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
模具设计分型面的选择及设计原则

模具设计分型面的选择及设计原则一、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的选择也是模具设计的第一步,它受到产品的形状,外观,壁厚,尺寸精度,模穴数等很多因素的影响。
一般的产品拿到手里,大分型面确定我相信大家对这个基本没什么问题。
可对于很多有侧抽芯,或者涉及到枕位,碰穿,插穿时。
这些就有争论了,怎么去选择有时候还真不是个简单的事,因此,咱们这里来聊聊如何去选择分型面。
一般来说分型面的选择都会遵循以下的几个原则:1:符合产品脱模要求分型面也就是为了产品能顺利取出模具的。
因此,分型面的位置应该选在产品断面尺寸最大的部位,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2:方位的确定在决定产品在模具里面的方位时,分型面的选择应该尽量防止产品形成侧孔或者侧扣位,应避免采用复杂的模具结构。
3:分型面的形状一般的产品,常常采用一个与注塑机开模运动方向垂直的分型面,特殊情况下才采用其它形状的分型面。
分型面的形状以方便加工和脱模为原则。
像某此弯曲的产品,分型时就得根椐它弯曲的曲率来。
4:确保产品外观和质量分型面不要选择在产品光滑的'外表面。
外观面一般来说是不允许有夹线及其它影响美观的线条出现的;有些有同心度要求的产品,得把有同心度要求的部分全部放到同一侧,这样才能保证其同心度。
5:有利于脱模一般的模具的脱模机构都是在动模的,所以选择分型面时应尽可能的使开模后产品留在动模。
因此对于有些有可能粘住定模的地方,我们往往会加做定模辅助脱模机构。
6:考虑侧向开模距离一般的侧向机械式开模的距离都是比较小的。
因此选择分型面时应把抽芯距长的方向选择在前后模开合的方向上,将短的方向做为侧向分型。
7:锁模力的考虑模具的侧向锁模力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对于投影面积较大的大型产品,应将投影面积大的方向放在前后模开合模方向上,而将侧投影面积较小的作为侧向分型。
8:利于排气当把分型面做为主要排气时,应该把分型面设计在塑料流动的末端,以利于排气。
9:模具零件易于加工选择分型面时,应把模具分割成易于加工的零件,减小机加工难度。
塑胶模具设计(PL面之选取及注意事项)

优化进料和排气结构
总结词
进料和排气结构对塑胶模具的性能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影响,需要进行优化设计。
详细描述
进料结构应保证塑料能够均匀、顺畅地流入模具型腔,避免产生涡流或滞留。排气结构则应确保在注塑过程中能 够及时排出气体,防止气体的滞留和形成气泡。优化进料和排气结构可以提高塑胶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 检测,确保PL面的质量和稳定 性,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设计人员的培训和技术交 流,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创新能 力,推动PL面设计的不断进步 。
THANKS
感谢观看
04
PL面的加工和保养
PL面的加工工艺的选择
01
02
03
机械加工
通过切削、磨削等机械加 工方法,对PL面进行加工, 以满足模具设计要求。
电加工
利用电火花、电化学等电 加工技术,对PL面进行加 工,具有加工精度高、表 面质量好的特点。
激光加工
利用激光束的高能量对PL 面进行加工,具有加工速 度快、热影响小等优点。
塑胶产品的使用要求
考虑塑胶产品的使用要求,如强度、耐磨性、耐热性等,选择适当的PL面以优 化产品性能。
根据模具的结构和尺寸选取
模具的总体布局
根据模具的总体布局,选择合适 的PL面,以确保模具结构的紧凑 性和稳定性。
模具的尺寸精度
根据模具的尺寸精度要求,选择 适当的PL面,以确保模具制造的 准确性和产品的合格率。
PL面的定义和重要性
PL面是指塑胶模具中分型面与成型 孔的侧面,是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
PL面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塑胶产品的外 观、尺寸精度、生产效率等方面,因 此,合理选取PL面对于保证产品质量 和提高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注塑模具是制造塑料制品的重要工具,而决定注塑模具成型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分型面的选择。
分型面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和成型周期。
本文将对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进行详细介绍。
一、注塑模具分型面的基本概念注塑模具的分型面是指模具中两个模具组之间的分离面,也就是模具开启后由于模腔膨胀而相互分离的界面。
分型面的选择应该在满足产品成型要求的同时,考虑到模具结构的复杂性、生产成本以及操作方便性等因素。
二、注塑模具分型面的分类根据模具结构的不同,注塑模具的分型面可以分为平面分型面、倾斜分型面和弯曲分型面三种:1.平面分型面:指模具的分离面为平面,一般用于成型简单的产品,如平面、圆盘等,且成型面和外形尺寸较小。
平面分型面结构简单,易制造,成本较低,操作较便捷。
若产品的厚度较大,分型面应该设计为多级平面分型面,以避免产生拉伸变形或开裂。
2.倾斜分型面:也称为斜面分型面,分离面呈斜面状,通常用于产品的成型面和外形尺寸较大的情况。
倾斜分型面可以有效地避免产品表面的起痕、毛刺等缺陷,提高产品的品质。
不过倾斜分型面制造难度较大,同时增加了模具的成本和加工难度。
3.弯曲分型面:也称为曲面分型面,在分离面呈曲面状的情况下,它可以用来制造外形复杂且不规则的产品。
弯曲分型面制造难度和成本都比平面分型面和倾斜分型面高,但能够制造更高精度的产品。
三、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原则1.分型面尽可能选择简单,以降低制造成本及操作难度,同时提高模具的寿命。
2.分型面应该尽量避免在成型面上留下痕迹和印记。
对于防止痕迹和印记的问题,可以选择倾斜分型面或弯曲分型面。
3.考虑产品的工艺特点和成型要求。
例如,对于薄壁弱结构的产品,分型面应该选择为多级平面分型面。
对于大型产品,可以选择倾斜分型面或弯曲分型面来保证产品的成型精度。
4.尽量选择产品表面朝上的分型面,以方便后续产品加工和涂装。
5.考虑成型周期和生产效率,尽可能选择简单的分型面结构,降低模具的制造和开发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注塑模具结构中的分型面设计

图 3 分 型 面 选 择 应便 于脱 模
4
f
r
( ) 合 分 型 面 e瓣 ( )双 分 型 面 f
实 际的模具 结构基 本上 有 3种情 况 : 型腔 ①
完 全 在 动 模 一 侧 ; 型 腔 完 全 在 定 模 一 侧 ; 型 腔 ② ③
收稿 日期 : 0 0 0 —2 2 1 7 4
1 .定 模
2 .动 模
3、.瓣 合模 块 4
图 1 分 型 面 的 形 式
分 别在 动 、 定模 中。分 型 面 不仅 关 系 到 塑件 的 正常 成形 和脱 模 , 而且涉及 到模具 制造 成本 。
第 一作 者 简介 :郭继 祥 ,男 ,18 9 4年 生 ,硕 士 研 究生 。
设 计 ・ 究 研 分 型 面选 择 总的原则 为 : 证 塑件质 量 , 于脱 保 便
的推 板脱模 机构 便可使 塑件 脱模 。
() a
一 - -
( ) b
图 5 分 型 面对 制 品精 度 的 影 响
( ) 型面 选择 应 有 利 于排 气 。注 塑模 的排 气 4分
是 模 具 设 计 中不 可 忽 视 的 一 个 问 题 , 别 是 快 速 注 特
塑成 形工艺 的发 展对 注塑 模 排气 的要 求就 更 严 格 。
() 梯 分 型 面 c容 。分型 面选 择 合 理 , 具结 构 简 模
单 ,塑 件 易成形 , 塑件 质 量 高。若 分 型 面选 择不 且 合理 , 则模 具结 构变 得 复 杂 , 塑件 成 形 困难 , 塑 件 且
质 量 差
《 电加工与模具}00年第 6 21 期
设 计 ・ 究 研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选择模具分型面时,通常应考虑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1. 模具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最大轮廓处
塑件在动,定模的方位确定后,其模具分型面应选在塑件外形的最大轮廓处,否则塑件会无法从型腔中脱出,这是最基本的选择原则。
2.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塑件顺利脱模
由于注塑机的顶出装置在动模的一侧,所以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尽可能使塑件在开模后留在动模一侧,这样有助于在动模部分设置的推出机构工作,若在定模内设置推出机构就会增加模具的复杂程度。
3.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保证塑件的精度要求和外观质量
模具分型面不能选在塑料之间的光滑表面和外观面,以免影响制件的外观质量。
对于塑料制件要求同轴度较高的部分,选择模具分型面时最好将它们设置在模具的同一侧塑腔内。
4.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模具的加工
通常在模具结构设计中,选择平直分型面居多。
但为了便于模具的制造,应根据模具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分型面。
5.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有利于排气
模具分型面是模具结构中主要的排气渠道,应尽量设置在塑料融体流动方向的末端,并且与浇注系统的设计应同时考虑,便于模具型腔内的气体排出。
6. 模具分型面的选择应考虑模具的侧向抽芯
为了保证侧向抽芯的放置容易和抽芯机构的动作顺利,选择模具分型面时,应以浅的侧向凹孔或短的侧向凸台作为抽芯方向,将较深的凹孔或较高的凸台放置于合模的方向,并尽量把侧向抽芯机构放置在动模一侧。
以上信息由:金马泰模具厂提供。
注塑模具设计规范

注塑模具设计规范1.产品结构要求制品工艺性分析与脱模斜度确定1)制品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性。
2)制品壁厚均匀,变化不超过40%;对于特别厚的部位要采取减胶措施。
3)加强筋大端的厚度不超过制品壁厚的一半。
4)制品上的文字原则上采用凸型字,以便于加工。
5)制品形状应避免产生模具结构上的薄钢位。
6)不影响制品装配及外观的部位应设计1°以上的脱模斜度,影响外观的部位需防止缩水,应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脱模斜度。
7)有特殊要求(如蚀皮纹等)的制品,脱模斜度应不小于2.5°。
8)在不影响外观的前提下,尽量出工艺圆角,避免锐角处不加过渡圆角。
9)产品颜色及蚀纹必须在产品策划时确定。
2. 模具分类:根据模架尺寸将模具分为大、中、小三类。
1)模架尺寸6060以上称为大型模具。
2)模架尺寸3030~6060之间为中型模具。
3)模架尺寸3030以下为(小模)具。
3. 模架选用与设计1)优先选用标准模架,具体按QJ/MM03.01《标准塑胶模架》执行。
2)若选用选用非标模架,应优先选用标准板厚,具体参照QJ/MM03.01《标准塑胶模架》。
3)大型非标模架,导柱直径不小于Φ60mm,导套采用铸铜制做。
4)大型非标模架导套孔壁厚不得小于10mm,回针孔壁厚为35~40mm,回针直径不小于Φ30。
5)大型非标模架A板、B板起吊螺钉孔为M36~M48。
6)450T注塑机以上的模具,模板的四面要有吊环孔,各模板间要有撬模角7)如有可能产生较大侧压力时(型腔深度超过50mm),非标大型模架应设计原身止口。
8)使用尽可能多的支柱,保证模具在工作中不变形,支柱用螺钉固定在动模座板上。
9)模具导柱长度应比最高的动模型芯长20mm以上。
10)模具上须安装模脚,如果零件突出模具之外,模脚的高度须高出突出在模具之外的零件。
4. 分型面设计原则1)选择分型面选择首先必须符合我方要求。
2)避免在制品外表产生夹线,如无法避免时应尽量将夹线设计在不易看见的部位。
UG注塑模具设计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章测试1.“抽取体”命令可以用来抽取产品体外表面的曲面作为分型片体。
()A:对B:错答案:A2.“移除参数”命令可以移除模具设计过程中的关联参数。
()A:对B:错答案:A3.模具坐标系要设置在UG的绝对坐标位置。
()A:错B:对答案:B4.塑料模具中的浇口套也叫唧嘴。
()A:对B:错答案:A5.型芯型腔部件也叫模仁或模芯。
()A:错B:对答案:B6.要对缝合后的片体进行边界检查,可采用UG“分析”下拉菜单中的“检查几何体”命令。
A:对B:错答案:A7.用分型曲面对工件进行拆分从而得到型芯和型腔,可用UG的“拆分体”命令。
A:对B:错答案:A8.UG模具设计外挂常用胡波外挂、燕秀UG外挂等,利用外挂可以快速设计模具的一些常用标准件。
A:对B:错答案:A9.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工艺装备,用来成型常用的电子电器类外壳产品、汽车用品及家电零件等。
A:错B:对答案:B10.塑料是由合成树脂及添加剂组成。
A:错B:对答案:B第二章测试1.UG产品斜率分析的目的有()。
A:对直身面增加拔模B:找出分型面位置C:得到前模面和后模面的拔模角度答案:ABC2.UG“塑模部件验证” 命令在模具分模中的主要作用是()。
A:获得分型线B:区分前后模颜色面C:修补破孔答案:B3.对于小件产品(<100mm),产品边到模仁边的距离一般取25~30 mm;产品最高位置到前模仁(型腔)顶面的距离一般取25~30 mm。
()A:对B:错答案:A4.创建分型面时,产品R角处一般不用拉伸命令来创建片体。
()A:错B:对答案:B5.分模前要设置产品的收缩率,UG中常用“缩放体”命令设置产品收缩率。
()A:错B:对答案:B6.分型面的选择原则是:开设在产品投影轮廓最大处。
A:错B:对答案:B7.分型面是指分开模具取出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可分离接触的表面。
A:错B:对答案:B8.UG在抽取多个产品外观面时,可结合“颜色过滤器”进行快速抽取。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设计原则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设计原则注塑模具的分型面,这个词一听就让人觉得高大上,实际上就是决定我们能不能顺利取出塑料件的一个关键因素。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看看在设计分型面时,咱们得注意些什么。
1. 分型面的基本概念1.1 什么是分型面?首先,分型面就是模具的两个部分相接的地方,通俗点说,就是模具合在一起的“门”,这个“门”一开,咱们的产品才能顺利出来。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门”设计得不合适,那出来的产品就像个坏苹果,难看得很,不仅浪费了材料,还得重来,真是让人心疼啊。
1.2 分型面的功能这个“门”可不是说开就开的,它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比如,确保模具的对接精度,防止漏料;还要便于操作,方便工人打开模具取出产品。
要是这“门”设计得好,大家工作起来就轻松多了,真是事半功倍。
2. 分型面设计的原则2.1 简单易行的设计说到设计原则,首先要说的就是“简单”!别把事情搞复杂,设计越简单,出错的概率就越低。
想象一下,你设计个复杂得像迷宫一样的分型面,结果工人进进出出都找不到方向,最后累得像只狗,这可就得不偿失了。
2.2 符合产品的形状再来就是,要根据你要做的产品形状来设计分型面。
比如,如果你的产品是个球形的东西,那你可不能给它设计个方形的分型面,这样不仅取不出来,还得给它找个“新家”!所以,分型面的设计一定要与产品形状“珠联璧合”,才能顺利取出。
2.3 考虑排气和冷却还有一点,千万别忽略了排气和冷却的问题。
塑料在注塑时,气体会被压进去,这可得有个地方让它们“透透气”。
设计合理的排气孔,能有效减少气泡,确保产品的质量。
冷却也是个关键,模具里温度一高,产品就容易变形,大家想要的可不是变形金刚。
3. 分型面的优化技巧3.1 选对材料说到优化,材料的选择也不能小觑。
不同材料对分型面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硬度、耐磨性、导热性,这些都得考虑。
要是用错材料,分型面可能很快就磨损了,那可就麻烦了。
3.2 模具结构的调整最后,模具的结构调整也是提升分型面设计的好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塑模具分型面的选择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分型面的选择分型面为动模与定模的分界面,是取出塑件或浇注系统凝料的面.它的合理选择是塑件能完好成型的条件,不仅关系到塑件的脱模,而且涉及摸具结构与制造成本. 合理的分型面不但能满足制品各方面的性能要求 ,而且使模具结构简单,成本亦会令人满意.选择分型面时有下面一些原则可以遵循:.分型面应选择在塑件的最大截面处(图二),否则给脱模和加工带来困难(图一).此点可说是选择的首要原则.图一(无法脱模)图二(顺利脱模).尽可能地将塑件留在公模侧,因在公模侧设置脱模机构简便易行..在安排制件在型腔中方位时,尽量避免侧向分型或抽芯以利于简化模具结构.结合以上原则还要综合考虑塑件的尺寸精度、外观质量、使用要求及是否有利于浇注系统特别是浇口的合理安排, 是否有利于排气。
所设计的模具的塑件电话机的上面板(图示),由图可以看出,不能将侧面作为分型面,因为那将导致不合理的模具高度和模腔深度。
对于这一模具,分型面没有太多的选择。
它的侧边是有斜度的,下端面为最大截面,可考虑将整个外观面作为分型面。
电话机的上面板外观表面质量的要求很高,顶杆不能在外观面侧顶出,否则顶出痕迹会影响表面质量,所以外观面最好在母模侧成产品外观图型。
在结构方面,(如图所示)内侧面有很多小直径的BOSS,这些结构宜用顶管(套筒顶针)成型且便于脱模。
那么,这一部分应在公模侧。
如此布置,党制品冷却时,会因收缩作用而包覆在公模仁上,有利于制品滞留在公模一侧。
根据以上分析,分型面的选择为整个外观面,内部结构在公模侧成型,外观面成型与母模侧(与图二相似)。
这样易于脱模,使模具结构相对简化,且分型面有一靠破处可设置浇口亦利于浇注系统的安内部结构图靠破 BOSS排。
综上,此选择可行。
型腔数目的确定注射模可设计成一模一腔也可设计成一模多腔。
其数目的确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注塑产品的尺寸及结构的复杂性.塑件的尺寸精度—型腔越多,精度也相对降低。
这不仅由于型腔加工精度产差,也由于熔体在模具内流动不均所致。
.制造难度—多腔模比单腔模的难度大。
.制造成本—多腔模高于单腔模,但不是简单的倍数关系。
从塑单件成本中所占的费用比例来看比单腔模低。
.注塑成型的生产效益。
从表面上看,多腔模比单腔模高的多,单多腔模所使用的注射极大,每一注射循环期长而维持费用高。
根据以上几方面,一般小尺寸及结构简单的模具适合一模多腔。
针对本次所设计的模具,其塑件的外型尺寸为271×217×40(mm)为中型且结构复杂,我选择一模一腔。
注射机的选择浇注系统。
浇注系统指塑料熔体从注射机喷嘴喷出来后达到模腔之前在模具中所流经的信道,其作用是将熔体从喷嘴平稳快速地引进模腔并在熔体充模和固化定型过程中将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充分传递到模腔各部它的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对制品成型起到决定作用,设计浇系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保证塑料熔体流动平稳;②流程尽量短,尽量平直,以减小注射压力和熔体热量的损失,并缩短充模时间;③防止冲击型芯和崁件;④防止制品变形翘曲,减轻浇口附近残余应力集中现象;⑤应与塑料品种相适应;尽量减少塑料消耗,尽量设置平衡当塑件上具有於开模方向不同的凸起、凹槽和孔时,模具必须有侧向分型或抽芯机构。
侧抽机构必须在塑件脱模之前完成抽芯动作,还必须在核模过程中让机构负位。
我所设计的模具有三处需要设置侧抽机构。
侧抽机构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机动、液动(气动)以及手动等三大类型。
机动式分型与抽芯机构利用注射机的开模运动,并对其方向进行变换後,可将模具侧向分型或把侧向型芯从制品中抽出。
这类机构虽然结构比较复杂,但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生产中应用最多。
液动(气动)以液压力或压缩空气为动力,适於抽拔侧向长型芯,其抽拔力大、抽拔距长,多用於管状结构抽芯,但液动或气动装置成本较高。
鸿准公司大多采用机动式。
我所设计的模具结构中均采用机动式侧抽机构。
下面分别介绍。
(一)插破侧抽机构此插破处附近有三个小型的BOSS ,由於他们所在位置的限制,不能在公模侧设置斜销。
这种情况适於采用侧抽芯机构,而型芯在母模侧,在公母模分模之前必须将其抽出,否则将破坏型芯之上的成品部分,这一点公模滑块是办不到的。
因为三板模在脱料板和母模板之间要进行第一次分模,可利用这一相对运动将侧芯型抽出,我考虑用母模滑块来实现。
将驱动杆固图定在上固定板上,这样在脱料板与母模板分离时使滑块於驱动杆发生相对运动,将侧芯抽出。
开始考虑采用较常用的斜撑销作为驱动杆,但脱料板与母模板分模行程较长且脱料板也有8mm的行程,所设置的驱动轧杆在完成抽芯任务後还要不妨碍分模的继续进行,与斜撑销相干涉的模板部分必须逃空(),这样不仅破坏了模板的强度,而且是斜销处在较差的受力状态,另外,由於还必须设置楔紧块以防止注射是滑块因受型腔内熔体压力发生位移及帮图图助滑块负位,在原设定的模板宽度下难以设置,所以斜撑销不可取。
改为较适用於这种情况的拨杆作为驱动杆,其形状如图所示。
那麽,此侧抽机构由拨杆、滑块、压板、固定装置及定位装置组成。
1.拨杆的设计拨杆的抽拔距S侧向型芯从成型位置到不妨碍塑件顶出的脱模位置的距离为抽拔距。
为安全起见,抽拔距应比侧孔或侧凹的深度大~3mm。
此处侧孔的深度为 mm,所以抽拔距S=+(~3)=~ mm拨杆的倾角α拨杆与开模方向的倾角α是决定拨杆侧抽机构工作效率的重要参数,它的大小对拨杆有效工作长度、抽拔距及拨杆的受力情况有决定性的影响。
由图可以看出L=S/sinαH=S*ctgα其中L—拨杆有效工作长度图—与L对应的有效抽拔高度从上可以得出,α值越大,L、H值越小,有利於减小注射模的尺寸。
α角的大小不仅影响L、H,还与抽芯时拨杆所受的弯曲力、脱模力有关(如图)F w=F t/cosαF k=Ft*tgα其中F w—拨杆所受的弯曲力F t—所需的脱模力F k—所需的开模力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α值增大,F w、F k值都随之增大,对拨杆和塑模的强度与刚度不利。
图由於注射机可提供的开模力都比较大,所以综合考虑,一般为了减小拨杆的受力取α=10°~20°,为了使拨杆处於良好的受力状态α最高不超过15°。
此处因抽拔距为~ mm,初取α为12°。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拨杆的尺寸由抽拔距S、倾角α及有效工作长度L决定。
若初选S=8 mm,因拨杆与滑块之间有 mm的间隙,所以要取S=,由公式H=S*ctgα=8*ctg12°=取H=40 mmL=H/cos12°=40/cos12°= mm初定拨杆的截面尺寸为24×18拨杆的固定因注射过程中注射压力很大,必须使拨杆牢固定位,否则会因拨杆的位移甚至变形导致制品的不合格,所以拨杆与和滑块相接触的两块耐模板之间为紧配合。
这样使拨杆处与良好的受力状态也使其更好的定位。
为方便装配,在接触部位拨杆有2°~3°的斜角,此斜角也起到合模复位时的导角作用。
另外为减小摩擦使运动过程顺畅,在脱料板和母模板上均逃料。
而且,为减小应力集中在拨杆的有效抽拔的根部须倒圆角。
2.滑块和导滑槽滑块的设计滑块是侧抽芯机构中重要的零部件,注射成型和侧抽芯的可靠性都需要它的运动精度保证。
它上面装有侧向型芯或成型镶板,它的结构形状根据具体制品模具结构设计,可以与型芯作成一个整体,也可采用组合装配结构。
整体式在型芯较小、形状简单的情况下比较适用,此处型芯的截面为×,且较长,所以我采用有加工、修理方便等优点的组合式滑块。
组合式结构把型芯与滑块分开加工,然後装配在一起,采用此结构还可以节省优质钢材(型芯用钢比滑块用钢要求多)。
此处设计的滑块由滑块座和侧向型芯组成。
设计过程重要注意滑块的整体高度H不能大於导滑长度L,否则在侧抽过程中会产生过大的倾侧力距,使导滑面过早磨损。
另外,为避免冲击在滑块座与拨杆接触的端部倒圆角R=2mm。
此处及拨杆上的圆mm之间,符合要求。
图导滑槽的设计侧向抽芯过程中,滑块必须在滑槽内运动,并要求运动平稳且有一定的精度。
滑槽有几种常见的形式,我选择图示的这一种,由两块压板组成,此种形式其导滑部分易磨削且精度易保证,另外装配也比较方便。
图定位装置mm,其具体尺寸见零件图H011S003。
弹簧的设置抽芯力的计算由於塑胶在模具冷却後,会产生收缩现象,对模仁及型芯产生包紧力,从而产抽芯的阻力。
根据文献一,可如此计算(μcosβ–sinβ)(N)F t=A×F式中F t—抽芯力—单位面积包紧力,一般可取~FA—型芯被包紧部分的表面积μ—塑料对钢的摩擦系数,一般取左右β—脱模斜度.此处A=+++=㎡,取 MPAF得 F t=××(由於β较小,故cosβ=1,sinβ=0)=拨杆的截面尺寸校核拨杆在与滑块相对运动的过程中,由於包紧力所产生的抽芯阻力使得拨感受到跟达德弯曲力作用,有必要对其强度进行校核。
计算如下F w= F t/cosα=cos12°=M= F w*L/2=×=W=bh /6=182×24/6=1296mmM/W=1296=mm ≦[σ]=cm其中M—拨杆承受最大弯距W—抗弯截面系数[σ]—许用弯曲应力(对碳钢可取cm )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拨杆的将度足够。
(二) 斜销的设计在制品上图示的位置有一深度仅为的卡勾,这一结构能够成型并顺利脱模必须采用侧向成型或抽芯的装置。
从卡勾所在位置可以看出,若仍采用滑块进行侧抽芯,由於卡勾的下面有成品部分无法设置滑块,那麽侧芯必须伸出很长,设计与加工都很麻烦。
像这样的结构较适合用斜销(成型斜顶杆)来成型。
斜销比滑块所占的体积小,有利於减小模具的体积。
较常见的斜销是设置在公模侧,成型後依靠上下顶出板(或其他动力源)带动其沿着斜槽运动,退出有碍脱模的成品部分。
但这一卡勾之下仍有成品部分,斜销无法从下端插入成型,只能设置在母模侧。
由於斜销沿着斜槽滑动,可以随公模部分向下运动的同时退出卡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