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流河油藏地震正演模拟分析
油气储层多波地震正演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油气储层多波地震正演研究及应用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随着现代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在油气勘探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多波地震正演技术能够模拟不同波长的地震信号,为油气勘探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信息,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和效率。
本研究旨在通过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对油气储层进行研究和应用,以提高油气勘探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围绕油气储层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展开,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油气储层地质特征分析:对于不同类型的油气储层,分析其地质特征、地层构造及沉积环境等,确定合理的地震模型。
2. 多波地震正演理论及方法:介绍多波地震正演技术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探索适用于油气储层的多波地震正演方法。
3. 多波地震正演模拟技术:通过多波地震正演模拟,研究不同频率和方位的地震波在不同类型储层中的传播特征及反射响应。
4. 储层差异性识别:基于多波地震正演模拟结果,研究如何识别储层的差异性,确定储层的储集空间、储集状况等信息。
5. 应用探讨:根据研究结果,评估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经济效益,探讨如何更好地将该技术应用于现实勘探生产中。
三、研究意义和创新点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为油气勘探提供更精细化的地质信息,提高勘探效率。
2. 探讨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价值,为行业提供技术支持。
3. 提高油气勘探的成功率,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有:1. 针对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2. 探索适用于油气储层的多波地震正演方法,提高勘探效率。
3. 通过研究储层差异性识别方法,为油气勘探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信息。
四、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本研究采用多波地震正演技术,对不同类型的油气储层进行模拟,研究其地震反射响应及差异性识别方法。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地质特征分析;多波地震正演理论及方法介绍;多波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研究;储层差异性识别方法研究等。
基于正演模拟的曲流河构型层次研究

DOI:10.13247/ki.jcumt.000175
文献标志码 :A
( ) 文章编号 : 1 0 0 0 1 9 6 4 2 0 1 4 0 6 1 0 6 3 0 7 - - -
a t t e r n T h e AH P s t u d o f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o f m e a n d e r i n p y g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f o r w a r d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e r v o i r
1 1 1 1 2 3 , ,WU , L I ANG H o n w e i L o n x i n F AN Z i f e i Z HAO L u n S h e n h e J I ANG B o ,MU , g g g
( , ; 1. P e t r o C h i n a E x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 o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B e i i n 1 0 0 0 8 3, C h i n a p p j g , ; 2. C o l l e e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o f P e t r o l e u m, B e i i n 1 0 2 2 4 9, C h i n a g y j g ,N , , , ) 3.N o . 3B l o c k o . 3O i l P r o d u c t i o n P l a n t D a i n O i l f i e l d C o m a n D a i n H e i l o n i a n 1 6 3 0 0 0, C h i n a q g p y q g g j g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识别长垣油田曲流河废弃河道

利用三维地震资料识别长垣油田曲流河废弃河道卢勉;姜岩;李操;吴高平;蔡东梅;张秀丽【摘要】以长垣油田密井网区葡萄花油层葡Ⅰ2小层为例,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横向高密度信息、井资料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结合浩特陶海海拉尔河段现代沉积等资料,剖析废弃河道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响应特征,形成了“地震趋势引导,井点微相控制”的井震结合废弃河道精细识别方法.按照废弃河道成因机理,结合卫星照片、现代露头、三维地震及测井等资料,将废弃河道划分为2大类4小类测井、地震响应特征,完成了长垣油田密井网区块葡Ⅰ 2小层曲流河沉积环境废弃河道精细识别和平面组合,并利用抽稀井网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井震结合相图对废弃河道的识别精度提高了11%;废弃河道走向及组合方式控制着曲流河点坝砂体的几何形态、分布规律和储层的分布特征,影响剩余油分布;研究区废弃河道以决口改道型为主,平面上呈“S”形,其中一条废弃河道横跨整个工区,长度达4.8km,宽度约为60~130m.应用废弃河道识别成果指导开发调整挖潜,取得了较好应用效果.【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7(052)006【总页数】8页(P1290-1297)【关键词】三维地震资料;曲流河;废弃河道;响应特征;长垣油田【作者】卢勉;姜岩;李操;吴高平;蔡东梅;张秀丽【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九厂,黑龙江大庆163853;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近年来,曲流河砂体展布特征已成为石油地质学家研究的热点,人们通过分析曲流河演化特征,建立废弃河道识别模式[1-4]、划分单一河道、建立点坝砂体的三维储层构型模型[5-8]。
曲流河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

曲流河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作者:田昀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24期[摘要]本文以羊二庄油田一断块NmⅢ-4-3曲流河河道砂体为例,阐述了预测该套主力产油层的难点,针对性的提出了运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为核心的储层预测技术,提升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解决一断块储层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隐蔽性强,地震资料难以识别的问题。
该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薄储层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解决了现有地质认识与生产动态之间的矛盾,实现Nm-4-3储层扩边增储的目的。
[关键词]薄储层;储层预测;反演效果分析;二次解释中图分类号:TE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24-0007-011.研究区概况羊二庄油田位于黄骅坳陷羊二庄鼻状构造东北部,区域构造属羊二庄断阶带,区块内部断层继承性较好,整体上为受北东向赵北断层(下降盘)控制的逆牵引背斜构造。
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工区内共有105口井钻遇NmⅢ-4-3砂体,单井平均钻遇厚度为4.6米,属于曲流河沉积环境,储层表现为垂向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平面连续性差、储层非均值性强的特点。
随着勘探开发水平的不断深入,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增储上产的需要,油藏需要进一步认识,砂体需要进一步刻画。
2.研究思路本区目标层位地震资料主频27Hz,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采用单纯提升地震资料主频的方法难以满足该区薄砂体预测需求。
根据本次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最终决定采用波阻抗反演的方法进行薄储层预测研究。
其工作流程是:以现有地震资料频带宽度为基础,通过拓高频,补低频的方法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
子波提取是反演成败的关键,通过反复迭代的精细层位标定,得到一个最优的子波,通过优选反演参数,联合约束和趋势完成地震资料反演。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反演效果分析,完成面向储层的二次解释工作,完成本区薄储层预测研究。
2.1 测井曲线标准化处理子波的好坏是反演成败的关键,而测井曲线的质量又直接决定了精细层位标定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子波提取结果的优劣。
基于浅层地震资料的曲流河点坝精细解剖——以加拿大某区块Mcmurray

摘 要 潮汐作用影响下的曲流河沉积过程,相较于一般的曲流河沉积有较大的不同。受河流和潮汐双向水流的影响, 导致储层空间分布较为复杂。文中运用地震沉积学方法,结合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潮汐影响下的曲流河点坝精细解剖& 确定了不同点坝单元的规模、空间分布、形态及叠置样式,揭示了潮汐影响下的曲流河点坝沉积演化规律,并对点坝的 发育演化进行推理分析,再现了沉积过程,揭示了研究区储层分布及发育机理。研究成果不但深化了对储层的认识,也 为地震资料辨识度高的地区开展沉积储层结构解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地震切片;地震沉积学;点坝;侧积体;潮汐;曲流河
Abstract: The sedimentary process of meandering ri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id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meandering river. Influenced by the bidirectional flow of rivers and tid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s is complicated. In this paper, the fine dissection of point bars in meandering ri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ide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seismic sedimentology method and combining with core and logging data. The scale, spatial distribution, shape and superimposed style of different point bar unit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evolution law of point bar deposits in meandering river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ides was reveale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point bars were reasoned and analyzed, the sedimentary process was reproduced, and th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 the study area were revealed. This study not only deepens the understanding of reservoirs, but also provides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structural anatomy of sedimentary reservoirs by high identification of seismic data. Key words: seismic slices; seismic sedimentology; point bars; lateral accretion; tides; meandering rivers
利用地震属性辅助进行沉积相研究——以松辽盆地临江南地区扶余油层为例

利用地震属性辅助进行沉积相研究——以松辽盆地临江南地
区扶余油层为例
杨飞;秦喜林;刘媛媛;李俊飞;裴振洪
【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
【年(卷),期】2014(36)3
【摘要】地震数据体中含有丰富的地下地质信息,运用地震属性和沉积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为准确地识别河道砂体和有利储层.综合应用单井相分析及储层岩性标定、构造精细解释及地震属性分析、沉积相分析等方法对临江南地区扶余油层的沉积相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扶余油层的沉积相类型为曲流河相和浅水三角洲相;砂体主要富集在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中部主要沉积泥岩.
【总页数】4页(P69-71,87)
【作者】杨飞;秦喜林;刘媛媛;李俊飞;裴振洪
【作者单位】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武汉430100;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100;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4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北部卫星-升平地区扶余油层二油组沉积相研究
2.松辽盆地北部太平屯地区扶余油层沉积相研究
3.应用地震属性预测岩性圈闭——以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地区泰康地震工区扶余油层为例
4.松辽盆地北部临江南地区扶余油层沉积相研究
5.模式判别技术对FI1油层进行精细储层预测——以松辽盆地北部肇源南扶余油层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一河道砂体边界地质模型及其地震正演响应特征_张建宁

收稿日期!2006-05-11"修订日期!2006-07-10作者简介!张建宁#男#高级工程师#1986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物探专业#2000年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地震解释&油藏描述生产与科研工作’联系电话!$0546%8791327#通讯地址!$257022%山东省东营市北一路210号物探研究院综合室(油气地球物理2006年10月PETROLEUMGEOPHYSICS第4卷第4期胜利济阳探区有1/3的储量分布在上第三系馆陶组河流相储层中[1](这种非均质性严重的油藏的勘探开发对有效储层的描述技术要求较高!一方面要准确预测其几何形态及分布范围"另一方面要确定储层物性的变化规律#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目前#在纵向上可根据岩心&测井等资料较准确地识别砂体#但在横向上确定砂体之间的关系依然存在不少困难(胜利油田经过多年的勘探与开发#尽管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馆陶组河流相砂体描述方法和储层预测技术#但对于尺度小&散度大的河道砂体的识别与描述还存在技术上的难度(本文在前人对河道砂体岩性&沉积&电性特征和剖面几何形态等研究成果基础上[2 ̄5]#从建立单一河道识别标志的地质模型入手#应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对单一河道边界地震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1单一河道主要识别标志[3]按照曲流河的沉积特点和演变规律#河道沉积微相主要形成主河道&废弃河道&决口水道&决口扇&天然堤&河漫滩等砂体(因此#准确地预测河道沉积微相是识别单一河道的关键(通过识别成因砂体类型和精细解剖单砂体空间配置结构#我们确定了济阳探区馆陶组河流相单一河道边界的主要识别标志(1.1废弃河道沉积物在曲流带内部#废弃河道代表一个点坝的结束#而最后一期废弃河道则代表一次河流沉积作用的改道(废弃河道沉积物是单一河道砂体边界的重要标志(1.2不连续河间砂体尽管大面积分布的河道砂体是多条河道横向拼合的结果#但两条河道之间总要出现分叉#留下河间沉积物的踪迹#沿河道纵向上不连续分布的河间砂体是两条不同河道分界的标志(1.3河道砂体顶面层位差异尽管属于同一个成因单元#不同河道砂体沉积能量的微弱差别及河道改道或废弃时间差异的影响会在其顶&底层位上存在差异(如果这种差异出现在河道分界附近#就可以将其作为两条河道砂体的边界标志(1.4河道砂体厚度差异由于河流的分流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同河道砂体在厚度上必然存在差异#如果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追溯这种差异性的边界#很可能就是不同河道单元的指示(2单一河道地震正演模型根据已经建立的河道砂体地质概念模式设计曲流河道边界识别地质模型#通过正演模拟得到相单一河道砂体边界地质模型及其地震正演响应特征张建宁1%韩文功2%阎昭岷1%邹东波1%1%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2%胜利油田分公司摘要!在河流相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单一河道砂体边界的识别是关键(由于河道砂体尺度小&散度大#地震资料分辨率有限#砂体边界识别存在不确定性(在密井网条件下#通过应用钻井和测井等资料#从曲流河的沉积特点和演变规律出发#分析河流相砂体边界展布规律#确定了单一河道边界的4种识别标志并分别建立了地质模型(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研究了4种识别标志为边界条件的单一河道砂体地震响应特征#确定了它们的主要地震相模式#提高了利用地震资料识别单一河道砂体的可靠性(关键词!河道砂体"识别标志"地质模型"正演模拟"反射特征应的地震记录!地震正演响应表明"地震反射特征与实际地质模型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1废弃河道沉积物废弃河道沉积物是单一河道砂体边界的重要标志!设计的废弃河道边界地质模型见图1#河道砂体厚8m$宽250m"两河道距离300m%!26Hz雷克子波的地震正演响应上两河道边界处的反射振幅$频率$相位和时间都发生了变化&振幅值减小$频率增高"同相轴反射时间$波形有一定的差异’由于在常规地震剖面上产生这种地震反射特征的地质因素较多"不能完全据此识别废弃河道沉积物!只有根据研究区实际地质情况建立合理的地质模型并与地震特征进行精细对比"才能达到较好的识别效果!2.2不连续河间砂体设计了不连续河间砂体为识别边界的地质模型&砂体厚度8m$宽250m"两主河道距离500m"两主河道砂体间有不连续河间砂体发育(图2%)地震正演响应表明&26Hz雷克子波的地震响应振幅值减小$频率增高*50Hz雷克子波的地震响应可以分辨出河间砂体地震反射)因此"当在地震剖面上存在反射变弱+同相轴分叉$产生复波等特征时"可从河道的沉积特征和地质概念模式分析出发"确定是否存在不连续河间砂体"并根据反射特征识别不连续河间砂体的边界!2.3河道砂体顶面层位差异设计的河道砂体顶面层位差异为边界的地质模型见图3&砂体厚度为8m$宽500m"两砂体埋深相差5m!26Hz雷克子波的地震响应表明&常规地震剖面上两河道边界处的反射特征变化不大"在纵向大比例尺地震剖面上边界反射时间有一定差异!因此"在地震剖面上发现砂体反射时间存在差异时"应该分析这种差异在平面上的分布规律"结合砂体沉积相带$古地貌特征进行研究"判断反射时间差异是古地形继承性结果还是由于沉积能量的微弱差别及河道改道等因素导致的"确定其是否为河道砂体顶面层位差异产生的河道边界特征!2.4河道砂体厚度差异设计的以河道砂体厚度差异为识别标志的地质模型见图4&两河道砂体厚度分别为8m和4m"宽分别为500m和300m!26Hz雷克子波地震响应表图3河道砂体顶面层位差异作为河道砂体边界标的地质模型与地震响应0.40.3(s%主河道,1主河道,2-800-780-820(m%!砂=2440m/s!泥=2050m/s0.40.3(s%图1废弃河道沉积物作为河道砂体边界标志的地质模型与地震响应-800-780-820(m%!砂=2440m/s!泥=2050m/s!泥砂=2250m/s-800-780-820(m%主河道,1主河道,2废弃河道,1废弃河道,2!砂=2440m/s!泥=2050m/s图2不连续河间砂体作为河道砂体边界标志的地质模型与地震响应0.40.3(s%0.4(s%26Hz50Hz张建宁&单一河道砂体边界地质模型及其地震正演响应特征第4卷第4期-33.油气地球物理2006年10月!34!明"河道砂体厚度差异边界处的反射特征变化不明显"与砂体变薄的反射特征非常相似#由此说明"仅依据地震资料不易识别这种类型的砂体边界"应该结合地质模型$钻井和测井等资料综合研究"确定这类砂体反射的相模式"精细分析地震反射产生细微变化的原因"做出正确的判别#3模型应用效果分析沾化凹陷馆陶组油藏主要蕴藏在河流相沉积的薄砂体中#该类砂体纵向多呈透镜状"在地震剖面上能见到对应的河流滞留沉积和砂坝的反射#本区地形开阔"坡度较缓"曲流河沉积通常不稳定%改道与迁移现象多&"依靠常规地震资料识别有困难#根据单井相分析和综合地质研究结果"基本可以确定本区砂体边界主要有不连续河间砂体$废弃河道沉积物和河道砂体顶面层位差异等识别标志#我们应用以上建立的识别地质模型及其地震反射特征进行了单一砂体边界识别#图5a是过老168井地震剖面"在1.2!1.4s主要是曲流河沉积的砂坝地震反射"但通过砂体标定和解释很难确定砂体边界#根据本区河道砂体的沉积模式综合分析认为’1号砂体是单一主河道砂体反射"砂体从老168井南北方向迅速减薄直至尖灭(2号砂体由两个主河道砂体组成"砂体的边界是其间存在的废弃河道沉积物(3号砂体从老168井向北延伸较远"向南可能存在不连续河间砂体等#据此建立了初步的地质模型"进行了地震正演模拟#将地震正演响应与实际地震剖面进行对比"确定哪些地震反射尖灭$变弱的是废弃河道所致(研究同相轴连续性发生畸变是否为不连续河间砂体存在的识别标志(分析反射时间差异与沉积体系是否一致"推断不同河道砂体之间可能因顶面层位差而产生的边界(消除由于剖面上存在其他因素干扰产生的反射异常#不断地修改$完善地质模型"实现单一砂体边界的识别%图5b$c&#应用地震正演模拟技术"结合水平切片$相干等地震预测技术’在老河口地区共描述"类砂体24个$面积26.9km2"#类砂体1个$面积0.4km2(在飞雁滩地区识别解释砂体40个"其中$类砂体14个$面积27km2$预测地质储量1900%104t"&类砂体26个$面积18.4km2$预测地质储量1200’104t(在埕北洼陷发现砂体103个"其中(类砂体68个$面积85.9km2$预测地质储量7500)104t(*类砂体35个$面积26.8km2$预测地质储量1700+104t#图5过老168井地震剖面与正演地质模型和响应%m&15001300%b&地质模型老16812001300%ms&1400%c&地震正演响应老168%a&地震剖面123老168120011001300%ms&14000.40.3%s&图4河道砂体厚度差异作为河道砂体边界标志的地质模型与地震响应主河道)1主河道)2-800-780-820%m&!砂=2440m/s!泥=2050m/s张建宁!单一河道砂体边界地质模型及其地震正演响应特征第4卷第4期"35"4结论#1$识别单一河道砂体边界的关键是建立正确的地质模型%地震正演模拟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地震资料是分析判断地质模型正确与否的重要依据&建立地质模型时不能片面地追求地震正演响应与实际剖面相似’盲目修改地质模型%只有从本地区曲流河的沉积特点和演变规律出发%对已经钻遇的河道沉积微相进行全面分析%才能建立正确的单一河道主要识别标志和地质模型’达到良好的识别效果&(2$由于河道砂体变化的复杂性和地震资料解释的不确定性%不论是正演模拟还是水平切片’三维可视等地震预测技术都存在一定的适应性&只有在满足一定地震地质条件下合理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河道砂体的识别和预测准确性都是相对的%一方面它可以指导下一步河道砂体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另一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根据新的钻探成果修改完善&参考文献[1]张善文%王永诗%石砥石等!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石油勘探与开发%2003,30(1$!1 ̄10[2]赵霞飞#河流相模式与储层非均质性$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9%26(4$!357 ̄364[3]陈清华%曾明%章凤奇等%河流相储层单一河道的识别及其对油田开发的意义&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4%11(3$!13 ̄15[4]夏庆龙%赵志超%赵宪生(渤海浅部储层沉积微相与地球物理参数关系的研究)天然气工业%2004%24(5$!51 ̄53[5]李椿%于生云%黄伏生等*河流相储层建筑结构的解剖与应用+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28(2$!92 ̄94ZHANGJian-ning1$,HANWen-gong2$,YANZhao-min1$,ZOUDong-bo1$(1.GeophysicalResearchInstituteofShengliOilfieldBranchCo.,Dongying257022,China;2.GeophysicalResearchInstituteofShengliOilfieldBranchCo.,Dongying257000,China)Itisthekeytoidentifytheboundaryofthesandbodyofasingleriverchannelinexploringlithologicreservoiroffluvialfacies.Theidentificationfortheboundaryofsandbodyexistuncertaintyassmallscaleandlargedivergencyofthesandbodyofchannelandthelimitedresolutionofseismicdata.Underdensewellpatternconditions,fouridentificationindicators,whichwererespectivelyestablishedgeologicmodels,weredeterminedbyusingwellinformationandlogtoanalyzethrough-goingruleoftheboundaryofthesandbodyfromthesedimentarycharacteristicanddevelopmentruleofmeanderingriver.Theseismicre-sponsecharacteristicofthesingleriverchannel,takenthefouridentificationindicatorsasboundaryconditions,werean-alyzedbyseismicforwardmodelingandtheirmainseismicfaciesmodesweredetermined.Thereliabilityofidentify-ingthesandbodyofsingleriverchannelwasimproved.channelsandbody,identificationindicator,geo-logicmodel,forwardmodelingandreflectioncharacter我国石油供需矛盾突出1996年以来%中国原油产量基本在1.56!108 ̄1.69"108t之间徘徊%2000年为1.626#108t%2001年增加到1.649$108t%2003年达到1.698%108t&但现在东部油田在减产%西部发展比预期慢%海洋油田产量仍较低&据预测%2010年和2015年我国原油产量只能分别达到1.75&108t和1.85’108t&我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2020年预计为1.8(108 ̄2.0)108t%然后将逐渐下降&在排除我国原油出口的前提下%2010年和2015年我国原油缺口将分别为1.37*108t和1.94+108t&据国际能源机构(IEA$分析%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有一半依赖进口%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有80,依赖进口&1993-2003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6.66-%而同期的石油产量年均增速仅为1.75.&2004年中国油品消费量突破3/108t%达到3.0810108t&2004年中国原油加工量为2.71108t%全年石油净进口量达1.22108t&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需求将达3.23108t%届时石油进口量将达1.64108t&未来10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需求将以年均105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最少也要4.56108t%石油对外依存度很可能由当前的40%增加到607 ̄628%超过美国目前的589&***摘自+世界能源导报, !!!!!!!!!!!!!!!!!!!!!!!!!!!!!!!!!!!!!!!!!!!!!!。
曲流河单一河道砂体井震联合识别

曲流河单一河道砂体井震联合识别樊晓伊;薛国勤;刘斌;黄银涛;谢启;李伟才【摘要】春光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以曲流河沉积为主,河道不断迁移改道,砂体叠合频繁,井网密度小,单一河道边界识别困难,局部井区油水关系矛盾大,限制了单砂体剩余油的进一步挖潜.为精细刻画研究区单一河道边界,达到油气精细开发的目的,以测井响应特征为基础,总结了单一河道边界4种典型标志;建立初始地质模型,通过地震正演,总结地震识别标志,为稀井区单一河道的识别提供技术方法;依据地层切片上砂泥岩响应特征,在平面上识别出不同时期单一河道的展布特征和发育位置.井震联合方法克服了测井资料横向上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单一河道的刻画精度.【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9(040)002【总页数】7页(P228-234)【关键词】春光油田;沙湾组;曲流河;单一河道;地震正演;井震联合【作者】樊晓伊;薛国勤;刘斌;黄银涛;谢启;李伟才【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河南南阳473132;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武汉430074;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河南南阳47313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郑州450018;湖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汉江研究院,湖北襄阳441053;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郑州450018;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郑州4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21目前,对曲流河储集层研究较多,涉及野外露头、沉积微相、储集层构型、储集层建模与表征及数值模拟等各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3]。
但对其复合砂体单一河道边界识别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利用测井资料对密井区进行解剖分析[4-6],稀井区受钻井资料所限,刻画精度较低,此外,在河道组合响应特征相似的地区,利用测井识别单一河道边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地震资料品质不断提高,地震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单一河道边界的识别中,有效地刻画了井间砂体的展布特征,弥补了稀井区测井资料的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相储层 的水驱 平 均采 收 率却 低 于 全 国水 驱油 田
数值 模拟 、 岩石物 理模 型 的建 立和地 震正演模 拟 。
的平均采收率。目前, 这些油 田大多数经过几十年 的注水开 发 , 已经 进 入 高 含 水 或 特 高 含 水 开 发 阶 段, 导致 原本 已经非常 复杂 的地 下储层 微观 流场被
一
余 油分布 的因素 很 多 , 除开 发 外 , 主要 因素是 储 层
内部 的非 均质性 。就河 流相储层 而言 , 层 内部非 储
般 性 的地 震规律 研究 , 者研究 某 一类典 型油藏 或
均质性 主要 指垂 向渗 透 率 的变 化 和层 内不 连续 夹
层 的展布 。 河流 相沉积 体岩性 纵 向和横 向变化 大 、 连续 性
关键词 :曲流河 ; 正演模拟 ; 油藏数值模拟 ; 侧积泥岩
中 图分 类 号 : 6 14 P 3 . 文献标识码 : A
我 国 已发现 油 田主要 的储 层 类 型是 河 流相 储 层, 它也 是我 国油气最 富集 的储 油层 。河流 相储层 在我 国东 部各油 田 中的各 类 碎屑 岩储 油层 中 占有 重要 的 比例 。据 统计_ , 流相储 层原油 地质储 量 】河 ] 接 近我 国 已开 发 油 田动 用地 质 储 量 的 5 , 河 0 但
第 3 卷第 4期 3
21 0 0年 8 月
勘 探 地 球 物 理 进 展
Pr g e s i p o a in Ge p y is o r s n Ex lr t o h sc o
Vo . 3 No 4 13 , .
Au g., 201 0
文章编号 :6 1 55 2 1 )4— 24一 8 1 7 —8 8 (0 0 0 0 5 O
广 泛开展 二次或 三次 高精度 三维地震 勘探 , 并且许 多 油 田已经进行 了注水 开采 , 我们对 曲流河 油藏进
行 了正演模 拟 , 简要地 分析 了曲流河 点坝非 均质性
对剩余 油 的影 响及 其 地震 响应 。正 演模 拟 的 主要
流 程分为 4步 , 次是 : 依 油藏地 质模 型的建立 、 油藏
内薄层 的复合反射, 加上高频干扰 , 在地震剖面和
常规反 演剖 面很 难进 行 预 测 。点状 或 短 轴状 分 布 的剖 面形态在 空 间 追踪 也 比较 困难 。 因此对 这 类 砂体 的识别 比较 困难 , 重影 响了对河 流相油藏 成 严 藏规 律 的认识 , 约 了探井 成功 率的提 高及开发 方 制
震数据 上 的沉 积模式识 别 。
曲流河 是最 常见 的河 流类型 , 尽管 国 内外大 批
学者 对 曲流 河道单 砂 体 内部 建 造结 构 及 层 内非 均
质性进 行 了大量 的研 究 , 主要 是从 地质 学 的角 度 但 进行研 究 的 , 勘探 地震学 的角 度研究 曲流河沉 积 从
曲流 河 油 藏 地 震 正 演 模 拟 分 析
汪 浩 黄旭 日 , 单 , 周
(. 1 中国石 油化工 股 份 有 限公 司胜利 油 田物探 研 究 院 , 山东 东 营 2 72 ;.中 国石 油 大 学 ( 502 2 华 东) 山东东 营 2 76 ;. , 50 13 北京 旭 日奥 油能源技 术有 限公 司, 北京 100 ) 0 11
摘要 : 通过建立 曲流河地质模 型, 再进行油藏数值模拟获得油藏各 开采 阶段 的岩石物理模 型 , 然后进行岩石物理 计算得到地震参数 , 最后 利用地震正演模拟合成地震记录 。从合成地震记录中可以分析 由曲流河点坝砂体 中的
侧 积 泥 岩 引起 的地 震 响应 异 常 , 可 以分 析 由侧 积 泥 岩 形 成 的 剩 余 油 产 生 的地 震 响应 。 还
第一作者简介: 汪浩 (9 4 , , 1 8 一)男 助理工程师 , 士, 硕 主要研究 方向 为地震资料处理 。 基金项 目: 国家重大专项“ 大型油气 田及煤层气开发 ” 的课 题《 海上 开发地震技术及应用研究》 编号:0 8 X0 0 40 1 资助。 ( 20 Z 5 2—0 )
模 型的地震 规律 , 以建 立 一 些 简 单 的抽 象 油 藏 可
模型。
油藏地 质模 型的建立 主要砂 体 属 于典 型 的 薄层 砂体 , 河
在地震 响应 上 , 地震 反射 特征通 常表现 为一定层 段
体 的空间几何 构造 ; ②沉 积 体 的物 性 特征 , 主要 指 的是沉 积体 的岩性 、 渗透 率 和孔 隙度 等参 数 ; 沉 ③ 积体 内的流 体特征 , 即含 油饱 和度 、 含水 饱和 度 、 流 体的 P VT参 数和流 体 的相 对渗 透率等参 数 。
2 建 立 油 藏 时 间模 型
油 藏数值 模拟 是一种定 量分 析油藏 中油 、 流 水
案 的设 计 。因此 , 立 河 流 相 沉 积 体 三 维 地 质 模 建 型 , 此基础 上进行 叠前 、 在 叠后地 震正演模 拟 , 中 从
总结 出叠前 、 叠后 地震 响应 特 征 , 而 指 导实 际 地 从
改造 和破坏 , 油藏 参 数发 生 变 化 , 均 质 性进 一 步 非 增强 , 剩余 油分 布进 一步 复杂化 。影 响储 层 内部 剩
建 立 油藏地 质 模 型
油藏 地 质模 型 的建 立方 法 主要 由所研 究 问题
的性 质决定 l 。对 于复杂 的实 际油藏 的地 震 问题 , 2 ] 必须 采用油 藏精 细描述建 立油 藏地质 模型 ; 而对于
体运 动规律 的方 法 。它 通过 把 油 藏细 分 为许 多 具 有不 同油藏 性质 的网格块 , 根据 流体渗 流规律 描述 油 田开发过程 中油 藏流体 的动态 变化 , 过输 入每 通
收 稿 日期 :0 9 2 7 改 回 日期 :0 0—0 —0 。 20 —1 —1 ; 21 3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