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临床观察
3 讨 论 祖 国医 学认 为 扁平 疣 多 因 湿热 蕴 结 肌肤 兼 外感 邪 毒或 内 毒
久滞 郁 而化 热 、 血凝 滞 而 致 , 机 属正 气不 足 , 力抗 邪外 出 , 气 病 无 治宜 扶正祛 邪 、 清热 除湿 、 散 结 。 解郁 消疣 汤 中重用 黄芪 以扶正祛 邪; 土茯 苓 、 苡仁 健 脾养 筋 、 生 祛湿 抗 毒 ; 根 、 青 叶 、 公英 板蓝 大 蒲 清热解 毒 、 软坚 散结 ; 贝解 郁 散结 ; 芍 、 浙 赤 红花 活血 化瘀 ; 木贼疏 散风热 ; 药合用 , 奏扶 正 祛邪 、 诸 共 清热解 毒 、 解郁 散结之 功。 现代 医学认 为 ,扁 平疣 的 发病 是 因机 体 细胞 免 疫功 能低 下 , T细胞丧 失或 减 弱对 病 毒 的监 视 、 答 和杀 伤 作用 , 表 皮局 部有 损 伤 的 应 在 情况 下 , P H V侵入 表 皮 组织 细胞 , 起 细胞 异 常分 裂 、 引 增殖 , 并使 病 毒 迅速 复 制 和播 散 , 使 局部 皮 肤异 常 过度 角 化 , 致 出现扁 平 隆 起。 现代 药理 研究 证实 : 芪具 有 明显 的增强 细胞 免疫 的作用 ; 黄 板 蓝根 、 马齿苋 、 大青叶 、 蒲公英、 生苡仁等对病毒均具有抑制和拮 抗 作 用 , 以干扰 病 毒 D A 的合 成 。O 2 干 扰素 乳膏具 有 广谱 可 N rb . 一 抗 病 毒及 免 疫调 节 功 能 , 过诱 生 多种 抗 病 毒蛋 白、 制病 毒在 通 抑 细胞 内的复 制 、 强 自然 杀 伤 细胞 ( K细胞 ) 增 N 的活性 及免 疫 调节 作用 , 到治 疗亚 临 床感 染 及 隐 性感 染 的 目的 ; A酸 乳膏 具有 达 维 抗 表 皮过 度 角化 、 免疫 调 节及 诱 导 表皮 正 常分 化 , 进 上皮 细胞 促 的分 化和脱 落作 用 , 有利 于皮 损 的消退 。 三者 联合 使用 , 互取长 相 补短 , 提 高 了疗 效 , 既 又减 少 了毒 副作 用 , 低 了疾 病 的复 发率 , 降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探讨【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

方法将急性脑梗塞病人49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3例。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和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qd,尼莫地平40mg,口服,tid,随症加服中药煎剂;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和曲克芦丁400mg静脉滴注,qd,尼莫地平40mg,口服,tid。

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5例(19.2%),显著进步9例(34.6%),进步7例(27.0%),总有效率80.8%;对照组基本痊愈3例(13.1%),显著进步7例(30.4%),进步4例(17.4%),总有效率60.9%。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急性脑梗塞;疗效笔者将我中心2004年6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9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9例脑梗塞病人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66-78岁,平均71.8岁,除外糖尿病、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肝肾疾病、出血性脑梗塞及既往有中风病史者。

病人均神志清楚,吞咽功能正常,病程在24-72小时内。

入院前未经抗凝、溶栓、降纤和抗血小板等治疗。

将49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66-75岁,平均68.5岁。

其中大脑中动脉缺血10例,大脑前动脉缺血7例,大脑中动脉合并大脑前动脉缺血6例,伴高血压13例,高脂血症6例,颈动脉狭窄4例;治疗组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68-78岁,平均年龄72.5岁。

其中大脑中动脉缺血12例,大脑前动脉缺血8例,大脑中动脉合并大脑前动脉缺血6例,伴高血压15例,高脂血症,7例,颈动脉狭窄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史、合并症及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48例脑梗塞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48例脑梗塞临床效果分析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48例脑梗塞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将48例脑梗塞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相同西药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分析30天后两组不良反应、近期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等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方法未见不良反应;观察组近期疗效率较高,为83.3%,对照组为62.4%;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及生活能力较治疗前有较大改善,观察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方法,能纠正脑细胞代谢紊乱,修复受损脑细胞,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对脑梗塞临床治疗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脑梗塞脑梗塞在我国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均较高,神经细胞死亡导致的神经功能缺失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1],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脑梗塞早期治疗及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就将脑梗塞2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和24例西医治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48例脑梗塞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中男性15名,女性9名,年龄在56-75(68.21±0.70)岁,病程6-85(7.6±6.5)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16.0±3.42)分;脑梗塞部位:基底节区9例,丘脑2例,脑叶6例,内囊4例,外囊1例;伴有高血压病史者20例,高血脂症者25例,糖尿病者18例。

对照组中男17名,女7名,年龄55-70(67.4±11.2)岁,病程6-86(8.7±7.2)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7.16±3.23)分;脑梗塞部位:基底节区12例,丘脑2例,脑叶6例,内囊3例,外囊1例;伴有高血压病者18例,高血脂症者23例,糖尿病者18例。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年龄在55-75岁,缺血性脑梗塞,复发前无任何明显症状或体征,发病6天内就诊,以风痰瘀阻为主要病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为选取标准;而患有重度高血压及并发症、脏器功能不全、孕妇、重度脑梗塞伴有水肿、意识障碍、不配合治疗者不入选。

中西医结合与心理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7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与心理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70例疗效观察
o u t c o me a f t e r s t r o k e i s r e l a t e d t o r e l e a s e o f n e u r o b i ch o e mi c a l
m a r k e s r o f b r a i n d a m a g e [ J ] . S t r o k e , 1 9 9 9 ,3 0: 1 1 9 0 - 1 1 9 5 . [ 1 0 ]E d w a r d C, J a u c h , C h r i s t o p h e r l i n d s e l l , e t a l 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s e i r a l
n e u r o n s p e c i ic f e n o l a s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s i n b l o o d a s i n d i c a t o r s o f
死的敏感指标 , 本文观察到其血液 中水平 , 随着病情 好转可明显下降 , 在急性期检测对该病 的诊断及疗效 观察 等具 有重 要 意义 。
1 9 9 7, 2 8: 1 9 5 6 -1 9 6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9 ] Wu n d e d i c h M T 。 E b e t r A D , K r a t z T ,e t a 1 . E a r l y n e u r o b e h a v i o r l a
2 01 0: 2 5 4 - 2 5 5 .
[ 5 ] T z u — C h i n g Wu , J a m e s C G mt t a . H y et p h e r m i a f o r a c u t e i s c h a e m i c s t r o k e [ J ] . 1  ̄ m c e t N e u m l 2 0 1 3 ; 1 2 : 2 7 5 - 2 8 4 .

中西医结合治疗120例脑梗塞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120例脑梗塞临床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120例脑梗塞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效果,为脑梗塞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其中治疗组12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参照组12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2周后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120例患者中,痊愈65例,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92.5%;参照组120例患者中,痊愈34例,显效45例,有效12例,无效29,总有效率为75%。

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参照组。

结论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实现了中西医治疗优势的互补,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减少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梗塞;中西医结合;临床效果;观察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68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52-02脑梗塞是心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病症之一,常发生在中老年朋友身上,具有较大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同时容易留下后遗症[1]。

笔者就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40例脑梗塞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2月——2013年4月收治的2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

治疗组120例患者的年龄在36-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5.31)岁。

女性患者有48例,占40%,男性患者72例,占60%,患者病程在6-64天之间,平均病程为(24±2.14)天,合并高血脂患者54例,糖尿病患者32例,高血压患者29例,冠心病患者5例。

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得分在31-45分之间的重症患者38例,得分在16-30分之间的中型患者59例,得分在0-15分之间的患者有2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疼痛性疾病43例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疼痛性疾病43例的临床观察

不 良反 应 。 见 附表 。
附表 两组 疗 效 比较 【 n )
者经治疗后脑梗塞症状均有所改善 . 但 联 合 用 药 组 有 效 率 达 9 2 I 3 %: 单用血塞通组有效率为 6 6 . 7 %。两 组 有 效 率 比较 。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那 么 两种 药 物 联 合 应 用 的情 况 下 就 可 以 增
1 . 2 . 1 中药 组治 疗 方 案
2 g / 包 的 虎杖 通 风 颗 粒 . 由 上 海 中 医
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X = 1 9 . 4 , P < O . 0 5 ) , 且 两 组 患 者 未 出 现 明 显
为 阿 扑 长 春 胺 酸 乙酯 制 剂 。 能改善大脑代谢 、 血 流 量 以 及 血
流动力学 . 是 用 于 脑梗 塞治 疗 的一 个 良好 药 物 ] 我 院 明确 两 种 药 物 联 合 应 用 的 有 效性 和安 全性 . 所 有 患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疼痛性疾病 4 3 例 的临床观察
王丹青 ( 玉环县人民医院骨科, 浙江 玉环 3 1 7 6 0 0 )
摘要 : 骨 疼 痛 受 到很 多 因素 的 影 响 , 它 可 能 直接 影 响着 A  ̄ f l ' l 的 日常 生 活 , 转 化 为 其 他 恶 性 病 症 。 中 西 医结 合 可 以有 效 的减少骨疼痛 , 减轻病人痛苦 , 骨 慢性 疼 痛 是 一 种 常 见 的有 特 殊 的疼 痛 , 它 可 能 引 起 多 方 面 的病 症 , 是 一 项 不 容 忽 视
持久治疗 的疾病 . 那 么 仅 通 过 在 大 医 院住 院 治 疗 . 不 仅 增 加 医疗负担 , 而 且 对 病 人 也 是 一 项 巨大 的经 济 负 担 . 因此 , 越 来 越 多 的 患 者 选 择 就 诊 于 社 区 医院 .相 对 较 为 经 济 的 地 方 治 病 这 是 现 代 就 医的 趋 势 . 但 也 是 解 决 就 医难 一 个 很 好 的策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床疗效观察2023-11-07•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分析目•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录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脑梗塞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和复发率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

目前,单纯西医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在临床实践中被证明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因此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

疗效评估指标包括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等。

安全性评估指标包括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命体征变化等。

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方法。

研究目的和方法010*******02文献综述脑梗塞的西医认识脑梗塞定义脑梗塞是指由于脑部血管堵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坏死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疾病。

脑梗塞的病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等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脑梗塞的诊断通过神经系统检查、脑部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

脑梗塞的中医认识病机认识脑梗塞属于中医“中风”范畴,认为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导致中风。

辨证分型根据中风的不同表现,中医将其分为不同的证型,如风痰阻络型、气虚血瘀型等。

治则治法中医治疗脑梗塞的原则是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豁痰开窍等,如使用中药汤剂、针灸等。

010302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研究现状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较多,多数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40例临床观察脑梗塞,祖国医学称为“中风”、“卒中”。

脑梗塞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临床上表现为头晕、头痛,部分病人可出现呕吐及精神症状,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脑部损害的症状,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

病情较重时可出现意识丧失。

大小便失禁以及瞳孔散大等脑疝症状。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40例在我院住院的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2002年广州全国脑血管病专题研讨会制定的脑卒中诊断及分型标准[1]。

有相应的神经系统体征和症状,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

有心、肝、肺、肾功能不全及代谢性疾病者除外。

随机分为两组,两组之间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于发病后24~72 h内开始治疗。

治疗前及治疗40 d后检测临床疗效,观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综合治疗,包括支持与对症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并发症,调控血压,控制血糖,抗血小板聚集,降纤,脑保护、降颅内压等,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口服,予奥扎格雷注射液80rag及川芎嗪粉针120mg静滴,每日1次,l4天1个疗程。

1.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辨证,分为以下5个证型治疗:(1)肝阳暴亢证: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本方平肝潜阳,熄风通络。

方中天麻、平肝熄风,石决明镇肝潜阳,川牛膝引血下行,黄芩、山栀子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伏神、夜交藤养血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

(2)风痰阻络证: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本方以祛风化痰通络为主,兼用血药气药以调理,使风邪外解,气血调和,则手足健运、舌本柔和。

方中以秦艽祛风通络,羌活、独活、防风等辛温之品祛风散邪;当归、白芍、熟地川芎养血活血,起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 考文 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 1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1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 379
2 郭家奎, 王立存 1/ 调神通络0 针刺治疗中风病 1 天津中医学院学 报, 2000, 19( 2) : 21
3 孟 家眉 1 神经 内科临 床新进 展 1 第 1 版 1 北京: 北京出 版社, 19981 95
基本痊愈 52 例 ( 42128% ) 、显 著进步 48 例 ( 39102% ) 、进 步 15 例 ( 12120% ) 、 无变化 2 例 ( 1163% ) 、恶化 3 例( 2144% ) 、死亡 3 例( 2144% ) 。 本结果均为治疗后 15 天统计。
在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病例中, 治疗后 24 小时, 有 70% 的病人病情得到控制; 有 6 例为治疗 后第 4 天基本痊愈; 恶化的病例, 均为病情时有反 复, 经 CT 证实有梗塞灶出现; 死亡病例中, 1 例死 于第 1 次用药约 6 小时阴道大出血; 1 例死于第 1 次用药后 8 小时( 未经 CT 证实) , 1 例 ( 基底动脉系 统梗塞) 于第 2 次用药后 4 小时, 病人突然昏迷而死 亡。另外无变化、恶化、死亡病例均为 45~ 54 岁病 人。
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 91% ~ 100% 为基本痊愈; 减少 46% ~ 90% 为显著进步; 减少 18% ~ 45% 为进步; 减少或增加不足 18% 为无变 化; 增加 18% 或更多为恶化。 114 实验室监测 用药前测定 F g、PT 、KP T T 、T T 及 D- Diner; PT 、KP T T 、T T 延长至正常值的 2 倍, 则停止用药。 2 结果
3 讨论 尿激酶( UK) 是由人尿或人肾培养物制得的一
天津中医 2001 年 2 月第 18 卷第 1 期
25
种蛋白酶, 是一种激活纤维蛋白酶原的酶, 激活体 内纤溶酶原转为纤溶酶, 从而水解纤维蛋白使血栓 溶解。尿激酶本身无抗原性, 半衰期短, 尤其对新鲜 血栓疗效较好。早期溶栓治疗能改善临床症状, 减 少损伤体积, 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但应严格掌握 适应症, 其最大问题是再灌注损害, 从而加重脑水 肿或并发脑出血; 其次是其他脏器出血。有人观察 到溶栓治疗后出血性改变危险因素与投药的时机 有关 [4 ] ; 亦有人观察到持续的纤溶亢进参与溶栓后 并发出血的机制是治疗后 2~ 24 小时 PAI 持续降 低[5 ] 。本组中阴道大出血死亡病例有未询问月经史 之嫌。
4 白惠霞, 崔炎增, 姜 波 1 尿激酶与肝素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 观察 1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 17( 4): 242
11212 针刺方法 运用头针体针相结合的/ 调神通 络0法[2 ] , 每日 2 次, 周六、周日针刺 1 次。 11213 每日并予以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 ( 如血塞 通、灯盏花、丹参、川芎嗪等) 静脉滴注。 113 观察方法 参考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 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3] ; 评分应由多位医师共同完 成。按治疗前、治疗后 24 小时、治疗后第 4 天、治疗后 第 7 天, 治疗后第 15 天分别进行评分, 并随时观察患 者皮肤、粘膜、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等有无出血。
24
天津中医 2001 年 2 月第 18 卷第 1 期
# 中西医结合专栏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 ) ) 尿激酶加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观察
郭家奎 王立存 王满利 周智梁 张玉莲 张连成 韩建华 杨国荣
中图分类号: R 25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 5392( 2001) 01- 0024- 02
自 1996 年以来, 笔者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 各期脑梗塞, 按不同的标准将病人分为 3 组进行治 疗, 即尿激酶加针刺组、降纤酶加针刺组、单纯针刺 组 ( 均配合活血化瘀中药制剂输入) , 取得了较满意 效果。现将对尿激酶( 太原生物化学制药厂) 静脉输 入, 配合针刺治疗情况进行小结及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111 病例选择 123 例均为住院病人, 符合中华神 经科学会 5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6 中脑梗塞诊 断标准[1 ] 。其中男 74 例, 女 49 例。 11111 入选标准 年龄小于 75 岁; 头颅 CT 排除颅 内出血, 无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对应的低密度灶; 无 意识障碍 ( 昏睡或昏迷) , 但对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 成患者, 由于预后差, 昏迷也可考虑; 发病在 6 小时 以内, 但若进展性卒中, 可延长至 48 小时; 治疗前 收缩压小于 24 kP a, 舒张压小于 14. 6 kP a, 患者或 患者家属同意( 要求在本科用药交待书上签字) 。 11112 除外标准 活动性内出血和已知出血倾向 ( 包括月经期) ; CT 提示可疑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 形、颅内肿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有脑出血史, 近半 年内有脑梗塞史及颅内、脊柱手术外伤史; 近半年 内有活动性消化溃疡或胃出血, 近 3 个月 AM I 史、 感染性心内膜炎, 近 6 周外科手术、分娩、器官活检 及严重创伤; 严重心功能不全、房颤、败血症性血栓 脉管炎、糖尿病性出血性视网膜炎、空洞性肺结核
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 针刺在治疗脑血管疾病 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近几年来, 基础实验和临床 均表明针刺, 尤其是头部穴位, 对缺血性再灌注损 伤合治疗急性 脑梗塞, 能够优势互补, 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 缩短 病人的住院时间, 降低住院费用, 经验仍需总结, 并 应加强实验研究。
及已知严重肾功能不全; 妊娠者。 112 治疗方法 11211 尿激酶静脉输入 首先在尿激酶使用前, 予 20% 甘露醇 250 m l 输入; 再予尿激酶 30 万单位, 加 019% 入生理盐水或 5% 葡萄糖 100 m l 中, 30 分钟 内滴完, 连用 3 天。
作者单位: 300150 天津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