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综述

肝癌的综述
肝癌的综述

肝癌的综述

一、什么是肝癌

肝癌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肝癌系由于其它脏器的肿瘤经血液、淋巴或直接侵袭到肝脏所致。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居男性恶性肿瘤第三位,女性恶性肿瘤第四位。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诊断较困难,出现症状就医时,多属中、晚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肝癌高发区之一。本病多发生于中、壮年男性,男女性比率可高达3-8:1,并以40-49岁之间发病率最高,这可能是与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变多见于中、壮年男性有关。以往对肝癌治疗多持消极态度,近10多年来有关肝癌诊断及治疗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不少病人经过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获长期存活.

二、肝癌的症状

早期肝癌可无症状体征,一旦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时,已属于中晚期肝癌。肝癌的常见症状有:肝区疼痛、纳差、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腹胀、腹泻、黄疸等。肝癌伴腹水、黄疸、远处转移等情况时,称为晚期肝癌。对肝癌伴腹水者,可先予中药或西药利尿剂治疗,腹水消退后,根据肝内肿瘤情况,仍可按上法治疗。如为血性腹水,则不易消退;门静脉或肝静脉有癌栓者,予中西药利尿剂不易见效。如肝癌结节破裂出血,应予止血处理,同时采用腹部加压包扎。

肝癌伴黄疽者,如系肝门区肿块压迫所致阻塞性黄疽,可采用局部放射治疗,或局部瘤内注射、或介入治疗,或内支架或外引流;如系非黄疸,可予中医药治疗、保肝治疗。对肝癌有肺转移者,如肝癌原发灶已控制,只有单个肺转移灶,可考虑切除,或局部放射治疗。如系多个转移灶,或弥漫两肺者,可考虑放射治疗(全肺野照射),或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如肝癌原发灶未治疗,或治疗未见控制,转移灶为单个,或较为局限,亦可考虑放疗。

三、肝癌的病因

肝癌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黄曲霉素、饮水污染、某些微量元素缺乏、遗传因素、嗜酒等因素有关。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者之间的关系,已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资料显示,我国肝硬化患者中20%有既往肝炎病史;56%可查出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的阳性指标;而肝硬化患者中,16.5%—51.5%可发展成肝癌。

四、肝癌的治疗

(1)、肝癌的早期治疗

肝癌早期主要以手术为主,之后进行化疗治疗,严重的甚至要局部的放疗治疗,不过这两种治疗上副作用较大,建议期间可以配合中药辅助调理,中药具有抗复发,延长生存期,部分病人与瘤共存,长期存活,改善生存质量,减缓放化疗毒副反应。特别是中医的扶正调理法,不仅是体弱多病患者或中老年朋友祛病强体,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而且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

只要是积极的治疗彻底根治也是有可能的,实现带瘤生存可以说是一种治愈,肝癌的治疗还是要综合的治疗,手术,介入治疗,放化疗都是对身体会有一些副作用的产生,配合中药的治疗是可以减少这些副作用的产生,并且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中药如人参皂苷Rh2就是效果很好的,是极佳的辅助治疗产品。人参皂苷Rh2产品中今幸胶囊的含量高达16.2%,为国内外同类产品中最高,患者服用反馈效果很好。

(2)、肝癌的晚期治疗

肝癌晚期,一般以保守治疗为主,可用中医中药治疗,最好找有经验的、专业的中医肿瘤专家,根据具体病情,一方面进一步杀伤抑制癌细胞,既可局部抗癌,又可整体抗癌,晚期只要是积极的治疗实现带瘤生存,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是可以的。晚期身体情况可以的话是可以采取化疗的方式,主要还是中药的治疗为主,化疗是会有很多的副作用产生,特别是老年患者,化疗造成的伤害可能比治疗的效果更大,人参中提取的抗癌活性物质人参皂苷Rh2,具有抑制癌细胞生长增殖,抗炎止痛,改善晚期患者的食欲和睡眠。该类产品中“今幸”胶囊,人参皂苷Rh2含量高达16.2%,患者服用反馈效果很好。

同时注意生活规律、保持大便通畅、心理调节、家庭关爱、防感冒、防劳累、防生气等;注意饮食保健,可以多吃营养丰富、好吸收、好消化的食物,口味清淡、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瓜果、豆类、蘑菇类食物,可吃猪肉、鸭肉、鸽子肉。不要吃牛羊肉、狗肉、鸡肉、鱼虾、辣椒和辛辣食物,不要吃生冷的、油腻的、油炸的、腌制的、烟熏的食物等。

五、肝癌的治疗模式

(1)、手术加中医治疗如对ⅰ期肝癌手术后长期中医抗转移复发治疗。

(2)、手术、化疗、放疗相结合如对ⅱ期肝癌化疗加放疗加手术治疗。

(3)、放疗加中医治疗如对有骨转移、体能状态差的晚期肝癌患者,中医综合治疗加局部姑息性放疗

(4)、生物治疗加中医综合治疗如对晚期(ⅲ期)肝癌用干扰素和(或)白介素一二加中医药综合治疗。

六、治疗存在的问题

(1)、目前西医各科(外科、内科、放疗科、介人治疗科等)医生对肿瘤的治疗,除在少数肿瘤专科医院外,仍多各自为政,只重视自己掌握的治疗手段的应用,很难做到有计划地、合理地运用现有的所有治疗手段。不管病情和疗效,盲目采用介入性治疗的,也不少见。

(2)、与中医的结合尚停留在表面,未达到有机的结合。主要表现在随意性太强,多数患者自己寻找中医甚至游医治疗;未强调正规中医治疗的全程性;西医肿瘤医生往往在肿瘤晚期束手无策时才想到中医,使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

解决这些问题,要求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肝癌临床指引规范治疗,中医药治疗也要按规范,虽然目前尚无中医治疗肿瘤的临床指引问世,但力争客观地评述各种中医肝癌的方法和疗效,并提出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规范性治疗方案,为临床一线医生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法。

七、肝癌治疗的最佳方案

(1).手术治疗依然处于最核心的位置

手术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对于早期肝癌患者,手术治疗能大大提高患者根治的可能性,而对于中晚期身体状况良好、肿瘤体积小,并且没有发生转移或者转移部位单一的患者,也可以考虑合适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2).化疗治疗肝癌和介入治疗是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3).肝癌放疗也是治疗肝癌的重要手段

肝癌放疗包括体内放射和体外放射,不同的放射方式针对不同状况的患者,但是和化疗一样,放疗也有很大的副作用,护理不当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无论是化疗还是放疗,在确定进行治疗前,一定要做好护理方法,随时为患者减轻负担。

(4).肝癌的中医药治疗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医药治疗肝癌更是能从根本出发,扶正祛邪,中药现代化产物人参皂苷Rh2在抑制癌细胞增殖,防止复发转移方面都有不错效果。并且人参皂苷Rh2在抑制肿瘤增长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晚期患者的痛苦,提高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另外中药治疗肝癌基本上没有副作用,还能应用于整个肝癌治疗过程中,更是减轻化疗或者放疗期间患者副作用的首选药物。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版完整版) 1概述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2]。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指HCC。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2017年6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主持制定和颁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该规范的颁布反映了当时我国肝癌诊断和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及研究的状况,对规范肝癌诊疗的临床行为、改善肝癌病人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以及优化医疗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7年至今,在肝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面国内外新出现了许多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高级别证据,尤其是适应中国国情的研究成果。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全国肝癌领域的多学科专家,结合目前肝癌临床研究的实际,修订并更新形成《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以下简称规范)。本规范参照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按照《牛津循证医学中心2011版》进行分级(附录1)。 2筛查和诊断

2.1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筛查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尤其是年龄>40岁的男性风险更大。借助于肝脏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进行肝癌早期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检查[3]。 2.2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各种影像学检查手段各有特点,应该强调综合应用、优势互补、全面评估。 2.2.1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 超声检查因操作简便、实时无创、移动便捷等特点,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常规灰阶超声可早期、敏感地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可鉴别其是囊性或实质性、良性或恶性,并观察肝内或腹腔内相关转移灶、肝内血管及胆管侵犯情况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观察病灶内血供,同时明确病灶性质及与肝内重要血管的毗邻关系。超声造影检查可提示肝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帮助鉴别诊断不同性质肝肿瘤,在评价肝癌的微血管灌注和引导介入治疗及介入治疗后即刻评估疗效方面具有优势。超声联合影像导航技术为肝癌的精准定位和实时微创消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4](证据等级3)。术中超声及术中超声造影检查能更敏感地显示肝内直径约

肝癌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癌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陆建平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原理完全不同于传统的X线影像学,它是一种多参数成像的新技术,软组织对比优良,提供的信息量最为丰富,能做任意方向的断面成像。十年多的实践证明,MRI具众多突出的优点而对肝内病变的检出、定位和定性,较其他影像学有其独到之处,正逐渐成为大部分肝脏占位病变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之一,部分病变甚至是首选检查。 肝脏是全身最大的器官,结构复杂,病变的种类繁多。MRI有多种检查方法,取决于扫描序列参数的变化组合,也可选择不同种类的造影剂作特殊的增强检查,然而全部MRI扫描方法都用于每一例检查是不现实的,因此检查前当班医生明确检查目的、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至关重要。例如对疑有肝脏占位的患者,MRI检查通常要明确病灶的有无、多少、精确的部位、内部质地、病灶内血供、门腔静脉有无受累甚至组织的特异性等等。要达到这些目的,检查前应详细了解病史及体征,与临床医生作必要的沟通,深入研究其他已经完成的影像检查材料,然后选择有针对性的扫描方法及序列。此外,当今国内MR机的品牌很多,场强高低不一,图像质量参差不齐,每一位医生必须熟知所使用机器的特性,从诊断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机器优势,避免无效的检查,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我们认为中高场MR机的肝脏检查才能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 一、肝癌的MRI检查技术 随着MR机性能的改善,可供选择的扫描条件、序列很多,参数变化很大,何为肝脏MRI最佳常规扫描方法确实难以规范,基本原则是优先保证图像质量,力争获取更多病灶信息,兼顾省时快速。 (一)扫描前准备 1.病人须禁食检查前一餐,以防胃肠道内容物与病变相混淆或掩盖病变。检查前30分钟可口服0.1~0.2mmol/L浓度的枸缘酸铁胺溶液500~1000ml,作为阴性对比剂,以区别胃肠道与肝脏。也有使用阳性对比剂,如钆-二乙烯五胺乙酸(Gd-DTPA)的稀释液,其效果不如阴性对比剂。 2.病人取仰卧位,将肝脏部位放置在体部线圈或相控阵线圈的中央,嘱病人不必紧张,平静呼吸。如果采用非屏气扫描序列,最好用腹带加压上腹部,减少由腹式呼吸引起的伪影,过分肥胖者使用腹带效果不甚理想。目前在多数大型教学医院,通常拥有新颖的高场MR机(场强1.5T以上),一般选择使用腹部相控阵线圈,可明显提高图像的信噪比和空间分辨率,肝脏检查因此而被改进为常规的屏气扫描。 3.对需作屏气扫描的患者,宜先训练屏气方法,并告知大约屏气时间。 4.对需作增强的患者可预置非金属针管及抗凝导管,也可预接高压注射器。 (二)平扫 横断面成像是肝脏扫描的基本方位,层厚要求在8mm 以下,层间距1mm左右,共15~20层覆盖整个肝区,扫描野头足侧各加一个饱和区可减少呼吸运动及血管搏动伪影。 1.T1加权像

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9-01-10T15:09:08.1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36期作者:罗宏波1 陈春雷2(通讯作者) [导读] 原发性肝癌采用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1广东医科大学广东湛江 524000) (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东湛江 52400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采用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0例行常规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0例行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入住ICU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入住ICU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采用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6-0193-02 原发性肝癌是肝胆外科常见的肿瘤疾病类型,对患者身心健康均具有严重影响,临床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一般采用手术切除,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出血量较多,并且术后需要大量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而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经验越来越完善,相关器械设备也不断改进,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已成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术式[1]。本次研究对原发性肝癌采用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范围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对象为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组别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62.5±8.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最小54岁,最大73岁,平均年龄(63.5±8.5)岁。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行常规开腹肝癌切除术治疗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身麻醉之后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进行常规消毒铺巾,然后在病灶部位进行切口,逐层分离皮肤以及皮下组织,扫查病灶并彻底切除,同时对相关淋巴结进行清扫。 1.2.2观察组行腹腔镜精准左半肝切除治疗全身麻醉之后让患者仰卧头高足低位,进行持续性心电监护,然后在其脐上进行1cm切口,穿刺成功之后在其中置入气腹针,并为患者建立人工气腹,将气腹压力保持在12~15mmHg,然后置入10mm Trocar,对患者腹腔内的具体情况进行探查,明确病灶的位置、大小、分布情况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之后在右锁骨中线、左肋缘下锁骨中线以及右肋缘下腋前线进行穿刺,穿刺时需要围绕病灶进行,分别置入5mm、10mm以及5mm Trocar。之后解剖第一肝门并对门静脉左支以及左肝动脉进行游离,之后采用钛夹将其夹闭,然后采用超声刀切断肝组织,距离第二肝门较近时使用超声刀对肝静脉进行分离,之后将其离断,在处理过程中需要切割闭合器来降低手术难度,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2]。 1.3 疗效观察指标 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入住ICU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7.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相关指标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入住ICU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低,P<0.05。详见表2。 表2 并发症发生率[n(%)]

精准医学和大数据时代对肝癌临床研究的认识_沈锋_程张军

述评文章编号:1005-2208(2016)06-0599-04 DOI:10.7504/CJPS.ISSN1005-2208.2016.06.03 精准医学和大数据时代对肝癌临床研究的认识 沈锋,程张军 【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恶性疾病。为提高疗效和改善预后,需要以精准医学为理念、以大数据为支撑,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HCC的分子本质,揭示HCC的驱动基因和分子,实现HCC的精准诊断和分子分型,全面评价现有的治疗方案,推动制定新的分期方案和临床实践指南,探索出适合国人特点的HCC规范化、个体化综合治疗新策略。 【关键词】精准医学;大数据;肝细胞癌;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C Clinical research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the age of precision medicine and big data SHEN Feng,CHENG Zhang-jun. Department of Hepatic Surgery,the Eastern Hepatobiliary Surgery Hospital,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200438,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SHEN Feng,E-mail:shenfengehbh@ https://www.360docs.net/doc/7c8806127.html, Abstrac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y in China.In the age of precision medicine and big data,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HCC,the clinical research must aim to reveal the molecular nature of HCC,characterize drive genes involved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HCC,and achieve precise diagnosis and molecular subtyping of HCC.Further more,the present treatment protocols for HCC should be evaluated fully and staging system as well a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should be updated to develop new standardized,individualized and comprehensive therapy strategies for HCC patients in China. Keywords precision medicine;big data;hepatocelluar carcinoma;clinical research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恶性疾病,每年新发例数和死亡例数均占全球的50%以上[1]。近20年来,尽管HCC的总体诊疗水平明显提高,但病人总体存活率的改善却不尽人意。究其原因,早期诊断困难、复发和转移以及肿瘤异质性等是阻碍预后进一步提高的瓶颈。 随着人类基因组的初步解读和大数据分析工具的出现,精准医学的理念应运而生。按照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解释[2],精准医学是考虑到每个人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个体化差异的新兴医疗方式,其实质是通过全面认识疾病的本质实现“量体裁衣”式的个体化医疗;精髓在于合适的时间给予合适的治疗并实现数据共享和治疗个体化;要义在于对罹患风险的精准预测、对疾病的精准诊断和分类、及时精准的治疗、对疗效和预后的精准评估和预测。精准医学理念的提出,对我国HCC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我国未来肝癌的临床研究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1HCC的精准预防 迄今为止,人们对于HCC发生的遗传学背景以及触发“炎-癌”转换的始动因素知之甚少。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HCC仍然是困扰肝脏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目前,已知的HCC主要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肝硬化、黄曲霉素暴露、老年、男性等,对此类易感人群的筛查主要依赖B超检查以及甲胎蛋白(AFP)、AFP-L3、异常凝血酶原(DC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等血清标记物的监测等,但对于导致HCC发生的内在遗传学背景则缺乏了解,因而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预防。新近的一项研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发现,HBV相关性HCC病人中Wnt/β-catenin和JAK/STAT信号通路存在高频突变,可能是发生HCC的重要驱动因素[3],但要想达到BRCA1/2基因突变那样之于乳腺癌易感人群的早期预警作用[4],仍需要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实际上,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多基 https://www.360docs.net/doc/7c8806127.html, 本文摘自实用中医药杂志

中央型肝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完整版

中央型肝癌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0版)完整版 中央型肝癌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传统手术方式是行左、右半肝或左、右三肝切除,常须切除60%~80%的肝脏,术中发生大出血及严重肝功能衰竭的风险均非常高。目前,对肝功能良好、无肝硬化的中央型肝癌病人常推荐行肝中区切除术。肝中区切除多属于复杂性肝脏外科手术,手术风险较高。同时,肝中区切除术后两个肝脏断面贴近血管和胆管的主干,术后发生胆漏、出血的风险高。在我国,80%~90%的肝癌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因而个体化手术规划对手术的安全实施、保留更多的肝实质非常重要。近年来,三维可视化(three-dimensional visualization)技术应用于中央型肝癌的术前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术前规划准确性和手术安全性。随着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吲哚菁绿荧光融合影像(fusion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imaging,FIGFI)等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丰富了术中评估的手段,并可指导手术实施。为规范和标准化上述技术在中央型肝癌诊治中的应用,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数字智能化外科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制定本共识。 1 中央型肝癌的定义

肝中央区主要包括左半肝的4段和右半肝的5、8段,其上界为第二肝门,下界为肝前缘的中间部分,左缘为肝镰状韧带,右缘为右叶间裂,背面贴邻第二肝门、下腔静脉和第一肝门,并与肝尾状叶相连。因此,与肝静脉、门静脉、胆管系统等肝内主干分支或肝后下腔静脉黏附,或距离<1 cm的肝癌,均可定义为中央型肝癌[1-3]。1、4、5、8段的肝癌属于中央型肝癌;2、3、6、7段的肝癌亦可侵入肝门区成为中央型肝癌。由于中央型肝癌的空间位置较特殊,且涉及肝脏重要管道结构,故其手术极其复杂,难度大、风险高。 建议:中央型肝癌的定义不应局限于肝左内区、右前区和尾状叶,凡是与肝内主要脉管系统黏连或距离较近的肝癌,均可定义为中央型肝癌。 2 中央型肝癌的术前影像学检查 中央型肝癌的术前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检查(ultrasonography,US)、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核医学检查等(详细可参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版)》[4])。根据中央型肝癌空间位置和手术复杂程度的特点,应常规行上腹部CT增强扫描。根据条件亦可选择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钆塞酸二钠(Gd-EOB-DTPA)MRI检查,可提高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和小肝癌的检出率[5]。

肝细胞肝癌精准肝段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肝细胞肝癌精准肝段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精准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7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64例肝细胞癌患者,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常规组,每组32例。研究组患者实施精准肝段切除术,常规组实施传统肝切除术,并将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肝功能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ALB、ALT、TBil等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肝段切除术对肝细胞癌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肝功能,具备临床意义与实施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ecise liver res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Methods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July 2017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ventional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32 case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underwent precise segmental hepatectomy,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 underwent traditional hepatectomy.The operation-related indicators,postoperative liver function indicators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n blood transfusion volu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bleeding volume,operation time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operation,ALT,TBil,ALB and other liver function index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ventiona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precise liver resection has an obvious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can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hepatic function. [Key words]Hepatocellular;Carcinoma;Precise liver resection;Clinical effect 肝細胞癌属于临床多发恶性肿瘤,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同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手术是肝细胞癌患者临床首选治疗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肝细胞癌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临床传统肝切除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高,不仅影响手术效果,同时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医疗费用及经济负担,不利于术后康复[2]。随着现代医学不

2021年探讨精准手术切除肝尾状叶肝癌的治疗策略(全文)

2021年探讨精准手术切除肝尾状叶肝癌的治疗策略(全文) 肝尾状叶位置特殊,是肝脏的中心结构,与主要的入肝管道、出肝血流和大部分肝段相邻,位于肝后下腔静脉的前方,被第一肝门的门静脉左、右支及第二肝门的3支肝静脉主干所包绕。其分为Spiegel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肝尾状叶也是恶性肿瘤频繁发生的部位,占原发性肿瘤的80%-90%左右,对于尾状叶肿瘤的手术切除一直是肝脏外科的难点。依据肿瘤大小和位置,尾状叶肿瘤的切除路径可选择经左侧入路,右侧入路、双侧入路、前入路和逆行切除法等。本文就精准手术切除肝尾状叶肝癌的手术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肝尾状叶肝癌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肝尾状叶肝癌影像表现如图1,手术过程如图2,切除之肿物如图3。

图3手术切除之肝尾状叶之肿物

尾状叶肿瘤的手术切除重点在于良好暴露和控制出血,手术路径至关重要。伴随影像学、解剖灌注技术及三维重建的发展,目前公认,尾状叶分为Spiegel 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依据尾状叶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存在不同手术路径。位于左侧的Spiegel叶肝肿瘤常采用左侧入路,有时需联合行左外叶或左半肝切除术,而右侧的尾状突肝肿瘤常采用右侧入路或联合行右半肝切除术。特别是当尾状叶肿瘤较大时,为更好地增加肿瘤的暴露,常需联合左、右半肝切除,由于多数合并肝病背景的肝癌患者,术前评估术后残肝体积无法代偿,必然导致了肿瘤的切除率下降。因此,需要精准手术切除尾状叶肝癌,采用精准手术切除尾状叶肝癌,在完整切除肝癌的同时也能尽可能地保留残余健康肝组织,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也可控。 总之,精准肝尾状叶切除技术的原则是通过精准的外科手术显露和血管控制, 既能彻底切除肿瘤又避免大出血和空气栓塞,尽量减少或防止残肝的热缺血再灌注损伤,保证术后顺利恢复,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提高恶性肿瘤的无瘤生存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