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
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作者:于会娟韩立民来源:《经济》2024年第08期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征,代表海洋经济发展方向,也是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我国以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水淡化、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由于发展历程较短、部分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在海洋经济中的占比仍较低,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步伐较为缓慢,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未得到充分显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旨在通过融合发展和集群建设高效整合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约束,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能级。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产业空间集聚,产业融合集群突破了要素资源简单堆砌的范畴,强调不同产业间的相互配合、分工协作,以及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
建议以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需求为牵引,以加快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培育壮大为重点,以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积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进一步增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引领力。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践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
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门陆续公布了国家级战略性新興产业集群、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型产业集群等系列集群名单。
各省(区、市)亦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打造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密集而活跃的场所。
“十四五”以来,沿海省(区、市)以链条化、集群化、园区化为方向,优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引导具有密切经济技术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在特定地理空间上集聚,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约高效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集群竞争优势初步显现。
荆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规划信息 市发改委工作总结和2023年初步工作计划

荆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规划信息市发改委工作总结和2023年初步工作计划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县市发改局的全力支持下,市发改委认真贯彻市第二十次党代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力应对多重突发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动作为,全面履行职责,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工作,为全市经济市场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谋大局、抓大事,参谋决策得到高度认可(一)谋划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
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新定位、新目标,组织编制了《荆门市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实施方案》,积极探索符合荆门实际、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荆门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
初步谋划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性项目623个,总投资6848亿元。
(二)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
按照省委统一决策部署,与省规划同步组织编制《荆门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坚持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守住流域安全为底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推进四化同步发展。
规划大纲得到省委初步认可,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样板带到北京向中央汇报。
(三)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和产业布局。
为发挥中心城区集聚引领作用,组织开展了中心城区空间和产业布局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和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认真分析了中心城区空间和产业布局现状,立足“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目标,明确了“东联、南融、西优、北限”的城市发展方向,提出了优化调整功能区布局、完善生态空间格局、支持高新区▪掇刀区集聚发展和融合发展的建议。
(四)研究推动飞地经济。
组织研究推进荆门高新区与其他县市区开展园区共建发展飞地经济工作,认真分析荆门高新区和其他县市区产业发展形势,并印发了《关于研究我市园区共建发展飞地经济工作的通知》,基本形成了我市园区共建发展飞地经济工作初步构想和对接清单。
湖北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

湖北县域产业集群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摘要】产业集群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近年来,湖北县域产业集群取得了较大发展。
但总体来讲,其发展还相对滞后。
因此,研究和分析湖北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湖北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和升级,提升湖北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分析了湖北县域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县域产业集群的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县域经济工业园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发展中小企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平台,是湖北经济的基础。
湖北县域人口、土地分别占全省的82.6%和96.82%,而经济总量只占53.5%。
湖北与全国其他经济强省相比,弱在县域经济。
为保民生、促使经济健康平稳的增长,启动内需,提供一个繁荣的国内市场,发展县域经济是非常必要的。
一、湖北县域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产业集群规模小、实力弱,园区型产业集群关联程度不高湖北县域产业集群大多属横向产业集群,集群内的企业之间缺乏产业化分工与协作机制,大多数的企业与集群内部的其他企业联系较少,专业化不明显,这样的集群仅形成简单的企业集聚,难以形成合力,不利于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
且多数地区的产业集群经济规模占县域经济总量的比重偏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对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较弱。
如各地都有工业园区,但园区内产业集群的关联度却不高。
而浙江经济能保持持续、快速的发展,关键在于其经济的基础是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基础正是关联度很高的产业集群。
目前,湖北省部分市、县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前瞻性不够,集群内产业分工不完善,产品的市场细分特色不明显,系列化产品不丰富,技术联系不紧密,“饥不择食”上了一些结构趋同的企业和项目。
企业规模偏小,市场份额不高,品牌竞争能力弱,对地方经济拉动力不强,对社会和财政贡献不大。
2、集群发展特色不够突出,缺少本地根植性从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特色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
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67家)

附录: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67家)医药化工(11家)1.宜昌市医药产业集群2.天门市医药产业集群3.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化工产业集群4.武穴市医药化工产业集群5.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6.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7.石首市楚源医药化工产业集群8.宜昌市磷化工产业集群9.荆门市东宝区磷化工产业集群10.应城市化工产业集群11.潜江市泽口化工产业集群冶金、建材类、包装(11家)12.武汉市新洲区钢铁制品产业集群13.黄石市下陆区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14.鄂州市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15.团风县钢结构产业集群16.当阳市建筑陶瓷产业集群17.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18.公安县塑料制品产业集群19.孝感市孝南区纸品产业集群20.云梦县塑料包装产业集群21.鄂州市金刚石刀具产业集群22.通城县涂附磨具产业集群机械、汽车类(18家)23.十堰市(茅箭、张湾)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4.丹江口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5.郧县铸锻件产业集群26.荆州市(荆州、公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7.襄樊市轴承产业集群28.枣阳市汽车摩擦密封材料产业集群29.谷城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30.麻城市汽车配件产业集群31.随州市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32.黄冈市华夏窑炉产业集群33.广水市风机产业集群34.宜昌市夷陵区机械电子产业集群35.孝感市电子机械产业集群36.咸宁市机电产业集群37.武汉市江夏区重工机械产业集群38.荆州市荆州区石油机械产业集群39.洪湖市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40.京山县轻工包装机械产业集群电子信息类(3家)41.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通信产业集群42.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半导体照明和光伏产业集群43.武汉市蔡甸区电子产业集群食品加工类(14家)44.武汉市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45.大冶市饮料食品产业集群46.松滋市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47.宜昌市夷陵区稻花香酒业产业集群48.枝江市枝江酒业产业集群49.监利县食品产业集群50.襄阳市襄州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51.宜城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52.钟祥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53.随州市(随县、曾都区)香菇产业集群54.恩施市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55.咸丰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56.老河口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57.黄冈市大别山区食品饮料产业集群纺织服装类(10家)58.武汉市黄陂区佳海服装产业集群59.黄石市服装产业集群60.荆州市沙市区针纺织服装产业集群61.枝江市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62.襄樊市樊城区纺织产业集群63.汉川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64.英山县茧丝绸纺织产业集群65.赤壁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66.咸宁市咸安区苎麻纺织产业集群67.仙桃市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度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度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9.20•【字号】•【施行日期】2024.09.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正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4年度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经信局: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以用为导向”的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完善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三链”融合机制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推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依据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2023年10月24日印发的《湖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等有关文件要求,我厅决定继续开展2024年度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工作。
请各地经信局对照《湖北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管理办法(2023年修订)》中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功能定位、重点领域、培育条件、工作流程等内容要求,围绕我省制造业领域重点产业链,兼顾各地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发展,精心组织、认真遴选、积极推荐有条件、有意愿的行业龙头企业特别是产业链链主企业牵头建设本领域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市州经信局推荐文件及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方案(电子版一份、纸质版一式三份),于2024年11月8日前报送我厅;前期已列为培育对象,且在有效培育期内的,如自评符合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要求和认定条件,创新中心建设单位应及时向当地经信部门提出认定申请并提交自评报告(电子版一份、纸质版一式三份),由所在市州经信局初审后向省经信厅推荐上报。
附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方案编写目录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办公室2024年9月20日。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2022年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认定结果的通知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2022年湖北省创新型产业
集群认定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科学技术厅
•【公布日期】2022.07.29
•【字号】
•【施行日期】2022.07.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
正文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公布2022年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认
定结果的通知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科技局,各高新区管委会,各有关单位:根据《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要求,经形式审查、专家论证、公示等程序,省科技厅决定认定武汉东湖数字经济创新型产业集群等25个集群为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见附件),现予以公布。
各有关地方政府、高新区应将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纳入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不断提升集群建设规模和水平,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省科技厅将完善创新型产业集群创新服务与评价体系,对创新型产业集群进行动态管理,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附件:2022年新认定湖北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名单
湖北省科技厅2022年7月29日。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22年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的通知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22年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公布日期】2023.01.09
•【字号】鄂经信产业函〔2023〕5号
•【施行日期】2023.01.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
正文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2022年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
军企业(产品)名单的通知
鄂经信产业函〔2023〕5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经信局:
根据《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实施意见》(鄂经信产业〔2022〕13号)《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培育管理认定办法(试行)》(鄂经信产业〔2022〕69号)和《省经信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培育遴选和复核评价的通知》(鄂经信办函〔2022〕46号),经企业申报、市州推荐、专家评审、社会公示,征求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并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确定了2022年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现予公布。
各地、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优质企业梯队培育体系,聚焦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完善政策保障、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优质企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为我省制造业高
质量发展做好有力支撑。
附件:2022年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2023年1月9日。
湖北省经信委关于确定2012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通知-鄂经信产业[2012]268号
![湖北省经信委关于确定2012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通知-鄂经信产业[2012]268号](https://img.taocdn.com/s3/m/0e89cfc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2.png)
湖北省经信委关于确定2012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通知正文:---------------------------------------------------------------------------------------------------------------------------------------------------- 湖北省经信委关于确定2012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通知(鄂经信产业〔2012〕268号)各市(州)、县(市、区)经信委(局):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意见》(鄂政发[2007]69号)和《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管理试行办法》(鄂经县域[2008]19号)精神,经考核评审,报省人民政府审定,确定“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生物医药”等75家产业集群为2012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公布如下:武汉市:1.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2.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光通信产业集群3.武汉市东湖高新区半导体照明和光伏产业集群4.武汉市江夏区重工机械产业集群5.武汉市黄陂区服装产业集群6.武汉市新洲区钢铁制品产业集群7.武汉市蔡甸区电子产业集群8.武汉市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黄石市:9.黄石市服装产业集群10.黄石市模具产业集群11.黄石市下陆区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12.大冶市饮料食品产业集群襄阳市:13.襄阳市轴承产业集群14.襄阳市电机节能控制产业集群15.襄阳市樊城区纺织产业集群16.老河口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17.襄阳市襄州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18.枣阳市汽车摩擦密封材料产业集群19.谷城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0.宜城市食品加工产业集群荆州市:21.荆州市(荆州、公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2.荆州开发区白色家电产业集群23.荆州市沙市区针纺织服装产业集群24.荆州市荆州区石油机械产业集群25.松滋市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26.监利县食品产业集群27.公安县塑料新材产业集群28.石首市楚源医药化工产业集群29.洪湖市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宜昌市:30.宜昌市磷化工产业集群31.宜昌市医药产业集群32.宜昌市(夷陵、猇亭)电线电缆产业集群33.宜昌市夷陵区稻花香酒业产业集群34.枝江市枝江酒业产业集群35.枝江市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36.当阳市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十堰市:37.十堰市(茅箭、张湾)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38.丹江口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39.郧县铸锻件产业集群40.十堰市竹房城镇带有机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孝感市:41.孝感市电子机械产业集群42.孝感市孝南区纸品产业集群43.云梦县塑料包装产业集群44.应城市化工产业集群45.汉川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荆门市:46.荆门中国农谷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47.荆门市东宝区磷化工产业集群48.钟祥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49.京山县轻工包装机械产业集群鄂州市:50.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51.鄂州市金刚石刀具产业集群52.鄂州市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黄冈市:53.黄冈市(黄州、浠水)窑炉产业集群54.武穴市医药化工产业集群55.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化工产业集群56.麻城市汽车配件产业集群57.黄冈大别山区食品饮料产业集群58.英山县茧丝绸纺织产业集群59.团风县钢结构产业集群咸宁市:60.咸宁市机电产业集群61.咸宁市咸安区苎麻纺织产业集群62.嘉鱼县管材产业集群63.通城县涂附磨具产业集群64.赤壁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65.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随州市:66.随州市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67.随县香菇产业集群68.广水市风机产业集群恩施州:69.恩施市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70.咸丰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仙桃市:71.仙桃市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72.仙桃市食品产业集群潜江市:73.潜江市泽口化工产业集群74.潜江市华中家具产业集群天门市:75.天门市医药产业集群二〇一二年九月十一日——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9号)和《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管理试行办法》(鄂经县域[2008]19号文)精神,湖北省经济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各地申报材料进行认真评审,经省经委办公会议研究和上网公示,确定武汉东湖开发区激光产业集群等52家产业集群为2008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现予以公布:
1、武汉东湖开发区激光产业集群
2、武汉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3、武汉市新洲区徐古镇蘑菇产业集群
4、武汉市黄陂区佳海服装产业集群
5、武汉市蔡甸区电子产业集群
6、武汉市汉南区包装印务产业集群
7、大冶市饮料食品产业集群
8、阳新县铝业产业集群
9、丹江口市六里坪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10、十堰市茅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11、荆州市荆州区石油机械产业集群12、荆州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13、石首市楚源医药化工产业集群14、公安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15、监利县食品产业集群16、洪湖市石化设备制造产业集群
17、宜昌市电子材料产业集群18、宜昌市磷化工产业集群19、枝江市枝江酒业产业集群20、宜昌市夷陵区稻花香酒业产业集群21、当阳市建筑陶瓷产业集群22、谷城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23、枣阳市汽车磨擦片产业集群24、襄樊市樊城纺织产业集群
25、襄樊市襄阳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26、鄂州市金刚石刀具产业集群27、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28、京山县轻工包装机械产业集群
29、荆门市东宝区磷化工产业集群30、钟祥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31、安陆市粮食机械产业集群32、汉川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33、应城市化工产业集群34、孝感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35、黄冈市黄州饮品产业集群36、团风县钢构产业集群
37、武穴市医药化工产业集群38、麻城市汽车配件产业集群39、蕲春县医药产业集群40、咸宁市机电产业集群
41、咸宁市咸安区苎麻纺织产业集群42、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43、通城县涂附磨具产业集群44、赤壁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45、恩施市富硒食品产业集群46、咸丰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47、随州市汽车改装及零部件产业集群48、随州市曾都区三里岗香菇产业集群49、广水市风机产业集群50、仙桃市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51、潜江市泽口化工产业集群52、天门市医药产业集群
53、当阳市产业集群54、宜都市产业集群
省经委省财政厅关于确定2009年度湖北省
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的通知
鄂经县域[2009]146号
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县(市、区)经委(经济局)、财政局: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意见》(鄂政发[2007]69号)和《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管理试行办法》(鄂经县域[2008]19号文)精神,经考核评审,报省人民政府同意,确定“武汉市蔡甸区电子”等60家产业集群为2009年度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名单公布如下:
1、武汉市蔡甸区电子产业集群
2、武汉市黄陂区佳海服装产业集群
3、武汉市东西湖区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4、武汉市江夏区重工机械产业集群
5、武汉市新洲区钢铁制品产业集群
6、黄石市下陆区铜冶炼及深加工产业集群
7、大冶市劲牌饮料食品产业集群
8、阳新县铝业产业集群
9、十堰市(茅箭区、张湾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10、丹江口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11、荆州市(荆州、公安)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12、荆州市沙市区针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13、荆州市荆州区石油机械产业集群
14、石首市楚源化工产业集群
15、洪湖市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16、监利县食品产业集群
17、松滋市白云边酒业产业集群
18、公安县塑料制品产业集群
19、宜昌市磷化工产业集群
20、宜昌市医药产业集群
21、宜昌市夷陵区稻花香酒业产业集群
22、枝江市枝江酒业产业集群
23、枝江市奥美医用纺织产业集群
24、当阳市建筑陶瓷产业集群
25、襄樊市樊城区纺织产业集群
26、襄樊市襄阳区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27、枣阳市汽车摩擦密封材料产业集群
28、谷城县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29、襄樊市轴承产业集群
30、鄂州市金刚石刀具产业集群
31、鄂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32、鄂州市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
33、荆门市东宝区磷化工产业集群
34、钟祥市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35、京山县轻工包装机械产业集群
36、孝感市电子机械产业集群
37、汉川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38、应城市化工产业集群
39、安陆市粮油机械产业集群
40、云梦县塑料包装产业集群
41、黄冈市华夏窑炉产业集群
42、黄冈市船舶制造产业集群
43、团风县钢结构产业集群
44、麻城市汽车配件产业集群
45、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化工产业集群
46、武穴市医药化工产业集群
47、英山县茧丝绸产业集群
48、咸宁市机电产业集群
49、咸宁市咸安区苎麻纺织产业集群
50、赤壁市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51、通城县涂附磨具产业集群
52、通山县石材产业集群
53、随州市专用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54、广水市风机产业集群
55、随州市曾都区三里岗香菇产业集群
56、恩施市富硒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57、咸丰县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58、仙桃市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
59、天门市医药产业集群
60、潜江市泽口化工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