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合集下载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176例临床分析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176例临床分析

检 查证 实 1 1个 ( 3 ) 节 得 到 完全 消 融 ;0 7 9% 结 1 1例 术 前血清 A P升 高 者术 后 1 月 降 至 ( 8 . 34 F 2个 2 6 4 -
127 ) gmlP <00 1 3 5 a生 存 率 分 别 为 5 .3 n/ , .5; 、 、
摘要: 目的
探讨 超声引导 下经皮冷循环射频消融( v 治疗 原发性肝 癌的疗效及安全 性。方法 - h) a
对 16例 7
原 发性 肝癌 患者 的 22个肿瘤结节行 R A治疗 , 0 F 观察术后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 况。结果
术后瘤体完全消融率为
9% , 3 术前血 清 A P水平升高者术后 1 F 2个月显著降低 ( 0 0 ) 135a P< .5 , 、 、 生存率分别为 8 .% 、6 9 4 7 5 . %和4 . % ; 31 18例患者出现转氨酶升高、 3 发热等并发症 , 对症处理后好 转。结论 R A治疗原 发性肝 癌可显著延 长患者无 瘤 F
之则为不完全消融 。随访观察术前血清 A P升高 F 者血 清 A P水 平变 化 、 发情况 及 135a生存 率 , F 复 、、 其 中增强 C T随访显 示原 治 疗 区域 重 新 出现 病 变视 为局 部复发 , 内或肝外 出现 新病灶 、 管浸 润视 为 肝 血
远处 复发 。
存 活时间 , 且具有创伤小、 并发症少等优点 , 但应注意选择适应证 。 关键词 : 超声 ; 肝肿瘤 ; 肝癌 ;射频 消融
中图分 类号 : 7 57 R 3 . 文献标志码 : B 文章编 号:0 22 6 ( 00 0 -0 1 2 10 -6 X 2 1 )309 - 0
目 , 前 外科手术被认为是可能治愈肝癌 的惟一 方 法 , 影 响手术 切除率 的 因素很多 , 但 包括早 期诊 断 情况、 瘤大小、 位及是否合并肝硬化等…。 自 肿 部

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

从20世纪年代初开始,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肿瘤应引起了世界医学界和生物工程界的极大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由于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安全有效等优点,目前该射频消融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肝、肺、肾、肾上腺、前列腺、乳腺和骨部位的恶性肿瘤的治疗,成为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术是最具前景的微创肿瘤治疗技术。

射频消融术对恶性肝肿瘤的治疗比现存的其它一些治疗多许多优点。

首先,它没有肝切除和冷冻治疗所具有的合并症和死亡率。

在B型超声波引导下经皮穿刺消融术,它的危险仅仅与肝穿刺活检一样,可以在门诊中进行。

其次,不象切除和冷冻疗法,可以对肿瘤边缘的复发和新的肿瘤进行反复的治疗。

它与酒精消融术相比有两大优点:1、对癌块小于4.5cm的患者(多数患者)只需作一次的消融法治疗,而酒精注射要反复进行多次。

2、它对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都具有相等的治疗效果,而酒精消融则不然。

我们虽然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长期随访来证实射频肿瘤消融术的远期疗效,但是我们已证实射频消融术对破坏肿瘤有着很好的效果。

如果对肿瘤组织消融彻底,其远期疗效必定十分理想。

对大部分原发性和转移的肝癌患者,我们能用一期消融手术对B超或CT下看到的所有癌症肿块进行多点消融。

这与化疗和放疗相比,显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成果,而且合并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

消融术治疗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对肿瘤组织是否消融彻底,为达到肯定的疗效,消融范围必须略大于所治疗的肿瘤边缘。

肝癌在我国发病率很高,主要的治疗有化疗、放疗和外科手术。

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对于原发性、继发性恶性肝肿瘤的疗效很差,远未达到治愈的效果。

对早期肝癌患者常以外科手术作为根治性治愈手段。

但由于不少原发性肝癌患者,发现癌症时已不是早期,而且加上年时又高,并常伴有晚期肝硬化,再加上手术复杂,合并症高,因此真正能适合手术治疗者不多。

另外据统计,手术后五年肝癌的复发率高达百分之二十五。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微创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做好术前常规准备 ,查血 常 染 、 电极板 皮肤 灼伤 、心脏 意外 等 。本 组病例 有 1 例出现一过性肝功能损害 ,以转氨酶升 高和黄疸指数
术前的准确判断 , 中的仔细解 剖, 术 术后有效 的保肝治
疗,极大地避免 了术后并发症 的发生,术后 1 、5 、3 年
的生存率有 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 周宁新, 志强, 1 黄 刘永雄 , 肝外胆 道癌全 国调 等. 查 1 8例分析 [ 】 9 0 J .中华外 科杂志, 9 , 1 0 2 9 8
中图分类号:R . ;R . 文 献标识码 :A 文 章编 号:1 0 - 4 2 0 )1 — 0 0 7 0 5 75 7 3 3 1 5( 8 0 5 - 2 07 2 0 6 6 射频消融是近年来推广 的微创治疗原发性肝癌 的 新技术, 是利用 电磁波 的热效应使肿瘤组织升温达到消
肝 癌 超 声 引导 射 频 消融术
摘 要 目的 、评 价超 声引导 下射频 消融术微 创治疗肝 癌 的临床研 究效 果 ,从 而提 高抢 救成 功率和减 少并 发 症的发生 。方 法 对 6 0例肝癌 病人 随机分 为 两组 。 3 0例超 声 引导 下射频 消融术微创 治疗组行 电极 针 直
国际 医药卫生导报
20 0 8年
第l 4卷
第l 6期 ( 月刊 ) 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 6 0例 患者年 龄 3 ~7 0 6岁 ,平 均5 0岁,其 中治疗 组 3 例 ,男 1 人 ,女 1 人 。对 0 7 3 照组 3 例 ,男 1 例 ,女 1 例 。入选标 准:均经 临床 0 8 2 活检诊断为严重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正常的 原发性肝癌 , 或肝癌手术切 除后复发 , 或肝癌转移性肿 照组使用常规 的抗肝癌 药物 。 12 治疗方法 . 频消融仪生产单位是北京博莱德光 电技术开发有 限公司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专家专论· 385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 年 第49卷 第4期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俞巍,张洪义*,王鹏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 100070)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7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552(2021)04-0385-03doi:10.3969/j.issn.2095-8552.2021.04.003肝癌:单个肿瘤,直径不超过5cm ;多发(数目≤3)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3cm ;②肝脏远处转移癌:原发肿瘤已得到有效控制、无肝外其他部位转移或肝外转移灶无进一步进展、肝内肿瘤术前评估能完全消融。

姑息消融旨在最大限度减轻患者肝脏肿瘤负荷、缓解肿瘤引起的临床症状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期提高患者生存期,其适应证:①原发性肝癌:无消融治疗禁忌,无法达到完全消融效果,可单独应用射频消融,必要时也可联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疗;②肝脏远处转移癌:存在肝外其他部位转移时可在全身系统治疗的同时行肝内肿瘤消融。

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禁忌证[4, 6-7]:①肝脏肿瘤弥漫分布;②肿瘤侵犯邻近胃、结肠等空腔脏器;③肝功能Child Pugh C 级;④无法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⑤存在活动性感染,尤其是胆系感染;⑥难以纠正的大量腹水、恶病质;⑦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⑧ECOG 分级>2级;⑨严重意识障碍或不能配合治疗。

2 腹腔镜下肝脏射频消融治疗的新进展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技术是目前肝癌精准治疗和微创治疗研究的热点,融合了精准、微创和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其优势在于可以给外科医生呈现精确的肝脏解剖和深部超声声像,使其能够更加准确评估肝癌的大小、位置和数目,提供更为安全的进针路径。

尤其对于难以手术切除或毗邻周围脏器及肝内大脉管系统的肝癌,可以有效降低开腹的风险,同时治疗肝癌效果较为理想。

更为重要的是腹腔镜下射频消融可以作为肝移植的衔接治疗,其损伤小的特点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方案。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的原理和优缺点
肝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利用高频电能产生热能来破坏肿瘤组织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导入穿刺针或导管至肿瘤部位,针尖放出高频电流,使组织产生剧烈摩擦,进而引起组织的局部加热。

高温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蛋白质结构,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和坏死。

肝射频消融术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无需开刀:相比传统的手术切除,射频消融术可以直接通过穿刺针或导管操作,无需开腹手术。

这使得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

2. 安全性高:射频消融术可以通过影像学技术实时监控穿刺针或导管的准确位置,确保只有肿瘤组织受到破坏,减少非目标组织受到伤害的风险。

3. 创伤小:射频消融术仅需要几个毫米大小的穿刺口,不像手术需要大的切口,因此术后的伤口愈合更快,疤痕更小。

尽管肝射频消融术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点:
1. 处理范围有限:肝射频消融术主要适用于肝脏大小较小、肿瘤较小的患者。

对于大肿瘤或位于肝脏深部的肿瘤,射频消融术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疗效。

2. 治疗周期较长:射频消融术通常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完成消融
过程,每次操作之间还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恢复。

这意味着整个治疗周期可能较长,对患者的耐受性和治疗计划的合理性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3. 部分复发的可能性:由于肝射频消融术只能治疗单个肿瘤,而肝癌常常是多个病灶的集合,因此有一定的复发风险。

对于有复发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次射频消融术或联合其他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肝射频消融术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但治疗适应症选择、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相关专业人员的丰富经验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肝癌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40例疗效分析

肝癌化疗栓塞联合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40例疗效分析
l i v e r a b s c e s s e s : n e e d l e a s p i r a t i o n v e r s u s c a t h e t e r d r a i n a g e [ J ] . A J R, 1 9 9 8 , 1 7 0 ( 4 ) : 1 0 3 5 — 1 0 3 9 .
像学杂志 , 2 0 0 4 , 9 ( 1 4 ) , 7 3 2 — 7 3 4 .
91 6 .
E 5 ] 王建 国, 胡艳 , 潘丽 , 等. 肝脓肿 穿刺 引流治 疗时机 的恰 当选择
[ J ] .肝 胆 外 科 杂 志 , 2 0 1 3 , 2 1 ( 2 ) : 1 2 2 — 1 2 3 .
I - 6 - 1 王晓蕾 , 项莹 , 侯秀 娟, 等. 老年 人糖尿病合 并细菌性 肝脓肿 的 超声介入治疗 [ J ] . 中华 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 2 0 0 6 , 5 ( 3 ) : 1 9 9 .
导管滑脱 , 患者舒适性较低 , 同时大大增加了临床护理工作 。 研究分析认 为, 对于直径 小 于 8 c m 的肝 脓 肿 , 尤 其 是 分
F 7 1 王 岩, - 徐丽.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 肝脓 肿价值评价 [ J ] .白求恩
医科大学学报 , 2 0 0 0 , 2 6 ( 5 ) : 5 2 2 .
E 8 3 陈积 圣 , 张杰. 肝 脓肿 的外 科 引 流问题 C J 7 .临 床外 科 杂志 ,
2 0 0 2 , 8 ( 6 ) : 3 8 3 .
[ 9 1 - Yu S C , H o S S , L a u wY, e t a 1 . T r e a t me n t o f p y o g e n i e l i v e r a b —

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护理

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护理

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护理发表时间:2017-01-04T16:23:23.3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作者:盛海燕[导读] 射频消融(DFA)治疗肝癌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此方法安全、微创、疗效确切。

(江苏省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苏常州 213001)【摘要】目的:探讨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RFA)治疗肝脏肿瘤疗效观察及护理。

方法:对52例中、晚期肝脏肿瘤病人在采用B超引导下进行射频消融术,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及出院指导护理。

结果:总有效率94.2%,无手术死亡。

结论:B超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效果确切,全程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和严密的病情观察,有利于提高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效果。

【关键词】B超;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301-02射频消融(DFA)治疗肝癌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此方法安全、微创、疗效确切,对小肝癌疗效可与手术切除相当[1]。

本文对开展此技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的配合要点及护理措施总结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我科共收治52例肝脏肿瘤病人,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38~79岁,平均年龄65.7岁。

原发性肝癌39例,转移性肝癌13例。

病灶共59个,直径I.5~8.3cm,平均直径5.6cm。

因年较大不适或不愿手术切除,均在B超引导下行RFA治疗,共行55次治疗。

1.2 方法根据肿瘤部位患者取合适体位,B超选择定位,确定进针的位置,在下肢建立静脉通路,10%葡萄糖液500ml+10mg地西泮,肌肉注射盐酸布桂嗪或盐酸哌替啶,贴负极板,碘伏消毒术区皮肤,范围穿刺点周围20cm左右。

铺洞巾,利多卡因局部麻醉。

予生理盐水500ml+哌替啶100mg静脉输注,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同时给予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局部麻醉无痛感后,尖刀刺破皮肤,B超引导下,将RF电极针插入到肝脏指定的部位。

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评价

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老年原发性小肝癌的疗效评价

1 5. 0 5 0 <0 . 0 o l
7 . 1 9 3
<O . o o l
2 . 2 2组 患者谷 丙转 氨酶 变化 比较
直径 总和 ≤3 c m。 比较 2组患 者 围术期 参数 , 包括 手术 时间 、 术 中出血 量 、 术 中输 血 量及术 后禁 食 时间 ; 比较 2组
床常见 的恶性肿 瘤 , 在 中国其发 病率 、 死 亡率 仅次 于肺癌 … 。虽然其 发 病 机 制 尚不 十分 清 楚 , 但目 前 认 为与 环境 污染 、 肝炎、 高 龄 等 因素 有 关 J 。
直径 及体 质量 指数 ( B MI ) 方 面 比较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义 ( P>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见表 1 。
表1 2组 患 者 一 般 资 料 比 较
5 2. 5 9 ±5 6 . 1 6 1 2. 4 0 0 手 术 时间/ a r i n 4 1 . 3 8±1 5 . 3 8 1 术 中出血量/ mL 2 0 . 6 1 ±7 . 1 6 29 6. 6 1±5 6 . 7 2 3 1 . 2 9 0 9. 41±4 2 . 6 8 输 血量/ m L 3 3 . 3 3± 7 5 . 4 4 22 8 6± 1 . 5 6 术 后禁 食 时间/ d 1 . 0 5± 0 . 4 9 2.
0 . 0 0 1 ) ;观察组 术 后 禁 食 时 间显 著 短 于 对 照 组 ,
每位 患者 至少保 留有 治 疗 后 3年 的 随访 资 料 ; 患 者 临床资 料完 整 。依据 患者 治疗方 式不 同分 为观 察组 ( 射 频 消融 术 治 疗 ) 4 2例 和 对 照 组 ( 手 术 治
原 发性 肝 癌 ( p r i m a r y h e p a t i c c a r c i n o ma ) 是 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适合行射频消融治疗的4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血流频谱、AFP水平及生存率变化。

结果术后1-2周40例病灶内动静脉血流频谱几乎消失,术后1个月25例患者肿瘤体积缩小20%以上,术后半年87%的患者AFP明显下降,所有患者随访1-9个月,平均5个月,目前均存活。

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杀伤肿瘤较彻底,对机体损害较轻,疗效确切而满意,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新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肝癌;超声引导;射频消融
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具有安全、方便、价廉的特性,3cm以下肿瘤已完全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毁损【1】我们总结2007-2008年收治46例行射频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现分析如下:
资料
收集本院2007年1-12月收住的经影像学和临床诊断为肝癌而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肝癌的诊断标准为:
组织学检查诊断为原发性肝癌;(2)有肝癌临床表现,,同位素检查、超声显像、CT检查、肝动脉造影、X线横膈征、肝功能酶学检查等。

有3项肯定阳性并能排除继发性肝癌和良性肿瘤者。

(3)AFP≥500ng/ml持续1个月以上或AFP≥200ng/ml持续2个月以上,排除其他引起AFP升
高的因素。

纳入标准:(1)肿瘤数目小于3个,单个肿瘤直径小于5cm;(2)不适合或不愿意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排除标准:(1)肺动脉高压(2)弥漫性肝癌(3)晚期广泛转移患者(4)失访和死亡的患者。

符合入选条件者46例,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在21-81岁,平均年龄56岁。

右上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有15例,其余为体检时发现。

乙肝标志物阳性36例(78.3%)、ChildA37例(80..4%)、ChildB8例(17.4%)、ChildC1例(2.2%);24例(52.2%)同时伴有AFP 增高,肿瘤直径在0.7-5cm,平均2.8cm;肿瘤数目1-3个,平均1.5个,伴有肝硬化38例(82.6%).
仪器设备
引导采用GELOGIQ7、GEVIVID4及Acuson型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为2.5-5.0MHz。

射频仪器采用四川绵阳电子仪器厂生产的LDRF-120S 射频治疗仪。

射频发生器功率10~120 W,频率400 kHz。

方法
患者术前取平卧或侧卧位,超声观察肝脏肿瘤所在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及周边组织结构的关系,门脉有无栓子,有无肝内外转移,测量瘤体大小,通过彩色多普勒观察病变区的血流分布情况,测量瘤体周边或瘤体内血流速。

然后常规消毒铺巾。

在超声引导下选择好进针路径,利多卡因局麻,用小圆刀切开一长5 mm皮肤切口,将直径3.5 mm射频针快速进入肝脏肿瘤内部,射频针完全伸展后针尖到射频针中心位置的距离为
5cm,小于3cm的肿瘤单针穿刺,距离肿瘤前边缘0..5cm后伸展射频针,进行治疗,治疗完毕后退针1cm,再次消融;大于3cm肿瘤,在采用上述方法逐点烧灼同时,采用多点穿刺结合逐点烧灼的方法;射频治疗由小到大,随着能量的加大和治疗时间的延长,阻抗亦逐渐上升,在阻抗升至999时,能量输出自动下降,由于瘤体内温度升高,局部产生热气流,此时二维图像显示治疗区回声明显增强,呈“云雾状”。

射频治疗时间
15-79min,术后常规行肝功能、AFP及普通超声检查随访。

结果:
治疗结束后B超检查显示肿瘤区由术前低回声或等回声或略高回声转变为极强回声,部分病灶呈外周强回声、中央低回声的环状改变,术后1-2周治疗区呈强弱不等回声改变,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0例肿瘤内血流几乎完全消失,6例肿瘤周边及内部有少量血流。

术后3个月复查B超,肝癌治疗组中37例病灶体积缩小20%以上,另5例小肝癌行第二次射频治疗后1个月复查B超,示肿瘤体积缩小30%以上,有效率100%。

射频治疗结束后半年,87%的癌症患者AFP均明显下降。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目前均存活,随访1-9个月,平均5个月。

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者
讨论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是目前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由于有自身安全、价廉、方便、无毒副作用和较高的敏感性等特点,在射频消融术后肿瘤的监测方面可作为常规的术后复查工具。

但是对于中长期随访
的价值还要进一步观察。

而三维超声成像技术以及其它超声诊断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加提高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对肿瘤的诊断率。

参考文献
【1】Bismuth H,Chiche L.Aelam R.et Al.Liver reseetion versus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eelluiar careinoma in
eirrhotie,Patients.Ann Surg,1993,218:145-151.
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B超室黄静任庆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