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培训
银行行业信贷风险培训ppt

违约概率
预测借款人违约的可能 性,是评估信贷风险的
重要指标。
损失程度
一旦借款人违约,银行 可能面临的损失程度。
银行行业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完善信贷政策
制定严格的信贷政策,明确贷 款标准和条件,从源头上降低
信贷风险。
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通 过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处 置等环节,全面防范和控制信 贷风险。
定期风险排查
定期开展信贷业务风险排查,及时发现和纠 正潜在风险隐患。
信贷风险应对预案
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信贷风险事件,制定详 细的应急预案,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
迅速响应。
风险分散
通过多元化投资和资产分散配置,降 低单一客户或单一行业带来的信贷风
险。
压力测试
定期进行压力测试,模拟极端情况下 的信贷风险状况,评估银行的风险承 受能力和应对能力。
银行行业信贷风 险培训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4
contents
目录
• 信贷风险概述 • 银行行业信贷风险特点 • 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 信贷风险评估方法 • 信贷风险控制与防范 • 案例分析
01
CATALOGUE
信贷风险概述
信贷风险的定义
01
信贷风险:指借款人因各种原因 未能按期偿还贷款本息,导致银 行资产损失的可能性。
险管理工作中。
新技术手段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技术手段
介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信贷风险管理 中的应用。
风险评估
探讨如何运用新技术手段对借款人信用进行更准 确的风险评估。
监控预警
研究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建立信贷风险监控预警 机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信贷全流程风险管理(年学员版

13
银行监管和银行经营的实践表明,信贷管理 不能仅仅粗略地分为贷前管理、贷中管理和贷后管 理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的划分方法,难以对信贷管 理中的具体问题出台可操作性的规定,也难以对贷 款实施有效的管控。贷款人必须借鉴国际先进银行 贷款业务的通行作法,从加强贷款全流程管理的思 路出发,将贷款过程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解, 按照有效制衡的原则将各个环节职责落实到具体的 部门和岗位,并建立明确的问责机制。
27
三大环节 贷前环节 贷中环节 贷后环节
28
贷前尽职调查环节
29
信贷尽职调查是指商业银行信贷人员通 过现场调研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地获取、核实、 分析研究有关借款人及有关信贷业务、担保 等方面的情况,揭示和评估信贷业务可能存 在的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为贷款决策提供 依据。
30
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主要依据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闸门(起始 点、源头) 商业银行规范行为、明晰责任的关键 商业银行信贷全流程管理的关键环节 商业银行信贷文化创建和维护的重要基础
41
在获取完整、真实、有效的客户信息的前提 下,通过财务分析和非财务分析等手段,对拟授 信业务的必要性、可行性、风险程度进行分析和 论证,针对客户行业特点、资信状况及授信业务 特点、有效识别各类风险并提出必要的风险防范 和控制措施。
42
总体要求: 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有效性 确保信贷承贷主体的合规合法性 确保调查报告风险揭示的全面性 确保调查报告内容的完整性
一大文化 二大关系
目 录
七大策略
三大环节 四大建设 五大控制
4 4 六大举措
1
导 论
2
银行经营的是风险,而不是货币.
120亿?
100亿
100亿? 80亿? 0?
信贷基本知识及风险管理培训

信贷基本知识及风险管理培训尊敬的参与者们,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信贷基本知识及风险管理培训。
信贷是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资金支持给个人和企业,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将学习信贷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信贷风险。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信贷的基本概念。
信贷是指一个人或机构向另一个人或机构提供货物、服务或现金的延后支付。
信贷在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消费者购买高价值的商品或服务,并帮助企业进行扩张和运营。
然而,信贷也存在风险。
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照约定的条件和期限偿还贷款的可能性。
风险管理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必须采取的一种策略,以确保信贷业务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此过程中,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减少风险。
为了更好地理解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信贷风险类型。
首先是违约风险,即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债务。
这可能是由于个人经济困难、企业经营不善或不可预见的事件导致的。
其次是市场风险,即市场变化对借款人偿还能力的影响。
市场风险可能来自利率、汇率、商品价格的波动,这些都可能对借款人的收入和资产价值产生影响。
流动性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债务。
这可能是因为资产无法变现、融资渠道的关闭或者市场资金供应紧张等原因导致的。
最后是操作风险,即由于操作错误、管理不善或人为失误而导致的损失。
这种风险可能来自内部控制不力、操作失误或欺诈行为等。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制定贷款政策和程序、建立风险管理框架、监控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以及采取措施减少风险。
我们还将讨论信贷业务的监管要求、合规性和道德问题,以确保我们在信贷业务中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
信贷基本知识及风险管理培训的目标是帮助大家建立信用风险意识,掌握评估风险和制定适当措施的技能,提高信贷业务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本次培训,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信贷的基本原理,了解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银行信贷业务尽职调查培训

银行信贷业务尽职调查培训一、引言银行信贷业务是银行业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也是银行获得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变化,信贷业务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信贷风险,银行必须加强对信贷业务进行尽职调查。
本培训旨在提高银行员工的尽职调查能力,确保信贷业务的安全和稳定。
二、尽职调查的概念尽职调查是指银行在办理信贷业务前对借款人进行全面、细致、客观的调查和分析,以评估其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
通过尽职调查,银行可以更加有效地评估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从而降低信贷风险。
三、尽职调查的内容1.企业基本信息调查包括企业名称、注册资本、法人代表、主营业务等信息的获取和验证。
银行员工应熟悉企业信息收集的方式和渠道,并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企业财务分析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确定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等,并评估其偿债能力。
银行员工应了解财务报表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指标,并能够进行财务比率分析、主要财务指标分析等。
3.行业分析通过对借款人所在行业的分析,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竞争状况等。
银行员工应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和调研能力,能够分析行业的供求关系、竞争力等。
4.担保物评估对借款人提供的担保物进行评估,确定其价值和可变现性。
银行员工应熟悉各种担保物的评估方法和标准,并能够准确评估其价值。
5.借款人信用评估通过对借款人的信用历史、还款纪律等进行评估,确定其信用风险。
银行员工应了解信用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并能够综合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程度。
四、尽职调查的流程1.信息收集通过多渠道收集相关的企业和个人信息,包括企业财务报表、征信报告、资信调查、担保物评估报告等。
2.信息验证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逐一验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包括对企业注册信息、担保物权属和价值等进行核实。
3.信息分析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确定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风险。
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行业分析、担保物评估等。
信贷业务知识培训

信贷业务知识培训一、信贷业务的定义和作用信贷业务是银行从事为客户提供贷款资金的活动。
它是银行为了实现自身的盈利和客户的融资需求而展开的一种金融业务活动。
通过信贷业务,银行可以提供资金支持给客户,帮助客户实现个人消费、企业发展等目标,同时也能够获得贷款利息收入。
二、信贷业务的分类1. 个人信贷业务:主要包括个人消费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汽车贷款等。
个人信贷业务的特点是风险相对较低,规模相对较小,但需求相对较大且稳定。
2. 企业信贷业务:主要包括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企业设备贷款、企业扩张贷款等。
企业信贷业务的特点是风险相对较高,规模相对较大,但利润相对较高。
3. 房地产信贷业务: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贷款、房地产购房贷款等。
房地产信贷业务的特点是风险相对较大,但回报丰厚,对银行的信贷业务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三、信贷业务的流程和操作1. 客户需求分析:了解客户的融资需求、还款能力、担保能力等,进行风险评估。
2. 信贷产品选择:根据客户的需求和风险评估结果,选择适合的信贷产品,并告知客户贷款利率、期限、担保方式等。
3. 客户申请和审核:客户填写贷款申请表,同时提供相关材料,如个人身份证明、企业营业执照、财务报表等。
银行根据申请材料进行审核,评估贷款风险。
4. 风险评估和审批:银行根据审核材料和评估结果,决定是否同意贷款申请,以及贷款金额和利率。
同时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确保不良贷款率的控制。
5. 合同签订和放款:银行和客户签订贷款合同,约定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
根据合同约定,在客户满足放款条件后,银行将贷款款项划入客户账户。
6. 还款管理:银行定期检查客户还款情况,追踪贷款使用情况,确保贷款的正常还款。
四、信贷风险管理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是保障银行资金安全和营运稳定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用风险管理:通过客户的信用评级和反欺诈措施,减少借款人信用违约风险。
2. 担保风险管理:通过抵押物、质押物等担保手段,减少银行的损失风险。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培训

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培训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银行业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银行业务中,信贷是指银行向客户提供贷款、贷款额度、信用额度等金融服务。
然而,信贷业务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如借款人违约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为了有效管理信贷风险并避免潜在的损失,银行需要进行信贷风险管理培训。
这样的培训旨在提高银行员工对信贷风险管理的认识、技能和知识,从而提升银行的信贷业务质量和效率。
首先,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对信贷风险的全面了解。
员工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信贷风险,如违约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能够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
了解信贷风险的来源和特点有助于员工提前预防和应对风险。
其次,培训应该包括信贷审查和评估的方法和技巧。
员工需要学习如何使用信贷评级模型和其他工具来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
他们还需要了解如何进行信贷审查,包括分析贷款申请材料和个人财务状况,以确定借款人是否具备偿还贷款的能力。
此外,培训还应该强调风险控制和监测的重要性。
员工需要学习如何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并了解如何监测和评估信贷风险的变化。
风险控制的目标是通过减少不良贷款和提高贷款回收率来控制风险,从而保护银行的资产质量和利润。
最后,培训应该涵盖风险管理的最佳实践和合规要求。
员工需要了解信贷风险管理的国家和国际标准,以及银行内部的政策和程序。
他们还需要了解监管机构和政府的要求,确保银行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培训对于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通过提高员工的信贷风险管理知识和技能,银行能够更好地预防和管理信贷风险,确保银行的长期可持续性。
因此,银行应该定期组织信贷风险管理培训,并将其作为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措施心得(通用6篇)

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措施心得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措施心得(通用6篇)银行信贷风险管控措施心得120xx年11月18日上午我参加了**支行组织的"合规操作,按规矩办事,严控风险,从我做起"宣讲大会,大会上李科长讲述了二十五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件,它们大多都是因为操作失误不按规矩办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以及从业人员丧失职业道德等原因发生的。
合规是一种责任,是一种意识,是代表一些很小的行为和事,是由许许多多,点点滴滴的有序环节和规定组成。
其实,他还是一种习惯,一种在日常工作中慢慢养成的习惯。
每周我们都会学习柜面操作十不准,上面的十条内容就是规矩,是我们作为一名柜面操作人员每天必须严格遵守的规矩。
可能有的人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对一些繁杂制度设置视而不见,对细小的违规操作不以为然,心存侥幸,认为只要工作中无差错,应付下检查就万事大吉了,但是任何细小的事件都可能成为案件突发的导火线。
我们任何的一次看似细小的违规都可能是一次案件发生的开始,每一次漫不经心,每一次麻痹大意,每一次看似轻微的违规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跌入万丈深渊!回想听到的种种案件,让我们触目惊心,一桩桩案件警示着我们。
柜员私自挪用尾箱现金,伪造客户印鉴挪用客户资金,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时利益而葬送职业生涯甚至人身自由;柜员对支付凭证审核不严,未保管好柜员卡操作密码被他人盗用,只是那1%的操作疏忽却导致客户及银行资金损失;柜员与社会人员勾结骗取客户资金,不法分子伪造银行票据实施诈骗,社会风险的存在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稍有疏忽就会酿成大祸。
这些案件有些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作为农商行基层的一名柜员,就要严格执行制度规定,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从遵章守规做起,检查每一笔业务是否到位,检查每一张会计凭证是否合规;每次离柜是否都签退收章,每次下班前是否做到收好印章款项无遗漏,保管好自己的重要物品及密码,不给他人可乘之机。
"万金手中过,合规心中留"。
银行信贷培训心得体会5篇

银行信贷培训心得体会5篇银行信贷培训心得体会(1)信贷培训已经结束,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首先感谢县联社和磨坪信用社给了我这次培训的机会,而我也非常珍惜这次的培训机会,这些都将沉淀积累成为我职业生涯以至整个人生当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心得体会如下:1、“态度决定一切”是我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点。
西南财大讲师说在给我们“洗脑”。
我却更愿意说是这两天的培训在我们这些已装有石块的杯子中又填充了沙砾,让我们更为趋于完美。
“合理的要求是锻炼,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练”,正是这样的学习态度,才能充分的吸收新鲜知识,真正的充实自己。
对于我而言,这些沙砾是敢于展现自我的勇气,是理论观念的补充,是积累实战经验的铺路石,是身处困境的积极态度,是面临挑战的坚定信念。
“细节决定成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情商决定成败”、“做不到第一就做唯一”、“团队给予我们的永远胜过我们给予团队的”等等这一切,感受从未如此深刻过。
做事先做人,要创造卓越,专业知识、努力工作是必要条件却不是充分条件,从“秀才的梦”故事当中感受积极的心态决定积极的人生,态度才是决定的关键。
2、“什么是感恩”?有人说,感恩是鞋,穿上它,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健步如飞。
而我觉得,感恩更像是生命中那一朵朵不谢的花,因为感恩,所以我们的生命变得五彩斑斓。
作为一名信合员工,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世人对此职业的尊重;无时无刻不在心底充满着拥有神圣职业的那种自豪。
而在自豪的同时,我也深知,自己所拥有的神圣,所拥有的光环,所受到的尊重,无一不来自信合和社会的关怀,来自领导的信任,来自亲人的期待,来自广大储户默默的支持。
感谢信用社温暖博大的怀抱,让我沐浴在“服务三农”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是信用社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光荣的信合人,使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支持支农事业,党和政府给予信用社及信用工作无限关怀。
这支持,这关怀似一股股暖流,涌动在教育工作者心田,时刻激励我们不辜负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內部版本20051223銀行風險管理實務範本信用風險管理分論日期:2005年12月23日版本:十五稿資誠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目錄 壹、 前言貳、 信用風險管理策略一、信用風險管理策略與政策二、因應信用風險之對策 參、 信用風險管理組織一、基本原則二、董事會三、高階管理階層四、獨立風險管理之機制五、稽核六、風險管理組織設計實務 肆、 信用風險管理流程一、風險辨識二、風險衡量三、風險溝通四、風險監控伍、 風險管理資訊陸、 特殊專章一、授信組合管理(一) 前言(二) 授信組合管理策略面(三) 授信組合管理組織面(四) 授信組合管理流程面(五) 集中度風險與限額管理之基本原則與程序(六) 授信組合管理資訊(七) 回饋機制二、信用風險抵減三、新產品開發與信用風險評估四、損失準備之提存五、問題放款處理六、壓力測試壹、 前言 信用風險向來為銀行最重要之管理項目,信用風險管理品質之良窳,對銀行此種以「吸收財務風險賺取報酬」為本質之業務,影響至為重大。
故本章首就信用風險之定義予以說明,其次再就信用風險管理之要項,包括策略、組織、流程及管理資訊,說明信用風險管理實務運用所需注意之觀念及原則。
一、 信用風險之定義:信用風險係指借款人或交易對手因企業本身體質惡化或其他因素(如企業與其往來對象之糾紛等),導致借款人或交易對手不履行其契約義務而產生之違約損失風險。
一般而言,信用風險依對象及行為可區分為以下三大類:(一) 借貸風險(Lending Risk)或發行者風險(Issuer Risk):因借款人或債券發行者不償還其債務而產生之違約損失風險,或借款人或債券發行者信用惡化之風險。
借貸風險或發行者風險通常與借款人或債券發行者債信狀況以及(或)產品的風險敏感度相關,通常可能以直接風險(DirectLending Exposure)或或有風險(Contingent LendingExposure)兩種型態呈現:1. 直接風險係指借款人或發行者的實際債務承諾於到期無法兌現的風險。
受到影響的產品主要為銀行資產負債表內之項目,如放款。
2. 或有風險係指借款人的潛在債務承諾,極有可能於到期無法兌現,而產生的風險。
受到影響的產品主要為銀行資產負債表之表外,但非屬於衍生性商品的項目如短、中、長期保證、承兌、背書及不可撤銷擔保信用狀,附買回交易或附追索權之資產出售(Assets sale withRecourse),簽發跟單信用狀,短期票券發行融資(NoteIssuance Facility)、與循環包銷融通(RevolvingUnderwriting Facility)..等。
(二) 交易對手風險(Counterparty Risk):又可分為交割日風險及交割日前風險(Settlement Risk & Pre-settlementRisk)。
交割日風險(Settlement Risk)係指交易對手未依契約約定之交割時間,履行契約義務,造成銀行發生等額本金的損失。
交割日前風險(Pre-settlement Risk)則係指交易對手於契約到期之最後交割日前違約,造成銀行產生違約損失之風險。
一般而言,交割日風險與交易對手於交割日違約及交易對手與銀行交割地之時間差(time zonedifference)有關,交割日前風險則較強調商品之重置成本部分,如當銀行與交易對手從事外匯或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若遇價格巨額波動而對交易對手產生不利影響時,交易對手可能會選擇不履約,以致銀行遭受損失。
交割日前風險通常以當期暴險額加未來潛在暴險額之合計數衡量。
二、 信用風險管理目標為在銀行接受之可承擔信用風險範圍內,維持適足資本,並創造最大的風險調整後報酬。
三、 銀行不僅必須管理個別交易之信用風險,並應就整體授信組合的信用風險加以管理。
四、 銀行在管理信用風險時,必須考量信用風險於信用風險或其他風險,如市場風險、作業風險或資產負債表風險間之相關性。
以下僅就信用風險內之關聯性,以國家風險及殘餘風險為例說明風險相關性之議題。
(一) 國家風險:銀行從事國際授信業務,除一般信用風險外,尚承擔國外借款人或交易對手所在國之國家風險,包括經濟,政治,與社會環境變化所衍生的風險。
因此,從事國際授信業務的銀行,應充分了解金融市場的國際化情形,以及風險傳遞到其他國家的外溢效果 (Spillover Effect )或傳遞效果 (Contagion Effect ),並對國家風險加以監控(詳細說明可參考信用風險案例彙編A之限額管理部分)。
國家風險通常可能發生於下列幾種情況:1. 主權風險:強制徵收:銀行持有之債權或擔保品權利被借款人或交易對手所在國之政府強制徵收,所產生之政治風險。
主權國家違約:借款人或交易對手所在國之政府違約,導致主權評等下降,連帶使借款人或交易對手之評等下降之風險。
2. 外幣無法進行換匯之風險。
例如,銀行以某外國貨幣作為授信貨幣,於該國發生經濟動亂時,可能因該國之貨幣政策改變,而使其無法轉換成其他貨幣之風險。
(二) 信用殘餘風險 (Residual Risk):銀行利用擔保品、保證或信用衍生性商品等工具來抵減信用風險,但可能使銀行暴露於殘餘風險,例如:法律風險、文件風險,與流動性風險中。
1. 法律風險:例如,當借款人或交易對手違約時,因契約約定不具法律效力,致使銀行無法及時扣押擔保品。
2. 文件風險:例如,契約文件不完備,以致銀行無法有效執行債權。
3. 流動性風險:例如,擔保品缺乏流動性市場,以致銀行無法在合理期間變現來進行信用風險之抵減。
貳、 信用風險管理策略一、 信用風險管理策略方向與執行政策(一) 銀行應以書面文件建立其信用風險管理策略,以作為銀行徵授信作業流程指導方針;同時亦應建立相關之政策及作業準則,確保策略能持續有效之執行,以維持嚴謹的核貸標準、監控信用風險、評估可能商機、辨認並管理不良債權。
(二) 信用風險管理策略方向與相關執行政策應符合相關法令;考量經濟景氣循環變化及對整體授信組合內涵及品質之可能影響;反映銀行業務的複雜度,以確保其有效性。
銀行並應視內外部環境之變化,定期予以修正,以確保策略與相關執行政策已涵蓋銀行所有重大之信用風險。
(三) 信用風險管理策略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1. 銀行針對不同業務型態(例如:企業金融、消費金融、產業別、地理區域等),說明銀行於目標市場與目標授信組合下,願意且能承受之信用風險。
2. 銀行對於授信品質、盈餘與成長的目標,以及對資金有效配置及運用之說明。
(四) 信用風險管理政策應為信用風險管理策略之延展,其長度、架構、內容深度與廣度,應視各銀行之狀況調整,然其至少應包括之內容如下:1. 徵信程序2. 核准權限3. 授信限額4. 授信核准程序5. 例外准駁狀況之處理6. 風險監控與管理7. 定期信用覆核8. 不良債權管理9. 文件及資料管理(五) 信用風險管理策略與相關執行政策應於組織內有效傳達,以確保相關人員清楚了解並確實遵循。
二、 因應信用風險之對策(一) 一般而言,因應信用風險的方式可以迴避、抵減/移轉、控制與承擔等方式進行。
銀行在決定採用何種對策前,應掌握以下資訊:1. 了解各對策適用之狀況2. 各對策之成本效益3. 法律確定性:所有信用風險對策之文件,必須對所有關係人具有約束力,並且在相關司法管轄區內具有法律強制性14. 對策與相關授信業務之關係5. 對策可能產生之殘餘風險(Residual Risk):包括法律、作業、流動性、市場、文件風險等2(二) 使用各對策時應評估授信案件或交易可能產生損失之機率與嚴重性,選用適當之風險對策,以下就各種對策適用時機進行說明。
1. 迴避:當授信案件或交易損失發生機率高,且損失嚴重1請參考BIS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 – A Revised Framework, June 2004, paragraph 117and 1182請參考BIS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Capital Standards – A Revised Framework, June 2004, paragraph 115 and 767性大時,則可採用迴避之對策。
2. 抵減/移轉:當授信案件或交易損失發生機率低,但損失嚴重性大時,可採用抵減/移轉之對策。
3. 控制:當授信案件或交易損失發生機率高,但損失嚴重性小時,可採用控制之對策。
4. 承擔:當授信案件或交易損失發生機率低,且損失嚴重性小時,可採用承擔之對策。
高抵減/移轉迴避承擔 控制信用風險發生機率高各風險對策之說明如下:1. 迴避:係指銀行直接避免風險,規避承做風險過高的業務。
例如:銀行若於其授信政策中提及,公司向銀行申請放款時,須提供至少三年的財報,故若公司成立未滿三年,便無法符合此規定。
則該銀行即對新成立企業(start-up)的放款業務,採取迴避之政策因應。
惟對於管理資訊充足之銀行而言,應可能於承作新種業務前,精算出其風險與報酬,若風險遠大於報酬,則銀行除可選擇迴避風險之對策外,亦可以較高之訂價來因應。
2. 抵減/移轉:係指銀行透過第三者或以其他交易的方式,將風險全部或一部份轉嫁。
例如:‧ 徵提擔保品或保證:銀行可採用擔保品與保證作為風險抵減的工具。
銀行可透過擔保品政策之建立,規範可接受之擔保品以及其估價方式,確保當借款人或交易對手違約時,擔保品能被即時處分或為銀行承受。
‧ 運用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 信用保證基金‧ 訂定存款抵銷協議3. 控制:係指銀行透過與授信戶或交易對手協議之方式,預防或控制授信戶或交易對手自身信用風險之變化。
例如:‧ 設定嚴格的限制條款以減少授信戶償債能力變化的機率。
限制條款可分成財務與非財務,常見之條款如下:財務條款:‧ Minimum Tangible Net Worth 最低有形淨值‧ Minimum Current Ratio 最低流動比率‧ Minimum Working Capital 最低營運資金‧ (EBITDA – CAPEX) / Interest‧ Fixed Charge Coverage Ratio 固定費用涵蓋比率‧ Interest Coverage 利息保障倍數‧ Leverage Ratio 財務槓桿比率非財務之限制條款:‧ 禁止增加負債‧ 禁止設定抵押權‧ 禁止出售資產‧ 禁止限制性付款‧ 禁止投資‧ 禁止子公司間交易‧ 禁止改變營業項目‧ 禁止於他行增開銀行戶頭‧ 禁止多餘現金移動‧ 禁止增加反面承諾擔保‧ 禁止增加分支機構‧ 建立適當頻率之覆審機制與預警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