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_心得体会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6000字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6000字一。
我觉得艺术这东西啊,以前在我心里就像是高高在上的仙女,有点遥不可及。
但是这本书告诉我,艺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每个小角落,就像空气一样,你可能没怎么注意它,但它一直都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书里讲了好多关于艺术的类型,像音乐、绘画、文学、戏剧等等。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像是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门。
比如说音乐吧,它就像是一种魔法咒语。
有时候我走在路上,听到街边店里传来一首特别熟悉的老歌,那一瞬间,就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整个人都被带回到了过去的某个时刻。
可能是小时候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的场景,也可能是第一次暗恋的那种小羞涩。
音乐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它能把那些被我们遗忘在记忆深处的情感一下子勾出来。
二。
再说说绘画吧。
绘画就像是艺术家们用色彩和线条编织的美梦。
我以前去美术馆看画展的时候,站在那些画作面前,有时候真的是看不太懂。
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再去看画,就感觉像是戴上了一副特殊的眼镜。
我开始能看到画家藏在笔触背后的情感了。
那些色彩的搭配,线条的走向,都像是画家在跟我悄悄诉说着他的故事。
有一幅画我印象特别深刻,画面上是一片很绚烂的夕阳,整个天空都被染成了橙红色,下面是一片宁静的湖泊。
那幅画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种平静中的热烈。
我就站在那幅画前面,感觉自己好像能走进那个画面里一样。
我想这就是绘画的魅力吧,它能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哪怕我们和画家身处不同的时空。
文学呢,那可就更亲切了。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小说、诗歌什么的。
书里说文学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这一点我特别认同。
当我读一本小说的时候,我就像是跟着主人公一起去经历他的人生。
我会为他们的快乐而欢笑,为他们的悲伤而落泪。
那些文字就像是一个个小小的精灵,在我的脑海里跳舞,构建出一个个奇妙的世界。
三。
戏剧也是艺术中非常独特的一部分。
我有幸看过几次现场的戏剧表演,那种感觉和看电影或者电视完全不一样。
在戏剧的舞台上,演员们就在你眼前表演,你能感受到他们的呼吸,看到他们的汗水。
读书报告分享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书报告本书中第三部分人文学主题第十四章生死观中象征性死亡部分所展示的几种象征性死亡和肯定生命的几种模式对如今大学生活具有警示作用与指导意义。
故,以章后思考“自卑感是表明象征性死亡的一种形式。
首先解释象征性死亡的含义,然后提出一条复活之路”为引,做如下读书报告。
一、象征性死亡象征性死亡是一种心理学上的死亡,体现为对生命、生活表现出逃避,否定的消极悲观的心理状态。
即,心理上,“灵魂”上的死亡。
二、表现形式(一)自卑自卑感是象征性死亡最显而易见的表现形式。
通常表现为在完成一项既定任务前,常心理暗示,说服自己不会成功,向失败屈服。
对他人评价过于在乎至于影响心理,身体状况。
譬如,一些身材焦虑的人,因为过于在乎他人眼光,对自己的身体的憎恨导致他们以暴饮暴食为逃避方法,于是导致更严重的焦虑。
过度羡慕别人,想拥有别人所有。
本质上是对自己的忽视或贬低。
缩进内心深处,屈服于自己是旁观者这一认识。
放弃改变,放弃自己的一切力量,甚至丧失羡慕的激情。
对应当今网络许多人笑称自己是生活的NPC的情况。
(二)象征性自杀内心深深自责或者渴望一死。
具体表现为对于自己曾做过的错事或者可能做错的事情过度思考,过度焦虑。
长时间的通过幻想逃避现实。
与自卑中的过度羡慕别人相似,本质上是对自己现状的忽视,否定或贬低。
成为对生活失望的感受的牺牲品,以此进行逃避。
当听到“哦,可怜的人”这类字眼时获得某种程度上的安慰,并继续获取这种安慰,为此牺牲时间,金钱。
例如生活中对他人无意义的诉苦,过度的吐槽来卖惨,以此获取安慰,演示自己内心真正的苦痛。
象征性自杀与自卑感常常相伴,象征性自杀可能发展出强烈的自卑,自卑也可能导致象征性自杀。
(三)象征性谋杀口蜜腹剑。
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但会把敌意和怨恨通过其他途径表现出来。
很多象征性谋杀的受害者自己也在忙于象征性谋杀,并且甚至看不到自己暗中的敌意也会导致象征性谋杀。
三、如何找到复活之路以上几种象征性死亡的表现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自身生命与生命意义的否定。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一、缘起艺术说起艺术,可能我们都觉得艺术离自己很遥远,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你家里的一幅画,看过的一本书,每天会听的音乐,最近看过的电影,这些都是艺术。
没有人能够脱离艺术而生活,我们每个人,不是在创造艺术的路上,就是在享受艺术的过程中。
所以,当我看到《艺术:让人成为人》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突然生出一种生而为人的感动。
收到这本书时,第一感觉――它确实是本艺术,太厚实了。
二、人文学那么,人文学是什么?跟艺术又有什么关系?百度百科指出:艺术泛指人文,“人”,即是自然,“文”即是文化。
自然文化,包罗万象。
零零碎碎地开始了阅读,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讲述了人文学和我们的关系,介绍了人文学的各个学科,并讲解了人文学的各个主题。
人文学刚开始只是从人文主义(humanism)一词而来,而现在,如果硬要规定人文学的定义,那只能说它包含人文学科和人文科学的全部范畴。
其实,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导致很多东西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解说,让我看着一片茫然。
可是,再次细细品读的时候,我想说这也许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他们都强调综合性教育,他们认为人文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像一个人先得有骨架、一幢房子得先搭出结构框架一样,我们有了人文学的整体概念之后,学起各个分科的内容来才会更有体系。
三、艺术与生活说到“荷马史诗”估计我们都能记得历史课上学到过,可是荷马史诗讲的是什么呢?荷马史诗讲的就是希腊神话故事。
众神之神――宇宙力量的化身: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洛狄忒等等众所周知的神话人物就是来自这里,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特洛伊木马计》。
这部史诗,它也成为历来艺术家们创作时喜欢采用的素材,比如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的各种雕像和绘画,就连电影,也喜欢拍摄这些题材,例如布拉特・皮特2004年主演的电影《特洛伊》。
四、由点及面的知识矩阵像宗教、道德、幸福、爱、生死观、自由,这些人类精神探索的永恒主题,能把各个学科融会贯通起来。
艺术对人生的感悟

艺术对人生的感悟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它通过音乐、绘画、文学等形式将人们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连接。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深刻影响人生的一种力量。
在人生的旅途中,艺术带给我们许多深刻的感悟和启示。
本文将探讨艺术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艺术唤醒我们的情感。
音乐是一种表达情绪的方式,它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当我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时,会感受到激动、温暖或者悲伤等强烈的情感。
艺术通过情感的共鸣,使我们更加真切地体验到人生的喜怒哀乐,增强我们与世界的连接。
其次,艺术引发我们对于美的追求。
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呈现给我们美的图像,通过色彩、线条和形象的组合,让我们领略到艺术给人生带来的美好。
同时,文学作品中精彩的描写和富有情感的叙述也能够勾勒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艺术作为审美的来源,激励我们去追求美、创造美,并影响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行为。
艺术还能够开拓我们的思维。
当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时,透过作者的笔触,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从而为我们自身的思考带来启发。
艺术家们通过自己独特的创作和表达方式,激发了我们对于世界的思考。
艺术中的多样性和创新性鼓励着我们去超越传统观念,勇于探索新的可能性。
此外,艺术也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当我们欣赏一幅杰作时,我们能感受到艺术家的智慧和技巧。
绘画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的运用,音乐中的和声与节奏,都是艺术家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经验的结晶。
通过欣赏艺术,我们能够更加珍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并从中汲取灵感。
此外,艺术给予我们对于生活的反思和启示。
当我们阅读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或者观赏一幅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品时,我们常常会陷入深思。
这些作品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帮助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目标。
艺术家通过他们的作品传达了对世界的理解和批判性的见解,激发了我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并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
总结起来,艺术对人生的感悟是多方面的。
它唤醒了我们的情感,引发了对美的追求,开拓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展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给予我们对于生活的反思和启示。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展现美感的方式,它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让人成为更好的人。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以艺术让人成为人》的书,深受启发。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艺术对人的影响,它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加有情感、有思想的人。
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思考。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的剖析,让我明白了艺术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情感和思想的。
例如,音乐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震撼,绘画可以让我们领略到美的意境,文学可以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存在,更可以让我们在感受美的同时,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
除了对情感的影响,艺术还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加有思想、有品位的人。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描述,让我明白了艺术家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表达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的。
他们的作品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存在,更可以让我们在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到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从而让我们成为更加有思想、有品位的人。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艺术对人的影响。
艺术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美的存在,更可以让我们成为更加有情感、有思想的人。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从而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有爱心、有品位。
因此,我深信艺术可以让人成为更好的人,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加有情感、有思想、有品位。
《绘画与眼泪》和《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蛋疼之理性与情感的思考

[《绘画与眼泪》和《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蛋疼之理性与情感的思考]当鲜红的血液变成了红色颜料之时,耶稣的裹尸布就变的毫无价值可言——题记最近在看《绘画与眼泪》和《艺术让人成为人》两本书,前者旨在探讨人们在画作面前是否会哭泣,以及哭泣的原因和哭泣的价值,既真实自我情感的表达,《绘画与眼泪》和《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蛋疼之理性与情感的思考。
而后者则是推崇人们应该以一种理性、谨慎的审视者的态度去更深层次的观察艺术,并由此获得更深层次的自我价值,既理性认知高度上的思想认知。
这就延伸出了一个问题既“学识越多人越冷漠,或者说越疏离真实情感”你可以想象一部喜剧的不是因为创作者内心的灵感,而是介于某些心理学或者视觉公式,进行解构重组后制造出来的。
也由此让我想到了“关于影片分析、严肃批评和观后感”的问题。
而再次由此延伸的种种问题导致了我不得不花费本应该整理学习笔记的时间来写下这篇东西作以自我探讨。
在我刚刚认识到这一问题的时候,我用了一个很不科学的设问去咨询了几位朋友,既“写实性真实和心理真实你更喜欢那种?”这里所指的既是狭义性的画面技法风格,换句话说就是在形神兼备的情况下更倾向于大写意还是工笔。
用几乎没有任何科学逻辑的比喻就是,表现主义和古典派的区别。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当我们学到的知识越多,我们在欣赏一幅画作或者其他艺术品时,能够看到更多的类似“构图、气场、设计感、节奏感、色调、氛围”等专业性公式化的指标。
甚至在审美学角度我们将通常意义上的美,以文字的形式归纳成“所有东西达到高度的和谐。
”于是我们再创作一个东西的时候,首先有主题,然后开始考虑光,然后分析光源的色彩倾向、物体的固有色、镜头、构图、透视、漫反射、环境闭塞、光补光、视觉心理黄金分割点、气场与软体走向、材质颗粒感、笔触的艺术感等等。
在把这些部分都处理完善后一幅传统意义上的满足视觉审美标准的画作就实现了。
就好比学院派传统绘画训练的:“构图,打型,上调子”“几何、静物、五官、石膏人头像、真人模特”或者“水彩到油画”的套路化训练模式。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艺术是一种超越语言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触动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情感,让人
成为更加完整的人。
在我看来,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让人成长、成熟的力量。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艺术对人的影响,它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有情感、有理解力的人。
在我看来,艺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对人性、生活、社会的
思考和表达。
当我欣赏一幅优美的油画、一个动人的音乐作品或者一部感人的电影时,我会被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所感染,我会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我会对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产生思考。
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启发,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有情感、有理解力的人。
艺术作品能够让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复杂,它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当我欣赏一部优秀的电影时,我会被导演对人性、情感、道德的深刻剖析所震撼,我会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社会的现实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有思考力、有见识的人。
艺术作品能够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它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当我欣赏一部描绘人性的电影或者阅读一本优秀的文学作品时,我会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所吸引,我会对人性的复杂、多样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这种对自己的深刻认识,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有自知之明、有担当的人。
在我看来,艺术作品是一面镜子,它能够让我看到自己、看到生活、看到世界。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我感受到了艺术对人的影响,它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加有情感、有理解力、有思考力、有见识、有自知之明、有担当的人。
因此,我深信艺术能够让人成为更加完整的人。
艺术从业感悟心得体会范文(2篇)

第1篇自踏入艺术的大门,我便被那五彩斑斓的世界深深吸引。
在这条道路上,我经历了无数次的挑战与挫折,也收获了满满的喜悦与成长。
如今,站在这个行业的门槛上,回首过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慨。
以下是我作为一名艺术从业者的感悟心得体会。
一、艺术的魅力与挑战1. 艺术的魅力艺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内涵,感染着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在艺术的世界里,我可以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
艺术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对未来的憧憬。
2. 艺术的挑战然而,艺术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如何将内心的情感转化为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如何把握艺术的规律,如何适应市场需求,这些都是摆在我面前的难题。
二、艺术修养的提升1. 勤奋学习,充实自己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了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我不断学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力求拓宽自己的视野。
2. 深入生活,感悟人生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深入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
通过观察生活,我逐渐明白了艺术的价值所在,也找到了自己的创作方向。
3. 创新思维,突破传统在艺术创作中,我始终坚持创新思维,努力突破传统束缚。
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我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作品,使之更具时代感。
这种创新精神不仅让我在艺术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让我在业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三、艺术与生活的融合1. 艺术融入生活艺术并非高高在上,它应该走进我们的生活。
在我的生活中,艺术无处不在。
我会在家居装饰中融入艺术元素,让自己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2. 生活激发艺术灵感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在我创作过程中,我会关注生活中的点滴,将这些灵感融入作品。
这种生活与艺术的融合,使我创作的作品更具生命力。
四、艺术的价值与意义1. 提升国民素质艺术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让人成为人》读后感
一、缘起艺术
说起艺术,可能我们都觉得艺术离自己很遥远,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你家里的一幅画,看过的一本书,每天会听的音乐,最近看过的电影,这些都是艺术。
没有人能够脱离艺术而生活,我们每个人,不是在创造艺术的路上,就是在享受艺术的过程中。
所以,当我看到《艺术:让人成为人》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突然生出一种生而为人的感动。
收到这本书时,第一感觉——它确实是本艺术,太厚实了。
二、人文学
那么,人文学是什么?跟艺术又有什么关系?百度百科指出:艺术泛指人文,“人”,即是自然,“文”即是文化。
自然文化,包罗万象。
零零碎碎地开始了阅读,本书分为三个部分,讲述了人文学和我们的关系,介绍了人文学的各个学科,并讲解了人文学的各个主题。
人文学刚开始只是从人文主义(humanism)一词而来,而现在,如果硬要规定人文学的定义,那只能说它包含人文学科和人文科学的全部范畴。
其实,当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觉得因为它涵盖的内容太广泛,导致很多东西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解说,让我看着一片茫然。
可是,再次细细品读的时候,我想说这也许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他们都强调综合性教育,他们认为人文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像一个人先得有骨架、一幢房子得先搭出结构框架一样,我们有了人文学的整体概念之后,学起各个分科的内容来才会更有体系。
三、艺术与生活
说到“荷马史诗”估计我们都能记得历史课上学到过,可是荷马史诗讲的是什么呢?荷马史诗讲的就是希腊神话故事。
众神之神——宇宙力量的化身: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洛狄忒等等众所周知的神话人物就是来自这里,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特洛伊木马计》。
这部史诗,它也成为历来艺术家们创作时喜欢采用的素材,比如取材于希腊神话故事的各种雕像和绘画,就连电影,也喜欢拍摄这些题材,例如布拉特·皮特2004年主演的电影《特洛伊》。
四、由点及面的知识矩阵
像宗教、道德、幸福、爱、生死观、自由,这些人类精神探索的永恒主题,能把各个学科融会贯通起来。
这时候,我们会发现,主题才是永恒的,而文学、音乐、美术等等的分类学科,只不过是表达这些主题的各种不同形式而已。
其实,不光是一个综合学科下的各个分科有关联,就连看上去毫不相关的知识有时候也会关联起来成为一种了不起的创造。
像乔布斯一手创造的苹果手机,他设计字体的灵感,来自大学时候听过的书法课,而极简设计的灵感,又是来自于他的学禅所悟。
这些方方面面毫不相关的知识点,经过巧妙的链接,就形成了一部最受欢迎的手机设计。
所以说,经过综合性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所有的学习都有意义,总有一天,它们会由点及面,由面及体,会形成一个了不起的体系,在我们的脑海里,触类旁通、胸有成竹,建立自己的知识矩阵,让我们成为一个特别厉害的人。
李滢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