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数据分析下的南京市江宁区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评价

合集下载

江苏省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江苏省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江苏省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陈建华;王涵乙;鲁翔
【期刊名称】《医学与社会》
【年(卷),期】2013(26)12
【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及其公平性,为卫生行政部门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描述性方法对江苏省区域的主要卫生资源进行分析,并利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评价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结果:2011年江苏省区域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介于0.005-0.07之间,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介于0.05-0.17之间.结论:江苏省区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比较平均,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公平性优于地理公平性,床位分布优于卫生人力资源分布的公平性.
【总页数】4页(P38-41)
【作者】陈建华;王涵乙;鲁翔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210011;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南京,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210011;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21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1
【相关文献】
1.2006-2011年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与公平性研究 [J], 陈建华;鲁翔
2.基于集聚度的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J], 糜泽花;朱笑笑;钱爱兵
3.江苏省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分析 [J], 郭轩荧;乔学斌
4.江苏省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分析 [J], 刘可慧;杜晶琳;王玲;张丁杰;鲁翔
5.基于集聚度的山东省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 [J], 戴萌娜;袭燕;尹文强;丰志强;唐昌海;陈钟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江苏省卫生资源区域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

江苏省卫生资源区域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

江苏省卫生资源区域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
黄文佳;田侃
【期刊名称】《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年(卷),期】2022(12)2
【摘要】目的探索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区域分布特征及公平性情况,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方法选取医疗服务设施、卫生人力资源两方面的5项指标,采用熵权TOPSIS法和泰尔指数对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及公平性进行分析。

结果基于熵权TOPSIS法,江苏省13个城市中,南京卫生资源配置综合评价值C_(i)最高,为0.654,镇江最低,为0.153。

在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中,苏南地区综合评价值C_(i)最高,为0.577。

基于Theil指数,5项指标中Theil指数最高的为每千人注册护士数,公平性相对较差。

结论整体上,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区域差异性与不公平性,苏南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水平较高,需关注医疗机构和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均衡性,地区内部不公平性问题较明显。

因此,应优化全省各地区卫生资源发展规划,加强医疗机构与护理人力资源建设,重点关注地区内部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性,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总页数】5页(P23-27)
【作者】黄文佳;田侃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
【相关文献】
1.江苏省城乡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
2.江苏省2014年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及公平性研究
3.江苏省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状况与公平性分析
4.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与卫生资源投入的动态相关性研究
5.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与卫生资源投入的动态相关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公平视角下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估

公平视角下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估

公平视角下南京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估
徐杜江南;方遥;何乐;王伟杰;卜凡海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23(20)4
【摘要】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以提升居民便利度、丰富居民服务体验为导向,在发展中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公平配置已是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包容共享的重要共识。

文章以南京主城区为研究对象,借助大数据分析方法,从与城市人口生活关系密切的公共服务设施入手,从总体数量和单类布局两个层面研究公共服务设施与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相互关系。

选取典型公共服务设施,对其布局特征、服务范围、可达程度、承载压力进行评估,并与城市发展所确定的规范标准、相关要求等进行比较,从而为公平科学地匹配公共服务设施与人口的空间分布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64-68)
【作者】徐杜江南;方遥;何乐;王伟杰;卜凡海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问题解读及优化策略探讨——居民需求视角下基于南京市边缘区的个案分析
2.不同居住模式下养老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研究
3.公平视
域下的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评价——基于上海市老年教育设施的实证研究4.行为量化分析视角下的公共服务设施有效使用评估研究5.基于均等化视角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以浙江省S市产业新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空间流动特征识别及规划思考——以南京都市区为例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空间流动特征识别及规划思考——以南京都市区为例

德 国 社 会 学 家 S1mme1(1903)最 成 一 个 完 整 的 流 动机 制 ,其 实 质 是 在 要 力成 本 持 续 投 资 的 过 程 ,其 实 质 是 一种
基 于多 源 数 据 的 城 市 空 间 流动 特 征识 别 及 规 划 思 考一 一 以南 京都 市 区 为例 l张逸群 黄春 晓 张京祥
文章编 号:1009-6000(2018)10-0011—10 来自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B
doi:10 3969/j.issn.1009-6000 2018.1O 002
本 期聚焦 :多视角下的城市 空间布局 及优化
FOCUS:URBAN SPATIAL LAYOUT AND OPTlMIZATION FROM M ULTlPLE PERSPECTIVES
0引言
构 的 映 射 。 地 理 流 动 和 空 间流 动共 同 构 迁移 问 题 ,认 为 迁移 的 过 程 是 一 个 对 人
基金项 目:本 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51 578276)资助成 果。
作 者简介:张逸 群 南京大学建 筑与城 市规划学 院.博士研究 生, 黄春 晓.通信作者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 划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张 京祥.南京大学建筑 与城市规 划学 院,教授 ,博士生导 师。
基 于 多 源 数 据 的 城 市 空 间 流 动 特 征
识 别 及 规 划 思 考


以南京都市 区为例
Spatio-tem po raI Analysis of the Intra—U rban Hum an M obility Based on M uIti—sOu rce Data"A Case Study of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30)》学习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30)》学习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附件1《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二、规划背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

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南京市江宁区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思考_省略_宁区与8郊区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比较_张永军

南京市江宁区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思考_省略_宁区与8郊区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比较_张永军

[中图分类号]TU984.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1071( 2014) 03 - 0097 - 07
与西方发达国家漫长时期内市场经济驱动经 济要素向城镇集聚形成形态不一的城市不同,无论 是建国后计划经济主导的 30 年,还是改革开放后以 市场经济取向的 30 年,我国城镇化发展主要是城镇 发展方针及其政策的直接反映,即政府推动的因素 大于自然 演 变 的 因 素,具 有 明 显 的 政 府 主 导 特 征。 尤其是从 2000 年以来,以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规模扩 张和结构优化为特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呈现极大活 力,但也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伪城 市化”、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当前,我国大多数 大城市已经进入城镇化的第三个发展阶,开始走进 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时代,在此 背景下,以大城市郊区的城镇化进程就具有独特的 研究价值———既能观察因大都市极化效应带动下快 速城镇化量的扩张的动态过程,也能发现由于发挥 地方积极创造性而实现的质的提升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通过构建城镇化质量指标评估体系,运用主成 分分析方法,对南京江宁区、雨花台区、上海青浦区、 杭州萧山区、成都龙泉驿区等 9 郊区城镇化进行综
5. 71 7. 69 9. 58 8. 05 10. 54 6. 14 10. 26
99. 86 96. 7 97. 2 95. 6 96. 5 98. 6 97. 4
19. 54 153. 39 100. 3 20. 3 67. 36 35. 31 299. 75
339. 81 593. 65 636. 15 718. 06 567. 07 571. 16 974. 06
反映单位土地面积人口分布水平及持续城镇 化的潜力
城镇化质量 评估体系

面向社区生活圈的行为—设施时空匹配度评价--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面向社区生活圈的行为—设施时空匹配度评价--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面向社区生活圈的行为—设施时空匹配度评价--以南京市中心
城区为例
王星;张姗琪;甄峰;沈丽珍
【期刊名称】《上海城市规划》
【年(卷),期】2024()2
【摘要】从居民日常行为视角评估设施供需关系,是诊断生活圈范围内设施布局不合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已有研究主要从空间视角入手,较少考虑时间维度上的动态变化。

基于居民行为活动差异进行时间段划分,利用POI数据和手机信令数据,提出一种面向社区生活圈的行为—设施时空匹配度评价思路,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尽管空间维度上设施供给、居民活动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但时间维度上,二者出现明显的时空分异,部分时间段出现匹配错位情况。

提出既可评估设施布局和居民活动的空间匹配模式,也可反映时间维度变化的方法,更综合地识别设施供需匹配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支撑设施时空配置和居民活动引导的策略。

【总页数】8页(P15-22)
【作者】王星;张姗琪;甄峰;沈丽珍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基于社区生活圈尺度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与居民就医行为关系研究—以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2.健康韧性视角下社区医疗设施空间布局分析——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3.基于多源数据的社区生活圈服务设施与人口匹配关系研究——以宁波市中心城区为例
4.基于POI数据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研究——以邯郸市中心区为例
5.基于主客观评价的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研究——以南宁市中心城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京市江宁区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思考——基于江宁区与8郊区城镇化

南京市江宁区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思考——基于江宁区与8郊区城镇化

9 7・
南京调研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 0 1 4 年第3 期
水平 可 以反映 产业 发 展 水平 , 产 业 发 展 水 平 可 以反 映城 镇化 质 量 和 水 平 , 而 且 作 为城 镇 化 发 展 的 “ 动 力 因子 ” , 保 证 了城 镇 化 的 可持 续 性 。 国 内外 的大 多研 究表 明 , 城 镇化 水 平 和 经 济增 长 之 间呈 现 出显
南京调研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 0 1 4 年第3 期
南京 市江 宁 区城 镇 化质量 评 估 与思考
基 于 江 宁 区与 8郊 区城镇 化质 量评 估 与 比较
张 永 军 方 辉 振
( 1 . 中共江 宁 区委党 校
『 摘
江苏
南京
2 1 1 1 0 0; 2 . 中共南 京市 委党 校
尤 其是 从 2 0 0 0年 以来 , 以大城 市 和特 大城 市规 模 扩
张和结 构优 化 为特 征 的城 镇化发 展模 式呈 现极 大 活 力, 但 也造 成环 境 污 染 、 交 通拥 堵 、 资源浪费 、 “ 伪 城
量 的提 升 。政 府 对 城 镇 化 质 量 的关 注程 度 日益 提
江苏
南京
2 1 0 0 4 6 )
要] 与传统城镇化相 比, 新 型 城 镇 化 更 强 调 城 镇 化 质 量 的提 升 。 本 文 以江 宁 、 吴江、 武进 、 萧 山 等 9个 城 市 郊 区 为 研
究样 本 , 构 建 了涵盖 经 济 、 社会 、 环境 、 空间集约、 城 乡统 筹 5个 方 面 指标 的 区级 城 镇 化 质 量评 价 体 系, 综 合 评 价 这 9个 郊 区 的 城镇 化质量 , 发 现城 镇 化 质 量 指 标 体 系 比人 口城 镇 化 单 指 标 更 科 学 、 合理 ; 并 立 足 于 江 宁 区指 出 其 城 镇 化 质 量 提 高 的 优 势 与 不足 , 提 出进 一 步提 升 其 城 镇 化 质 量 的相 关政 策 建 议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源数据分析下的南京市江宁区卫生设施空间布局评价
发表时间:2019-01-03T14:57:17.1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作者:顾镔彬
[导读]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包含三个部分,分别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0
摘要:医疗卫生设施的供给不仅仅是城建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本文通过借助GIS工具,收集传统数据和新兴大数据,综合分析了江宁区现状医疗卫生设施的总体供给现状,表现出城乡差异显著、综合服务医疗能力不足、基层卫生设施可达性不够等问题。

通过对现状卫生设施的综合评价,制定整体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卫生设施;布局评价;多元数据;GIS分析
1、我国医疗卫生设施体系
1.1医疗卫生体系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包含三个部分,分别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其中医疗卫生机构是依法成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和门诊部等;公共卫生机构是指一切能够促进健康,预防疾病,保护健康的机构等,包括疾控中心、皮肤病防治所和妇保所等;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面向本机构服务辐射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1.2综合医院分级标准
综合医院等级划分标准是我国依据医院功能、设施、技术力量等对医院资质评定指标,全国统一,不分医院背景、所有制性质等。

按照《医院分级管理标准》,医院经过评审,确定为三级,每级再划分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

2、近年来江宁区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2.1整体平稳发展
近年来,江宁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总体发展平稳,主要指标增长明显。

2012-2015年的近三年间,江宁区共新建了3所综合医院(含分院)、1所中医院和5所护理院。

相比2012年,江宁区的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医院数量、床位数、千人床位数等各项主要医疗指标都有较大的提升。

医疗卫生机构总数由2012年的359个增至2015年的403个,千人床位数由2012年的3.19张增加到2015年的4.75张。

2.2总体规模与布局
截止至2016年底,江宁区列统医疗卫生设施共计432所,其中面向社会的有343所。

总占地面积81.8公顷,总建筑面积64.86万平方米,总床位数5710张,每千人床位数4.84张。

全区共有卫计人员633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05人,每千人拥有卫计人员5.4人。

2.3 与主城差距较大
江宁区在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医务人员数量医疗卫生指标上处于南京市前列,在外围区县中基本处于领先,但与主城差距仍很显著。

特别是与主城的秦淮、鼓楼等差距明显。

床位数、千人床位指标、执业医师等卫生人员数量等远远落后鼓楼,与秦淮也有较大的差距。

尽管现状鼓楼和秦淮承担了一定的省市级医疗服务功能,导致相应指标偏高。

但是在未来江宁区融入主城,建设南部中心的战略下,江宁区也将进一步承担省市功能,需向主城看齐,进一步缩小与鼓楼、秦淮的差距,逐步提升省市级医疗服务能力。

3、多源数据综合分析下的江宁卫生设施空间布局特征
3.1数据类型及来源
本次研究的数据获取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续深度挖掘传统数据的深度和精确度,通过走访南京市及江宁区医疗卫生部门获取现状医疗设施统计信息,结合规划部门的空间统计进行空间落位;二是借助网络工具,通过购买和爬取现状设施poi数据、道路交通数据以及居住区数据,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手段进行医疗卫生设施之于城市的布局评价。

3.2 总体空间布局特征
借用geogoording工具将现状卫生设施统计数据进行空间落位,整体上呈现出”过疏过密、城乡差异显著”的特点。

(见图1)
医疗卫生设施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山副城内,外围乡村地区布局较为稀疏。

综合医院、中医院以及各类专科医院等二级以上医院均集聚于副城。

副城内部也存在着分布不均的问题,东山老街集聚程度远远高于西侧的江宁开发区以及东南部的高新园、江宁大学城等。

此外,新城各类医疗设施梳理与副城差距显著,以原乡镇卫生院为基础建设起来的社区服务中心未来较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3.3 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评价
对现状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分布进行分析,反映综合医院在设施服务水平、空间分布上的规划需求。

通过建立基于地块的医疗服务能力指数模型,综合考虑了医院服务能力、地块空间位置和人口规模,来对江宁区现状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进行评价。

计算公式为:;其中Ai指i地块医疗服务能力指数,Mj指第j个医院的服务能力(服务能力主要通过综合医院的床位数及就诊人数计算),Dij指i地块到j医院的距离,Ri指i地块的居住人口。

通过测算发现,江宁区现状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仅能覆盖城市地区,外围街道及乡村受辐射有限。

受制于服务距离及人口规模因素影响,整体呈现出“城市强、乡村弱”的明显特征。

其中,位于东山老城的居住空间接受辐射最强,其次周边新建设地区,如开发区、高新园等,外围农村地区接受辐射能力最弱。

(见图2)
3.4基层医疗设施可达性评价
可达性的实质是指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容易程度,包括起点、终点以及连接两点的方式。

对于医疗服务设施而言,可达性是指从需求点要医疗设施点就医的便利程度。

通过GIS工具将现状基层医疗设施和居住社区进行空间匹配,根据“15分钟健康服务圈”的要求,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分钟步行可达,社区卫生服务站15分钟步行可达测算,对东山副城内的基层医疗设施可达性进行测评。

通过gis模拟发现,东山副城内仍有50%以上的
居住社区不能够满足可达性要求。

其中,东山老街内步行可达性较高,江宁开发区、江宁大学城、九龙湖地区可达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尚存一定的缺口。

(见图3)
3.5 医疗卫生设施的城市功能集聚性评价
医疗卫生设施的分布不均除了会导致供给不公之外,也会加剧了老城的交通压力,激化城市病。

根据东山副城大型医疗设施与商业区集聚度分析得出,江宁区的10所综合医院中有8所位于江宁区的主要商业中心区,其中江宁医院位于东山老街商业中心区,交通和停车问题十分突出。

另有2所康复医院位于主要商业区内,也不易于病人的护理及康复;除此此外,还有其他若干医院及大量门诊部位于商业区内,进一步加剧了中心区交通拥堵。

(见图4)
图1?设施密度分布图2?服务能力评价图3可达性评价图4?集聚度评价
4、结论
通过借助gis工具,整合多部门、多渠道数据,实现了对江宁区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的综合评价。

总体而言,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整体医疗设施建设水平较高,但是主要指标与主城存在较大差距;二是总体布局上呈现出”过疏过密、城乡差异显著”的特点;三是综合医院的服务能力不足,空间上供给不均,有待优化;四是老城分布过于集聚,外围地区接受辐射不足,规划需鼓励老城商业中心区大型医院纾解。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认为江宁区的卫生设施未来的提升重点应该在于提供综合医疗设施的服务能力和基层医疗卫生设施的可达性,同时布局要充分考虑与城市的功能布局结构相契合,全面提升江宁区的城市品质和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建军,孔云峰,李斌.基于GIS的农村医疗设施空间可达性分析—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J].人文地理,2008,5:37-42.
[2]余珂,刘云亚,易晓峰等.城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编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规划师,2010(6):35-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