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保护及对策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满是中药材样本的工作台上,一股淡淡的草药香弥漫在空气中。
思绪如同一缕缕药香,飘散开来,关于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大纲逐渐在脑海中浮现。
一、现状分析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智慧和经验。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药材面临着诸多问题:野生资源逐渐枯竭,种植技术传承不足,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影响了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二、目标设定1.保护中药材资源,确保野生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提高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动中药材产业现代化。
3.规范中药材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4.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具体措施1.建立中药材资源保护体系(1)开展中药材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建立中药材资源数据库。
(2)设立中药材资源保护区,对重点野生中药材资源进行保护。
(3)推广中药材种植技术,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2.提高中药材种植技术(1)加强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提高种植效益。
(2)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户的技术水平。
(3)推广优质中药材品种,提高中药材质量。
3.规范中药材市场秩序(1)建立健全中药材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市场准入门槛。
(2)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3)推广中药材追溯体系,确保中药材来源可追溯。
4.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提高民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同。
(2)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3)开展中医药文化交流,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1)开展中药材资源调查,摸清家底。
(2)研究中药材种植技术,筛选优质品种。
(3)了解中药材市场现状,分析市场秩序问题。
2.实施阶段(1)建立中药材资源保护区,推广中药材种植技术。
(2)规范中药材市场秩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3)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
中医行业的中药资源与保护

中医行业的中药资源与保护中医药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积淀,被广大民众所熟知和信任。
中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中药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保护压力。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的中药资源与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药资源的重要性中药资源指的是用于制作中药的植物、动物及矿物等自然物质。
中药资源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价值:中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医疗应用价值。
通过正确选用和使用中药,可以改善和治疗多种疾病,缓解病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2. 经济价值:中药产业是中国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
中药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都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3. 文化价值:中药资源与中医药文化紧密相连,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文化。
通过保护中药资源,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二、现状和问题目前,中药资源面临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过度采集:由于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一些中药资源面临过度采集的压力。
长期的过度采集会导致野生中药资源的枯竭,破坏生态平衡。
2. 气候变化:气候的变化对中药资源的生长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原本适宜生长的中药材由于气候变暖而无法正常生长,影响中药资源的供应。
3. 品质安全:中药制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是中药资源保护的一大难题。
一些采用不合规范的生产方法或者采集不当的中药材可能会导致中药制品质量不稳定或者产生安全隐患。
三、保护措施为了保护中医行业的中药资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采集:加强对中药资源的管理,建立中药资源采集的许可和审批制度。
制定科学的采集指南,规定采集数量和采集方法,防止过度采集。
2. 人工培育:尽量减少对野生中药资源的依赖,推动中药资源的人工培育和种植。
通过控制生长环境,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并缓解对野生资源的压力。
3. 加强科研:加大对中药资源的科学研究力度,探索中药资源的多样性和保护策略。
中药材的保护与利用

中药材的保护与利用一、引言中药材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药物资源,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药材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如生态环境恶化、种植技术老化、生产设施不健全等。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中药材的供应,也影响着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为了保护和利用中药材,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中药材的保护1. 生态环境保护中药材主要分布在自然界,对于中药材的保护,首先要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入手。
应该加强对中药材所在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在中药材的开发和利用中,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控制中药材采摘和砍伐等破坏性的行为,保持中药材的原生态环境,推广有利于中药材生长的农业生态系统和林业生态系统。
2. 种植技术改进现代化先进的种植技术是中药材保护的重要手段。
应通过科技手段,开发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建立起中药材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模式。
科技手段可以提高中药材种植的积极性和专业水平,营造出有利于中药材种植的环境。
3. 生产设备升级与现代化先进的种植技术配套使用的是生产设备的升级。
生产设备升级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问题。
应推广和普及新型的中药材采集、加工机械设备,以此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效率和品质。
三、中药材的利用1. 化学成分分析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是中药的基础,为了充分利用中药材,需要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可以准确地确定中药材的品质和效力,同时也为合理地开发新型的中药奠定基础。
2. 现代化生产现代化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中药材的全面利用的基础。
应该尽可能地将现代化生产技术引入中药材的生产和加工中,将中药材的利用从传统方法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转变。
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可以提高中药制品的质量和效力,同时也为中药制品的品种研发提供了技术保障。
3. 就业和社会贡献中药材的保护与利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药品需求,更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药材的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等环节都与就业和社会贡献密不可分。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材资源与保护

中药行业中的中药材资源与保护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行业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中药材作为中药的主要原料,其资源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中药材资源的现状、保护措施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中药材资源的现状中药材作为中药的原料,其种类繁多,覆盖了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多个领域。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消耗的加剧,中药材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首先,中药材种植面积受到限制。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中药材的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导致这些中药材的产量下降。
例如,野生人参、天麻等珍贵中药材的采集量持续减少。
其次,中药材资源面临过度开发的问题。
由于国内外市场对中药的需求量大,一些企业过度开发中药材资源,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例如,山茱萸、何首乌等中药材的野生种群已经濒临灭绝。
再次,中药材质量安全存在问题。
由于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利润,采用了劣质或者虚假的中药材进行加工和销售,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二、中药材资源的保护措施为了解决中药材资源的问题,保护中药材资源势在必行。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药材资源保护措施。
首先,完善中药材资源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中药材资源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中药材的经营、加工和销售过程的监管,提高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加大对中药材资源的科研力度。
通过对中药材的种植技术、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提高中药材资源的利用率和质量,避免资源的浪费。
再次,推广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开展中药材种植示范项目,推广科学的中药材种植技术,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减少野生种群的采集压力。
此外,加强中药材资源的宣传教育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公众正确认识中药材资源的重要性,增加对中药材保护的关注度和理解,推动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药材资源的未来展望中药材资源的保护是中药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未来,我们应当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行动方案1. 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 制定并实施中药材资源保护规划,明确中药材的保护优先级和重点地区。
- 加强中药材资源调查和监测,建立健全中药材数据库,及时了解中药材资源的分布和变化情况。
- 加强中药材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禁止破坏性采集和滥伐乱伐中药材植物。
- 加强中药材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广中药材种植和养殖技术,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2. 提高中药材质量安全- 加强中药材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中药材质量检测体系,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 加强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确保中药材的质量一致性和稳定性。
- 鼓励中药材生产者采用良好的农业规范和生产技术,减少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 加强对中药材加工和贸易环节的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中药材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3. 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 制定并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中药材产业布局和区域合作。
- 引导中药材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提高中药材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 支持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中药材现代化种植和加工技术的应用。
- 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中药材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4. 加强中药材传承与创新- 加强中药材方剂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促进中药材的现代化研制和推广。
- 加强中药材药理学研究,深入探索中药材的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机制。
- 加强中药材的标准化研究和推广应用,提高中药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 加强中药材传统知识的保护和传承,培养中药材研究和创新人才。
以上是中药材保护和发展的一些建议和方案,可以综合考虑不同方面的因素,制定出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行动方案。
中医行业的中药资源与保护

中医行业的中药资源与保护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疗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而中医药中的中药,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药理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中药资源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探讨中医行业的中药资源与保护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中药资源的现状目前,中药资源的供给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
一方面,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建设而无法用于中药材的种植;另一方面,由于过度开发和滥伐,不少中药材已经面临着灭绝或减产的风险。
例如,人参、野生灵芝等珍稀药材的数量逐渐减少,市场价格也不断上涨。
此外,中药材的质量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操作和使用化学农药的现象,中药材的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对于中药制药企业和中医行业的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中药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中药资源的保护不仅关乎中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世界范围内人类的健康和福祉。
中药以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果中药资源继续被过度开发和滥用,那么我们将失去这一传统医疗宝库,无法继续享受中医药带来的益处。
因此,中药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确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障中医行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
三、中药资源保护的措施为了保护中药资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中药资源的保护范围和相关的管理办法。
同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提高对中药资源的保护意识。
2. 建立中药资源的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
通过建立中药材的数据库,记录中药资源的分布、数量和质量等信息。
同时,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方便各方共享中药资源的相关信息和研究成果。
3. 推广中药材的生态种植和合理采收方式。
通过推广生态种植和合理采收方式,减少中药资源的损耗和浪费。
中药资源保护研究报告

中药资源保护研究报告中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中药资源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威胁。
为了确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中药资源的现状1、野生资源减少由于过度采挖、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等原因,许多野生中药材的栖息地受到破坏,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比如,野生人参、野生天麻等名贵中药材已成为濒危物种。
2、人工种植面临问题虽然人工种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药资源的供需矛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使用不当,导致药材质量下降;品种选育不够科学,影响了药效;部分地区盲目扩大种植面积,造成市场供过于求。
3、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地区的中药资源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地区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匮乏。
这不仅影响了中药产业的均衡发展,也给资源保护带来了困难。
二、中药资源保护的重要性1、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优质的中药资源是中医药发挥疗效的基础。
只有保护好中药资源,才能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和研发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2、维护生态平衡许多中药材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中药资源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3、促进经济发展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保护中药资源能够推动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
三、中药资源保护面临的挑战1、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关于中药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一些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有效遏制破坏中药资源的行为。
2、资金投入不足中药资源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资源调查、监测、保护基地建设等方面。
但目前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制约了保护工作的开展。
3、技术手段落后在中药资源的监测、评估、繁育等方面,技术手段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保护工作的需要。
4、公众意识淡薄很多人对中药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保护意识,甚至存在随意采挖、破坏中药材的行为。
四、中药资源保护的策略与措施1、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更加严格的中药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明确保护对象、保护范围和处罚标准,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挖、交易等行为。
草药资源保障措施

草药资源保障措施草药作为一种珍贵的自然资源,在中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草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加强野生草药资源的保护野生草药是中药材的重要来源,对于野生草药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要加强对野生草药的保护,首先可以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植物园等保护机构,对珍稀草药的分布区域进行管控和保护。
其次,可以加强对非法采摘、非法贸易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者进行严厉处罚,以此来减少对野生草药资源的损害。
二、推行草药种植标准化管理草药的种植是保障草药资源的重要环节,采取科学的种植标准化管理对于提高草药质量和减少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制定相关的种植规范和标准,要求种植者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种植操作,包括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施肥等环节。
同时,建立健全的追溯体系,对草药的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和追踪,确保草药的安全和质量。
三、推进草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草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要通过加强对草药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资源浪费。
可以通过科学的炮制工艺和提取技术,对草药进行加工和提纯,以提高草药的活性成分含量和药效。
同时,积极探索草药资源的新用途和新价值,促进草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加强市场监管与质量检测市场监管和质量检测是保障草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草药市场的监测和管控。
通过加强对草药市场的检验检疫和质量监测,监测草药中的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确保草药的质量和安全。
同时,对于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打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综上所述,保障草药资源的安全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包括加强野生草药资源的保护,推行草药种植标准化管理,推进草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加强市场监管与质量检测。
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我们才能够确保草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资源学课程论文
中药资源保护及对策
关键词:中药资源;中药保护;合理利用;对策
摘要: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与社会需求“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其社会需求量逐年加大,经过几十年的长期掠夺性开发,已经导致许多中药材品种供不应求,造成了自然资源枯竭和众多物种濒临灭绝,使我国中药资源面临严重的可持续发展危机,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破坏,同时中药资源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提出中药资源的开发和保护的几点建议,以期实现中药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与国际社会“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
中药的用量逐年加大,许多品种供不应求,自然资源濒临灭绝。
目前我国中药资源面临可持续发展危机。
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破坏,中药资源保护刻不容缓。
尤其是近些年,对某些紧俏原料的无度挖掘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中药现代化系统工程中,中药原料生产是根本的根本,是中药及天然药物产业发展的瓶颈,对中药资源的保护,不仅关系到一个产业的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还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的健康利益。
我国中药资源现状:
1、物种丰富,储存量较大我国从1975年开始,历时10年进行了全国中药资源的普查,确认我国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野生药材总储藏量为850万吨,家种药材年产量仅30多万吨。
中药资源中包括民族药资源4000多种,约占资源总数的30%;具有传统中医药学理论基础、可供直接利用的约400种左右。
通过20余年的继续研究新增药用植物2000余种,使我国目前已知的药用植物种类达到13000 余种。
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结果,我国中药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就是我国野生植物资源最多的地区———西南地区,我国3. 1万种野生植物中的55%以上分布在这一地区。
2、野生物种分布范围日益缩小,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与需求激增,造成供求矛盾;资源利用不合理,造成中药资源浪费,频危种类多。
尽管我国野生植物种类如此丰富,但经过几十年的无节制开发和采集,许多药用植物已经到了资源枯竭的境地,有些种类甚至无法再找到野生资源,甚至有些新的药用植物刚被证明其价值就已经面临灭绝。
人参、铁皮石斛、川贝母、雪莲、杜仲、桃儿七……这一连串的植物名曾经在我国药用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记录,然而,人们现在却越来越难在野外见到它们的身影。
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认识不足,致使部分中药资源采收过度,一些地道药材优良种质正在消失和解体,部分种类衰退甚至濒临灭绝。
甘草、冬虫夏草、千金藤、银柴胡、肉苁蓉、重楼、八角莲等药用植物正沿着“越贵越挖、越挖越少、越少越贵”的恶性循环走向衰竭,而野生三七已经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近几十年了。
中药资源保护的重要意义
1、保障人民健康生活的要求中医药至今仍在我国的医疗保健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需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药原料消费需求的剧增与中药资源有限之间产生了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实施中药资源保护,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2、实现中药及天然药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中药资源是中药及天然药物产业的源头,虽然建国以来很多品种先后开展了人工种植、养殖,但其规范化程度不高,其产量、质量、标准都不能满足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要求,特别是野生珍稀濒危品种。
中药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中药资源的保障。
同时,不仅仅是中药,保健品、食品、化妆品等等也在消耗大量的中药原料。
所有这些,都加大了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力度,野生中药资源的保护问题实际上已经在直接影响中药产业的发展,影响中药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必须保护中药资源,从而保护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保护并合理利用中药资源,这就涉及到现代科学技术诸如组织培养、基因及转基因工程技术等的应用,因而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也就成了中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我国中药资源的策略
1、健全法制体系,加大执法力度在中药资源产业化开发之中,要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与永续利用。
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切实可行的保护野生中药资源的法律法规,健全实施保护工作的组织机构,加大执行力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规和对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等。
2、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保护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现代生物技术在保护珍、稀、濒危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方面主要采用的方法有离体保护、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和克隆技术。
离体保护是利用先进技术,保存并研究携带全部遗传信息的片段,包括生物的部分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以达到长期保留其种质基因,巩固和发展中药资源的目的。
目前有种子贮存.营养体保存
和花粉贮存,而种子贮存是保存植物种质资源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组织培养是用植物体的某一部分器官、愈伤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无菌离体培养产生愈伤组织,诱导分化成完整的植株或生产所需的有效物质的技术。
目前人参、西洋参等数十种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都取得了成功。
用组织培养进行快速无性繁殖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100个科约700种植物应用组织培养方法获得成功。
克隆技术是一种无性繁殖技术,通过把成年动物细胞与一未受精卵结台,培养出与细胞提供者遗传特征相同的动物。
此项技术可用于优良动物的繁育,避免种性杂化,又可用于濒危物种的繁育保存.特别是生殖力低下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虎等更有现实意义。
同时应用基因敲除技术建立遗传疾病的动物模型,用于研制新药或生产转基因动物,用于药品生产
3、加强中药深加工,重视多学科综合开发利用由于传统中药多以饮片形式人药,浪费惊人,因此剂型方面的改革已刻不容缓,如可通过研究靶向制剂,使直达病灶的单位药物的使用量减少,与同中药饮片、制剂生产相结合,改革中药材作为原料药的投料方式,以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为单位,折合计算药材的投药量,建立中药标准化提取物,因为目前中药由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背景很难被西方社会所接受,而做为中药组成部分的植物提取物由于其部分有效成分的已知性和可量化而被西方社会普遍接受,当然也是目前我国中药进入欧美市场的主要形式。
1999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额为1.0393亿美元,而中成药仅为7924万美元。
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植物提取物产业,使中药以植物提取物的形式首先进入国际市场,为中药最终以药品的形式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奠定基础。
同时多途径利用中药材的根、茎、叶、花、果、种子,如烟叶,经提取后的烟草叶蛋白可作为医药、食品、饲料等的添加剂,残渣可制成低尼古丁卷烟,烟草废弃物如叶、烟杆、烟灰等,可提出有抗癌活性的茄尼醇,尼古丁可制成高效无残毒的杀虫剂硫酸菸碱。
同时要把中药材转化为新药、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以形成中成药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就根据巴戟天产地民众有“与肉煲食”的习惯,开发出巴戟乌鸡精、巴戟黑米酒、巴戟滋补膏、巴戟补肾丹以及巴戟饮料等系列产品,使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另外,充分利用微量、快速与高通量以及生物芯片技术筛选药物,此研究涉及到如药理学、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应朝着化学与药理相结合,复方与单
药相结合,临床与基础相结合,中西医理论相结合的总目标而努力,这样必将对创制新药尤其是从中药中开发新药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加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开展道地药材成因、产地适宜性研究,系统总结道地药材的传统生产技术,结合优良新品种和无公害生产技术,通过合理区划和布局,建设一批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全国药材生产的道地化。
道地药材基地建设应建立在全国中药材生产区划的基础上,提出全国药材道地生产规划。
以税收或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鼓励道地药材生产基地的发展,遏制非道地产区药材生产的发展,逐步形成全国药材生产的合理布局。
5、加强野生变家种家养的研究在加强自然资源保护的同时,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对资源紧缺的大宗药物物种的引种驯养和野生变家种和家养的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
通过研究它们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积极进行驯化、引种、驯养的科学实验并及时推广研究成果,变野生为栽培,变野生为驯养,一旦栽培驯养成功,则会大大降低野生物种的临危程度,这也是十分有效的中药资源保护措施之一。
6、加强和规范药材市场管理加强和规范药材市场管理,引导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政府、医卫生、工商等部门联合治理,严格并提高市场准入水平,坚决取缔无药品收购生产许可收购加工点,打击假冒伪劣;建立主要药材产量年景预报系统,根据历年产供的递变关系与规律,建立产供销数据库与预测方法一体化的计算机预测系统,使得药材的采挖、种植养殖更具计划性;为避免药材市场风险,采用订单生产等方式发展药材期货市场。
总之,及时准确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及其蕴藏量和变化趋势。
综合运用上述几个方面的措施,形成合理、切实有效保护中药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药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使中药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为中医药的发展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聂红浅谈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J】江苏中医药2002年第23卷第6期
2、王丽、郑峰全面促进中药资源保护的思考【J】传统医药2007年第l6卷第4期
3、易思、荣黄娅、李娟、全健、肖忠我国中药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4、周然、王永辉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年第3卷第1期
5、卢先明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之路【J】
6陈焕亮、张晓春、陈然中药资源保护的迫切性与对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