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及胆管超声解剖
合集下载
胰腺疾病超声诊断

边界呈锯齿状,可能为合并胰腺Ca。
主胰管结石并扩张
主胰管结石并扩张
胰腺囊肿性病变 胰腺囊肿
一、真性囊肿:一般较小 1、胰腺内一个或数个小液性暗区,边界清晰,
囊内澄清,后方回声增强。 2、如为多囊胰,表现为胰腺局部增大或弥漫
性增大,并有多数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呈 蜂窝状,可伴多囊肝、多囊肾的图像。
②可有胰管内结石图像,且扩张的胰管内 有强回声,后方伴声影或不伴。
③发现胰管与囊肿相通或管腔内检出结石 是慢性胰腺炎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
5、慢性胰腺炎与胰石症常并存。
慢性胰腺炎,胰腺体积小,内部回声不均匀并伴钙化
慢性胰腺炎:胰腺回声增强,胰管明显 扩张,胰管内可见多数强回声光点
主胰管明显扩张
胰腺疾病超声诊断
一、探测方法
1、检查前准备:禁食8—12H,清晨空腹检查, 必要时饮水500~800ml,让胃内充满液体作透声 窗,便于显示胰腺。
2、体位:仰卧位、侧卧位、半坐位、坐位或立位, 俯卧位。
①仰卧位:加压法,深吸气。
②侧卧位:右侧卧位观察胰头,左侧卧位观察胰 体尾。
定肿块位置,利用深呼吸可观察到肝脏左叶在肿
块浅部,可随呼吸上下滑动。
②胰尾部肿块位于脾V前方,采用饮水法后扫查 可与来自胃的肿块区分。
③左肾、肾上腺及腹膜后肿瘤均位于脾V后方, 无功能性胰岛C瘤则位于脾V前方,以此区别。
④脾V是鉴别诊断的界标。
壶 腹 Ca
一、超声表现 1、瘤体较小,位于胰头及下腔V右侧。 2、内部回声多为强回声,边缘不规则。 3、胰头正常,胰头内胆管扩张,管内可见肿瘤回
6、假性囊性自发性破裂时,病人突然腹痛,超声 显示囊肿变小,壁不完整及腹腔积液。
主胰管结石并扩张
主胰管结石并扩张
胰腺囊肿性病变 胰腺囊肿
一、真性囊肿:一般较小 1、胰腺内一个或数个小液性暗区,边界清晰,
囊内澄清,后方回声增强。 2、如为多囊胰,表现为胰腺局部增大或弥漫
性增大,并有多数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呈 蜂窝状,可伴多囊肝、多囊肾的图像。
②可有胰管内结石图像,且扩张的胰管内 有强回声,后方伴声影或不伴。
③发现胰管与囊肿相通或管腔内检出结石 是慢性胰腺炎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
5、慢性胰腺炎与胰石症常并存。
慢性胰腺炎,胰腺体积小,内部回声不均匀并伴钙化
慢性胰腺炎:胰腺回声增强,胰管明显 扩张,胰管内可见多数强回声光点
主胰管明显扩张
胰腺疾病超声诊断
一、探测方法
1、检查前准备:禁食8—12H,清晨空腹检查, 必要时饮水500~800ml,让胃内充满液体作透声 窗,便于显示胰腺。
2、体位:仰卧位、侧卧位、半坐位、坐位或立位, 俯卧位。
①仰卧位:加压法,深吸气。
②侧卧位:右侧卧位观察胰头,左侧卧位观察胰 体尾。
定肿块位置,利用深呼吸可观察到肝脏左叶在肿
块浅部,可随呼吸上下滑动。
②胰尾部肿块位于脾V前方,采用饮水法后扫查 可与来自胃的肿块区分。
③左肾、肾上腺及腹膜后肿瘤均位于脾V后方, 无功能性胰岛C瘤则位于脾V前方,以此区别。
④脾V是鉴别诊断的界标。
壶 腹 Ca
一、超声表现 1、瘤体较小,位于胰头及下腔V右侧。 2、内部回声多为强回声,边缘不规则。 3、胰头正常,胰头内胆管扩张,管内可见肿瘤回
6、假性囊性自发性破裂时,病人突然腹痛,超声 显示囊肿变小,壁不完整及腹腔积液。
胆、胰及小器官超声诊断(本科)ppt【119页】

多呈较均质低回声或等回声,发生囊性变 则呈混合回声或无回声。
后方回声条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较正常甲 状腺组织血供丰富。 可取得高速动脉血流,但动脉的RI<0.7。
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囊性变
左侧甲状腺滤泡型腺瘤
腺瘤合并囊性变出血
2、甲状腺癌
四、胰腺检查前的准备
(Preparations before Examination)
在X线钡剂(barium meal)检查和胃 镜(gastroscopy)检查前进行,或上 述检查3d后进行。
检查前一晚进食流食,检查前禁食 (fasting) 8h~12h。
五、常见病病理、临床 表现及超声表现
三、常见甲状腺疾病超声表现
1、甲状腺腺瘤
病理及临床 为甲状腺的良性肿瘤,主要分滤
泡状及乳头状,有包膜,占甲状腺肿 瘤的70%~80%,青年女性多见,10%可 发生癌变,可液化或囊性变,20%属高 功能性,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
超声表现
甲状腺内异常回声,边界清楚,可见低回 声晕或包膜回声,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粗大点状或团状
恶性肿块
不清 不光滑 多不均质
衰减
针尖样,密集
血流信号 无或少许、低阻 多丰富、高速高阻
淋巴结转移
无
可有
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
一、甲状腺解剖
二、正常甲状腺声像图
正常甲状腺声像图
甲状腺 气管
颈总动脉
颈内静脉
甲状腺正常值
上下径3~5cm 左右径2~3cm 前后径1~1.5cm 峡部厚度<=0. 4cm
针尖样强回声
团状强回声
弧形强回声
粗大的点状强回声
淋巴结转移
声像图为低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活检为乳头 状腺癌
后方回声条状或短棒状血流信号,较正常甲 状腺组织血供丰富。 可取得高速动脉血流,但动脉的RI<0.7。
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囊性变
左侧甲状腺滤泡型腺瘤
腺瘤合并囊性变出血
2、甲状腺癌
四、胰腺检查前的准备
(Preparations before Examination)
在X线钡剂(barium meal)检查和胃 镜(gastroscopy)检查前进行,或上 述检查3d后进行。
检查前一晚进食流食,检查前禁食 (fasting) 8h~12h。
五、常见病病理、临床 表现及超声表现
三、常见甲状腺疾病超声表现
1、甲状腺腺瘤
病理及临床 为甲状腺的良性肿瘤,主要分滤
泡状及乳头状,有包膜,占甲状腺肿 瘤的70%~80%,青年女性多见,10%可 发生癌变,可液化或囊性变,20%属高 功能性,可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
超声表现
甲状腺内异常回声,边界清楚,可见低回 声晕或包膜回声,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粗大点状或团状
恶性肿块
不清 不光滑 多不均质
衰减
针尖样,密集
血流信号 无或少许、低阻 多丰富、高速高阻
淋巴结转移
无
可有
甲状腺疾病超声诊断
一、甲状腺解剖
二、正常甲状腺声像图
正常甲状腺声像图
甲状腺 气管
颈总动脉
颈内静脉
甲状腺正常值
上下径3~5cm 左右径2~3cm 前后径1~1.5cm 峡部厚度<=0. 4cm
针尖样强回声
团状强回声
弧形强回声
粗大的点状强回声
淋巴结转移
声像图为低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活检为乳头 状腺癌
胰腺及胆管超声解剖

On the template
胰腺超声(长轴切面)
包括胰头、颈、体、尾 及主胰管
正常胰腺测值(切线法) 胰头<2.0cm 胰体、尾<1.5cm 主胰管内径<0.2cm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v 淋巴引流:胰头淋巴引流入胰十二指肠淋巴结和 幽门下淋巴结,胰体引流入腹腔淋巴结,胰尾则 引流至脾门附近的胰脾淋巴结和脾淋巴结。
v 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起源于腹腔丛,能使胰液 分泌增加。交感神经抑制胰液的分泌。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胰管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胰腺解剖概要
Courseware template
v 动脉血供:脾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来源于 肠系膜上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来源于胃 十二指肠动脉)
v 静脉回流:通过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引流入门 静脉。脾静脉走行于胰腺后方,流向门静脉。
包括肠系膜上静脉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胰体矢状切面
Courseware template
包括脾静脉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胰尾矢状切面
Courseware templat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4, 2021
胰腺结构
Courseware template
v 胰腺横位于腹膜后,居于十二指肠与脾之间。色泽灰红,重 约60~100克,长12~15cm,宽3~4cm,厚1.5~2.5cm 。胰 腺质软,无纤维包膜,腹侧为腹膜掩盖。分头、颈、体、尾 4个部分。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右侧的部分为胰头,胰颈是胰 头与胰体间的狭窄部分,止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左侧缘,胰腺 其余部分等分为二,横行于脊柱前的为胰体,以脊柱左侧缘 为界靠脾侧的为胰尾。
胰腺及胆道超声学PPT课件

伴肝内胆管扩张者
称(Caroli’s disease)。
2020/2/8
17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一、正常解剖
2020/2/8
胰腺位于腹膜后, 形态呈长条形,分 头、颈、体、尾四 部分,超声测值分 别为3cm、2cm、 1~3cm,主胰管内 径<2mm。
18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一、正常解剖
•超声检查是以胰周的 大血管如脾V等作为 识别的主要标志。
6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三、异常图象
•囊壁附多粒小光点 •光点后伴彗星尾征
(comet tail sign) •光点不随体位移动 •回声>息肉<结石 •光点脂餐后可排出
2020/2/8
7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三、异常图象
•囊壁等回声团块 •向胆囊腔内突出 •位置固定不移动
•团块后方无声影
注意与胆囊结石鉴别
2020/2/8
•胰实质回声较肝脏回 声略强。
2020/2/8
19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三、异常图象
水肿型胰腺炎 •全胰弥漫性增大 •界清内部回声少
•实质不均低回声
2020/2/8
20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三、异常图象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边缘不完整,回声不均质 可有不规则斑片状强回声
多数伴胰周或腹腔内积 液,胰周因渗出可出现不规 则低回声区。
24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三、异常图象
2020/2/8
直接征象
•胰腺局限性肿大 •病灶形态不规则 •肿块边界不清晰 •内部回声不均质 •肿块多呈低回声
25
第六章胆道及胰腺
三、异常图象
间接征象 A胰头癌压迫胆总管下段及胰管, 可见“四个扩张”征象,即胰管、 胆总管、胆囊、肝内胆管扩张。
胰腺超声解剖须知

胰腺超声解剖须知胰腺为腹膜后器官,无包膜。
长12~20cm,宽3~4cm,厚1.5~2.5cm,重量为85~95g。
体表投影为脐上10cm至脐上5cm。
于中线处横跨第一、二腰椎。
胰腺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
胰头(包括钩突部)是胰腺最大部分,嵌于十二指肠弯内,靠近右肾门,位于肝尾叶及门静脉下方,后方为脊柱和下腔静脉,前方为胃窦,胰头内后侧有胆总管。
胰头向下向内侧延伸部即为钩突。
肠系膜静脉是胰头和胰颈的分界。
胰体部稍向前隆起,前面与胃后壁相邻。
胰体后方在中线稍偏左有纵行的腹主动脉,胰体上缘有腹腔动脉,脾动脉于胰体上缘走行。
胰尾部位于脾静脉的前方,与体部无明确分界线,其后为左肾、左肾上腺,胰尾末端达脾门。
胰管由主胰管及副胰管构成。
主胰管贯穿整个胰腺,其直径不超过2mm。
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或直接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副胰管较细超声不易显示。
断面解剖由后向前,依次为脊柱、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
胰头位于下腔静脉前方,胰腺体尾部位于脾静脉前方。
胰腺两侧为左右肾脏。
胰头的右侧为肝右叶,右前方为胆囊,胆总管及门静脉,前方为肝左叶,左前方为胃,左侧为脾脏,胰尾末端位于脾门。
经过下腔静脉的纵断面,胰头呈椭圆形或梭形,位于肝左叶与下腔静脉之间。
经过腹主动脉的纵断面,主要观察胰体部,位于腹主动脉与肝左叶之间。
胰腺定位标志胰头十二指肠环抱,后方为下腔静脉胰颈前方为胃幽门,后方为肠系膜上动脉和静脉胰体后方为腹主动脉,上缘为脾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是确定胰腺右缘或胰头与胰颈间的定位标志肠系膜上动脉是定位胰体的标志脾静脉可作为胰腺后缘的定位标志。
胰

胰头癌
胰头癌并胰管扩张
胰腺癌(位于胰体部)
胰腺癌(位于胰颈部)
(2)间接征象: ①阻塞胆汁通道,致胆囊增大,肝内外胆
管扩张——阻塞性黄疸
②周围组织受压声像。
③晚期,有肝、周围淋巴结转移及腹水。
胰头癌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
鉴别诊断: 1、与胰腺本身疾病相鉴别,如慢性胰腺炎
2、与周围脏器的肿瘤鉴别,如胆总管癌、
⑥胰腺假性囊肿。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合并胰腺结石
(5)鉴别诊断: ①胰腺肿瘤:胰腺癌,胰腺囊腺瘤等。 ②老年性胰腺。
(二)胰 腺 囊 肿 分真性囊肿及假性囊肿两大类。后者多见。 ⑴ 真性囊肿: 发生在胰腺内,一般较小
⑵ 胰腺假性囊肿:
最常见,多发于外伤、胰腺炎。 声像图表现: ① 胰腺局部见无回声暗区,囊壁稍增厚,具有囊 肿的特点,可与胰管相通。 ② 单发多见。 ③ 囊肿巨大时,挤压周围组织,胰腺失常态。 鉴别诊断:相邻组织、器官囊肿。
光斑多为出血坏死型)。 ③胰腺局限性低回声团块。
间接表现: ①胰腺周围弱回声区。 ②胆系异常。 ③腹水、胸水。 ④可压迫下腔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胰腺显著增大)
⑤胰腺区呈气体强反射。
胰周积液
⑷ 鉴别诊断: ①其他急腹症:急性胆囊炎、胃穿孔、肠 梗阻 ②局限性肿大与
胰腺肿瘤。
P
(二)慢性 胰 腺 炎
坏死、血管损害引起的水肿出血和血栓、脂肪坏
死、炎症细胞浸润为主。前者可向后者转化。
⑵ 临床特点:
①
常见急腹症之一,仅次于阑尾炎、胃穿孔和胆道感染。 好发于青壮年。 诱因和病因、如:胆结石、暴饮暴食、酒精中毒等。 起病急剧、突发性上腹部痛,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②
血、尿淀粉酶
胆囊及胰腺超声诊断ppt课件

胰腺结石
通常为钙化斑或结石,病因较为 复杂,可能与慢性胰腺炎、胆道 疾病、饮酒等有关。超声表现为 胰腺内强回声团伴声影。
胆囊炎与胰腺炎对比
胆囊炎
由于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原因引 起的胆囊炎症,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增 厚、胆囊内透声差等。
胰腺炎
由于胰管阻塞、酒精、高脂血症等原 因引起的胰腺炎症,超声表现为胰腺 肿大、胰管扩张等。
小、形态、数量和位置。
胆囊炎
02
超声诊断可以观察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内的透声情况,以及胆
囊周围是否有渗出液,有助于胆囊炎的诊断。
胆囊息肉
03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胆囊内的息肉样病变,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
。
超声诊断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 Nhomakorabea胰腺炎超声诊断可以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质地,以及胰管是否扩张 ,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与MRI相比
MRI具有多平面成像和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点,在显示胰周脂肪浸润、胰周血管 侵犯等方面优于超声。但MRI检查时间长,费用高,且需要使用造影剂。
05
CATALOGUE
病例分享与讨论
胆囊结石病例分享与讨论
1 2
病例概述
患者因右上腹疼痛就诊,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内多 发结石,最大结石直径约1cm。
胰腺癌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胰腺的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为 胰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胰腺囊肿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胰腺的囊性病变,并观察其内部回声、大小、 位置等信息。
超声诊断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与CT相比
超声诊断无辐射,无创伤,无造影剂使用,对孕妇和儿童更安全。但CT在显示胰 腺实质和胰周结构方面优于超声。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法包括
通常为钙化斑或结石,病因较为 复杂,可能与慢性胰腺炎、胆道 疾病、饮酒等有关。超声表现为 胰腺内强回声团伴声影。
胆囊炎与胰腺炎对比
胆囊炎
由于胆囊管梗阻、细菌感染等原因引 起的胆囊炎症,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增 厚、胆囊内透声差等。
胰腺炎
由于胰管阻塞、酒精、高脂血症等原 因引起的胰腺炎症,超声表现为胰腺 肿大、胰管扩张等。
小、形态、数量和位置。
胆囊炎
02
超声诊断可以观察胆囊壁的厚度、胆囊内的透声情况,以及胆
囊周围是否有渗出液,有助于胆囊炎的诊断。
胆囊息肉
03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胆囊内的息肉样病变,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
。
超声诊断在胰腺疾病中的应用 Nhomakorabea胰腺炎超声诊断可以观察胰腺的形态、大小、质地,以及胰管是否扩张 ,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
与MRI相比
MRI具有多平面成像和软组织分辨率高的优点,在显示胰周脂肪浸润、胰周血管 侵犯等方面优于超声。但MRI检查时间长,费用高,且需要使用造影剂。
05
CATALOGUE
病例分享与讨论
胆囊结石病例分享与讨论
1 2
病例概述
患者因右上腹疼痛就诊,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内多 发结石,最大结石直径约1cm。
胰腺癌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胰腺的占位性病变,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为 胰腺癌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胰腺囊肿
超声诊断可以发现胰腺的囊性病变,并观察其内部回声、大小、 位置等信息。
超声诊断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与CT相比
超声诊断无辐射,无创伤,无造影剂使用,对孕妇和儿童更安全。但CT在显示胰 腺实质和胰周结构方面优于超声。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方法包括
胆道及胰腺超声检查(4)

以上异常回声内均可探及彩色血 流信号,特别当肿瘤较大时,并可 探及高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
胰 腺(Pancreas)正常超声表现
大小:头厚<30mm,体 厚<20mm,尾厚 <20mm
外形:腊肠状,蝌蚪状或 哑铃状
结构:实质内可见胰管 回声,胰管内径<2mm
实质回声:细小、密集、 分布均匀的中等偏强回 声
蕈伞型 为基底宽而边缘不整齐的蕈伞状肿 块突入胆囊腔,呈弱回声或中等回声
厚壁型 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或弥பைடு நூலகம்性 不均匀性增厚,其内壁线多不规则
混合型 表现为不均匀增厚的胆囊壁上 见乳头状或蕈伞状突起
实变型 胆囊区不能探及正常胆囊图像, 表现为大片实性回声,实性回声不均质, 以低回声为主,于该区内可见结石回声
多伴有胆囊结石,往往嵌顿于颈部 超声莫菲氏征阳性
慢性胆囊炎
(Chronic Cholecystitis)
胆囊可增大、缩小或正 常大小,囊壁增厚,多粗 糙,可伴有胆囊结石
胆囊癌
(Carcinoma of Gallblader)
小结节型 表现为胆囊壁上乳头状中强回声 突向腔内,其基底较宽,表面不平整,后 不伴声影
胆道及胰 腺 解 剖 概 要
胆囊及胆管正常超声表现
胆囊(Gallblader)
• 形态 纵切呈梨形或茄形;横切呈圆形或椭圆形 • 大小 长径<90mm,厚径<30mm,宽径<
40mm • 囊壁 呈线状强回声,光滑整齐,厚度<2mm • 囊腔 呈无回声,透声好
胆管(Bile Duct)
• 肝内胆管 可显示左右肝管,内径<2mm
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 “滚石征”,即改变体位后,强回声团
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区别肝总管和胆总管时,我们可以利用解剖学知识将右 肝动脉作为分界标志,即右肝动脉以上的肝外胆管定为肝 总管;右肝动脉以下的肝外胆管定位胆总管。一般来说, 在肝外胆管纵断面上,右肝动脉位于肝外胆管与门静脉主 干之间,此时因右肝动脉呈横断面状态,故声像图上为一 小圆状结构。
36
正常左右肝管汇合部声像图特点
5
胰腺及周边结构
1、胰头 前方:横结肠、肝脏 后方:肠系膜上静脉,胰头钩突,胆总管下部,下腔静脉,右或左肾静 脉,第一、二腰椎 上方:十二指肠第一段 右方:十二指肠第二段,胆总管和胰管汇合部 下方:十二指肠第三段 2、胰颈 是胰腺狭窄部分,介于胰头和胰体之间,长约2.5cm,前方为胃后壁, 后方为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汇合形成门静脉。 3、胰体:定位常以脾静脉、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为标志 后方:腰椎(第一、二腰椎),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左侧腰大肌和膈 脚,左肾,脾动脉,脾静脉 前方:小网膜,肝脏 下方:空肠 上方:胃/幽门部,十二指肠第一段 4、胰尾 左侧:脾 前方:胃 后方:左肾
21
胰腺断面解剖 在纵切面,可以观察胰腺的横径。 沿下腔静脉纵切,位于下腔静脉与左肝之间,可以 观察到胰头,呈椭圆形。 沿腹主动脉纵切,位于腹主动脉及左肝之间,可观 察到胰体,呈三角形。 由胰体再往左侧,相当于腹主动脉左缘,纵切时可 观察到胰尾,亦呈三角形。
22
胰头长轴切面
包括门静脉和胆总管
23
33
胆总管超声分段示意图
1、胆囊底 2、胆囊体 3、Hartman囊 4、胆囊颈 5、胆囊管 6、右肝管 7、左肝管 8、肝总管 9、胆总管 10、主胰管 11、Vater壶腹 12、胰腺
34
胆囊管和肝总管汇合部 胆囊管(C) 肝总管(H)
35
右肝动脉位置和超声定义意义
肝总管:HD 胆总管:CBD 右肝动脉:RA
胰腺解剖 大体解剖 断面解剖 超声解剖
1
胰腺大体解剖 胰腺的位置和毗邻关系 胰腺的动脉系统 胰腺的静脉系统 胰腺的淋巴引流 胰管系统 壶腹部及十二指肠乳头部位置与形态 胰腺的神经系统 胰腺周围的筋膜层次
2
胰腺大体解剖
3
胰腺结构
胰腺横位于腹膜后,居于十二指肠与脾之间。色泽灰红,重 约60~100克,长12~15cm,宽3~4cm,厚1.5~2.5cm 。胰 腺质软,无纤维包膜,腹侧为腹膜掩盖。分头、颈、体、尾 4个部分。位于肠系膜上静脉右侧的部分为胰头,胰颈是胰 头与胰体间的狭窄部分,止于肠系膜上静脉的左侧缘,胰腺 其余部分等分为二,横行于脊柱前的为胰体,以脊柱左侧缘 为界靠脾侧的为胰尾。 体表投影为:下缘约平脐上5cm,上缘约相当于平脐上 10cm处。 胰头大约位于经幽门的平面,靠近中线右侧 1~2cm。胰体向左上方走行约10cm,靠近脾脏。
38
正常肝外胆管声像图
39
米老鼠征
将右肋下声束略斜向右肩时,横断面上声像图所 显示的肝外胆管、肝动脉和门静脉的相互解剖关 系被描绘为“米老鼠征”,即米老鼠的“脸”为 门脉,它的左耳为肝动脉,右耳是肝外胆管。在 一定肠程度上,本法有助于我们对肝外胆管的识 别。 HA:肝动脉 HD:肝总管 PV:门静脉
胰腺后面观
12
胰管和副胰管
13
肝动脉、门静脉和肝外胆管解剖关系
14
胰腺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关系
1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胰腺超声断面解剖 横切面观察 纵切面观察
16
胰腺断面解剖 横切面观察:由后向前,首先是脊柱,脊柱的前 方是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往前为肠系膜上动脉, 再往前为脾静脉。胰腺的体尾部,就在脾静脉的 前方。胰腺后方的两侧为左、右肾脏。胰头的右 侧为肝右叶,右前方为胆囊。胆总管上段位于胰 腺的右前方,下段则位于胰头的后方。胰腺的前 方为肝左叶,前方偏左为胃,左侧为脾脏,胰尾 的末端位于脾门。
37
正常肝外胆管声像图
肝外胆管的主要超声定位标志是门静脉、下腔静 脉和胰头。通常,上段肝外胆管与门静脉伴行; 中、下段肝外胆管与下腔静脉伴行;胰头是下段 肝外胆管获得成像的理想透声窗之一。在纵断面 上超声显示正常肝外胆管呈细长纺锤状图像(见 下页图),即其上、下端的直径比中间段的直径 略细。正常胆管壁回声明亮、纤细、光滑。多数 学者认为成人肝外胆管直径应小于6mm,儿童正 常直径小于4mm,老年人可以略大,但一般不应 大于10mm。当肝外胆管直径≥10mm时,可明确 地作出肝外胆管扩张的诊断。
9
胰管 主胰管横贯于胰腺全长收集胰液,在胰颈处转向 下继续右行,与胆管在壶腹部汇合,形成共同通 道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副胰管行走于胰头上部收集该部与胰腹侧的胰液, 开口于十二指肠副乳头,约70%的主副胰管相通, 当主胰管梗阻时副胰管可成为胰液引流的主要通 道而不出现胰管扩张。
10
胰腺前面观
11
正常肝内胆管与门静脉相 伴行,声像图上只能显示它 的1~2级分支,其直径在2mm 左右,约为伴行门静脉的1/3。 当直径大于4mm时,可以诊断 为肝内胆管扩张。超声能显示正常左、右肝管汇合 点和总肝管结构。由于胆囊管纤细且在肝总管上的 开口位置多变很难获得成像,因而多数情况下超声 无法确认胆总管确切的解剖起源。所以,超声界提 出将肝总管和胆总管统称肝外胆管。
胰颈及钩突矢状切面
包括肠系膜上静脉
24
胰体矢状切面
包括脾静脉
25
胰尾矢状切面
26
胰腺长轴切面
包括左肾静脉
27
胰腺长轴切面
包括右肾静脉
28
胰腺长轴切面
包括腹主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
29
胰头横切面
包括十二指肠
30
胆总管解剖分段 按照解剖走行和毗邻关系将胆总管全长分为四段: 1、十二指肠上段指胆总管起始部至十二指肠上缘, 为临床胆总管切开探查、引流和置放T形管的常用 部位。 2、十二指肠下段指十二指肠上缘至下腔静脉之前 段胆总管。 3、胰腺段指走行于胰头内部的胆总管。大部分胆 总管从胰头后方(胆总管沟)经过,故其后方仅 覆以少量胰腺组织。 4、肠壁内段指进入十二指肠(多数在降部后内侧) 壁内斜向走行的胆总管。
17
胰腺超声(长轴切面)
包括胰头、颈、体、尾 及主胰管 正常胰腺测值(切线法) 胰头<2.0cm 胰体、尾<1.5cm 主胰管内径<0.2cm
18
胰腺超声(长轴切面)
包括胰头、体、尾、脾静脉、胆总管及胃十二指 肠动脉
19
胰尾长轴切面
20
胰腺长轴切面
包括胰头、体、脾静脉、胆总管及胃十二指肠动脉
6
胰腺与周围脏器的关系 胰腺腹侧面为腹膜被盖,胰体前壁通过小网膜囊 与胃后壁相隔。 胰腺前上方为胃幽门窦,前下方有横结肠通过, 右外侧有肝脏尾状叶和十二指肠第二部。 胰体尾部后方有左肾上腺及左肾上极,前方为胃 腔,左外侧与脾和结肠脾曲密切相关。
7
胰腺血管的定位标志 胰头后方为下腔静脉、门静脉和胆总管胰后段, 右侧边缘处的肠管内侧有胃十二指肠动脉。 钩突在胰头下侧,其前方有肠系膜上动、静脉通 过。 胰颈后方为肠系膜上静脉及部分门静脉主干。 胰体右侧缘为腹腔动脉及门静脉起始部;上缘处 有脾动脉;后壁紧贴脾静脉,后方有肠系膜上动 脉及腹主动脉通过。 胰尾后壁有脾静脉,上缘处有脾动脉。
31
胆总管解剖分段示意图
1、胆囊底 2、胆囊体 3、Hartman囊 4、胆囊颈 5、胆囊管 6、右肝管 7、左肝管 8、肝总管 9、胆总管 10、主胰管 11、Vater壶腹 12、胰腺
32
胆总管超声分段 由于经腹超声检查尚不能常规发现胆囊管与肝总 管的汇合部位,因而不能严格区分肝总管和胆囊 管。而且,受十二指肠内肠道气体的影响,行走 于十二指肠降部的末端胆总管,超声显像率甚低。 所以一般超声不能做出解剖学标准的胆总管分段 诊断。但是,根据临床实际工作需要,医学超声 界也提出并基本确定了超声的胆总管分段方法 (见下图),这种方法常将肝总管和胆总管统称 为肝外胆管,并将其划分三段:上段肝外胆管指 肝门段与门静脉平行的肝外胆管;中段肝外胆管 指后方离开门静脉,进入胰腺前的肝外胆管;下 段肝外胆管指进入胰腺后行走的肝外胆管。
8
胰腺解剖概要 动脉血供:脾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来源于 肠系膜上动脉)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来源于胃 十二指肠动脉) 静脉回流:通过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引流入门 静脉。脾静脉走行于胰腺后方,流向门静脉。 淋巴引流:胰头淋巴引流入胰十二指肠淋巴结和 幽门下淋巴结,胰体引流入腹腔淋巴结,胰尾则 引流至脾门附近的胰脾淋巴结和脾淋巴结。 神经支配:副交感神经起源于腹腔丛,能使胰液 分泌增加。交感神经抑制胰液的分泌。
4
胰腺解剖 胰头较宽大,位于第二腰椎的右侧,十二指肠的 “C”字型凹槽所包绕。其下份向左侧突出为钩突。 胰头后方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有胆总管下行,有 时可能部分或全部为胰实质所包埋。在胰头与胰 体交界处(胰颈)后方,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 合成肝门静脉。 胰体占胰的中份大部,约位于第1腰椎平面。前面 隔网膜囊邻胃后壁,后面由右向左横过下腔静脉、 腹主动脉、左肾上腺与左肾的前方。 胰尾钝圆缩细,伸向左上,抵达脾门后下方。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