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系统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综述

合集下载

物流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物流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

物流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物流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的身影已经无处不在,已然成为“第三利润源泉”。

当今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物流,而物流技术与装备又是决定物流发展的关键。

本论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物流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强调现代物流技术及装备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文章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绪论部分说明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说明了当今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发展现状;第三、列举了物流技术与装备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应对策;第四、对物流技术与装备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

信息技术在物流技术中处于核心地位,使物流业得以迅速发展,本论文重点对物流信息技术进行阐述。

1绪论1.1研究背景经济的发展触使各产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物流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随着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泉”口号的提出,物流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人们对于物流的需求将是多种多样的,各物流企业也需要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才能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而物流企业专业化的发展则需要以物流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各种技术和装备的全面支持。

物流企业能提供的新技术和装备越多,顾客在寻求物流服务时获得满足感就越强烈。

所以物流业的发展使得各种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成为可能。

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对物流技术和装备产生了巨大需求,促进了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快速发展。

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物流的快速发展,双方相辅相成,从技术到装备,从软件到硬件,从产品到市场。

1.2研究意义当今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物流业的支持,物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将得到进一步体现。

物流也的发展对物流技术和装备提出新的要求,没有一流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硬件装备的支持物流业发展艰难。

所以物流技术和物流装备的发展状况决定着物流的发展状况,从而也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

要实现物流技术与装备对物流业的支撑作用就必须了解物流技术和装备的现状和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加以解决,促使其向着我们希望的趋势发展。

2024年施工升降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施工升降机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施工升降机市场发展现状综述施工升降机是一种用于在建筑工地上升和下降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和其他工程项目中。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施工升降机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本文将探讨施工升降机市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市场规模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施工升降机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XX亿美元增长到预计的XXX亿美元。

这一增长主要受到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建筑行业投资增加的推动。

在地域分布上,亚太地区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预计到2025年将占据全球XX%的市场份额。

同时,中东和非洲地区正在迅速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成为主要市场之一。

技术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施工升降机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智能化和自动化自动控制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施工升降机的操作更加简便和高效。

通过使用自动化系统,施工升降机可以实现自主导航、自动停靠以及智能安全控制等功能。

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操作效率,也减少了人为操作的风险。

节能环保在现代社会中,节能环保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施工升降机行业也将节能环保作为发展的重要方向。

使用更高效的电动驱动系统、节能型电机以及再生能源等技术手段,可以降低能耗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高速高耐用随着施工升降机使用频率的增加,市场对其速度和耐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速升降机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而高耐用性能够减少设备的维护成本。

因此,高速高耐用的施工升降机在市场中更受欢迎。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施工升降机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品牌包括ABC、DEF和GHI。

这些公司在市场中占据较大份额,通过不断研发创新产品来提升竞争力。

此外,一些新兴企业也正在涌现,它们通过低成本和新技术的应用来吸引用户。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价格竞争激烈,市场价格下降,导致厂商利润率下降。

其次,技术壁垒较高,需要大量资金进行研发和创新。

最后,市场监管和标准化仍然不健全,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

市场发展前景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行业的增长,施工升降机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综述

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综述

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综述陆江峰;陆江洁;赵玉林;刘向前;李晓静【摘要】数字化产品研发是装备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发展的新趋势,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制造业现状,全面分析了装备制造业数字化产品研发模式以及装备制造业数字化产品研发(NX—DPD)解决方案%Digital produc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the new trend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t present stage in our country,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situatinn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gav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digital product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digital product development ( NX -DPD )solution.【期刊名称】《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4页(P22-24,60)【关键词】数字产品研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产品数据管理【作者】陆江峰;陆江洁;赵玉林;刘向前;李晓静【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济南250000;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济南250000;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济南250000;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济南250000;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总厂,济南2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3.181 数字化产品研发是装备制造企业的必由之路随着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包含科技、经济、工业等各行各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手段。

系统工程的发展及在化工生产中应用

系统工程的发展及在化工生产中应用

摘要随着化工生产日趋复杂化、大型化和自动化,化工系统工程这门学科正在蓬勃发展并得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

本文对系统工程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的阐述,及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地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化工生产;化工系统工程;发展趋势;系统分析与综合AbstractWith the chemical production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complicated, large-scale and automation. Chemical system engineering this subject is booming and have to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social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ystem engineering objective paper, and chemical prod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to do. Keywords:chemical production; Chemical system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tendency; System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1 系统工程综述1.1 系统工程起源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在建造美国全国电话网络中首先提出。

系统工程的雏形形成于40年代,在50年代到60年代。

系统工程迎来了其发展的高潮。

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则为系统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运算工具和信息处理手段,成为实施系统工程的重要物质基础。

系统工程可以说是工程活动的总结,是为构建系统的所有工程活动的支持。

国内外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国内外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研究进展综述

加工装备研究进展
03
渔业工程技术研究进展
节能技术
近年来,节能减排技术在国内渔业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养殖流程、降低能耗和减少废弃物排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例如,在养殖场规划设计方面,采用新型节能设备,如高效水泵、节能电机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对于废弃物的处理,尝试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处理等多种方法,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的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将重点探讨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捕捞技术、养殖技术、水产品加工技术、渔业信息化技术等方面
研究内容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出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与方法
技术概述
技术应用
技术前景
智能化技术在渔业工程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系统和智能化管理等方面。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可以提高渔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
智能化技术
智能化装备方面,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发了智能化养殖设备,如智能化投饵机、智能化水质监测仪等。这些设备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化运行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养殖质量。智能化系统方面,一些养殖企业开发了智能化管理系统,通过对养殖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和规范化
智能化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包括减少污染、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实现绿色发展。
环保化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渔业装备与工程技术将更加信息化,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提高生产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信息化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瓶颈及解决方案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是一个涉及物理、化学、机械、电气等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其研究内容包括了各种工业过程中所使用的装备设备,以及这些设备的控制与优化。

本文将对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内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在各个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化工、石油、制药等。

通过合理的装备选择和精确的控制方法,可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产品质量。

因此,在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2. 过程装备2.1 装备选择与设计过程装备的选择与设计对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关文献中,研究者通过对不同工艺条件、产品需求等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装备选择与设计的方法。

例如,基于能量效率的装备选择方法,能够选取适合特定工艺条件的装备,提高能源利用率。

2.2 装备运行与维护装备的运行与维护对于生产过程的持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相关文献中,研究者研究了装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方法,以及运行参数优化方法。

其中,基于机器学习的装备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对装备运行数据的分析,能够准确识别出装备的故障原因,提高故障处理的效率。

3. 过程控制3.1 控制策略与算法过程控制是指对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机械等参数进行监测和调节的过程。

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控制策略与算法,以实现对工艺过程的精确控制。

例如,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能够通过建立过程模型,预测未来的过程状态,并根据预测结果来调节控制操作。

3.2 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对过程控制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相关文献中,研究者通过建立系统模型、考虑过程不确定性等因素,提出了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的方法。

例如,基于多目标优化的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能够在提高控制系统性能的同时,兼顾多个指标的要求,实现控制效果的优化。

4. 发展趋势与挑战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新兴技术的引入,如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装备系统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综述

装备系统工程发展现状与趋势综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许多新技术被优先用于军事装备,使得现代武器装备的复杂程度和占有的元器件数量大大提高,装备的维修和保障也越来越复杂,大型复杂武器装备都面临着使用保障费用高和战备完好性差两大难题,引起了世界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

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外大力开展了装备综合后勤保障研究( Integrated LogisticSupport即 ILS) ,其主要目标就是用可负担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装备系统的完好性指标,并规定综合保障计划从整个采办工程项目立项开始,且在装备系统寿命周期内始终执行。

1.国外综合保障现状1.1俄罗斯综合保障现状近年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变革的同时,俄罗斯军队的改革工作也在逐步深化。

例如,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工作为适应现代战争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要求。

在前苏联体制的基础上,既有所继承,又有较大的调整。

一、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俄罗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基本上继承了前苏联统一管理分级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

国防部总装备部和各级装备部门负责全军通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在各军种司令部设立的技术保障部门负责本军种专用装备的维修保障。

总装备部通过下设二部一局,即导弹军械部和汽车装甲坦克部和发明局,统管全军通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

导弹军械部和汽车装甲坦克部各编制有5~7个处,分别负责武器装备的采购、调配、使用、管理、保养和修理,并对新型和改进型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提出要求;发明局主管全军的发明与合理化建议工作。

各军种司令部也相应设立了导弹军械部、汽车装甲坦克部(或汽车牵引车部)和合理化建议委员会(或发明局),由主管装备的副司令领导,负责本军种的通用武器装备的采购、调配、使用、管理、保养和修理等业务。

各军种(陆军除外)的专用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由本军种司令部技术保障部负责,并由司令部分管技术和工程的副司令领导。

军区集团军一直到连一级分别由各级的副职负责本级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工作。

二、建立划区保障与平战结合的保障体制为了使保障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俄军现已在高度集中统一的保障体制基础上建立起具有区域联勤性质的划区保障体制,并通过在各军区设立的若干划区保障中心来具体实现这种保障体制,负责对保障区域内的各军种进行后勤和技术保障、其中,平时的维修保障由各军区设立的综合性的技术修理中心承担。

人工智能背景下采矿系统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人工智能背景下采矿系统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人工智能背景下采矿系统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
顾清华;江松;李学现;卢才武;陈露
【期刊名称】《金属矿山》
【年(卷),期】2022()5
【摘要】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采矿系统工程作为采矿工程与系统工程的交叉学科方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首先梳理了采矿系统工程涉及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人工智能技术在采矿系统工程中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通过对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综述了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背景下采矿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应用对象,最后指出了未来采矿系统工程在跨学科应用、大系统优化及智能采矿方面的发展趋势。

研究表明:以进化计算和机器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在新一代新能源智能化无人采矿装备,无人采矿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模式,采矿生产各工艺流程智能化和多系统融合大数据平台等4个重要发展方向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未来引领智能矿山建设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采矿工艺的结合必将推动采矿系统工程学科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总页数】16页(P10-25)
【作者】顾清华;江松;李学现;卢才武;陈露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西安市智慧工业感知计算与决策重点实验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67
【相关文献】
1.采矿系统工程的现状与展望
2.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与新发展趋势研究
3.采矿系统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4.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移动医疗平台现状及展望
5.大数据时代背景下AI人工智能发展与展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许多新技术被优先用于军事装备, 使得现代武器装备的复杂程度和占有的元器件数量大大提高, 装备的维修和保障也越来越复杂, 大型复杂武器装备都面临着使用保障费用高和战备完好性差两大难题, 引起了世界各国军方的高度重视。

为解决这个问题, 国外大力开展了装备综合后勤保障研究( Integrated Logistic Support即 ILS) , 其主要目标就是用可负担的寿命周期费用实现装备系统的完好性指标, 并规定综合保障计划从整个采办工程项目立项开始,且在装备系统寿命周期内始终执行。

1.国外综合保障现状1.1俄罗斯综合保障现状近年来,在国家经济体制变革的同时,俄罗斯军队的改革工作也在逐步深化。

例如,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工作为适应现代战争多军兵种联合作战的要求。

在前苏联体制的基础上,既有所继承,又有较大的调整。

一、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俄罗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基本上继承了前苏联统一管理分级组织实施的管理体制。

国防部总装备部和各级装备部门负责全军通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在各军种司令部设立的技术保障部门负责本军种专用装备的维修保障。

总装备部通过下设二部一局,即导弹军械部和汽车装甲坦克部和发明局,统管全军通用武器装备维修保障。

导弹军械部和汽车装甲坦克部各编制有5~7个处,分别负责武器装备的采购、调配、使用、管理、保养和修理,并对新型和改进型武器装备的战术技术性能提出要求;发明局主管全军的发明与合理化建议工作。

各军种司令部也相应设立了导弹军械部、汽车装甲坦克部(或汽车牵引车部)和合理化建议委员会(或发明局),由主管装备的副司令领导,负责本军种的通用武器装备的采购、调配、使用、管理、保养和修理等业务。

各军种(陆军除外)的专用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由本军种司令部技术保障部负责,并由司令部分管技术和工程的副司令领导。

军区集团军一直到连一级分别由各级的副职负责本级武器装备的维修保障工作。

二、建立划区保障与平战结合的保障体制为了使保障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俄军现已在高度集中统一的保障体制基础上建立起具有区域联勤性质的划区保障体制,并通过在各军区设立的若干划区保障中心来具体实现这种保障体制,负责对保障区域内的各军种进行后勤和技术保障、其中,平时的维修保障由各军区设立的综合性的技术修理中心承担。

技术修理中心属于非建制单位,设有若干修理厂和修理所。

由于它有一定的业务自由度和经济自主权,故平时还可开展有偿出租仓储设备和提供运输及维修等服务。

而建制维修机构主要组织战时装备的维修保障。

三、制定三级维修与分类实施的保障制度根据装备维修任务的不同;俄军将武器装备维修划分为小修、中修和大修三个等级。

并由各级维修部门组织实施:①小修是通过更换个别零部件、进行调整作业来排除故障,主要由使用人员和修理分队在使用现场进行;③中修是对武器装备中损坏的部分进行更换和修理,并对其余部分进行故障检查,从而恢复武器装备的使用性能,主要由修理厂、专业修理所和维修基地完成,一些大型装备的中修通常有使用人员参加;②大修是对武器装备进行全面拆卸和故障检查,更换或修理其所有损坏的组成部分,然后进行装配、综合检查和调试,由修理厂、维修基地和军工厂完成。

俄军的维修保障按装备的种类来实施,分为火炮、坦克、汽车、工程、化学、通信和军队指挥自动化系统、航空工程和后勤勤务、舰艇及其他专用武器维修保障等。

四、提高武器装备维修机构的机动能力俄军非常重视武器装备维修机构的机动能力,在维修装备的配备、维修部队训练方面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如装备大型运输机,提高空运能力;优先发展机动后勤维修装备等。

同时对保障分队进行合理编组和配备,例如为机动部队编配相应的运输、修理、后勤和物资保障分队,通过合理编组。

积木式搭配训练和使用,使之具有较强的灵活反应能力。

为使技术保障装备具有高机动能力,俄军在装备研制中力求使武器装备向智能化、高技术化、轻型化和小型化方向发展,以方便实施机动维修保障。

五、重视统一计划的预防性维修保养俄军非常重视装备的日常性维护保养,规范性的要求是:采用统一计划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制度,严格控制维修质量,并采用多种保养方法,力争将部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工作中常用的程序为:各维修保障单位根据武器装备的试验数据,制定武器装备综合维修检查计划。

计划批准后,由各类武器装备维修勤务的主管人员组成武器装备维修检查委员会;委员会对武器装备状况及保管方法进行详细的调查,以控制维修质量。

俄军维护保养方法主要有:①分组作业法:成立装备维护保养组,对一种武器装备进行保养作业,主要用于对坦克、火炮的保养;③岗位工序法:将不同武器装备的全部作业任务分散到若干个专业岗位,进行程序化的保养,主要用于小批量武器装备的保养;③流水作业法:划分各作业小组,在各专业工位配备所需的设备,使各型武器装备在各个专业工位上所耗用的时间相等,实现大批量武器装备保养的流水线作业。

六、突出装备现场抢修的保障要求俄军有关条令规定装备维修尽量到现场进行。

目前,从连到集团军所有战术作战级都力争进行战损装备的现场抢修。

特别在营一级,小修通常在装备损坏现场或附近隐蔽测点进行。

在这一级编有一个修理排(分队),其任务是帮助使用人员对损坏装备进行修理。

俄军现场修理的通常作法是:各营在战时设技术观察站,由负责补给和修理的副营长指挥。

技术观察站的任务是观察战场情况,发现损坏装备时,立刻将其位置报告给营修理排,同时对装备损坏程度和原因做出评估。

技术观察站和修理排经常保持通信联络,需要时,营修理排则派人到装备损坏现场去进行修理。

此外,俄军还十分注重装备维修的教育训练和基层维修力量的建设,已以形成一套从设备、管理方法到人员队伍较为完善的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体系。

1.2以美军为代表的英美法综合保障现状一、概况美国在装备保障的发展最具有代表性。

1964年美国国防部颁布DoDI4100.35《系统和设备的综合后勤保障要求》,首先提出了“综合后勤保障”(ILS)的概念,并提出了装备全寿命管理中的综合后勤保障问题;1968年美国国防部指令DoDI 4100.35G《国防系统和设备综合后勤保障指南》中把综合后勤保障划分为11方面的工作要素;1971年颁布了DoDI5000.1《重要武器系统采办》指令,明确指出要将费用作为主要设计参数之一,要把使用和保障费用指标与武器系统设计指标挂钩综合考虑。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认识到保障性问题不仅需要通过分析与设计来解决,更要从管理入手,强调全面解决。

1983年美国国防部修订颁发了指令DoDD5000.39《系统和设备综合后勤保障的采办和管理》,该指令规定保障性应与性能、进度和费用同等对待,规定了从装备寿命周期的一开始就要开展综合后勤保障工作,以达到规定的保障性要求。

到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防部废除了DoDD5000.39,将综合后勤保障纳入国防部指示DoDI5000.2《防务采办管理政策和程序》,确定将综合后勤保障作为装备采办工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1997年5月美国国防部颁布的MIL-HDBK-502《采办后勤》将综合后勤保障改为采办后勤,强调保障性的重要性,明确保障性是性能要求的一部分,保障性分析是系统工程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2003年5月美国国防部颁发的最新版本的5000系列采办条例将保障性和持续保障(sustainment)作为武器系统性能的关键要素,强调在产品的采办和持续保障中,应考虑并在现实可行时采用基于性能的后勤(PBL)策略作为国防部落实产品保障的优选途径。

近年来,美军为了提高维修保障能力,节约维修保障费用,在基地级维修中大力提倡这种持续保障合同维修,主张在基地级维修中利用私营企业的力量,引入军民合作、与军民竞争的机制。

二、现役飞机综合保障存在的问题○1诊断能力差,虚警率高,重测合格问题严重;○2备件供应不足,串件维修问题严重,战备完好性差;○3飞机老龄化问题严重,造成使用保障费用大幅增加,战备完好性急剧下降;○4大型复杂装备系统面临过时淘汰的严重挑战。

三、针对问题的设计改进F-22战斗机从方案设计一开始就重视保障性,把保障性放在与隐身、超音速巡航、推力转向等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方案论证中,4 0%的工作量用于与保障性有关的工作,反复进行权衡分析,如为提高机动性、减少雷达反射面而采用的内埋式武器舱和油箱与飞机的维修性及保障性进行反复多次的权衡。

联合攻击战斗机(JSF)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正在研制的新一代先进战术攻击战斗机,具有隐身、高机动性、高生存性和低成本的特点,在飞机研制过程中强调经济可承受性、通用性和保障性。

在JSF的6个关键性能参数(KPP)中,有三个与保障性有关:出动架次率、后勤规模和任务可靠性。

为了满足这些KPP,必须将J SF设计成高可靠、易于维修和持续保障需要更少资源(人员、零备件和保障设备)的飞机。

为此,美国国防部在强调JSF的经济可承受性的同时,通过改进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设计,采用自主式的后勤保障系统和商务后勤保障等途径,使JSF的使用和保障费用比现役的F-16、F-117等飞机减少50%左右。

2.我国综合保障现状2O世纪8O年代,国外综合后勤保障概念被引入我国,在充分消化、吸收和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军制定并颁布了GJB3872<装备综合保障通用要求》、GJB1371<装备保障性分析》和GJB3837<<装备保障性分析记录》等一系列国家军用标准,为开展装备综合保障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近年来,除了有关综合保障工程的学术活动开展的十分活跃以外,某些型号在工程研制中也初步开展了保障性工作,主要包括开展保障性论证,确定保障性要求,进行保障性分析与设计,研制保障资源,建立保障系统等。

但总的来看,综合保障在装备全寿命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仍不很明确,综合保障与装备的研制、使用、维修等严重脱节,在工程实践中效果不明显。

2O世纪9O年代中期,随着综合保障工程在我军装备建设中的深入和发展,工程装备工作也逐步开展了综合保障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如通过一些典型装备的综合保障工作试点,为综合保障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相继研究和发表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为工程装备综合保障工作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但由于目前我军工程装备综合保障学科建设仍不完善,真正意义上的开展综合保障工作的工程实践很少,缺乏系统研究和工程实践,突出表现在装备论证阶段没有具体的保障性要求和指标;装备设计阶段也没有明确的战备完好性要求、保障性约束条件和保障性设计要求;装备试验以及部署阶段对保障资源和保障系统的考核,往往因经费、进度和依据文件缺乏等因素的影响而简化工作程序或取消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