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许多为新兴的私人投资部门提供基础设施的
投资都只能由政府来承担。这些投资被称作 社会基础资本,如公路、灌溉和引水工程, 公众医疗保健事业等。这些工程一般都具有 外部经济或溢出效应,私人公司无法投资经 营,所以政府必须介入,以保证这些社会基 础投资能够有效进行。
⒋技术变革和创新 (科学、工程、管理、企业家才能)


即使在一个国家内,生活水平也随着时间推 移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美国过去一个世纪 以来,按人均实际GDP衡量的平均收入每年增 长2%左右。虽然2%看来并不大,但这种增 长率意味着平均收入每35年翻一番。由于这 种增长,今天的平均收入是一个世纪以前的8 倍左右。

用什么来解释这些呢?富国如何能确保自己
资增加,繁荣;反之衰退。
4)创新理论:技术革新和发明不是连续和均匀的。

5)预期过度论:在心理上的乐观预期和悲观预
期,说明了繁荣和衰退的交替。乐观时,投资和 消费增加,繁荣。
6)政治周期论:政府的交替扩张和收缩。经济

同除以劳动数量N,得到:△K/N=sy-δk
所以 △k+ △Nk/N =sy-δk,
由于资本增量有两个去处:△K=N
△k+ △Nk
即△K/N=△k+ △Nk/N
sy =△k+(n+δ)k
人均储蓄=资本广化+资本深化
所以 △k=sy-(n+δ)k
4.经济增长的稳态分析
稳态:指一种长期均衡,人均资本达到并维持
★经济增长的四个要素
经济增长的良方是什么呢?首先需要说明一
点的是,成功的国家并非经由同一条道路。 例如,英国最早开始进行工业革命,并在19 世纪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日本则相反, 加入经济增长竞赛的时间较晚。它最初是通 过模仿外国技术、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工业, 然后大力发展自己的制造业和电子业,最终 成功地发展了本国经济。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_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_经济增长理论

Yt Yt 1 gt Yt 1
• 如果是人均水平的,也可以把Y折算成 当年的人均平均数。
6、经济增长的源泉
• 以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函数为例说明技术进步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柯道函数描述了在规模收益不变的情况 下,技术、劳动和资本对于产出的贡献情况。 • Q=ALαKβ (A>0,0<α,β<1) • 对柯道函数两边取自然对数,得到: • lnQ = lnA +αlnL +βlnK • 全微分后 • dQ/Q = dA/A +αdL/L +βdK/K • 产出增长率 = 技术增长率 +α劳动供给的增长率 + β资 本供给的增长率 • 这里, α、 β分别是劳动和资本对于产出的弹性。
gA = g -αgN -βgK
4.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 1)存在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 否存在着一种长期增长的可能性? • 2)稳定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是 否存在着一种稳定增长的可能性? • 3)恢复性问题,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如 果偏离正常的增长轨道,怎样才能使其 恢复?
5、经济增长的衡量
• Yt表示 t 时期的总产量,Yt-1表示 (t-1) 时期的总产量。增长率为:
• 实际增长率gA = s/kA
• 如果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那么, 实际资本-产出比率 =企业家意愿资本-产出 比率 ,即: kA =kw
6.自然增长方程
• 考虑到就业问题,要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国民收 入的增长率应该等于劳动力增长率。
gN= s/ kn = n
式中:gN为充分就业时的均衡收入增长率, n为人口增 长率,kn为充分就业时的资本-产出比。 经济含义:要实现充分就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必须等于该国人口增长率。 • 与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均衡国民收入增长率叫做自然增 长率。

第08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08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5
宏观经济学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三、自由浮动制度下汇率的决定
从经济学观点看,货币也是一种商品。汇率既然 是两种商品之间的兑换率,当然就是货币市场买、卖 双方交易的市场价格。这一价格正好使货币市场上对 货币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均衡。
6
宏观经济学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图8-1 汇率的决定
2
宏观经济学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第一节 汇率和对外贸易
一、汇率及其标价
1.汇率的概念 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汇
率,它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3
宏观经济学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2.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 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
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可以用两个方程式来表示:
y=c(y)+i(rw)+g+nx(e)
IS*
M/P=L(rw,y)
LM*
模型的第一个方程式描述了产品市场的均衡,第二个
方程式描述了货币市场的均衡。外生变量是财政变量g、
货币变量M、物价水平P以及世界利率rw,内生变量是收 入y和利率e。
2.LM*曲线的走势 LM*曲线是一条垂直线。 之所以LM*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是因为汇率并没有进入
LM*方程式。 3.LM*曲线的移动
当货币供给量M增加时,LM*曲线向右移动;当M减 少时,LM*曲线向左移动。
14
宏观经济学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图8-3 LM*曲线
15
宏观经济学
第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经济增长阶段论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经济增长阶段论

一、新经济增长理论
(五)新增长模型的政策含义
大多数新增长模型都强调了模型的政策含义。 罗默、卢卡斯等人认为,如果政府不对科学技术 的发展加以倡导,那么分散经营的经济的增长率 就会过低。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研究和开发提 供补贴而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琼斯、雷贝 洛等人认为,各国政府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和贸 易政策是导致各国经济增长率存在差异的重要因 素,政府应采用降低资本税、关税等政策措施鼓 励资本积累和国际贸易,以促进经济增长。新增 长理论家的上述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 值。
一、新经济增长理论
(四)完全竞争条件下的新经济增长模型
2、凸性增长模型 完全竞争条件下内生增长模型的第二条研究思路是在总量生产函数规模收益 不变即凸性生产技术的假设下说明经济实现内生增长的可能性。采用这条研 究思路的增长模型有AK模型、琼斯—真野惠里模型、雷贝洛模型、金—雷贝 洛模型、拉德尤等人的模型。在这类增长模型中,比较重要的是琼斯—真野 惠里模型和雷贝洛模型。下面简要说明AK模型。 AK模型假定总量生产函数具有最简单的线性形式: Y=AK 式中,A为反映技术水平的正的常数;K为资本存量。 假定储蓄率是参数s。又假定没有人口增长和资本折旧,则所有的储蓄都化为 资本存量的增加,于是有: ΔK=sY=sAK或 ΔK/K=sA 这样,储蓄率就影响到了资本增长率。进一步地,既然产量与资本成比例, 产量增长率也等于: Δy/Y=sA 在这种情况下,储蓄率s越高,产量的增长率也将越高。 由于假定资本具有不变的边际产品,资本积累过程不会中止。即使经济中不 存在任何技术进步,资本积累也足以保证经济沿着一条平衡增长路径增长。
• 成熟,指超越初始ຫໍສະໝຸດ 业,能够吸收和有效的采用现代技术的最新 成果。 • 起飞之后是一段长时期持续的增长,产量超过人口的增长速度。

宏观经济学第8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8章习题及答案

第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名词解释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通货膨胀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二、判断题(正确标出“T”,错误标出“F”)1.减少法定退休年龄会使一个国家的失业率上升。

()2.当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自然失业率为零。

()3.由于进口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4.由于采用新技术导致一部分人失业的情况称为结构性失业。

()5.根据奥肯定律,失业率每提高3个百分点,实际国民收入就会减少1个百分点。

()6.充分就业与任何失业不能相融,只要经济中存在失业者,就不能说实现了充分就业。

()7.物价稳定是指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水平保持固定不变。

()8.在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中,价格与实际收入是同步增长的。

()9.由于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通货膨胀被称为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10.滞胀现象指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成正方向变化。

()11.在劳动力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时还会出现的失业有结构性失业和实际工资失业等。

()12.摩擦性失业的存在是自然失业率不为零的原因之一。

()13.当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超过货币增长速度,而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则价格水平将会上升。

()14.政府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15.通货膨胀肯定会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平常水平。

()16.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主要指收入普遍下降。

()17.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所以通货膨胀率越高,意味着经济增长越快。

()18.由于自然失业率是等于零的失业率,所以达到自然失业率水平就意味着实现了最大可能的就业水平。

()19.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交替关系。

()20.短期菲利普斯曲线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呈负相关。

()三、单项选择1.如果某人因为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去了工作,这种失业应属于()。

A.结构性失业B.摩擦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2.天气寒冷,游客大大减少,海滨旅游区部分人失业,应属于()。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第八单元经济增长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经济增长的含义、特征与源泉;2.哈罗德(Harrod)-多马(Domar)经济增长模型;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4.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5.新经济增长理论;6.经济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单项选择1.下列选项中,()不是发展中国家的特征。

a.贫穷;b.稳定的资本存量;c.发展工业基础;d.商业欠发达。

2.产油富国与发达国家的共同点是()。

a.收入分配较为公平;b.有大量资本设备;c.人均收入高;d.出口制成品为主。

3.下列选项中,()不是人均生产函数的特征。

a.随着人均资本存量的增加,人均产量也增加;b.对于每一个既定的人均生产函数来说,技术状态是不变的;c.随着资本存量增加,人均生产函数向上移动;d.收益递减规律适用于人均生产函数。

4.下列选项中,()是提高增长率的最好方法。

a.发现新的自然资源供给;b.发展新技术;c.提高人口增长率;d.增加出口。

5.下列选项中,()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a.人口增长;b.跨国公司的存在;c.工业基础差;d.国际债务。

6.下列选项中,()属于资本深化。

a.人口增长2%,资本存量增加5%;b.人口增长2%,资本存量增加2%;c.人口增加2%,资本存量增加1%;d.人口没有增长,资本存量也没有增加7.在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是()。

a.经济增长的余量;b.经济增长的外生变量;c.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d.引起经济增长的次要因素。

8.当储蓄水平既定时,()。

a.政府预算赤字越大,经常账户赤字越大,投资就越多;b.政府预算赤字越大,经常账户赤字越小,投资就越多;c.政府预算赤字越小,经常账户赤字越大,投资就越多;d.政府预算赤字越小,经常账户赤字越小,投资就越多。

9.当一国陷入低收入水平不断增强的状况时就被称为处于()。

a.不发达陷阱;b.流动性陷阱;c.非工业化陷阱;d.低资本化陷阱。

宏观经济学 第8章 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和通货膨胀[完成]

宏观经济学 第8章 菲利普斯曲线、自然失业和通货膨胀[完成]
宏观经济学 第8章 15
(m z ) u
e
当涉及特定年份的通胀、预期通胀或失业,以 上等式需包含时间下标,如下所示
(m z ) u
e t t
t
变量t 、et, 和ut 指的是第t年的通胀、预期通 胀和失业,因为将m和z假设为常数,所以没有 时间下标。
2007-2008
高增长高通胀时期,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 为过热,防止物价结构性上涨转为明显的通胀 西方经济学· 宏观· 第16章 8
通货膨胀税(北大,厦大,武大,中山)
发展中国家的税收来源有限,增加税收会触动有关的利 益集团。财政向中央银行借款融资,中央银行增发钞票 导致通货膨胀,实际是向所有人普遍征收了一种税收, 即通货膨胀税。 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是对货币余额征税。指 inflation 引起的一部分货币购买力由资产所有者向货币发行者转 移的现象,这种转移犹如一种赋税,所以叫通货膨胀税 假设通货膨胀率 p=15% ,则政府收入增长了现有货币总 量的13%,这从以下公式中可以计算出来:
升; 不是指物价水平一时的上升。 指全面、持续的上涨。
P t P t 1 t P t 1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社会价格总 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 总水平不断普遍下降。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 相对应的经济过程,往 往是在通货膨胀得到抑 制之后发生的。
流通中的货币大大少于商品 流通的需要, 特别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社会对于经济前景预期普遍 不良, 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造成价格水平普遍下降, 经济持续萎缩,资产严重缩 水。
通货膨胀税率 =

1 该税率表示每一单位货 币所丧失的购买力 通货膨胀税T= M, (M 为一年中平均货币余额 ) 1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8章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8章

3.建立适当的制度
• 产权制度


政治制度
法律制度 ……
4.鼓励技术进步
• 知识产权保护


优惠的税收
对R&D的财政支持
四、超越索洛模型:内生增长理论
——索洛模型中,技术进步是外生给定
的,无法解释技术进步的机理。
——内生增长理论试图解释技术进步
以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基本模型
——生产函数 Y=AK 资本的边际产量不变,MPK=A 这是与索洛模型生产函数根本的不同 如果把知识也当做资本,其边际产出 是递增的,那么上述假设更加反映现实。
移,但总产出也不断增长。

两部门模型也与索洛模型类似 如果u 不变,E 的增长速度g(u)就不
变,模型与上一章加入技术进步的索洛模
型一致
• 两部门模型中,u 影响稳定状态的产出
增长率。u 和s 都影响收入水平。
3.关于R&D
• 企业的R&D行为 由于R&D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有外 部溢出性,企业的R&D投入往往低于社会 最佳水平。 熊彼特:“经济进步是通过一个‘创 造性破坏’过程来实现的”。
引起经济的长期增长。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的结论则是经济增长取决于外生的技术进步, 而储蓄只会导致经济的暂时增长,资本边际 收益递减最终使经济增长只取决于外生技术 进步的稳定状态。
本章小结(1)
• 索洛模型中,人均收入的增长率由外生的技
术进步率决定。模型本身不能说明技术进步 的变化。 • 通过把劳动改善性技术进步因素的加入基础 的索洛模型,说明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
率。这些模型力图解释那些决定通过R&D
进行知识创造的决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8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过度储备除用于对工商企业和个人的贷款之外,银行也用它去 购买一些有较高收入的有价证券。这类证券的灵活性比二级储 备差,但其收入却高于二级储备中的债券。它们属于金融投资 活动而不属于银行的储备。 银行贷款的利息随贷款风险不同而有差异,贷款的时期越长, 风险也越大,利息率也越高。通常,将风险最小,期限最短 的贷款利率称为基础利率。 银行活期存款帐户上的储蓄通常又称为需求储蓄,因为储蓄减 少了需求,将其以存款形式储蓄在银行里,当银行归还这笔存 款时,需求又会增加。
结果,400美元的货币从A的帐上转到了B的帐上,也从甲银行 流到了乙银行。一方的增加恰等于另一方的减少。总活期储蓄 仍为1000元,货币的总供给量不变。
8
10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这一过程可用甲、乙两个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变动表来 说明,如表8.2、表8.3 和表8.4所示。
9
11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3.货币创造过程
我们接着叙述前面的例子,假定A在甲银行中存入1000美元, 甲银行留下20%的必要储备以后,将余下的800美元过度储备贷 给了B,并为其开了一个800 美元的支票帐户。 现在,B买了C的一辆旧汽车,并填写了一张800美元的支票给C, 假定C在乙银行开户,他将这张支票交给自己的开户银行以后, 乙银行就增加了800美元的储蓄,乙银行根据法定准备率留下 160美元作必要储备,将余下的640美元过度储备贷给了D。由于 A的1000美元储蓄和两次贷款活动,甲、乙两个银行共增加货币 的总额为:1000+800+610=2440,贷款活动创造了1440美元。 但这一过程尚未结束,因为D 可以用乙银行贷给他的640美元 去向E购买某种产品,而E则会将这640美元存入他的开户银行 丙,丙银行留下其中的20%作必要准备金之后又可贷出512美元。 这一过程会不断重复下去,直到存贷的金额小到不值一存。 表8·5说明了这一全过程。
57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银行接受的每一笔储蓄都增加了银行的资产,同时也增加了它 的负债。在1000美元存入的瞬间,它完全成为银行的储备资产, 随后银行将按法定准备率20%留下必要准备金200美元,余下 的800美元成为过度储备,银行的可贷资金增加了800美元。
注意,不能误认为过度储备等于总资产减去必要准备金,只有 在银行不贷出任何资金的时候才是这样,当银行已经有资金贷 出的时候,它是剩下的资金即现有总储备减去必要准备金之后 的余额。过度储备的大小决定着银行贷款的多少和规模。
13 15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最A在初甲1银0行00中美存入元10的00美存元款,甲,银
通行过留下贷20款%的活必动要储。备最以后终,派将
生余并出为下其的4开8000了0美0一美元个过8元0度0 的美储元备贷的贷款支给票了,帐B, 加户上。 最初A的1000美元
银行
存B一买张款了80C,0的美一使元辆的储旧支汽票蓄车给,总C并,填额假写定为了C 5在00乙0银美行元开户。,这他将意这味张支着票增交
假定A在甲银行中有1000美元的存款,法定准备率为20%,甲 银行会有800美元的过度储备,假定B 需要800美元贷款买一辆 旧汽车。甲银行调查了他的信用状况后决定贷给他800美元, 并为B 在甲银行开了一个800美元的支票帐户,B可以用800美 元购买他所需要的旧汽车,而A也可以继续为购买商品和劳务 开出支票使用他的1000美元支票帐户存款,这时货币总量为A 和B 所持有的货币量的总和:1800美元。贷款活动一开始就创 造出了800美元的货币。 当银行将其过度储备转为支票帐户的贷款时,就创造出货币, 货币供给就会增加,当借款人归还贷款时,就会使一部分货币 转化为过度储备,货币的供给就会减少。

加给就1增自0加己0了的0美8开00户美元银元的行的以储储后蓄蓄,,乙乙,银银实行行
际根上据法增定准加备了率留50下01060美美元元作的必 货要备币贷储给备供了,给D将。余量下。的640美元过度储

表8-5 信用扩张过程($) 储蓄$ 必要准备金 贷款
A1000 200
B800
C800
160
D640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
2020/11/17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一、偿付能力与灵活性
银行是其储户的债务人,它必须在其债权人 ——储户——提出要求 时归还其存款时,支付一定量的利息。银行偿还其债务的能力称为 银行的偿付能力。银行又是其贷款客户的债权人,它可以在贷款到 期后收回本金和一定数量的利息收入。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 减去银行业务活动的各种成本和费用之后,就是银行利润。
银行每隔一个不长的时间就必须平衡其每天的准备金水平。使准 备金大于、至少等于储蓄乘以法定准备率。如果银行的准备金数 量低于根据法定准备率计算的必要准备金,该银行可以向其他准 备金超过必要准备金的银行借入准备金,这种同业拆借通常只有 一天24小时的期限。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规定每两周各商业 银行就要平衡一次其准备金。各商业银行之间的准备金借贷市场 在美国称为联邦基金市场,其利息率称为联邦宏观基经济金学第利八章率[1] 。 4 6
1.必要准备金和法定准备率 在当代西方国家,一方面量,从而控制货币供给量,中央银行 对所有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有统一的法定准备率的规定。
35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根据法定准备率,每一笔储蓄都有一固定比例的部分作为必要准 备金。例如,法定准备率为12%,每100美元的储蓄就必须有12 美元作为必要准备金不能贷出。因此必要准备金与储蓄和法定准 备率之间的关系可写为:
D 可以用乙银行贷给他的640
美元去向E购买某种产品,而 E 则 会 将 这 640 美 元 存 入 他 的

E640
128
开户银行丙,丙银行留下其
中的20%作必要准备金之后又
可贷出512美元给F。
丁 G512
102
注意:最初的储蓄增量
F512 H409.6
在上述过程中,没有现金的转手。所有交易都是通过转帐和银 行簿记的变化完成的。在西方发达国家,绝大多数交易都是以 此种方式进行,现金交易的比例很小。但是,在贷款活动没有 发生的地方,支票交易仅仅是简化和方便了交易,并不会对货 币供给量有任何影响。
10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12
2.贷款与货币创造
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与银行的贷款活动直接相关。但是,贷款只 有在如下形式时才会影响货币的供给量,即通过为借款人开一 个支票帐户或在其支票帐户上增加一笔资金。以现金方式贷出 的款项不但不会增加货币供给,反而会降低货币供给。
银行的准备金超过必要准备金的部分称作过度储备,过度储 备的公式可以写为:
过度储备 = 现有的总储备 – 必要准备金 =存款总额-贷款总额-必要准备金
由于过度储备是银行可以随时贷出的资金,因此它在银行中 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假定某银行接受了A的一笔1000美元 活期存款,在法定准备率为20%的情况下,该银行的资产负 债平衡表如下:
准备金的持有有两种形式:一是银行自己库存的现金,二是将 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由于银行日常的现金需要量低于储蓄的 3%,绝大多数银行会把其余的必要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
准备金又分成两级:以现金形式持有的准备金称为一级储备, 以灵活性最高的债券(通常是政府的短期债券)形式持有的 准备金称为二级储备。
2.过度储备
必要准备金 = 存款额法定准备率
由于准备金制度包括所有的银行、储蓄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它 们都要在联邦储备银行开户,这就使法定准备率成为政府控制所 有银行的工具。在准备金制度下,银行的灵活性可以确保在一个 有效的水平上;同时也确保了银行活动的统一性和标准化,从而 确保了中央银行对信贷活动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能力。
二、准备金
银行可贷资金的基本来源是银行的储蓄,但每天也都会有一部分 存款被取走。在正常情况下,储户每天取走的金额只占全部储蓄 的一个很小比例。此外,每天还会有新的款项存入。由于有大量 的储户,每天取走和存入的金额一般小于全部储蓄额的10%。存 或取的净额每天最多不超过3 %。这样,如果银行将现金保持在 其储蓄额的10%左右,就足以应付所有的提款需求。 为了防止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而使其保留的现金过少,各国都以 法律形式规定银行保有现金或灵活性较高的金融工具的固定比例, 以应付储户提款。这种为应付提款而保留的资金称为准备金或银 行储备,银行准备金占全部存款的比例称为准备率。
13
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
2.灵活性
银行还须备有足够的现金以应付储户取款的需要。银行备有现金 的多少称为银行的灵活性,备有现金越多,灵活性就越大;相反, 备有现金越少,灵活性就越小。
银行保留的现金越多,其收入也就越少,灵活性越大,因挤兑倒 闭的风险也就越小;相反,银行保留现金越少,收入越高,灵活 性越低,因挤兑而倒闭的风险也越大。
如果银行贷出的资金过多,以致其储备总额降到了必要储备额以 下,它就必须采取措施弥补其准备金的缺额,这种措施共有三类: 第一,它可以在货币市场出售其二级储备中的一些债券,这将损 失一些利息收入;第二,银行可从中央银行借得准备金贷款;第 三,银行可在同业资金拆放市场上从其他银行宏观借经济得学第准八章备[1] 金。12 14
因此,银行必须在增加灵活性从而因持有现金增加而增加机会成 本,与失去灵活性从而增加风险成本之间进行权衡。在1929-1933 年的大危机期间,就有许多银行在未失去偿还能力的情况下,因 灵活性太低而破产。
3.偿付能力和灵活性的成本 偿付能力和灵活性是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的成本却是相同的,保 持较高偿付能力和较高灵活性的机会成本都是因此而减少的收入。 1929-1933年的大危机使西方各国认识到,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保证 银行的偿付能力和灵活性,以避免银行破产而引起的金融恐慌和 混乱。其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法定准备金制度。宏观经济学第八章[12] 4
三、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