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药用资源保护的意义和策略.
肉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资源利用价值及保护策略分析

肉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资源利用价值及保护策略分析肉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Paeonia sect. Moutan)是牡丹属中的一个亚组,包括了一些亚洲地区的野生牡丹种类,以其鲜艳的花朵和丰富的药用价值而闻名。
野生牡丹资源在很多地方遭受了破坏和过度开采,对其资源的利用价值和保护策略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肉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资源的利用价值和保护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肉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资源的利用价值1. 药用价值肉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的根、根皮和花瓣均具有药用价值,主要用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等方面。
尤其是牡丹花,被认为具有抗菌消炎、调节免疫、抗氧化等功能,被广泛用于中药制剂中。
2. 观赏价值肉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以其大而丰盛的花朵而著称,是一种重要的观赏植物。
其花色艳丽、形态各异,成为了园林绿化中的重要景观植物。
3. 生态价值肉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其花朵可以吸引蜜蜂和其他昆虫传粉,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一定的意义。
二、肉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资源的保护策略分析1. 加强保护意识人们应当意识到野生牡丹资源的宝贵性和脆弱性,增强保护意识,避免过度开采和破坏。
2. 保护自然栖息地肉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主要生长在亚洲地区的山区、草甸和溪流边,保护其自然栖息地,保持其生态环境是最基本的保护措施。
3. 禁止非法采挖和贩运严格禁止对野生牡丹资源的非法采挖和贩运行为,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4. 科学种植和培育肉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种子的采集和培育,可以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满足一定数量的需求,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5. 引导合理开发利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引导合理开发利用野生牡丹资源,例如建立保护区、开展科研项目等,达到既能满足需求又能保护资源的双重目的。
三、相关建议1. 加大科研力度加大对肉质花盘亚组野生牡丹资源的科研力度,深入挖掘其药用、观赏及生态价值,寻求更科学的保护和利用方法。
浅析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浅析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随着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人开始大量开采野生植物资源,这种不科学、不合理、无节制的过度开采,给药用植物造成了严重损害。
虽然我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但是如果不加节制的乱采滥取,最终会使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
本文正是基于我国药用植物资源面临的现状,从如何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分析,希望可以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标签:中医药植物资源保护措施0 引言药用植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防治疾病、保证身体健康的前提,也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的物质基础。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视日益提高,医药行业对药材的需求量有了很大增长,在不同程度上增大了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
很长一段时间来,人们没有意识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也没有采取有效、合理的保护措施。
在某些偏远地区,由于信息和知识的匮乏,不少土著居民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就破坏了当地的野生植物资源。
一些为经济利益驱动的人们,不顾植物资源的生长周期,对其进行过度开采利用,这使得大量植物资源面临枯竭,严重制约了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因此,对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的研究已迫在眉睫。
1 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现状我国地大物博,药用资源非常丰富。
在《中国中药资源》中明确指出的药用植物就多达11146种,大约占全部中药资源的87%。
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发展程度不高,加之我国众多的人口,使得人均医疗卫生资源很少。
现阶段,医疗卫生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对相关药用植物的需求量每年都在大幅增长。
随着人们对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导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的减少。
经过长期过度采挖或不合理的采收,已经造成了我国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蕴含量逐年下降。
据报道,临床应用量相当大的甘草贮存量比1950年下降了约40%以上;甘草、羌活、银柴胡、肉苁蓉、三叶半夏等100多种野生药用资源贮存量的大量下降,影响众多药材品种的临床用药。
制药工业中的绿色制造与环保策略

制药工业中的绿色制造与环保策略1. 绿色制造的概念和意义绿色制造是指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改善产品设计,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废弃物的最小化排放,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制药工业中,绿色制造的目标是在保证药物质量和疗效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和资源的消耗。
2. 绿色制造的技术手段(1) 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包括改善原料选择、优化生产工艺和改造废水、废气等处理设施,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和排放。
例如,替代有毒原料以及选用低挥发性溶剂,改用闭合式生产工艺,减少废水和废气排放。
(2) 循环利用技术循环利用技术包括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资源的回收利用。
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通过合适的处理和利用方式,变废为宝。
例如,废水中的有用成分可以经过处理后重复利用,废弃的固体废物可以进行回收和再利用。
(3) 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高效。
通过实时监控和分析数据,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并提升生产效率。
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生产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3. 绿色制造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1) 节约能源和资源制药工业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较大,绿色制造可以通过改进工艺和提高设备效率,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例如,优化反应条件,减少反应步骤,降低能耗和原料消耗。
(2) 减少废弃物排放制药工业产生大量废弃物,包括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等。
绿色制造可以通过改进工艺和加强废物处理,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例如,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工艺,将有机物降解为无害物质;建设废气处理设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3) 优化产品设计绿色制造追求可持续的产品设计,包括选择环境友好型原料和减少包装物的使用。
例如,选用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环保策略的制定和实施(1) 法律法规的遵守制药企业需要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环境管理的监督和控制。
政府部门应对制药企业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其合规运营。
中药资源学--第七章-中药资源保护、更新及可持续发展(一)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中药资源保护
是指保护药用动物、药用植物和药用矿物 及其密切相关性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 以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药用动物的生 物多样性,挽救珍稀濒危的药用动植物物种。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一、中药资源保护的意义
种类繁多,人均占有量少 需求量不断增加,资源贮量迅速减少 开发利用无序危及可持续发展 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矿物类中药资源的保护
种 类:
至宋代末,本草文献收载矿物药达200种 现在全国使用的矿物药计80种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保护注意事项
要有计划的开采 向发达国家学习 通过科学研究来筛选矿物药种类 要充分利用工业废料中的有用元素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 (中国植物红皮书)中共列物种388种,其 中濒危的121种,稀有的110种,渐危的157 种。
第一节 中药资源保护、更新与可持续发展
(2)我国珍稀濒危动物物种分类法: 1)濒危种:野生个体数量已降到灭绝的临界程度,但在可预见的不久
濒临绝灭状态的稀有珍贵野
1
生药材物种。
严禁采猎
2
分布区缩小,资源处于衰竭状 态的重要野生药材物种。
必须经县以上医药管理部门会同同级野生 动植物主管部门提出计划,报上一级医 药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采药证和采伐
3
资源严重减少的主要常用药材 物种。
证后方可猎采。科研、教学、旅游等活 动未经保护区批准不得进入药用物种保 护区。
致危因素:
中药材的药材资源调查与保护策略

中药材的药材资源调查与保护策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药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许多中药材的资源正面临着枯竭和减少的危机。
为了保护中药材的资源,调查和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进行中药材的资源调查是保护工作的基础。
资源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中药材的生长分布情况、数量和质量状况等。
通过对中药材资源的调查,可以及时发现资源减少和濒危物种的情况,从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调查的方法可以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同时,调查还应该结合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中药材资源的现状和趋势。
其次,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是中药材资源保护的关键。
保护策略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资源管理的规范和宣传教育的加强等。
首先,应该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法律保护。
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中药材资源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加强对非法采集和非法交易的打击力度。
其次,要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管,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还要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中药材资源保护的意识,引导人们正确使用中药材,减少浪费和滥用。
除了调查和保护策略,还应该注重中药材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
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药材的药理作用、有效成分和适应症等,为中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通过研究中药材的栽培技术和生产工艺等,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中药材的深加工和产业化开发,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总之,中药材的资源调查与保护策略是保护中药材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调查了解中药材的资源现状和趋势,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加强对中药材资源的管理和宣传教育,以及注重中药材资源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可以有效地保护中药材的资源,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植物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植物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植物药用植物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对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这一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和措施。
一、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价值与重要性植物药用植物资源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和药理学作用。
这些植物资源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同时还能够提供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方面的需求。
保护和合理利用植物药用植物资源对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植物药用植物资源面临的问题1.过度采集和滥伐:由于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广泛应用,很多植物物种面临过度采集和滥伐的问题,导致种群减少和地理分布范围的缩小。
2.非法贸易和盗窃:一些珍稀植物物种因其稀有性和高药用价值,容易受到非法贸易和盗窃行为的侵害,给资源保护带来极大挑战。
3.生境破坏和环境污染: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大量的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生境受到破坏和环境污染,导致物种数量减少和生态稳定性下降。
三、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和植物保护基地:通过划定自然保护区和建立植物保护基地,保护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自然栖息地,确保其生存和繁衍。
2.加强法律法规保护:完善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资源的产权和使用规定,严厉打击非法采集、贸易和盗窃行为。
3.推广人工种植和繁育:通过人工种植和繁育,提高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产量和质量,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4.开展科学研究和创新:加强对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学研究,开展新品种的培育和新药物的开发,提高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益。
5.宣传教育和意识提升: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植物药用植物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视,倡导环保和可持续利用的理念。
四、未来展望和发展方向1.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和交流经验,共同推动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
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利用

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利用近年来,随着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逐渐增加,人们对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利用也变得日益重要。
作为自然界的宝贵财富,植物药用植物资源不仅拥有丰富的药用价值,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探讨如何保护和创新利用植物药用植物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植物药用植物资源是自然界最为丰富的资源之一。
它们包含各种草药、中草药和植物成分,拥有多种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功效。
传统草药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应用,成为人们维持健康的有效手段。
此外,植物药用植物资源还作为原材料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为人们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二、植物药用植物资源面临的挑战然而,在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植物药用植物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野生植物资源的过度开采和非法盗伐导致了物种大量减少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威胁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其次,近年来人工合成药物的普及也使得一些植物药用植物资源逐渐被忽视,导致其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性不断降低。
因此,如何保护和创新利用植物药用植物资源,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保护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策略为了保护植物药用植物资源,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建立植物保护区和植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严禁非法采集和盗伐行为。
其次,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和监测工作,了解植物物种的分布情况和数量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寻找替代资源和替代方法,以减少对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依赖性。
四、创新利用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途径除了保护植物药用植物资源,创新利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方面,可以通过研发新药和开发新产品,充分利用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活性成分和疗效,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
另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工程和组织培养等技术,大规模繁育植物药用植物资源,并提取、加工、应用其有效成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保护策略探析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利用现状及保护策略探析中国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这些植物对于中药的研发和药物制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
目前,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相对复杂。
一方面,大量的中药产业已经建立起来,并成为了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中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对于一些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另一方面,随着药用植物的采集和利用量不断增加,许多药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这给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巨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保护策略。
首先,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明确了资源的分布和数量,我们才能够有针对性地保护和利用它们。
其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药用植物的保护。
这包括严禁非法采集和滥伐药用植物,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
同时,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研究和开发,提高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此外,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当务之急。
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我们需要探索合理的种植和采摘方式,以确保植物种群能够持续生长和繁衍。
同时,鼓励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植物研究和资源开发,以提高药用植物的品质和功效。
此外,加强药用植物的培育和种质保护工作,培养出更加适应环境和抗逆能力强的品种,以应对气候变化等不利因素。
另外,加强教育宣传也是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手段。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培训等活动,提高公众对于药用植物资源的认识和关注度。
同时,向社会大众普及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工作中来。
综上所述,中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现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科研价值。
为了充分利用和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我们需要加强调查和监测工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加强教育宣传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药用资源保护的意义和策略
摘要:药用资源是医学技术发展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药取材于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以其特有的低毒性、疗效确切、标本兼治等特点在医疗康复及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和欢迎。
但是中药资源匮乏的现象日趋普遍,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如何保护好我国的中药资源,实现保护和利用并重,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振兴我国医学行业尤其是中医学的重要挑战。
关键词:药用资源保护策略资源现状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数千年来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取材于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以其特有的低毒性、疗效确切、标本兼治等特点在医疗康复及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和欢迎。
而我国的化学药,主要以仿制为主,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在国际市场上根本不具备竞争的优势,因此,中药已经成为振兴民族医药产业的众望所归。
中药的研究、生产、使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医药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药用资源的研发利用迫在眉睫。
那么来看看我国的药用资源现状。
建国后,国家组织有关部门对野生药材资源进行了3次普查从1983年开始普查,经过野外调查、资料整理,数据系统分析取得以下成果:全国中药资源种类据普查统计,全国现有中药资源12807种。
药用植物383科,2309属,1l146种;药用动物395科,862属,1581种:药用矿物l2类,80种。
按使用分为:常用药材1200多种,民间药4000种,民族药7000多种。
据有关部门统计,20世纪80年代的后期, 动物药如虎骨、犀角等物种已濒危;植物药如人参、霍山石斛、铁皮石斛等,其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甘草资源比50年代减少60%,麝香资源比50年代减少70%。
其它如蛤蚧、冬虫夏草、厚朴、杜仲、黄柏、黄芪、麻黄、松贝等资源的破坏也十分严重。
没有药用资源作为研究的基础,我国的中医药行业将举步维艰。
药用资源保护也是从更高层次保证生物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所以,保护药用资源意义非凡。
接下来,笔者将举例简单讲解资源保护的策略和方法。
一、建立、完善药用动植物自然保护球
保护区是保护、利用及改造自然综合体及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重要基地。
保护区内可以就地保存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特别是珍贵、稀有、濒危的药用动、植物种类。
不同的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不同的生态和气候环境,例如:麻黄生长在北方戈壁、沙漠地带,人参主产于东北长白上一带,,三七产于广西云南一带。
从1956年我国在广东鼎湖山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开始到1997年,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达到926个.总面积达77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64 %,使数千种动、植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是开展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
二、建立药用动植物园,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是在动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保存和繁育物种。
对于动物类药材主要采取人工驯养等方法。
麝为鹿科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性格孤僻,好动,易惊,最不易家养。
通过2001-2002年选择两户示范户试点实施农户养麝到2011年为止,共同发展养麝10户农户养麝34只,在科技人员通过四十余年的努力,成功实现了人工养殖,创造了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生存空间。
三、有计划地人工栽培和养殖
中药资源的利用最终是以产业化的形式实现的,因此,不仅是濒危药用资源需要引进栽培和驯养进行保护,多数中药材都需要经行人工栽培和养殖。
例如:三七,来源为五加科三七的
干燥根,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能。
市场需求量相当大。
野生天然的以及小规模的栽培完全无法填补市场的空缺,三七的价格居高不下。
因此,大规模的栽培是三七发展的必经之路。
根据三七对生态条件的要求,现在大面积人工栽培的地址有:云南的文山州、广西百色地区、滇西南等地。
有了这些种植,基地如今,三七已经成为普遍运用的的中药材。
四、寻找人工替代品和代用品
根据植物进化学的关系和化学分类学的知识,寻找濒危或者珍稀药材的替代品,是药用资源保护的另一种途径。
例如:羚羊角主产于哈萨克、塔吉克、乌兹别克、俄罗斯等国,在我国仅新疆西北部有小部分产,并且赛加羚羊为一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因此,寻找羚羊角代用品成了广大医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研究发现羚羊角与羚羊角塞、山羊角、绵羊角、羊蹄角、水牛角等,具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因此可以在某一些情况下替代羚羊角。
五、建立种子资源库
种质资源是植物遗传、进化、生理、生态和分类等学科发展的研究材料,具有经济、科学和生态上的极端重要性。
它积累了由于自然和人工引起的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即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
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发展我国传统中药产业和实现中药生产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在生物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未来传统中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掌握和利用种质资源的程度。
建立相应药材的种子资源库也是一种保护药材的中药途径。
例如:绝大多数红景天的种生长在冻原植被带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
目前,由于过度放牧和人为的无计划采挖,使该系统中作为建群种之一的红景天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分布格局受到严重破坏。
专家已经在国家层面上建立红景天种质资源库,对现存的红景天进行广泛的收集,妥善保存,汇集尽量丰富的红景天遗传多样性资源。
尽管我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各种资源储备都是居世界前列。
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非常低,药用资源更是如此。
保护中药资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且意义重大,是中药现代化系统工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需要全民共同努力才能最好终实现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为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药用植物栽培与气象》李艾莲气象出版社
《中药材种植技术》陈康李敏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药资源保护的迫切性与对策》陈焕亮,张晓春,陈然
《生药学》詹亚华熊永华湖北长江出版社
《药用濒危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杜艳艳,贾谦,仲海亮
《中药资源保护数据库的建立》魏宗玉中国药材集团公司信息中心
《中药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其策略》阿丽塔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西部地区药用动植物资源生态危机与环境保护》杨富荣杨海莹胡远成
《珍稀药用资源植物红景天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王强,阮晓,李荷迪,王国军
《羚羊角及其代用品的研究进展》徐必达张华林
《西部中药资源保护的问题和对策研究》方锐,李勇陈琼
《民族药资源研究思路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钟国跃王昌华赵纪峰古锐秦松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