现为压榨样或紧束感样胀闷或闷痛,常伴濒死样恐惧;③持续时间:大多3~5分钟,不少1不多15分钟;④诱因:劳累和情绪激动寒冷饱食时⑤缓解措施:停止活动后或舍下含化硝酸甘油,疼痛常2-3min完全缓解。 6.临床上根除幽门螺杆菌多采用三联治疗方案包括兰索拉唑或果胶铋(铝碳酸镁)、克拉霉素或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地硝唑。 7.慢性肾衰竭常见的原因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肾炎;多囊肾;梗阻性肾病。 8.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措施:①限制钠、水的摄入;②利尿剂的应用;③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④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⑤腹水浓缩回输;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 9.尿路感染入侵的途径有:①上行感染;②血行感染;③淋巴道感染;④直接感染。 10.沿海平原贫血的血红细胞标准: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11..糖尿病的特点1型:青少年多见,体型较瘦,起病急;三多一少明显,常有酮症及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水平低下,自身抗体多阳性,需要胰岛素治疗。2型特点:中老年多见,体型较胖,起病缓慢,三多一少不明显,少有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胰岛素可降低,正常或升高,自身抗体多阴性,可不需胰岛素治疗。 12.肝功能减退的表现:1.全身症状:消瘦乏力,面色黝黯无光泽2.消化道症状: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3.出血倾向和贫血: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4.内分泌紊乱:⑴性功能障碍、乳房发育,蜘蛛痣和肝掌⑵醛固酮灭活功能减退⑶低胆固醇血症、低血糖 13.门脉高压临床表现: 1.脾肿大功能亢进 2.腹水①门脉高压增高②肝淋巴液生成增多③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④继发醛固酮和加压素增多,水钠潴留⑤肾脏排钠排水能力降低水钠潴留

侦查学名词解释

侦查学名词解释 1.刑事侦查学:是在认识犯罪活动、侦查活动和二者互相作用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揭露、证实犯罪、揭发确认犯罪嫌疑人的方法、对策的一门应用学科。 2.比较研究法:是拿本身研究的课题、项目以及相关内容,与古今中外相类似的对象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批判借鉴、取长补短,达到完善、发展自身的目的。 3.刑事侦查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侦查活动的方法、对策和规律,以及犯罪行为与侦查活动相互作用这一特殊矛盾。 4.逻辑证明:是运用已知为真的命题,通过必然性推理论证某一命题为真的思维方式 5.侦查假设:是指根据案件已有的事实材料,借助于逻辑推理、逻辑证明和逻辑规律,对案件部分或全部内容给予假定说明。 6.刑事侦查的同一认定:是指某物质分解或分离的部分、形成的痕迹和遗留的映像,一定时间内,在本物质特征上与某物质保持一致的理论。 7.犯罪现场访问:是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情,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在犯罪现场勘查过程中依法对了解案件有关情况的人员进行的调查询问工作。 8.刑事侦查工作:是公安机关依据法律和国家赋予的权力,运用各种侦查措施、手段和刑事科学技术发现、控制、揭露、证实刑事犯罪的一项专门工作。 9.刑事侦查工作基本原则:是依据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制定的,是刑事侦查人员履行职务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是对业务思想和业务行为的规范。 10.犯罪现场勘验:是侦查人员借助感觉器官和科学技术手段,对犯罪现场中有关的痕迹、物品、人身、尸体等进行观察、显现、记录、提取、分析和检验,发现、收集侦查线索和犯罪证据的一项侦查活动。 11.个体勘验:是勘查人员在局部观察的基础上,对现场上与犯罪行为有关或可能有关的痕迹、物证,逐一进行勘验和检查。 12.局部观察:是指勘查人员在现场整天巡视的基础上,根据已经确定的犯罪现场勘验范围、重点和顺序,将现场划分为若干部分,然后组织现场勘察人员分工负责或集中力量逐一对犯罪现场上客体的特点、状态、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进行观察研究和记录 13.整体巡视:勘查人员对犯罪现场的周围环境、现场外部和内部状态所进行的概览性的巡视观察。 14.动态勘验:是在静态勘验的基础上,在移动翻转勘验客体的情况下,借助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观察、记录、检验客体非暴露部分的特征和变化,寻找、发现较为隐蔽的和微量的痕迹、物证,研究痕迹、物证的形成机理及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15.静态勘验:是在不触动勘查客体的情况下,观察、记录、检验其位置、状态、特征,研究其暴露部分的结构特征与形态变化,以及与其他客体及犯罪行为的关系,寻找、发现较为明显的痕迹、物证。 16.犯罪现场勘查:是在刑事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为收集犯罪证据,查明犯罪事实,对于犯罪有关的场所和人、事、物进行的现场勘验检查和现场调查的侦查措施。 17.犯罪现场临场讨论:是指侦查人员在对各种现场材料进行汇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对相关的问题做出推断,为深入开展侦查奠定基础的一项活动。 18.刑事侦查信息工作:是公安机关通过收集、整理、传输、储存、检索利用等工作环节处理刑事侦查信息的有机过程。 19.刑事侦查信息系统:是指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提供为完成刑事侦查工作目标服务的侦查信息流的有组织的程序。 20.并案侦查:是刑事侦查部门将同一个或同一伙犯罪分子所作的一系列案件并联起来,统一实施侦查的侦查措施。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 1 页共 24 页医学影像学应考笔记 第一章 X线成像 一、X线的产生与特性 X线的产生:真空管内高速行进的电子流轰击钨靶时产生的。TX线的特性: 1穿透性:X线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检查基础; 3感光效应:X线射影基础; 4电离效应:放射治疗基础。 X线成像波长为:~ 二、X线成像的三个基本条件 1 X线的特征荧光及穿透感光 2人体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3显像过程 三、X线图象特点 X线是由黑到白不同灰度的一图像组成的,是灰阶图象。

四、X线检查技术 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的密度不同,这种组织结构密度上的差别,是产生X线影像对比的基础。 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器官,可以认为的引入一定量的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 产生对比。 五、N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运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使血管清晰的成像技术。 @ 正常X线不能显示:滋养管、骺板 第2章骨与软骨 第一节检查技术 特点: 1有良好的自然对比 2骨关节病诊断必不可少 3检查方法发展快 4病变定位准确,定性困难需要结合临床。 一普通X线检查 透视、射片:首选射片,一般不透视。

射片原则: 1正、侧位; 2包括周围软组织和邻近关节、相邻锥体;3必要时加射健侧对照。 二造影检查 1关节照影、 2血管照影 三 CT检查(优点) 1发现骨骼肌肉细小的病变; 2限时复杂的骨关节创伤; 3 X线病可疑病变; 4骨膜增生; 5限时破坏区内部及周围结构。 第二节影像观察与分析 一正常X线表现:(掌握) 小儿骨的结构:骨干、干骺端、骨骺、骺板。主要特点是骺软骨,且未骨化。 成人骨的结构:干骺端与骺结合,骺线消失,分骨干、骨端。 四肢关节:包括骨端、关节软骨和关节束。软骨和束为软骨组织不显示,关节间隙为半透明影。

内科学重点

15信管《内科学》重点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第三章慢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 一、【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表 现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 二、慢支的临床表现:①咳嗽②咳痰③喘息或气急 慢支的体征: 呼吸音减低 三、慢支诊断依据(必背):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可以引起类似症状的慢性疾病。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 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二、 COPD发展为:肺心病,死亡原因:肺性脑病。 三、 COPD吸氧浓度<2L 四、临床表现 特点-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①症状: 1、慢性咳嗽:一般以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 2、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痰,清晨排痰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 3、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较剧烈活动时出现,后期在日常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 4、喘息或胸闷: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5、其他:晚期患者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②体征:早期无明显异常 1、视诊:桶状胸 2、触诊:双侧语颤减弱 3、叩诊: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 4、听诊:两侧呼吸音减弱,呼气期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啰音和干啰音 五、实验室和其他辅助检查 1、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持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重要:是诊断COPD最重要的检查指标)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老师强调)(FEV1/FVC)<0.70时可确定持续气流受限,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表明肺过度充气。 2、胸部X线检查:早期多无异常体征,后表现为肺纹理增粗、紊乱非特异性改变,也可出现肺气肿改变。 4、血气检查:对确定发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有重要价

西医内科学复习重点笔记

慢性支气管炎: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等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 【临床表现】 1、症状:主要有咳嗽、咯痰、喘息。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起初常在寒冷季节发病,晨起尤著,夏天自然缓解,以后可终年发病。①咳嗽:主要原因是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分泌物在支气管腔内的积聚。早期咳声有力,白天多于夜间,病情发展,咳声重浊,并痰量增多。继发肺气肿时,常伴气喘,咳嗽夜间多于白天,尤以临睡或晨起更甚。 ②咯痰:夜间副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支气管分泌物增多,在支气管腔内蓄积,晨起改变体位,痰液刺激气管引起排痰。呈白色黏液痰,黏稠不易咳出,量不多,偶可带血。病情加重或并发感染时增多变稠或变黄。 ③喘息:见于喘息型患者,由支气管痉挛引起,感染及劳累后明显,合并肺气肿后喘息加剧。 2、体征:慢支炎早期无明显体征,有时可在肺底部闻及干湿罗音,喘息型支气管炎在咳嗽或深吸气后可听到哮鸣音,发作时有广泛的湿罗音和哮鸣音,长期反复发作可见肺气肿体征。 3、主要并发症:阻塞性肺气肿(最常见)、支扩(咳嗽痰多、咯血、湿罗音、杵状指)、支气管肺炎(慢支炎蔓延致感染,寒战发热咳嗽增剧、痰多、呈脓性)。【分型】 1.单纯型(咳嗽、咳痰,不伴有喘息) 2.喘息型(咳嗽、咳痰、伴有喘息、哮鸣音) 【分期】 1.急性发作期:一周内脓性或黏液脓性痰,量明显增加,伴发热等炎症,或“咳、“痰”“喘”任一项加剧。 2.慢性迁延期: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1个月以上者。

3.临床缓解期: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嗽,少量咳痰,保持2个月以上者。【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细菌感染时可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总数增高。 2、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阴影。 【诊断】凡有慢性或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在排除其他心、肺疾患(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扩、肺癌、心脏病等)后,诊断即可成立。 【鉴别诊断】1、支扩。本病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症,常表现为大量脓性痰或反复咯血。X线检查见支气管壁增厚呈串珠状改变。支气管碘油造影可确诊。 2、支哮:喘息型慢支炎需与支哮鉴别。前者多见于中老年,咳嗽、咯痰症状突出,常因咳嗽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伴喘息。支哮常有个人及家族过敏病史,多自幼得病,早期以哮喘为主,突发突止,解痉药可缓解,支哮反复发作多年后可并发慢支炎。 【治疗】急性发作期和慢性迁延期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镇咳治疗为主,喘息型慢支尚需给予解痉平喘治疗。缓解期主要是预防复发,应加强锻炼,增强体质。1、急性发作期:①控制感染。常选用大环内脂类、喹诺酮类等,如阿莫西林0.5g, 口服,每日2次。 ②祛痰、镇咳。一般不单用镇咳药,因痰不易咳出,反可加重病情。使用祛痰镇咳剂,促进痰液引流,有利于控制感染。常用药如沐舒坦30mg,口服,每日2次。若痰稠仍不易咳出者,可配以生理盐水,加入a-糜蛋白酶雾化吸入,以稀释气道分泌物。 ③解痉平喘。适用于喘息型者急性发作,常用氨茶碱0.1g,每日3次。 2、缓解期,加强锻炼,可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卡介苗每次一支肌注,每周2次。 。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腔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同时伴有气道周围肺泡壁的破坏。分非阻塞性和阻塞性两大类。阻塞性常见,病程长,发展缓慢,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医学影像学重点(—名词解释和简答)

医学影像学名词简答重点 1自然对比:人体组织结构基于密度上的差别,可产生X线对比,这种自然存在的差别称为自然对比。所获得的X线图像,称平片。2人工对比: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可人为引入在密度上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造影检查。 3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4流空效应:流动的液体,如心血管的血液由于流动迅速,在成像过程中采集不到信号而呈黑影,即流空效应。 5 质子弛豫增强效应:顺磁性物质作为对比剂可缩短周围质子的弛豫时间,称之 6骨质疏松: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7 骨质软化:是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因此,骨内的钙盐含量降低。

8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可以由病理组织本身或由它引起破骨细胞生成和活动增强所致。骨松质或骨皮质均可发生破坏。 9骨质增生硬化:是一定单位体积内骨量的增多。组织学上可见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粗增多,为成骨增多或破骨减少或两者同时存在所致。 10 骨膜增生:指因骨膜受刺激,其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致。组织学可见骨膜内层成骨细胞增多,有新生骨小梁 11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 的骨质称为死骨。 12 骨痂:骨折愈合的过程,由成骨细胞在肉芽组织上产生新骨,称为。 13 骨膜三角:骨膜的病变进展,骨膜新生骨可以重新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常为恶性肿瘤的迹象,称之。14骺离骨折:骨折发生在儿童长骨,由于骨骺尚未与干骺端结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引起骨骺分离,即骺离骨折。 15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

中医执业医师西医内科学重点

西医内科学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细目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 行性发展,主要累及肺部,也可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损害。 COPD的病因:吸烟是最主要的病因。 二、临床分级与临床表现 I级(轻度):FEV I/FVC V 70% (最有助于诊断),FEV1A 80濒计值,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临床表现:气短及呼吸困难为COPD的典型症状。 三、并发症:1)慢性呼吸衰竭:多肺部感染诱发。2)自发性气胸:急性并发症。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OPD的最终结局。 四、治疗 (一)稳定期治疗:支气管扩张药是COPD稳定期最主要的治疗药物。 1?支气管扩张药:1)B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2)抗胆碱能药;3)茶碱类药 2?祛痰药3?糖皮质激素:FEV I V50% 4?长期家庭氧疗:氧流量1?2L/min,吸氧持续时间〉15h/d。 (二)急性加重期治疗:增加抗感染治疗 细目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指由慢性肺、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引起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一类心脏病。 病因:慢性支气管-肺疾病:最常见,80%以上继发于COPD。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是重要病因。 二、临床表现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多由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诱发。 1?呼吸衰竭1 )低氧血症;2)高碳酸血症 2?心力衰竭以右心衰竭为主。 三、并发症 1?肺性脑病是慢性肺心病首要死亡原因。 2?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其中以呼吸性酸中毒常见。 3?心律失常4?休克5?消化道出血 四、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X线:①肺动脉高压征: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 > 15mm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 > 3mm ②右心室肥大:心界向左扩大。 四、治疗(一)急性加重期治疗 1?控制感染(最基本):联合用药,根据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更合理。多采用静脉用药。 2?改善呼吸功能,纠正呼吸衰竭:吸入氧浓度为25%?33%,氧流量为1?3L/min。 3?控制心力衰竭 1)利尿剂宜短疗程、小剂量、间歇、联合使用排钾和保钾利尿剂,常用氢氯噻嗪联合螺内酯。 2)强心剂应用指征:①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改善,利尿剂不能取得良疗而反复水肿的心衰患者; ②合并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③以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急性感染者;④出现急性左心衰竭者。 慢性肺心病患者对洋地黄类药物耐受性低、疗效差,且易引起中毒,应用原则为:①剂量宜小,约为常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