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方法

合集下载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摘要:一、背景及意义二、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方法三、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案例分析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五、结论正文:一、背景及意义人工增雨雪作业是一种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在我国,人工增雨雪作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气象灾害防御手段,对于缓解干旱、保障水资源、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条件、作业方法、催化剂量等,因此,对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进行定量评估,对于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方法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观测数据的评估方法,另一种是基于数值模拟的评估方法。

基于观测数据的评估方法主要通过收集作业前后的气象观测数据,对比分析作业效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受观测数据的影响较大,可能无法全面反映作业效果。

基于数值模拟的评估方法主要通过数值模拟作业过程中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的变化,分析作业效果。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作业效果,缺点是计算量较大,需要较高的计算能力。

三、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案例分析以某次人工增雨雪作业为例,采用基于观测数据的评估方法,收集了作业前后的气象观测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作业后降水量明显增加,作业效果显著。

采用基于数值模拟的评估方法,模拟了作业过程中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的变化,结果显示,作业后云水含量增加,云滴尺寸减小,有利于降水的形成,作业效果显著。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在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估结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二是观测数据的质量,观测数据是评估的基础,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是数值模拟的精度,数值模拟是一种模拟自然界复杂过程的方法,需要不断提高模拟的精度,以更好地反映作业效果。

宝坻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方法

宝坻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方法

宝坻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方法作者:冯正勇安慧文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06期摘要:鉴于抗旱增雨的迫切需要,催化作业的方式是非随机化的,作业的目标区也不固定的实际情况,人工增雨作业的目标区的选择通常总是找最有利于降水的或自然发展最旺盛的云或云区。

因此,在进行效果评估时,存在一个如何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给效果评估带来的偏差,这是非随机化增雨作业效果评估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简要介绍宝坻区目前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的物理检验方法。

关键词:人工增雨;效果评估中图分类号:P481文献标识码:A1引言1998年,宝坻区第一次利用高炮进行人工增雨试验作业,2001年引进流动火箭发射架,从此展开了高炮、火箭联合增雨和冬季火箭增雪业务,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了空中水资源,对缓解农业旱情起到重要作用。

鉴于目前抗旱增雨的迫切需要,催化作业的方式是非随机化的,作业的目标区很不固定的实际情况,而且作业区和目标云的选择通常总是找最有利于降水的或自然发展最旺盛的云或云区,在进行人工增雨效果统计检验时对比区的划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人为主观因素。

因此,在进行效果评估时,存在一个如何减小或消除这些因素给效果评估带来的偏差,这是非随机化增雨作业效果评估中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本文简要介绍宝坻目前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的物理检验方法。

2人工增雨效果的概念人工增雨的效果,一般理解为人工增雨作业后,云和降水是否产生了预期的明显变化。

这种变化既包括降水是否增加,又包括云和降水的宏、微观物理量有无明显变化,即云厚、面积、上升气流速度、雷达回波参数、云内温度廓线、云持续时间以及云中冰晶数浓度、大云滴数浓度、含水量、谱宽等是否产生预期的变化。

前者称为人工增雨的间接效果,也是最终效果;后者成为人工增雨的直接效果或物理效果。

二者原则上应该一致,但由于最终效果所受的影响因子及其时空分布的复杂多变性,实际上他们之间仅表示存在着相关关系。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摘要: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研究目的1.3 研究方法二、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定量方法2.1 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定义和分类2.2 定量评估方法的原理和步骤2.3 数据采集和处理三、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实证研究3.1 研究区域和时间选择3.2 数据分析和结果验证3.3 结果讨论和分析四、结论和建议4.1 结论总结4.2 研究限制和展望4.3 建议和应用正文:一、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加剧,干旱、缺水等灾害性天气现象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人工增雨雪作业作为一种有效的气象灾害防御和气候资源利用措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分析其对缓解干旱、增加土壤湿度、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等方面的实际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人工增雨雪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1.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量评估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对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二、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的定量方法2.1 人工增雨雪作业的定义和分类人工增雨雪作业是指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实现增雨雪、防雹、消雨、消雾、防霜等目的的活动。

根据作业方式和催化剂的不同,人工增雨雪作业可以分为飞机增雨雪作业、火箭增雨雪作业、地面增雨雪作业等。

2.2 定量评估方法的原理和步骤定量评估方法的原理是通过对比分析人工增雨雪作业前后的气象数据,评估作业对降水、湿度等气象要素的影响。

具体步骤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

2.3 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主要包括气象观测数据和人工增雨雪作业数据。

气象观测数据包括降水、湿度、温度等要素,可以通过现有的气象观测网络获取。

人工增雨雪作业数据包括作业时间、地点、催化剂类型、作业方式等,需要从相关管理部门获取。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质量检查、数据插补和数据分析等。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一、引言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是一种人为干预天气的方法,通过向云层中喷洒云雾凝结核或冷凝剂,以促使云中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而增加降水量。

这种作业方法在农业、水资源管理和气象灾害防治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对于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评估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

本任务书旨在定量评估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背景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评估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

传统的评估方法主要依赖于观测和统计分析,如降水量的变化、云粒子的浓度和大小等。

然而,这些方法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观测数据的不确定性、评估指标的选择和数据分析的复杂性等。

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方法来定量评估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

三、目标本任务的目标是开发一种定量评估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效果的方法,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和模拟实验的验证,得出客观、可靠的评估结果。

具体目标包括: 1. 确定评估指标:选择合适的指标来评估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如降水量增加率、降水分布的均匀性等。

2. 收集观测数据:收集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过程中的观测数据,包括云粒子浓度、降水量等。

3. 分析观测数据: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评估结果。

4. 进行模拟实验:基于已有观测数据,进行模拟实验,验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5. 编写评估报告:根据评估结果,编写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报告,提供科学依据。

四、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 ### 1. 确定评估指标根据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特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

例如,可以使用降水量增加率来评估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的效果,即降水量与无作业情况下的降水量之间的比值。

此外,还可以考虑降水分布的均匀性、降水强度的变化等指标。

2. 收集观测数据在人工增雨和增雪作业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的观测数据。

可以使用云粒子探测器、降水量测量仪等设备进行观测。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任务书一、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人工增雨雪作业作为一种有效的气象水资源调控手段,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科学、合理地评估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数据和效果评估模型的方法,并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二、人工增雨雪作业原理1.作业目标人工增雨雪作业的主要目标是增加降水量,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作业过程中,通过向云层投放催化剂,促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雨滴或雪花,从而提高降水量。

2.作业方法人工增雨雪作业方法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利用飞机、火箭等载体向云层投放催化剂;另一种是在地面设立发射装置,向云层发射装有催化剂的炮弹。

3.作业效果评估指标评估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主要指标有:降水量、降水概率、降水强度等。

三、效果评估方法1.观测数据收集收集作业前后的气象观测数据,包括降水量、气温、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2.数据分析与处理对收集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项效果指标。

同时,采用对比分析法,评估作业区域与非作业区域的降水差异。

3.效果评估模型构建效果评估模型,结合观测数据和效果指标,对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进行定量评估。

四、案例分析1.人工增雨雪作业实例以某地区为例,分析人工增雨雪作业的过程和效果。

2.作业效果评估结果根据观测数据和效果评估模型,对作业效果进行定量评估。

3.结果分析与讨论分析评估结果,探讨作业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今后作业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五、作业效果评估与应用1.作业方案优化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作业方法和策略,提高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

2.作业策略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作业策略,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

3.气象灾害预警与防范结合作业效果评估,加强气象灾害预警和防范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六、总结与展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观测数据和效果评估模型的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定量评估方法,并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定量评估研究综述

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定量评估研究综述

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定量评估研究综述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定量评估研究综述人工增雨是一种人为干预气象过程的措施,通过向云中投放云雾水或冰核剂,以促进云中水滴和冰晶的形成,增加降水量。

作为一项涉及气象、环境和水资源等领域的综合性技术,人工增雨对干旱地区补水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人工增雨的效果评估一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研究进行综述。

首先,人工增雨的效果评估方法主要分为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两类。

主观评估是指基于专家经验或观测数据进行评估,其缺点是主观性强、主观性强、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结果不具备客观性。

客观评估是指基于科学方法和统计分析进行评估,核心是建立评估模型。

当前,客观评估方法在人工增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涉及多个指标。

常见的评估指标包括降水增加量、降水区域范围、降水强度和降雪量等。

其中,降水增加量是评价人工增雨效果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可以通过比较人工增雨作业区与对比区的降水量差异来进行评估。

降水区域范围则评估人工增雨作业对降水的影响范围,通常以有效作用区面积作为评估指标。

降水强度是指评估人工增雨作业对单个降水事件的影响程度,通常采用雨量指标来评估。

最后,降雪量是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评估时比较关注的指标之一,多用于人工增雪作业的评估。

进一步,从可行性和准确性角度考虑,对于人工增雨的效果评估,需要建立适当的定量评估模型。

近年来,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例如,基于统计分析的模型,通过对历史增雨事件进行分析建模,预测人工增雨作业对降水的影响。

另外,基于数值模拟的模型则利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型模拟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从而得到更精确的评估结果。

同时,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评估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最后,我国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定量评估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评估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的确定是一个关键问题。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检验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1. 背景介绍人工增雨(雪)作业是指利用人工手段促使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降水,从而增加降水量的一种气象调控技术。

在我国,人工增雨(雪)作业已经有着长期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对于缓解旱情、补充水源、改善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然而,如何对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进行科学、准确的检验和量化研究,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评估方法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气象观测数据分析、降水量变化检验、对比试验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利用降水量的变化作为评估标准,但这种方法常常受到地理环境、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不够科学和准确。

寻求一种更科学、更准确的量化技术研究方法尤为重要。

3. 量化技术研究任务书为了实现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科学、准确的检验和量化研究,我们提出以下研究任务书:3.1 气象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需要对人工增雨(雪)作业区域的气象观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包括降水量、湿度、云量等指标,以了解人工增雨(雪)作业前后的气象条件变化情况。

3.2 物理模拟实验进行人工增雨(雪)作业的物理模拟实验,通过在实验室或仿真环境中模拟人工增雨(雪)作业,观测降水量的变化,以验证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

3.3 数值模拟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对人工增雨(雪)作业后的降水量变化进行预测和分析,以得出科学、准确的评估结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检验和量化研究是一项极具挑战性和意义的工作。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能够更加科学、准确地判断人工增雨(雪)作业的效果,为相关决策和应用提供更有力的依据。

5. 总结通过对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检验和量化研究,可以提高人工增雨(雪)作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为我国的气象调控工作提供更科学、更可靠的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任务书的提出和实施,能够为人工增雨(雪)作业效果的科学评估和量化研究做出积极的贡献。

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初探

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初探

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初探前言人工增雨是一种人工干预气象过程的方法,旨在改善气象条件,增加降水量,以防止干旱或缓解自然灾害的影响。

目前,人工增雨技术的应用已经相对成熟,但对其效果的检验和评估一直是科学家们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方法,并对效果进行分析。

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检验方法常用的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检验方法主要有两种:可比性分析和统计分析。

其中,可比性分析是通过分析和对比增雨时段与非增雨时段的降水态势及环境变量来判断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而统计分析则是通过对比人工增雨地区和对照地区的降雨量、降雨强度、降水时长等气象数据,来得出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

可比性分析在可比性分析中,首先需要对增雨时段和非增雨时段进行对比,以了解增雨期间降水情况的变化。

这一步骤能够发现地面人工增雨是否会改变原有的环境变量,从而造成降水情况的变化。

其次,需要进行环境变量的对比。

将增雨时段与非增雨时段的环境变量进行对比,如温度、气压、湿度等变量,以了解人工增雨作业是否对环境变量造成了影响。

如果环境变量的差异性较大,则说明人工增雨作业威力较强。

最后,需要对比将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地区与已增雨地区的降水情况,以判断人工增雨是否具有显著的增雨效果。

统计分析在统计分析中,需要对比人工增雨地区和对照地区的全部气象数据,以了解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

首先,需要对比降雨量的差异,判断人工增雨作业是否能够带来显著的增降水量。

其次,需要对比降雨时长、降水频率等数据,以深入了解人工增雨作业对气象条件的影响。

效果分析综合可比性分析和统计分析的结果,可以基本判断地面人工增雨的效果。

如果人工增雨作业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变降水情况,增加降水量和频率,并且能够对干旱或其他自然灾害进行缓解,那么认定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是成功的。

结论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检验和评估,是对人工增雨技术应用的科学评价,是推进人工增雨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重要一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对 比的方法是将某地每次作业的作业区上风方和下风 方分别划成对 比区和影响区 ( 目标Ⅸ)两个 区域 ,分 别统计对
比 区和 影 响 区 的 雨 量 ,然 后 将 对 比 区 和 影 响 区 的 雨 量 进 行 对
又包括 云和降 水的宏 、微观 物理量有无 明显变 化 ,即云厚、面 积 、上升气 流速度 、雷 达回波参数 、云内温度 廓线 、云持续时 间以及 云中冰晶数浓度 、大云滴 数浓度、含水量、谱 宽等是否 产生 预期 的变化。前者称为人工增雨 的间接效果 ,也是 最终效 果 ;后者成为人工增雨的直接效果或物理效果 。二者原则上应 该一 致 ,但 由 于 最 终 效 果 所 受 的 影 响 因子 及 其 时 空 分 布 的复 杂 多变性 ,实际上他们之 间仅表示存 在着 相关关 系。1 述用来 I上 ] 表示效果 的量 ( 包括物理量和非物理量 )通称为效果指标 。人
1= 2 0k 。 0 m2
所有 作业 目标 区面积之 和 ,即为总 目标区面积 ( 当有多个 作业点 同时作业 ,目标 区重叠 时 ,重 叠的部分 只计算一次 ) 。 对 比区 :宝坻 区内除 目标 区以外 所有出现降水的 区域 ,定
为对 比区。
[] 1 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 司.人 工影 响天 气培 训教材 [ .北京 :气 M]
E=Y 0 —y 或
R= ( —yO Y *10 Y S )/ o 0 % () 2
() 1
()试验期 两区所受 影响的天气系统以及降水类型相似 。 3 ()两 区均应有较稠密的降水量观测点。 4 32 确 定 对 比 区 和影 响 区 的面 积 .
影 响 区 的面 积 可 以表 示 为 :
1 2 AG I U T R ND L U HNO O 3 RC L U E A T C L GY
取 50 0 、80P 的合成风 ;影响时间取 3小时 。影响 区面 0 、70 5h a
积 确 定 后 ,在 影 响 区 的 上风 方取 相 同 的 面 积 作 为 对 比 区 。
达到 7 %以上 ,可见 ,这类 预测 模 型对历 史 汛期 降水 量有 着 0
较 2 世纪前 1 1 0年降水量偏多 ,汛期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 ( )根据气象要素时间序列所蕴含 的不 同时间尺度振荡 特 3 征进行数理统计 中算术平均值拓 展 ,建立 不同类 型的均 生函数 预测模型方案 ,将预报 降水量值 与实 况降水量值距 平百分率 符 号相 同或符号 相异 时误 差 <2 %作为评定标准 ,经过计算后 得 0 出拟合及预报效果 较好 ,且攸县汛期 降水 量预测结 果正确率 达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引 言
测量 到 Y,而 v O 又无法测量到 。因此 ,人工增雨效果检 验就归 结为通过各种间接途径对 Y 进行定量估计 的问题 l 。 o 2 j
19 年 ,宝坻 区第一次利用 高炮进 行人工 增雨试 验作业 , 98 20 年引进流动火箭发射架 ,从此展开 了高炮 、火箭联合增雨 01
的侧面。 ()地形 、面积 与 目标 区相似 ,这 主要是 为 l尽 可能的消 2 『 除 地 形 所 引 起 的降 水 量 的差 异 。
工增雨作业后 ,最关心 的问题是 :是否增加 了降水 ,增加 了多
少。
设Y 是增雨作 业后 的降水 量 ,而 Y 是 不 进行 增雨 作业 时 o 的 自然降水量 ,则 人工 增雨 作用的效 果可以表示为
比,最后 ,计算人工增雨作业效果及效益 ,具体步骤为 :
3 1 选 定 目标 区和 对 比 区 .
目标 区是 指 受 到 人 工 催 化 作 业 影 响 的地 区 , 一般 位 于 人 工 催化作业 的作业 点下 风方 向 ;对 比区是 指不受人 工催化作业 影
响的地 区。通 常对比区的选择 要满 足 ・ 下要求 : ( )不受人工催化作业影响 。根据统计 的试验高空盛 行风 1 向 ,对 比区应选择在 人工催化 作业 的上风方向或者垂直于风 向
2 人 工 增 雨 效 果 的 概 念 人 工 增 雨 的效 果 ,一 般 理 解 为 人 工 增 雨 作 业 后 ,云 和 降 水 是 否 产 生 了预 期 的 明 显 变 化 。这 种 变 化 既 包 括 降 水 是 否 增 加 ,
果 ,提高作业效果评估 的可信度 ,可采用 区域对 比的方法来 进 行统计分析 。
确定 ,催化时 间一 般为 1 时。 小
K=V*t () 5
43 1 画出 目标区和对 比区 ,并计 算 目标区面积为 86m .. 8k 2 432 第二 ,计算 目标 区和对 比区平 均雨 量 。位 于 目标 区 内 ..
其中 V为 回波移动速 度 ,单位 为 K / m 小时 ,t 为催 化作用
估计 y 的方法 一般 有两种 :一种是 物理 预报 方法 ,另一 n
种是统计推断的方法 。由于现有的预报方法 ,无论是天气学方 法还是数值模拟方法 ,都还不能做到以满足效果检验 的精确度 对一次降水过程做 出定时 、定位 、定量 的预报 。迄今为 止 ,效 果检验 主要是利用 以数理统计 为基 础的统计 学方 法进 行推断。 3 人工增雨作业效果 的检验方法 目前人工增 雨 作用效 果 检验 方法 主要有 三 种 :即统计 检 验 、物理检验和数值模 拟。人 工增 雨作业 在很大程度 上属于 ・ 种政府行为 ,主要以大范 围的抗旱 和补充地 面水 资源为 目的。 而政府部 门最关心 的是人工增雨 的具体增加量 ,或是投入 的直 接经济效益 。因此 ,在作业 的设计上难 以采用随机化试验 和固 定 目标 区方法 。但是 为 了能够更 客 观 的评 估 人工 增雨作 业效
人 工 影 响 天 气 工作 。
例 :2 1 年 4月 2 01 9日,受高 空槽影 响 ,我 区 出现 降水 过
( 接 第 15页) 上 2
验 ,当预报降水量值 与实况降水量值距平百分 率符 号相同或符 号相异但绝对误 差 <2 %时 即得 到检验效 果为正确 ,否 则即判 0 定为降水量值 预测 预报为错误 。由于此模 型公式在 全面考虑降 水量观测值受起报 时刻远近效用逐渐下 降影 响的情况下 ,又根 据时 间序列周 期性变化作 出相应对策 ,因此 ,经过计算 后得 出 拟合及预报效 果较 好的结论 ,攸县汛期 降水量 预测 结果正确率
农业与技术 第 3 鲞 箜 曼 2 塑

宝 坻 区 人 工 增 雨 作 业 效 果 评 估 方 法
冯 正 勇 ,安 慧文
( 宝坻区人 工影响 天气办公 室 天津 3 10 ) 080 摘 要 :鉴于抗旱增雨的迫切 需要 ,催化作业的方式是非随机 化的,作业 的 目标 区也不 固定的实际情 况 ,人 工增雨作业的 目标 区的选择
4 1 目标 区和 对 比 区 的选 择 . 目标 区 :将单 个火箭作业 点 的 目标 区定为 一个矩 形 区域 ,
作业点位 于矩 形区域短边 。增雨作业火箭设计 方向一般垂直于
云的来 向,因 此 ,其 边 长 为 火 箭 催 化 剂 播 撒 长 度 L ( 为 定 5 m) k ,扩散系数 K由雷 达探 测 回波移 动速度 和催 化作 用 时间
时间。
雨量站 1 个 ,平 均降水量 Y为 0 5 m,对 比区平均 降水量 Y 1 .m n
为 03 m。 .m
假设 回波移动方 向为西北 一东南 ,移 动速度 每小 时 2k , 0r n 影响 时间 1 时 ,作业 点 向西南方 向发射一枚火箭 弹 ,则 目标 小 区范 围为 L*v*t =5*2 0*1=10i 。如果 分别 向东北 和西 0k2 n
表 1 21 0 1年 4月 2 1 9 0至 2 :3 91 1 :3 5 0 o宝坻 区降 水 量
式 中 :增水 量 Q的单位为 1a 万 吨) 0t( ,Y和 Y 的单位为 n ln( / 毫米 ) Y的单 位为 l 2( l l ,s q 平方公里 ) . 为单位 变换系 m ,0 1 数 。将每个作业 点的增水量 Q累加就得 到总增水量 。 4 宝 坻 区 人 工 增 雨 效 果 评 估 方 法 宝坻全 区面积 15k 2 4 0m ,区 内有人 影作业 炮站 8个 ,一次 作业 H标区几乎覆盖全市 ;同时地 理位置上与蓟县 、武 清、宁 河及 河北 廊坊 、唐 山等接壤 ,任何 一个 方向实施人影作业 ,我 区均 处于污染区 ,在进行效果 统计 时 ,很难找到符合要求 的 目 标 区。因此有必要找到符合我 区特 点的增雨效果评估方案 。
4 33 最后计算增雨量和增水量 。上例 中增雨量 /y=Y— , .. x 为 02 m;增 水 量 Q:Ay*为 1. 万 吨 .m 77 各作业 日增水量之和为全年 累计增水量 。
参 考 文 献
南各发射 一枚 火箭弹 ,则 目标 区范围为 2 L*v*t *5*2 =2 0*
式 中 L为火箭 弹催 化剂 播撒 长度 ;K为催化 剂扩 散 系数 , 由高空风和影 响时间来确定 ,高空风 用 临近测站 的探 空资料 ,
事实上 ,y Y 这两个量是无法 同时测量 的。实施增雨作 和 o
业 后 ,只 有 Y可 以 测 量 到 ,而 Y 是 无 法 测 量 的 ;反 之 ,可 以 o
象 出版 社 ,20 . 03
[] 2 陈光 学 等 .火 箭 人 工 影 响 天 气技 术 [ .北 京:气 象 出版 社 , M]
2 0 0 8.
4 2 分 别 计 算 出对 比 区和 影 响 区 平 均 雨 量 Y和 Y . n 4 3 计 算增雨量和增水量 .
作者简介 :冯正勇 (99一) 15 ,男,天津市人 ,工程 师,主要从事
室 匿
33 分别计 算 出对 比区和影响 区平均 雨量 Y和 Y . n 34 计 算 增 水 量 Q .
Q=( Y—Y ) Y . o *S *0 1 ()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