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传播史 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 复习资料

中新史1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朝。

最早的报纸是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2敦煌进奏院状两份,1907年前后被英籍匈牙利考古学家斯坦因和法国汉学家伯希和从敦煌取走,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3为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宋代实行定本制度。

所谓定本,即是根据进奏官采集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宰相们进行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宋代的定本制度,始于真宗咸平二年。

4小报始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

5明代“邸报”的传抄和发行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6中国近代第一份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于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米怜作为该刊的创办人,一直担任编委,中国刻工梁发是米怜办报的主要助手。

7 1822年9月12日,澳门立宪党的首领巴波沙创办了葡文周报《蜜蜂华报》,该报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8 1827年11月8日,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记录与行情报》1828年该报改名《广州记录报》9 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10 1857年11月3日,孖剌报馆创办《香港船头货价纸》,该报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最早的经济类报纸和最早的以单页报纸形式两面印刷的中文报纸。

11《北华捷报》被视为“英国官报”,19世纪90年代,上海英文报界形成了《字林西报》,《华洋通闻》和《文汇报》三足鼎立的局面。

12在传教士所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万国公报》。

该刊前身是《中国教会新报》,1868年9月5日创刊,周刊,美国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集资创办并担任主笔,他被称为在中国传播种子的人13《中西教会报》,1891年2月创刊,由广学会发行,林乐知任主编,内容以报道教会方面的消息和宣传教义为主,是《万国公报》的姊妹刊物14《上海新报》革新后不久,傅雅兰将编务交给林乐知主持。

方汉奇版《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方汉奇版《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35分)5*7=35 (其中,*标记表示重要)1、开元杂报:唐人孙樵《读开元杂报》一文中提出,是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记载。

很可能是唐代开元年间流传于外的官报,多为政事信息的杂乱报道。

没有名称、固定的刊期和报头,是一种近似于“进奏院状”、“邸吏报状”之类的报纸。

它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

2、《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

但宗教以不再是最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亦不再仅限于天文,而是扩展到机械、医学、地理等实用知识)。

该刊1835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

Ps:时间:1833年8月1日-1838年10月创办人和主编:郭士力,普鲁士传教士。

他带着搜集情报的使命来到中国,用华名、着华装、讲华语、认义父,以“归化华人”的身份进入广州,以免费给人看病的手法笼络人心,通过贿赂得到地方官的默许。

创刊地:广州性质:宗教性报刊编辑方针:重视新闻与言论内容:宗教、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知识、新闻和杂俎等各个方面;并以时事政治为主,宗教已退居次要地位新闻信息的传播:每期必有一定数量的新闻,绝大部分译自外报,少量来自广州、澳门的新闻时间:1833——18383、《循环日报》:1874年创刊于香港,由王韬创办并任主笔,是早期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

是我国近代第一家鼓吹变法自强的报纸;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宗旨,要为振兴中华、抵御外敌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是一张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5、邵飘萍: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

早在学生时代就被聘为《申报》通讯员;1911年协助创办《汉民日报》,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从此开始职业报人生涯。

日本留学期间,在东京创办东京通讯社。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内容复习提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重点内容复习提纲(中国古代报纸的内容以课本为主)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

一.唐代进奏院报状1.概况2.产生条件3.特点4.评价二.开元杂报1.名称由来2.含义3.评价三.宋代邸报1.对比唐代进奏院状2.定本制3.存在并得到发展的原因四.京报1.含义2.京报报房3.特征4.没落5.社会作用二.香港中文商业报纸发展的意义(课本53页最后一段)三.上海报业1.报业在上海的崛起(1)条件(课本54页)(2 )19世纪90年代上海成为全国最繁荣的报业中心2.报业中心地位的确立(1)背景(2)《申报》A.创刊B.创刊目的C.报刊编辑D.办报方针E.新闻业务F.报刊革新的表现G. 《申报》的历史地位H.与《上海新报》的竞争I.《申报》的发展(3)《万国公报》A.创刊B.内容C.读者对象D.《万国公报》的变法宣传E.《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F.意义四.首批国人办报自办的报纸1.代表:《循环日报》(1)创办(2)办报宗旨(3)报刊业务(4)评价(5)停刊2.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的特点课本81页五.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一)政论报刊的勃兴与维新运动1.背景2.具体情况3.特点:这一时期的报刊以政论为主,新闻报道居于次要地位(二)维新时期报刊的创导者——康有为与《中外纪闻》《强学报》1.概况2.《中外纪闻》(1)创办(2)地位(3)发行对象(4)出版(5)内容(6)停刊3.《强学报》(1)创办(2)办报宗旨(三)梁启超与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机关报——《时务报》1.创刊2.版式3.内容4.特点5.影响6.梁启超与时务文体(1)时务文体的形成(2)特点(3)梁启超的政论文的特点(4)影响7.梁启超的办报思想(1)关于办报功能与作用的论述(2)关于办报性质与任务的论述(3)关于办好报章的条件的论述(4)关于舆论的论述(四)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的特点(课本92页)辛亥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一.上海等地区的革命报刊1.《苏报》与“苏报案”(1)《苏报》的创刊与转变(2)“苏报”2.于右任和“竖三民”(1)于右任(2)“竖三民”(3)于右任的报纸A.《神州日报》B.《民呼日报》C.《民吁日报》D.《民立报》3.《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1)论战的中心问题(2)论战的主要问题A.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B.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C.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均地权D.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干涉,使中国招致瓜分(3)对论战的评价(4)论战的结果及原因(5)论战的性质及意义民国初期的报业“癸丑报灾”。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考试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考试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癸丑报灾:1913年(农历癸丑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的报刊实施封杀,凡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以“乱党报刊”的罪名查封,新闻出版业遭受沉重打击,因而国民党将此次袁世凯的报业整顿称为癸丑报灾。

苏报案: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网罗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著名的反清政治事件。

1903年邹容和章太炎在上海苏报发文支持革命,主张推翻清政府。

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苏报被查封,时称“苏报案”。

黄皮京报:明清时期,得到政府允许的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民间小报,以朝廷官文书为主要刊载内容,是朝廷邸报的翻版,因其采用黄色连史纸作为封面,因而被称为黄皮京报。

“客里空”:原指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一个喜欢弄虚作假,伪造新闻的前线特派记者,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批判客里空后,“客里空”成为编造、抄袭、漏报、迟报新闻以及在新闻报道中违背事实等不良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邵飘萍:近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摄影家,《申报》著名记者,《京报》创办人,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主张“新闻救国”,希望以报纸舆论影响政局实现救国,因宣传共产主义于1926年在北京被奉系军阀政府枪决。

时务文体:维新派所创的新型报刊文体,其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加以口语和外来语,因这种文体在梁启超的《时务报》用的最好,故被人们称为“时务文体”。

“韬奋精神”:指邹韬奋先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以人民大众的进步和民族的解放为目的,以人民大众的立场为出发点,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要求的不畏权势,勇于讲真话,力主自由、追求真理、推进进步的精神“竖三民”:于右任为推翻帝制,宣传革命先后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因其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办报宗旨与目的基本一致,被人称为“竖三民”。

徐宝璜:著名新闻教育家,是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主张报纸应具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应代表国民提出建议和要求,并认为新闻中的事实正确与否决定舆论的健全与否,报纸在提倡道德,开启民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新闻教育界第一位大师”。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大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大纲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大纲一、问答题1、瞿秋白参加过哪些新闻传播活动?2、怎样看待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3、胡适在中国新文化运动中有何贡献?4、邹韬奋参加过哪些新闻出版活动?5、廖承志参加过哪些新闻传播活动?6、人民日报是怎样发展过来的?二、名词解释1、《新闻报》2、《申报》3、《循环日报》4、“竖三民”报5、《中国日报》6、中央通讯社7、《人民日报》8、五四时期的“四大副刊”9、《中央日报》10、中央广播电台11、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2、《新华日报》13、《华商报》14、《红色中华》15、黄远生三、多项选择题1、明清京报所以能够长期盛行是什么原因?A、与官报的内容完全相同B、得到封建统治者的允许C、当时根本没有官报D、消息来源大多来源于内阁发布机关E、因为人民需要,统治者屡禁不止2、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什么?A、封建统治者默许出版B、活字印刷术得到广泛的运用C、封建王朝内外内忧外患交加无暇顾及D、经济繁荣,交通发达E、广大人民群众关心抗争斗争的形势3、我国古代报纸产生在唐朝的原因?A、由于具备了发行手抄报纸的物质条件B、由于阶级斗争十分激烈C、由于藩镇割据势力需要了解朝廷动态D、由于外族入侵,人民关心政治变化E、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关心仕途信息4、《万国公报》的主编是?A、马礼逊B、林乐知C、麦都思D、李提摩太E、福开森5、梁启超办过的报刊有:A、《中外纪闻》B、《中国日报》C、《时务报》D、《新民丛报》E、《湘学报》6、《申报》的历任主持人是:A、林乐知B、美查C、福开森D、史量才E、史咏赓7、章太炎主编过的报刊有:A、《民报》B、《新民丛报》C、《民国日报》D、《中国日报》E、《大共和国报》8、《民报》的历任主编是:A、宋教仁B、章太炎C、汪精卫D、朱执信E、胡汉民9、民国初年的“三大名记者”是:A、邵飘萍B、黄远生C、刘少少D、章士钊E、徐彬彬10、袁世凯直接控制的御用报纸是?A、《大公报》B、《金刚报》C、《亚细亚报》D、《大汉报》E、《顺天时报》11、在“苏报案”中被判刑的革命党人:A、陈范B、邹容C、章士钊D、章太炎E、詹大悲12、于右任办过的报刊有:A、《苏报》B、《民立报》C、《神州日报》D、《民呼日报》E、《民吁日报》13、郑贯公办过的报刊有:A、《开智录》B、《知新报》C、《广东日报》D、《世界公益报》E、《有所谓报》14、《大江报》的办报特色是:A、以广大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B、以新军下级官兵为主要读者对象C、敢做惊人之语D、言论四平八稳E、以消息灵通见长15、改良派办报活动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贡献是:A、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B、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C、使报刊在版面上有很大的变化D、改变了外国人报刊垄断的局面E、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16、五四时期著名的报纸副刊有哪些?A、北京《京报》副刊B、北京《晨报》的副刊C、上海《申报》的副刊D、上海《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E、上海《时事新报》的副刊《学灯》17、瞿秋白所写的通讯集是:A、《旅欧通信》B、《萍踪寄语》C、《饿乡纪程》D、《西行漫记》E、《赤都心史》18、担任过《向导》的主编是:A、蔡和森、B、恽代英C、瞿秋白D、张太雷E、彭述之19、邹韬奋主编过的报刊有:A、《生活》周刊B、《大众生活》C、《大众文化》D、《生活日报》E、《抗战》三日刊20、抗战时期在延安出版的报刊有:A、《红色中华》B、《新华日报》C、《解放》周刊D、《群众》周刊E、《新中华报》21、担任过《中国青年》主编的是:A、俞秀松B、恽代英C、张太雷D、萧楚女E、李求实22、中共中央《人民日报》的前身是:A、晋冀鲁豫中央局《人民日报》B、华北局《人民日报》C、《解放日报》D、《红色中华报》E、《晋察冀日报》23、担任过《解放日报》的社长是:A、毛泽东B、博古C、张闻天D、廖承志E、杨松24、担任过《人民日报》社长的是:A、胡乔木B、陈伯达C、范长江D、邓拓E、吴冷西25、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的是:A、张闻天B、杨松C、博古D、陆定一E、余光生26、廖承志创办和编辑过的报刊有哪些:A、《赤光报》B、《解放》C、《斗争》D、《华商报》E、《新中华报》27、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是:A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B、陕北新华广播电台C、北京广播电台D、北平新华广播电台E、北京新华广播电台28、中国人最早创办的通讯社是:A、东方通讯社B、中兴通讯社C、展民通讯社D、平民通讯社E、新闻编译社29、《救亡日报》出版地点是:A、上海B、广州C、武汉D、重庆E、桂林四、单项选择题1、明清两代盛行的京报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报纸:A、官办报纸B、官方禁止的非法报纸C、官方容许发行的私人经营的报纸D、官民合办的报纸2、宋朝被称为“新闻”的小报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报纸?A、官办报纸B、私自经营的非法报纸C、官方允许的民办报纸D、官民合办的报纸3、明清京报与官报两者内容有什么不同?A、完全相同B、大同小异C、完全不同D、小同大异4、最早创办中文报刊的外国人是:A、郭士立B、林乐知C、美查D、马礼逊5、上海出版的《申报》是一份:A、外国传教士办的中文日报B、外国商人办的中文日报C、驻华外交官办的中文日报D、外国专业新闻工作者办的中文日报6、《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一份:A、由外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B、由外国传教士办的英文报刊C、由外国商人办的中文报刊D、由外国商人办的英文报刊7、中国人办的第一份近代化的中文报纸是:A、《循环日报》B、《中外新报》C、《华字日报》D、《中国日报》8、中国第一位报刊评论家是:A、郑观应B、康有为C、王韬D、梁启超9、《中国日报》的第一任社长是:A、孙中山B、章太炎C、卢信D、陈少白10、苏报的创办人是:A、胡璋B、章太炎C、章士钊D、陈范11、袁世凯控制的的最主要的御用报纸是:A、《神州日报》B、《晨报》C、《亚细亚日报》D、《国民日日报》12、我国第一个新闻学术团体是:A、中国新闻学研究会B、北京新闻学研究会C、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D、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3、《大汉报》的创办人是:A、于右任B、胡石庵C、詹大悲D、薛大可14、被誉为新闻教育的第一位大师是:A、黄远生B、邵飘萍C、邵力子D、徐宝璜15、被誉为我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是:A、黄远生B、邵飘萍C、林白水D、徐彬彬16、毛泽东在五四时期主编的报纸叫:A、《每周评论》B、《星期评论》C、《时事评论》D、《湘江评论》17、周恩来在五四时期主编是:A、《杭州学生联合公报》B、《北京学生联合公报》C、《上海学生联合公报》D、《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8、五四时期在广州出版的小型的、通俗的、工人报刊叫:A、《劳动界》B、《劳动者》C、《劳动音》D、《劳动周刊》19、团中央的第一份机关刊物叫:A、《中国青年》B、《青年杂志》C、《先驱》半月刊D、《革命青年》20、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日报:A、《热血日报》B、《中国日报》C、《人民日报》D、《国民日报》21、中共中央创办的第一份政治机关报叫:A、《新青年》季刊B、《共产党》月刊C、《前锋》月刊D、《向导》周报22、国民党中央创办的广播电台叫:A、中央广播电台B、中央人民广播电台C、中国广播电台D、南京广播电台23、《红星报》是:A、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B、八路军的机关报C、新四军的机关报D、解放军总政机关报24、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党报叫:A、《解放日报》B、《新中华报》C、《新华日报》D、《红色中华》25、《新华日报》第一任社长:A、张友渔B、潘梓年C、傅钟D、吴克坚26、新华通讯社的前身叫:A、中央通讯社B、国闻通讯社C、红色中华通讯社D、新闻编译社27、中国共产党的机关通讯社叫:A、华俄通讯社B、中国工人通讯社C、红色中华通讯社D、中国工农通讯社28、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撰写的新闻通讯代表作:A、《旅欧通信》B、《饿乡纪程》C、《萍踪寄语》D、《中国的西北角》29、《华商报》是抗战时期:A、在上海创办的报纸B、在广州创办的报纸C、在重庆创办的报纸D、在香港创办的报纸30、发起反“客里空”运动的报纸叫:A、《解放日报》B、《新中华报》C、《新华日报》D、《晋绥日报》四、判断题1.外国人在中国办的报刊是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应该加以否定。

(精选)【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精选)【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中国新闻传播史期末复习资料汇总考试时间:1月21日9:00——10:50考试题型:单选:20个(共20分)多选:5个(共10分)名词解释:5个(共25分)简答:3个(共30分)论述:1个(共15分)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报纸始于唐代。

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

2.最早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读开元杂报》一文。

3.敦煌进奏院状,分别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4.“邸报”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宋朝。

宋朝流行于民间的称为“小报”。

“小报”始见于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是对官报的一种补充,信息量大,读者广泛。

5.“邸报”的内容(1)皇帝的诏旨。

(2)皇帝的起居。

(3)官吏的任免。

(4)官僚的章奏。

(5)军事情报。

(6)刑罚。

6.唐以后各个朝代的报纸的管理机构:宋代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是“都进奏院”、元代新闻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中书省”、明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清代邸报发行管理有“通政司、六科、提塘”。

7.明代“邸报”的抄传和发行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

首先是通政司。

其次是六科,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六科。

最后是提塘。

清代官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的十分接近,即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

第二章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发展1.新闻史上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英国传教士于1815年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2.07年英国人马礼逊成为被派遣到中国的第一位传教士,也是来华传教的第一位新教传教士。

3.22年9月12日创刊的《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4.27年11月8日,《广州记录与行情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英文报纸。

5.33年8月1日在广州创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第一份宗教性的报纸。

6.41年5月11日,在香港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香港钞报》。

7.2月20日,《德臣报》历时129年,是中国也是香港历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英文报纸。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7291-1291� 业事闻新的期时命革大和立成党产共国中 章七第
�空填� 。著专学闻新本一第的写撰者学国中是�版出月 21 年 9191 于》学闻新《璜宝徐、3 �空填� 》刊副报京《刊副的》报京《京北 》镌副报晨《刊副的》报晨《京北 》悟觉《刊副的》报日国民《海上 》灯学《刊副的》报新事时《海上� ”刊副大四“ 、2 。代时 新个一了辟开上史业事闻新国中在�端开的好良了造创展发的业事闻新的党后以为�用作 织组和动鼓、传宣了挥发中程进的党产共国中建筹在�业事闻新级阶产无批首国我�义意 。行而工道报闻新和动鼓传宣行进地织组有、的目有�2� �务任本基为义主思克马传宣者动劳他其和级阶人工向以�1� �点特 义意与点特的业事闻新级阶产无批首国中、1
生诞的业事闻新级阶产无——业事闻新的期时”四五“ 章六第
�空填� 。鸾季张——
。色特或性个的有特刊报成造�神精造创有要刊报办平)3( 。务服者读为地诚真�友朋好的者读为成要刊报)2( 。具工的标目大的放解众大放解族民现实为成该应�舌喉目耳的民人是刊报)1( �想思刊报 。刊周》活生众大《了刊复港香在奋韬邹�月 5�封查被月 2 年 1491�人 行发总及编主任奋韬邹�刊日 3》战抗民全《为并合刊周》民全《的办主朴公李与月 7 年 8391。海上至迁后�战抗面全传宣力大�刊日 3》战抗《了办创奋韬邹�月 8 年 7391�4� 。捕被奋韬邹�日 32 月 8 年 6391 。线战一统族民日抗传宣续继�后名改》刊增期星报日活生《 。功成能未刊复�海上迁拟 �刊停动自就后天 55 版出在过不 �战内对反 �张主治政的线战一统族民日抗立建传宣力大 》报周活生《 。 》刊增期星报日活生《和》报日活生《了办创港香在奋韬邹�年 6391�3� 。封查局当党民国被日 91 月 2 年 6391 �动运”九二一“道报极积刊周�后刊创。刊周》活生众大《了办创海上在年 5391�2� 。禁查被 日 61 月 21 年 3391 于》活生《而�单名杀暗入列被奋韬邹得使场立国爱帝反于由。策政 抗抵不的府政京南击抨�亡救日抗传宣极积�场立日抗的定坚出现表》活生《的时此�向 倾义主会社现出始开想思的奋韬邹�后变事八一九。治政心关者读导引�”论舆的义正持 主“重注始开 �容内要主为治政事时以渐逐 �化变局时因后 。容内道报的值价有味趣有 、论 评的悍精小短重注�话说主民为调强以刊周此�刊周》活生《编接奋韬邹�年 6291�1� �动活刊报 。已后而死�瘁尽躬鞠�务服民人为地诚真�民人爱热指是� ”神精奋韬“ �答简或述论� 。想思刊报与动活刊报的奋韬皱及以”神精奋韬“ 、4 。想思报党的宁列了扬发和承继�3� �路道的市城—村农—市城即�路道新的展发业事闻新命革条一创开�2� �端开的业事 闻新导领党政执为作党产共国中是�的建创下权政民人在是业事闻新地据根�1� �义意 。泼活式形�俗通字文�4� �扬表与评批展开�3� �报办众群靠依�众群系联切密�2� �传宣闻新展开作工心中绕围�要需作工际实应适�1� �色 特 。义意和色特的业事闻新地据根、3 �答简或空填 2-1� 》华中色红《——”舌喉的民人区苏全“ 。纸报央中份一第的办创下权政民人在国我是也�报关机府政央中时临国和共埃维苏 华中是。金瑞西江于刊创 11 月 21 年 1391�物版出要主的”社中红“是�报》华中色红《 、2 。台电座一的大最率功射发区地洲亚时当为成。AOGX 为改号呼�瓦千 57 为加增瓦 005 由率功射发的台该月 11 年 2391。立建京南在年 8291�”台央中“称简� �”台电播广央中“、1

中国新闻传播史82道复习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82道复习题

中国新闻传播史82道复习题1、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根据有哪些?? 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古代最早官报的证据。

官报——中国最古老的报纸起始于唐朝。

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

? “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的最早的一份官报。

? 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原因2 ?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的证据:? 1〕唐人孙樵的《经纬集》中有“读形杂报〞的记载。

? 2〕英国伦敦图书收有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 中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的客观条件:? 1〕唐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势力迫切需要了解朝廷的动态,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报纸的物质条件。

? 2〕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关心仕途信息。

2、为什么中国古代报纸没有演进成近代报纸? ?内因:这是根本原因.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抄传官吏文书状态.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中国古代报纸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反映. ?外因:清代民间报房及其所办的报纸的没落,其历史背景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封建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打进中国市场.从主观来说,由于官方对这类报纸控制过严,办报人除照录科抄和牌示之外,不能越雷池一步,古代报纸不能满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信息方面的需求;从客观来说,那么是兼有新闻,评论,广告和文学作品等多方面内容,可读性较强,信息量较大,新闻时效性较强的近代化新式报刊的出现. ?中国古代报纸,从唐至清,经历了漫长的开展过程,先后出现邸报,小报和报房京报等类报纸.办报者从官员扩展到私人,并进而成为社会上一种行业;从官办为主到以民办为主,从类似新闻信件的手抄品到活字印刷的小册子,从非卖品到沿街叫卖收费订阅,总趋势是逐渐进步的.但在封建专制政制中,古代报纸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长期囿于朝政信息,停滞在抄传官吏文书状态.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古代报纸是封建专制体制的体制内事物. 3、简述中国古代报纸的开展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辕门抄:地方的私营报纸,出现自行采写的内容满足对当地政治新闻的需求证明清末新闻发展已波及到多个方面
明清时期新闻控制手段发展
①下放权力,给报官的工作人员更为宽松的业务自由,最高统治者控制了新闻源头②开发民间渠道为其所用,传播的都是官方思想,有利于思想统一③塑造传媒文化,以达到舆论的一律
鸦片战争前:1815年8月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宗教宣传性质期刊,阐释基督教教义,也宣传西方文化和近代科技。采取中国本土化策略附会儒学。21年停刊。介绍世界概况发表时事评论性文章,新闻内容少。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创刊于广州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具备近代报刊基本特征:
1.注视言论:转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2.注视新闻:新闻成为必备栏目,主要刊登政治新闻,偶尔刊登社会新闻3.刊登商业信息:每期都有行情物价表4.内容大变化:宗教不是主要内容,政治 经济 科学新闻杂俎 历史、地理、天文内容较多
中国新闻传播史复习资料
———————————————————————————————— 作者:
———————————————————————————————— 日期: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报纸产生于唐代的原因:1,经济发达物质技术条件成熟2.驿传事业发达3.藩镇制度,需要了解京师4唐代科举制度发达,世人需要了解政事5时政记促进报纸的产生
6.三大报纸:邸报:封建官报小报:非法的民办报纸京报:合法的民办报纸
7.京报:北京民间报房所出报纸通称,合法的民间报纸。出现于16世纪中叶,明政府准许民间自设报房,印发官报部分内容。大多是官报翻版公开贩售,为臣民获知朝政、国家大事提供了信息来源。开始出现在首都后出现在发达地区。内容宫门抄上谕章奏,没有新闻和评论,旨在盈利,严格遵守当局禁令。京报无官报之名却有官报之实,是官报的翻版,依然服务于封建政权,因此得以实行(辛亥革命后被淘汰)
鸦片战争后,中国大门被打开,大量外国传教士可自由进入中国,不仅在沿海,还深入内地:贸易随着中国大门打开后不断频繁,大量商人开始创办商业报纸
·鸦片战争后报刊的特点
1.数量猛增2.报刊文种丰富,出现各种语言报刊3.刊期缩短,出现三月刊、双月刊,甚至日报4.树及人反目的发生变化,有大量传教士办报转为商人办报,以赢利为目的,由以宗教为主变为以政治为主5.报业基地发生变化,报业基地在鸦片战争前为香港和广州,1860年后上海成为报业基地
第二节鸦片战争前澳门、广州的近代报刊
中外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比较
1.中文报刊多为传教士所办,读者对象为中国人;外文报刊多为商人所办,读者为来华外国人2.中文报刊以宗教为主,迎合外国人,以友善的面貌,附会儒家学说;外文报刊嘲笑中国,用武力叫嚣,打开中国大门,同时外国报刊与本国报刊样貌完全一样,办报业务先进
·鸦片战争后中国报业的情况
《万国公报》曾连载李提摩太翻译《百年一觉》,宣传一种空想社会主义理念。重视论说,鼓吹变法;二鸦后发现中国自然经济顽强,资本主义市场不存在。通过办报打开中国人思想,影响上层人物。《万国公报》工作的中国文士也提倡中国变法,但倾向于传教士的理念,长久的雇佣关系也使其忽略传教士的目的和立场,形成一种盲从
2.邸报在封建体制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1.中国较早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制体,需要发达,直通各地的信息传播系统,而单纯公文不能满足,亦不能传递,需要一套信息传输工具,这也是邸报产生的重要原因。
2.中国自古有“文以载体”一说,邸报不只承载着传递信息也有统一思想的作用。
3.小报:始见于北宋,盛行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流行于社会上的“小报”并非出于一人一家之手。非法民间报纸。是当时人们对非官方报纸的习惯性称呼。以新闻和朝廷动态官吏任免谕旨实事性政治材料为主不定期。是中国民办新闻事业世界新闻事业的开端。信息灵通时效性较强,发中枢部门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
《万国公报》当时在中国影响力最大,发行量最大时间最长的传教士所办的报纸,1868年9月美传教士林乐知创刊于上海,创办初期叫《中国教会新报》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后改为以时事政治为主。1874年开始调整,大量介绍西学报道中外新闻,介绍西方政治模式,科学知识等,迎合了中国当时的洋务运动,读者群体扩展到社会各界,满足了洋务派对西方技艺了解的心态1883因林忙建中西书院休刊,1889年作为广学会机关报复刊,开始进入黄金阶段。再无宗教内容,完全成为了干涉中国政治的工具。复刊后不几年就赶上中日甲午战争,中国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改革的重要,也意识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失败,出现了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制度改革。1907终刊。
4.“小报”产生于宋朝的原因:1.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动荡的社会最需求新闻,邸报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促使小报的发展。2.小报成了党同伐异的工具3.赢利性报纸,能为许多人带来利益,宋朝对办小报的人处罚很轻。4.小报能反映民意
5.为什么清初小报被默认,被视为正式官报的一种补充1.对汉族的政权起到了承袭的作用2.清朝的建朝,无暇顾及小报3.雍正四年“报案”,何遇思、邵南山是首次被杀头留名的报人4.“流言”是具有巨大的舆论力量,民间盛行的传播方式5.乾隆十五年“报案”伪传、邸钞案
1,邸报:ﻩ起始于唐,由进奏官自发向藩镇传发进奏院状的体制到宋代发展。北宋出现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进奏院负责发布工作。是当时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延续1000多年,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管理越发规范。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内容:诏旨 皇帝起居官吏任免章奏 军事情报刑罚。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一般士大夫知识分子。邸报随新政实行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中央集权表现:1取消各州郡进奏院,设上都进奏院2定本制度实行,上报枢密院审查
元代邸报中断:建国时间短来不及建立全国性的官报发行体制;官方驿传制度发达;小本
明代恢复:设通政司六科提塘为加强集权设言官和都察院清代:设军机处和奏折制度清朝是皇权高度集中的王朝官报的抄传发行工作,往往由皇帝作最后的决定,官僚机构内部流通,百姓阅读受到干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