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
急性肾衰竭ppt课件【42页】

GFR↓
少尿
14
1、ARF临床表现
✓ 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 ✓ 呼吸系统 呼吸困难,憋气 ✓ 循环系统 高血压,心力衰竭 ✓ 神经系统 意识障碍,抽搐 ✓ 血液系统 出血倾向 ✓ 感染 ✓ 多器官功能衰竭 死亡率高达70%
15
2、ARF代谢紊乱
(1)氮质血症 ARF,尿少 蛋白质代谢产物排出↓ 原始病因(创伤、烧伤) 组织分解↑ 血中非蛋白氮增高 呕吐、腹泻、昏迷
6
2、肾性急性肾衰竭常见病因及 占肾性ARF的%
4% 5% 9%
7%
急性肾小管坏死 (肾缺血 肾毒素)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 (感染 药物) 急性肾血管疾病
75%
其它(慢性肾脏疾 病急剧加重等)
7
3、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急性尿路梗阻 常见原因:
输尿管结石、肾乳头坏死组织阻塞、 腹膜后肿瘤压迫、前列腺肥大和肿瘤 可逆性,如及时解除梗阻,肾功能可恢复
31
(二)维持体液平衡 ✓ 补液量=显性失液量+非显性失液量
-内生水量 ✓ 估算:进液量=尿量+500m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2
(三)饮食和营养
✓ 碳水化合物、脂肪为主 ✓ 蛋白质限制为0.8g/(kg·d) ✓ 尽可能减少钠、钾、氯的摄入量
33
(四)高钾血症
血钾>6.5mmol/L l0%葡萄糖酸钙 10ml 稀释后 IV 5%碳酸氢钠 100ml iv drip 50%葡萄糖50ml+胰岛素10u iv drip 口服离子交换树脂 透析
34
(五)代谢性酸中毒 ✓ 当HCO3-<15mmol/L,可予 5
%碳酸氢钠100~250ml静滴 ✓ 严重酸中毒,应立即透析
急性肾损伤(AKI)

AKI的症状和诊断
1 症状
AKI的症状包括尿量减少、水肿、乏力、恶心和呕吐等。
2 诊断
AKI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表现、尿液分析和血液检查,如肌酐和尿素氮等指标。
AKI的治疗方法
1 保护肾功能
保持水电解负荷平衡,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监测尿量和血压等。
2 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纠正低血压、清除尿路梗阻等。
急性肾损伤(AKI)
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突发性的肾脏功能衰竭,常见的原因包括肾缺血缺的定义和病因
1 定义
急性肾损伤是指肾功能在短时间内急剧恶化,通常以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为特征。
2 病因
许多因素可能导致AKI,包括肾脏缺血、肾小管损伤、感染、药物和肾结石等。
3 替代治疗
在严重的AKI患者中,可能需要使用透析或血液净化来代替肾脏的功能。
AKI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1 并发症
2 预防措施
AKI可能导致电解负荷紊乱、尿毒症和其他器 官功能障碍。
减少肾损伤的风险,如合理用药、注意饮食 和避免肾毒性物质。
AKI的预后和生存率
1 预后
根据AKI的严重程度和病因,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差异,一些患者可能恢复良好,而其他 患者可能进展为慢性肾脏病。
2 生存率
在重症患者中,AKI的生存率相对较低,尤其是需要透析治疗的患者。
AKI的实际应用
1 医疗实践
2 研究进展
AKI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至关 重要。
随着对AKI机制的深入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 预防策略正在不断发展。
结论和展望
急性肾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存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 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有助于提高AKI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急性肾功能衰竭

3、神经系统:表现为尿毒症性脑病,表现 为性格改变、神志模糊、甚至抽搐、昏 迷。 4、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 (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1、水过多:轻者表现为体重增加、组织水 肿。重者表现为脑水肿、肺水肿、心力 衰竭。 2、高钾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还出 现低氯、低镁。高磷等电解质紊乱。 3、代谢性酸中毒。
(八)、透析疗法: 1、原理:半透膜原理。 2、作用:①清除代谢产物,使血肌酐、尿 素氮降低。 ②纠正电解质紊乱 ③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④超滤脱水,纠正水过多, 心 力衰竭与急性肺水肿
3、指征: ①急性肺水肿 ②高钾血症、血钾达6.5mmol/L ③高分解代谢状态 ④严重的酸中毒,CO2 CP在 13mmol/L以下 ⑤无尿或少尿达4天以上 ⑥血尿素氮21.4~28.6mmol/L或血 肌酐442umol/L。
(五)、纠正低钠血症 少尿期的低钠血症实质上是稀释性改变,应 以限制水分摄入为主,钠的摄入量控制在 0.5g/d。 (六)、纠正酸中毒 当CO2 CP<15mmol/L时,可给5%NaHCO3 100~200ml静脉滴注。 (七)、控制感染 自从开展透析以来,感染成为少尿期主要死 亡原因。应用抗菌素治疗要注意。 1、尽可能选用对肾脏无毒性的抗生素,禁用氨 基糖甙类。 2、一般通过肝脏代谢的药物可用常规剂量,而 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根据半衰期减量使用。
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 ARF)
【概述】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 突然衰退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血肌酐 和尿素氮的迅速升高,其血肌酐平均每日增加 ≥44.2umol/L,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及全身各系统并发症。常伴有少尿<400ml/d, 或无尿<100ml/d,但在非少尿型者,则可无 少尿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表现有什么

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表现有什么
一、概述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一旦人进入急性肾衰竭的症状的时候,那么是会非常痛苦的。
大家一般把急性肾衰竭简简单单叫做急肾衰,但是这个病情的危害一点儿都不简单的。
急性肾衰竭属于一种临床危重症。
而且引起急性肾衰竭的是病因是比较多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一种急性肾损害。
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表现有什么呢?下面一起看看。
二、步骤/方法:
1、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进入少尿期的时候,那么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反反复复的呕吐,甚至有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会有头痛、头晕的症状。
而且这时候的人往往一种比较烦躁的症状,甚至乏力的。
嗜睡以及昏迷。
由于少尿期体内水、钠的蓄积,病人可出现高血压、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2、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如果本身还有不同程度的感染的时候,甚至有损伤的时候,会有并发症的。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如果本身还有发热的情况的话,那么病人的蛋白质会有分解代谢加快的症状。
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会有严重低钠血症的,是一种会死亡的疾病,这时候的病人会有血渗透浓度降低的情况,而且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水肿情况出现,病人往往会表现为急性脑水肿症状,比较疲乏。
三、注意事项:
若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被治疗以后水肿减退,而且病人的高血压下降,而且也改善了贫血的时候,建议这时候的病人可以适当活动。
活动量需要由少到多。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

血常规检查 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提示有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可能
01
血清电解质测定,pH或血浆[HCO3-]测定
03
血尿素氮和肌酐 血肌酐和尿素氮呈进行性升高,每日血尿素氮升高/L,血肌酐升高44.2~88.4μmol/L
02
01
02
03
血液检查
诊断
衬底1
1
2
与慢性肾衰竭鉴别、诊断慢性梗阻性肾脏病、检查肾血管有无阻塞 。包括平片、超声、逆行或顺行造影、血管造影、核素、CT、磁共振等。
肾性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性急性损害,急性肾小管坏死是其主要形式,约占3/4。肾缺血和中毒是其主要病变。
病因
衬底1
ARF病因
广义分为肾前性、肾性、肾后性。
01
02
狭义指急性肾小管坏死(ANT)。
衬底1
肾血流动力学改变 肾血流量减少时,肾灌注压力下降,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 肾灌注压力不足是ARF的起始因素
衬底1
KDIGO分级
在AKI 3期的诊断条件中增加“开始肾脏替代治疗”或“对于18岁以下患者,eGFR下降到35ml/min以下”。
衬底1
肾前性 肾血流灌注量不足,不能维持正常肾小球滤过率而引起少尿。早期阶段属于功能性改变,肾本身尚无结构损害。
肾后性 双侧肾输尿管或孤立肾输尿管完全性梗阻所致肾功能急剧下降。早期解除梗阻后肾功可恢复正常。
速尿试验:血容量纠正后尿量仍不增,静推200mg速尿,2小时内尿量增加为肾前性,不增加可在5%GS100ml中加500mg速尿、10mg多巴胺,1小时输完,尿量增加为肾前性,否则停用。
心肺功能不全者不宜。
1
2
3
4
鉴别诊断
急性肾功能衰竭

防治各种并发症
3、恢复期 4、预后和预防
Break
蛋白质供给:0.6克/公斤体重/日; 1.0-1.2克/公斤体重/日(肾替代治疗时)
3、维持体液平衡
每日液体入量=前一日尿量+液体丢失
量+500ml
体温每升高1度,增加水分150ml 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4、高血症的处理
10%葡萄糖酸钙10-20ml缓慢静注 葡萄糖加胰岛素 5%碳酸氢钠125-250ml快速静滴 血液透析
5、代谢性酸中毒的处理
重度酸中毒(pH<7.2 补充5%碳酸氢钠 预防低钙性抽搐
)
6、透析指征
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
血钾>6.5mmol/L
尿毒症昏迷、精神症状
少尿或无尿2天
重度酸中毒(pH<7.2)
尿毒症症状
2、多尿期
维持水电、酸碱平衡 控制氮质血症 治疗原发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杨小兵
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肾内科
肾脏:人体过滤器
急性肾功能衰竭
各种病因导致肾功能急剧损伤,
导致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
和酸碱紊乱等的临床综合征
急性肾功能衰竭
尿量迅速减少
血尿毒素迅速升高
出现尿毒症症状
病因及分类
肾前性
肾性
肾后性
急性肾小管坏死
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
易出现感染并发症及其它电解质紊乱
并非无危险阶段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尿量突然明显减少 肾功能急剧恶化 (血肌酐每日升高>=44.2µmol/L)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肾内科。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双肾脏泌尿功能在短期内急剧降低,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代谢废物蓄积的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并伴有严重的水、电解质和体内代谢紊乱及尿毒症。
根据病因发生的解剖部位可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大类。
急性肾衰死亡率较高,改善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早期有效的干预可使病情逆转。
二、临床表现: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
明显的症状常出现于病程后期肾功能严重减退时,常见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瘙痒、尿量减少或尿色加深、气急、呼吸困难等。
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少尿期:1、少尿或无尿2、氮质血症3、水中毒4、高钾血症5、代谢性酸中毒。
(二)多尿期: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功能逐渐恢复,肾小管阻塞解除,浓缩功能尚未恢复,渗透性利尿,肾脏代偿性排出体内多余水分。
(三)恢复期:BUN、Scr、尿量逐渐恢复正常。
肾小球滤过功能多在3~6个月内恢复。
若持久不恢复,提示肾脏遗留永久性损害。
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无明显少尿;(二)尿比重低;(三)尿钠含量低;(四)氮质血症;(五)多无高钾血症。
三、检查:1、血液检查:可有贫血,血肌酐和尿素氮进行性上升,血钾升高,血pH和碳酸氢根离子浓度降低,血钙降低,血磷升高。
2、尿液检查:肾前性无蛋白尿和血尿,可有少量透明管型。
小管性的可有少量蛋白尿,管型,少许红细胞、白细胞,尿比重降低。
小球性的可有大量蛋白尿,血尿,且以变形红细胞为主。
肾后性多无异常,合并感染时可有白细胞。
3、影像学检查:对排除尿路梗阻与慢性肾脏病有很大帮助。
4、肾活检:诊断的重要手段。
四、治疗:(一)病因治疗:积极防治休克,纠正血容量不足,停用有肾脏毒性的药物。
(二)早期干预治疗。
(三)营养支持治疗:合适的能量、蛋白质及水分摄入。
(四)并发症治疗。
(五)肾脏替代治疗:包括腹膜透析、间歇性血液透析和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定义

TOXIC 0
1959–1972(n=2300) 1967–1978(n=638) 1979–1991(n=1295)
年龄与ARF病因的关系
Very elderly
Elderly
Young
39%
30% 20% 11% n=103
48%
29% 11% 12% n=256
56%
21% 7% 17% n=389
EPIDEMIOLOGY OF ACUTE RENAL FAILURE
Incidence Investigator,year
(Pmp/y)
county(city)
study Period
study Population
(study Length)
(millions)
Eliahou et al.,1973[4] 52
少尿型ARF与非少尿型ARF的区别
少尿型
型
病因 中毒
多为肾缺血
BUN最高值(mg/dl) 4.75
110 4.75
Scr最高值
8.6 0.5
尿钠(mMol/L)
>40
20-30
肾小球滤过率(ml/min) 1
并发症
消化道出血
29%
感染
42%
代谢性酸中毒
45%
非少尿
多为肾 64.5 4 0.8
4 19% 20% 20%
肾实质性疾病
肾性ARF
35-40%
泌尿系统急性梗阻 肾后性ARF
5%
肾前性ARF(病因)
低血容量、出血、胃肠道、皮肤及肾 脏丢失液体过多。
心输出量下降、心力衰竭、心包填塞 、 血管床开放。
肾后性ARF(病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表现可分为3期:一、少尿期①大多数在先驱症状12-24小时后开始出现少尿(每日尿量50-400ml)或无尿。
一般持续2-4周。
②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呃逆、头昏、头痛、烦燥不安、贫血、出血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
③代谢产物的蓄积:血尿素氮、肌酐等升高。
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④电解质紊乱:可有高血钾、低血钠、高血镁、高血磷、低血钙等。
尤其是高钾血症。
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
⑤水平衡失调,易产生过多的水潴溜;严重者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脑水肿。
⑥易继发呼吸系统及尿路感染。
二、多尿期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ml时,即进入多尿期。
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达到10000ml以上。
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
约4-5天后,血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
钾、钠、氯等电解质从尿中大量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水,应注意少尿期的高峰阶段可能转变为低钾血症。
此期持续1-3周。
三、恢复期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