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回顾与发展
生态效率评价理论及方法的回顾与发展

生态效率评价理论及方法的回顾与发展作者:周韫力来源:《老区建设》2013年第14期提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环境和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突出,随之出现的生态效率这一新生概念吸引了研究学者的注意力。
通过综合20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生态效率概念及方法的研究进程,并提出相关的个人看法,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创造长期的生态经济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率;评估方法一、对“生态效率”的不同理解生态效率这一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知。
这一概念,最初于1990年,由德国学者Schaltegger和Sturm在学术界提出1。
他们将价值的增加和环境变化的比值作为生态效率的定义。
到199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业委员会(WBCSD)首次将生态效率作为一种商业界概念,并加以规范的阐述:生态效率是通过提供能满足人类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竞争性定价商品与服务,同时使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影响和资源强度逐渐降低到一个至少与地球的估计承载能力一致的水平来实现的,并同时达到环境与社会发展目标2。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生态效率的理解是:生态资源满足人类需要的效率,它可看做是一种产出除以投入的比值,其中“产出”指一个企业、部门或所有经济单位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而“投入”指企业、部门或所有经济单位产生的环境压力的总和。
这是首次将生态效率概念扩大到政府、工业企业及其他组织(农业、服务业)。
欧洲环境署把生态效率定义为:生态效率是从更少的自然资源中获得更多的福利。
由于生态效率设计的领域很广,因此被广泛地发展并应用于宏观政策分析和微观决策分析,适用于全球、国家、地区、产业和企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国外企业在应用生态效率评价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方面有较多的探究,在行业层次上也发展了对旅游业、工业的生态效率研究3。
本人认为,生态效率是一种灵活、相对的概念,并没有特定的限制来衡量其价值,衡量方法取决于分析目的和所能获取的信息。
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趋势分析

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与趋势分析过去几百年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革命,再到现代信息时代,经济领域的进步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对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经济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并分析当前的趋势。
1. 农业社会与手工业时代在人类社会刚刚出现的早期,农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人们依靠种植和养殖维持生计。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开始形成农村社会和城市聚集地。
手工业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手工制品的生产和交易,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工业革命的崛起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标志着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通过机械化生产和分工,工业革命在短时间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蒸汽机的发明使工厂得以大规模生产,铁路和运输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商品流通速度。
这一时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催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
3. 现代工业社会与全球化20世纪,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速,许多国家相继迈入现代工业社会。
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力和化学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汽车、电报、电话等创新技术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为全球贸易和交流铺平了道路。
4. 信息技术时代的挑战和机遇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格局。
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通信的迅猛发展,为全球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互联互通。
电子商务、数字支付和在线服务行业迅猛发展,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等也悄然兴起。
5. 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许多重要问题和挑战。
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平等、环境破坏、资源约束等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
同时,全球化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形势变化等挑战。
应对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加强合作,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
总结起来,经济发展的历史回顾表明,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医院经济管理年终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2022年,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医院经济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体经济管理人员紧紧围绕医院发展战略,以提升医院经济效益为目标,积极推进各项经济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2022年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回顾(一)财务状况分析1. 收入结构优化: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收入结构,医院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15%。
其中,医疗收入增长10%,药品收入增长20%,其他收入增长5%。
2. 成本控制有效:严格执行成本预算,加强成本核算,医院总成本较上年同期降低5%。
其中,药品成本降低8%,医疗成本降低3%,其他成本降低2%。
3. 财务风险可控:加强财务风险预警,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医院财务安全。
截至2022年底,医院资产负债率为40%,较上年同期降低2个百分点。
(二)预算管理1. 预算编制: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编制了科学合理的年度预算,确保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2. 预算执行: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确保预算资金合理使用。
截至2022年底,预算执行率达到了95%。
3. 预算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适时调整,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三)成本管理1. 药品采购:严格执行药品采购政策,降低药品采购成本。
通过集中采购、招标采购等方式,药品采购成本降低8%。
2. 医疗设备:加强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通过合理配置、优化流程,医疗设备使用成本降低5%。
3. 能源管理:加强能源消耗管理,降低能源成本。
通过节能改造、节能减排等措施,能源消耗成本降低3%。
(四)投资管理1. 项目投资:加强项目投资管理,确保投资效益。
2022年,医院共完成5个重点投资项目,总投资1.2亿元,预计年收益3000万元。
2. 资产处置:加强资产处置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022年,共处置闲置资产3项,实现收益200万元。
三、工作亮点1. 经济管理团队建设:加强经济管理团队建设,提高团队整体素质。
成本费用管理和优化总结

成本费用管理和优化总结《篇一》成本费用管理和优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成本费用管理不仅是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们在成本费用管理和优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下是本人的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在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目标,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通过对成本费用的全面梳理、分析和控制,实现了成本费用的持续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成本费用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同时,我与同事密切配合,广泛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工作重点1.成本核算:我对企业的各项成本进行了详细的核算,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确保了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成本分析:我对成本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成本波动的原因,为领导决策了有力支持。
3.成本控制:我针对成本波动的原因,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了成本费用。
4.成本优化:我积极寻求成本优化的途径,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成本效益。
三、取得成绩和做法1.取得了显著的成本下降成果,为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
2.建立了完善的成本核算和分析体系,为领导决策了有力支持。
3.通过与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了工作效率。
4.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
5.深入一线,了解生产过程,掌握成本波动的第一手资料。
6.与各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形成合力。
7.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成本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成本波动的原因。
8.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措施,降低成本费用。
9.积极探索成本优化的途径,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经验教训及处理办法1.经验教训:在工作中,我认识到成本费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
同时,成本管理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企业成本核算分析报告

企业成本核算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企业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对企业各项费用和支出的核算和分析,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并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性的成本控制和管理。
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本报告将以详细的数据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成本核算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成本核算的作用,提高成本控制管理水平,实现更有效的经营管理。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报告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报告的概述,包括对企业成本核算的意义和目的进行简要描述,并对文章的结构和各部分内容进行概括性介绍。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了企业成本核算的概念和重要性、成本核算方法及应用以及成本核算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三个方面的分析。
其中,对企业成本核算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重点介绍了成本核算的意义、方法和应用。
同时,深入探讨了成本核算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包括成本控制、决策支持等方面的作用。
结论部分对本报告进行了总结与回顾,对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展望了未来成本核算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报告的详细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企业成本核算的相关知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企业成本核算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通过对成本核算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介绍,以及对成本核算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成本核算对企业管理的作用,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同时,本报告还将展望未来成本核算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管理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启发。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旨在为企业管理实践和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信息和观点,推动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2.正文2.1 企业成本核算的概念和重要性企业成本核算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成本进行系统、科学的核算和分析。
工程造价发展历史

1.源起造价工程师是为了解决建造工程交易时业主相对信息缺乏的艰难,而对业主实施的一种信息救济的方法,这是它的经济根源,这是为了维护社会整个层次资源的最优配置而提出的。
(1)2.发展回顾造价管理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和管理科学理论的不断进步而逐步建立和加深的。
(2)造价管理从最初的家居建设项目的成本控制,向来发展现在对于像三峡工程这样的大型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人们经历了几千年的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不断探索与创新的过程。
而且,至今人们还在不懈地努力,不断延续这一过程,从而使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与方法能够不断地进步和以展,以适应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需要.中华民族是人类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认识最早的民族之一.在中国的封建社会,许多朝代的官府都大兴土木,这使得历代工匠们积累了丰富的建造管理方面的经验,再经过官员的归纳、整理,逐步形成为了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与造价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的初始形态。
据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名著《考工记》“匠人为沟洫”一节的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已经规定:“凡修筑沟渠堤防,一定要先以匠人一天修筑的进度为参照,再以一里工程所需的匠人数和天数来预算这个工程的劳动力,然后方可调配人力,进行施工。
”(3)这是人类最早的工程造价预算与工程施工控制和工程造价控制方法的文字记录之一。
我国明代的工部(管辖官府建造的政府部门)所编著的《工程做法》也是体现中华民族在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方面所作历史贡献的一部伟大著作。
正如英国著名的工程造价管理专家A。
Ashworth博士在其著作中提到的那样,“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认识到了在建造工程之前要计算工程造价的重要性”。
(4)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创立了工程造价管理理论与方法的邹形,并且在随后的年代里为加深人类对工程造管理理论与方法的认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华民族开始落后了,这种落后同样也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体现了出来。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总结汇报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总结汇报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企业对产品从概念到淘汰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产品的市场增长和利润最大化。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公司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在我将就此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建立了完善的体系。
我们对产品的市场调研、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化的管理和规划,确保产品在每一个阶段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支持和管理,从而实现产品的良性发展。
其次,我们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中注重了产品的创新和优化。
我们不断进行市
场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功能,确保产品始终能够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从而保持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工作。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产
品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从而为产品的销售和市场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们还重视了产品的售后服务和管理。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用户在购买和使用产品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的支持和服务,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为产品的长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的来说,我们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
足之处,比如在产品创新和优化方面还需要加强,售后服务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水平,为公司的发展和产品的成功做出更大的贡献。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总结汇报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总结汇报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指在产品从概念阶段到淘汰阶段的整个过程中,对产品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和控制。
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规划、设计、生产、营销和服务等环节的全面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公司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下面我将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公司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包括,一是在产品规划阶段,我们加强了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工作,确保产品的设计符合市场需求;二是在产品设计阶段,我们加强了与研发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产品的设计符合技术要求和生产工艺;三是在产品生产阶段,我们加强了与供应商的合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四是在产品营销和服务阶段,我们加强了与销售部门和客户服务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其次,我们公司在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一是在产品规划阶段,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动态,以便更好地制定产品规划;二是在产品设计阶段,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技术发展趋势和生产工艺的变化,以便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三是在产品生产阶段,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的要求,以便更好地进行产品生产;四是在产品营销和服务阶段,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的需求,以便更好地进行产品销售和服务。
综上所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我们公司将继续加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不断提高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週期成本分析的回顧與發展林盛隆、楊欣瑜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系產品生命週期成本分析之界定所謂的生命週期成本分析(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LCCA)「在產品生命週期中所包含的資本、設備、操作、維修及處置的成本,也可能包含社會成本。
」(U.S.EPA, 1995),即為將LCA的衝擊予以成本化,是近年來LCA發展重點方向之一,LCA與LCCA則具有相輔相成之功用,同時成為環境管理之輔助工具,產品的LCCA分析評估中,礙於現實與法規的要求,大部分的公司不會將環境外部成本列為財務績效的考量。
電腦螢幕顯示器的生命週期評估為例,生產的公司其原料有塑膠、玻璃、橡膠、塗料、鋼鐵、...等,而生產這些原料的供應者,其環境績效也會影響顯示器的LCA結果,這些衛星工廠的成本不可能列在顯示器製造廠的會計帳內。
此種範疇上的限制,也是在LCCA必須克服的重要議題。
對於決策者而言,污染物排放數據並不一定能滿足決策者的需求,尤以營利為導向的私人公司,更希望能有經濟上的誘因,才能完成其決策。
在產品生命週期中除了傳統的成本外,每個階段還需考慮環境成本,才是真正的生命週期評估。
LCCA考慮整個產品的生命週期的全部成本,包括公司的內、外部成本(U.S.EPA, 1995)。
在執行LCCA後,化學製造業個案研究發現環境成本佔該公司操作成本之19~25﹪(Arthur D. Little, 2000)。
近年來LCCA的評估工具,已逐漸被運用如SimaPro、P2/Finance、PTLaser、TCAce、….等,LCCA已成為改變製程參數降低成本、比較產品的優劣、減少決策錯誤、降低環境衝擊及管理之輔助工具上。
企業環境成本制度與生命週期成本管理有許多國家及相關單位發展出具代表性的環境成本制度,例如美國環保署環境會計的主要概念介紹、美國化工學會的全成本分析方法、美國國防部的環境成本分析方法(U.S.DoD, 1999)、日本環境廳的環境會計系統、歐洲投資銀行、國立新加坡大學(Senthil, et al., 2003)及聯合國永續發展分部(Jasch, 2003)等。
而在本土化的環境成本會計制度發展主要分樹狀式及二維矩陣方式兩大類。
所謂的樹狀式則是以某一科目為中心而展開向下延伸,永光化學主要的環境成本科目分類主要是為樹狀式,透過現有的會計科目,將這些環境成本分類採增加總帳科目或增加明細帳的方式編列到適當的項目下,進行環境活動的會計相關資訊;聯華電子環境成本科目分類為二維矩陣,主要是參考日本環境廳所發展的環境會計系統,建立一套更詳細的環境成本分類項目來處理環境相關活動並另外建立環境編碼,環境編碼通用於環境安全與衛生之編碼,對應轉換的機制已產生環境活動的會計資訊(張,2001)。
永光化學為國內第一家建置本土化環境成本的企業,制度建立期為1998年8月至1998年11月,制度建立後第一次制度修訂2000年7月至9月執行,2000年10月至2001年6月進行效益評估,永光化學公司對於環境成本分類,包括預防性、評估性及失敗性的環境成本,其中預防性的環境成本定義為降低或預防產品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狀況,所支付的一切成本均屬之,並包括增加與環境保護相關設計之成本、引進先進製造技術之成本、加強預防訓練之成本、改善工具的成本及減少廢棄物成本,例如:環保設備的投資、防治污染折舊費用、環保原料、防污修繕費、化驗費、耗用物、燃料費、電費、委外處理費、職訓費、防治污染規費及其他費用等;評估性的環境成本定義為確保預防性的工作是否能達成預期目的或效益所發生的成本,包括因環境檢驗、查核及分析之成本、績效追蹤及風險分析之成本,例如:環保設備的投資、污染防治折舊費、環保原料、防污修繕費、委外檢測費及其他費用等;失敗性之環境成本定義為舉凡企業因環境保護未做好,所帶來的內、外部成本(沈,2003)。
另一個推動案例為台灣聯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未實施環境會計制度前,環境成本分類共為四级編碼,第一级編碼為廢毒物管理設施,第二级編碼包括廢棄物管理設施及毒化物管理設施,第三级編碼包括:廢棄物管理設施設置成本、廢棄物管理設施操作、維護成本、毒化物管理設施設置成本、毒化物管理設施操作與維護成本及毒化物管理設備改善成本,第四级編碼為建廠資源廢棄物貨櫃屋暫存區設施建置成本、建廠生活廢棄物子車設施建置成本、建廠廢溶劑(異丙醇)回收純化設施建置成本、建廠廢溶劑防溢堤設施建置成本、建廠資源分類統設施建置成本、廢棄物清運成本、廢棄物管理設施維護成本、廢棄物處理改善工程、廢棄物處理設備淘汰費用、建廠氣體偵測器建置成本、建廠氣瓶櫃建置成本、偵測器校正成本、偵測器維護保養成本、氣體偵測改善或增設工程及氣體偵測設備汰換費用。
表1顯示出各單位在於界定環境成本時考慮到項目,大致可分為六種包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直接成本又稱傳統成本則為直接與產品有相關之環境成本,意外成本、形象與關係成本、環境外部成本及環境管理系統成本。
例如:原料、人員、設備、廢棄物處置…等;間接成本又稱潛在成本則為不直接於產品有關之環境成本,包括維修、廠址復育…等;意外成本則例如:罰款、停工、人員傷亡…等;形象與關係成本則為難以量化之成本,例如:公司形象、員工士氣、社區關係…等;環境外部成本則是指在合法的範圍內工廠的排放造成環境品質的惡化之費用;環境管理系統成本則是包括建置、執行及維護環境管理系統之相關成本。
評估顯示各單位考慮成本項目之間的關係在於環境成本的差異,未將形象與關係的成本及環境管理系統成本納入考慮,主要是由於本研究所用的生命週期成本評估方法,較缺乏形象與關係的成本及環境管理系統成本,因此不予考慮。
但未來國內各公司若建置較完整的環境會計帳,對於量化環境成本實有相輔相成之效果,可更容易及精確的量化環境成本。
表1 國內、外各相關單位對環境成本分類之差異直接成本間接成本意外成本形象與關係成本環境外部成本環境管理系統成本美國環保署ˇˇˇˇ美國化學工程學會ˇˇˇˇˇ美國國防部ˇˇ日本環境廳ˇˇˇˇˇ歐洲投資銀行ˇ國立新加坡大學ˇˇˇ聯合國ˇˇˇˇ台灣環保署ˇˇˇˇˇˇLCCA研究之範疇與未來的發展國內的生命週期成本評估相關研究多集中於運用LCCA評估方法於製程及產品設計階段,主要用於改善製程與產品設計,以減少對於環境的衝擊及成本。
在LCCA中,所謂的「功能(function)」為一項物品提供的某種特殊的功能,以每部15吋TFT-LCD為例,其功能為達到該產品的顯示或滿足視覺效果;而功能單位(functional unit)是產品比較基準的重要關鍵,許多案例中,可能無法簡單比較A與B兩種產品,因兩者可能有許多不同評比特性。
舉例來說,紙製牛奶盒只能使用一次,但可重複使用塑膠製牛奶罐卻可使用十次甚至更多次。
若LCA 的目的是要比較牛奶的包裝系統,便無法將上述兩種材質之牛奶包裝容器作比較。
一種更好的方法便是比較包裝與運送1,000公升牛奶,來比較1,000個牛奶紙盒,與100個可重複使用之塑膠牛奶罐(假設每一個牛奶罐會回收9次)。
定義功能單位是相當困難,如同產品的績效不易描述一樣,但是功能單位卻是必要的,以利進行客觀的評估與分析(Goedkoop and Oele, 2001)。
LCCA研究上,初步的範疇界定是以上游、製造、使用及最終處置等四個階段的直接、間接、意外及環境外部成本為目標。
在每部15吋TFT-LCD的LCCA 研究中,可定義直接環境成本包括上游階段的採購及海運,製造階段的相關環保支出及最終處置階段之回收再利用或焚化等。
間接環境成本包括上游階段的貯存及紀錄保存、製造階段的相關環保支出及最終處置階段的員工教育訓練等。
意外成本為製造階段罰款、意外發生時人員傷亡及發生災害所需復育的環境成本及使用階段因綠色產品增加因而營收增加等。
環境外部成本的計算則由上游、製造、使用及最終處置等環境成本,其中上游公司主要是為鋼、塑膠及鋁的原料供應商;製造階段則包括每部15吋TFT-LCD製造及模組製造等(如圖1所示)。
圖1 每部15吋TFT-LCD生命週期成本分析之範疇界定環境成本會計原是企業管理的重要一環,環境成本會計則是將一些過去企業未列入或忽略的成本項目重新制定,將這些環境成本編列到適當的會計項目中。
為正確落實到產業界將環境成本與利潤成為其決策之一環,有必要先將企業目前現有的會計編列方式與環境成本會計編列上的差距進行瞭解。
在決定何者為環境成本時,必定會造成財務人員很大的困擾,而且常會牽涉主觀的認定與管理上的誤用。
大部分的會計人員會同意為符合環保法令的費用(如排放許可、空污費等)屬環境成本,甚至因違反環保法令的罰鍰、污染防治設備、土壤復育等費用亦可認列為環境成本。
但事實上還有一些超出上述範圍的環境成本需要考量,如無形的成本(Intangible costs)、隱藏的成本(Hidden costs)、未來的成本(Future costs)及社會不平均分配所造成的成本(Unequally distributed costs)等均應納入環境成本的考量之內。
污染物在環境中造成的衝擊(或損害)究竟有多大?一直是科學家想要釐清的問題,然而因每個人對承擔風險的能力不盡相同,以致影響到國民願意負擔的環境保護成本會有所差異,而國內在此方面的研究相當匱乏,國外之研究亦不多見。
在評估環境成本時,常用的方法如自願付費法或補償及環境損害成本,各有其優點與限制。
利用生命週期成本評估進行環境成本的推估,屬於透明化的模式,可提供給決策者,減少決策的誤判。
對於生命週期成本評估而言,在人力、物力及時間的限制下,獲得本土化數據是最困難的也是重要的關鍵,當務之急政府相關單位應協助建立LCCA資料庫,以利日後相關研究之進行。
參考文獻Arthur D. Little, Total Cost Assessment Methodology: Internal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 Tool, Center for Waste Reduction Technologies,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 AIChE(2000).Goedkoop, M. &Oele, M., User Manual-Introduction into LCA methodology and practice with Simapro 5, PRé Consultant(2001).Jasch, C., “The use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EMA) for identifying environmental cost”,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Vol.11, pp.667-676(2003). Senthil, K.D., Ong, S.K., Nee, A.Y.C., and Tan, R.B.H., “A proposed tool to integrate environmental a nd economical assessment of product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Vol. 23, pp.51-72(2003).U.S. DoD, Environmental Cost Analysis Methodology Handbook, National Defense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Excellence, U.S. DoD(1999).U.S. EPA, An Introduction to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As a Management Tool: Key Concepts and Terms, U.S.EPA (1995).沈華榮,「規劃我國整體環保政策—建構產業環境會計制度﹙第三年計畫﹚」期末報告,行政院環保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