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 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由农业废物、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污染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水环境、大气和土壤,导致水质恶化、环境生态破坏等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面源污染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田排水、农药冲刷、化肥施用等行为导致农田中的营养物质流失到水体中,使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高,从而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2.面源污染影响水体生态系统平衡。

农业面源污染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度下降,水生生物无法正常呼吸,从而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

3.面源污染加剧土壤质量恶化。

长期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生命受到破坏,土壤质地变差,土壤肥力下降,导致土壤质量恶化。

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2.推行低碳农业、绿色农业。

推广有机农业、精细化农业和生态农业,在农作物的种植、施肥、用药等方面采用环保的方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3.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农田排水系统,优化农田排水布局,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水环境的影响。

4.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制定合理的施肥和用药方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避免其大量流失到水体中。

5.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6.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的情况,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评估工作,为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通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危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及措施分析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及措施分析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及措施分析随着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农民使用化肥、农药的频率增加,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业废水、农田面源污染和农药面源污染等。

为了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1.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可以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

包括建设田间排水系统、排灌设施和水池等,通过合理的排水和蓄水管理,减少土壤中养分和农药的流失。

2. 农田水分管理合理的农田水分管理可以减少农业废水的产生,降低农田的湿度,减少土壤养分和农药的流失。

对于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溉措施,避免过度灌溉和渗漏灌溉,控制土壤水分含量。

对于产生大量农业废水的农田,可以采用农田排水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沉淀池、生态滤池等,对农业废水进行处理和净化,去除其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营养物,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4. 农业深翻土壤农业深翻土壤可以破坏土壤中的污染物层,让其沉积到更深的地下,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发生。

通过深翻土壤还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 农田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发生。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农作物需求,科学合理地施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减少氮磷等养分的流失。

可以采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肥力。

2. 农作物轮作和间种农作物轮作和间种是减少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措施。

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种,改善土壤质地和养分状况,避免连作障碍和土壤养分失衡,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

3. 水土保持措施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可以减少农田水土流失,降低农田面源污染的发生。

如建立梯田、沟壑林带、绿色防风固沙带等,减少水土流失和农药、养分的流失,保护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

1. 减少农药使用量减少农药使用量是防控农药面源污染的关键。

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农药使用计划,减少农药的频次和用量,合理选择农药种类,避免过量使用和不当施用。

农业部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农业部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农业部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一、农业面源污染的概念和现状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业活动引起的,从广义上包括农田面源污染和农村生活面源污染两个方面。

农业活动中产生的农业废弃物和农用化学品残留物,通过农田径流、地下水脉冲作用、农田土壤侵蚀、农田水体蓄滞引起的农业废弃物和农用化学品残留物扩散到周围环境,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问题有:1.土壤污染:常见的农业面源污染有农药残留、化肥过量施用、土壤侵蚀等。

这些污染物通过土壤侵蚀、径流和渗漏进入地下水,对土壤质量和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2.水体污染:农业废水和化肥流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农业废水富含农药残留、农作物残渣和养殖废弃物等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经过河流和湖泊等水体的入侵,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华和藻类大量繁殖等问题。

3.大气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也会对大气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农业活动中常常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学品挥发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增加,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少和阻止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部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1.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倡无农药、无化肥、有机浇注等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同时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2.加强农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强农地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包括建设梯田、依靠旱作耕种、增加森林植被覆盖等,减少土壤侵蚀和农田径流,防止农田面源污染。

3.加强农田环境管理:加强农田废弃物和农药残留物的处理和管理,通过农田废弃物回收利用、环境友好型农药的使用、定期监测等措施,减少农田面源污染。

4.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系统,对农田土壤、农作物、农业废水等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推动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工作。

5.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鼓励农民采取环境友好型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控措施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排放物作用于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中,引发的环境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急需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特点是农业养殖业、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不当所产生的污染。

养殖业排放的养殖废水高浓度有机物对水体造成污染,饲料过量喂养导致的动物粪便排放也会污染土壤。

农业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过量和不合理使用会导致土壤和水体中农药残留和营养盐子增多,进而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1.加强监管和执法:建立健全农业面源污染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养殖场、农田和农业企业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执法力度。

2.推行科学种养技术:推广高效、低污染的农业种养技术,例如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代替化学农药,减少农业废弃物和排放物的产生。

3.加强农业废水处理:通过构建农业废水处理设施,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降低有机物和养分浓度,提高废水排放的水质标准。

4.加强农田管理和保护:制定农田保护政策,限制农田面积的过度开发,并加强农田轮作、水肥一体化等措施的落实,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5.推行循环农业模式:推广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例如农业废弃物的堆肥和沼气发电,减少农业排放物的排放和对环境的污染。

6.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种养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农民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

7.加大科研和技术创新:加强科研机构与农业企业的合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科学研究,提出有效的技术创新措施,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严重,需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这需要政府、农户、科研机构和农业企业等各方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监管、推行科学种养技术、加强农田管理和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改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及措施分析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及措施分析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及措施分析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径流水体流入水体,引起水体污染的现象。

农业面源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和措施来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一、土壤保持技术1. 植被覆盖:在农田和农业生产区种植适合的植物,形成植被覆盖层,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和农业化学物质的流失。

这可以通过种植绿色植物、灌溉合理、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等方式来实现。

2. 水土保持措施:在农田中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沟壑和沟系等,可以减缓水流速度,降低冲刷力,防止水流带走土壤和农业化学物质。

二、农业废水处理技术1. 农田废水处理:将农田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使其能够达到排放标准后再进行排放。

常用的农田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生物处理、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等。

2. 农户废水处理:对农户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常见的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滤池、人工湿地和构筑物处理等。

三、合理农药使用技术1. 农药选择:选择对目标有针对性的农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选择效果好、副作用小的农药。

2. 农药使用方式:正确使用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

避免使用对环境有害的农药,如高毒性农药。

3. 定期清洗和维护农药设备:及时清洗农药设备,避免农药残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四、科学施肥技术1. 合理施肥: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和不均衡施肥,减少养分流失。

2. 精确施肥:采用精确施肥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精确测量作物养分需求,细化施肥,减少浪费。

3. 有机肥替代化肥: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及措施包括土壤保持技术、农业废水处理技术、合理农药使用技术和科学施肥技术等。

通过有效地采取这些技术和措施,可以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体和土壤环境,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农业活动中的甲烷、氮氧 化物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对农产品质量的危害
农产品安全问题
农业面源污染中的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污染物 可能积累在农产品中,威胁消费者健康。
农产品品质下降
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农产品营养成分减 少,口感变差。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
受污染的农产品可能不符合国际市场标准,影响出口和竞争力。
推广价值
成功的治理模式具有推广价值,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治理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评估方法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污染物减排量 、环境质量监测、居民满意度调查等。
VS
反馈机制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各 方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治理措施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农业生产者和公众宣 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治理措施, 提高环保意识。
培训农业生产者
组织农业技术培训和环保知识培训, 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环保意识和治理技 能。
04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
当前治理的难点与问题
污染源复杂多样
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广泛,包 括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废弃 物、农田残留物等,治理难度
改进农田排水系统
优化农田排水沟渠设计,减少农田排水中的污染物含量,防 止污水进入水体。
生态补偿措施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对采取环保措施的农业生产者给 予一定的经济补偿,激励其积极 参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推广生态补偿模式
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 ,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生态补偿模 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宣传教育措施
未来发展方向与展望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膜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透、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环境中,造成的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和难以控制等特点,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深入研究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及防治对策,对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一)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农民往往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然而,过量的化肥和农药并不能被农作物完全吸收利用,一部分会残留在土壤和水体中,造成土壤板结、酸化、肥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此外,农药的滥用还会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治难度,进一步加大农药的使用量,形成恶性循环。

(二)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排放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生的大量粪便和污水如果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如果进入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如果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重金属超标、盐渍化等问题。

(三)农膜的残留农膜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具有保温、保湿、保墒等作用。

但是,由于农膜的质量参差不齐,加上农民回收意识淡薄,大量农膜在使用后被丢弃在田间地头,难以降解。

农膜残留不仅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渗透,还会阻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降低土壤肥力。

(四)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随意排放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生活垃圾也随意丢弃在路边、河边等地方。

这些污水和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会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五)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不仅浪费水资源,还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随水流失,增加农业面源污染的风险。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哪些有效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哪些有效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哪些有效措施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膜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土壤渗漏、农田排水等方式进入水体、土壤和大气,从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和难以量化等特点,已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提高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环保意识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基础。

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宣传册等,广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让农民了解到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的不良影响,以及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性。

组织开展农业环保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农膜回收利用等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的环保技能。

同时,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农业环保的良好氛围。

二、推广科学施肥,减少化肥污染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化肥污染,应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技术。

一是开展土壤养分检测,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制定个性化的施肥方案,做到精准施肥,避免盲目过量施肥。

二是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沼肥、绿肥等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三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作物需肥特点,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化肥利用率。

四是推广缓控释肥、水溶性肥等新型肥料,减少化肥的挥发和流失。

三、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降低农药使用量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降低农药使用量,应积极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是推广农业防治措施,如选用抗病虫品种、合理轮作、深耕晒垡、清洁田园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基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示范区,在农业面源污染监测、技术试点示范以及“清 洁生产”和“清洁生活”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 作,具体在“三河三湖”水专项治理项目中,建立了以 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和安全利用为目的的养殖清洁工程 模式、乡村清洁工程模式和种植清洁工程模式,极大地 改善当地的农业面源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11]。笔者主要 以3个案例来分析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的措施。
3 案例分析 3.1 养殖清洁工程模式 该模式主要为“养殖-种植一体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技 术”,为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在天津市益利来养 殖有限公司推广应用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包括猪场废水 处理系统和种植业资源利用系统见图1,该模式适用于华 北缺水地区以及场区周边具有一定消纳沼液土地的规模 化猪场。
新能源产业 23
节能减排 Energy reuction
猪场养殖
干清粪
废水
猪粪
格栅过滤
集水池
有机肥料厂
太阳能加热系统 泵 自动控制系统
高效厌氧系统
沼渣
沼液 稳定贮存系统
废弃物处理
饲料 种植
玉米、小麦等
沼液、有机肥
图1 养殖-种植一体化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示意图
益利来养殖有限公司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民营企业单位,经营业务包括淡水养殖、种猪繁殖等多个方面,总占地面积 800多亩,种植小麦、玉米、棉花等。现存栏基础母猪500头,年提供优质种猪3000头、商品转肥猪5000多头。猪场采用 干清粪工艺,废水产生量为80 m3•天-1,猪粪产生量为10吨•天-1。猪场废水排水水质见表2。
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用沼气代替煤或柴薪,可以减 少CO2的排放,为温室气体减排做贡献。 3.2 乡村清洁工程模式 该模式主要为“秸秆气化和农村污水处理资源化循环 利用”,为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在天津市宁河县板 桥镇盆罐村推广应用的一种模式,该模式包括秸秆制气系 统和污水处理利用系统,见图2,该模式适用于以种植业为 主,且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农村地区。 盆罐村位于天津市宁河县东北部,距天津市区90公 里,距滨海新区30公里,全村幅员面积447公顷,有农 户375户,总人口1460人,劳动力760个,耕地面积3800 亩,以棉花、蔬菜、玉米、花卉为主。2005年全村工农业 总产值53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 入9520元,居全市农业区县中上水平。 2000年以来,盆罐村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 循环农业,在秸秆综合利用、污水资源化等方面开展了大 量的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以秸秆气化和污水处 理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
1、将农业环境保护措施引进共同农业政 策;开展生态农业;成立专门的机构加强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监督和执行。 2、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启动 了一系列流域环境计划。 3、加大农业环境政策补贴补贴力度。
农业面源污染 得到了有效的控 制。农药、化肥 及畜禽废水等排 污量显著减少。
日本
20世纪60年代,随着战 后经济快速增长,污染物排 放量急剧增加,农业生态环 境不断恶化。
1 面源污染的来源分析 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化 肥和国化肥年施用量高 达4700多万吨,约占世界总量 35%,有机肥施用量仅占肥料施 用总量的25%。2005年中国农药 消耗145.99万吨,利用率仅为30%左右,60~70%散落于 环境中,残留农药经过降水、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进入水 体中,会导致土壤和水环境质量的恶化,一些农产品中农 药残留等超标检出率达30%,残留农药还会破坏生态、影 响生物多样性。 中国集约化畜禽业发展很快,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 亿吨,粪便中的化学需氧量(C O D)含量近8000万吨,约为 全国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的5倍,在2003年1月1日《畜牧 养殖废弃物排放标准》正式实施时,有90%左右的大型畜
禽养殖场达不到排放控制标准,大量粪便、污水未经有效 处理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农村生活 污水和垃圾不断增加,目前全国农村每年有超过2500万吨 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随着乡镇、农村迅速发展和广大农 村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及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口居住
日趋集中,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 不断增加,据估测,到2010年,中 国村镇污水排放量约270亿吨,绝大 多数生活污水和垃圾未经处理,随 意倾倒、丢弃和排放。 2006年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近 7亿吨,除少部分用来直接还田、工 业原料和能源燃料外,大部分被焚 烧,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破坏秸秆 的所有有机物和营养物,降低土壤 的肥力。 水产养殖在我国渔业生产中发 挥着主导作用,2006年中国水产养 殖总产量达3595.0万吨,水产品产 量持续增加已连续17年位居世界首 位。水产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 水和池底淤积的污泥,也对水体本 身及地下水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2005 年中国农用塑膜消费量 达到176.23万吨,是1991年的2.74 倍,年均增长率达到12.46%,每年1000万吨的塑料残余 物,残留在农村地区,农膜残留污染凸现,农田年残留量 在45k g • h m-2,影响土壤通透性和农作物根系生长,形成白 色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面源污染是指在大面积范围内以弥散或大量小点源形 式排放污染物造成的,在自然环境(如大气、土壤、水体 等)中混入危害人体、降低环境质量或破坏生态平衡的现 象。农村面源污染是指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中,溶解 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如农田中的土粒、氮素、磷素、农药 重金属、农村畜禽粪便与生活垃圾等有机或无机物质,从 非特定的地域,在降水和径流冲 刷作用下,通过农田地表径流、 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使大量污 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如河流、湖 泊、水库、海湾等所引起的污 染,其特征为产生的区域广泛、 受气候影响、污染发生的随机性 和突发性时空变化大、无法准确 确定源区,可以在地表任何位置 发生。
1、建立系统的法律框架。 2、实施由一系列标准与关键控制技术组 成的BMPs模式;推进操作简单、价格便宜 的环境友好的替代技术和生物环境控制工 程技术。 3、农业生态环境补偿制度。
据统计,美国 农业面源污染面 积减少了65%。
欧盟
自80年代末以来,地表 水体中,硝态氮和磷超标现 象严重,而农业生态系统是 主要来源。
24
况等建立的养殖废水回灌农田灌溉制度和农田控制技术规 范,进行水肥一体化利用,满足周边10h m2农田灌溉和施肥 的需要,既解决了养殖废水污染问题,又实现养殖废水资 源化利用。 2 模式特点 (1)低成本处理 通过养殖废水的厌氧-生态的低成本有效治理,不仅降 低排污费用和生产成本,也是改善场区环境的重要途径。 (2)废物资源化利用 通过养殖废水农田灌溉技术,实现种养殖一体化,既 消除了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资源,为农业用水短缺的华北
1、实行硬件补贴、无息贷款以及税收减 免等优惠政策支持以及进行配套立法;实 施严格的环境标准。 2、环保型农业发展模式。包括减少化学 品投入,促进品种改良,加强农村污水处 理。
农业环境及水 源环境得到了极 大的改善。
中国农村面 源污染问题一 直受到党和国 家领导人的高度 重视,针对现有 的污染问题建立 了相应的管理体 制,重点围绕人 畜粪便、生活垃 圾和污水处理工 艺与配套设备领 域进行技术研 发,并制定了相 关的技术标准和 施工规范,建立 了一批农业面源 污染监测和防治
2 国内外主要防控措施 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对农村面源污染研究 较早,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见表 1。
22
Energy reuction 节能减排
国家/区域
污染状况
表1 国外的面源污染防控措施 控制手段
取得效果
美国
1990年面源污染约占 总污染量的2/3,其中农业 面源污染占面源污染总量的 68~83%。
表2 猪场废水排水水质 / mg•L-1
项目
pH值
COD
NH4+-N
TP
SS
含量 6.68~8.34 2120.48~7722.94 145.49~899.99
95.27~276.59
890.38~3056.67
1 模式组成 (1)废弃物处理系统 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包括收集系统、厌氧预处理系统、 增温保温系统、沼气利用系统和深度处理系统,该处理系 统为日处理猪场废水20m3,每天所产沼气可满足猪场炊事 和烧水用气。经过处理系统的废水水质C O D、S S去除率 分别达到90%、92%以上,p H值在6.5~7.5之间,色度稀 释倍数不大于80倍,大肠杆菌群减少98%以上。 (2)种植业资源利用系统 猪场废水经过厌氧处理和仿生态塘处理后,根据土壤 水分动态、作物耗水需肥规律、气候条件、作物生育状
节能减排 Energy reuction
农村面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张克强 黄治平 王 风 杨鹏 李军幸 杜连柱 于 丹 李晓光 杨 军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摘 要:农村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农田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污、农村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 本文针对典型区域主要农村面源污染物质特征,分别以养殖清洁工程模式、乡村清洁工程模式和 种植清洁工程模式三种综合防控技术模式为案例进行分析,实践表明,这三种模式能有效防控农 村面源污染。 关键词:农村面源污染 防治措施 模式
Energy reuction 节能减排
地区提供可用的非常规水源。 (3)废物资源化增值 通过养殖场固定的清粪和销售机制,不仅为有机肥的 生产提供了原材料,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收益,实现废物 资源化增值。 3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目前年产鲜粪3650吨,市场价60元•吨-1,年收入21.9 万元;处理后废水中营养元素可满足10h m2作物需水需肥 量,节约尿素投入11吨,折合收入1.1万元;沼气池日产气 10m3,所产沼气满足猪场炊事燃气,按沼气1.4元• m-3,每 天节约14元,全年0.51万元。小计年效益为23.51万元。 (2)社会效益 明显改善养殖区的环境卫生面貌,消除粪便污染,减 少疾病传播,降低了疾病发病率,该模式在大型猪场起到 良好的示范作用。 (3)生态效益 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农田灌溉对淡水资源的消耗,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