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变电工程规划设计当中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推荐下载】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分析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分析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介绍了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及相关理论、组成、分析以及对项目具体功能的规定和建设方案的设计。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LCC是指设备在预期的寿命周期内,为其论证、研制、生产、使用与保障以及退役处置所支付的所有费用之和。
全寿命周期成本技术是从设备、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出发,全面考虑设备、项目或系统的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使LCC最小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
二、变电站LCC的组成 当前的这种管理模式把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与维护割裂开来,不仅阻碍了信息传递,也给未来的运营与维护带来困难。
变电站LCC指的是变电站经济寿命周期内,所支付的总费用,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一次投资成本(IC) 一次投资成本(IC),指在变电站建设和调试期间内,在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行以前,所付出的一次性成本。
(二)运行成本(OC) 变电站的运行成本,就是指变电站运行期间所花费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包括:能耗费、人工费、环境费用、维护保养费以及其他费用。
可用公式(OC= %d1C1+ %d2C2+ + %dnCn)进行估算。
(三)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将出现更多对电敏感的工业。
目前,用户对中断供电的抱怨还在逐年增加。
供电中断使电力企业减少供电量和售电收人,对用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故障引起中断供电损失成本是由多个因素所决定的。
年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可用(FC=aWT+ %d 识C 譓TTR)进行估算。
其中,%d为设备年平均故障数;T为设备年故障中断供电时间;W为设备故障中断供电功率;RC为设备故障平均修复成本;MTTR为设备平均修复时间;a为相关用户平均中断供电电量的价值,它随用户的性质、用户所在地区的不同而变化。
aWT为断电(惩罚)成本, %d 识C 譓TTR为修复成本。
(四)工期变化引起的时间成本(TC) (五)报废成本(DC) 报废成本(DC)指产品寿命周期结束后,清理、销毁该产品所需支付的费用。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期成本 时可以仅考虑对应新增设备所发生的各种成 本, 从而建立如下的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电网规 划 数学 模型 … :
Mi n ( L C C) = I C+O C+F C +D C ( 2 )
・
1・
贵州电力技术
程 中 ,一共 需 要 支 出 的 费 用 总 和 。应 用 基 于 L C C
2 全寿命周期理论在电网规划中的应用原理
电 网规 划 主要是 针对 电网新增 加设 备进 行合 理 安排 , 应用 L C C理 念分 析所 规划 的电 网 的全寿 命 周
的管理方法可以使设备或系统 在整个 寿命期 间 内 的成本花费更合理 , 经济效益更 高。 电网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指的是在电网经济寿命周
能达 到方 案 的优选 效果 。
建 设 电力 设 备 的方 案选 择 上 ] , 但 是较 少 有 学 者
将全寿命周期 评价理 论用 于整个 电 网规划 当 中。 文献 [ 1 ] 中建 立 了 以 电 网 全 寿 命 周 期 成 本 最 小 为 目标 函数 的电网规划 数学模 型 , 并 采 用遗 传 一 模 拟退火算法 (H G S A )进行求解 , 最后 对华东 某地
D C —— 设备 的报 废成 本 , 是指 设 备 的 寿命 周 期
结束后 , 为处理该设备所需支付的费用。
表1 电网项 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组成
1 电 网的全寿命 周期成 本
全 寿 命 周 期 成 本 (L Y e — C y c l e C o s t,简 称 L C C)指 的是 从 设 备 、 系统 或 项 目的长 期 经 济 效 益 出发 , 全 面 考 虑 其在 规 划 、 设计 、 制造、 购置、 安装 、 运行 、 维修 、 更 新 ,直 至 报 废 的 整 个 寿 命 周 期 全 过
变电站预制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变电站预制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摘要】本文以某变电站建设项目为例,通过对主控楼建筑采用传统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与装配式整体结构两种不同方案,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比较,探索工业建筑采用装配式式可行性。
【关键词】变电站;预制装配式;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预制装配式建筑在民用建筑领域使用现已相当普遍,但是在变电站这类工业建筑领域,使用还相对较少。
本文以某变电站建设项目实例,通过对主控楼建筑采用装配式整体结构及传统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两种不同技术方案,从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进行量化分析,探索工业建筑采用装配式式可行性。
某110kV变动站建设项目位于某城市中心区,与周边环境协调性要求高,占地面积狭小,建设工期要求短,因此,考虑在该项目试点采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方案,将节时、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绿色理念融入到本项目建设中,促进绿色电网的建设和发展。
根据现场布置,主控楼建筑方案为总建筑面积2605m2、建筑高度20.70m、折线型布置的四层配电装置楼,两种结构方案如下:预制装配式方案:采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其中梁、柱、板、内墙、外墙采用预制构件装配成整体的结构,楼梯为装配式楼梯,全部为清水混凝土,不贴砖,做瓷砖防滑条,整体预制率达到约90%。
现浇方案:采用传统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主梁、次梁、板、柱、楼梯均采用传统现场浇筑施工方式,内墙、外墙采用MU7.5的蒸压灰砂砖砌。
外墙贴白色磁砖,内墙刷白色乳胶漆。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对比分析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评价方法,常见的有费用效率(CE)法、固定效率法和固定费用法、权衡分析法等。
因两个方案系统效益及全生命周期成本均不同,因此采用费用效率(CE)法综合分析,公式表示如下:式中:CE——费率效率SE——系统效益LCC——全寿命周期成本本文将对方案系统效益(SE)和全生命周期成本(LCC)各组成要素分别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并比较费率效率,综合分析两个方案优劣。
关于在变电工程规划设计当中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关于在变电工程规划设计当中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摘要:在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电力建设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方面,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更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我国对于变电工程更是采取了极高的重视度。
在变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之中有一种技术叫全寿命周期分析成本,该成本分析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主要是通过全寿命周期理论和方式将所有的设计要素进行集中,通过将专项设计以及优化进行实现,从而完成整个变电系统的优化组合操作。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分析成本;电网建设;变电工程1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概述1.1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基本概念全寿命周期简称 LCC,具体是指立足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对规划的构思、决策、设计、制造、安装、运用,最终到报废的所有环节中产生的成本,进行最佳设计,使其达到最优化。
它一般受到物理、生产、经济、技术、社会、法律等因素的制约;一般对从全寿命周期经济成本,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以及全寿命周期社会成本三方面内容,对项目进行集中管理,以寻求 LCC 最佳方案。
1.2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基本特点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①全寿命周期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整个管理过程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有着科学的系统,才能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达到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达到最优化。
②全寿命周期管理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全寿命周期的管理运用于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各环节之间的管理运行环环相扣,无缝隙覆盖,并且在各个阶段各有各个阶段的特点与目的。
③全寿命周期管理具有持续性的特点。
鉴于成本管理整个过程的阶段性和整体性特征,这就要求整个管理需要良好的持续性。
④整个全寿命管理具有制约性的特点。
参与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主体众多,并且相互联系与制约。
⑤全寿命管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全寿命管理过程的系统性,阶段性和多主体性决定的。
2 变电站规划设计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模型变电站全寿命周期具体是运用于整个变电站经济寿命周期内,从规划设计到报废全过各中,产生的总体费用。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在变电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在变电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变电工程规划设计中,全寿命周期分析成本的关键就是通过全寿命周期理论与方式,把所有的设计要素集中起来,通过实行专项设计与优化,达到整体变电系统的优化组合。
本文通过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概念进行综述,并结合达州电业局实际工作中具体案例分析对比,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变电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整理,最终找出合适的途径与措施。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成本;变电工程;规划设计分析引言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就是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使用、翻新及拆除时期的造价管理。
随着我国电网快速发展,为了实现工程建设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对电网项目各个阶段实现“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需要以新理念、新技术和新管理手段带动变电资产管理。
本文从全寿命周期造价的角度,运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管理理念分析变电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造价成本,为变电工程项目的建设评价提供新思考方向。
1 全寿命周期的概念论述全寿命周期是指在前期的设计阶段就将产品寿命所经历的所有环节,并将产品的所有因素分阶段考虑,综合规划和优化产品的一种设计理论。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CycleCosts,简称LCC),它的中心思想综合运用先进的管理学思想、技术手段为工具,从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经济效益出发,对各阶段包括前期的规划设计、设备物资的采购,施工阶段的安装、投产后的运行维护,报废后的回收利用进行集中规划、集中管理和集中优化,从而实现整体最优。
其LCC计算公式如下:LCC=IC+OC+MC+FC+DCIC:一次投资成本,指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行前,所产生的设备建设、安装及调试的成本费用;OC:运行成本,指输变电工程运行期间所产生相关费用的总和,包括能源、如果和环境等费用;MC:维护成本,为了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在寿命期内按照检修要求定期维护费用,以及抢修、维护、试验、巡检等所需的材料费、人工费、交通费等;FC:故障成本,区别于MC,指在故障发生后中断供电造成的损失;DC:废弃成本,指输变电设备退役后,设备残值及清理、销毁项目需支付的费用。
变电站配电装置比选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二、变电站配电装置比选分析 (一)配电装置选型 1、配电装置及其分类 变电站配电装置是用来计量和控制电能的分配装置,由
母线、开关设备、载流导体和必要的辅助设备(安装电气设 备的构支架、通道等)构成。其布置应满足电力系统正常运 行的要求,便于检修,不危及人身及周围设备的安全。
按绝缘方式分类,变电站配电装置主要有空气绝缘开关 设备(即 AIS)、复合式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即 HGIS) 及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即 GIS)三种形式。
综上所述,本课题拟开展变电站配电装置比选全生命周 期成本分析。首先,介绍变电站各类配电装置的技术特点, 为分析全生命周期成本奠定基础;其次,选取 220 千伏变电 站、110 千伏变电站常用的设计方案,设定同样的建设规模, 测算选用不同配电装置型式变电站的初始投资、运行成本、 维护成本、故障停电成本和退役成本;最后从经济性、安全 性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得到研究结论。
/
7
从表 3 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建筑工程费户外 AIS 方案最高,较户外 GIS 方案高 459 万元,较户外 HGIS 方案高 152 万元。主要是 AIS 方案占地 面积大,所需构架量大,电缆沟道、站区道路、站区排水等 费用高。 设备购置费户外 AIS 方案最低,较户外 GIS 方案低 355 万元,较户外 HGIS 方案低 436 万元。主要是由于 GIS、HGIS 组合电器的大规模、大批量应用,其设备价格呈下降趋势, 与 AIS 设备价格之间的差异较前些年逐渐缩小。根据国网发 布的电网工程设备材料信息价,220 千伏 GIS 出线间隔价格 约为 110 万元/间隔,HGIS 出线间隔价格约为 118 万元/间隔, AIS 出线间隔价格约为 76 万元/间隔。因此,户外 AIS 方案 设备价格低的优势已不那么明显。 安装工程费户外 AIS 方案最高,较户外 GIS 方案高 272 万元,较户外 HGIS 方案高 132 万元。主要是户外 AIS 方案 占地面积大,配电装置区管线母线等装置性材料费用较高。 其他费用户外 AIS 方案最高,较户外 GIS 方案高 488 万 元,较户外 HGIS 方案高 253 万元。主要是户外 AIS 方案占 地面积大,较户外 GIS 方案增加 57%,较户外 HGIS 方案增加 36%。 若按征地单价 15 万元/亩测算,得到 220 千伏变电站户 外 AIS、户外 HGIS、户外 GIS 和户内 GIS 四个方案的初始投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分析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6T12:40:11.493Z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1年5月作者:舒安元[导读] 对于建设单位来说,整个电力建设投资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工程造价控制的情况,为使电力工程投资项目处于经济与可控状态,需在电力工程实施各个阶段,开展有效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以此来维护参建各方的经济利益。
基于此,本文就电力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存在的不足展开讨论,从而提出电力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必要性与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引起相关项目人员的重视,为做好电力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提供帮助。
智方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舒安元武汉 430000摘要:对于建设单位来说,整个电力建设投资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工程造价控制的情况,为使电力工程投资项目处于经济与可控状态,需在电力工程实施各个阶段,开展有效的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以此来维护参建各方的经济利益。
基于此,本文就电力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存在的不足展开讨论,从而提出电力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必要性与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引起相关项目人员的重视,为做好电力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引言:电力工程属于系统工程,涉及链条长、领域广、人员多且内容复杂,需要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需要电力工程项目全员参与,并且采取技术、财务和对比等方法,实现对决策、设计、招标、施工和结算各个阶段资金投入的全方位控制,节约电力工程项目成本支出,确保电力工程项目稳定运行,提升电力工程的经济效益。
1.电力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存在的不足电力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主要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
电力工程项目在决策阶段存在的不足主要是:电力工程项目决策缺少科学性,总体规划深度不够,可行性研究并没有与电力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联系,对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风险的预估不足。
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确定变配电所设计方案

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确定变配电所设计方案引言在电力系统中,变配电所作为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变配电所设计的成本十分昂贵,因此,在变配电所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成本效益。
本文将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来确定变配电所设计方案,从而确保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并且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是一种评估产品或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中的成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从整体上考虑了项目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制造、运营和维修等各个环节。
在变配电所设计方案中,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考虑成本效益,即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而不是在后期发现问题后再进行修复,从而降低额外的成本。
确定变配电所设计方案的步骤1. 设计阶段在变配电所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变配电所所需的各种材料,设备和技术。
我们需要选择最优质的产品和技术,这些产品和技术需要在整个寿命周期内都具有高效性和可靠性,并且需要考虑到后续维护和运营的成本。
2. 制造阶段在制造过程中,我们需要确保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出来的产品都是符合设计要求的。
同时,我们也需要确保采购的原材料和标准的设备都是质量上乘的,并且需要考虑到后期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3. 运营阶段在变配电所运营阶段,我们需要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以确保整个系统的运转效率。
同时,我们需要考虑到节能和环保问题,以减少不必要的电能损失,降低额外的成本。
4. 维护阶段维护是整个寿命周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各种设备,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同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维护所需材料和人力成本的影响,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额外成本。
结论在整个寿命周期内,我们需要考虑各个环节的成本效益。
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我们可以评估每个环节对最终成本的影响,并且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
因此,在变配电所设计方案中,我们需要通过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使之在整个寿命周期中都能保持高效率和可靠性,并且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在变电工程规划设计当中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25T14:45:20.1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33期作者:何瑛
[导读] 摘要:在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电力建设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方面,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更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国网江西上饶市广丰区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在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当中电力建设成为了至关重要的方面,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更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我国对于变电工程更是采取了极高的重视度。
在变电工程的规划设计之中有一种技术叫全寿命周期分析成本,该成本分析是相当重要的环节,主要是通过全寿命周期理论和方式将所有的设计要素进行集中,通过将专项设计以及优化进行实现,从而完成整个变电系统的优化组合操作。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分析成本;电网建设;变电工程
1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概述
1.1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基本概念
全寿命周期简称 LCC,具体是指立足项目的长期经济效益,对规划的构思、决策、设计、制造、安装、运用,最终到报废的所有环节中产生的成本,进行最佳设计,使其达到最优化。
它一般受到物理、生产、经济、技术、社会、法律等因素的制约;一般对从全寿命周期经济成本,全寿命周期环境成本以及全寿命周期社会成本三方面内容,对项目进行集中管理,以寻求 LCC 最佳方案。
1.2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基本特点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有着自身的特点:①全寿命周期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整个管理过程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有着科学的系统,才能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达到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达到最优化。
②全寿命周期管理具有阶段性的特点。
全寿命周期的管理运用于项目设计的全过程,各环节之间的管理运行环环相扣,无缝隙覆盖,并且在各个阶段各有各个阶段的特点与目的。
③全寿命周期管理具有持续性的特点。
鉴于成本管理整个过程的阶段性和整体性特征,这就要求整个管理需要良好的持续性。
④整个全寿命管理具有制约性的特点。
参与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主体众多,并且相互联系与制约。
⑤全寿命管理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全寿命管理过程的系统性,阶段性和多主体性决定的。
2 变电站规划设计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模型
变电站全寿命周期具体是运用于整个变电站经济寿命周期内,从规划设计到报废全过各中,产生的总体费用。
一般说来,它包括一次投资成本(IC)、运行成本(OC)、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建设周期变化时的时间成本(TC)以及报废成本(DC)等。
所以,我们可以用下面公式来表示:LCC=IC+OC+FC+TC+DC
下面具体分析如下:
2.1 一次投资成本(IC)
一次投资成本(IC),主要是变电站在使用之前,包括调试、建设等环节,所消耗的一次性成本核算。
验算方法比较复杂、涉及的环节也比较多;通常情况下,借助用工程法对各部分、各环节所消耗的成本进行估算,最后相加即可。
2.2 运行成本(OC)
变电站的运行成本(OC),主要是对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消耗的所有费用的总和。
它一般包括能耗费、人工费、环境费用、维护保养费等内容。
通过(OC=ε%d1C1+ε%d2C2+…+ε%dnCn)公式可以实现估算。
2.3 中断供电损失成本(FC)
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电器设备离不开电的应用。
当前,供电过程中出现断电现象已十分普遍,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逐年增加。
断电现象引起的供电成本是许多因素引起的。
对此,可能通过公式(FC=aWT+ε%dε+Cε+TTR)来估算成本。
其中,ε%d 代表着设备的年平均故障数;T 代表着设备的年中断供电时间;W 代表着设备中断供电功率;RC 代表着设备平均修复成本;MTTR 代表着设备故障平均修复时间;a 代表着用户平均中断供电电量价值,a 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受到用户所在地、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aWT 代表着断电(惩罚)成本,ε%dε、Cε、TTR 代表着设备故障修复成本。
2.4 建设周期变化时的时间成本(TC)
主要是指设备建设期间,因短暂的停工时间带来的成本损耗。
这种周期性变化主要受到电压、天气、人为故障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5 报废成本(DC)
报废成本(DC)指在设备达到最初设计时规定的寿命周期后,依照有关规定对其进行清理、报销时产生的总费用成本。
3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在变电站规划设计中的案例分析
3.1 案例的分析与拟定
案例 1:达州市有一座 220kV 变电站,为满足用电需求现要再建一座 220kV 变电站。
该变电站主要数据如下,主变容量暂时先依据2×150MV A 来综合考虑,其中,1 期一台主变容量的变电站,三年后扩建第二台主变容量的变电站。
首先,从另一座 500kV 的变电站建设两条220kV 的线路接入系统,按照 1 期单回、2 期双回的原则实施。
方案 2:不建新的变电站,对现有 220kV 变电站进行扩建,增加一台180MV A 的主变容量变电站,同时,三年后把两台 150MV A 的主变容量变电站全部换成 180MV A 的主变容量变电站,主变容量变电站将会达3×180MV A,然后把该市的第二座 220kV 变电站的投入使用时间往后推迟。
3.2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比较
现在仅对两个方案规划设计的成本进行分析比较,从而选出最优组合。
分析内容包括以下内容:①比较二者的建设成本差。
也就是全寿命周期内这两个方案的固定资产的全部投入的差别;②比较二者的系统网损差。
也就是全寿命周期内两个方案设计的差役,造成的系统网损差役;③比较二者的运营成本差,也就是全寿命周期内这两个方案的差役造成的人员、设备等成本的差役。
3.3 主要数据分析
(1)建设成本差数据分析。
方案 1:新建的第 2 座 220kV 变电站以及接线系统共花费成本是 8500 万元,再加上另外扩建的一台
150MV A 的主变容量变电站以及其接线系统共需成本造价 4500 万元。
方案 2:扩建1 台 180MV A 的主变容量变电站,总成本约 3100 万元;若干年后对两台150MV A 的主变压器进行替换,因为涉及到再利用设备的价格差别,至少还需要投资 510 万元;扩建的变本期按照三台主变电站来安排,将会比两台主变容量变电站多出用地 1200m 2,共多出总成本 7 万元。
(2)系统网损差数据分析。
方案 1 建设第两座 220kV 变电站,按相同时间计算,期间方案二可建设两座设 2 座 220kV 主变容量变电站,共计9a。
所以,方案 1 要比方案 2 的系统网损低约 1MW 左右。
(3)运营成本差数据分析。
按照给定的运营成本模型分析,在这两个方案中,1 方案总体上比 2 方案所需运营费用要多。
主要产生的新增运营费用来自以下方面:按照最少资源配置来分析,新建一座 220kV 变电站,配备 2 个人员进行运维,增配 1 个人员进行调控;另外,新增加一座220kV 变电站的话,考虑进接线系统 220kV 线路的日常维护、维修,材料费用等。
相比,将会多出总成本共计 9a。
3.4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比较
我们按照折现率 10%统一核算,对这两个方案的成本运行进行系统分析对比,如表 1:方案成本分析一览表。
从表 1 中我们可以根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直观地得出结论,方案2 是最佳的选择。
根据 LCC 相关理论,在新建变电站中,要尤其注重其的长远规划,要考虑到主变容量电站将来的扩建及容量增加所需要的空余土地,对此要根据方案的对比分析,提前预留出土地。
同时,新建主变电站的规模应该依照 3×180MV A 进行建造,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按照方案 2 的具体细节进行操控。
4 结束语
对于变电工程的规划来说,全寿命周期分析成本是一个较为先进和新潮的技术,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发展的技术领域,将该技术与电力工程相结合才能够为我国的电网建设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马晓久,石峰,刘鹏伟,等.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简介及应用分析[J].河南电力,2011(4):18~21.
[2]张勇,魏玢.电网企业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思考[J].电力技术经济,2010,20(4):62~65.
[3]江西电力设计院.江西泰和 220kV 变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R].南昌:江西电力设计院,2011.
[4]李涛,马薇,黄晓蓓.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变电设备管理[J].电网技术,2008,32(1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