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基础》

合集下载

电工技术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
电工技术基础是指掌握电工基本知识和技术的基础能力。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电气基本理论:了解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等基本概念,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理论。

2. 电气安全知识:熟悉电气安全规范和标准,了解电击、
触电、火灾等危险和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接地方法和绝
缘措施。

3. 电路图设计与分析:能够理解和绘制电路图,分析电路
中的电阻、电流、电压等参数,解决常见的电路问题。

4. 电器元件与设备:了解主要电气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如电阻、电容、电感、继电器、开关等,掌握不同类型的
电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5. 电机与控制:了解电机的分类、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掌握电机的起动、停止、调速、反向控制方法,了解常见
的电气控制元件和控制电路。

6. 配电与用电安装:了解电能的产生、输送和分配,掌握
低压、中压和高压电力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设备,了解电力
负荷计算和配电装置的选型、布置和施工要求。

7. 仪器仪表与测量技术:了解常见的电气测量仪器和仪表
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掌握电气参数的测量和故障排除
技术。

8. 自动化控制基础: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
握PLC编程和现场总线技术,了解常见的工控设备和系统。

以上是电工技术基础的主要内容,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从事电工、自动化等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共27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标准编制单位:1、课程性质课程的定位《电工技术》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基础技能课程.衔接前导基础课及后续专业课的桥梁,对培养职业能力起主要支持作用。

又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电类应用学科。

它不仅是学科教育,更是素质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获得常用电路分析、设计、安装、维护、测量以及故障诊断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技能。

为学习电子技术、机床电气控制、机电设备维修等后续课程及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达到维修电工(中级)职业技能资格考证培训要求。

课程的设计理念和思路课程的设计理念从生产实际出发所学为所用够用为度根据职业能力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工作任务整合教学内容根据工作岗位设计教学情境根据工作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根据职业标准设计评价标准课程的设计思路以项目式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

以具体的电路检测与连接为载体。

融合认知、安装、调试和检测等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突出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以学生为主体,践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原则。

参考行业、企业实践经验进行开发知识、技能、素质三目标的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采取多样化教学方法。

职业面向机电设备维修岗位、机床操作岗位职业拓展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岗位、机电产品营销岗位、生产管理岗位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电工技术基础》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2.1.2专业能力和知识目标根据表1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本课程专业能力与知识目标如表2所示。

课程目标专业能力目标1.具有分析解决中等复杂程度典型、常用电路问题的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

2具有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

3会应用电路理论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5用低压电气控制系统线路连接,元器件识别、使用的能力6能熟练使用常见的工具和电子仪器。

《电工技术基础》第一章

《电工技术基础》第一章

分电路消耗功率,为负载性质
➢ 当计算的
时,说明U、I的实际方向相反,此部
分电路产生功率,为电源性质
相关知识
二、电路的基本物理量
4.电能与功率
例题1-2
图1-6所示直流电路中,



,求各电路元件消耗或产生的
功率 、 、 及整段电路的功率P
➢ 对元件1,
,电流和电
压的参考方向一致,元件1消耗功率16 W
任务导入
相关知识
一、电路的组成
电流流过的回路称为电路
它可以实现电能的传输、分 配与转换,还可以实现信号 的传递与处理
电源
0 1 向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如发电机、信号源、电池等
负载
0 2 在电路中接收电能的设备,如电灯、空调、电动机等
中间环节
0 3 连接电源和负载的导线、控制电路通断的开关、检测 和保护电路的控制设备及仪器仪表等
0 1 可用于测量交直流电压、电流、电阻等多种电量 0 2 可用于测量电容、电感以及晶体管的某些特性
0 3 可用于检测多种电子器件的好坏及调试各种电子设备
相关知识
三、万用表的使用
万用表根据显示方式的不 同,可分为指针式(模拟 式)和数字式两大类
指针式万用表--图1-7〔a〕 0 1 以指针式电流表作为表头,测量结果通过指针在表盘上显示
机械调零螺钉
0 2 在测量前用来调零,测量前表针如果不在0刻度线,可用螺丝刀调整该螺钉使表针复位
欧姆调零旋钮
0 3 测量电阻前,先让红、黑两表笔短接,此时表针应指在电阻〔欧姆〕挡的零刻度线上 如果未指在零刻度线上,可调整该旋钮使表针复位
相关知识
三、万用表的使用
2 . MF-47型万用表的面板

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教案完整版

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教案完整版

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电工技术基础》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介绍以及简单电路的分析。

重点讲解电路的串联、并联特性,以及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电路元件的作用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串联、并联特性,并能够运用这些特性分析简单电路。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使用电工工具和仪器进行电路搭建和测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电路的串联、并联特性分析,以及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工作原理。

重点: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作用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工教材、电路图、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电容、电感、导线、电源等)。

学具:笔记本、教材、实验报告册、电工工具(如螺丝刀、剥线钳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元件的作用。

2. 理论讲解:(1)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

(2)讲解电路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指导学生搭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观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分析电路特性。

(2)让学生动手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参数,了解其工作原理。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路分析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路的基本概念、元件及其作用。

2.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

3.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的工作原理。

4. 典型例题和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等。

(2)分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性,并举例说明。

(3)计算一个简单电路中各元件的参数。

2. 答案:(1)电路的基本概念: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单位为安培(A);电压是电势差的表示,单位为伏特(V);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单位为欧姆(Ω)。

【2024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2)

【2024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 (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全日制中职教育层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

三、参考学时144学时四、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职业知识(1)理解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及其参考方向的意义。

(2)学会应用基尔霍夫定律及电流分析方法,分析计算电路中各个电量。

(3)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了解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定律的矢量图,学会分析计算一般的正弦交流电路。

(4)理解功率的概念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5)掌握对称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功率的计算方法,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性线的作用和三相负裁的正确接法。

2.职业技能:(1)安全用电。

(2)常用电工材料的选择,常用电工工具、仪表的使用及维护。

(3)电阻、电容及电感的识别、检测。

(4)常用电路的识别及连接。

(5)三相交流电源及负载的连接。

3.职业素养:(1)巩固专业思想,熟悉职业道德规范。

(2)培养吃苦耐劳、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

(3)培养良好的自主能力和计划能力。

(4)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5)培养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五、编写思路根据地区和学校实际,体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突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岗位需求,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适应“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教学方式实施需要,在教材内容上,依据“教学大纲”对电工技术的专业要求,充分考虑职业岗位需求,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应用性和实践性,尽力体现“简单、实用、够用、定性为主”的原则,在实施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教育。

电工技术基础教材

电工技术基础教材

电工技术基础教材
以下是一些有关电工技术基础的教材推荐:
1.《电工技术基础》(第3版)-陈坚、魏晓斌、伍红波
这是一本针对中职、高职和大专电工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内容包括电路中元器件、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础知识、电路的测量技术、电力系统和电动机等。

2.《电工技术基础》- 白国荣、朱荣喜、程祖贵
该教材主要面向电工技术学院、中职和高职电工专业学生,内容包括电学基础、电路分析与计算、电源和电压调节等内容。

3.《电工技术基础与实践》-杜恒江、张雷、刘金平
该教材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阅读,内容包括电学基础、电路分析、电动机原理、电气自动控制和电气图纸等。

4.《电工技术基础》-周青
该教材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涵盖了电工技术基础的各个方面,包括电学基础、电路分析、电动机原理及控制、电源电压调节与稳定等。

以上推荐的教材都是比较经典的电工技术基础教材,适合初学者入门以及电工专业学生学习使用。

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

807电工技术基础

807电工技术基础

807电工技术基础【实用版】目录1.电工技术基础概述2.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3.电工技术的应用领域4.电工技术的发展趋势正文一、电工技术基础概述电工技术基础是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和控制等方面的一门学科,它涵盖了电力系统、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等多个领域。

电工技术基础为现代社会的电力需求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科技、工业和建筑等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1.电压:电压是衡量电子运动能力的物理量,单位为伏特(V)。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它是电源提供电能的主要方式。

2.电流:电流是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上的净电荷量,单位为安培(A)。

电流是电能传输的主要形式。

3.功率:功率是表示单位时间内能量转换的速率,单位为瓦特(W)。

功率是描述电气设备能力的重要指标。

4.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为:V=IR。

其中,V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R 表示电阻。

5.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包括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KCL 表示在任意时刻,进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离开节点的电流之和;KVL 表示在一个闭合回路中,电压之和等于零。

三、电工技术的应用领域1.电力系统:电力系统是电工技术基础的核心应用领域,它包括发电、输电、变电和配电等环节。

电力系统为社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

2.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基于电子学的应用领域,研究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和应用。

电子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计算机、家电等领域。

3.电气设备:电气设备是应用电工技术基础的各类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电动机等。

电气设备在工业、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四、电工技术的发展趋势1.清洁能源: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成为电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2.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2025江苏中职职教高考《机电一体化-电工技术基础》讲义知识考点复习资料

2025江苏中职职教高考《机电一体化-电工技术基础》讲义知识考点复习资料

江苏职教高考机电一体化类(电工技术基础)课程知识框架电子电工机械基础30%电工技术基础35%液压与气动10%机械制图10%电子技术基础15%考试大纲:考查目标第二部分《电工技术基础》1.电路的基本概念2.简单直流电路3.复杂直流电路4.电容和电容器5.磁场和磁路6.电磁感应7.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8.正弦交流电路9.三相正弦交流电路10.变压器11.电机与控制12.非正弦周期电路13.过渡过程第五部分《电子技术基础》一、模拟电路部分二、数字电路部分第二部分《电工技术基础》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本章重难点分析一、了解电路的组成以及作用二、理解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的概念及其单位三、熟练掌握电动势、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和数值正负的意义四、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掌握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计算五、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熟练掌握电阻定律。

六、了解电气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一、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是为实现某种应用目的,由若干电气设备或器件按一定方式用导线联接而成的电流通路。

手电筒电路电风扇电路电路的组成电路由电源、负载、控制装置及导线组成。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负载是消耗电能的装置,也称为用电器。

负载的作用是把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控制装置及导线用于连接电源和负载,使它们构成电流的通路,把电源的能量输送给负载,并根据需要控制电路的通、断。

保护装置保证电路的安全运行。

二、电路的基本功能电路的功能(1)电力系统中:电路可以实现电能的传输、分配和转换。

(2)电子技术中:电路可以实现电信号的传递、存储和处理。

三、电路模型和电路图什么是模型?物理学中的质点、刚体以及点电荷等都是模型。

1、理想电路元件实际的电路是由一些按需要起不同作用的元件或器件所组成,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电池、电阻器等,它们的电磁性质是很复杂的。

何为电路元件?用于构成电路的电工、电子元器件或设备统称为实际元件。

例如:一个线圈在有电流通过时为了便于分析与计算实际电路,在一定条件下常忽略实际部件的次要因素而突出其主要电磁性质,把它看成理想电路元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远程教育《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学习指导书李小宁编《电工技术基础》课程学习指导书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一)本章学习目标1.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了解电路的有载、开路与短路状态和电气设备的额定值意义。

3.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并能正确应用。

4.能运用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分析与计算简单电路和电路中各点的电位。

(二)本章重点、要点本章重点为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等效、额定值、功率平衡、基尔霍夫定律、参考电位等基本概念。

(三)本章练习题或思考题:一、单选题1. 1在图示电容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正确关系式应是( )。

(a) u=Ci(b) i=Cutdd(c) u C=ddit1.2流过电感L 的电流从0升至I 时,电感L 吸收的磁场能为( )。

(a) 12LI2(b) 2LI2(c) LI21.3一台发电量为100瓦的直流发电机,为一60瓦的照明设备供电,这时发电机处于( )。

(a) 空载运行(b)满载运行(c) 轻载运行(d) 过载运行1.4有一额定值为2.5瓦 500欧的线绕电阻,其额定电流为( )。

(a)0.05安(b)0.0707安(c)0.1安(d)0.5安1.5电路和及其对应的欧姆定律表达式分别如图1、图2 、图3所示,其中表达式正确的是( )。

(a) 图1 (b) 图2 (c) 图3二、判断题1.6 在参考方向选定之后,电流、电压才有正负之分。

1.7 叠加原理可以计算非线性电路的电压和电流。

1.8某负载为一可变电阻器,由电压一定的蓄电池供电,当负载电阻增加时,负载也增加。

1.9 220V 、40W的白炽灯,灯丝电阻为5.5欧。

1.10遵循欧姆定律的电阻是线性电阻。

三、计算题1.11 图示电路中,已知I1 =11 mA,I4=12mA,I5 =6mA 。

求I2 ,I3 和I6。

41.12图示电路中,已知:I S1 = 3A,I S2 = 2 A,I S3 = 1A,R1 = 6Ω,R2 =5Ω,R3 =7 Ω。

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求电流I1 ,I2 和I3 。

1.13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1,I2 和I3 。

1.14已知图示电路中的B点开路。

求B点电位。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一)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掌握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及静态电阻、动态电阻的概念,以及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二)本章重点、要点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三)本章练习题:一、单选题:2.1图示电路中,当R1 增加时,电压U2 将( )。

(a) 变大(b) 变小(c) 不变2.2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2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1和I2 将( )。

(a) 增大(b) 不变(c) 减小2.3图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 L而言,点划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 )。

(a) 理想电压源(b) 理想电流源(c) 不能确定2.4 图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

(a) 理想电压源(b) 理想电流源(c)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2.5 当电流源短路时,该电流源内部 ()。

(a)有电流,有功率损耗(b)无电流,无功率损耗(c)有电流,无功率损耗二、判断题:2.6 理想电压源的外接电阻越大,流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越小。

()2.7 若两个电阻的额定功率相同,则电阻值大的额定电流值较大。

()2.8 在图示电路中,各电阻值和U S 值均已知。

欲用支路电流法求解流过电压源的电流I,列出独立的电流方程数和电压方程数分别为4 和3。

()2.9 非线性电阻的电阻值为非定值,且与该电阻两端的电压或通过的电流有关。

()2.10 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U S =2 V,I S = 2 A。

A、B两点间的电压U AB为-1 V。

()三、计算题2.11图示电路中,已知:U=12 V,U S1=4 V,U S2=2 V,R1=4Ω,R2=2Ω,R3=5Ω,R=1Ω。

用支路电流法求电流I。

2.12图示电路中,已知:I S1=1 A,I S2=2 A,R1=R2=R3=R4=5Ω。

用支路电流法求电流I。

2.13图示电路中,已知:U S = 1 V,I S = 1 A,R1 = R2 = R3 = 1 Ω。

试用叠加原理求支路电流I1,I2及电流源的端电压,并说明哪个元件是电源。

2.14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2。

2.15图示电路中,已知:U S1=12V,U S2=9V,U=9V,R1=1Ω,R2=12Ω,R3=18Ω,R4=9Ω。

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电阻R x的值。

第3章电路的暂态分析(一)本章学习目标1.建立暂态和稳态的概念,了解过渡过程对电路产生的不良影响及功用。

2.理解和掌握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以及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

3.理解并熟练掌握三要素法。

4.了解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二)本章重点、要点本章重点为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以及三要素法。

难点是非单回路一阶电路任意电流或电压响应初始值及时间常数的确定。

(三)本章练习题:一、单选题:3.1 图示电路在换路前处于稳定状态,在t =0瞬间将开关S闭合,则i ( 0+)为( )。

(a) 0 A (b) 0.6 A (c) 0.3 A3.2 图示电路在换路前处于稳定状态,在t = 0 瞬间将开关S闭合,则i2(0+)为( )。

(a) 0.6 A (b) 1.2 A (c) 0.3 A3.3图示电路在换路前处于稳定状态,在t = 0 瞬间将开关S 闭合,则i C( 0+)为( )。

(a) 0.6 A (b) 0 A (c) -0.6 A3.4 RL电路的时间常数( )。

(a)与R成反比(b)与R成正比(c)与R的积分成反比(d)与R的积分成反比3.5如果换路前电容处于零状态,则换路时,电容相当于()。

(a)开路(b)短路(c)恒压源(d)恒流源二、判断题3.6 RC电路的零状态相应,是电源向电容充电的过程。

()3.7纯电阻电路,换路时没有过渡过程。

( )3.8换路瞬间,电感元件有储能时,可被看作开路。

( )3.9RC电路暂态分析的时间常数于电阻值成正比。

( )3.10换路瞬间,电感元件有储能时,可被看作开路。

()三、计算题3.11图示电路原已稳定,已知:R 1 = 200 Ω,R 2 = 100 Ω,U S = 100 V ,t = 0 时将开关断 开。

求S 断开瞬间( t = 0 + ) 各支路电流。

3.12图示电路原已稳定,已知:U S1 = U S2 =30 V ,L = 10 H ,R 1 = 10 Ω,R 2 = 5 Ω,R 3 = 30 Ω,t = 0 时将开关S 由 " 2" 换接至" 1 "。

求换路后的电流 i t ()。

3.13 图示电路原已稳定,已知:R 1 = R 2 = 5 Ω,U S = 50 V ,且 u C ()00-=,t = 0时将开关S 闭合。

求S 闭合瞬间()t =+0各支路电流及电感元件上的电压。

3.14图示电路原已稳定,已知:R 1 = R 2 = 10 Ω,L = 0.2 H ,U S = 80 V ,t = 0 时将开关S 1闭合,经过12 ms 后再将S 2 闭合。

求 S 2 闭合后的电流 i ( t )。

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一)本章学习目标1.深刻理解正弦量的特征,特别是有效值、初相位和相位差。

2.熟悉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间的关系。

3.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及阻抗;熟练掌握计算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会画相量图。

4.掌握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计算,了解瞬时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

5.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串、并联谐振的条件及特征。

6. 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二)本章重点、要点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如正弦量的三要素、相位差、有效值、相量表示法等。

理解和掌握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提高以及谐振电路的特点。

(三)本章练习题:一、单选题:4.1已知某正弦交流电压的周期为10 ms ,有效值为 220 V ,在 t = 0 时正处于由正值过渡 为负值的零值,则其表达式可写作 ( )。

.(a) u = 380sin(100 t +180︒) V(b) u =-311sin200πt V(c) u = 220sin(628 t +180︒) V4.2 某正弦电压有效值为220V ,频率为 50Hz , 在t =0 时,u (0)=220V ,则该正弦电压表达式为 ( )。

(a) u = 380sin 100πt V (b) u = 311sin(100πt +45︒ ) V (c) u = 220sin(100πt +90︒ ) V4.3 与电流相量 3j 4+=I对应的正弦电流可写作 i = ( )。

(a) 5 sin(ωt +53.1︒) A (b) 52 sin(ωt +36.9︒)A (c) 52sin(ωt +53.1︒)A4.4在电感与电容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当 X L >X C 时,电路呈现为 ( )。

(a) 电感性 (b) 电容性 (c) 不可确定属性4.5 在电感与电容并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当 X C >X L 时,电路呈现为 ( )。

(a) 电感性(b) 电容性 (c) 不可确定属性二、判断题:4.6 理想电感消耗的能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 )4.7 感性负载并联电容器不仅是为了提高功率因数,而且同时也提高了负载本身的工作状态。

( )4.8 理想电容本身不消耗能量。

( )4.9 在R ,C 串联的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R =40Ω,X C =30Ω,无功功率Q=-120 var ,则电路的视在功率S 为200 V A 。

( )。

4.10 在R ,L ,C 元件串联电路中,施加正弦电压u ,当X C >X L 时,电压u 与i 的相位关系应是u 超前于i 。

( )。

三、计算题4.11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t =1002314sin V ,R = 30 Ω,X L = 40 Ω,X C = 80 Ω。

(1) 求电流 i 及功率因数λ ;(2) 若u 的有效值不变,调节其频率使电路谐振,求谐振时的电流 I 0 及谐振频率 f 0 。

4.12 R ,L ,C 并联电路接于U S = 10 V 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已知R = 1 k Ω,L = 31.8 mH ,C = 3.18 μF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