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广州城市社区居民出行行为_曹小曙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广州城市社区居民出行行为_曹小曙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第66卷第2期2011年2月V ol.66,No.2Feb.,2011收稿日期:2010-01-13;修订日期:2010-06-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71052)[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0571052]作者简介:曹小曙(1970-),男,甘肃人,博士,博导,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会员(S110005157M ),主要从事交通地理与土地利用研究。

E-mail:caoxsh@167-177页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广州城市社区居民出行行为曹小曙1,林强2(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2.深圳市城市规划发展研究中心,深圳518040)摘要:基于行为主义的视角,从微观的社区层面研究城市居民的出行行为。

选取广州市的3个城市社区作为案例,以218个样本数据库为基础,根据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分别建立两个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各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

其中居民出行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重点分析居民属性、居住区位与居民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出行方式等出行偏好之间的关系。

居民出行决策的结构方程模型则模拟居民的出行决策过程。

结果显示:居民之间由于自身属性不同在出行选择和出行偏好上存在差异,居民出行行为中居民属性和居住区位是根本,出行目的是关键,居民出行行为可以概括为“属性决定目的,目的影响行动”。

此外,居民的出行行为有其复杂的作用机制和决策路径,居民的出行决策过程可以解读为性别决策子系统、年龄决策子系统、收入决策子系统和居住区位决策子系统等4个决策子系统,各子系统中路径作用的不同使居民属性和居住区位对居民出行决策产生多重多向的效应,在复合系统的影响下城市社区居民表现出差异化的出行行为。

关键词:城市社区;出行行为;结构方程模型;广州市1引言城市居民出行研究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发达国家以人为本、重视差异性等后现代思潮的兴起使人们开始关注人的真实交通需求以及出行行为之间的差异。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研报告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研报告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调研报告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也日益多样化。

为了深入了解城市居民的出行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广泛的调研,以下是本次调研的详细报告。

一、调研背景城市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城市的经济运行。

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因此,了解居民的出行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优化城市交通规划、改善交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出行频率、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影响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为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共发放问卷____份,回收有效问卷____份,并对部分居民进行了访谈。

四、调研结果(一)出行方式选择1、步行步行是城市居民最常见的出行方式之一,尤其是在短距离出行中。

约____%的居民表示经常选择步行,主要原因是方便、灵活,且有助于锻炼身体。

2、自行车自行车出行在城市中也占有一定比例,约____%的居民会选择自行车出行。

对于中短距离的出行,自行车具有便捷、环保的优势。

3、公共交通公共交通包括公交车、地铁等,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

约____%的居民经常使用公共交通,其中地铁的使用率相对较高。

4、私家车私家车的使用比例较高,约____%的居民拥有私家车,且在出行中经常使用。

然而,随着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的加剧,部分居民对私家车的使用有所减少。

5、网约车/出租车网约车和出租车在居民出行中也起到了补充作用,约____%的居民会在特定情况下选择。

(二)出行频率居民的出行频率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大部分居民每天出行____次左右,其中工作日的出行频率相对较高。

(三)出行时间居民的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晚高峰时段,即上午____点至____点和下午____点至____点。

这两个时段交通拥堵较为严重。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交通分析与评价-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交通分析与评价-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傅鹏明【摘要】基于南京市城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确定影响居民出行的影响因素,详细分析居民出行过程中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结果指出,个人特性、家庭属性、居民出行目的以及到达地性质对出行选择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模型的分析结果指出在推行公交优先策略发展方面,加强对公交月票的使用管理、合理的限制小汽车的发展、推进自行车及电动助力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的发展、建设快速轨道交通及其与其他出行方式的有效衔接与换乘等对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出行方式;结构方程;公交优先;城市发展1 引言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随之产生的居民的日常出行行为更加频繁。

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给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出行环境,另一方面也带来很多的交通问题,交通拥堵的恶性循环,城市空气质量的变差以及道路交通安全性降低等。

各大城市通过对机动车的限制措施以及优先发展公交战略措施来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如通过单双号来限制小汽车出行、大力发展轨道和BRT等等。

对居民出行行为特性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影响居民出行选择影响因子及其影响机理才能深刻理解居民出行方式结构,为居民的出行选择和城市交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居民出行选择的影响因素众多且影响过程复杂,如何准确地理清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成为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1][2]。

在对居民出行选择影响因素的以往研究中,影响因素被总结为出行者个人特征、出行者家庭特征以及出行目的和出行地特性等[3][4]。

1984年澳大利亚学者Bertram引入出行特性阈值的概念改进传统logit模型对墨尔本城市居民出行进行研究[5]。

加拿大学者Eluru等在对蒙特利尔居民通勤出行进行研究是考虑了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出行特性以及政策等因素,同样运用多项logit模型对居民出行中的方式选择进行了研究[6]。

Scheiner在其研究中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德国科隆地区的居民出行选择进行了分析,指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受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7]。

调查报告城市居民对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调查

调查报告城市居民对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调查

调查报告城市居民对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调查调查报告:城市居民对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调查概述:本篇调查报告旨在分析城市居民在交通出行方式选择上的偏好以及相关因素。

通过调查和分析数据,可以进一步了解城市居民对不同交通出行方式的态度和需求,为城市交通规划和改善提供参考依据。

一、调查背景为了解城市居民对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情况,我们在城市A的五个各具代表性的街区进行了调查。

共有500名居民参与了调查,他们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居住地区等信息均得到了统计。

二、调查结果总览根据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陆地交通出行方式主导:超过70%的受访者选择了陆地交通作为他们的首要出行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公共交通(50%)和私家车(20%)。

自行车和步行作为环保、健康的出行方式也获得了一定的支持(15%)。

2. 公共交通受欢迎:在公共交通中,地铁/轻轨(40%)是城市居民最常选择的方式,其次是公交车(35%)。

这可能与城市A发展成熟的地铁网络和公交线路覆盖广泛有关。

3. 私家车依然受欢迎:尽管公共交通受欢迎,但私家车仍然是一部分居民的首选。

这可能与私家车的便利性、灵活性以及一些特定城区的交通状况有关。

4. 环保交通方式受到关注:调查显示,约15%的受访者选择自行车和步行作为主要出行方式。

他们认为这些方式对环境友好且有益身体健康。

三、影响居民交通选择的因素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发现以下因素对居民的交通选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1. 出行距离和时间:近30%的受访者表示,出行距离和时间是他们选择交通方式的主要考虑因素。

对于短途出行,很多人会选择步行或自行车;而对于长途出行,公共交通或私家车则更受青睐。

2. 交通费用:近20%的受访者表示,交通费用是他们选择交通方式的重要参考因素。

对于相对较低的收入层次,他们更倾向于选择便宜且方便的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

3. 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题:约15%的受访者表示,交通拥堵和停车难是他们在选择交通方式时考虑的重要因素。

基于结构方程的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的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的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作者:李赤林黄勇来源:《物流科技》2016年第12期摘要: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我国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私家车的普及性和便利性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将其作为首要的出行方式,这给城市交通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

作为交通出行的主体,城市居民选择何种出行方式对城市的交通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文章运用结构方程,以Bamberg等提出的多因素整合模型为基础,分析影响城市居民绿色出行意愿的因素,旨在优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合理引导居民绿色出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营造环保、节约型城市出行环境。

关键词:结构方程;绿色出行意愿;多因素整合模型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makes the increase of private car holdings in China. The popularization and convenience of private cars make people more inclined to regard it as the primary mode of travel, which brings great pressure to the urban traffic system. Urban residents are the main bodies of traffic, the way how to travel they choose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city's traffic conditions. Based on multi-factor integration model put forward by Bamberg and other schol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residents' travel intentions by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he aim is to optimize the urban traffic travel structure, guide the residents' green travel reasonably, relieve the urban traffic pressure and create environment-friendly and economical urban travel environments.Key words: structural equation; green travel intentions; multi-factor integration model0 引言20世纪50年代以来,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使得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绿色交通”应运而生[1]。

中国城市居民对于出行方式的调查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对于出行方式的调查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对于出行方式的调查分析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国家,出行方式的选择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交通拥堵问题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目前的出行方式偏好以及人们对于不同出行方式的态度和需求。

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主要包括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和私家车四种。

其中,公共交通是首选出行方式,约占调查人群的45%。

公共交通便捷、经济实惠,并且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因此得到了广大城市居民的青睐。

其次,步行是中国城市居民常用的出行方式,约占调查人群的30%。

步行无需消耗能源,环保且经济,适宜短距离出行。

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步行成为了快速通勤的选择。

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步行时间容易被过长的距离所限制。

自行车作为中国传统的出行工具,占据了调查人群的15%。

自行车具有环保、省时、便捷的特点,尤其适用于短距离出行和交通拥堵区域。

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自行车的使用率和便利性。

私家车作为舒适、便捷的出行工具,已经成为一些城市居民的首选,约占调查人群的10%。

私家车的增加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并且给城市资源和道路压力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一些城市出台了限行政策和拥堵收费等措施限制私家车的使用。

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公共交通和步行是中国城市居民首选的出行方式。

公共交通方便快捷,适合长距离和高峰时段出行;步行则适用于短距离出行和人口密集区域。

这两种出行方式不仅对环境友好,也有助于缓解交通压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出行体验,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和改善,提高线路覆盖率和运营能力。

其次,鼓励和规范自行车出行,提供便利的停车和租赁服务。

同时,应加强对私家车的管理,推广共享经济模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总之,中国城市居民对于出行方式的选择与环境、距离和便捷性密切相关。

公共交通和步行是首选的出行方式,自行车和私家车在特定情况下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城市居民对出行方式的选择调研

中国城市居民对出行方式的选择调研

中国城市居民对出行方式的选择调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城市居民在出行方式上的选择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居民对出行方式的选择进行调研分析,了解他们的出行偏好和趋势。

1. 调研背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城市居民对出行方式的选择情况,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并针对不同年龄、职业、收入等群体进行了分析。

共有1000名城市居民参与了问卷调查。

2. 结果分析2.1 主要出行方式调研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城市居民在日常出行中选择了公共交通工具。

其中,地铁和公交车是最受欢迎的出行方式,分别占比60%和35%。

尽管私家车在近年来的普及中增长迅猛,但由于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私家车的使用率相较而言较低,仅占15%。

2.2 出行方式的选择因素在选择出行方式时,城市居民有几个主要的考虑因素:便捷性、舒适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调研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城市居民更加注重便捷和舒适性,这也是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的主要原因。

此外,对于一些年轻人和高收入人群来说,私家车的使用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和提高出行效率。

2.3 年龄、职业和收入对出行方式的影响调研结果还显示,不同年龄、职业和收入群体对出行方式的选择存在一定差异。

年轻人更偏向于选择自行车、步行或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而中年和老年人则更倾向于选择公共交通工具。

职业对选择出行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白领人群因为工作地点集中且通勤时间较长,更倾向于选择地铁和公交车。

高收入人群相对更青睐于个人化出行方式。

收入水平对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也有影响,高收入群体更容易选择私家车。

3. 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除了上述提到的便捷性、舒适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会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方式选择。

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性和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

此外,政府的出行政策和交通管理措施,如限制私家车的通行、推广共享单车等,也会对出行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广州城市社区居民出行行为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广州城市社区居民出行行为
1、公园设施对游憩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公园设施的完善和提 高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的游憩体验和满意度;
2、环境质量对游憩满意度的影响路径同样显著,说明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空 气质量能接影响路径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表明公园 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态度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的游憩满意度;
其次,年龄对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中老年居民更倾向于选择 公共交通工具,而年轻居民则更倾向于选择私人交通工具。这可能是因为中老年 居民对公共交通工具的信任度和依赖度较高,而年轻居民则更注重个人出行效率 和灵活性。
此外,居住区域对居民出行距离具有显著影响。居住在市中心的居民出行距 离较短,而居住在郊区的居民出行距离较长。这可能是因为市中心的居民可以方 便地步行或骑行到达目的地,而郊区的居民则需要依赖汽车等私人交通工具来完 成长距离出行。
2、加强针对不同年龄段居民的交通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公共交通工具 的信任度和依赖度;
3、优化城市居住空间布局,增加居住区与工作、购物和休闲娱乐场所之间 的可达性,以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参考内容
城市公园居民游憩满意度:结构 方程模型的视角
引言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重要的游憩场所,对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 意义。游憩满意度是衡量居民对城市公园游憩体验的主观感受和评价的重要指标。 结构方程模型(SEM)作为一种先进的统计方法,能够同时处理多个变量之间的 复杂关系,准确估计各个因素对满意度的贡献程度。本次演示将采用结构方程模 型的方法,探讨城市公园居民游憩满意度的现状和发展。
3、提高城市公园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态度,注重细节服务,提升居民的 满意度;
4、丰富城市公园的游憩活动,策划多样化的活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 高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参考内容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 出行链 等各 类 因素对 出行 方式 的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响 方向 与程度 . 究结 果对 优 化居 民 出行 方式 结构 、 研 改善城 市 交通拥 堵具 有指 导 意义 .
关 键词 : 交通规 划 ; 出行 方式 ; 结构 方程 ; 市化 城
中 图分 类 号 : 9 U4 1
文献标 志码 : A
第3卷 第 6 5 期
21 年 1 01 2月








Vl . 5 No 6 o 3 . I
Dc 0 1 e .2 1
0URNAL ( F B ) EU I NG I fA0T0NG UNI VER TY SI
文章编 号 :6 30 9 (0 10 —0 10 1 7 —2 12 1 )60 0 —6
q a t aie rlt n hp m o g ta ee‘ h rceit s a d u e rp c an a d ta e d e c oc . u n i tv ea i s isa n r v lrc a a trsi ,ln s ,ti h i n rv l t o c mo h ie Th s idn sh v o tn l a in o r v 1 d eo t zt n a dfrt ee s f rfi n eef ig a ei ra ti i t sf rta e mo p i ai n h a o af c — n mp mp c o mi o o e t co
fco sa d ta e mo ec oc . a tr n rv l d h ie Th n,t esr cu a q ain mo e sc n t ce e h t t r l u t d l u e o wa o sr td.Usn h rv l u igt eta e
Ab ta t Too ec met el i t n o o i m o e.t i p p rd v lp d asr cu a q ain mo e sr c : v ro h m t i fL gt d 1 h s a e e eo e tu t r l u t d l i ao e o
frta e d ec oc h r c s frpd ub nz t n b sd o h n ls nto ’r h i . o rv l mo h iei t ep o eso a i r a i i a e n t ea ay i u i f ti c an’ n ao s p
3 Sh o o ca i l dVei l n ier g B in ntueo Teh o g , e i 0 0 1 C ia .col f Meh nc hc a E g ei , e i Isi t f c nl y B in 10 8 , hn ) aa n ur n n jg t o jg
城 市 居 民 出行 方 式 选 择 的结构 方 程分 析
杨励雅 邵春福2李 霞 , ,
(. 1 中国人 民大学 公共管理学 院, 京 10 7 ;. 北 0 8 2 2 北京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 北京 10 4 ; 00 4 3 北京理工大 学 机械 与车辆学院 , . 北京 10 8 0 0 1)
( .co t f u t d nsr i ,R n nUn e i f hn , e i 0 82 C i ; 1S h bi A mii a o oP c t t n emi i r t o ia B in 10 7 , hn v sy C jg a
2 Sh l f rfc n rnp r t n eigJ oogU i ri , eig10 4 ,hn ; . o af dT a sot i ,B in i tn nv s y B in 0 0 4 C ia c o T ia ao j a e t j
摘 要: 为克服 Lgt o i类模型的局限性 , 以出行链 为分析单元 , 建 了快速城 市化进程 中居 民出行 构 方式 选择 的结 构方 程模 型 . 首先 , 据 已有研 究基 础 及城 市化进 程 中居 民 出行 特征 , 定 影 响居 民 依 确 出行方式选择的 3类因素, 建立影响因素与出行方式之 间的关 系结构; 在此基础上 , 构建结构方程 模 型 , 用北京 市居 民出行 调 查数据 对模 型进 行 辨识 与 修 正 , 利 最终 得 到 了个人 与 家庭属 性 、 土地利
sre aao e i ,te d l s o ue n d ie .T e d e cmp t grslso e uv yd t f in B j g h e wa mp tda dmo f d h mo c i mo l o ui ut h ws h n e t
S r c u a q a i n m o e n l ss o r v lm o e c o c t u t r le u to d la a y i f t a e d h i e
f r u b n r sd n s O r a e i e t
Y ANG ia ,S L y HAO C u f I G 。 h n u ,L ) a
F rt ,t rekn so n le c a trwe ed tr ie co dn o t e ta ee ’ h rceit si isl h e id fif n efco r eem n d a c r ig t h rv lr Sc a atrsi n y u c rpd u b nz t n n o y oh ssweea v n e od srb h ea in h pb t e f e c a i r a iai ,a ds meh p t ee r d a c d t eciet erlt s i ewe n i l n e o o n 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