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完整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完整

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库完整作物栽培学总论复习题1.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与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

2.持续农业——指既能保证食物安全,又能保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速走向市场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农业。

3.引种——指从外地(包括国外)引入当地没有的作物,借以丰富当地的作物资源。

4.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5.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变化,质的变化。

6.S形生长进程——指作物的器官、个体或群体的大小、数量和重量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的变化曲线呈S形。

S形生长进程即“慢-快-慢”的生长进程。

7.作物的物候期——即人为制定的用于判断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作物形态特征,或者说~就是作物达到某一生育时期的一个人为标准。

8.种子寿命——指种子从生理成熟到生命力丧失的生活期限。

9.休眠——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停止萌发的现象。

10.叶面积指数——总绿叶面积/土地面积。

11.自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的作物(水稻、小麦、大麦、大豆、花生等)。

12.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的作物(白菜型油菜、向日葵)。

13.常异花授粉作物——具有自交亲和性,但异交率在5%以上(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等)。

14.作物的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5.作物的感温性——是指一些二年生作物(冬小麦、冬油菜、冬黑麦等)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特性。

16.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如大豆、烟草、晚稻等。

17.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作物,小麦、油菜等。

测土配方施肥基本知识

测土配方施肥基本知识

测土配方施肥基本知识一、什么是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指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土壤供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与肥料效应,在施用有机肥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氮、磷、钾和微肥的适宜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以满足作物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水平,减少养分流失和对环境的污染,达到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的。

二、测土配方施肥的原理1、养分归还学说种植农作物每年带走大量的土壤养分,土壤虽是个巨大的养分库,但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必须通过施肥的方式,把某些作物带走的养分“归还”于土壤,才能保持土壤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容量和强度。

我国每年以大量化肥投入农田,主要是以氮、磷两大营养元素为主,而钾素和微量养分元素归还不足。

2、最小养分律(水桶定律)早在150年前德国著名农业化学家李比希就提出“农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最小养分制约”。

测土配方施肥首先要发现农田土壤中的最小养分,测定土壤中的有效养分含量,判定各种养分的肥力等级,择其缺乏者施以某种养分肥料。

植物生长发育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决定作物产量的却是土壤中那个含量最小的养分,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

因而忽视这个限制因素的存在,即使较多的增加其他养分也难以再提高作物产量。

3、各种营养元素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律。

植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不论他们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多少,均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它们各自的营养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

每一种营养元素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是其它元素不能代替的。

4、报酬递减率著名的德国化学家米采利希深入地研究了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渐次增加,作物产量随之增加,但作物的增产量(单位重量的施肥可以增加的产量)却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

报酬递减率内涵是指施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是在其他技术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施肥量的逐渐增加,作物产量也随之增加,但作物的增产量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逐渐递减。

当施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如再增加施肥量,不仅不能增加产量,反而会造成减产。

有机和无机哪个好蔬菜

有机和无机哪个好蔬菜

有机和无机哪个好蔬菜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不断增加,有机蔬菜成为了当下餐桌上的新宠儿。

相比之下,无机蔬菜在这个时代似乎显得有些不受宠爱。

人们常常疑惑,有机和无机这两种蔬菜到底哪个更好?让我们来探讨一下。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有机蔬菜。

有机蔬菜是指采用有机种植方法栽培的蔬菜,其生长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和转基因技术。

有机蔬菜的生产过程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强调自然生长,追求原汁原味的口感。

由于无农药种植,有机蔬菜通常更天然、更绿色。

而无机蔬菜则是使用传统种植方式栽培的蔬菜,包括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以提高产量和防治病虫害。

无机蔬菜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利用一些辅助手段,如喷洒杀虫剂和施肥,以确保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在市场上,无机蔬菜的数量通常较多,价格也相对较低。

从口感来看,有机蔬菜通常更加鲜美。

有机种植注重土壤的养分和环境因素,这使得有机蔬菜在口感和风味上更胜一筹,更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与此相反,无机蔬菜可能会因为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而对口感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营养方面,有机蔬菜并没有比无机蔬菜更加营养丰富。

一些研究显示,有机蔬菜和无机蔬菜之间的营养差异并不明显,两者的营养价值相对接近。

然而,有机蔬菜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可能会降低人们摄入农药的风险,因此从健康的角度考虑,有机蔬菜可能相对更好。

另外,有机蔬菜也对环境友好。

有机种植强调自然生长,不使用化学物质,减少了化学物质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有机农业还注重农作物的生态循环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有机蔬菜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和无污染。

在有机农业中,虽然不使用化学农药,但仍有可能因为有机肥料的使用而受到微量重金属的污染。

此外,有机蔬菜的产量通常较低,价格较高,很多人无法负担。

综上所述,有机蔬菜和无机蔬菜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如果您注重口感和健康,有机蔬菜可能更适合您;如果您追求经济实惠和大量供应,无机蔬菜可能更合适。

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

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

就我国当前的发展情况看来,很多发达国家的新型技术在我国的实际使用过程当中,已经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生物技术包含的内容有很多种,其中包括酶工程、生物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多种不同的技术,在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效,将有机农业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开辟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前景,是非常符合我国的发展情况的。

这样一来就使得我国的农业技术在改革方面对于农业为主的观点起到了积极的强调作用,尽管我国在农业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以农机有机农业技术为主逐渐过渡到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技术同时开展的过程,仍然是我国在农业技术方面的改革以及前进方向,因为任何一种科学技术在实际的应用和进步过程当中都是不是凭空出现的,只有将这种多方面多学科的技术成果综合应用,才能够使最终的效果变得更加有效。

本篇文章对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技术进行了相关的说明与阐述,同时对于有机农业技术以及无机农业技术在实际的开展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进行了适当的分析与研究,希望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为有机农业和无机农业相结合的情况加以适当的优化与改良,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

一、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的定义当前我国的农业技术一般都是以生物科学技术作为基础的,其主要是通过农业内部的生物情况以及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及能量进行有效的循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对农业生产进行发展和改良。

其中,主要是包括以畜力、人力作为主要动力的方式,有效的进行品种的改良,适用有机的农肥来对其土地进行种植非常重要。

因为实行土种植合理对多种不同的内容进行轮作是非常重要的,实行农、林、牧业进行结合而且在病虫害的微生物防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功效,由于这种农业技术体系非常重视农业在生态平衡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特点,所以又被称为生态农业。

所谓的无机农业技术,其本质是通过工业所提供的技术装备和生产材料,依靠化石能源的不断投入来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新型的技术体系。

它主要是通过广泛的使用工程设施、农业机械、化学肥料、除草剂、生长刺激激素、农用药剂和多维素等手段来完成农业种植,由于这种技术体系是直接依靠大量的化石能源投入来进行产出的,所以又被称为高能农业或者是石油农业。

生态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态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概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业生态环境的发展。

生态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旨在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保护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和农民收益。

本文将分析生态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其贡献和不足。

二、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1.保护土壤质量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优势之一在于它能够保护土壤质量。

传统农业通常采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与土壤发生反应,增加土壤的酸度,损害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土壤造成破坏。

而生态农业采用的是自然有机肥,没有化学物质污染,所以不会对土壤产生负面影响,有效地保护了土壤质量。

2.增加种植物种多样性生态农业强调自然生态平衡,注重栽种多种作物,使土地不仅仅是一种大规模的经济工厂,同时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这就增加了农田的植物种类且不同作物之间的空间分布、生长速度、需求资源特点差异,有助于土地的保育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下,野生的鸟儿、蝴蝶、蜜蜂等小动物也会在土地上生根发芽,使森林、草原、水域等生态系统更加完整,实现生态平衡。

3.排放少、污染小传统农业调制化肥会造成化学物质的废弃物,会造成化学物质的溢出,从而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但生态农业采用有机肥料的化肥,不仅产生的废弃物量少,而且该化肥是将有机物质与无机物质混合制成,其本身就是生物体新陈代谢产物,它溶于土壤中后能被土壤微生物分解,不会生成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的废弃物。

从而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其中的排放少、污染小是一个非常显著的优势。

三、但也存在负面影响1.技术有限在生态农业中,尽管使用的是自然方法,但技术和劳动力成为了限制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依据。

目前很多农民缺乏科学知识和技术,无法有计划、有里程碑的开发生态农业自然资源。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导农业政策驱动下,农民也缺乏完整生态农业的周全知识框架,导致其成功率和持续性欠缺。

因此,现阶段生态农业只是处于规模小、发展初级阶段。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及答案解析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及答案解析

现代农业概论作业1-----现代农业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一、名称解释1. 农业农业是指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

在国民经济中农业还包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等项生产在内。

在《农业法》中还将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也包括在农业之中。

2.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用现代工业装备的用心的科学技术武装的用现代组织管理方法来经营的社会化、商品化农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

3.种植制度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包括作物布局复种或休耕单作、间作、混作、套作或移栽、轮作或连作等。

4.间作同一田地上同一生长期内分行分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方式。

5.再侵染初次侵染引起植物发病后在病部形成的繁殖体传播到其他健康植物上引起发病称为再侵染。

二、填空1、循环再生多层次利用2、资源新技术3、有性繁殖无性繁殖4、植物检疫植物抗病虫品种5、有机质团粒三、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D 5.A 6.B 7.A 8.B 9.D 10.C四、简答题1、什么是设施农业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自然的束缚走向新的工厂化农业、环境安全型农业、无毒农业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打破传统农业的结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节上市进一步满足多元化、多层次消费需求的有效方法。

2、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哪两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条件和技术的现代化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生物化和化学化;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实现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

3、什么是模式化栽培技术作物栽培学在研究作物生育进程中各器官发育和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以及作物与环境间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各种栽培措施和调控技术的作用原理科学、定时定量地分析其效应和应用原则形成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栽培调控技术。

4、什么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作物化学控制技术是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法和成都发展的技术。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课考试范围题目

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课考试范围题目
管理者的技能管理者的分类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p33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内容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评价行为科学理论中梅奥的观点p42现代管理学产生的背景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社会学派的优缺点及其主要思想内容决策理论要点的几个方面p79系统理论经验主义机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决策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的含义与区别关系程序性决策p92非程序性决策确定性决策p93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决策的过程6点p100计划关于计划涉及到的原理限定因素许诺原理灵活性原理改变航道原理计划编制程序和编制方法组织影响管理宽度的因素8个p144典型组织结构类型内容及其含义p149领导领导行为理论领导行为之三分理论的含义内容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1、农业生产手段的现代化。2、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1)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实现良种化(2)合理采用化学技术和化工产品,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3)改革耕作技术3、农业劳动者的现代化(1)转变传统观念,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2)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农民得文化科技素质。4、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在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和环节的经营管理。
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1、建立一个高产、优质、帝豪的农业生产系统2、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3、建立一个繁荣、富庶、文明的现代农村。
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美国、日本、西欧的特点)
1、美国型:优先发展机械技术,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2、日本型:优先发展生物、化学技术,大力提高土地生产率。3、西欧型:同步发展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栽培技术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
生态旅游观光农业
又称旅游农业、观光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有机地附加了生态旅游观光功能的交叉性产业。

种植速生桉树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作用与意义

种植速生桉树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作用与意义

种植速生桉树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作用与意义摘要:因生长环境、栽培种类、施肥种类、栽培方法等原因,栽培速生桉树对土壤品质土壤肥力造成严重影响。

大量实验表明,在速生桉树种植过程中施用有机-无机复合肥可以有效缓解对土壤造成的破坏,达到维护土壤质量、提升种植效率相结合的目的。

速生桉树具有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因此在速生桉木栽培中,要确保肥料的规范化应用,以达到快速高产的目的。

为了改善速生桉木的品质,保证其经济效益,本文对速生桉树的发展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在我国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最后阐述了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速生桉树;有机无机肥料;复混肥料引言桉树是我国最早栽培的三大速生植物,其应用范围很广,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近几年,由于工业发展对天然森林造成的破坏,以及人类对生态的重视,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短期的人造森林,以保证其对工业木材的需求。

通过对速生桉幼林有机-无机复合化肥应用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施肥的内涵和技术,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

一、速生桉木发展概况1、速生桉木特性与用途研究桉木属桃金女科桉属,原产于澳洲,在中国有11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主要在云南、广东、广西和川西地区大量种植,有蓝桉、直干蓝桉、柠檬桉、史密斯桉、大叶桉和叶桉6个树种。

桉树能从桉树中提炼出桉树的香素,其叶子和精油可以作为药用植物,具有消炎杀菌、健胃、祛痰、驱风的作用;由于其质细、耐腐,其心材具有防白蚁的作用,因此在建筑、桥梁、造船、码头、造纸、矿山、牲畜圈舍、燃料等行业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此外,速生桉树生长迅速,生长周期短,木材及林副产品具有较好的处理和利用前景,是我国速生、高产的工业原料林区的重要树种。

2、我国速生桉木生产状况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林副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长,造纸业、家具等产业对木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导致速生桉树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作者:常艳波张凤珍徐海艳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4年第01期
摘要:目前,发达国家的新技术,在我国已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生物技术,包括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的发展应用,将为有机农业技术的发展开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前景。

这就又为在我国的农业技术改革上强调有机农业为主的观点增加了支持力量。

尽管如此,从以有机农业技术为主,过渡到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并重,仍然应是我国农业技术改革前进的方向。

因为任何一种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都不是孤立实现的,只有把多种科学技术成果综合运用,才能使其效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键词:有机农业技术;无机农业技术;定义;关系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1 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的定义
有机农业技术,指主要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利用农业内部生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技术体系。

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人、畜力为主要动力,进行品种改良,施用有机农肥;实行因土种植,合理轮作和间、复、套种;实行农、林、牧结合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等。

由于这种农业技术体系特别重视农业生态平衡,所以又被称为“生态农业”。

无机农业技术,是指主要利用工业所提供的生产资料和技术装备,依靠化石能源的投入来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技术体系。

其主要措施包括广泛地使用农业机械、工程设施、化学肥料、农用药剂、除草剂、生长刺激素、多维素等。

由于这种技术体系,直接间接地依靠大量化石能源的投入,所以又被称为“石油农业”或“高能农业”。

2 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相结合
这两种农业技术体系各有其优点和缺点,其所适应的社会经济条件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有机农业有利于节约化石能源和对农业的物质费用的投资,有利于保持、改善生态平衡和防止环境污染。

其缺点是不利于农业的快速增产和劳动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的发展(因为有机农业技术的应用需要在小范围内实行多部门配合)。

无机农业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迅速地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且有地农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但它却需要消耗较多的化石能源和使用较多的物质费用投资,并且易导致土壤肥力的衰退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由于它们在经济上所表现的优缺点不同,因而其适应的社会经济条件也有差异。

有机农业更能适应工业比较落后,化石能源短缺,资金供应比较紧张,而农村劳动力比较充足,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农、林、牧结合和合理轮作比较不受限制的情况。

无机农业则只有工业比较发达,化石能源供应比较充足,而农业的投资又比较充裕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3 合理处理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之间的关系
3.1 以有机农业技术为主
我国在处理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关系上,比较合理的选择是在近期实行以有机农业技术为主,无机农业技术为辅,然后逐步过渡到两种技术体系并重的模式。

近期之所以应以有机农业技术为主是因为:我国主要利用现有的有机农业技术,同时辅之以无机农业技术,就可以保证在近期农业生产有一个较快的发展。

根据有关方面的估计,只要能把现有的农作物良种加以推广普及,并把现有的农肥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就可以使全国的农作物产量提高10%~20%。

只要能进一步调整农作物的布局,实行因地种植,合理轮作,就可以使全国农作物的产量提高10%;我国农近期尚没有广泛采用无机农业的资金。

同时,工业也尚不能为农民采用无机农技术提供数量充足而又物美价廉的农用生资料,特别是农用能源十分短缺;我国许多地区农业生态已经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迫切需要采用有机农业技术来加以扭转。

所有这些原因,都要求我国的农业技术改革,在近期应以有机农业技术的发展应用为主,而各种无机农业技术的运用只能量力而行,居于辅助地位。

3.2 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并重
在长期来看,我国又必须过渡到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并重。

3.2.1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持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农业增产的能力归根到底是受投入农业的物质和能量的多少制约的。

没有来自农业外部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仅靠农业内部的物质和能量的循环转化作用,农业增产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

特别是由于今后农业生产将不断向商品化方向发展。

因而包含着大量物质和能量的农产品,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地被从农业中取走,而不能返还农业。

所以,要使农业持续地较快地增产,就必须把无机农业技术也提高到重要的地位上来,以补充农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损失,并扩大其来源。

3.2.2 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有机农业技术是以人、畜力为主要动力。

长期停留在以有机农业技术为主的状态,就不能改变大多数农民务农的局面,也不能把饲养役畜所需的大量饲料转用于产品牲畜的发展。

这两种原因加在一起交替地严重阻碍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的提高,从而给农民生活的改善和
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造成很大的困难。

要解决这些矛盾,也必须把农业生产转以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并重的模式上来。

3.2.3 为运用无机农业技术提供必要支持
从可能性来看,随着工农业生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工业可以为农民广泛地采用无机农业技术提供充足、适用、物美价廉和污染很小的农用生产资料,国家和农民也将可以为广泛地运用无机农业技术提供必要的资金。

由此可见,从长期来看,我国农业生产过渡到有机农业技术和无机农业技术并重是必然的趋势。

至于实现过渡的早晚,全国各地当然不会是整齐划一的。

经济发达地区,这个转化可能在3~5a就会实现。

经济落后的地区也许需要10a或者更长的时间。

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做准备,迎接这个转化的到来。

作者简介:常艳波(1972-),男,汉族,吉林镇赉人,本科学历,吉林省镇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长期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