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理论和常用方法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总结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总结

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总结中医养生保健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动,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身体健康的目的。

下面将对中医养生保健的一些重要知识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中医基本理论中医养生保健的基础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对立但又统一的方面组成,人体也不例外。

保持人体阴阳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观念。

五行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界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来平衡五行,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

经络学说则强调人体内有多条经络,它们贯穿全身,运行气血和信息,中医养生会根据经络来进行调整和保养。

二、饮食调养中医重视饮食调养,认为“药食同源”,用食物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饮食方面,应根据自身体质和季节变化来选择食物。

比如,寒性体质的人应多食用温热的食物,如生姜、大蒜等;夏季多食用清凉解暑的食物,如黄瓜、西瓜等。

此外,中医还倡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饱过饥,保持适度的饮食节制,忌食油腻和过多刺激性食物。

三、运动保健中医养生保健也注重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体质。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而一些静态的运动如瑜伽、气功则有助于调整身体的气机和情绪。

另外,中医强调运动要适度,过量的运动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四、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调节经络,促进气血流动。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风池、合谷等,通过按揉、推拿这些穴位可以达到舒缓疲劳、缓解疼痛和调整情绪的效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按摩穴位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力度,避免造成不适或损伤。

五、草药调养中医还借助一些天然草药来调养身体。

常用的草药包括人参、灵芝、枸杞等,它们具有调理气血、增加免疫力的功效。

但是在使用草药前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因为草药的使用也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选择和调配。

中医运动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中医运动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

中医运动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中医运动养生学是一门研究中医与运动相结合的领域,通过运动来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健康。

在中医运动养生学中,有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方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介绍中医运动养生学的基本内容。

一、中医运动养生学的基本理论1. 阴阳平衡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阴阳平衡是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

运动不仅可以增强阳气,调理阴阳平衡,还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力,消除疲劳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2. 气血理论中医运动养生学也强调气血的重要性。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畅通,增加气血的供应,从而维护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3. 经络理论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运输通道,运动可以刺激经络的畅通,增加气血的流动,改善体质。

常见的中医养生运动包括太极拳、气功、按摩、针灸等,这些运动都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二、中医运动养生的实践方法1.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养生运动之一,它融合了中医的思想和运动原理。

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免疫力,提高心肺功能。

2. 气功养生气功是一种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相结合的养生方法。

通过气功的练习,可以调整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改善身体机能,增加抵抗力。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是通过对人体经络的刺激来调理身体,促进气血流通的一种方法。

按摩可以通过手法和力度的控制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疲劳,改善身体状况。

4. 饮食调理中医运动养生学中也强调饮食的调理。

根据中医的理论,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帮助维持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

例如,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过食寒凉性食物等。

5. 心理调节中医运动养生学认为,心理健康对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通过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气血流通,同时也可以缓解压力,舒缓心情,提高生活质量。

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

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

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源远流长,包括中医养生理论、气功养生、食疗养生、药膳养生等等。

这些理论和方法基于古代中国人对健康和生命的认识和经验总结,通过调理身心、调节饮食、运动养生等方式,旨在延年益寿、保持健康。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医养生理论。

中医养生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认为人体的健康和疾病是由于阴阳失衡、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因此,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五行的相互关系,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中医养生的主要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按摩、拔罐、艾灸等,以及草药和中药食疗。

这些方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促进气机运行等,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气功养生是另一种重要的养生方法。

气功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运动与意念相配合的方法,以达到养生和修炼身心的目的。

气功养生的核心是修炼“养气”,即调整呼吸,通过吸纳自然界的气场,以及通过自身调气来增强体内的气场。

常见的气功包括太极拳、气功功法、八段锦、五禽戏等。

这些练功方法通过专注的动作、呼吸与意念的配合,以达到调节人体气机、保持健康的目的。

食疗养生是一种通过饮食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方法。

中国古代医者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也具有药物的功效。

食疗养生强调根据个体体质、四季节令、病症表现等,选择适宜的食物进行调理。

比如,冬天可以吃些温热的食物来保暖,夏天可以多吃些清凉的食物来降温,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则需要针对病情选择具有特定功效的食材。

食疗养生通过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调养人体,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药膳养生是结合中药和食物理论的一种养生方法。

中药被广泛应用于药膳中,配合适宜的食材制成的菜肴,具有保健和治疗功效。

比如,当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可选择一些温补劲草药如黄耆、当归等,搭配一些具有温热特性的食材如羊肉等,制成药膳菜肴。

药膳养生可以满足人体对中药的需求,提高中药在体内的吸收利用率,同时也是一种美食文化的体现。

总之,我国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包含丰富多样的内容,其核心思想是调理身心、防治疾病,以达到延长寿命、保持健康的目的。

中医养生基本方法

中医养生基本方法

中医养生基本方法中医养生是一门古老而又广为人知的学科,它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和身体器官的功能为基础,通过药膳养生、按摩推拿等方式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以下是十条中医养生的基本方法:1. 调节饮食结构。

根据中医理论,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应合理搭配食物,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过食刺激性过强或过寒或过热的食物刺激人体。

可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纤维食物,适当控制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注意调节荤素搭配和饮食时间。

2. 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中医认为,适量的运动有利于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以免损伤身体机能,还要注意运动时间和方式。

3. 合理调节情绪。

中医认为,情绪与人体生理机能息息相关,情绪过于紧张或颓废均会影响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应培养乐观开朗的心态,避免烦恼和愁闷,情绪合理化处理。

4. 中医按摩。

中医按摩也称为推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养生方式。

中医按摩可以按摩穴位、经络和肌肉、骨骼等组织,有助于促进气血循环、调整机体能量平衡,促进健康和缓解各种疾病。

5. 刻意保持舒适。

身体的舒适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持适当的环境、空气新鲜、避免中毒或其他偏食、过劳等情况,对于身体健康非常有益。

6. 避免吸烟和饮酒。

饮酒和吸烟是常见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不仅影响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还容易导致许多健康问题。

减少饮酒和戒烟可以大大提高身体健康状况。

7. 合理调节作息。

人体的正常作息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改善机体状况,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要养成规律生活习惯,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度休息和放松心情。

8. 中医药膳养生。

中药对人体有很多保健作用,如增强免疫力、缓解疼痛、改善气血等。

中医药膳养生是一种又有效又实用的养生方法。

可根据自身的体质和需求,选择相应的药膳搭配和使用方法。

9. 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养生方法,它通过刺激穴位的方式,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和器官的功能,以达到强身健体、保健止病的目的。

中医健康养生

中医健康养生

中医健康养生中医健康养生一、介绍⑴中医概述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注重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方法。

⑵养生概述养生即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系列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二、中医养生理论⑴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理论。

⑵人体经络理论描述人体穴位和经络的分布,以及通过调节经络达到治疗和保健的方法。

⑶中医四诊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用于中医师诊断疾病和判断身体健康状况。

三、中医养生方法⑴饮食调理详细介绍中医对于饮食调理的观点,包括荤素搭配、五味调养、季节饮食等。

⑵运动养生探讨中医所倡导的适宜运动方式和时间,包括太极拳、气功、按摩等。

⑶中草药保健介绍常用中草药和中药材,以及其功效和使用方法。

⑷穴位按摩详细描述人体常用穴位及按摩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按摩调理身体。

⑸养生保健操介绍一些适合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操动作和注意事项。

四、中医养生常见问题⑴失眠探讨中医对于失眠的理解和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等。

⑵肠胃问题分析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如胃痛、便秘等,并提供中医养生方法。

⑶脾气暴躁讨论中医对于情绪问题的看法,以及通过调理饮食和运动缓解脾气暴躁。

⑷风寒感冒分析中医对于风寒感冒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包括草药和针灸。

五、附件本文档提供以下附件供参考:- 中医养生饮食食谱- 养生保健操演示视频- 中草药常用配方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中医: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学术体系,包括中医药理论、诊断与治疗等方面。

⒉养生: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一系列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中医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财富,在千百年的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理论,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珍品。

中医养生小常识100条,包括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养生保健方法、饮食调理等方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锻炼身体、养护健康的重要帮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100条中医养生小常识,希望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一、基本理论1. 讲究四季养生,因时制宜,顺应自然节气的变化,调整生活习惯,以防疾病的侵袭。

2. 保持情绪稳定,不过度悲喜,不过度消极,要能积极面对人生各种不同的挑战。

3. 坚持适度运动,长期保持适度的身体活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

4. 讲究合理饮食,养生饮食要注重荤素搭配,不食异物,不偏食,控制饮食量,以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5. 按摩身体,促进气血流通,以达到舒缓肌肉,消除疲劳,增强身体活力的作用。

二、养生保健方法6. 每天饮水应该足够,平均来说每人一天须喝八杯水左右,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7. 睡眠要充足,成年人一天须睡七到九小时,以保持正常的生理和精神状态。

8. 保持足够的室内外空气流通,清洁环境,以避免空气污染对身体的危害。

9. 讲究心理健康,心理压抑过大会影响身体的各种机能。

人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缓解自己的压力,如听听轻音乐,散步等。

10. 坚持定期体检,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及定期随访,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非常有帮助。

11.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洗手、洗脸、刷牙、清理鼻腔等方面。

12. 戒烟劝酒,烟酒会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状况,应该尽量避免或者戒掉这些不良习惯。

13. 外出活动时,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晒伤和皮肤老化等状况。

14. 洗脸时应该用温水,不要用太热的水,以免破坏皮肤的屏障。

15. 注意眼健康,长时间看电脑、手机或者其他亮光屏幕对眼睛危害非常大,需要适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三、饮食调理16. 每天早餐应该吃得丰盈、有营养。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
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饮食养生:中医药认为饮食是维持健康的重要方面。

养生饮食要注重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的搭配,避免过度油腻、辛辣和煎炸食物的摄入。

中医推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强调吃粗粮、杂粮、新鲜蔬果,适量摄入蛋白质和脂肪,保持饮食均衡。

2. 运动养生:中医认为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和调节情绪。

中医推崇适合个体体质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散步等,避免过度运动或剧烈锻炼。

3. 穴位按摩:中医药养生中常使用按摩穴位来调理身体,促进气血运行。

比如按摩“涌泉穴”可
增强肾气,按摩“风池穴”可以缓解头痛,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胃痛等。

4. 中草药保健:中医经常使用中草药来调理身体,改善各种身体不适。

例如,黄芪、党参可以提高免疫力,枸杞子可以明目,当归可以调经养血等。

5. 中医养生理论:养生理论是中医药保健的基础,包括阴阳平衡、五行调理等。

中医提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调节人体内外的平衡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总之,中医药养生保健注重个体差异的综合调理,强调平衡养生的原则,提倡以预防为主、调理为辅的养生观念。

在实践中,应根据个人的体质情况和具体需求,结合不同的方法和理论进行养生保健。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

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传统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这些理论和方法以其独特的观点和实践经验,为人们的健康和长寿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包括中医养生、气功养生、饮食养生和运动养生等。

一、中医养生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的养生方法之一,它以中医学的理论为基础,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在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同时,注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健康和长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注重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认为阴阳失衡是疾病的根源。

通过调整饮食、养生行为和精神状态等方式,来平衡人体的阴阳。

例如,中医养生强调五脏六腑的调养,通过药膳食疗和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整脏腑的功能,以保持人体的健康。

二、气功养生气功是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之一,它强调通过调节呼吸、运动和意念等方式来调整和增强人体的气机,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气功养生注重气的调养和运用,认为气是人体的生命能量。

通过练习气功功法,如太极拳、气功疗法等,可以增强体内的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以及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三、饮食养生饮食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注重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材搭配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改善身体状况和增强免疫力。

饮食养生强调平衡首要,推崇谷中取半、五谷杂粮、百姓菜食等理念。

此外,饮食养生还注重吃时、吃量、吃法等方面的调整。

例如,不暴饮暴食,禁忌过饱和过饥,嚼食慢咽等。

四、运动养生运动养生是我国传统养生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适当的体育运动来增强体质、强健身体,使人体保持活跃状态,提供健康和长寿的条件。

运动养生注重锻炼全身肌肉、腰腹肌肉,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代谢率,从而降低患病的风险。

常见的运动养生方式有太极拳、气功、养生跑步等。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与方法是丰富多样的,包括了中医养生、气功养生、饮食养生和运动养生等方面。

这些养生方法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气机、改善饮食结构和食材搭配,以及适当的体育运动等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健康和长寿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WHO提出健康新准则:
合理膳食、戒烟、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
衡量人体健康的具体标志:
比体 抵对 应 善 担处 常精
例重 抗一 变 于 任事 生力
协适 力般 能 休 务乐 活充
调当 ;感 力 息 而观 和沛
, 冒 强 , 不, 工,
体 和 , 睡 挑态 作能
形 传 能 眠 剔度 ;从
象的生长期为25年 象的寿命=25X(5~7)=125~175年 猿的生长期为12年 猿的寿命=12X(5~7)=60~80年 人的生长期为25年 人的寿命=25X(5~7)=125~175年
科学家也指出;哺乳动物的寿命=性 成熟期X(8~10)
人类的性成熟期为14岁 人类的寿命=14X(8~10)=112~140
寿命系数
法国博物学家蒲丰提出“寿命系数”学说哺乳动物的自 然寿命,相当于其生长期的 5~7 倍,系数为5~7
哺乳动物寿命(年)〓生长期X寿命系数
动物寿命举例
马的生长期为5年 马的寿命=5年X( 5~7)=25~35年 犬生长期为2年 犬的寿命=2年X (5~7) =10~14年
动物寿命举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匀 染 适 良 ;积 容
称 病应好 极 不
, 有各; , 迫
头 一种
乐应
臂 定环
于付
臀 的境
承日

衡量人体健康的具体标志:
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 头发光泽,无头皮屑; 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五快 ”“ 三良好”
五快 1、吃得快,进餐时,有良好的食欲,不挑剔食物,并能很快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性调查表明:
真正健康的人——5% 患有疾病的人——20% 亚健康状态的人——75%
疾病的定义
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 程,并引发一系列代谢、功能、结构的变化,表现为症状、 体征和行为的异常。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 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白寿 一百零八岁称为茶寿
现代对老年的认识
60-70岁为准老年 75-80岁为老年 90岁以上为长寿
人类对天年的认识
天年的概念 天年指天赋的年寿,即自然寿命。 人的寿命有一定的期限, 我国古代养生家认为: 人的自
然寿命在 100 岁~120 岁之间。 《素问·上古天真论》“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尚书·洪范篇》“寿,百二十岁也。
世界上的高龄寿星
英国的弗姆﹒卡因:209岁,经历了英国的12个朝代 南美妇人玛卡兰珠:203岁 匈牙利的约翰:173岁,其妻子164岁 西汉音乐家窦公:180岁
世界的高龄寿星
东汉养生家封君达“年百岁,视之如三十人” 东汉黄甫隆“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
悦” 唐 孙思邈 101岁 当代原佛教长老吴青云 142岁骑自行车
人类对天年的认识
人类潜在的生命期限,有一定的幅度,应有一个上下限。 115—120是十分符合其真实上限的。 ——V﹒VFrolKis
美国学者海弗里克的研究
人体大约由500亿个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大部分从胚胎开始 分裂50次后停止正规分裂。每分裂一次平均需要2.4年,细胞
死亡从这个角度推算人类的寿命是120岁左右
健康——亚健康——疾病——死亡
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连续的过程,从健康到疾病的过渡状 态是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状态
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 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 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 “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世界卫生组织将机体无器质性病 变,但是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我国 称为“亚健康状态”。中医称为“未病”
吃完一餐饭。 2、便得快,一旦有便意,能很快排泄完大小便,而且感觉
良好。 3、睡得快,有睡意,上床后能很快入睡,而且睡得好,醒
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
“五快 ”“ 三良好”
4、说得快,思维敏捷,口齿伶俐 5、走得快,行走自如,步履轻盈
三良好
1、良好的个性人格,情绪稳定,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 丰富;胸怀坦荡,豁达乐观
2、良好的处世能力,观察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好自控能 力,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
3、良好的人际关系,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对人际关系充 满热情
上述健康标志反映了医学模式从生物 医学模式转变为
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其特征 是四个扩大: 从治疗→预防;从心理→心理; 从医院→社会;从个体→群体。
中医养生理论和常用方法
健康的定义:(WHO1984《宪章》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身体、心理和社会处 于完全的完美状态”
健康——从躯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均正常的理想状态。
1990年,WHO增加了道德健康
道德健康:指不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按照 社会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准则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维 和行为,具有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的是非观念的能力。
主要表现
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抑郁寡欢或急躁易怒,反应 迟钝,失眠多梦或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 中,烦躁焦虑,头昏,头重,头痛,心律不齐,心 慌心悸胸闷,乏力疲惫,出汗短气,食欲不振,腰 腿酸软,性欲减退,手足发凉或麻木,易感冒等
社会表现:不能较好的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工作 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紧张,家庭关系不和睦,难以 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等
人能够健康长寿吗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 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
中医对寿、夭、天年的认识
“老的年限” “人年五十已上为老,三十已上为壮,十八已上为少,六岁
已上为小” ——《灵柩 卫气失常》
寿
六十岁称为初寿, 八十岁称为中寿、 百岁则称为高寿。 又如七十七岁称为喜寿,八十八称为米寿、九十九则称为
养生 的概念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 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养生——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系统安排的生活方式来保养生 命
生活方式——指饮食起居、运动作息、情绪调节、休闲娱 乐等日常生活中的一切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