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速肌力检测测试

合集下载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ptkejian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ptkejian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 PPT大纲
目 录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简介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原理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实验操作流程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结果解读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案例分析
01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简介
定义与目的
定义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是一种评估肌 肉力量和耐力的方法,通过使用 等速测力器进行。
多维度评估
研究和发展更多维度的评估指标,以全面反映肌肉的功能 和健康状况,为个体化运动处方和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更 科学的依据。
06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案例 分析
案例一:运动员的等速运动肌力测定
总结词
评估运动员肌肉力量和耐力
目的
了解运动员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水平, 为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使用等速运动肌力测定仪对运动员进 行测试,测量肌肉在不同速度下的力 量和耐力。
测试成本较高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需要专业的设备和人员,因此 测试成本相对较高。这限制了其在一些基层医疗 机构和社区的普及和应用。
适用人群有限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主要适用于有一定运动能力的 成年人,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身体虚弱的 人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测试结果的主观性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操作 者的主观判断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因此,需要确 保操作者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
表现、疾病风险等方面的关系。
05
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注 意事项与局限性
注意事项
确保受试者了解测试目的 和过程
在开始测试前,向受试者详细 解释等速运动肌力测定的目的 、方法和要求,以避免不必要 的误解和恐慌。
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置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引言:肌力是衡量一个人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等速肌力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肌力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等速肌力测试,探究不同因素对肌力表现的影响,并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双臂肌力测试仪进行等速肌力测试。

实验对象为20名健康成年男性,年龄在20-30岁之间。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静态肌力测试和动态肌力测试。

实验一:静态肌力测试静态肌力测试是通过测量实验对象在特定动作中的最大肌力来评估其肌力水平。

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俯卧撑、握力和深蹲的静态肌力测试。

结果分析:通过统计实验对象在静态肌力测试中的成绩,我们发现不同动作对肌力表现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俯卧撑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30次;在握力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35kg;在深蹲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50次。

这表明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是有差异的。

实验二:动态肌力测试动态肌力测试是通过测量实验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动作的次数来评估其肌力水平。

实验对象进行了仰卧起坐、跳跃和引体向上的动态肌力测试。

结果分析:通过统计实验对象在动态肌力测试中的成绩,我们发现不同动作对肌力表现的影响同样是不同的。

在仰卧起坐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40次;在跳跃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50次;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15次。

这表明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也是有差异的。

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是有差异的。

俯卧撑、握力和深蹲等动作对上肢和下肢肌力的评估有着不同的作用。

2. 动态肌力测试相对于静态肌力测试,更能反映出肌肉的爆发力和持久力。

3. 个体差异对肌力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个体的体质和训练程度会导致肌力水平的差异。

结论:等速肌力测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估肌力水平的方法。

通过对静态肌力和动态肌力的测试,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并为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操作方法和应用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操作方法和应用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来自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2.等速运动测定仪的构成
保持运动速度不变
等速运动仪
操作系统
计算机处理系统
感应系统
阻力反馈调节系统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三、等速运动测定肌力的适应证、禁忌证
(一)适应证 各种病因导致的肌力下降; 临床徒手肌力检查肌力在≥ 3级以上。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二)禁 忌 证
绝对禁忌证 失稳,骨折 严重骨质疏松 骨关节恶性肿瘤 相对禁忌证 疼痛 关节活动度受限 滑膜炎或渗出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操作方法和应用
康复医学科 韩栋畴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提纲
一、等速收缩概念 二、等速肌力测试仪的构成及仪器的种类 三、等速肌力测试仪肌力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测定肌力和训练的操作步骤 五、等速测试的结果 六、文献分享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等速收缩概念
等速收缩(isokinetic contraction)是指肌肉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 以恒定的速度进行的最大用力收缩,且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始终 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称为等速收缩。在一般生理活动状态很难 产生等速收缩,只有在特定的仪器上才能进行等速运动。实际上, 等速运动时,其肌肉收缩是一种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相混合的方 式。
左右同名肌 力比
拮抗肌比
仁爱、恪职、精诚、创新
病例
郑某, 28岁,男,IT人员。主诉: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修复术后,疼痛伴无力2月余。诊断为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修复术后,2018年12月12日来我院门诊进行康复治疗。因 左侧膝关节肌力下降、步行困难,于2018年12月12日进行 等速肌力测试训练.

龙新宇等速肌力报告数据

龙新宇等速肌力报告数据

70
88
右侧
屈肌
伸肌
峰力矩
平均功 率
峰力矩
平均功率
66Leabharlann 3494180°/s 测试
52
51
7
0
639% 55
54
9
1
五、结
果分析
1.膝关节:
92% 70.8 57.1 88.2
87.5
屈伸肌 峰力矩 比值%
63%
双侧差异
左/右屈肌比值% 左/右伸肌比值%
峰力矩
平均功 率
峰力矩
平均功率
89.9 87 102.4
双侧差异
标意义
拮抗肌群比值(%),如屈伸肌的峰力矩比值,膝部正常参考值为60%
反映肌肉的爆发力 反映双侧肢体力量的平衡性
双侧差异,如左右比值(%),正常参考值为100%
比值百分数与参考值相差10%以内为正常,相差11%—20%为可疑异常,要引起重视,相差20%以上为异常,说明左右两
侧相同关节的肌肉力量相差太大,左右不平衡很严重,在运动疲劳或柔韧性下降的情况下,相对较弱的关节肌肉容易拉伤。
96.7
62% 94.2 105.9 104.6 103.4
屈伸肌 峰力矩 比值%
639%
双侧差异
左/右屈肌比值% 左/右伸肌比值%
峰力矩
平均功 率
峰力矩
平均功率
102.9 104.5 92.8
100
588% 95.2 94.4 91.7
0.1
膝关节的屈肌(大腿后肌)和伸肌(大腿前肌)的峰力矩比值表明,左大腿前肌的爆发力不足,右大腿前肌的最大力量不足。
峰力矩
平均功 率
82
43

等速肌力测试孙天宝

等速肌力测试孙天宝
2020/6/4

2020/6/4
2020/6/4
2020/6/4
2020/6/4
Ⅱ、除非有特殊的量具或记录器, 否则难以看出肌力的收益;
高速度的训练;
Ⅲ、仪器贵,且占去大的空间;
Ⅲ、仪器能适应运动的痛弧;
Ⅳ、不能在家应用;
Ⅳ即使疲劳开始,训练仍可
Ⅴ、调整供各肌群用的训练程序费 时较多;
安全连续地进行;
Ⅵ、费时;
Ⅴ、仪器通常都有计算机控 Ⅶ、屏气用力亦可加大心血管负荷;
制的功能评定。
➢型号CybexⅡplus, Cybex340, Cybex350,
Cybex600, Cybex Norm
➢厂家Biodex,KIN-com,Lido,Spark,
TechnoGyn
2020/6/4
➢ 国内于80 年代初引进 ➢最初主要应用于体育领域
背 ➢等速肌力测试具有较好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早期研究:与等长、等张运动比较
Ⅷ、对工作人员亦需花时间训练。
2020/6/4
一、等速运动的概念 指运动过程中肌纤维
收缩导致肌肉张力增加但运动速度(角速度)
基 恒定不变的运动方式。 本 特点:
1、运动的速度在仪器上设定,一旦速度设定,
概 不管受试者用多大力量,肢体运动速度不会超 念 过设定的速度,受试者的主观用力只会使肌肉
张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 2、仪器产生顺应性阻力,即受试者主观用力大, 仪器产生的主力随之增大,而不能产生加速度 (运动开始和结束的瞬间加速和减速度除外)。
2020/6/4
5、总做功和单次最大做功
做功为力矩乘以距离,即力矩曲线下的总 面积。总做功表示肌肉数次收缩做功之和;单次 最大做功表示肌肉重复收缩中最大一次做功量。 单位为焦耳。

评估腿部的肌力的方法

评估腿部的肌力的方法

评估腿部的肌力的方法
评估腿部肌力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1. 徒手肌力检查:这是一种常用的评估方法,通过检查受试者对抗施加在肢体上的阻力来评估肌肉力量。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徒手进行,可以评估大腿、小腿和足部的肌肉力量。

2. 器械肌力检查:使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评估,如测力计、张力计等。

这些器械可以测量肌肉在特定姿势和动作下的力量输出,提供更精确的测量结果。

3. 等速肌力测试:使用等速测力系统进行肌力评估。

该测试可以提供在动态运动过程中肌肉力量的测量结果,有助于评估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4. 功能性测试:通过观察受试者在特定任务或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估肌肉力量。

例如,观察受试者在单腿站立、上下楼梯、蹲起等动作中的表现。

5. 生物电测量:通过测量肌肉在收缩时的生物电活动来评估肌肉力量。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表面电极来测量肌肉的电活动,可以提供有关肌肉纤维类型和肌肉力量的信息。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评估腿部肌力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肌力评定
等速肌力评定,是一种用于评估人体肌肉力量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肌肉在相同速度下的力量表现,来帮助医生、运动员和体能教练了解一个人的肌肉健康状况及运动能力。

这个评定方法可以用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和康复计划。

等速肌力评定通常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进行,例如屈膝、伸膝、屈腰和推举等。

测试者需要在特定的速度下完成这些动作,并通过力量传感器或其它设备来测量肌肉的力量表现。

测试时需要保持肌肉的稳定性和力量输出,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等速肌力评定,可以了解一个人的肌肉力量水平,识别潜在的肌肉问题和不平衡,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训练和治疗。

对于运动员来说,这项评定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某些特定动作下的肌肉表现,从而调整训练计划和提高竞技水平。

对于康复患者来说,等速肌力评定可以帮助他们监测康复进展,及时调整康复方案,并预防再次受伤。

此外,等速肌力评定还可以用于研究领域,帮助科研人员了解不同人群的肌肉力量表现,探索肌肉健康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研究,可以为肌肉健康和运动训练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总之,等速肌力评定是一种全面的、有效的肌肉力量评估方法,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肌肉健康状况,还可以为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这项评定方法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有助于促进人们的健康和运动水平的提升。

等速肌力测试与等长等张肌力测试的比较

等速肌力测试与等长等张肌力测试的比较

等速肌力测试与等长等张肌力测试的比较
(2013-02-17 10:46:59)
转载▼
等长肌力测试仅反映关节处于某一角度时的肌力大小,而无法反映关节处于其他角度时的肌力大小;在等张运动中,关节运动至不同角度时肌肉的力矩值不同,等张测试时所用阻力大小不能大于其中最小的力矩值,不然运动即中断而无法完成,故等张测试实际上是测定这一最小力矩值,其结果必然偏低。

由此可见,这两种肌力测试都存在一定缺陷,而等速肌力测试在等速仪器提供的恒定速度和顺应性阻力条件下,可测试关节运动中任何一点的肌肉输出的最大力矩值,从而弥补了上述两种肌力测试的不足;同时等速肌力测试还可获得肌肉做功能力、爆发力、及耐力等数据,并且一次测试可同事测得主动肌和拮抗肌两组肌力,可了解拮抗肌群间的平衡情况。

因此。

等速肌力测试要优于传统的等长肌力和等张肌力测试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试结果的判断

患者两侧肌力的自身比较


临床上最常用的评价方法 建立在两侧肢体肌肉功能基本对称的基础上 方法:
两侧指标相差10%以内为正常 两侧指标相差11%~20%为可疑异常 两侧指标相差>20%为异常 (PT较为准确、 TW、AP和TAE中等、ER可信度 较低 )

测试结果的判断


意义:判断肌力平衡情况,对判断关节稳定 性有一定意义,慢速时较为准确 膝关节屈肌和伸肌峰力矩比值,简称H/Q比 值(正常人60°/s时, H/Q大约60%~70%, 随运动速度增快, H/Q略增大 )
等速肌力测试的指标及意义


平均关节活动范围(average range of motion,AROM) 意义:判断关节活动障碍情况,帮助判 断两侧肌群作功量差异的原因

肌肉萎缩时(TRTD)通常在象限的中或下1/3
力 矩 1/3 1/3
TRTD
30
1/3 30
°
° 30°
关节活动范围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力矩曲线特征


主要表现在伸肌力矩曲线上 特征:伸肌力矩曲线中部出现一段平台样异常 曲线 发生机制:前交叉韧带损伤
膝关节在伸膝时前部和两侧不稳定
力矩曲线中间区域的平台样改变 见下图

3级或3级以下时

测试的步骤

准备

接受指导,做一些简单准备活动

测试次序

健侧
患侧

体位和关节轴心


体位的选择应考虑关节损伤后的愈合情况 (如肩关节脱位复位后,肩关节固定外展位) 关节活动轴心与仪器动力臂旋转轴心相一致
测试的步骤

固定

肢体近端,腰部和胸部 应保证各种固定带紧而舒适 动力臂的长短影响肌肉的力矩输出 应保证动力臂长度一致
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

急性肌肉关节损伤、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 渗出性滑膜炎、明显疼痛 关节不稳、骨折愈合未坚、严重骨质疏松、 急性肿胀、严重疼痛、活动范围极度受限、 严重渗出、骨或关节肿瘤、手术后即刻

绝对禁忌证:

测试时机

4级肌力时,即具有对抗阻力

开始时,采用快速运动测试(180° /s ) 逐渐减慢测试速度 采用CPM训练模式 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还没有规范化测试方法
膝关节骨关节炎伸膝力矩曲线
双峰
力 矩
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力矩曲线特征



特征:进行肩关节外展/内收测试可见, 力矩曲线的中部,有一明显的下降曲线 发生机制:由于肩关节活动到一定部位 引起疼痛,而使力矩曲线明显下降,通 过这个部位后力矩曲线重新上升 见下图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肩内收/外展力矩曲线
力 矩
外展
内收
关节活动度
肩周炎力矩曲线特征



特征:肩关节屈/伸肌的力矩曲线普遍较 低,产生的力矩曲线极不稳定,且关节 活动明显受限 发生机制:主要是疼痛抑制性,特别在 关节活动末端,由于疼痛使患者力矩输 出减少,关节活动范围缩小 见下图



作一组重复最大肌肉收缩后,后半组肌肉作 功量与前半组肌肉做功量之比 作一组20~25次最大重复运动后,最后5次 作功量与最前5次作功量之比 单位:百分比
等速肌力测试的指标及意义

主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之比(peak torque ratio)指等速肌力测试中,主动 肌与拮抗肌两组肌群峰力矩的比值
测试速度
等速肌力测试的指标及意义

峰力矩体重比(peak torque to body weight ratio,PT/BW)指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

意义:代表肌肉收缩的相对肌力,可用于不同体重 的个体或人群之间的肌力比较

峰力矩角度(angle of peak torque, AOPT) 指力矩曲线中,峰力矩所对应的角度
60°/s 180°/s 慢速测试 快速测试 用于肌力的测试 用于肌肉耐力测试
60°/s~180° 中速测试 用于肌力测试 /s 0°/s 等长肌力测试 用于肌力测试
常用测试速度
关节 膝关节 肘关节 前臂 髋关节 肌群 屈/ 伸 屈/ 伸 旋前/旋后 屈/伸,外展/ 内收,内旋/ 外旋 慢速 60 60 30~60 60 中速 120 120 120 120
等速仪器(两类)


一类:等速肌力测试为主,常配有计算 机系统,较昂贵,如Cybex、 Kin-com、 Biodex 一类:等速肌力训练为主,不带计算机 系统,不能获得客观数据资料,如 Orthotron、Hydrafitness
等速仪器功能

测试方面:


等速向心、等速离心、等长、等张等不同收 缩方式肌力测试 四肢大关节各个运动平面肌力,躯干肌力,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NF)动作时肌力 等速向心、等速离心、等长、等张、持续被 动活动(CPM)
等速肌力测试
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康复医学科 王国新
等速运动的概念

指运动中,运动速度恒定(等速)而阻 力可变,运动中的速度预先在等速仪器 上设定,一旦速度设定不管受试者用多 大力量,肢体运动的速度都不会超过预 先设定的速度,受试者的主观用力只能 使肌张力增高,力矩输出增加,而不能 产生加速度的一种运动。
61.8
110.5 14.64 126.0
等速肌力测试力矩曲线形态的分析


是判断肌肉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选用慢速测试(60°/s)时,获得 的力矩曲线,此时力矩值较大,曲线上 升、下降较为缓慢、清晰,便于分析和 判断 力矩曲线的异常通常是非特异性的,仅 作为辅助检查,并不能确诊病因
膝关节肌肉萎缩力矩曲线特征
等速肌力测试的指标及意义

力矩加速能(torque acceleration energy,TAE)指肌肉最初1/8秒的作功量


意义:反映肌肉最初收缩产生力矩的速率和 作功能力,可代表肌肉收缩的爆发能力 单位:焦耳(J)
等速肌力测试的指标及意义

耐力比(endurance ratio,ER)指肌肉重 复收缩时的耐疲劳能力(两种方法)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伸膝力矩曲线
力 矩
平台
关节活动度
半月板损伤力矩曲线特征



特征:伸肌力矩曲线初始可以是正常, 但在曲线中部可有双峰或明显“W”型异 常波峰,并且患侧PT值较健侧降低 发生机制:由于损伤的半月板在伸膝时 受到挤压或扭转的结果 见下图
半月板损伤时的伸膝力矩曲线
双峰/W
力 矩
关节活动度
等速肌力测试
等速肌力测试定义 将等速运动中肌肉收缩过程通过等速仪 器记录下来,经计算机处理,得到力矩 曲线及多项反映肌肉功能的参数,作为 评定肌肉运动功能的指标
等速肌力测试
顺应性阻力的含义: 测试中,等速仪器所提供的阻力与肌肉收缩 的实际力矩输出相匹配,为顺应性阻力。它反 映的是一组肌群在整个关节活动中每一瞬间或 处于不同角度时,都能承受相应的最大阻力, 产生最大张力和力矩输出,有利于肌肉发挥最 大收缩能力。等速肌力测试中的速度决定顺应 性阻力的大小
1/8秒
关节活动范围
向心肌力测试力矩—速度曲线图

在等速向心肌力测试中PT值随着测试角速度的 增加而降低,即力矩-速度曲线
力 矩

意义:由于不同肌纤维在肌肉收缩过程中产生 的募集能力不同所致。肌肉慢速(低角速度) 向心收缩时,Ⅰ型肌纤维和Ⅱ型肌纤维都能被 募集。随着运动角速度的增加,被募集的肌纤 维减少,肌肉力矩输出下降
反映设定角度 反映关节运 时的力矩值 动中最弱一 点的力矩值
等速肌力测试与徒手肌力检查比较
优 点 徒手测试 等速测试
操作简单方 便、应用广 泛
能精确测定 肌肉功能并 能进行量化
缺 点
不能精确定量, 测试者带有一 定主观性
肌力在3级或 3级以下者无 法进行
等速技术背景



等速肌力测试和训练技术(isokinetic muscle testing and training) 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 由Hislop和Perrine提出等速运动的概念 70年代Cybex公司制造出第一台等速仪器 我国于80年代初开始购进等速仪器 用于运动体育和康复医学
等 速 离 心

AP PT

TW

AP
TW
60 °/s 120 °/s 60 °/s 120 °/s
176.2
148.8 195.0 196.9
160.9
144.9 167.3 168.0
110.4
195.3 112.0 213.7
93.5
90.4 105.2 111.7
90.1
80.7 97.7 101.2

意义:代表肌肉收缩的最佳用力角度
等速肌力测试的指标及意义

指定角度的峰力矩值(peak torque at additional angle)等速仪器可以 自动计算出关节活动中任意角度所 对应的力矩值

意义:比较两侧指定角度的力矩值
等速肌力测试的指标及意义

总作功和单次最大作功(set total work (STW)and total work(TW))作功为力矩乘以 距离,即力矩曲线下的总面积

动力臂的长度


肢体称重
测试方案(测试方式)



等速向心肌力测试 肌肉收缩使肌纤维长度缩短 肌肉起止点向中心靠近 主动肌/拮抗肌的向心收缩 等速离心测试 与上述相反 向心收缩/离心收缩,离心收缩/离心收缩 等长肌力测试 运动速度为0°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