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第一稿)
浅谈话剧表演肢体语言的运用

文化与艺术177作者简介:于可媛(1986— ),女,汉族,黑龙江鸡西人。
主要研究方向:话剧表演。
话剧在进行表演时,需要依靠各种语言技巧的完美融合,比如语言节奏的快慢、情绪的表达以及修辞的应用等。
演员还应该完美融入表演的角色,在此基础上合理运用语言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将话剧的魅力展现出来。
一、话剧表演技巧内容分析作为一名话剧演员,必须在声音、动作、表演、想象和肢体语言等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才能在进行话剧表演时将人物的形象完美刻画出来,才能进行一场成功的话剧表演。
戏剧表演作为当前人们喜爱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往往有肢体语言表达和语言表达两种。
其中,肢体语言主要是借助于肢体动作及其动作的结构进行人物内在世界和感情生活外在体现的,对于剧情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和衬托作用,在舞台表现中有着相对较大的冲击力。
二、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基本特点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方式,其基本特点集中体现在生活化、隐喻化以及镜头化三方面。
(1)就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生活化而言,戏剧表演作为一种生活化的艺术,其表演的艺术不仅是对生活的再现,同时也是超脱于生活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象。
在戏剧表现中,不仅要将雕琢的痕迹加以摒弃,同时还要保证戏剧表现中有生活化的自然流露,进而体现对真实生活的重视度。
(2)就隐喻化而言,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是对整个戏剧情节展现的重要环节。
虽然口头语言更能将角色所潜藏的信息直接展现出来,但是这种口头语言的展现往往缺乏相关的生动性和真实性,而肢体语言举手投足之间就能将人们内心真实的隐藏性加以披露,并借助人的肢体语言,对其丰富的情感世界加以表达,对整个舞台的戏剧表演有着一定的渲染作用。
最后就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的镜头化而言,戏剧表演中观众借助于镜头对人物的形象加以欣赏,在借助摄影技巧的同时,更能将人物细微的表演直观地展现出来,进而表达出丰富的戏剧内涵。
三、如何开掘戏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作为一种潜在形式的语言,不仅是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其也有着一定的创造性和表现力,对于整个戏剧表演风格的实现有着一定的确定性。
国外话剧表演肢体语言举例说明

国外话剧表演肢体语言举例说明国外话剧表演肢体语言是演员通过身体动作、姿势和面部表情来传达角色情感和故事情节的重要手段。
下面列举了十个国外话剧表演肢体语言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艺术形式。
1. 手势:演员可以通过手势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
例如,用手指指向某个方向表示指示或引导,或者用双手合十表示祈祷或感谢。
2. 姿势:演员的姿势可以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
例如,挺胸抬头表示自信和骄傲,低头垂肩表示沮丧和悲伤。
3. 走路姿势:演员的走路姿势可以展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例如,笔直而有力地走路可以表达权威和自信,蹒跚地走路可以表达年老或虚弱。
4. 面部表情:演员通过面部表情来传递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例如,微笑可以表示喜悦和友好,皱眉可以表示疑惑和不满。
5. 身体动作:演员可以运用身体动作来展示角色的行为和动作。
例如,摇头表示否定或不同意,点头表示同意或认可。
6. 肢体协调:演员的肢体动作需要与对话和情节相协调。
例如,当演员讲述一个激动人心的故事时,他们可以用双手做出生动的手势来增强表现力。
7. 跳跃和飞翔:舞台上的跳跃和飞翔动作可以展示角色的活力和激情。
例如,角色在舞台上跳跃和旋转可以表达喜悦和自由。
8. 跪拜和跪地:演员可以通过跪拜和跪地的动作来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崇敬。
这种肢体语言常见于历史剧和宗教题材的话剧中。
9. 手舞足蹈:演员可以运用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来展示角色的喜悦和兴奋。
例如,在欢庆场景中,演员可以跳跃、挥舞双臂和脚踏实地来表达角色的快乐。
10. 姿势变化:演员可以通过改变姿势来展示角色的发展和转变。
例如,一个软弱无力的角色可以在剧情发展中逐渐变得坚强和自信,这种变化可以通过身体的姿势变化来表现出来。
这些例子只是国外话剧表演肢体语言的冰山一角,演员通过肢体语言的运用,可以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剧情,给剧作增添了生动和魅力。
同时,演员的肢体语言也是话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演员能够更全面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故事的内涵。
戏剧表演中应用肢体语言展现人物内心的方法探讨

戏剧表演中应用肢体语言展现人物内心的方法探讨戏剧表演中运用肢体语言展现人物内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这里探讨一些方法。
一、姿态。
人物的姿态直接影响到他的形象和内心状态,一个人挺胸抬头给人的感觉就是自信,而低头垂肩则会让人感到他沮丧。
通过调整姿态,演员可以更加深入地刻画人物内心。
二、动作。
动作是展现人物性格的一种方式,不同的人物应该有不同的动作。
比如说一个女孩子在表白时可能会紧张地玩弄自己的头发,而一个男性角色在自信的时候可能会挑眉等等。
因此,演员在表演时要关注角色的性格特点,并根据不同情节,适时加入不同的动作,以达到更好的感染观众的效果。
三、表情。
表情是展现人物内心变化的重要方式,演员可运用面部表情来体现人物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感变化。
比如说,演员可以通过眼神的变化、嘴角的上翘或下沉来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感状态。
在表演时,演员应该非常细致入微,注重面部表情的刻画,以便更加贴切地传达人物内心之变化。
四、身体语言。
身体语言是演员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状态的重要方式之一。
比如说,一个人会走路带有矫揉造作的姿势,就会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而走路带有轻盈的姿态,恰恰可以表现一个人柔情似水的特点,因此通过身体语言的表现来刻画人物内在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戏剧表演中肢体语言展现人物内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演员应该根据剧情与角色的需要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以便更加深入地刻画人物内心,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具体实现上,演员要注重细节刻画,以保证表演果断真实,给人以真实感。
最后,肢体语言展现人物内心,是艺术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也是演员进行表演创作的完美之处。
国外话剧表演肢体语言举例说明

国外话剧表演肢体语言举例说明国外话剧是一种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传达故事情节和表达角色感情的艺术形式。
在话剧表演中,肢体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角色的内心世界。
下面,我将举例说明国外话剧表演中的一些典型肢体语言。
1. 手势:演员通过不同的手势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图。
比如,当角色感到害怕时,他们会紧握拳头或捂住嘴巴;当角色感到愉快时,他们会挥舞双臂或鼓掌。
2. 身体姿势:演员通过身体的姿势来展示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比如,一个骄傲的角色可能会挺起胸膛,昂首挺背;一个悲伤的角色可能会低下头,身体微微弯曲。
3. 行走姿势:演员的行走姿势也能够表达角色的性格和状态。
比如,一个自信的角色可能会迈着大步行走,姿态挺拔;一个胆怯的角色可能会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走路。
4. 眼神交流:演员通过眼神的交流来传递情感和信息。
比如,当角色感到愤怒时,他们的眼神可能会变得锐利而有力;当角色感到害羞时,他们的眼神可能会躲闪不敢直视对方。
5. 身体动作:演员通过各种身体动作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动作意图。
比如,当角色感到愤怒时,他们可能会用力拍桌子或者踢地板;当角色感到喜悦时,他们可能会跳跃或跳舞。
6. 面部表情:演员通过面部表情来展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比如,当角色感到悲伤时,他们的脸上可能会出现眼泪和低垂的嘴角;当角色感到愉悦时,他们的脸上可能会展现出灿烂的笑容。
7. 身体接触:演员通过身体接触来传达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感。
比如,当角色感到亲密或者安慰时,他们可能会拥抱或者握手;当角色感到愤怒或者厌恶时,他们可能会推搡或者躲避对方的接触。
8. 姿势变化:演员通过不同的姿势变化来展示角色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的转变。
比如,当角色从悲伤转变为愉悦时,他们的姿势可能会由低垂变为挺拔;当角色从愤怒转变为平静时,他们的姿势可能会由紧张变为放松。
9. 舞台动作:演员通过在舞台上的各种动作来衬托剧情和角色的情感。
比如,当角色感到紧张时,他们可能会来回踱步或者手忙脚乱;当角色感到困惑时,他们可能会摇头晃脑或者左顾右盼。
无声的塑造——浅析话剧表演中的形体语言

无声的塑造——浅析话剧表演中的形体语言话剧表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表演要求演员在表达形式上有很强的表现力,这就使得形体语言变得格外重要。
把形体语言作为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突出演员表演时的虔诚与真挚,还能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话剧情节,为中心主旨注入层次感。
形体语言也被称为“无声的塑造”,这表明形体语言对于话剧表演至关重要。
形体语言的最大特点在于演员的动作表达,可以更深刻地表达演员的情绪。
比如演员在表演某场景时,可以通过运动语言体现他或她所处的状态及感受,从而更好地把情节表现出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陶醉。
形体语言的能力在于将表情与感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更深入地传达演员的情感。
比如演员在表演时,通过平静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内心的平静;或者通过紧张的眉宇及身体抖动来表达最终的激动,从而展现角色的精神面貌,让观众更加真实自然。
除此之外,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还有很多应用。
首先,演员可以通过形体语言来把握角色,可以根据不同情节,通过适当的动作或停顿来表现角色的特点,从而更好地把角色的关系与情绪表达出来,让观众更加了解话剧的内容。
其次,形体语言可以帮助演员更好地把握舞台外围。
比如演员可以通过舞台设计、场景设定、基本空间以及舞台布景,以及各种道具等来把握舞台外围,从而契合整部戏剧的表演情节,让观众能够更加投入地体验话剧。
最后,形体语言还能为表演赋予流动性,让观众更容易把握整部剧情,同时也促进表演的情节进程。
比如演员可以把重要的情节用形体语言的方式来表现,从而让观众更清晰地了解重要情节提示,从而让观众能够更充分地体会话剧的内涵,从而使整部剧情更加丰满有机。
总之,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为话剧表演注入更多的活力,让观众更充分地感受到演员的情感,从而让剧情的表演更加丰满有机。
那么,在表演形体语言时,演员也需要不断练习,把动作表现更精准、更刚劲,从而更好地把情绪表达出来,让观众更容易投入地感受作品的内涵。
戏剧表演中应用肢体语言展现人物内心的方法探讨

戏剧表演中应用肢体语言展现人物内心的方法探讨戏剧表演是一门综合性强、能够传递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在戏剧表演中,演员不仅要通过语言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还需要借助肢体语言来展现人物的情感、性格和内心世界。
肢体语言是与语言平行的一种交流方式,它可以更直观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观众更容易理解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如何在戏剧表演中应用肢体语言展现人物内心成为了演员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在戏剧表演中应用肢体语言展现人物内心的方法。
演员需要通过对人物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表演过程中,演员需要将自己融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中,理解人物的情感、性格以及所处的环境。
只有确切地把握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演员才能够通过肢体语言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演员还需要注意人物的变化和发展,随着剧情的推进,人物的情感、性格和内心世界都会发生变化,演员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来生动地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深入研究人物,并准确把握人物内心世界是应用肢体语言展现人物内心的关键。
演员需要运用适当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来展现人物内心。
在戏剧表演中,演员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因此选择适当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是非常重要的。
演员需要注意人物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选择与之相符合的肢体动作和表情。
比如在表现人物内心的痛苦和抑郁时,演员可以运用压抑的肢体动作和沉重的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心状况;而在表现人物内心的喜悦和激动时,演员可以运用大幅度的肢体动作和灿烂的表情来表达人物的内心状况。
演员还需要注意肢体动作和表情的连贯性和自然性,肢体动作和表情应该与角色的情感状态相匹配,不应该显得生硬和做作。
在应用肢体语言展现人物内心时,演员需要运用适当的肢体动作和表情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演员还需要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现人物的人际关系和冲突。
在戏剧表演中,人物的人际关系和冲突是非常重要的情感元素,而肢体语言是展现这些情感元素的重要手段。
在表现人物的人际关系时,演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现人物之间的亲近、疏远、紧张等关系,比如通过接触、姿势、眼神等来表现人物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在表现人物的冲突和矛盾时,演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展现人物之间的紧张、压抑、愤怒等情感。
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第一稿

浅谈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第一稿)————————————————————————————————作者:————————————————————————————————日期:浅谈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摘要:肢体语言属于表演语言的范畴,由表情展现、肢体表达,以及空间语言等多方位组成。
话剧艺术家通过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传达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使得话剧剧情更加饱满与生动。
因此,肢体语言应用能力的高低,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该话剧艺术家的演出水平,更能从深层次传达其所拥有的艺术造诣。
本文在对肢体语言详细阐释的基础上,对话剧表演中艺术家运用肢体语言的到位与否做了认真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恰当的意见,以期话剧艺术家能在表演中对肢体语言更为合理高效地运用而使得演出更加的生动与感人。
关键词:话剧表演;肢体语言;问题及指导目录1绪论 (3)1.1研究背景 (3)1.2研究意义 (4)1.2.1理论意义 (4)1.2.2实践意义 (4)1.3研究目的 (4)1.4研究方法 (4)2相关理论概述 (4)2.1话剧表演界定 (4)2.2肢体语言概述 (5)2.3肢体语言特点 (5)2.3.1无意识性 (5)2.3.2文化差异性 (6)2.3.3真切性与直观性 (6)2.4肢体语言在话剧中的应用 (7)3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运用问题 (7)3.1话剧演员的基础不扎实 (7)3.2话剧演员缺乏实践经验 (8)3.3话剧演员缺少正确指导 (8)3.4话剧演员对肢体语言认识不清 (9)4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运用建 (9)4.1加强基本功训练 (9)4.2以实践积累经验 (10)4.3加强正确的指导 (10)4.4加强对肢体语言的认识 (10)5结语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1绪论1.1研究背景在当今花样繁多的世界艺术潮流中,话剧这一艺术领域,因其表演因素的多样性,带来了话剧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采取多重肢体语言的这一特征。
发言稿中的肢体语言与形象展示技巧

发言稿中的肢体语言与形象展示技巧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讨论发言稿中的肢体语言与形象展示技巧。
作为一个发言者,我们不仅要依靠文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要通过肢体语言和形象展示技巧来与观众产生良好的沟通和共鸣。
首先,让我们先来看看肢体语言在发言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肢体语言是指人们通过身体动作、手势、面部表情等方式所传达的信息。
这种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常常比词语本身更加直接和有效。
首先,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站姿。
保持挺拔的直立姿势传达出自信和专注的形象。
我们要避免在发言过程中的背手、合拢双臂等不良习惯,这会让观众觉得我们不够自信、不加认真。
同时,我们的手势也是非常重要的。
适度的手势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观点,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比如,当我们希望强调某个重点时,可以用手指着重点,或者以手势状示意强调。
此外,面部表情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微笑、眼神交流等可以展示出我们的亲和力和真诚,也能够获得观众的好感和信任。
通过这些肢体语言的应用,我们可以让发言更生动、更引人注目。
除了肢体语言,形象展示技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在发言过程中,通过适当的形象展示,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和加强我们的观点。
首先,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图表、图片或视频等辅助工具来展示数据和事实的支持。
这不仅能够使我们的观点更具说服力,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们的内容。
其次,我们还可以借助合适的服装、发型和化妆等来塑造自己的形象。
穿着整洁、得体的服装和适当的妆容,能够增加我们的专业感和可信度。
当然,在使用形象展示技巧时,我们要注意不要过分依赖,以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和遗忘了发言的本质。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发言稿中肢体语言和形象展示技巧的关系。
肢体语言和形象展示技巧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紧密相连的。
良好的肢体语言可以提升我们的形象展示效果,而形象展示技巧也可以补充和加强我们的肢体语言的表达。
因此,在发言稿的撰写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这两者之间的协调与统一,让它们相互配合,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摘要:肢体语言属于表演语言的范畴,由表情展现、肢体表达,以及空间语言等多方位组成。
话剧艺术家通过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传达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使得话剧剧情更加饱满与生动。
因此,肢体语言应用能力的高低,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出该话剧艺术家的演出水平,更能从深层次传达其所拥有的艺术造诣。
本文在对肢体语言详细阐释的基础上,对话剧表演中艺术家运用肢体语言的到位与否做了认真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恰当的意见,以期话剧艺术家能在表演中对肢体语言更为合理高效地运用而使得演出更加的生动与感人。
关键词:话剧表演;肢体语言;问题及指导目录1绪论1.1研究背景在当今花样繁多的世界艺术潮流中,话剧这一艺术领域,因其表演因素的多样性,带来了话剧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采取多重肢体语言的这一特征。
除此之外,多样的艺术风格,别致的形式体裁,舞台背景的标新立异,以及导演与艺术家之间独具特色的交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演员在话剧演出时肢体语言的客观展示。
另外,演员作为话剧演出的主体,同时具备着一种主观能动性,意思就是肢体语言在创作中属于自然流露的、由衷地一种自我发挥。
这一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话剧艺术家应准确把握人物性格,通过一种趣味性的肢体语言,将人物形象完美演绎。
因此,在当代话剧领域,很多话剧艺术家开始看重表演语言中的肢体语言这一环节,将肢体语言的特殊性与多样性深刻领悟,从而使其在话剧艺术领域上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
1.2研究意义1.2.1理论意义研究此文章的理论意义为:通过深刻分析案例,并结合实践,总结话剧演出中在肢体语言这一环节有可能产生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大胆论证,得出结论,为今后的话剧艺术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理论指导。
1.2.2实践意义研究此文章的实践意义为:可以形成参考,为今后的话剧表演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
1.3研究目的研究此文章的主要目的为:在话剧演出的肢体语言这一环节,总结发生过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意见,为今后的完美的话剧表演打下扎实的基础。
1.4研究方法此文章的研究方法为:本文将通过调查、访谈、实践,以及外加搜索大量的相关文件等方式,对所研究的问题在确保详细有效真实性的基础上,深刻总结,提出建议,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与表演打好牢固的基础。
2相关理论概述2.1话剧表演界定一个好的演员如何能够把握住所饰演角色的内外部不间断的体验并将其体现,具有难度的饰演体验也能激发了演员对于表演的创作能力,进而把控住表演时空内有效表演行为,这一点是话剧表演艺术中最为核心的一部分,即通过演员与舞台角色的长时间融合来完成舞台表演。
2.2肢体语言概述肢体语言没有声音,也被叫做身体语言,在对人体肢体作出相关调查后发现,人类的身体语言具有多样性,在生活中的应用面比较广,应用频率也比较高。
在特定的情形下,都有属于自己特定的身体语言,往往在相类似的场景下,所要表达内容相同或者类似,都会使用同一种频率性较高的动作。
最简单的例子,表示认同或者许可以及肯定都是选择点头,相对,不认同时就会摇头;在比较焦急的情形下,会徘徊,会来回踱步;在生气时会噘嘴会皱眉;在极度开心时会表现的手舞足蹈;在对某人表示赞赏时会竖起大拇指;在非常紧张的状态下会捏耳垂,会挠头等。
在日常交往中,这些很简单的肢体语言能够简化复杂的语言交流,在极度悲伤的情况下,语言往往无济于事,不如一个拥抱来的实在。
在紧张状态,当事人不需要用尴尬的语言来表达自身的紧张状态,对方通过当事人的动作完全能够体会出,这样也将语言交往赋予更丰富的艺术性。
在生活中,很多人能够通过自己比较夸张的行为动作来表达最常见的喜怒哀乐,从而用自身行为去感染身边的人。
这种方式带来的正能量要比心灵鸡蛋有效的多。
把丰富多变的肢体语言融入话剧表演中,使话剧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这种融入方式能够将单一的表演形式注入新鲜血液,让形式走向多样化,通过肢体语言传递情感情景的过程中,观众欣赏到的表演更加绚烂多彩,绚烂多变的肢体语言与演员的表情相结合,将话剧的艺术效果进一步提升,吸引性更强。
2.3肢体语言特点2.3.1无意识性肢体语言能够将自身潜藏于心的语言表现出来。
但肢体语言分为两种,即有意识跟无意识这两种。
前者比较突出的是刻意性,像舞蹈演员,歌唱时的表情等;后者便是自身未经过可以训练,未经过预先设想,身体自发表现出来的。
在日常交际中,完全能够将肢体语言应用其中,来表达自己的某些不可明喻的观点。
比如:在与某人交谈时,对方谈论的话题并不受自身关注,自己并不感兴趣,可以不停的看手表或者将眼睛转向其他地方,暗示对方自己对话题不感冒。
又或者,感兴趣的眼神,又或者身体前倾,洗耳恭听的状态,都能够暗示对方,在这方面能够更深层次说明,有详细说明的必要。
在极度紧张的状态下,会很不自觉得挠头,捏耳垂,搓手等动作,在激动时会附带一些小动作,这些都是在不自觉状态下产生的,并没有做可以安排。
心理学家对交谈中是否如实交谈作出了相应假设:只有在说真话的前提下才会主动靠拢对方,其他情况,与对方会保持一定的距离,此距离绝对大于说真话时的距离。
对此假设做出相应调查,而得出的结果显示:对不同的受试者都提出了相同的标准,即在与不同人的交流中,把预先编造的假设代替正确的答案,此时,只有说真话的受试者会不自觉地与对方交亲近,相反说假话的则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身体所体现的姿势也是后靠状态,没有复杂多变的肢体语言,但面部笑容明显增加了不少。
2.3.2文化差异性地域差异导致了文化差异,当然这种差异性在肢体语言上也同样存在。
在中国,对于肯定回答可以用点头来代替,可是在印度点头代表的确实否定含义。
在中国对小孩子很喜爱可以通过摸头来传达,但是在国外深受佛教影响的地区,摸小孩子头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
还有,在中国与人交谈时目不转睛的盯着对方是极其不礼貌的行为,可是在美国就恰恰相反,与人交谈必须正视对方,目光不能转移,否则会给你不礼貌不真实不可信耐的影响。
2.3.3真切性与直观性人们对在同一事物上语言与肢体语言间的差异性倾向,以英国心理学家阿盖依尔为首的团队对此作出研究,而研究的结果显示人们普遍倾向肢体语言。
我们常说某人虚伪,说话虚假,城府深。
这就是由于语言信息属于有意识行为,能够控制,很难表达最真实的含义,是通过深思熟虑才表达出来的;与此相比,肢体语言就更加真实,是无意识的,能够将内心最真实的东西表露出来。
而且肢体语言所传达的情绪状态心情更为直接,而声音相比之下就显得比较委婉。
用挥手表示再见,用微笑表示你好等。
假如某人体现出向左的趋势(他们也离开右边),这也就表明他们并没有说谎。
相反,如果他们努力探索右侧(左侧的机会)的某部分心理学家以及辅导员对此表达自身观点,即他们没有说真话,而且不断在编制新的谎言来自圆其说。
2.4肢体语言在话剧中的应用表演某个话剧时,能够使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表现不同的状态,肢体语言的应用内容也比较丰富,比较常见的就能够划分为情态语言、肢体语言、空间语言这三种语言,而这三种语言的集合也就是体态语言。
简单来说情态语言就是喜怒哀乐这些表情,必须通过面部器官的分工合作才能实现。
表达内容最丰富的莫过于眼睛与嘴角。
人些许的小变化都能够通过语言来表达,在形容某个人的时候会形容别人“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所有的情绪都能够在眼睛在体现出来。
其次就是嘴角,开心时会嘴角上扬,不开心时会嘟嘴,惊讶害怕会张大嘴巴等。
话剧中人物或悲伤或兴奋的状态心情,都可以通过幅度较大,较夸张的面部表情去传递这种信息。
肢体语言存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的意思,从大的方面来说,肢体语言结合了身体动作与面部表情;小的层面来说,仅仅指身体上的动作,并不包含面部表情。
无论从狭义还是广义上来说,肢体语言都离不开大脑的支配,无论是身体动作还是面部表情都需要大脑的控制,在传递自身的情感状态时无论使用哪种表达方式都需要大脑的指令。
肢体语言在话剧表演中使用频率比较高,因为在体现表演者性格与心境时,结合肢体语言能够更加具体生动突出。
隶属空间范围的空间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彼此间在生理与心理上所保持的距离。
不管谁都有属于自己的小领域,这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地方,一旦遭到他人的入侵,当事人将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但无一例外的都是排斥。
因此,在谈论对某人的相处状态时会回复“绝对不能交心”。
这一小领域也会出现在话剧表演中,表现的方式就是场景和人物间的距离。
3话剧表演中的肢体语言运用问题3.1话剧演员的基础不扎实话剧艺术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其肢体语言传达准确的人物形象与人物性格,这是需要坚持长期的、扎实的训练表演才能够真正做到的一门技艺。
但是观看如今的话剧演出,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话剧表演艺术家在肢体语言的运用上,传达的并不是很准确,表达的还不是很成熟,这很大程度是由于经验不足,观念偏差,外加没有长期扎实地训练造成的。
在大学期间,笔者曾经多次参加过本校《七彩流韵》的话剧演出,通过实践表演可以看出,话剧表演中大部分演员在没有掌握表演常识的情况下,就参与了话剧演出,因此在演出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如难以理解剧本,难以传达由不同的人物性格所造成的别样情绪,甚至很多时候,因为互动环节的问题出错,导致出现了演出停滞的现象。
3.2话剧演员缺乏实践经验在《七彩流韵》的话剧演出中,年轻的演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导致其肢体语言灵活性特差,往往显得特别机械,加之艺术修养不够,领悟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在演出时,演员使用肢体语言显得过于僵硬,其程序化的动作令人一眼望去,就能看出其缺乏经验与文化素养。
尤其是一些演员因领悟能力差,导致其做出的动作与原本的人物形象背道而驰,使得很多时候,因夸张的不符合实际的肢体语言,而使得人物设定这一环节明显被打乱,导致了话剧演出的中断。
事实是,大量的学生只有简单的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由于长期缺乏系统而有效的表演训练,这就造成了很多同学在《七彩流韵》的话剧演出中,出现了很多因实践不足导致的问题。
3.3话剧演员缺少正确指导《七彩流韵》这一系列的话剧,在缺乏老师的正确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训练,自主表演。
例如《七彩流云》中的《西厢记长亭送别》第二幕《斗心》:老夫人:张公子(语气有所加强加重,但对张生的称呼未变,情绪传达也一如从前),如今,你与我家女儿虽则有了夫妻之实,----而你一介书生,门不当户不对----(故意顿了一下,缓慢啜茶)---倘若此番取应未,你并未得头筹,就别再回来见我们母女了!老夫人:(顿时嗤笑,放下茶杯说道)哼!你简直不知好歹!张生:(语气坚决,态度强硬)老夫人,莺莺与我情投意合,死生相随,请老夫人莫要棒打鸳鸯!老夫人(勃然大怒):那又怎地!------且莫说我侄儿早与莺莺有婚约,如今这情形,虽做不得高门婚姻,就是与那大户人家做了妾,也总比你这穷酸小子强一万倍!张生:(霍然拍案而起,怒目而视)老夫人,你休得胡言!在这段剧情中,演员为了传达更好的艺术效果,特别加强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结果导致表演时,不仅言语过于激励,而且肢体语言的运用也与情境不相符合,过于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