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合肥学院

合集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定位是关键,亦步亦趋,一味地模仿和照搬老牌本科院校的办学模式,或者与老牌本科院校进行全面的竞争对于新建本科院校都是不适当的,错位竞争,将目标定位于按照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生产和管理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唯一选择。

应用型高等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而催生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已成为近年来探讨的热点。

在2001年教育部的4号文件,2005年教育部的1号文件,2007年教育部的2号文件都强调指出,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多年来,合肥学院积极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办学模式,锐意改革,勇于实践,特别是在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强化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一、以明确学院办学定位为主题,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2004年,我院在三校合并之初,开展了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的大讨论,在总结和传承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发挥学院办学的比较优势,明确地提出“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立足地方性、突出应用型、坚持国际化,但是,对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一开始在认识上还是比较模糊。

为此,学院以明确办学定位为主题,以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切入点,在全院范围内进行一次对实践教学地位和作用的研讨,通过研讨,全院上下提高了对实践教学的认识,澄清了过去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传统的本科人才的培养体系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理论体系的完整,忽视应用能力的构建,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应围绕对应用型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要改变那种把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把实验当作是理论验证的错误认识,实践教学它不仅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延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二、以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初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设计阶段,是关系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教学资源的配置。

机械类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合肥学院为例

机械类应用型本科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以合肥学院为例
企 肥 学统 学报 ( 自然科学版)
2 1年 2 月 第 21卷 第 l 01 F b 0 lV 12 e .2 1 o. 1No 1

机 械 类 应 用 型 本 科 实 验 实 践 教 学 改 革 的 探 索
— —
以合 肥 学 院为 例 姜 海 , 泽 银 许
202 ) 30 2
( 肥学 院 机械工程 系 , 吧 合 合
摘 要 : 围绕应用型本科人 才的培 养 , 合肥学院在机械类专 业实验 实践教学 改革方面进 行 了有 益的探 索; 理 在“
论 教学为基础 、 实践教学 为载体 、 二课 堂为拓展” 第 的教 学改革思路指导下 , 通过 一系列措施 , 大增 强了学生的 大 工程实践能力 , 提高 了创新意识和 综合素质 , 现 出良好 的教学 改革成 效. 体 关键词 : 机械 工程 ; 应用 型人才 ; 实验 实践教学 ; 第二课 堂
t e s 0 d ls r o h n a so m
随 着安徽 省 社会 经 济建 设 的快 速发 展 , 其 是近 年来 皖 江城 市带 承接 产业 转移 示范 区的规划 建设 , 尤 企 业 对 劳 动力 的素 质要 求越 来 越高 ; 别是 在制 造业 及 机 械 工程 领 域 , 切需 要 能 适 应 生产 、 设 、 理 、 特 迫 建 管 服
ep r na adpat a tahn e r rmahnr aosh sb e d ee U iesy x ei tl n rc cl ec igrf m f c ieym jr a e nmaei H f nvri . me i o o n i t
T e t a h n eo m s g i e y t e i e h c ei v s t a h h o y ta h n s b s ,p a t a h e c i g r f r i u d d b h d a w ih b l e h tt e t e r e c i g i a i e s r ci l c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值分析”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值分析”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
【 摘
展。
要】 本文从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 才培养 出发 , 从教 学观念、 教 学内容 、 教 学环节等方 面探讨 了基 于模 块化的数值分析教 学改革与发
【 关键词 】 应 用型人才 ; 模块化 ; 数值 分析 ; 教 学改革
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 内涵 是随着高等教育 的发展而不断 发展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 以能力 为中心 . 以培养技 术应用型专 门人才为 目 标 的” Ⅲ 本科应用型是本科 层次教育 . 既有着普通本科教 育的共性 , 又有别于普通本科的 自身特点 , 它更加注重的是实践性 、 应 用性和技术性 。 合肥学院的办学定位为 “ 地方性 、 应用 型、 国际化 ” 。 模块化教学 改革是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 点项 “ 改革高等学校应用 型人才培养模 式” 的重要改 革内容 。 根据我院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 , 扎实有效地推 进模块化教育教 学改革是社会 、 经济和科技发展 的需要 。 在此背景下 .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必将进入一个新 的高潮 。 如何对数值分析课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 构建应 用型人才培养 目 标 要求的课程体系, 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 与实践 的课题 。笔 者在 多年讲 授“ 数值分析” 基础上 .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模块 化的“ 数值分析 ” 教 学改革作 了思考与探讨 时. 在其毕业证书上就可更清 晰地记 录已修模块 . 一个模 块化的专业 的内容 比起非模块化专业来说则更具有说服力 。此外 , 不 间断 的记录 已完成模块及成绩 . 又能使学生在毕业之前 每一时刻 的已具备 的能力 更加透明地得到反 映。 第 四, 简化 的学习成绩的认定 。 模块化 的教学体 系可 以简化高校间的成绩 的认定 方便转学或出 国学习。 模块 描述包 含有完成 该模 块 的工作花 费—— “ 学 习负担( w o r k l o a d ) ” , 使得对 已取 得成绩的评定变得简单 。 ( 注: 学习负担是用来描述一个大学生 在学 习 上 的时间花费 , 是计算学分 的依据 . 如 1 学分= 2 8 学 时的学 习负担 , 即 学生必须投入 2 8学时学习. 通过考核才可获得 1 学分 : 如果一个模块 为 6学分 . 其学习负担为 1 6 8学时 . 以每学期 5个模块计算 , 一个 学期 的学习负担就为 8 4 0学时 , 一学年 1 6 8 0学时 一个学生必须完成 2 4 0 学分的学 习任务 .即必须投入 6 7 2 0学时的时间学习并通过考试才能 获得学士学位 ) 第五 . 个性化的学 习进程 的塑造 。 对学生而言 . 模块化 能够为其个性化的塑造提供可能 。 较小的 、 灵 活的、 彼此相互联系的模 块比 起 内容庞大 的专业课程来说 可以产生更多的组合。 学生个性化的 1 数值分析的模块化教学观念改革 程度则取决于在人才培养方案 中模块选择的 自由度 一个模块化的教 所谓模块 ( M o d u 1 ) . 描述 的是 围绕特定 主题 或 内容 的教学 活动的 学活动 能够把不 同领域的能力 培养有机地联系起来 。 基 于以上特点 . 对“ 数值分 析” 课程 的模块化教学作 了以下思考 。 组合, 或者说 , 一个模 块是一个内容上及时 间上 自成一体 、 带学分 、 可 “ 数值分析 ”课程是研究各种数学 问题求解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 检测 、 具有 限定 内容的教学单元 , 它可 以由不 同的教学活动组合而成。 可以促进学 模块 内容包括单一课程 , 若干相关课程知识点的组合 . 实验课 程 . 或实 理论的一门课程 通过这门课 程的理论分析与实验设计 . 生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和独立 思考能 习, 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组合 。 围绕特定 主题或 内容的教学单元 。 模块是 有效培养学生 的算法分析设计 、 程序设计能力 , 进而提高学生科学 以应用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 . 当学 生修 完某一模块后 . 就应该能 力 . 要实现这样 的 目 标. 就要在教学的各个方面协调配合 , 启 够获得相关方面 的能力 。 从 以知识输人为导 向( I n p u t —O f e n t a t i o n ) 的 计算的能力 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 大胆创新 教学理念的 “ 哪些内容我要 讲授” 变成 以知识输 出为导 向 f 0 u t p u t — 在教学内容上 . 数值分析课程教学内容进行 了优化 。基于教学 内 O r i e n t a t i o n 1 的教学 理念 的“ 哪些能力学 生通过学 习应 该获得 的” 促使 浓缩性和趣味性 的分析, 我们首先根据应用型本科 院 教育方式公开化 和灵活化 . 满足高校及学生 日 益增长的对灵活性的需 容要具有先进性 、 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合理地制定数值分析课程 的教学基本要求 其 次优 求以及 实现教学组织更高的透明化及 有效性 使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 系统性 、 思想性和启发性 。譬如 “ 数值分析 ”是研究各种数 学问题求解 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理论 选教学内容, 将数学实验融合到数值分析 、 数学建模 中。最 的一门课 程目 。在理 、 工科数学类科 目教学体 系中. “ 数值分析” 起着承 对相近课 程进行 了整合 . 该课程是- -I ' q 实践 陛较强的课程 。我们对 上启下的作用 . 是高等理工科 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 . 同时也具有培养 后实验课程教学 内容优化 。 以达到学以致用的 目的。具体做法是 : 从实 际问 学生创新 思维 、 创新能力 的特点。数值 分析的教学 目的不是让学生仅 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 , 核辐射量的测量 仅会利用 己有 的算法去解决某些 问题 , 而应有理有据 地、 系统地传授 题 出发设计实验题 目提 高学生的兴趣 。如网络流量 、 根据 山区地形采样点数据来绘制 地形 图与插 其基本思想 、 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 。数值分析 的宗 旨应是提高学生数 与计算与数据拟合理论 . 导弹追踪问题 与微分方程数值解 , 核废料 的妥 善处理 、 油罐刻 学素养和使学生 掌握实用算法并重。这就是说要使学生能够知其然 . 值理论 . 都是把数值分 析与工程实例 相结 更得知其所以然 . 并能让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有能力依靠数值方法去 度设计 问题与方程组的求根 问题等 . 另外, 在实验中。 可以通过引入无法手工完成 的实例, 如规模较大的 解决 , 注重培养学 生举一反三 的能力。 因此 . 理论方法和应用 都不可忽 合日 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让学生真正体会 到使用计算机编程 的重要性 。 在编 视, 这就要求对教学 内容 、 环节等重新优化设计 。 程 和运行 的过程 中. 一方面学生对 已学习的算法会有 更深的理解 。 另一 2 数值分析的模块化教学 内容、 环节等改革 方面。 通过程序运行结果的显示。 以及各种算法之间的 比较实验结果分 可 以帮助学生通过图像动态直观地理解算法的优缺点 。 模块化教学具有 以下优点 : 第一 , 灵活的教学安排 。 模块化的教学 析. 在教 学方式 上 . 首先讲清每一个 主题 的背景 、 目的和算法 设计的 结构能够更好 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 对一个 高校而言 . 面临着 这是讲课 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 的环节 。通过对实际应用背景 日 益增长的竞争压力并 为有 限的资源所 困扰 . 因此必须将 自身的优 势 出发点 . 可 以激发 学生的学习欲望 . 提供建立数值 方法 的实 际应用源 集 中起来 教学安排 的灵活 陛还可满足不断强化 的跨学科和 国际化的 的描述 . 体现数值方法 的价值和意义 以实例启示学生为什么建立数值方 需要。 第二 , 有效的教学组织。 因为所有 的模块大多数都是在一个学期 泉 . 应该 如何引进数值方法_ 引 。 例如 , 在教学中利用 M A T L A B 强大的数 之内或在一个 集合块结 束之后进行考核 .这使的教 学结构 较为紧凑。 法、 应用 于汽车 、 飞机 等的外型设 计 , 计算 机的 图 这 同时又是一种较为严格的教 学组织 . 能够促使学生在规定的学期 期 值图形 图像处理功 能 . 图像模式识 别与处 理 , 样条技 术的引人使 外型设 ( 下转第 5 9页 ) 限内较快完成学业。 第三 . 透明的个 性化学 习进程 。 当学生完成其学业 形 、

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材料》课程创新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材料》课程创新与实践

第49卷第12期2021年6月广州化工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12Jun.2021新工科背景下《新能源材料》课程创新与实践*胡磊,王黎丽,梁德伟,刘伶俐,杨蕾,胡恩柱(合肥学院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安徽合肥230601)摘要:新能源材料具有跨学科、内容极为丰富、知识点多、信息量大等特点。

在“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需要高校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而新能源材料课程的多学科交叉背景,使得学生掌握起来有难度,同时对教师专业背景要求高,教学时重难点需要突出,也有一定教学难度。

本文讨论了新工科教学改革背景下,新能源材料课程在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索、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考核方式创新四方面所做的一些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新能源材料;教学实践;应用型高校;新工科;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677(2021)012-0213-03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New Energy Materials Course under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HU Lei,WANG Li-li,LIANG De-wei,LIU Ling—li,YANG Lei,HU En—zhu(School of Energy Materials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Anhui Hefei230601,China)Abstract:New Energy Materialscour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plinary,extremely rich content,many knowledge points,and a large amount of information.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new engineering"education reform, it also cultivates professional andapplication type talents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However,the multi-disciplinary background of New Energy Materials course makes it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master it.At the same time,they have high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professional background.The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need to be highlighted,and teaching is also difficult.Some innovations and practices were discussedin the four aspects of the exploration of modular teaching reform,stimulating students'interest,cultivating 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and innovation of assessment methods in New Energy Materials cou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Key words:New Energy Materials;teaching practice;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new engineering;teaching reform当今世界化石燃料逐渐枯竭,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基于学习通+SPOC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学习通+SPOC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学习通+SPOC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程艳洁林敏周丽丽毛斌斌辛华夏陈浩(安徽科技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安徽凤阳233100)摘要本文基于线上学习平台学习通,融合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开展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授课方式的探索,为应用型大学药学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开展探索新模式。

本文分别就基于学习通+SPOC融合模式的必要性、混合式教学设计实践和混合式教学设计成效3个方面进行研究。

实践表明,通过学习通+SPOC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实现高效率学习,拓展教师教学反思的途径。

达到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的效果,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深度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高质量课堂转变。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学习通;SPOC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0;R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4)06-0112-04近年来,“互联网+教育”逐渐应用,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平台和数据资源深度融合到现代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中。

当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迅速发展,互联网科技和教育领域的结合创造了高等教育的新业态和新形式,实现了教育方式的创新[1]。

然而,如何高质量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来保证和提升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亟须充分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药学分支学科,是药学、药物制剂和中药学等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这门课程系统研究药物在体内的ADME过程,可应用于药物研发、质量提升和工艺改进等过程,例如,药物制剂工艺质量评价、剂型设计改造、新药开发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

该课程的学习涉及前序课程,如高等数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药剂学、药理学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等,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应用特性[2]。

当前,高水平应用型药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对药学类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程组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的新模式,结合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课程的特点,借助学习通平台的资源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探索教学相长模式,实现传统课程教学向高质量高效率课程教学的转变。

蔡敬民-合肥学院报告

蔡敬民-合肥学院报告

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工程实践全力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蔡敬民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目录一二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常任主席单位一、合肥学院简介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德合作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高校学院基本情况类别人数教职工909专任教师717高级职称教师248外籍教师20学生14087留学生531省级重点学科3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类别个数教学系部19本科专业43国家级特色专业5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4中外合作培养专业10198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在肥的7所高校联合创办了合肥联合大学(合肥学院前身),当时实施的是本科教育。

建校之初,即实行“按社会需求设置专业,适当收费、不包分配,择优推荐就业”的办学模式,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新中国放射化学奠基人新中国核燃料化学奠基人合肥学院创办人——杨承宗教授约里奥·居里夫人博士研究生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与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协议,按照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在中国建设一所示范院校,共建合肥联合大学。

2003年,学院确立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

(Fachhochschule )人才培养方案质量监控体系师资队伍建设2005年以来,合肥学院借鉴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围绕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系统设计分步实施项目推动学生2009年4月14日至17日,遵照教育部陈希副部长指示,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调研组来我校调研办学模式并形成调研报告。

2009年,学院《借鉴德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2008年以来:学生获全国大学生各类竞赛奖项108项。

如: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高校计算机仿真设计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金牌本科生就业率名列安徽省本科院校前列。

大学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

大学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
输 入为 导 向的课 程体 系为 以知识 输 出为导 向 ( 从 能力 分解 出发 ) 的模块 体 系.大学数 学课 程是各 类 本科专 业 的基 础课 程 , 因此 , 各 专业 在制 定模 块化 人才 培养 方案 、 对专业 能力 进行 分解 时 , 都 把大 学数学 课程 作为 专业 能力分 解 的基础模 块 . 根据 各专 业 的人 才 培养 目标 , 按照“ 以实 际应 用 为 目的 , 以专业 需求 为 导 向 , 以 案例 教学 为主线 , 以数学 软件 为工 具 , 以 自主 学 习为 特 色 ” 的 改革 思 路 , 对 大学 数 学 系 列 课程 也 实 施 了模
Ab s t r a c t :M o d u l a r i z a t i o n t e a c h i n g i s t h e i mp o r t a n t 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o f t r a i n i n g a p p l i e d t al e nt s, b y t h e b a s i c i d e a o f t he r e f o r m o f mo d u l a r i z a t i o n t e a c h i n g f o r c o l l e g e ma t he ma t i c s ,t h e t e a c h i n g s y s t e m、 t e a c h —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r c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 di r e c t i o n o f f u r t h e r r e f o r m i s p r o p o s e d i n t he e n d . Ke y wo r d s : c o l l e g e ma t h e ma t i c s ;m o d u l a r i z a t i o n;t e a c h i n g r e f o r m

双元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双元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第36卷㊀第2期2021年6月邢台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NGTAI UNIVERSITYVol.36,No.2Jun.2021[收稿日期]2020-12-05[基金项目]合肥学院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移动学习平台在汽车构造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0hfujyxm08.[作者简介]杨续来(1983-),男,安徽六安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新能源汽车电池;张光洲(1988-),男,安徽合肥人,实验师,硕士,研究方向:双元制高等教育.双元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杨续来1,张光洲1,仇多洋1,刘伶俐2(1.合肥学院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安徽合肥㊀230601;2.合肥学院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安徽合肥㊀230601)摘㊀要:根据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提出的多元化㊁多样化需求,深入分析了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内涵,总结了合肥学院的双元制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给出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思考㊂关键词:双元制教育;双师型教师;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4658(2021)02-0153-05㊀㊀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1],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㊂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应用型人才更受企业青睐㊂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其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发展期㊂相比而言,德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起步早且发展较好,得益于被誉为 德国二战后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的双元制教育模式㊂所谓双元制教育模式[2],指的是将在高等院校或职业学院的理论课学习与企业的实践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校企双方深度合作,为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㊂一㊁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经验分析企业与学校结合的 双元 教育许多国家都有,但相对而言在德国更为成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对库卡㊁西门子等德国企业实地调研,总结出以下经验供借鉴:(一)国家立法要求企业对双元制教育起主导作用通过完善的法律和政策制度确保个体㊁企业㊁行业协会等对职业教育的积极参与,是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成功的关键[3]㊂在‘基本法“‘联邦职业教育法“‘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等法律保障下,由企业主导建立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企业参与教育积极性不高的困局,同时利用企业生产和实验设备对学生进行培训,避免了学校建设庞大的教学实验室而增加政府的负担[4]㊂德国行业组织㊁工会㊁高校㊁学生等对双元制教育起到实施和监督的作用,建立起实质性的 政府协调㊁行业监管㊁企业主导㊁学校补充 的学校和企业双赢的教育机制㊂研究表明,德国企业中有资质并被许可实施双元制教育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约20%[5]㊂(二)法律赋予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德国法律赋予了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具有同等地位[6],构建了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体系㊂另外,社会民众的思想观念对应用型人才的来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㊂德国社会看重 工作资格 ,德国家长愿意让子女接受职业教育,德国社会上也不存在 普高热 ㊁ 学历热 的问题,使得德国学生初中毕业后70%左右会选择通过职业教育取得资格证书走上就业岗位,30%左右的学生选择通过高等教育走上学术或者154㊀邢台学院学报第36卷科研工作岗位㊂从而,应用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加上法律化的保障,使德国职业教育长期稳定健康发展㊂(三)社会福利体系构筑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德国双元制教育的本质就是工匠精神的培养[7],是现代教育方式与传统学徒制的有机结合㊂工匠精神就是匠人精神,贵在传承,是全社会尊技重道的文化共识㊂虽然工业化已经取代传统的手工作坊,但德国企业里的工匠精神依然延续,使得德国企业寿命超过200年的有800多家[8]㊂德国企业的员工对企业忠诚不轻易离职,收入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企业不到万不得已也不会主动裁员㊂可以说,工匠精神的形成与德国社会的福利制度紧密相关,能够很好地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兼顾㊂我国著名的企业家马云曾说过: 一个员工离职无非是两个原因,第一个是钱没给够,第二个则是工作得不开心 ㊂而德国双元制教育培养出来的员工则早在择业之前就对这两个方面进行了培训,营造了工匠精神的培养氛围㊂二㊁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合肥学院是安徽省重点建设的两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之一㊂学校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建校初期,至今已有40年历史,是一所伴随 国际化 成长的高校㊂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视察合肥学院,并参观 中德共建合肥学院三十周年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用型高等教育新路 成果展㊂李克强总理宣布在合肥学院设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和合作基金㊂在此背景下,2016年合肥学院代表团在参加中德(安徽)经贸合作推介会期间与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及德国大陆集团轮胎事业部签署双元制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㊂作为国内首家双元制高等教育院校,在2016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的基础上创立了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双元制)大陆班,为双元制高等教育在我国的推广建立样板㊂(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确立 应用 主导的培养目标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和理念,依托合肥学院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联合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和德国大陆马牌轮胎有限公司,成立了双元制专业协调委员会,建立并贯彻 四个协同 方针,即培养目标协同确定㊁培养方案协同设计㊁培养过程协同实施和考核方式协同评定,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将 应用型 的办学定位贯穿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㊂合肥学院提供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资源,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简称 大陆合肥公司 )负责整个实践模块的教学工作,共同为大陆合肥公司培养具有国际视野㊁适应国际化竞争的工程师及管理人才㊂完成双元制大陆班课程学习并取得学士学位证书后,学生可获得世界500强企业大陆合肥公司的就业岗位和出国深造学习机会,进而让学生提前卸下 找工作难 或对未来工作迷茫的心理包袱,有利于工匠精神的培养㊂大陆班自2016年开班至今已有五届学生总计118人,2016级21名大陆班学生已于2020年7月毕业,其中11人留在大陆合肥公司工作,4人考取研究生,其余6人选择合肥其他企业工作,实现大学与职业生涯的无缝衔接㊂(二)围绕专业能力培养,系统调整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根据大陆合肥公司的专业人才需求,借鉴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的模块化课程手册,优化大陆班的课程结构,构建基于机械制造类专业基础课程群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形成合肥学院大陆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㊂1.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推动实践教学改革大陆班本科生入学后的第1-4学期,在合肥学院完成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基础课程(含德语)学习,相关实验课与企业衔接,如‘液压与气压“实验课,学校与大陆集团研讨后,引入德国费斯通气动液压设备并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第2期杨续来,等:双元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155㊀还原了企业生产的真实场景,对学生进行相关实验的案例式教学㊂为体现双元制教育中企业培训元素,确保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学生在第4学期通过德语考试,达到B2水平,且前4学期课程考试合格者前往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和大陆汉诺威培训中心进行为期1学年(第5-6学期)的企业实训,实训合格者获得德国大陆集团职业培训证书㊂没有达到德语B2水平,且第1-4学期课程考试合格者,在大陆合肥公司进行为期1学年的企业实训,同时接受工程基础知识培训,包括传感器与电气组件㊁品质工程和工艺工程(QE\IE)㊁机械装配技能㊁机器润滑知识和电气图纸等培训,实训合格者获得大陆合肥公司职业培训证书㊂这是大陆班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相比最大的差别㊂经过1学年的企业实训,学生对企业的业务和能力需求有了非常直观的了解㊂因此,第7学期学生回到学校参加‘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㊁‘工业机器人“㊁‘控制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体系学习,工学交替强化对未来工作能力的提升㊂第8学期,大陆合肥公司会针对企业日常运行中所出现的问题或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给同学们提供毕业设计题目和进企业毕业实习,采用企业-学校双导师制协同规范和评定学生毕业设计㊂学校同步开设‘生产组织“和‘ERP/PPS系统导论“课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司管理与架构,培养跨部门协作能力㊂经过四年的实践学习,通过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且课程考试合格者,获得合肥学院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证书,赋予了双元制大陆班毕业生与传统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同等的学历地位,并由大陆合肥公司按需录用工作㊂德语达到C1水平者,在完成四年本科学习任务后,可以选择赴德国埃姆登应用科学大学继续深造㊂2.根据培养目标需求,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大陆班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在对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培养技术及管理人才,所以教学内容既有系统的学科理论也有操作性技能,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讲授法与企业实训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所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缩小理论课程与实际工程问题的认知差距,减少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工作的适应期,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发展打下基础㊂掌握理论知识并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 双师型 教师队伍对教学方法改革能起到重要作用㊂大陆班第4学期的‘电气与驱动技术“和‘数控车床铣床“等课程的实验课直接由大陆合肥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来校为学生现场讲授,提高学生从工程的角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第5-6学期以企业实训为主,66学分中的48学分都是企业现场的操作训练,这期间理论课课堂也全部搬到企业生产现场,学校安排专业教师去大陆合肥公司给学生讲授‘先进制造技术“‘商务英语“‘智能装备诊断与维修“以及‘有限元分析基础“等理论课程,让学校专业教师加深对企业的理解与互动,为 双师型 教师团队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氛围㊂(三)发挥评价导向功能,助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一般以试卷和论文等方式来进行,但这不适合评价学生实践能力,因此要改革实践教学的评价机制,发挥教学评价导向功能,建立多维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㊂为此,合肥学院对大陆班的企业实训引入过程管理和企业评价,由所在企业技术人员或师傅对学生在企业的知识掌握情况㊁实践期间日常工作表现情况以及工作能力和行为习惯进行全方位打分,评价学生对技能掌握的情况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对职场挑战的能力,并给学生出具相关职业培训证书㊂从2016级大陆班学生的企业实训评价结果来看,约40%的同学得到了优秀等级,超过95%的同学得到了良好以上的评价㊂三㊁推广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借鉴学习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打破当前社会植根较深的 重知识轻技术㊁重脑力轻体力 的人才观念,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需要深入思考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的 本土化 [9]推进措施㊂(一)强化法律保障机制,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我国企业对于教育的参与激情不高,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多以参观学习或者毕业实习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整体还是高校单方面在推动[10]㊂调动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制度,对双元制教育在我国的推广将具有里程碑意义㊂近年来,‘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三项政策文件明确了企业是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并强调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㊂尽管如此,上述政策落地实施的强制性不足,涉及优惠条款对企业的吸引力也不够;公众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思想观念转变尚需长时间的社会环境来培养㊂因此,仍需加强顶层设计,加大企业在产学研资金投入方面的税收减免和政府补贴,激励企业参与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同时在大中型企业的各类示范性企业评选或金融授信中引入应用型人才培养指标,强制性要求相关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改变高校单方面推动的被动局面㊂(二)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与师资配置专业是高校与企业对接的基本载体[1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以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专业教育[12],所以高校应该针对社会相关新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或课程体系㊂对不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停止招生,开办迎合社会需求新专业或者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重新整合,再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妥善解决企业正常生产与学生实训之间 企业不希望学生实训打乱生产秩序,而学校希望学生实训能融入生产 的矛盾,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为社会输送急需的应用型人才㊂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专业设置,需要有了解企业需求的 双师型 教师团队做支撑㊂2019年发布的‘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新聘的专业教师原则上都要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㊂可见,有实践能力和企业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实施方案中 原则上 一词说明该条款并非强制性措施,导致方案的执行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㊂此外,借鉴美国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经验,从社会上引进具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兼职教师也是加强 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但要改变当前兼职教师职业发展支持度低的问题,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完善兼职教师的准入㊁培训㊁评估机制建设,这对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的与时俱进,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㊂(三)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目标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产学研合作是专项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也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㊂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企业利用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减少对基础研究方面的人力投入;学校围绕企业所需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助推企业技术创新;同时学生在与企业的沟通过程中,提前熟悉企业需求和企业运作方式,缩小知识与社会的距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大大增强㊂把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㊁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是对学校和企业都双赢的有效举措㊂四㊁结语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是创新创业所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㊂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需要推动国家立法来进一步规范和引导企业参与甚至主导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㊂应用型高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及自身实际情况,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创新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㊂(下转第162页)约束,如何提高学生线上学习自主性以保证线上学习的质量,如何合理分配线上线下的学时比例,如何实现线下训练中的深度学习等都是我们要持续关注和研究的课题㊂参考文献:[1]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5-9.[2]刘振天,刘强.在线教学如何助力高校课堂革命?疫情之下大规模在线教学行动的理性认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8(07):31-41.[3]陈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何以可能 基于51所大学本科课堂现状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7, 38(10):75-82.[4]谢泉峰.从个体中心到关系视角:教学中的界限及其超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01): 31-37.[5]彭亮.学生成为教学评价主体的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14(06):41-45.(责任编辑:马雪玉)(上接第156页)参考文献:[1]项璐,眭依凡.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价值引领 基于斯坦福大学 开环大学 计划的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8,172(4):103-111.[2]余传玲.德国双元制大学教育模式的特点及对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8.11: 88-92.[3]李延平,郑少扬.制度效用:德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逻辑[J].比较教育研究,2019,10:105-111. [4]王菁华,梁伟样,李钧敏,等.德国 双元制 成功奥秘:职业教育标准研发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20,24 (41):66-70.[5]李忠,亓婷婷.德国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法律保障及其启示 基于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的文本分析[J].职教论坛,2017(4):86-91.[6]郭彦彦,郝明昭.德国:法律赋予职业教育与普通学历证书同等地位[J].西北职教,2008,8:21-21.[7]王志民.德国工匠精神是如何造就的[J].当代县域经济,2019,2:6-7.[8]何茂昌. 双元制 本土化模式中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实践探索[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8 (3):43-45.[9]肖蕙,余建波.德资制造企业双元制教育模式培训本土化研究[J].机械制造,2019,57(5):1-7. [10]许齐良.德国双元制大学模式对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9,09:104-107. [11]张辉.什么是产教融合(为什么要产教融合)[EB/ OL].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微信公众号,2019-04-30.https:///a/311096933_100002485.[12]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20-23.(责任编辑:马晓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 础 能 力 模 块
(四) 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能力
设计表现 基础能力
能力分解
能力要素封装
教学模块
设计表现基础I 设计表现基础II 设计表现基础III 设计表现基础IV 设计表现基础V 设计表现基础VI
工业设计素描 设计色彩基础 手绘产品效果图 电脑平面效果图
模型制作 电脑三维表现
(五) 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构架
(二) 广泛调研, 确定专业对应岗位群
通过对国内制造业企业和设计服务行业,尤其是安徽 的制造业企业对工业设计岗位需的广泛调研,得出:
工业设计专业的岗位群贯穿在产品开发从立项到商
品化的全过程。
• 产品企划 产品工业设计
• 产品工程设计
产品营销推广
•各个阶段都有需要工业设计师付出专业能力的岗位
•(如下图)

设计表现基础能力


设计工程技术能力

产品工业设计能力

职业素质修养能力
(四) 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具体构建课程体系时, 根据每个“大模块” 内 不同阶段不同方面的任务目标的分析将其分解 成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小模块”;
每个小模块对应不同的“能力要素”; 能力要素封装后为成为一个个“教学模块” 。 并按照一定的教学规律分布在整个人才培养方 案 中。
II (5学分


设计理念 思维II
设计史论 (4 学分

设计表 现基础
III 手绘效 果图 (4 学 分)
设计表现 基础IV 电脑平面 效果图 (4学分

形态设计 基础I 形态构 成基础
(4学分 )
形态设计基础II 立体形态设计I
(5学分)
设计工程
设计表现 技术III
V
造型材料
三 模型工艺 与加工工
工 业 设 计 岗 位 群 分 析
(二) 广泛调研, 确定专业对应岗位群
产品 工业 设计
概念创意设计
造型设计
人机界面设计 色彩图案及 材质表面处 理 模型制作
ID设计师
UI设计师 CMF或CMG
设计师 模型制作
这个阶段是工业设计师发挥专业能力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工业设计岗位群最集中 的阶段,根据工业设计不同侧面的要求这个阶段又分为不同岗位:
(4 学分


(4 学分

形态设计 基础III 立体形 态设计II (4.5学
分)
设计表 现VI 电脑三 维表现 (5.5学 分)
设计工程 技术II
人机工程 设计
(4 学分 )
产品设计 I 产品语 意设计 (3 学分

跨专业设 计I
版式设计 (3 学分
(三) 归纳专业基本能力
通过对工业设计岗位群的分析,对不同岗位专业能力经过分解合 并解构重构后,按内在逻辑关系归纳出相对独立的六大基本能力。
设计理念 设计思维 设计表现基础能力 形态设计基础能力 设计工程技术能力
产品设计能力 职业素质修养
(三) 归纳专业基本能力
设计理念及思维能力
形态设计基础能力
二、为什么要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解决生产和管理中实际问题能力的 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以专业为龙,以学科作支 撑。
培养方案设计理念: “知识输入导向”向“知识输出 导向”转变
课程体系建设:突出以能力为核心
教学要求: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理论知识以适用为度, 学生要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
二、为什么要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

学科本位
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

课程体系
最显著的特点 是课程模块化
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来组织教学内容 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 我国现行课程体系主要是学科知识体系
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 以专业为导向,以职业或行业所需的知识、 技术或技能为中心 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融合起来 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
一、“模块化”相关概念
在教学中,模块化是指: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 的组合,或者说,是一个内容上及时间上自成一体、带学 分、可检测、具有限定内容的教学单元。
模块由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组合而成。

单一课程

若干相关课程知识点
的组合

实验课程,或实习

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组合
围绕特 定主题 或内容 的教学 单元
三、模块化课程的构建(以工业设计专业为例)
专业技能
工程 素质
培养 目标
职业能力
开拓创新、 团队合作等
支撑 知识
(一)成立专业委员会,研讨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具有工业设计 学科坚实的基础知识、创新品质和实际设计能力;能够创 造性地完成各类工业产品的产品企划、产品工业设计以及 初步的产品工程设计、营销推广和设计管理的工作;可在 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机构从事产品设计及其相关的视觉 传达和环境艺术设计的一专多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模块化课程改革 的探索和实践
合肥学院发展规划处 余国江
2012.06
主要内容
1.模块化相关概念 2.为什么要实施模块化教学 3. 模块化课程的构建 4. 模块化课程的特点 5.实施模块化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6. 合肥学院模块化教学情况改革介绍
一、“模块化”相关概念
模块(Module):外来词
二、为什么要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
(二)现有课程以学科为主,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体系
学科本位教育
能力本位教育
强调学科独立性和重要 性,学科成为中心,成为 教育的目的,学校教育、 课堂教学成为促进学科发 展、培养学科后备人才的 手段。
产生于二战时美国对技术工 人的培训,20世纪60年代被用 于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此后 不久就传到加拿大,20世纪80 年代后,又逐渐推广到欧洲、 亚洲、澳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
一是指标准尺寸的建筑物部件,家具部件;二是指计算 机或计算机程序的模件、组件、模块。
模块化
模块化最初出现在信息技术领域。 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采用了模块化结构,不仅大大缩 短了软、硬件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能 灵活地实现多功能需求。
模块化教学
后来,模块化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各个技术领域, 也被引入到教育领域。
学 期
模块

思想政治 理论课Ⅰ (5 学分

大学英语 I (5学
分)
素质教育 模块I (5学 分)
设计理 念思维I 设计概
论 (3 学分
)
设计表现 基础I
工业设计 素描 (4 学 分)
设计表现 II
设计色彩 基础 (3 学 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设计工程技术I 设计工程制图
(6学分)
思想政治 大学英语

理论课Ⅱ (5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