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导学案

文言文句子翻译(一)

【学习目标】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考点解析】

《考试大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级。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

【真题热身】

翻译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

一、2002全国卷

1.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译:

2.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译:

二、2003全国卷

3.有司门令史受馈绢一匹,太宗怒,将杀之,(裴)矩进谏曰:“……”太宗纳其言,因召百僚谓曰:“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贞观元年卒,赠绛州刺史,谥曰敬。

译:

4.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译:

三、2004江苏卷

5. (徐)勣与何执申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勣不少降节。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勣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译:

6. 帝曰:“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勣笑曰:“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京惭不能对,勣亦终不复用。

译:

7. 以疾卒,年七十九。勣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译:

四、2005江苏卷

8. 山东节度府闻(阳)城(阳城,人名)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遣长安尉杨宁赍束帛诣其家。

译:

9. 客不得已,与酬酢,或醉仆席上,城或先醉卧客怀中,不能听客语。常以木枕布衾质钱,人重其贤,争售之。每约二弟:“吾所俸入,而可度月食米几何,薪菜盐几钱,先具之,余送酒家,无留也。”

译:

10. 服用无赢副,客或称其佳可爱,辄喜,举授之。有陈苌者,候其得俸,常往称钱之美,月有获焉。

译:

五、2006江苏卷

11. (董)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振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

译:

12. 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③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②乡用:重用。③洊:(jiàn):再度。)译:

13.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译:

【解题指导】

一.翻译原则:

(一)直译为主

直译即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

(二)意译为辅

意译即根据原文表达的基本意思来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字句的落实,甚至可以采用同原文差别较大的表达方式。

二.翻译要求:

(一)信

所谓“信”,也就是不能脱离原文语义,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内容。要求字字落实不走样。

(二)达

也就是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做到行文通顺,意思表达清楚明白,没有语病。要求文从句顺无语病。

(三)雅

所谓“雅”,就是译文要体现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风格,注意译文遣词造句讲求文笔优美,要生动形象乃至传神。要求生动形象有文采。

“信”“达”是要求我们直译,“雅”是要求我们意译。

三.翻译方法:

对留删换补调贯

(一)对

对已由单音节词发展成双音节词语的,我们可以采用对译的办法处理,将词类活用对译成活用后的词。

(二)留

对原文中的人名、官职、人名、官名、地名(地点)、年号(时间)等专有名词,可以采取保留的办法进行处理,不必翻译。

(三)删:

对于句中表示停顿或凑足音节的助词和部分表示陈述语气的无实在意义的助词,翻译的时候可以直接删除,不必译出。

(四)换

对于单音、异义、通假、活用词等文言词语,我们现代汉语已经不用了,而是用别的词语来替换了。

【例题演绎】

(一)对

14.用对译的办法翻译下列句子。

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译: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

(二)留

15.指出下列各句中需保留的词语。

例: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

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译:

例: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2001年全国卷)

译:

例: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2005年福建卷)

译:

(三)删:

16.指出下列各句中需删除的词语。

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例: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例: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例:盖当时视他驿为壮。(2005年浙江卷)

例: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2006年浙江卷)

(四)换

17.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否需要替换,怎样替换。

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以:

例:古之学者

..必有师。

学者:

例: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

例: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

例: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

..为也。(2005全国卷Ⅱ)

..穷困负薪而食,不足

妻子:

不足:

【方法归纳】

【课后巩固】

《讲与练》“练”册P92

文言文句子翻译(二)

【学习目标】

1、落实《考试说明》“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力”的训练,集中训练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掌握解题步骤、翻译方法,学以致用。

3、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考点解析】

《考试大纲》: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级。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

【真题热身】

翻译下列语段中划线句子。

一、2007江苏卷

18. (刘)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高)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译:

19. 及谢晦反,兵锐,(檀)道济忧之,进之诈道济书致晦,与之连,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进之遂间道入江陵,扬言曰:“檀江州率重兵败谢晦于江中,斩其首以徇。”

译:

20. 夫人泣语道济,道济意狐疑,亡何,被收,道济目光如炬,脱帻投地曰:“坏汝万里长城!”薛彤曰:“身经百战死,非意外事。”进之掀髯笑曰:“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此大宋之光。”坐地就刑,神色不变。

译:

二、2008江苏卷

21.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译:

22. (吴)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刘)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译:

23. (吴)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刘)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译:

三、2009江苏卷

24.会清军渡淮,购(田)仰妻子急,踪迹至(沈)通明家。是时通明杜门久矣。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译:

25.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

译:

26. 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

译:

四、2010江苏卷

27.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

译:

28.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

译:

29.…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耶??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

译:

五、2011江苏卷

30.(陈公弼)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译文:

31.(陈公弼)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译文:

32.(陈公弼)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译文:

【解题指导】

三.翻译方法:

对留删换补调贯

(五)补

对文言句子中的省略部分或隐含成分,翻译的时候为了使语句通顺,必须增补出来。易省略的内容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六)调

对于文言倒装句,翻译的时候,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顺序调整过来。文言文中倒装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

(七)贯

掌握了以上的具体方法,有时翻译还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特别是委婉、讳饰的说法

以及运用比喻、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须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进行意译。

四.解题步骤:

为确保文言文句翻译的准确性,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要按照如下五个步骤进行:(一)审。

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二)切。

即“对”,就是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三)连。

即“留、删、换、补、调、贯”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四)验。

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并作必要的修改。(五)誊。

按照翻译的要求,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在誊写的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例题演绎】

(五)补

33.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成分。

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例: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例:沛公军霸上。

例: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05年全国卷2)例:因乞李氏()以归。(05年湖南卷)

例:主簿大惊,遽以()白就。(05年广东卷)

例:李(超)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05年湖北卷)

(六)调

对于文言倒装句,翻译的时候,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顺序调整过来。文言文中倒装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

34.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倒装成分,并调整成正常语序。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例:夫晋,何厌之有?

例:不拘于时,学于余。

例:甚矣,汝之不惠。

例:其李将军之谓也?(2002年全国卷)

例: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2004年全国卷)

(七)贯

掌握了以上的具体方法,有时翻译还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特别是委婉、讳饰的说法以及运用比喻、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须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进行意译。35.辨析下列句子的直译是否得当,如果存在不当,请作修改。

例: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直译:在东西方向种植松柏,在左右两方种植梧桐。

意译:

例: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

例: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直译:我活着应当掉脑袋,死后应当编草绳。

意译:

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直译:现在训练了八十万水军,正要同将军在东吴打猎。

意译:

例: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直译:于是就派蒙恬在北方修筑万里长城来守卫篱笆。

意译:

【方法归纳】

【课后巩固】

《讲与练》“练”册P95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槐乡五月》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槐乡五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设计理念: 从美入手,以读解文,以情带读,通过开放的教学设计,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倡导自主、协作的学习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优美意境,让学生在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品味语言文字、朗诵优美词句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3、感受槐乡五月的美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快乐幸福,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受。 教学重难点: 品味欣赏优美词句,感受槐花的美丽清香,感悟槐乡孩子的热情纯朴。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飘溢;那里的孩子热情好客,纯朴可爱,于是,人们称这里为“槐乡”。同学们,让我们沐浴着轻柔的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一起走进槐乡,走进槐乡的五月,好吗?

[板书:槐乡五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去感受槐乡的气息。 2、同学们读得真投入,似乎被槐乡的美景迷住了,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3、是呀,五月的槐乡,处处飘香;五月的槐乡,笑声飞扬,难怪作者写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课件出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4、朗读2遍。 三、品读赏析,感受槐乡美景 1、的确是这样,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不信,你听:[课件出示:在五月,洋槐开花了(吆喝)音乐声中播放画面] 2、槐花美吗?赶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边读边体会,槐花有什么特点?槐花给你印象最深的特点是什么? 3、白 (1)读有关语句。 [课件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齐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槐花洁白无瑕,似瑞雪,如白银,咱们边读边想象。 4、美 (1)读有关词句。 [课件出示: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2)请美美地读一读,细细想一想,你欣赏到了什么? (3)咱们来体会体会这个“抱”和“挂”字,从“抱在一起”你感受到什么?从“挂满枝头”感受到什么? 对,这个“抱”字,把槐花写活了,“挂”字把槐花写美了,这是一种团结之美,一种生机勃勃之美,一种充满生命之美。谁来把这种美读出来? (4)这么美的槐花,在作者眼中像什么?在你的眼中呢? (5)槐花美,你们的想象力美,作者的语言更美,咱们来试着记住这些优美的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美丽的南沙群岛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规范书写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认读“浩、垦、搏”等9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华”。理解并积累生字组成的重点词语“星罗棋布”、“生息繁衍”、“用之不竭”、“碧波浩渺”、“流连忘返”等。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学习联系上下文抓住“难以计数、用之不竭、水天相连、碧波浩渺”等关键词语体会南沙的美丽富饶。学习抓住课文每一段的总起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总分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并运用这种写法学习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联系上下文抓住“难以计数、用之不竭、水天相连、碧波浩渺”等关键词语体会南沙的美丽富饶。学习抓住课文每一段的总起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学习总分的写作方法,并运用这种写法学习描写自己熟悉的一处景物。 三、教与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 教师: 1.搜集南沙群岛美景和物产图片。 2.教学课件。 3.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风景导入,了解课题的魅力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祖国的两大奇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这节课,我继续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欣赏课件画面)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

的南沙群岛。 2.板书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齐读课题。 3.针对课题从写法上进行评价。 (学生行为预设:课题中一个“美丽”写得好,直接告诉读者南沙群岛的特点。) 4.老师总结:课题直接点出景物的特点,同时也告诉读者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美丽”。写法直接,意思明确,值得我们学习。 5.结合课前预习,简介对南沙群岛的了解,并出示中国地图,指出南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并理解课文语段: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 (二)检查初读,落实学习基础 1.认写字词,体会汉字的美丽 (1)出示词语(生字带拼音),自由读,然后同位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生字。 辽阔岛屿合璧资源水天相连 矿产宝库海龟不仅星罗棋布 (2)检查认读,重点指导认读“资”是平舌音;“屿”是整体认读音节。重点观察“龟”字,根据字形猜测古人造“龟”字的由来。 甲骨文小篆楷体(3)教师范写“龟”字,强调竖弯钩的形象写法(乌龟的尾巴)。学生书写,教师关注学生的书写双姿要规范,书写评价依据六不写字规则进行。(不碰边线、不出格、不乱画、不用改正纸或修正液、不折角、不撕页) (4)说说课前从本课中积累的四字词语。 (5)课件展示老师摘抄的好的四字词语,学生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去掉拼音认读) 搏击风浪生息繁衍难以计数用之不竭蔚为壮观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案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3.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语言优美,如“星罗棋布”“碧波浩渺”等,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积累。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二、教学过程 课时1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ppt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读了课题,你指道了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美丽”知道南沙群岛一定很迷人,从“群”知道有很多岛屿。) 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 看视频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课题)对于这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南沙群岛究竟有多少岛屿?南沙群岛究竟有多美丽?有哪些景色让人流连忘返呢?)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相信认真的学生一定能找到答案。 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字词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三个自然段分别介绍了南沙群岛的什么?(ppt) 板书:(地理位置,物产,景色)

(三)精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思考: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子的?指答 (1)第一句:这真是个美丽的传说!“晶莹的珍珠”指什么?(ppt)从“一串串晶莹的珍珠”你能体会到什么? (2)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岛屿之多?边读边想象,并找出重点的词语。(二百多座、星罗棋布。相机理解“星罗棋布)”。(ppt)有解释、图 (3)作者不仅用美丽的传说,还用数字和成语写出了岛的数量之多,写的得真好,想不想读一读1、2句【生读1、2句】 师小结:南沙群岛的岛屿星罗棋布,美如珍珠,你们读得真不错。 ⑷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就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他们会怎样生活,请细细读读第一自然段余下的句子。 指读,其他同学注意听。 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瀚”“生息繁衍”ppt 师总结: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南沙群岛上,说明自古以来美丽的南沙群岛就是我国的领土。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之骄傲,同学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第1自然段。 写字教学 第二课时 2、过渡:美丽的南沙群岛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二、三自然段,你是被南沙群岛的丰富物产吸引了呢,还是被迷人的景色所吸引?哪儿吸引你,就在哪儿多看看,多读读。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数数有几句,你喜欢哪一句? Ppt: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动力。 2、出示第二句。如果老师把这一句改成这样,你觉得怎样?【她有很多

六年级英语下册 一般过去时的教学案

大凡过去时的案例设计 一、教学设计说明 1、基本理念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习兴趣,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小学英语教学要符合多元智能理论与儿童智慧教育,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欢愉和自信的情绪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实践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探究式学习和个性发展得到最大体验。 2、整体设计思路 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课时本着“激趣、创新、应用、拓展”的原则做了如下尝试:第一,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英语课程标准》灵活处理教材。 第二,补充教学材料:实物、卡片、歌曲等。第三,充分利用和开发英语课程资源。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操练和游戏活动,创设空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目标:能够听、说、读、写动词短语的过去式。 2、能力目标:学生能用句型表述他人在过去某一时间发生的情况或动作。 3、情感目标:使学生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三、教学重点 重点掌握大凡过去时的表达方式和四个短语动词的过去式。 四、教学难点:重读闭音节动词过去式的变化。 五、教学设备

CIA,tape recorder,pictures 六、教学步骤及说明 Step 1: Warm up 1.Let’s chant: What did you do?What did you do? I swept the floor.What did you do? I read a book.What did you do? I drew pictures.What did you do? I washed clothes.What did you do? I cleaned the window. 2. Sing a song: What did you do? (设计意图:唱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之一,通过说唱、唱歌等形式,引入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Revision 1.Show students some photos, ask and answer: -----What did you do? -----I drew pictures, read a book,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2.Students write down the phrases on the blackboard and read.(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两两合作,一个表演,一个运用句型复习四个已学过的动作,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句型。) Step 3. Presentation 1.T: What do you usually doontheweekend?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

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 《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1、欣赏课件或插图 2、配乐解说: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指导读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考:你对南沙群岛的总体印象是什么?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交流所画句子,齐读句子.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学习生字 1、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要句子。 (2)查字典,说说加横线字词的意思。 星罗棋布心旷神怡繁衍碧波浩淼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阔”“屿”“龟”三个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上节课我们读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些什么?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海岛。 二、精读感悟 学习第1自然段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岛屿多) (2)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结合理解“星罗棋布”。 (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师小结。 (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 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瀚”、“生息繁衍”等词语的意思。 3、过渡:

(1)齐读第1自然段 (2)小结激疑:南沙群岛历史悠久,我们每个人都为它自豪,课题是“美丽的南沙群岛”,那它美在何处? 学习第2自然段 1、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我发给你们每人一把金钥匙,开动脑筋去打开这座蓝色宝库。 2、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思考: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在“宝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3、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不竭”的意思. 4、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5、师生合作朗读,体会总分写法。 小结:南沙及其海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产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 6、细细品味,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并练习背诵。 学习第3自然段 1、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 (2)那金色的沙滩,黝黑的礁石,雪白的浪花,翠绿的海水…… 2、任意的组合都是一幅美丽迷人的热带风光图.这些句子你们读懂了吗?

【整合】部编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2站《少年有梦》导学案共3份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第一课《中学时代》第一框《中学序曲》导学案 设计:周灿军审核:执教:使用时间: 学校目标:1、通过开学第一课让学生了解学习环境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热爱新的学习环境。 2、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学时代,让学生知道中学生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从而尽快适应新的初中生活。 学习重点:知道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机会,也是新的挑战。学习难点:认识到初中生活是给我们成长的礼物,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尽快适应初中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迈进了中学的大门。初中是一个美妙的名词,是我们成长生涯中的第二段旅程。从我们迈进中学校园的那一刻起,一条崭新的路已经铺在我们面前。在这条路上,你想留下什么样的脚印?是直是曲,是进是退,往往就在你一念之间。刚刚进入中学的你,为融入新的生活做好准备了吗? 二、学习探究 主问题1、上了中学,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吗?你对中学生活有哪些新期待?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第2-3页内容。 自学要求:自己独立阅读思考问题。 第二步:互学探究——请同学们利用3分钟时间进行交流。 合作要求:请小组内进行交流并记录自己思考的结果。 第三步:展学探究——小组内交流结果后,老师在班内提问。 展评要求:回答的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主问题2、你在校园里还有哪些发现?你的初中生活与小学相比有哪些变化?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第4页上方内容。 自学要求: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写出本题答案 第二步:互学探究——请同学们利用3分钟时间进行交流。 合作要求:请小组内进行交流组长记录结果。 第三步:展学探究——小组内交流结果后,老师在班内提问。 展评要求:回答的结果,其他组同学进行点评。 主问题3、为什么书上说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探究过程:第一步:自学探究——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第5页内容(生命馈赠给我们的成长礼物)。 自学要求:自己独立阅读思考机会和挑战分别指什么? 第二步:互学探究——请同学们利用5分钟时间进行交流。 合作要求:请小组内进行交流组长记录结果。 第三步:展学探究——小组内交流结果后,老师在班内提问。 展评要求:回答的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拓展。 三、知识拓展延伸 1、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下初中阶段自己想要完成的几件事。 2、与父母进行一次沟通,听听他们希望你在初中三年要完成的事情。

一般过去时 导学案

1 高二英语YY-16-02-003 《Unit 1 I laughed into tears!》导学案 编写人:田春丽 审核人:田振玉 编写时间:2016年9月 班级: 组别: 姓名: 等级: 【学习目标】 ①to learn the usage of the Simple Past Tense(掌握一般过去时用法); ②to learn to use the simple past tense to describe pictures, keep a diary(学会用一般过去时描 述图片,记日记等); ③to learn to take an objective attitude towards everything around us, and think independently(独立思考,客观评价事物)。 【教学重难点】 ①how to master the negative patterns and general questions about the tense(掌握一般过去时 的否定句式和一般疑问句句式); ② how to avoid the common mistakes(如何避免常见错误). 【导学环节设计】 【前置学习任务】 1. 观察下列句子,总结一般过去时的定义。 我今年12岁. I ________ 12 years old this year. 我去年11岁. I ____ 11 years old last year. 他每天都吃水果。He _____ fruit every day. 昨天他吃了3个苹果。He _____ 3 apples yesterday. He plays football every afternoon. He _____ basketball yesterday afternoon. 一般过去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有时态都是通过____________变化来表现的. 2. 总结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构成。 (规则变化) A. look →________ play →________ ask →________ listen →________ answer →________ start →________ 小结:一般在动词原形末尾直接加_______ B. love →________ live →________ use →________ change →________ hope →________ 课题:Unit 1 Grammar 授课时间: 课时:第 课时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2017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优秀教案 全册备课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预习、复习,使学生懂得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培养课内、外主动预习、复习的习惯。 2.结合学生学习生活,使学生了解认真完成作业的重要性,培养认真完成课内外作业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在家学习情况的照片。 2.整理学生假期学习习惯调查表。 学习习惯、按时完成作业、坐姿端正、执笔正确、学习用品摆放整齐3.布置预习本课:看懂图意。 4.积木一套、白纸、信封、书法用纸一张、优秀作业若干。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1)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大家一起造“成长塔”,谁的高而且稳,谁就是成功者,老师奖一颗“成功之星”。 小组领取积木开始搭建,相机评议,得出:“成长塔”基石越多越稳,才可以搭建得更高。 2.同学们,“成长塔”的基石就是你们的好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你才能成为成功者哟。 3.根据家长填写的调查表给自己的“成长塔”贴基石。

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师姓名上课时间审查组长课型阅读教学内容三语下: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第1教时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辽、阔、屿、罗、库、资、龟、”等九个一类字和“浩、垦、搏”等九个二类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结合课文内容,初步感悟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4.指导书写生字“阔”“屿”“龟”,描红临写。 教学重点准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大致说出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含设计意图)思考与修改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从感官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体会南沙群岛的美 (2)课件出示,学生听、赏课文,思考:南沙群岛美在哪里? 【设计意图:结合课题引入学习内容,奠定情感和认知上的基础。】 环节二:学习目标展示 1.正确认读“辽、阔、屿、罗、库、资、龟、”等九个一类字和“浩、 垦、搏”等九个二类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指导书写生字“阔”“屿”“龟”,描红临写。 环节三:学生自主学习 1.出示生字词语,读正确:辽阔岛屿星罗棋布矿产曾母 暗沙海龟蕴藏、浩渺、难以计数、辽阔、蔚为壮观。 2.联系课文和日常积累,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齐读词语,读好词 语。) 3.通过读课文,我知道了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南沙群岛位 于享有的美誉;然后分别 从和两个方面具体描绘它的美丽富饶,最后抒发了 作者的感情。 环节四:师生交流展示 1.出示生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记住的。(全班交流) 2.指导书写,重点指个难写的字:“阔”、“屿”、“龟” 3.生描红生字,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环节五:课堂检测 1.课件出示下列词语: 辽阔岛屿壮观海龟宝库矿产难以计数搏击清澈美誉曾母暗沙水天相连星罗棋布五彩缤纷心旷神怡蔚为壮观 2.默写本课词语 辽阔岛屿壮观海龟、宝库矿产资源星罗棋布 环节六:反馈小结 本节课,我们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学会了生字新词,课后把字词理解并会默写。 ●课外阅读资料: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外拓展练习:完成第2课习字册 ●教师备课参考资料:《小学语文备课手册》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案设计(六)

美丽的南沙群岛教案设计(六) 导读: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初步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国爱岛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习这一写作方式。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出示课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中国的两大奇迹——雄伟的长城和运河,今天我们一起再去祖国的最南端欣赏那些美丽的岛屿。(出示课题)齐读课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从“美丽”知道了南沙群岛一定很迷人,从“群”知道南沙群岛有很多岛屿) 那你能把南沙群岛之美,岛屿之多读出来吗?(指名读好课题) 二.质疑课题,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1.对于这么美丽的南沙群岛,你们想知道什么? 提出问题:南沙群岛究竟有多少岛屿?南沙群岛究竟有多美丽?

南沙群岛有哪些特色令人留连忘返?等等。 2.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以上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出示词语 星罗棋布搏击风浪生息繁衍 难以计数用之不竭水天相连 蔚为壮观清澈明亮五彩缤纷 心旷神怡碧波浩渺充满魅力 1)、生自由练习读词。一是要读准字音,二是读流利。 2)、指名读(注意正音) 3)、齐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看看哪些词你能读懂? 4、师:读得很好。看来大部分词都能读懂,谁先来汇报你读懂的词? 5、预设: “五彩缤纷”:就是指颜色很多很漂亮。你能说出一个“五彩缤纷”意思相近的词吗?五颜六色五彩斑斓 “心旷神怡”:“神”就是“精神”,“神怡”就是“精神愉快”,那么“心旷”是什么意思?就是心灵很开阔。“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就是“心旷神怡”的意思。用熟词猜生词方法,很快就弄懂了“心旷神怡”的意思了。课文中什么东西让人感到精神特别愉快?请找出带有这个词的句子读一读。(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令人心旷神怡。)你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请听题: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为什么会令人心旷神怡?(因为海水清澈明亮,龙虾、燕鱼、海龟

一般过去时 学案

一般过去时 一、一般过去时表示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发生,或过去习惯性、经常性的动作。一般过去时不强调动作对现在的影响,只说明过去的事情。 1. 表示过去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如:He bought the computer five years ago. 这电脑是他五年前买的。 It was then a small fishing village.那时它只是一个小渔村。 2.表示过去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 如:We often played together when we were children. 【注】表过去习惯性的动词,也可用used to或would。 如:He used to go to work by bus. 他过去常乘公共汽车去上班。 3. 常用于一般过去时的时间状语或从句连用。(一般过去时最明显的现象就是常由表达过去之时间的副词或副词短语来修饰它) just now(刚才)yesterday(昨天)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前天)、 the other day = a few days ago(前几天)、before liberation(解放前…)、 once upon a time(很久以前)、in the old days(过去的日子里)、 yesterday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昨天早上/下午/晚上) That + 时间eg. That day (那天) 时间+ ago… eg:two days ago(两天前) at+一个时间点、eg. at the age of 10 (过去年龄)段 last + 时间 eg. last:night/week/Sunday/weekend/month/winter/year/century世纪)、 when引导的状语从句(过去时) eg.When I was 8 years old(当我八岁时…)、 二.一般过去时的构成: 1. 用动词的过去式。作谓语的行为动词的词尾变化如下:

2018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人教最新苏教版 语文配套教学设计 各课内容如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文 1 长城和运河 2 美丽的南沙群岛 3 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课文 4 微笑着承受一切 5 雪儿 6 花瓣飘香习作2 练习2 课文 7 菩萨兵 8 李广射虎9 少年王勃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 练习3 课文 11 赶海12 荷花 13 古诗两首习作4 练习4 课文 14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15 水上飞机16 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课文 17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8 狼和鹿19 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课文 20 恐龙21 槐乡五月22 海底世界23 日月潭的传说 习作7 练习7 课文 24 寓言两则25 争论的故事26 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 学校:X X小学 班级:X X年级 任课教师:X X X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特点,是承上启下,就是从一二年级的认识字教学为重点,向加强阅读感悟转移。翻苏版国标本第六册,我们不难发现教材有“五新”:题材新、立意新、角度新、结构新、语言新。 本单元共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这三篇课文都是写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适合朗读感悟和积累运用。我们可以把这三篇课文整合起来,成为一组“寻找美”的单元去综合处理。 单元目的 1、让学生通过以读为主的各种训练,复习巩固必要的语文知识,懂得运用语言文字的一般规律,落实工具性,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 2、透过课文中优美的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享受审美愉悦。 3、引导享受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单元重、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的课文。 3、通过学习,感受文章语言的美,激发想象力,享受审美愉悦,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建议 将“习惯篇”中的预习习惯的培养纳入到本单元的训练之中。到了中年级,应加强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落实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我们可以将“预习作业”设计为《我的课前研究报告》,报告可以从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探究解疑,搜集处理相关等方面,让学生成为“研究者”,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时分配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2) 《长城和运河》(2)《美丽的南沙群岛》(2) 《庐山的云雾》(2)习作1(2)练习1(3)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课文及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课《美丽的南沙群岛》课文及 教案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 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 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 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 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 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 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能够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 魅力的旅游胜地。 【教案】 教学要求】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7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边默读边思考,初步理解一个自然段中的几层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南沙、热爱祖国辽阔海疆的思 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在中国的最南端,那里有金色的海滩,黝黑的礁石,雪白的浪花清澈的海水,五彩的海龟……真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热带风光图。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今天,我们大伙儿,就去走一走,瞧一瞧。 二、出示课题。(“美丽”用红粉笔写)齐读,读了课题,你觉得课文会写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初读课文。 1、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四、指导生词。 1、出示生字词。 Liaokuoyujiaoluohaohan 辽阔岛屿礁石星罗棋布浩瀚 kujinanguikuangyu 宝库仅仅黑暗海龟心旷神怡海域 a、读准生字的音。 重点:阔、屿、仅、旷 b、想办法记字形。 礁阔域 c、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少年有梦》导学案

《少年有梦》导学案 上课时间:2016年9月年级:七年级备课教师:陈坤锋 一.独学检测 1.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___________,让生活更有__________。人类因此__________和发展。编织_____________,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2. 少年的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相连。 少年的梦想,__________________紧密相连,_____________密不可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 ⑴中国梦基本的内涵: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现中国梦必须______________,必须_______________,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 4. 努力,是一种______________,是一种不服输的_______________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______________和对_____________不懈追求。 二.群学探究 1. 少年为什么需要梦想? 2.怎样拉近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3. 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三.当堂练习 1. 在班里召开的“你的梦想是什么”的座谈会上,小丽说:“我的梦想是长大了当一名科学家。”小明说:“我的梦想是长大了当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小强说:“我的梦想是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多做贡献。”这说明了() ①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②少年需要梦想 ③梦想一旦确立就不能变化④少年的梦想能促进个人的进步与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2.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这段话告诉我们() A.要有一个非同常人的计划 B.明确的人生目标,犹如灯塔,能够帮助我们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前进的方向 C.要设计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D.要设计一个与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目标。 3.“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主席这句平实的话告诉我们青年人() A.成才的关键是得到机遇 B.艰苦奋斗就能实现梦想 C.要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D. 要自觉地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联系起来 4.2016年4月8日下午,长沙市一中逸夫楼会议厅座无虚席,雷鸣般的掌声不时响起,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彭月月优秀事迹报告会在此举行。“保护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维护每个人的合法权益,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便是我始终怀揣着的梦想。”现场,湖南科技大学2012级法学专业学生彭月月与400多名高中生畅谈梦想。 1. 彭月月的梦想体现了少年梦想的什么特点?

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导学案及答案

高一英语课前作业A 姓名班级组别编制时间编号43 审批课题:Unit 3 Grammar 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 【学习目标】 1.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构成 2. 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主要用法3.使用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需要注意的问题 【重点难点】 能够熟练运用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 【课前预习】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结构就是现在完成时态和被动语态结构的叠合,即“have + been + 动词过去分词”。试比较以下几组句子的谓语结构: 1. 主动:He has repaired the machine for two hours. (他修理这台机器已有两小时了) 被动:The machine has been repaired for two hours. (这台机器已修了两小时了) 2. 主动句:The teacher has borrowed the books. (老师把那些书借走了) 被动句:The books have been borrowed by the teacher. (那些书被老师借走了) 【完成目标】 目标一: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构成。 1.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肯定式: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例如:Two windows have been broken.两个窗子被打破了。 2. 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否定式: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例如:The car has not been repaired.这辆汽车还没有修好。 3. 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一般疑问式: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例如:①─Has her work been finished?她的工作完成了吗?─Yes,it has.是的,完成了。 ②─Have the cars been repaired?这些汽车修好了吗?─No,they haven't.不,还没有。 4. 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的特殊疑问式: 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例如:How long has her work been finished?她的工作完成有多久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南沙群岛》知识点、教 案及练习题 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浩瀚的大海上航行、捕鱼,在小岛上开垦、种植。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 南沙也是个迷人的世界。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可以肯定,将来的南沙群岛会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旅游胜地。 字:撒、璧、俯、魅 词:辽阔、晶莹、岛屿、浩瀚、繁衍、蕴藏、储量、美誉、翡翠、碧波浩淼、心旷神怡 重点句子 1、传说仙女下凡时,在辽阔的南中国海上撒下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这就是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群岛位于祖国的最南端,二百多座岛屿、礁盘星罗棋布。 2、茫茫南沙,汇入了祖先搏击风浪的汗水;片片岛屿,留下了祖先生息繁衍的烟火。 3、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 4、俯看清澈明亮的海水,龙虾、燕鱼、海龟五彩缤纷,令人心旷神怡。碧波浩淼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 主要内容: 《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句向我们介绍了南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主要写了南沙物产富饶。

(三年级语文教案)2《美丽的南沙群岛》

2《美丽的南沙群岛》 三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 4?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海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欣赏课件画面. 2?配乐解说: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

3?指导读题:美丽的/南沙群岛.

?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 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2?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齐读这三个句子. 3教师小结: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扌旨导生字 1?巩固生字. (1) 认读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要句子. 浩瀚海域岛屿辽阔 繁衍心旷神怡星罗棋布海龟 (2) 查字典,说说带点字词的意思. 星罗棋布心旷神怡繁衍碧波浩淼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礁"和"域俩个左右结构的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 上节课我们读了&t;&It;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些什么? 2. 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海岛. 二?精读感悟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 "晶莹的珍珠"指什么 ---- 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 (岛屿多) (2) 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 (3)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师小结. (4)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