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破裂出血动脉
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早期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率 , 极再 治 疗 可 以改 善 早期 再 出 血患 者 的预 后 。 积
【 关键 词】 颅 内破裂动脉瘤 ; 血管 内介入治疗 ; 栓塞 ; 破裂再 出血 ; 早期 ; 险因素 ; 危 再治疗
中 图分 类号 : 7 3 R 4 . 文 献标 志码 : 文 章编 号 :0 87 4 2 1 ) 20 9 — 6 4 A 1 0 .9 X( 0 0 . .o 50 0
R s a t r f e ry r b e di g a t r e d v s u a mb l a i n o u t r d i t a r n a n u y ms i k f c o s o a l e l e n fe n o a c l r e o i t f r p u e n r c a il a e r s z o
u t r d ita r na e r s r r td wi p r ua e u n o a c lre oi t . h l c d t r p u e n r c a i l n u y mswe e t ae t ec tn o s e d v s u a mb l a in T e c i ia a a a e h z o n l
7 03 3 0 0,C ia hn
C rep n iga to : L U 五∞ 一 n ors o dn uh r I mi
【 bta t A s c】 r
Obet e T i uste cnclcaat s c n s at srlt o teer jc v ods s h l ia h rc r t sa dr kfc r e e t h al i c i e i i i o ad y
P N i I a— n XU Y , NGB ,Z A0 We —un A Q ,LU J nmi, i HO o H nya ,HU N igh i L i g Z A0 R i i A G Qn-a , IQa , H u, n
成功救治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呼吸骤停1例

成功救治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呼吸骤停1例高鸿;苏平;岑建昌;赵楠;常谦;孙敏;刘俊【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09(004)036【摘要】@@ 1 病例介绍rn患者男,52岁.因突发头痛、神志不清、频繁呕吐40 min于2005年2月3日入院.入院前行走时突发头痛、随即神志不清、烦躁不安,鼾声呼吸伴频繁呕吐,"120"急救人员赶到检查时发现患者血压为60/40 mm Hg,意识模糊,脉搏细速,频繁呕吐,立即展开了扩容、静滴多巴胺等抢救,急送本院;经门诊头颅CT检查示基地池、环池、鞍上池等蛛网膜下腔广泛高密度影像,诊断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收住院,从发病到收住本科约40 min.【总页数】1页(P167)【作者】高鸿;苏平;岑建昌;赵楠;常谦;孙敏;刘俊【作者单位】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650011,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1例心机梗死致呼吸心跳骤停15min患者救治成功的护理 [J], 石纠纠;陈雪萍;罗玲2.成功救治2例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跳呼吸骤停的护理体会 [J], 吴婷婷;张惠3.阿维菌素中毒后呼吸骤停低龄患者成功救治一例 [J], 赵琳娜4.成功救治危重症哮喘致呼吸心搏骤停1例 [J], 徐健;赵秋良;张维维5.巨大咽后壁脓肿并发呼吸心搏骤停救治成功1例 [J], 冯刚;罗前程;姚峪岚;庄平;金娴;宋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围术期的护理措施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围术期的护理措施。
方法:总结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00例的护理经验。
结果:恢复良好78例(78.00%),中度残疾19例(19.00%),重度残疾3例(3.00%),无死亡病例发生。
结论:治疗效果的增强可以通过护理来实现,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围术期护理措施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1.173【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2)01-0191-02颅内动脉瘤属于是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症,它主要是因为脑部部分血管异常使得脑血管呈瘤样突起。
现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00例的护理经验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的100例均为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治疗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男65例,女35例,年龄27~78岁,平均53.3±4.5岁,病程1h~15d。
出血后hunt-hess 分级:ⅰ级16例,ⅱ级32例,ⅲ级37例,ⅳ级11例,ⅴ级4例。
1.2 术前护理。
①生命体征护理:病情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意识障碍影响的,当病情处于严重阶段时要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瞳孔及意识的变化情况。
②削弱颅内压:在临床中要确保水电解质的均衡以及血容量的供应,将浓度为20%的甘露醇快速注入体内,以削弱颅内压,如果需要可以推注20mg的速尿。
③防止低氧血症:第一步应确保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若患者处于昏迷状态,那么要使其头部偏向一侧,同时及时将鼻咽和口腔中的分泌物和呕吐物清除;若患者病情严重,并伴随有呼吸功能不强症状,要马上采用呼吸机或者是气管插管,达到辅助呼吸的目的[1]。
④脑血管造影护理:检查前会阴部备皮,禁食禁饮4h。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李国彬;杨海英;孟庆海;明燕;毛露霞;高守乐;袁莉【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05(45)24【摘要】近年来,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的应用,使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达到甚至超过了手术夹闭动脉瘤的效果。
而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内实施栓塞治疗的效果报到不多。
1999年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对6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48-49)【作者】李国彬;杨海英;孟庆海;明燕;毛露霞;高守乐;袁莉【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9【相关文献】1.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J], 哈文波;崔立山;宿鹏飞;赵刚2.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 [J], 周勇;刘娜;王淑荣;伍丽红;袁玉英;徐树军3.水解脱铂金圈血管内栓塞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附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J], 陈建新;刘艳;徐丽芳;刘翠凤;夏琪芳;马骏4.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 [J], 夏吉勇;焦铁鹰;李志强;路长宇;苗林;郭吉卫5.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10例报告 [J], 周勇;伍丽红;刘娜;周典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

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该指南旨在为医生提供关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建议。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为医生在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疗方面提供权威性的指导。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癫痫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尽早就医。
诊断颅内破裂动脉瘤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及血液学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根据患者症状、体查和影像学检查,医生可初步诊断颅内破裂动脉瘤。
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是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癫痫等。
手术治疗方面,可采用开颅夹闭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等。
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在预后和预防方面,颅内破裂动脉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式等。
预防措施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抗癫痫等。
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
中国颅内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为医生提供了关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建议。
在实践中,医生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加强疾病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助于降低发病率和致死率。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诊疗水平将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和预后。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ICA)是指颅内动脉壁的局限性异常扩张,是引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之一。
面对ICA这一潜在的致命性疾病,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的发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力的指导,帮助优化诊疗流程,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率。
ICA可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如SAH、脑梗塞、脑积水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健康威胁。
影像学检查,特别是血管造影技术,对于IC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在临床表现上,ICA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也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癫痫等神经功能异常表现。
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

•6・TODAY NURSE,February,2021,Vol.28,No.5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进展张丽丽摘要综述了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认为在护理过程中有预见性的避免任何能诱发颅内压增高的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全面评估患者语言、运动、感觉,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肌力、情绪、排便、颅内动脉瘤的大小等,对患者进行早期的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休息环境,做好心理护理、控制患者血压、严格气道管理、预防便秘,制定专业、高效、精准、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减少再出血的几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颅内动脉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护理干预颅内动脉瘤(AN)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又称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0%-70%的颅内出血是由动脉瘤破裂引起,病死率约25%叫颅内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是颅内动脉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
最新国外资料显示,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率高达17%[2],再次出血的病死率则可高达72%[3],其中80%发生在2周以内,13.4%的住院病例在发病后1个月内死亡,1/3以上的存活者留有严重的认知功能缺陷和神经功能损害⑷。
动脉瘤破裂后的高病死率与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威胁生命安全㈤。
本文着重通过研究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早期再次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动脉瘤破裂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现综述如下。
1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早期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1.1情绪波动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通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多数患者术后处于应激状态,精神紧张与情绪波动可使机体植物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机体的平衡失调,及交感神经兴奋,脑动脉血管痉挛,而诱发颅内动脉瘤再破裂。
1.2高血压高血压与动脉瘤形成、发展、破裂密切相关,高血D01:10.19792/ki.1006-6411.2021.05.003工作单位:310014杭州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张丽丽:女,本科,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8-09-07压是促进动脉瘤增大的重要因素,长期高血压可以引起血管壁内弹性纤维受损、胶原蛋白减少、血管壁结构破坏,局部变薄,从而引起动脉瘤重塑和扭曲,动脉瘤壁在高血压及血流剪切力的作用下,增加再破裂的风险。
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9例

修补 及前 颅底 重建 。因此术前 检 查预 判漏 E位 置及 l
术 中显微 镜下 仔细彻 底 探查漏 口十分 重要 。本 组病 例 提示 术 前通 过颅 底 骨 窗位 薄层 C T扫 描三 维 重建 及 C C冠 状 位扫 描检 查 , 大 多数 可 以明 确漏 口的 T 绝 位 置 。尤 其是 C C检 查 发 现颅 内外 交 通部 发 现“ T 水 滴状 ” 造影 剂是 判 断漏 口最直 接 、 准确 的证据t 脑 最 4 1 。
修补 。这 种类似 “ 明治 ” 前颅底 重 建修 补方 法在 三 的
前颅底 骨折 合并 脑脊 液 鼻漏 是颅 脑外 伤严 重 的 并发 症 , 长期 脑 脊液鼻 漏 可引起 颅 内感 染 。 绝床 ,腰 穿脑 脊液 持续 引流
等保 守治 疗措 施而 治愈 。2 3 %~ %患 者超过 3 4周而 ~ 无 自愈倾 向 , 反复漏 液 者需考 虑手 术修 [-。 或 ,3 前颅 [1 2
及 手术 治 疗 【. J 中华 创 伤 杂 志 , 0 52() 2 . ] 20 ,1 : 7 86
[1 rn o i D G a ia K Ca s c t n o o t os rc 3 V a k vc , lv . l f a o f r a fs f ・ n si i fn l a a
本组 病例 中取得 良好 的效 果 。对 于前 颅底 重建 是否 需要 行骨 移植 或骨 水泥重 建 骨质 缺损 的部 位 。有学 者认 为 手 术 中 只要将 颅底 正 常硬 脑 膜修 补 完 整 。 再 辅 以带 蒂骨 膜瓣 等方 法加 强 颅底 重建后 ,通 常不会 发生 脑膜 脑疝 出 , 必行 颅底 骨移植翻 不 。本组 均 未行 颅底 骨重 建 ,术 后 随访也 均 未发 现有 局部 脑膜 脑膨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机制研究进展颅内动脉瘤是指位于大脑内的血管壁出现异常扩张形成的脑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脆弱的壁结构容易破裂,导致颅内出血,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破裂发生机制是颅内动脉瘤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以下是近几年关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遗传因素许多研究表明,颅内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不仅家族性脑动脉瘤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且孤立性脑动脉瘤也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
近年来的研究通过对动脉瘤进行全基因组分析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筛查,发现了许多与颅内动脉瘤破裂相关的基因变异,如MMP2、MMP13、TGF-β等。
这些基因变异与动脉瘤壁组织蛋白酶活性、细胞黏附和细胞外基质重建等进程有关。
二、动脉硬化和炎症反应动脉硬化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重要诱因之一、动脉壁的硬化使其失去弹性,容易受到血流力学的影响而发生局部膨胀。
同时,动脉硬化还会引发炎症反应,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介质的释放会导致动脉壁的破坏,增加瘤体破裂的风险。
许多研究已经发现,炎症反应与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有密切关系,炎症介质可以诱导动脉壁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进一步导致动脉瘤破裂。
三、血流力学因素血流力学因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重要诱因之一、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可以导致动脉瘤壁的局部剪切力和压力异常,并引起局部通透性和机械性损伤,最终导致瘤体破裂。
研究发现,动脉瘤壁的剪切力和压力与其破裂风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这一发现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动脉瘤壁力学性质的研究,包括壁厚度、壁张力、壁弹性等对瘤体稳定性的影响。
四、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异常是颅内动脉瘤破裂的重要机制之一、血小板聚集可以引发瘤体内的血栓形成,而血栓的存在会增加动脉瘤壁的压力,增加瘤体破裂风险。
凝血功能异常会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增大瘤体内血栓的形成和瘤体破裂的风险。
这一机制在临床上十分重要,目前,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治疗和预防,以减少其破裂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流程的不足
行全脑DSA时由于动脉瘤内有血栓等原因, 存在假阴性现象误导治疗;
宽颈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后,由于双抗 (抗凝、抗聚)的应用,出现术后动脉瘤 破裂出血死亡;
(3). 廖旭兴,等. 颅脑损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及治 疗(附17例报告),山东医药 2013年53卷15期 80-82页,论著, 统计源期刊;
(4). 廖旭兴,等. 老年人颞叶脑内血肿起病动脉瘤的诊治,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已录用),文章编号B213366, 刊登时间2014年5月。论著,统计源期刊;
颅内破裂出血动脉瘤诊治流 程的改进
申请等级:一 等 神经外一科、急诊科、影像科
内容简介
颅内动脉瘤被誉为“颅内的炸弹”,其破裂 出血是常见危重疾病,如何最“安全、简 单、有效”地处理该病变,同时保留正常 的解剖结构,以期挽救生命的前提下后期 较好的生活质量是目前神经外科脑血管病 医生一直努力的方向。
30分钟内即开颅手术
病例二:患者脑疝,如何手术?
患者生活自理
疗效
目前完成50余例病例,所有病例手术顺利, 无因手术死亡病例。疗效有极大的提高 (复发率低于15%)。 部分病例住院号:1504381;1525944; 1523770;1502301;1521762;1513975; 1511534;1511457;1508739;1479550
选择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单纯弹簧圈栓塞)、闭塞载瘤 动脉或急性期后介入栓塞治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开颅夹闭动脉瘤(必要时去除骨瓣)
血性脑脊液外引流(必要时)
病例一:手术1.5小时完成
急诊处理后
CTA
系统评估 介入治疗
弹簧圈 栓塞后
病例二: 30分钟后立即手术, 2小时完成手术
立即行CTA,5分钟完 瘤
1937年 美国Walter Dandy
1973年 前苏联Serbinenko
介入栓塞、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是目前治疗动脉 瘤的有效方法。但经过不断总结、分析,越来越 多的学者研究认为:两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有 其治疗的最佳时机、有其治疗禁忌及指征,片面 地使用其中一种治疗方法有时疗效非常不尽人意。
效益
本新技术新项目所医治的病例,大大缩短了手术时 间,术程顺利,无治疗本身引起死亡病例、无治疗 后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病例,取得了较显著的社会及 经济效益。
目前该改进流程已承担国家级 (编号:20131904040009 )、省级 (编号:2013050404002 )等继续教育项目,深受好评。
回顾:左侧大脑中动脉瘤,瘤腔内 血肿的影响?
相对致密填塞
术后4个月,复查:动脉瘤复发
左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栓塞后复查
开颅夹闭动脉瘤后手术切除动脉瘤标本:
改进流程
接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
(降血压在正常水平、脱水)
立即行头颅CTA
(分析颅内血肿、动脉瘤部位、动脉瘤形态、 体颈比例、年龄、血管迂曲程度及斑块)
(5).廖旭兴,等. 颅脑损伤致颅内假性动脉瘤的诊治分析,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年1月第37卷 第3期, 57-59, 论著, 中华系列杂志;
感谢您:
聆听! 精彩的点评! 对神经外一科的厚爱!
该项目拟申报佛山市科技进步奖。
发表文章
(1).廖旭兴,等,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2年11卷12期 12671270页,论著,中华系列杂志;
(2).廖旭兴,等. 影响颅内多发囊性动脉瘤预后的相关因素 分析,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2年11卷02期 152-155 页,论著,统计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