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垃圾处理率数据分析报告(3篇)

垃圾处理率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垃圾处理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应对垃圾处理带来的挑战,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本报告通过对垃圾处理率的数据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垃圾处理工作的进一步优化。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环保部、各地市环保局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

数据涵盖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的垃圾产生量、垃圾处理量、垃圾处理方式等。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垃圾产生量、垃圾处理量、垃圾处理率等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我国垃圾处理现状。

(2)相关性分析:分析垃圾产生量与垃圾处理量、垃圾处理方式之间的关系。

(3)比较分析:对比不同地区、不同垃圾处理方式的垃圾处理率,找出存在的问题。

三、垃圾处理率数据分析1. 垃圾产生量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3亿吨,同比增长3.6%。

其中,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1亿吨,同比增长3.4%;农村生活垃圾清运量为0.2亿吨,同比增长4.9%。

2. 垃圾处理量201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为2.2亿吨,同比增长3.4%。

其中,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量为2.0亿吨,同比增长3.2%;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量为0.2亿吨,同比增长5.0%。

3. 垃圾处理率201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6.4%,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其中,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6.2%,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4.5%,较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4. 垃圾处理方式(1)卫生填埋:201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量为1.2亿吨,占总处理量的54.5%。

卫生填埋仍然是我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

(2)焚烧:2019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量为0.6亿吨,占总处理量的27.3%。

焚烧处理能力逐年提高,成为重要的垃圾处理方式。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及建议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问题现状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垃圾分类意识淡薄。

由于长期以来的传统习惯和观念影响,许多市民在处理生活垃圾时并未意识到分类的重要性,导致大量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给后续处理带来不少困难。

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不足。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目前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并未与之相适应,导致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效率低下。

垃圾分类收运体系不完善。

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收运体系不够健全,导致分类垃圾被混在一起运输,使得分类的初衷难以实现。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存在诸多问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和完善。

1.2 重要性垃圾分类处理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喷。

垃圾分类处理关系到城市环境的整洁和卫生。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多,如果处理不当,将给城市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影响市民的生活品质。

垃圾分类处理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再利用和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中包含了大量可回收和可利用的资源,如果混在一起处理,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而垃圾分类可以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分开处理,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垃圾分类处理也是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的重要举措。

在资源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加剧的背景下,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减轻资源压力,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垃圾分类处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市民共同努力,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2. 正文2.1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现状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

尽管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实行垃圾分类,但在许多地方,垃圾分类工作尚未得到有效推行。

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方法并不了解,导致大部分垃圾仍然被混合投放,无法实现有效分类处理。

一些地方存在垃圾分类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导致居民难以进行分类投放。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研究与对策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研究与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垃圾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

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是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处理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存在以下问题和挑战:首先,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和普及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机制,很多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导致垃圾混合投放,难以有效处理。

其次,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在垃圾分类与处理方面的投入不足。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滞后,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垃圾处理效率低下。

再次,缺乏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科学技术支撑。

目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体系,技术研发和创新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们需进行以下研究内容和方法:首先,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通过媒体、社区、学校等渠道,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增加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其次,加强政府投入,提升垃圾分类与处理设施的建设规模和质量。

市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与处理的投资力度,提高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以提高垃圾处理的规模和效率。

再次,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垃圾分类与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科研机构的资金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前沿技术的探索和应用,提高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科技含量。

三、对策分析与建议为了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处理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

市政府应明确垃圾分类与处理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加强各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工作合力。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与能力。

通过广泛的媒体宣传和社区教育,引导居民正确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和目标,培养他们的分类意识,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技能培训。

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以及适宜模式分析

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以及适宜模式分析

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以及适宜模式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传统的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本文将从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入手,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探讨适宜的垃圾处理模式。

一、小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1. 垃圾产生量增加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城镇的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

以往的传统垃圾桶已经无法满足每天产生的垃圾数量,而且大部分垃圾桶容量都远远不够,导致街道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

2. 垃圾分类不够细致在小城镇,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意识不强,很多垃圾并没有得到有效分类处理。

而且由于垃圾分类设施不全面,居民并不方便进行分类投放。

3. 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小城镇的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很多地方还在使用传统的填埋垃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地方资源,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以上种种现状表明,小城镇的生活垃圾处理亟待改善,否则将会给城市的整体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适宜的垃圾处理模式分析1. 建立健全的垃圾分类系统在小城镇,应该建立起健全的垃圾分类系统,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进行有效分类处理。

可以利用政府、社区等多方力量进行宣传,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建立健全的分类投放设施,让垃圾分类变得更加便捷。

2. 推广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小城镇,可以推广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将有机垃圾进行沼气发电或者堆肥处理,将不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填埋处理。

通过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垃圾的占地面积,同时也可以为城镇提供一定的能源和肥料。

应该建设现代化的垃圾处理设施,如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焚烧处理设施、垃圾填埋场等。

这样可以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处理能力,同时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强化监管和执法小城镇还需要加强垃圾处理的监管和执法工作,严格规范垃圾处理行为,并对垃圾处理不当的行为进行处罚,从而切实保障城市环境的整洁和人民的健康。

城市垃圾处理与循环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城市垃圾处理与循环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城市垃圾处理与循环利用的现状与前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垃圾处理与循环利用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本文将对城市垃圾处理和循环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1. 垃圾产生量的快速增长: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产生量迅速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每天产生的垃圾超过3.5亿吨,其中城市垃圾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2. 垃圾处理压力的不断增大: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与垃圾产生量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

许多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容量已经超过负荷运行,导致垃圾无处堆放、水源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3. 垃圾处理技术的不断创新:为了解决垃圾处理难题,各地区纷纷引进了新的技术和设备。

例如,焚烧厂、填埋场和垃圾分类设施等,有效地改善了城市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境影响。

二、城市垃圾循环利用的现状1. 垃圾分类制度的推广:为了提高垃圾循环利用的效果,不少城市已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制度。

通过将可回收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收集和回收利用,大幅度减少了垃圾填埋场的负荷,提高了资源的再利用率。

2. 垃圾能源化的探索: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将垃圾转化为能源,如生物质能、焚烧能等。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还能有效地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3. 垃圾再生利用产业的兴起: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得到再生利用。

例如,通过垃圾再生利用,废旧塑料可以再生产新的塑料制品,废旧纸张可以再生产纸张等。

这种循环利用的方式减少了资源的浪费,也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城市垃圾处理与循环利用的前景1. 技术的创新将推动垃圾处理行业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垃圾处理技术会更加先进、高效和环保。

例如,利用智能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垃圾分类的精确识别和自动化处理,提高垃圾循环利用的效率。

2. 垃圾能源化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和对环境友好能源需求的增加,垃圾能源化将成为替代能源的重要选择。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处理处置问题日益突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已经超过2.4亿吨。

这一巨大的数量对城市环境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问题亟待解决。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是处置设施不足的问题。

在许多城市,垃圾处理设施明显不足,导致垃圾无法及时处理,甚至出现堆放的现象。

其二是垃圾分类不彻底的问题。

垃圾分类是有效处理垃圾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存在不规范、不彻底的问题,导致许多可回收物质被混在一起处理,浪费了资源。

其三是处理技术滞后的问题。

我国在垃圾处理技术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地区的处理技术滞后,导致垃圾处理效率低下,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公共卫生方面。

首先是环境污染。

大量的生活垃圾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将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整体形象。

其次是资源浪费。

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可回收资源,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回收利用,将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再次是公共卫生。

堆放的垃圾容易成为细菌和有害生物的滋生地,对周边居民的健康构成一定威胁。

针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加快推进垃圾处理处置工作。

首先是加大投入,提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水平。

要加大对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完善设施建设,提升设施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其次是加强垃圾分类工作,推广分类收集制度。

要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教育,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推广分类收集制度,减少垃圾的混合处理。

再次是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加强垃圾的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最后是加强监管,严格执法。

要加强对垃圾处理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垃圾处理监管体系,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垃圾处理处置工作稳步推进。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与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快速增加,对环境和公共卫生造成了
严重威胁。

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已经成为了一项大量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且任
重道远的工作。

1. 垃圾处理技术滞后:我国垃圾处理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对滞后,使用的技术和
设备设施水平相对较低,造成垃圾处理效率低下,不利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2. 垃圾分类管理不普及:大多数城市还没有实现有效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

居民分
类意识不强,垃圾分类难度大,往往导致处置不当的情况,造成垃圾堆积和对环境的空气、水质等造成污染。

3. 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目前我国许多城市缺乏完备而规范的垃圾处理设施,导
致垃圾难以集中处理,出现了很多破烂不堪的小型垃圾处理厂。

而且大多数城市缺乏中转
站及垃圾填埋场等设施,导致垃圾处理无法高效地进行,增加了处理成本。

4. 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效果不佳:在很多地方,由于抢跑产业化过于着重于经济
效益而弱化了资源回收利用,使得垃圾填埋场溢满,垃圾分类处理不足严重影响了资源利
用和环境保护。

5. 垃圾处理成本高昂:垃圾处理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垃圾运输费用和管理费用都
非常高昂。

而且由于垃圾处理厂的运营成本较高,往往会导致服务费用的上涨,给居民和
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现状和问题:技术滞后、管理不普及、设施
建设滞后、处理与利用效果不佳、成本高昂。

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应加大技术投入、推广
垃圾分类制度、加强设施建设与管理,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果,降低垃圾处理成本,以保
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垃圾焚烧处理与填埋处理相比,具有占地小、场地选择易,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著(减重一般达70%,减容一般达90%。),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垃圾焚烧余热等优点,在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目前,垃圾焚烧处理美国占16%,日本约占75%,德国和法国约占40~50%,英国占9~10%,加拿大占5~6%
2002年,660个建制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54.2%,比1990年的2%提高了52个百分点,但相当数量的垃圾处理场没有达到环保要求,无害化处理率较低。根据2001年环保总局抽样监测调查,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现有垃圾填埋场中27%没有任何防渗措施;39%没有渗滤液收集、处理设施,已对周围地下水体、地表水体、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垃圾焚烧处理存在烟气排放不达标、飞灰没有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填埋处置等问题。垃圾堆肥产品用于农田,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提高部分农作物产量,但对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农产品的安全、卫生等难以保证等问题。
城市垃圾的构成特性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城市居民燃气化率等因素有关。我国城市的垃圾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的构成及特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占总量的60%,无机物约占40%,其中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约占总量的20%。
垃圾中的可燃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因此随着今后我国大城市,尤其是北方城市随着城市燃气化率的不断普及,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及垃圾的热值将进一步增加。
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运输方式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模式。固定式收运的容器则始终在原地不动,收集车把垃圾装入车中运走。空的垃圾容器留在原地。移动式收运是把装满垃圾容器整个运往转运站或处理场,卸空后在把容器拉回原处或其他地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设施
• 我国大城市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城市
生活垃圾处理是以郊外堆放、简易填埋、 卫生填埋为主,很少一部分采用焚烧处理, 一些高温堆肥常基本处于半运转状态。
处理技术
• 1、分类收集与回收利用
分类处理。总体而言,我国城市生活垃 圾的分类工作才刚开始,分类收集的效果 还不是很大,还无法有效的将占垃圾50% 以上的厨除物分开。
居民、商业和其它单位等各收集点清除的垃圾在 这里合并,并将其投入大型车辆或其它运输成本 较低的运载工具继续运往处理厂(场)以节省运 输费用的设施。 垃圾转运站和转运方式选择应用的主要因素是经 济上的合理性。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全过程中, 垃圾的收集和运输是耗费人力和物力最大的一个 环节,采用垃圾中转的目的,就是提高垃圾收集 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 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垃圾焚烧厂:中国国产化垃圾
• •
• •
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萌芽 深圳市市政环卫综合处理厂(深圳清水河垃圾焚烧 厂):中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第一座 里程碑。 温州市东庄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国国产化垃圾焚 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第一座里程碑。 温州市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国国产化垃圾焚 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第二座里程碑。 上海浦东新区御桥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国垃圾焚 烧处理技术与设施发展的第二座里程碑
主要有:堆肥,焚烧,卫生填埋,热解, 生物处理和生化处理,分类回收,综合处 理。
堆肥处理
•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和居民燃料结构的改变,城市生活垃圾 中的煤灰含量逐步降低,而包装物如塑料、 废纸等含量逐步增多,这些混合收集生活 垃圾就难以用堆肥特别是无预处理的静态 堆肥来处理。
焚烧处理
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垃圾排放量
•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区面积的扩大及人民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垃圾总产量将有所 提高。天然气的大量使用,净菜进城也促 进了垃圾分类收集的实施,垃圾中的灰渣 等无机物含量逐步下降,可回收物增加。 • 根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统计分析,大 中城市人均生活拉产量约在0.8-1.1kg/ (人· d)。
• 填埋场防渗与渗滤液收集 • 渗滤液处理 • 填埋气体
• 垃圾场产生的填埋气体直接排人大气,缺
乏回收利用,这种自然排放的方式对大气 以及周边的环境都造成了危害。发达国家 禁止填埋气体直接排入大气,规定填埋气 体必须进行回收利用,无回收利用价值的 则需集中收集燃烧排放。
我国大城市垃圾处理对策
• 垃圾减量 • 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 • 处理技术:国内垃圾处理方法多种多样,
卫生填埋处理
• 填埋处理作为垃圾最终处置手段一直占有
重要地位,目前仍然是大多数国家主要的 处理方式。垃圾填埋处理具有操作设备简 单、适应性和灵活性强特点,但理想的垃 圾填埋场越来越少,特别是对于经济发达 国家填埋处理所占比例进入80年代后有下 降趋势。
垃圾的成分
• 城市垃圾的构成特性与地理条件、经济发
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城 市居民燃气化率等因素有关。我国城市的 垃圾在产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垃圾的构成 及特性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成分占总量的60%,
无机物约占40%,其中废纸、塑料。玻璃、 金属、织物等可回收物约占总量的20%。 • 垃圾中的可燃物增多,可利用价值增大, 因此随着今后我国大城市,尤其是北方城 市随着城市燃气化率的不断普及,城市生 活垃圾中的有机物含量及垃圾的热值将进 一步增加。
• 垃圾焚烧处理与填埋处理相比,具有占地
小、场地选择易,处理时间短、减量化显 著(减重一般达70%,减容一般达90 %。),无害化较彻底以及可回收垃圾焚 烧余热等优点,在发达国家得到越来越广 泛应用。目前,垃圾焚烧处理美国占16%, 日本约占75%,德国和法国约占40~50%, 英国占9~10%,加拿大占5~6%
堆肥处理
• 堆肥原料 • 目前由于城市垃圾缺乏有效的分类收集,不能有效
• •
的将厨余物等有机质分离出来,用于堆肥的垃圾原 料含有玻璃、塑料、甚至电池等有毒有害垃圾。 堆肥产品 堆肥产品质量不高,肥效低,销路不畅,严重制约 着垃圾堆肥处理的发展。目前许多堆肥场都面临着 关、停的困境。解决堆肥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实现有 机垃圾的分类收集。
筑物作为其收集容器的。构筑物一般为砖、 水泥结构,样式各异,容器约5~10m3, 不密封。这种收集方式的特点是收集容器 为半永久型,故此容器使用寿命长,费用 较低,但它具有容积固定,高峰季节会发 生垃圾漫溢的情况,易造成周围卫生状况 的恶化,保洁困难。
• 垃圾道收集 • 在已建成的多层和高层住宅楼中,通过垃圾道收
集居民生活垃圾是最常见的收集方式。在居民生 活垃圾产量高峰时如夏季,由于底层垃圾间贮料 间容积有限,常会出现垃圾将门挤开使垃圾暴露; 垃圾投放口密闭性差造成垃圾和臭味逸出,污染 环境;特别是垃圾道收集方式不便于对垃圾收集 的管理和控制以及推行分类收集等缺点,这一收 集方式将逐步被淘汰。目前,北京、广州和上海 等城市相继规定新建住宅楼不设垃圾道,许多城 市还将已建住宅楼的垃圾道封闭停用。
城市垃圾的收集运输
•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基本为
混合收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 容器式 • 所谓容器式指的是收集容器放置于固定
的地点,服务时间为一天中的全部或大部 分时间。常见的收集容器有桶式和厢式两 种。主要街道的两侧和公共场所设置果皮 箱也属于容器式收集方式
• 构筑物式 • 垃圾定点构筑物式收集方式,是以固定构
植物 42.81 44.76 动物 3.37 3.55 济南市城市生活垃圾成分表48.31 合计 46.18 可 回 收 物 纸类 3.81 3.69 (%) 塑料 6.13 6.34 纺织物 1.39 1.54 玻璃 0.64 0.65 金属 0.15 0.21 木竹 0.93 0.89 合计 13.05 13.32 无机物(%) 灰土 34.43 32.82 砖瓦 5.71 5.07 合计 40.14 37.89 其它(%) 0.63 0.48 含水率(%) 39.4 39.2 低位热值(KJ/Kg) 3719 3814
焚烧处理
• 焚烧在我国发展较慢,目前,制约我国城
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发展主要因素是建设 投资与运行费用,可靠、实用的国产化焚 烧处理技术以及垃圾特性。其中资金短缺 是关键因素。
• 资金短缺 • 缺乏可靠、实用的国产化焚烧处理技术 • 垃圾的特性由于城市中大部分垃圾还是混
合收集,垃圾中有机物含量高达 60%, 且含水率较高,导致垃圾热值降低,不利 于焚烧。
年份 成份 有机物(%)
2003
2004
2005 45.20 3.71 48.91 3.51 6.89 1.61 0.74 0.16 0.87 13.78 31.87 4.90 36.77 0.54 41.3 3896
2006 46.41 3.46 49.87 3.75 7.16 1.38 0.58 0.16 0.96 13.99 31.18 4.73 35.91 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
54.2%,比1990年的2%提高了52个百分点,但 相当数量的垃圾处理场没有达到环保要求,无害 化处理率较低。根据2001年环保总局抽样监测调 查,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足20%,现有垃圾填埋 场中27%没有任何防渗措施;39%没有渗滤液收 集、处理设施,已对周围地下水体、地表水体、 土壤等造成严重污染。垃圾焚烧处理存在烟气排 放不达标、飞灰没有按照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填埋 处置等问题。垃圾堆肥产品用于农田,虽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提高部分农作物产量,但 对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农产品的安全、卫生等 难以保证等问题。
生活垃圾运输
• 根据操作方法的不同,运输方式分为“固
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模式。固定式收 运的容器则始终在原地不动,收集车把垃 圾装入车中运走。空的垃圾容器留在原地。 移动式收运是把装满垃圾容器整个运往转 运站或处理场,卸空后在把容器拉回原处 或其他地点。
转运站
• 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站是为了使小型垃圾收集车从
填埋处理
• 垃圾填埋处理是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
式,并且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将占垃圾处理的主 导地位。近几年来许多大城市都在建设或已建成 大型甚至超大型的垃圾卫生填埋场,这些填埋场 在技术水平上总体而言采用了和发达国家接轨的 技术要求,例如场地防渗采用了水平铺设HDPE膜 和粘土矿物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进行防渗,填埋场 的运营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如北京的阿苏卫填 埋场等。另外在我国大城市中还存在相当数量的 的垃圾堆放场或填埋场,这些填埋场还未达到使 用年限,由于最初的选址、设计等因历史原因未 按照卫生填埋场的要求,这类填埋存在严重的环 境问题。
垃圾处理及其设施建设情况

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建设生活垃圾处 理厂(场)651座,处理能力7688万吨。其 中填埋场528座,处理能力6896万吨,分别 占81.1%和89.7%;焚烧厂45个,处理能力 275万吨,分别占6.9%和3.6%;堆肥厂78 个,处理能力517万吨,分别占12%和 6.7%。到2003年底,国债资金共安排垃圾 处理项目359个,项目总投资245亿元,国 债累计投入80多亿元,带动了地方政府和 社会资金的投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