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使用二氧化碳气肥注意事项
蔬菜大棚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注意事项

蔬菜大棚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注意事项二氧化碳是蔬菜生长光合作用中必不可少的原料。
大棚种植中补充二氧化碳是必需的,但不能盲目使用。
掌握不好用量和使用方法,可造成作物气害,影响蔬菜正常生长,以致造成减产。
综合菜农使用二氧化碳气肥的误区,在使用二氧化碳气肥时应注意以下五点:一.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施用量。
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光合作用,但过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超过0.5%-0.6%)则会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且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大量使用以后容易积聚在地面附近,时间长了会使地表土层中含氧量降低,导致根系呼吸作用减弱,从而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
二.合理安排施用时间。
由于棚内夜间积累的二氧化碳可供应一段时间,所以应在揭棚1小时后使用,并随着光照和温度的变化,其用量也应随之改变。
作物的光合作用在白天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上午的9点到11点和下午的2点半到3点半(冬季棚室条件下),在这两个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阶段适量施用二氧化碳,会大幅度地提高光和效率,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同时也应根据天气状况来合理使用,阴天不施,晴天时应增加施用量,但是在高温情况下要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抑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三.注意正确的施肥位置。
一般来说,蔬菜的中上部叶片见光多,光合能力最强,需要的二氧化碳也多,在施用时要均匀地施用在蔬菜的中上部。
但要注意不能离作物的生长点太近,以免浓度过高抑制其生长。
四.在不同生育阶段施用量也不同。
茄果类蔬菜从定植至开花,二氧化碳需求量少,一般不需施用。
当蔬菜进入开花坐果期后再施用,这对减少落花果,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生长具有明显作用。
五.加强栽培管理。
蔬菜施用二氧化碳后,光合作用需要的养分增多,因而根系的吸收能力提高,生理机能改善。
注意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氮肥用量,还应注意加强整枝打叶,改善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平衡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二氧化碳气肥补充蔬菜大棚二氧化碳 促进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气肥补充蔬菜大棚二氧化碳促进光合作用为什么要补充二氧化碳在寒冷的冬季,棚室蔬菜生产时,为了保温的需要常使大棚处于密闭的状态下,造成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相对阻隔,二氧化碳得不到及时的补充。
日出后,随着蔬菜光合作用的加速,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有时会降至二氧化碳补偿点一下,蔬菜作物几乎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了蔬菜的生长发育,造成病害和减产。
在此情况下,采用人工方法适量补充二氧化碳是一项必要的措施。
如何补充二氧化碳补充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很多,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的改进。
(1)燃烧法:通过在棚室内燃烧煤、油等可燃物,利用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作为补充源。
使用煤作为可燃物时一定要选择含硫少的煤种,避免燃烧时产生的其他有害物对蔬菜的影响。
(2)化学法:利用浓硫酸(使用时需要稀释)和碳酸氩铵混合后化学反应释放的大量二氧化碳进行补充。
(3)微生物法:增施有机肥、稻麦秸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缓慢释放二氧化碳作为补充。
上述几种传统方法,都存在着操作繁琐不便或是效果不佳弊病。
(4)施用二氧化碳气肥,只需挂在大棚中,省工省力,效果较好,是一种较有推广和使用价值的二氧化碳施肥新技术。
有那些功效?蔬菜补充二氧化碳后,可促进蔬菜生长发育,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早上市。
试验证明:补充二氧化碳一般可提高座果率10%以上(茄果类),提高上市7-10天,增加产量20%以上。
只要使用得当,就有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
补充二氧化碳应注意那几点?(1)补充二氧化碳后,大棚需要密闭,减少二氧化碳外溢,提高肥效。
(2)使用传统二氧化碳补充方法,需视天气情况和生育期而定,一般在晴天清晨施用,阴天不宜补充;苗期补充量最少,定植至座果最多,座果至收获补充量其次。
(3)蔬菜生产期内长期使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
(4)补充二氧化碳的同时,需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蔬菜的协调生长。
二氧化碳的施用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的施用注意事项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广泛用于农业生产的植物营养元素。
它可以通过蔬菜大棚、种植室或温室等手段施用。
然而,在使用二氧化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施用二氧化碳的浓度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约为0.04%。
为了提高植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常常需要增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研究表明,约在0.1%至0.15%的浓度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最高。
因此,在施用二氧化碳时,应尽量控制其浓度在合适范围内,避免过度施用。
其次,施用二氧化碳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需求进行调整。
不同的植物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量各不相同,有些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较高,而有些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利用效率较低。
因此,在施用二氧化碳时,应根据具体植物的需求来确定施用的浓度和时间。
另外,施用二氧化碳时还应考虑空气流通的问题。
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分布不均匀,容易积聚在低处,而在高处浓度较低。
因此,在施用二氧化碳时,应确保室内或大棚内的空气流通良好,避免二氧化碳积聚过多。
此外,施用二氧化碳还需要控制施用的时间和频率。
一般来说,植物对二氧化碳的需求量主要集中在白天的生长期间。
因此,可以在白天的光照充足时施用二氧化碳,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另外,施用二氧化碳的频率也需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进行调整,避免过度施用或施用不足。
此外,施用二氧化碳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二氧化碳虽然是一种无毒气体,但在高浓度状态下,会导致缺氧和窒息,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在施用二氧化碳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安全的二氧化碳发生器等。
总之,施用二氧化碳是一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有效手段。
然而,在使用二氧化碳时,需要注意浓度控制、调整施用量、保持空气流通、合理施用时间和频率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等。
只有科学合理地施用二氧化碳,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二氧化碳在大棚内的施用技术

二氧化碳在大棚内的施用技术二氧化碳在大棚内的施用技术一、施用方法提高温棚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法很多,如利用钢瓶装液态二氧化碳释放法,燃烧煤或其它碳氢化合物等燃料产生二氧化碳法,通过实行蔬菜与食用菌培养间作法或发展种养一体的生物生态法。
但这些方法是在产生二氧化碳的同时,也产生了有害气体,或是成本费用高,操作不方便,都不太理想。
目前,较为常用的增施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化学反应法及土壤施用法。
1、化学反应法:利用硫酸和碳酸氢铵的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方法,其副产品硫酸铵可作肥料使用。
一般每亩温棚,每天用碳酸氢铵3公斤~4公斤,加入96%的浓硫酸2公斤~2.5公斤,这样可使温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达1000ppm。
具体操作时,可使用市场上出售的二氧化碳发生器,也可用小型塑料桶。
浓硫酸使用前要与水按体积比1:3配制稀释,稀释时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严禁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每座温棚设二氧化碳施放点6个~10个,将桶均匀悬吊在温棚内,桶口高度略高于蔬菜生长点的高度,以利于二氧化碳的扩散均匀和被蔬菜吸收利用。
进行化学反应时,可先将塑料桶内放入碳酸氢铵,然后注入稀释好的硫酸;亦可先将稀释好的硫酸放入桶内,然后加入所需的碳酸氢铵。
总之要使硫酸反应完全,直至加入碳酸氢铵不产生气泡为止,以减少废液的酸度,用毕的废液兑水50倍以上作追肥用。
2、土壤施用法:通过向土壤施用可产生二氧化碳的各种肥料,利用其分解缓释出的二氧化碳持续不断地补充于温棚内,供给蔬菜生长发育的需要。
常用的土壤施用法包括:⑴增施有机肥法。
利用各种有机肥施入土壤后在土壤中分解而产生二氧化碳;⑵深施碳酸氢铵法。
在蔬菜株行间将碳酸氢铵按每平方米10克~15克埋入8厘米~10厘米土层中,每月2次~3次,利用其自然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温棚内二氧化碳浓度;⑶固体二氧化碳颗粒肥法。
利用市售的球形固体二氧化碳颗粒肥,采用沟施、穴施等方法施入土壤,让其缓慢释放二氧化碳,每隔30天~40天施用一次,此法效果明显,使用安全。
二氧化碳气肥那些事-北方蔬菜大棚

二氧化碳气肥那些事-北方蔬菜大棚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并释放出氧气。
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光合作用相应增强。
图1 光合作用示意图图2 二氧化碳浓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达浓度到80-100ppm时,为光合补偿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当浓度达到1000ppm时,为光饱和点,之后再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光合作用不变或降低。
我们知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占0.03%----0.04%,用特定仪器测试时为400ppm左右。
如果蔬菜大棚二氧化碳浓度不低于400ppm,那么基本上放风就可以达到补充二氧化碳的目的,没必要人工增加二氧化碳。
(或者说人工补充二氧化碳后,放风也会降低二氧化碳浓度,达不到补充的目的)一、大棚内二氧化碳变化情况从四张图我们可以看出,在天晴的情况下,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都未低于大气中的浓度(400ppm),所以此种情况下,根本不需要补充二氧化碳。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天的上午,大棚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了1000ppm,浓度直接到达了3442ppm,完全超过了光饱和点。
如此高的浓度从何而来?二、大棚高浓度二氧化碳从何而来我们知道种植过程中二氧化碳来源主要有植物呼吸作用、土壤有机物分解作用和人工补充。
而在我们测试过程中,上午在大棚放风之前二氧化碳浓度可以达到10000ppm,而植物自主呼吸作用是不可能产生如此高浓度的。
其实夜间大棚二氧化碳制造厂真正是土壤。
拿山东大棚来说,粪肥做底肥使用可以达到20m3/亩,而土壤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含二氧化碳在1%(10000ppm)左右,大量施用有机肥料或翻压绿肥的土壤,二氧化碳含量可以超过2%(20000ppm)或更多。
据研究,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可以直接透过根,与丙酮酸结合成草酞乙酸,再还原成苹果酸。
苹果酸沿输导组织上开而透入绿色器官—叶、茎和果实中,如果这时在光照下则用于光合作用;若在黑暗中,大部分二氧化碳就排出体外。
温室大棚如何使用二氧化碳肥-有哪些使用要点和事宜-

温室大棚如何使用二氧化碳肥?有哪些使用要点和事宜?相信很多人对于气体肥并不是很熟悉,但气体肥对于农作物的养分生成十分重要,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而在当下最为常见的温室大棚种植,则经常会使用气体肥,如二氧化碳肥。
二氧化碳肥一般多用在冬季种植的蔬菜棚室内,一般冬季为了保温,多数时间内都是密封管理,而此时温室大棚内的蔬菜会因为光合作用会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若作物缺乏足够的二氧化碳就会大幅降低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机物质量,容易造成作物营养不足。
而施用二氧化碳肥恰好是最为直接的解决方式,那么具体如何使用?下面百度文库一起来看看吧。
二氧化碳肥的常用种类和使用方法1、液态二氧化碳肥液态二氧化碳肥纯度极高、安全系数好而且使用方便,但因其成本非常高,一般不建议农户使用,故不作介绍。
2、固态二氧化碳肥固态二氧化碳肥常用的是袋装的粉末状固态二氧化碳肥,一般采用吊袋缓慢释放的方法使用。
在使用时,还要注意在使用时,先把二者掺混均匀,然后在袋上扎几个小孔悬挂在棚架或果树上缓慢持续的释放二氧化碳。
在使用量上,一般每亩悬挂22袋左右即可。
3、自制二氧化碳制造器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使用硫酸和盐酸反应制造二氧化碳。
一般每亩大棚可以放置30个盛有1斤稀硫酸的塑料容器然后每个容器内每天加入100克的碳酸氢铵,加1次碳酸氢铵可以反应并制造二氧化碳3天。
二氧化碳肥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浓度二氧化碳肥最适合在蔬菜苗期、果树花后2-3周时和冬季大棚长时间密封二氧化碳不足等情况下使用,一般在上午掀覆盖物后半小时开始使用。
对于二氧化碳的使用浓度上,正常情况下一般以1000-1500PPM的浓度含量为,温度较高时可以把浓度略微提高些,温度较低时可以适当把浓度略微降低些。
如果遇到持续阴雨天气时,应当停止使用。
以上就是推荐阅读:大棚如何施放二氧化碳肥?大棚栽培二氧化碳肥释放方法。
大棚内如何用好二氧化碳固体气肥

大棚内如何用好二氧化碳固体气肥
1、要有正确的施用方法。
每平方米开两穴,每穴用固体二氧化碳10克,与土混匀并保持混肥层疏松(切忌踩实),施用时不能靠近蔬菜的根部,施用后不能大水漫灌,否则会影响二氧化碳的释放,降低固体气肥施用的效果。
2、要掌握施用的最佳时间。
有光照才能施,阴雨天不要施;在晴天日出后开始施用,在通风前1小时停止施用;移栽后的蔬菜,见有新叶长出后施用;对茄子、辣椒、番茄应掌握在“吐珠”(座果初期)施用二氧化碳固体气肥。
3、不要通底风。
二氧化碳气体的比重略大于空气,所以固体气肥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都分布在近地表面处,如通底风,二氧化碳气体极易随放风而散失,影响施气肥效果,以通腰风或天窗风为好。
4、要与增加肥水相结合。
施二氧化碳气肥是大棚蔬菜生产中一项辅助增产措施。
叶菜类要增施氮肥;茄子、辣椒、番茄要在适量增氮的同时,增施磷钾肥,并隔沟浸浇或膜下润灌水,使栽培的蔬菜有充足的肥水供应,保证有茁壮的绿叶,配合施二氧化碳固体气肥才能发挥显着的增产效果。
1。
温室葡萄施二氧化碳时须注意五点

温室葡萄施二氧化碳时须注意五点
近年来二氧化碳施肥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增产作用,但是在施用时必须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施用时期。
温室内葡萄施用二氧化碳主要在开花前后和幼果生长期,尤其是幼果膨大期,应连续施用30~40天。
二是施用时间,可以在每天揭帘后0.5小时开始,使温室在1~3小时内保持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
如果需要通风,则应在通风前0.5小时停止施用。
三是根据具体天气情况调整施用浓度。
晴天设定浓度要高些,为1000~1500毫克/千克;阴天要低些,为500~1000毫克/千克。
低温,光照不强时一般不施用,以免发生副作用。
四是二氧化碳施肥应与其它措施相配套。
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时白天室温适当提高2℃~3℃,夜间适当降低1℃~2℃,以防徒长,并注意适当提高土壤及空气湿度,以利于增强光合作用,同时,还要增施磷、钾肥。
五是施用二氧化碳不可突然停止。
生产中要想停止施用二氧化碳气肥时,应提前几天开始逐日减少施用浓度,直到停止,否则植株容易突然出现早衰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棚使用二氧化碳气肥注意事项!
大棚使用二氧化碳气肥技术一般可亩增产20-30%。
常见的二氧化碳施肥方法主要有增施有机肥、利用CO2发生器、液态二氧化碳施肥法、使用吊带式二氧化碳气肥法等。
棚室气密性强,严冬季节为了保温蓄热,通风系数小、时间短,造成温室内二氧化碳匮乏,从而影响植物光合作用。
实验表明,在揭草苫后到通风之前,使用二氧化碳气肥技术,一般可亩增产20-30%。
其原因是:温室中二氧化碳浓度聚集量最高时是在早晨未揭草苫前,一般浓度可以达到1400-2500PPM,揭苫后,随着作物光和作用的进行,温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急剧下降。
至8-9点时,只有
150-200PPM,如果通风不及时,还会更低。
即使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只能补充到300PPM。
作物仍处于二氧化碳的饥饿状态。
如果作物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下,将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营养积累减少,植株生长弱,根系发育差,并加速老化,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经济效益。
1、增施有机肥。
土壤中大量施用有机肥料不仅可以为作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满足生长需要,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而且有机物的分解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2、CO2发生器法。
CO2发生器法是利用硫酸与碳酸盐反应产生CO2的方法。
在667m2的大棚内,每天加入约3.6kg碳铵于足够的硫酸中,可使CO2浓度达到1000mg/L。
具体做法是:在大棚内设30个盛硫酸的容器,一般用塑料桶为宜,不宜用金属容器,将小桶挂在不影响田间作业的空间,高度与植株高度平齐,将98%的工业硫酸按酸、水比例1:3稀释,切忌将水倒入酸中,以免溅出伤害作物。
每个小桶倒入0.5kg稀酸,每天每小桶加入碳铵100g,一般加一次酸可供加三日碳铵用,如果加入碳铵后不冒泡,表示稀酸反应完全,清除剩余溶液。
清除的硫酸碳铵混合液兑水80-100倍喷洒植株叶片,不但能有效促进作物的生长,而且还能有效的防治病虫害。
3、液态二氧化碳施肥法。
液态二氧化碳来源主要有酿造工业、化工工业副产品、空气分离、地下贮藏等。
液态二氧化碳气源较纯净,不含有害物质,施用方便,使用安全可靠,但成本较高。
4、燃烧法。
通过二氧化碳发生器燃烧液化石油气、丙烷气、天然气、白煤油等产生二氧化碳。
此方法应用方便,易于控制。
5、施用颗粒有机生物气肥法。
将颗粒有机生物气肥按一定间距均匀施入植株行间,施入深度为3厘米,保持穴位土壤有一定水分,使其相对湿度在80%左右,利用土壤微生物发酵产生二氧化碳。
此法使用方便、安全,但对贮藏条件要求极其严格,释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受温度、湿度的影响,控制相对困难。
6、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施肥法。
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形态为末状固体,由发生剂和促进剂组成,发生剂每袋110g,促进剂每袋10g,将二者混合搅拌均匀,在袋上扎几个小孔,吊袋内的CO2不断从小孔中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利用。
把装有CO2促进剂和发生剂的小袋吊置在植物枝叶上端约40-1500px处,可在棚架两侧固定细铁丝挂在中间,如果棚栽杏、桃、葡萄等果树,吊袋可挂在果树藤架上部功能叶茂密处。
每袋气肥使用面积30m2左右,每667m2可吊袋22袋左右。
CO2气肥使用有效期30d左右,CO2释放量随着光照和温度的升高释放量加大,温度过低时CO2释放较少。
7、施用固体CO2气肥。
固体CO2气肥为褐色扁形颗粒或圆片状,具有物理性状好、化学性质稳定、使用方法安全、肥效长等特点。
具体施肥方法是在作物生长旺盛期到来之前,在行间开沟撒施,片剂每隔750px放一片,而后覆土2-75px,使土壤保持疏松状态,有利于CO2气体的释放。
一般每667m2施30-40kg,可使棚内CO2浓度达到800-900mg/L,有效期长达60-80d,高效期在一个月左右,施肥后通风时以中上部放风为宜。
有机CO2气肥含有丰富的C、N、P、K等多种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使用后在一定温度下缓慢的释放CO2,以满足植物光合作用的需求,从而提高光合效率。
一、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施用量。
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可促进光合作用,但过高(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超过0.5%-0.6%)则会降低光合作用效率。
且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大量使用以后容易积聚在地面附近,时间长了会使地表土层中含氧量降低,导致根系呼吸作用减弱,从而影响根系的生长发育。
二、合理安排施用时间。
由于棚内夜间积累的二氧化碳可供应一段时间,所以应在揭棚1小时后使用,并随着光照和温度的变化,其用量也应随之改变。
作物的光合作用在白天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上午的9点到11点和下午的2点半到3点半(冬季棚室条件下),在这两个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阶段适量施用二氧化碳,会大幅度地提高光合效率,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同时也应根据天气状况来合理使用,阴天不施,晴天时应增加施用量,但是在高温情况下要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抑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三、注意正确的施肥位置。
一般来说,作物的中上部叶片见光多,光合能力最强,需要的二氧化碳也多,在施用时要均匀地施用在作物的中上部。
但要注意不能离作物的生长点太近,以免浓度过高抑制其生长。
四、在不同生育阶段施用量也不同。
茄果类蔬菜从定植至开花,二氧化碳需求量少,一般不需施用。
当蔬菜进入开花坐果期后再施用,这对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促进果实生长具有明显的作用。
五、加强栽培管理。
施用二氧化碳后,光合作用需要的养分增多,同时根系的吸收能力也大幅提高,要注意每亩增施嘉美红利1袋+嘉美海力宝2-3公斤;或嘉美红利1袋+嘉美赢利来4-5公斤,及时补充全面均衡营养,生根膨果增甜,另外还要注意加强整枝打叶,改善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