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地质图幅、曲线的绘制_方法及分析应用--何永宏
油田开发指标计算地质图幅曲线绘制方法及分析应用何永宏

油田开发指标计算地质图幅曲线绘制方法及分析应用何永宏地质图幅曲线是油田开发中常用的地质参数计算方法之一,通过绘制地质图幅曲线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油田的地质特征和油藏的分布规律。
下面是关于地质图幅曲线绘制方法及分析应用的详细介绍:一、地质图幅曲线的绘制方法1.收集地质参数数据:首先需要收集与油田相关的地质参数数据,包括地层厚度、地层裂隙度、孔隙度、饱和度、油层厚度等。
2.创建数据表格:根据收集到的地质参数数据,创建一个数据表格,将各个参数按照一定的顺序列出,每个参数占一列。
3.绘制X轴和Y轴:在纸上或计算机软件中绘制坐标轴。
X轴表示地质参数数据,可以是地层厚度、地层裂隙度等;Y轴表示油层的分布情况。
4.绘制曲线:将数据表格中的每个参数值对应到坐标轴上,按照顺序连接成一条曲线。
5.优化曲线: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曲线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更好地反映地质特征。
二、地质图幅曲线的分析应用1.油藏分布预测:通过地质图幅曲线的形状、斜率和变化趋势,可以对油藏的分布规律进行预测。
例如,如果曲线呈现出下降趋势,说明油田中心区域的油藏厚度较大;如果曲线呈现出波动变化,说明油田的油藏分布不均匀。
2.优选开发区域:通过地质图幅曲线的分析,可以选择优质的开发区域。
例如,曲线上的高峰部分表示油藏的良好发育区域,可以作为开发的重点区域。
3.油田调整和改造:地质图幅曲线可以及时反映油田的变化情况,如果出现地质参数的异常变化,可以对油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造。
4.油井规划和布局:地质图幅曲线的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油井的规划和布局。
例如,在曲线上的高峰区域布置较多的油井,以提高油田的开采效率。
5.油田的后续开发:通过地质图幅曲线的绘制和分析,可以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比如,通过分析曲线上的峰值和谷值,可以判断油田的剩余资源量和开采潜力。
综上所述,地质图幅曲线是油田开发中常用的地质参数计算方法之一,其绘制方法简单易懂,分析应用广泛。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教学内容:1、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2、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3、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教学目的:1、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2、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3、能纯熟地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教学重点:1、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2、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1、灵敏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教学时数:45分钟授课提纲:油田开发指标油田开发指标是指根据油田开发过程中实际消费资料,统计出一系列可以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数据,常规注水开发油田的主要指标有:原油产量、油田注水、地层压力。
下面主要讲解原油产量、油田注水等主要的开发指标。
1、采油速度1〕定义: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
分为折算采油速度和实际采油速度。
2〕计算公式:折算采油速度=〔十二月份的日产油程度×365/动用地质储量〕×100%实际采油速度= 实际年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3〕应用:①计算年产油量②计算动用的地质储量③配合其它资料计算含水上升率例1:江汉油田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104t,实际消费原油78.5016×104t,求06年实际采油速度?解:实际采油速度=实际年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78.5016×104/〔10196.5×104〕×100%=0.77%答:06年实际采油速度0.77%。
2、采出程度1〕定义:累计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
表示从投入开发以来,已经从地下采出的地质储量,符号为R。
2〕计算公式:采出程度〔R〕=累计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例2:江汉油田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104t,截止06年12底累计产油2982.35×104t,求截止06年12底采出程度?解:采出程度〔R〕=累计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2982.35×104/〔10196.5×104〕×100%=29.25%答:截止06年12底采出程度29.25%。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递减规律分析方法是指对油田开发项目的成果进行评价,并通过分析递减规律来提供参考和指导。
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油田开发的规划、管理、决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产出曲线法,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产出曲线法是一种用于评价油田开发效果和分析递减规律的常用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观察生产数据的变化,绘制出油井产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从而了解油田开发的效果以及递减规律。
该方法的步骤如下:1. 收集生产数据:包括油井的产量、井口压力、水驱效果等数据。
2. 绘制产量曲线:根据收集的数据,将油井的产量随时间的变化绘制出来,可以得到一个产量曲线。
3. 分析曲线特征:观察产量曲线的形状和走势,找出曲线的特征,比如曲线的陡峭程度、是否存在拐点等。
4. 评价效果:根据曲线特征,评价油田开发的效果,比如是否达到预期产量,是否具有稳定的生产能力等。
5. 分析递减规律:根据产量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析递减规律,比如产量的递减速度、递减曲线的变化趋势等。
这可以为后期的油田开发规划提供参考。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该方法的应用:假设一油田在开发初期的前5年,油井的产量如下:第1年:1000桶/天第2年:800桶/天第3年:600桶/天第4年:400桶/天第5年:200桶/天通过将这些数据绘制成产量曲线,可以得到以下结果:年份产量(桶/天)1 10002 8003 6004 4005 200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油田的产量在逐年递减。
通过分析递减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油田的产量递减速度较快,从第1年到第2年产量就下降了20%。
2. 递减曲线呈现出明显的直线下降趋势,表示油田的递减规律比较稳定。
根据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对油田的开发效果进行评价。
在初期开发阶段,油田的产量可以满足预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开始递减,需要考虑后期的配套措施,以延长油田的产量寿命。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

实用标准文案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教学内容:1 、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2 、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3 、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教学目的:1 、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2 、能熟练地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3 、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教学重点:1 、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2 、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教学难点:1 多媒体讲授教学方式:分钟教学时数:45 授课提纲:油田开发指标是指根据油田开发过程中实际生产资料,统计出一系列能够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数据,常规油田开发指标注水开发油田的主要指标有:原油产量、油田注水、地层压力。
下面主要讲解原油产量、油田注水等主要的开发指标。
、采油速度1 分为折算采油速度和实际采油速度。
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
1)定义:)计算公式:2 =(十二月份的日产油水平×365/动用地质储量)×100%折算采油速度/动用地质储量×100%实际采油速度= 实际年产油量3)应用:①计算年产油量②计算动用的地质储量③配合其它资料计算含水上升率年实际采0678.5016×10t,求,实际生产原油:江汉油田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10t1例44油速度?动用地质储量×100%=实际年产油量/解:实际采油速度)×100%/(10196.5×1078.5016×10=44=0.77%。
年实际采油速度0.77%答:06 、采出程度2表示从投入开发以来,已经从地下采出的地质储量,1)定义:累计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
R。
符号为)计算公式:2 动用地质储量×100%=累计产油量/)采出程度(R,求2982.35×10t年,截止0612底累计产油t:江汉油田例2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1044底采出程度?06截止年12 /动用地质储量×100%=解:采出程度(R)累计产油量(10196.5×10)×100%/2982.35×10=44=29.25%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
推荐-1开发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及计算 精品

老井含水上升率=(当年老井年均综合含水 率-上年新老井年均综合含水率)/当年采油速 度×100%。动态分析中应使用老井含水上升率。
可理解上年井在今年的含水上升率。
含水上升率 ,%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0
20
40
60
80
100
理论计算含水上升率变化曲线
见水井开井数:指已确定见水的油 井中,当月的开井数。
8、综合含水=井口月产水量/井口月产液量 ×100%。
年均含水率=核实年产水/核实年产液×100% 含水上升率=(本年年均含水率-上年年均 含水率)/本年地质储量采油速度 *特别注意,对于上升速度较快的油藏,可 用本年末月含水率减去上年末含水率来反映含水 上升率。
储量级别:预测——控制——探明——动用 地质计算方法:容积法、类比法 可采储量计算方法:递减法、水驱特征曲线、经 验公式、类比法
N 100h(1 Swi)o
Boi
地质储量
●
●
●
●
勘探 开发
预测地质储量 控制地质储量 探明地质储量 (证实地质储量) 动用地质储量 可采储量
SEC油气储量:SEC(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是美国证卷交易委员会英文的缩写。SEC油气 储量是指在美国证卷交易委员会规则范围内,用于评估上 市公司商业油气证实储量(即国内口径的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的标准规范。
油田地质图件绘制及运用

界
系
第四系 新
上 第三系
下
生 第
三 界
系
中
白
生
垩
界
系
统
组
段
全新统— 更新统
东台组
上新统—
二
盐城组
中新统
一
渐新统
代号
Q Ny2 Nyl
始 新 统
古 新 统
上 统
下统
三垛组 二 一 二
戴南组 一
四 三 阜宁组 二 一 二 泰州组 一 赤山组 浦口组 葛村组
E2s2 E2s1 E2d2
E2d1
Elf4 Elf3 E1f2 E1f1 K2t2 K2t1 K2c K2p K1g
E2d2-4
E2d2-5
E2d1-1
0 Rt 15
真152
50
E2s1-3
E2s1-4
E2s1-5 E2s1-6 E2s1-7 E2d2-1
E2d2-2
E2d2-3
E2d2-4
E2d2-5
E2d1-1
2500 2600 2700 2800
2400
2100 2200 2300
2000
-50 SP
0 Rt 15
黑色泥岩、泥页岩,一般有五个高电导层,
间夹砂岩,厚100—180m;泥岩、泥页岩具
特低电阻率,值一般0.5—1.5 Ω·m,单层曲
线呈“V”或“U”形;层位在戴一段上部。
E2d1
SP
3、阜四段低电阻率黑色泥岩、
闵1井
R05
R6
灰泥岩段——俗称“弹簧灰
泥岩段”:岩性由黑色软泥
1450
岩与灰泥岩近等厚互层组成,
E2d1-1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

油田开发指标定义计算方法教学内容:1、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2、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3、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教学目的:1、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2、掌握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3、能熟练地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教学重点:1、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概念2、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1、灵活应用计算公式计算油田各主要开发指标教学方式:多媒体讲授教学时数:45分钟授课提纲:油田开发指标油田开发指标是指根据油田开发过程中实际生产资料,统计出一系列能够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数据,常规注水开发油田的主要指标有:原油产量、油田注水、地层压力。
下面主要讲解原油产量、油田注水等主要的开发指标。
1、采油速度1)定义: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
分为折算采油速度和实际采油速度。
2)计算公式:折算采油速度=(十二月份的日产油水平×365/动用地质储量)×100%实际采油速度= 实际年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3)应用:①计算年产油量②计算动用的地质储量③配合其它资料计算含水上升率例1:江汉油田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104t,实际生产原油78.5016×104t,求06年实际采油速度?解:实际采油速度=实际年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78.5016×104/(10196.5×104)×100%=0.77%答:06年实际采油速度0.77%。
2、采出程度1)定义:累计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地质储量之比。
表示从投入开发以来,已经从地下采出的地质储量,符号为R。
2)计算公式:采出程度(R)=累计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例2:江汉油田06年动用石油地质储量10196.5×104t,截止06年12底累计产油2982.35×104t,求截止06年12底采出程度?解:采出程度(R)=累计产油量/动用地质储量×100%=2982.35×104/(10196.5×104)×100%=29.25%答:截止06年12底采出程度29.25%。
油田开发指标计算方法及应用

一、生产类指标
日产油水平
指一个油田或者区块月产油与当月日历天数的比值。单位为吨/日。 日产油水平是衡量一个油田(或者区块)原油产量高低和分析产量变化 的重要指标。
日 产 油平 水 = 油 田 (当 或日 月 区 )月 历 块产 天 (吨 )油 数
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
指油田(或开发区)日产油水平与当月所开油井实际生产天数开井数 的比值。参数符号qo,单位为吨/日。
油气储量
内部因素变化
投入生产的油井
地层压力 驱油能力
油气水分布状况
提出挖潜措施
分析变化规律
油田动态分析
◆井组动态分析:通过对井组内的注水井和生产井情况的综合分析, 掌握井组范围内的油、水运动规律,注采平衡情况及其变化,并为改 善井组注采状况提供调整措施的依据的全部工作称井组动态分析。 ◆单井动态分析:通过单井生产资料和地质资料,分析该井工作状况 及其变化情况、原因,进行单井动态预测,并为改善单井生产情况提 供新的措施依据的全部工作统称单井动态分析。 ◆油田动态指标:指在油田动态分析中用来说明油田生产情况和地下 油、气、水运动规律的各项指标。 ◆层间干扰:在多层生产和注水情况下,各小层的渗透率和原油性质 差异,生产过程中造成压力差异,影响部分油层发挥作用的现象。
开发工程名词
◆反九点法注水:按四边形井网布置的相邻两排采油井排之间为一排 采油井与注水井相间的井排。这种注水方式叫反九点法注水。每口注 水井与八口采油井相关,每口采油井受两口注水井影响。其注采井数 比为1:3。 ◆一次采油:利用油藏天然能量(弹性能量驱、溶解气驱、天然水驱、 气顶能量驱、重力驱)开采石油。 ◆二次采油:在一次采油过程中,油藏能量不断消耗,到依靠天然能 量采油已不经济或无法保持一定的采油速度时,可由人工向油藏中注 水或注气补充能量以增加采油量的方法。 ◆三次采油:指油藏经一次、二次采油后,用各种提高采收率方法, 如注热介质、化学剂或气体等流体开采油藏中剩余油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地质图幅、曲线的绘制方法及分析目录一、应用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一)生产类指标(二)技术类指标(三)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二、油藏开发水平分类标准(一)能量保持水平和能量利用程度(二)水驱状况(三)操作费控制状况三、经济评价方法及应用四、地质图幅、曲线的绘制及应用(一)基础地质图件绘制及应用(二)图件符号、线条的颜色规范一、应用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类指标、技术类指标、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计算。
(一)生产类指标生产类指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日产油水平指一个油田或者区块月产油与当月日历天数的比值。
单位为吨/日。
日产油水平是衡量一个油田(或者区块)原油产量高低和分析产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2、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指油田(或开发区)日产油水平与当月所开油井实际生产天数开井数的比值。
参数符号qo,单位为吨/日。
油井开井数:指当月连续生产一天以上并有一定油气产量的油井。
3、单井日产油水平指油井月产油量与当月日历天数的比值。
参数符号qo,单位为吨/日。
4、单井日产油能力 指油井月产油量与当月实际生产天数的比值。
参数符号qo,单位为吨/日。
5、综合含水指油田月产水量与月产液量的重量比值的百分数,参数符号是fw,单位是%。
它是反映油田原油含水高低的指标和进行油藏动态分析,开发区及注采井组动态分析的重要指标。
油井开井数日)油田日产油水平(吨=/o q 当月日历天数油井月产油量(吨)=o q 当月实际生产天数油井月产油量(吨)=o q ()日历天数吨月产油或区块田油水当月)(油平=日产6、综合生产气油比(GOR )指每采1吨原油伴随产出的天然气量,数值上等于油田产气量与月产油量之比值。
单位为立方米/吨。
式中:月产气量中不包含气井的产气量。
7、注采比(IPR)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比值。
它表示注采关系是否达到平衡。
注采比分月注采比和累积注采比。
累积注采比(CIPR ),用累积注水量、累积采油量、累积产水量带入公式即可求得。
8、原油计量系统误差(输差)指井口产油量减核实油量的差与井口产油量的比值,单位%。
(二) 技术类指标 1、采油速度指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参数符号v o ,单位%。
它是衡量油田采油速度快慢的指标。
采油速度的时间单位是年,因此也叫年采油速度。
它可以分为两类:%月产液量(吨)月产水量(吨)综合含水=100⨯%含水井月产液量(吨)含水井月产水量(吨)含水井综合含水=100⨯月产油量(吨))月产气量(米生产气油比=3+产出水体积原油相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采油量注入水体积注采比=⨯%井口产油量量井口产油量-核实产油原油计量系统误差=100⨯① 折算采油速度:用于计算某月的采油速度,是衡量当月油田开发速度快慢指标。
计算公式如下:② 年采油速度:用实际年产油量计算的采油速度。
采油速度的应用:①计算年产油量或月产油量 ②计算动用地质储量③配合其他参数计算含水上升率或综合含水。
2、年采液速度指年产液量与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符号v l ,单位%。
它是衡量油田采液速度的快慢的指标。
3、采油强度单位油层有效厚度(每米)的日产油量。
4、采液指数指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所增加的日产油量,也称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量。
它表示油井生产能力的大小,参数符号为Jo,单位为立方米/(兆帕·天)。
当静压低于饱和压力时:式中:n —渗滤特性指数或采油指示曲线指数。
5、采油指数指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所增加的日产液量,也称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液量。
它表示产液能力的大小,参数符号为JL,单位为立方米/(兆帕·天)。
6、采水指数%动用地质储量当月日产油水平折算年采油速度=100365⨯⨯%动用地质储量(吨)年采液量(吨)年采液速度=100⨯油井油层有效厚度油井日产液量采油强度=静压-流压日产油量采油指数=生产压差日产液量采液指数=指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所增加的日产水量,也称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水量。
它表示油井产水能力的大小,参数符号为Jw,单位为立方米/(兆帕·天)。
7、比采液指数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时,每米有效厚度所增加的日产液量。
符号为JLS ,单位为立方米/(兆帕·天·米)。
8、比采水指数生产压差每增加1兆帕时,每米有效厚度所增加的日产水量。
符号为JWS ,单位为立方米/(兆帕·天·米)。
9、采出程度指累积产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符号为R ,单位是%。
它反映油田储量的采出情况。
代表采收率的符号是E R 。
计算某阶段采出程度用的采油量是某一阶段的采油量(如低、中、高含水期的采出程度),无水采油期的采出程度叫无水采收率。
用目前累积采油量计算的采出程度叫目前采出程度。
(三)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分为以下10个方面: 1、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的含水上升百分数。
2、含水上升速度只与时间有关而与采油速度无关的含水上升数值,如月含水上升速度、年含水上升速度、年平均月含水上升速度等。
fw1—报告末期综合含水(%) fw2—上年12月综合含水(%)生产压差日产水量采水指数=%动用地质储量累积采油量采出程度=100⨯%含水上升率=1002121⨯--R R f f w wR1— 报告末期采出程度(%) R2— 上年12月采出程度(%)3、综合递减率老井产油量综合递减率反映的是老油井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的递减速度,年综合递减率符号Dt,单位%。
Dt>0时为产量递减,为负值时表示产量上升。
或式中:A —上年末(12月)标定日产油水平(吨); T —当年1~n 月的日历天数(d );A ×T —老井当年1~n 月的累积产油量(吨),用标定日产油水平折算;B —当年1~n 月的累积核实产油量(吨),计算年递减时用年核实产油量;C —当年新井1~n 月的累积产油量,计算年递减时用新井年产油量; Dt —综合递减率(%) 4、自然递减率自然递减率反映的是老井在未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的递减速度,自然递减率越大,说明产量下降越快,稳产难度越大。
5、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指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的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的总有效厚度之比。
6、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按年度所有测试水井的吸水剖面和全部测试油井的产液剖面资料计算,指总吸水厚度与注水井总射开连通厚度之比值,或者总产液厚度与油井总射开连通厚(月)年含水上升值(%)=年平均月含水上升速度12含水月综合含水-上月综合某月含水上升速度=当月综合含水月综合含水-上年年含水上升速度=当年1212()%=100⨯⨯--⨯TA CB T A D t ()%=1001⨯⎪⎭⎫ ⎝⎛⨯--T A C B D t度之比值。
7、水驱指数指每采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
单位为立方米/吨。
8、存水率保存在地下的注入水与累积注水量的比值。
9、水驱油效率被水淹油层体积内采出的油量与原始含油量的比值。
10、累积亏空体积指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的地下体积之差。
累积产油量量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水驱指数=累积注水量量累积注水量-累积产水存水率=积单层水淹区原始含油体-采出水体积单层水淹区总注入体积水驱油效率=⎪⎭⎫ ⎝⎛⨯+累积产出水体积原油相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累积产油量体积-累积亏空=累积注入水二、油藏开发水平分类标准低渗透率(含裂缝型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水平分类标准如下表:表1 低渗透率(含裂缝型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水平分类指标表(一)能量保持水平和能量利用程度地层能量的保持水平主要反映在地层压力的保持程度及该地层压力水平下是否满足排液量的需要。
合理的地层压力水平不仅可以取得较高的采收率,而且降低了注水开发的难度。
地层压力高,要求高的注入压力并且注水设备具有高的承压能力,这使得注水工艺变得复杂;地层压力低,虽然易于注水,但是当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进入溶解气驱时,可能会使原油采收率降低。
一般认为,当地层压力保持在某一水平时,再提高地层压力对原油采收率影响不大。
在该压力水平下,既能满足排液的需求,同时又能满足注水量的需要。
我们认为该地层压力属于合理的压力保持水平。
根据地层压力保持程度和提高排液量的需要,能量保持水平分为以下三类:一类:地层压力为饱和压力的85%以上,能满足油井不断提高排液量的需要,该压力下不会造成油层脱气;对于低饱和油藏,原油物性随压力下降变化不大,具有低的生产气油比,地层压力保持程度主要以满足油井排液量的需要;二类:地层压力下降虽未造成油层脱气,但不能满足油井提高排液量的需要;三类:地层压力的下降即造成了油层脱气,也不能满足油井提高排液量的需要。
当地层压力保持程度处于第一种情况,我们认为能量保持水平处于好的状态。
当地层压力保持程度处于第二种情况,我们认为能量保持水平处于中等。
当地层压力保持程度处于第三种情况,我们认为能量保持水平差。
地层能量的利用程度是指人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对天然能量和人工注入水能量的利用程度。
油藏的天然能量是指在成藏过程中形成的弹性能量,溶解气能量,气顶能量,边、底水能量和重力能量等。
油田对天然能量的利用程度的衡量主要是通过油井的平均生产压差的大小反映。
其评价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油井的平均生产压差逐年增大;2、油井的平均生产压差逐年基本稳定(±10%以内);3、油井的平均生产压差逐年减小。
对于第一种情况,如果地层压力处于合理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之上,可以降低地层压力,减小生产流压使得地层能量得到发挥,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如果地层压力处于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之下,油井的平均生产压差逐年增大将使得开发效果变差,有可能降低了采收率。
对于第二种情况,如果地层压力处于合理的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之上,油井的平均生产压差逐年基本稳定,使得天然或人工注入水能量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过高的地层能量相反还会增加注水开发成本,达到相同采收率下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负担。
如果地层压力处于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油井的平均生产压差逐年基本稳定,是有利于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对于第三种情况,油井的平衡生产压差逐年减小,说明开发过程中对天然能量的利用是在降低。
该情况表明油藏天然或人工注入水能量已不充足,地层能量需要得到补充。
(二)水驱状况一类油藏在已经达到开发方案设计的综合含水和采出程度曲线上运行,向提高采收率方向发展;二类油藏实际开发曲线接近开发方案设计的综合含水和采出程度曲线;三类油藏未达到方案设计的采收率,向降低采收率的方向变化(三)操作费控制状况在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后,年度油田实际生产操作费控制状况分为三类:一类油藏:操作费比上一年有所下降;二类油藏:操作费增加值小于上一年的5%;三类油藏:操作费增加值大于上一年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