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第17课诵古诗写故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题17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习重难点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作用。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教师应充分尊重并利用。
教学辅助1.多媒体课件。
2.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学习任务一:激趣导入,了解写作背景激趣导入。
我们的祖国江山秀丽,风景优美,有奇丽的庐山瀑布,有壮观的黄河落日,有塞北的辽阔,也有江南的秀美。
今天,老师邀请大家随我一起泛舟西湖,去看看西湖有着怎样令人心动的美景。
2.写作背景。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这一天他和朋友们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从诗意看,作诗当天朝晴暮雨,诗人既为酒所醉,亦为美景所醉。
此诗是他杭州风景诗中传诵最广的绝唱之一。
学习任务二:朗读古诗,自主学习生字生词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学习生字:亦、抹、宜3.交流识字技巧。
减一减:迹-辶=亦谊-讠=宜多音字:抹4.学习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辨析生字结构,并给生字组词。
饮,左右结构,衣补旁。
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衤”的横撇与竖笔相接于横中线。
学习任务三:理解诗意,想象画面,感受西湖之美1.朗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了解作者。
(1)自由诵读。
(2)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了解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新设计】一、根据古诗内容完成填空。
1.《望天门山》是代诗人所作,人称,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我知道的还有《》《》。
2.这首诗通过、、、、、六个动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的美景。
3.本诗第一句中一词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一、二句中、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二、三句中、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二、请按下列提示从诗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使人联想到佳木葱茏的句子:2.使人联想到清江如练的句子:三、课外拓展。
古往今来,人们用美好的语言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如写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找出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吗?参考答案:一、1.唐李白诗仙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2.断开流回出来天门山3.中断开流二、1.两岸青山相对出。
2.碧水东流至此回。
三、示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小学生开心作文 写作技巧宝典:三级第17课诵古诗写故事ppt教学课件

乐乐和你一起想
《村晚》这首古诗也是咱们学过的,它 描写了夏末秋初傍晚时乡村的景色,诗中有 小草、池塘、大山、落日等一系列的景物。 同学们,请根据古诗试着在脑海里想象一下 这幅图,把它画下来,再用几句话把自己画 的这幅图介绍一下吧。
作业
1.回家将今天学到的古诗故事介绍给别人。 2.回家将《金笔思维》上的【范文择归】
金笔作文三级第17课
诵古诗写故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古诗欣赏
小嘴说古诗故事
同学们,老师知道看了这首 古诗、听了老师的讲述后,你们 也想来描述这首古诗,快讲出来 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砺智故事
乐乐提示:
在这个故事中,寒号鸟只是嘴上说 着明在去做巢,可是从来就没有实际做 过巢,咱们同学千万别学寒号鸟懒惰的 作风,任何事情都要为明天做好准备, 要想到就去做,不能只想不做。
三年级17课古诗三首课文讲解

三年级17课古诗三首课文讲解课文一:《咏鹅》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古诗是北宋文学家韩愈所作的,用来描写了一只鹅。
这只鹅生活在绿水之中,白色的鹅毛浮在水面上,它用红色的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波。
首先,我们注意到诗的韵律和韵脚,这个诗的格律是七绝。
这意味着每一句都是四个字,每两句之间的韵脚音是要求押韵的。
这种韵律给了诗歌节奏感和韵味。
接着,我们来看诗的意境。
诗中描述了白鹅在水中的景象,通过对鹅的描写,表达了韩愈对人与人之间相争斗争的无奈和不解。
诗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两句话直接点出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友爱共处,不应该互相伤害的道理。
此外,诗中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受。
白鹅的白毛和绿水形成鲜明的对比,红掌拨动的清澈水波给人以生动的画面。
这首诗在课本中出现,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韵律和表达方式。
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和理解,能够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诗中所讲述的道理,教学生学会友爱、宽容和合作。
总结起来,这首《咏鹅》是一首朗诵性强的古代诗词,通过对鹅的描写,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友爱与和谐的思考。
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对古诗韵律和意境的理解,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学会友爱、宽容和合作的重要价值观。
课文二:《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首古诗是唐朝文学家李绅所作的。
诗中描写了农民耕种的艰辛和他们生活的困难。
每年春天,农民们辛辛苦苦地种下一粒粟麦,在秋天时,却能收获万颗子粒。
然而,尽管四海的土地都没有闲置,但是农民们仍然饿死。
这首诗的格律是五言绝句,每一句都是五个字,具有押韵和平仄之别。
李绅巧妙地运用了平仄和押韵的技巧,使得整首诗有了流畅的音感。
诗中最引人深思的是对农民生活的描绘。
这首诗所表达的是作者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悲悯之情。
农民们为了生计艰辛劳作,但是他们的努力却往往无法换来充足的食物。
三上l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超详细笔记

三上l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超详细笔记
第17课《古诗三首》是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三首古代诗歌作品:《登鹳雀楼》、《春晓》和《画》。
下面是这三首诗歌的超详细笔记:
1. 《登鹳雀楼》:
- 作者:王之涣
- 内容:诗人登上高楼,远望周围美景,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
- 要点:描写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对美景的赞叹,表达了对壮丽自然景色的向往之情。
2. 《春晓》:
- 作者:孟浩然
- 内容:描写了清晨春天的美景,描述了大自然在春季的美丽和生机。
- 要点:诗人描绘了春天清晨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画》:
- 作者:郑燮
- 内容:通过描绘画中的山水和花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艺术的赞美。
- 要点:诗人通过描述画中的山水和花鸟,表达了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
这三首古代诗歌都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通过阅读这些诗歌,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并且激发对美的感知和思考。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第2课时)
![三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课件]第17课 古诗三首(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ec629a7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3.png)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抬眼远望,看到了怎样的洞庭山水? ▪看着这样的山水,诗人又想到了什么?
学习了《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两首诗的 生字词,了解了两首诗的大意,欣赏了诗人笔下的西 湖和洞庭湖的美景,感受到了诗人对祖国山水的赞美 和喜爱之情。
1.背诵本课的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2.预习《富饶的西沙群岛》。
古诗三首
第2课时
杭州西湖
洞庭湖
合作探究
探究一 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重点字词,理解诗意,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理解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在西湖上饮酒 刚开始天晴后又转为下雨
诗人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他非常喜欢西湖。这一天,他 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 美景,起初阳光明媚,后来忽然下起雨来。在这种情境下,苏 轼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读准读顺。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准节奏。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理解古诗大意。
古诗大意:
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 水面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 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 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划节奏。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人先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近景 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色。
▪诗人后面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远景 山水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是什么意思? ▪月光和湖光交融在一起,是 一种怎样的画面? ▪“无风”的水面像什么呢?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郎骑竹马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登鹳雀楼》、《郎骑竹马来》、《静夜思》三首古诗;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行文特点;3.能背诵《登鹳雀楼》全诗和《静夜思》的前两句。
二、教学重难点1.《登鹳雀楼》、《郎骑竹马来》两首诗的意境;2.《登鹳雀楼》全诗的背诵。
三、教学过程1. 感知新课1.教师放映一段登鹳雀楼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登鹳雀楼》的意境;2.展示《郎骑竹马来》和《静夜思》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形象。
2. 词语解释1.尽:全部用完;2.窮:到底,到头;3.層:层次,楼层;4.无嫌猜:彼此没有顾虑和猜疑。
3. 课文整体理解1.听读三首古诗,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行文特点;2.询问学生对三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教学全诗,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前两句;2.分析全诗的意境和行文特点。
5. 学习《郎骑竹马来》1.阅读诗歌,了解整首诗的情节和意境;2.分析诗歌的构成特点。
6. 学习《静夜思》1.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2.背诵前两句。
7.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登鹳雀楼》的意境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简短诗歌;2.随堂测试《静夜思》的前两句的背诵情况;3.分角色小组朗读《登鹳雀楼》、《郎骑竹马来》等。
四、课堂总结1.整体回顾古诗三首,再次营造古诗的韵味;2.感谢学生的参与与表现。
五、作业布置1.继续背诵《登鹳雀楼》全诗和《静夜思》的前两句;2.写一首自己的古诗或词。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行文特点,背诵《登鹳雀楼》的全诗和《静夜思》的前两句。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下是可爱的编辑给家人们分享的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篇一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篇二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春江花月夜》2.激发想象:请同学们仔细聆听这首的曲子,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这使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3.迁移导入:诗歌和音乐一样,它们的美需要我们用心去想象、感受、体会。
提起这首诗的作者苏轼,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愿意读读他的诗歌吗?(学生可以朗读、背诵、或用歌唱等多种形式来汇报,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吟唱《水调歌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对苏轼的了解。
)4.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欣赏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师范读。
二、引导自学,学有所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坚持每天检查自己一天里该做的事情
有没有 都做完.
金笔作文三级第17课
诵古诗写故事
古诗欣赏
小嘴说古诗故事
同学们,老师知道看了这首
古诗、听了老师的讲述后,你们
智故事
乐乐提示:
在这个故事中,寒号鸟只是嘴上说 着明在去做巢,可是从来就没有实际做
过巢,咱们同学千万别学寒号鸟懒惰的
作风,任何事情都要为明天做好准备, 要想到就去做,不能只想不做。
乐乐和你一起想
《村晚》这首古诗也是咱们学过的,它 描写了夏末秋初傍晚时乡村的景色,诗中有 小草、池塘、大山、落日等一系列的景物。 同学们,请根据古诗试着在脑海里想象一下 这幅图,把它画下来,再用几句话把自己画
的这幅图介绍一下吧。
作 业
1.回家将今天学到的古诗故事介绍给别人。
2.回家将《金笔思维》上的【范文择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