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全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与公共设施、人造与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就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与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什么?依您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与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与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就是一种现象,不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与谐发展就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与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与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就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您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重点复习资料模拟题答案(二)《第四版》下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重点复习资料模拟题答案(二)《第四版》下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重点复习资料模拟题答案(二)《第四版》下城市规划原理重点复习资料模拟题答案(一)《第四版》下15道名词解释+21道简答题+4道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只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2.城市生态规划是生态规划再城市地区得到具体化,其与生态规划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3.生态适宜性指土地生态适宜性,指由土地内在自然属性所决定的对特定用途的适宜或限制程度。

4.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用来反映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

5.城市环境规划是城市政府为使城市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

6.城市开敞空间开敞空间是指城市或者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外存在的开敞空间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进行信息、物质、能量交流的重要场所。

7.七通一平是指基本建设中前期工作的通道路、自来水通、电通、排水通、排洪通、电讯通、煤气管通及平整土地等的基础建设。

8.图底理论从分析建筑实体和开发虚体之间的对比关系着手,试图通过对城市物质空间的组织加以分析,明确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确定城市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9.《威尼斯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是在国际宪章中较早提出保护历史古迹及环境完整性的文件。

10.历史文化街区是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是历史文化名城特色与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11.城市开发:是以城市土地利用为核心的一种经济活动,主要通过资金和劳动的投入,形成与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城市物质空间品质,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利益或环境效益的目标。

12.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建设单位在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征用、划拨土地前,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认建设项目位置和范围符合城市规划的法定凭证。

1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有关建设工程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法律凭证,是建设单位建设工程的法律凭证,是建设活动中接受监督检查时的法定依据。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第四版1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 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与公共设施、人造与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 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就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与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 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就是什么?依您的推测,2030 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与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与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就是一种现象,不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 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与谐发展就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 日发布的《2013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 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 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 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 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与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与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 “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就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 您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基础学习知识原理课后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第四版)2章

城市规划基础学习知识原理课后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第四版)2章

城市规划基础学习知识原理课后习题集及其规范标准答案(第四版)2章,.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2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与解析(第四版)1_12章

城规划原理课后习题和答案与解析(第四版)1_12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①城市规模小②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③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①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②出现城市仓储用地③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④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⑤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①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②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③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③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①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②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③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①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②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③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①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_全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第⼀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些⾮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造和⾃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业前城市与⼯业城市各⾃的特征是什么?⼯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2依赖风⼒和⽔⼒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具⼯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差异,以统⼀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需求。

3 城镇化是⼀种现象,不是⼈类社会的发展⽬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预测为70%(8⽉27⽇发布的《2013中国⼈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占总⼈⼝的⽐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3农业⼈⼝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地增加,农业⽤地、森林、湿地等⾮城市⽤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量煤、⽯油等⾮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造污染物。

第⼆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环境和⾃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胥提出“相⼟尝⽔,象天法地”)、(秦统⼀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陵,“以⽯头⼭、长江险要为界,依托⽞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都皆是依据周王城⽽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功能分区布局。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八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八章.

第八章历史与文化一、查询除了本章提及的分析方法外,还有哪些可能创新的城市历史分析方法。

答:分析历史上的军事。

虽然军事由于特殊地位与性质,一直是不为普通大众所熟知,但是军事储备力量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保障。

分析历史上的军事,不仅可以为当代军事发展提供资源与依据,更能从中直接或间接了解到当时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不可替代的一手资料源。

二、编绘你生活过的城市的历史年表。

(这么奇葩的题都能出!!!答:泉城------济南远古夏商时期:舜(约公元前22世纪曾“渔于雷泽,躬耕于历山”。

主导产业为农业,尚未出现集权或主导思想来影响社会发展。

乃至夏王出现,私有制产生,亦未出现主导哲学思想。

直到商朝的诞生,出现了商人,经济在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虽未成形,但为未来的影响地位奠定了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属齐国。

战国时期,济南城打破了严格的对称布局,与水体和谐布局,城门分布并不对称。

秦置历城县,属济北郡。

西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以济南郡置济南国。

景帝三年(公元前155年济南王谋反被诛,国除为郡。

西晋永嘉中,移治历城县(今济南市区。

南朝宋元嘉九年(公元432年于济南郡侨治冀州,北魏皇兴元年(467年复名齐郡。

随着秦朝统一,中央集权的出现,后来的城市发展或多或少都受到尊卑有序思想的影响。

汉朝三国时期:深受儒学礼仪思想影响,民众大肆祭祀城阳王刘章,这从侧面反映出儒学思想在当时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后三国时期曹操任济南相,摧毁庙宇,禁止祭奠,也间接说明了中央集权的重要地位。

隋唐宋元时期:隋开皇初废郡,大业初复置齐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齐郡为齐州,次年置总管府。

贞观元年(627年撤总管府,贞观七年又置总督府。

天宝年间先后改称临淄郡、济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齐州。

宋代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分全国为15路,济南属京东路,为齐州(《宋史》。

徽宋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辖历城、禹城、章丘、长清、临邑5县,治所设历城,为府治之始。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供参考)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解答(供参考)

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书后习题解答第一章1.城市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产业构成、人口数量、职能。

(当然,还有一些非基本要素:市政和公共设施、人造和自然景观、建筑数量等)2.工业前城市与工业城市各自的特征是什么?工业前城市:1城市规模小2依赖风力和水力天然能源 3以马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工业城市:1 城市圈层式向外扩张2 出现城市仓储用地3 出现商务贸易活动区4 火车、轮船成为城市对外运输的主要工具,汽车成为城市运输的主要工具5 城市类型增加3.中国城市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依你的推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的水平将达到多少?1 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我国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2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和环境条件存在巨大差异,以统一的标准衡量中国城镇化发展,并以此制定政策,不能满足需求。

3 城镇化是一种现象,不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城市及区域的永续和谐发展是重点。

60%以上,官方预测为70%(8月27日发布的《2013中国人类发展报告》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

届时,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

),进入城市化的稳定阶段。

4.城市化有哪些基本规律?城市化发展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哪些关系?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 3农业人口剩余推动城市化发展。

1 城市用地增加,农业用地、森林、湿地等非城市用地减少。

2 城市化耗费大量煤、石油等非天然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3 城市化同时促进科技发展,产生电池、塑料、建筑垃圾等人造污染物。

第二章1.中国古代的城市格局反映了哪些重要的城市规划思想?1 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管子》提出功能分区)、(《商君书》提出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交通布局考虑)2 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道家】(战国时代,吴国国都阖闾城建设,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秦统一中国,规划时,也提出“象天法地”,强调方位)、(三国时期,吴国国都选址金陵,“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防御”)3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中轴对称,道路分等级等【儒家】(周礼考工记,周王城建造,按封建等级)、(曹邺魏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皆是依据周王城而建)2.你认为哪些古代经典城市的规划案例,对未来的城市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1. 曹魏邺城,采用功能分区布局。

2 隋初,长安城建设,强调建设时序。

3 元大都建设,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及地形地貌特点----整体观念、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4 米列都城,采用希波丹姆模式,以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

3.你认为哪些城市规划理论深刻影响了城市的发展?田园城市、卫星城镇、马丘比丘宪章、邻里单位和小区规划、有机疏散、理性主义、城市设计、社会学和新马克思主义、永续发展和全球化理论。

4.联想你所居住的城市中所存在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是否与城市规划思想方法有关?人口密度大、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建筑立面不协调、城市整体缺乏意象1 规划思想由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开放(将反馈机制和平行机制的地位,提升到与规划相同的高度)。

2 规划思想由最终理想的静态转向过程导控的动态(城市规划不只是最终方案是否合理,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城市也能高效协调的运行,甚至过程比目标更为重要)。

3 规划思想由刚性规划转向弹性规划(唯一的规划成果极难适应综合复杂的城市,弹性规划就是为城市提供优化的、可行的选择)。

4 规划思想由指令性转向引导性(也是一种过程导控论,强调各系统发挥自身的选择性,强调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引导各系统正确发展)。

第三章1. 城乡规划体制出了本章介绍的4个子系统外,你认为还应该包含哪些子系统?编制审批系统、规划评估和反馈系统(公共参与系统、监督检查系统等、后期维护系统)。

2.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你认为我国城乡规划法律体系下一步应重点补充哪方面的法规?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应重点补充专项法。

(法律的完善与健全,是公民权益得到保障的基础,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完善的专项法,能够将责任明确,有效的防止原则性问题出现错误。

3. 结合你所了解的城乡建设中的事件,思考城乡规划体制在其中的作用。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新区建设。

1 规划的法规系统为整个新区规划体制的基础,为规划行政、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

2 规划行政系统确立了新区管理的行政机构,及各个层面上机构权责的界定。

3 规划技术系统指出了新区建设中,各个层面上的规划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个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4 规划运作系统确保,整个新区建设过程中各个过程的有效顺利的实施,为寻求各方利益搭建平台。

第四章1.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消除和抑制发展的消极影响,并增进积极影响。

2.永续发展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说永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生存底线?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永续发展提出的初衷是为了应对危机,其核心诉求是人类的生存。

只有永续发展,人类才能解决危机,才能生存,才有机会谋求城市的发展。

3.和谐城市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理解“和谐城市”的柱锥模型?在满足人类生存底线的基础上,追求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人与人的社会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的城市发展模式。

在永续发展的三角形模型中,社会、环境和经济构成了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的三条边代表了不同利益诉求的直接冲突。

当各方冲突最小化到一定程度,达到冲突之间的平衡,这样的城市称之为“永续城市”。

“永续城市”构成了“和谐城市”的基本面,也就是社会、经济和环境各自发展,不相冲突。

当三大要素之间的关系由不冲突上升到相互协同,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环境和谐,以及历史与未来的发展和谐,这样的城市称之为“和谐城市”。

第五章1. 城市发展会带来那些可能的生态压力?城市可以为生态系统贡献哪些有益要素?造成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面积和天然矿产物减少,使之在很大区域范围内发生持续变化,甚至消失,是自然环境朝着人工环境演化,致使生物种群减少,结构单一,生物与人的生物比值不断降低,生态平衡破坏,自然修复能力下降,生物服务功能衰退。

1 城市是人口高度集中,物质和能量高度密集的生态系统,所以,城市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物质要素,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2 城市是将自然环境人工化的结果,人工化之后,在一定范围内的气候类型发生变化,增加了生态系统中气候类型的种类,也就增加了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在可调控范围内,也就是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观察你所在的校园,从城市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你认为你所在的校园的生态系统缺少了哪些要素?试用拓扑关系图来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

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具有一定功能的网络结构,也就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特殊的人工生态系统,由自然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复合而成。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构成,食物链网;经济生态系统中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实体;社会生态系统中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素质结构、社会关系。

拓扑关系图常见的有四种类型:总线型、星型,环形、树形。

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应该是四种关系图都应该运用。

3. 什么是城市环境的容量和质量?请查询一种方法,试计算你自己一年中的生态足迹。

城市环境容量是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限度。

即城市所在地域的环境,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在一定的经济水平和安全卫生条件下,在满足城市生产和城市生活等各种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通过城市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文化历史等的共同作用,对城市建设发展规模及人在城市中的各项活动的状况提出的容许限度。

城市环境质量指城市环境的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生态足迹是计算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指标。

计算内容包括人类拥有的自然资源、耗用的自然资源以及资源分布情况。

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

第六章1. 结合你身边最新发生的经济与产业现象,思考它们可能对城市未来发展产生的影响。

富士康郑州科技园,位于郑州航空港区,2011年开始生产,目标是将郑州打造成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2009年底,郑州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落户郑州,将建设三个大型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和七个文化科技相关产业基地。

2010年,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在郑州举行,为此在郑州建造绿博园。

总面积大约3000亩,相当于郑州市内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碧沙岗公园总面积之和。

三者的地理位置均位于郑州市东面,郑州和开封之间。

郑州从传统的农业大省,向文化和科技方向迈进。

在稳固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快速发展工业和科技产业,积极推进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

郑州的产业结构正处于转型阶段,符合“配第---克拉克定律”。

根据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方法,郑州的第一产业比重大于10%,表示郑州尚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

根据产业的点轴开发模式,郑州东面地区的发展,与郑州、开封各形成经济的集聚点,会促进郑汴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协调贯彻了《城乡规划法》中城乡统筹的理念和方法。

郑州的现阶段产业集群属于轮轴式产业区和马歇尔式产业区相结合。

2. 选取一个你所熟悉的城市,思考其主导产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工业增加值占到郑州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

这得益于郑州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扎实推进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铝精深加工、现代食品制造和品牌服装及家居制造等七大主导产业发展,保持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2012年,郑州市工业增加值2874.8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1.8%。

其中,富士康郑州科技园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千亿元,郑州航空港区由此成为我省首个产值超千亿产业集聚区。

(材料)以富士康郑州科技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主导产业,1促进地区人口就业。

2促进城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逐步改变郑州的产业结构类型。

4促进了各种基础和市政设施的建设。

5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3.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联系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城市规划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联系使得资本、劳动力、货物、原材料、旅行者的活动越来越紧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融入全球化的市场中。

1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专业化,地区和国家之间的协同和竞争关系也越来越明显。

2地区之间的“个性”越来越不明显,文化和社会相互渗透和影响。

3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变得更为复杂,更易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