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指导预报

合集下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工增雨工作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工增雨工作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工增雨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03.07.22•【字号】青政办[2003]102号•【施行日期】2003.07.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人工增雨工作的通知青政办[2003]102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最近,省政府决定在黄河上游地区扩大人工增雨作业。

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对人工增雨工作的领导。

近年来,我省人工增雨工作不断得到加强,作业范围进一步扩大,为防御气象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河流流量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今年以来,由于黄河上游无有效降雨,黄河来水减少,牧区及黄河沿岸地区出现干旱,已严重影响到我省工农业生产。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人工增雨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人工增雨工作,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人员落实到位、后勤保障到位、物资供应到位,保证人工增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认真组织实施人工增雨项目。

各级气象部门要按照省气象局制定的人工增雨作业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作业布点方案、指挥方案和天气预报保障方案,掌握时机,形成合力,联网作业,加大作业力度,扩大作业面积。

各作业点要加强值班,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情况,抓住每一次天气过程,认真开展作业。

三、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特别要教育农牧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积极配合气象部门做好人工增雨工作,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对干扰和影响人工增雨工作的行为要进行劝说和制止。

四、规范操作,确保安全。

各级气象部门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教育,保证作业人员严格按照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必须在批准的空域和作业时限内进行。

青海省人工增雨天气报转换系统设计

青海省人工增雨天气报转换系统设计

青海省人工增雨天气报转换系统设计
李有宏;马元仓;等
【期刊名称】《青海气象》
【年(卷),期】2002(000)004
【摘要】人工增雨对预报服务的要求较高,由于资料传输的时效及准确性影响着预报服务的质量,根据2002年《春季人工增雨天气报告》,结合预报服务实际情况,青海省气象台研制了“青海省人工增雨天气报转换系统”,这一系统的研制对今后人工增雨期间预报人员及时掌握各站的天气情况,提高人工增雨预报服务质量起到积极的作用。

【总页数】3页(P45-47)
【作者】李有宏;马元仓;等
【作者单位】青海省气象台,西宁810001;青海省气象台,西宁8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81
【相关文献】
1.西藏地区不同降水天气系统自然降水特征及人工增雨天气条件分析 [J], 央金白姆;益西卓玛;加勇次成;周洪莉
2.甘肃省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分型和天气特点 [J], 李宗义;庞朝云
3.赴泰国人工增雨机技术及人工影响天气技术考察报告 [J], 陈跃;卢广献;
4.青海省《人工增雨天气报告电码》的编制及应用 [J], 王治邦;何生存;郭三刚;景
拉萍
5.我国中部区域人工增雨天气系统分型及典型天气系统特点 [J], 杨敏;黄毅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顺利通过省发改委项目稽查

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顺利通过省发改委项目稽查

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顺利通过省发改委项目稽查

【期刊名称】《青海气象》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2009年11月4日至6日,青海省发改委联合省三江源办公室组成的稽查组对省气象局承担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人工增雨工程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稽查。

稽查组通过对工程管理和实施效果等的综合检查,认为省气象局承担的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建设情况和项目管理良好,无违纪违规行为,项目已初步发挥投资效益。

【总页数】1页(P59)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723.3
【相关文献】
1.西部测图工程的先行者——甘肃省测绘工程院三江源测绘实验项目侧记 [J], 赵君钱;蒲天瑜
2.重彩描绘三江源——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编制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工作综述 [J], 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
3.师伟杰在三江平原东部地区土地整理重大工程调整项目专家评审会上强调——统筹全局科学调整确保重大工程项目顺利实施 [J], 陈明
4.三江源人工增雨工程资源卫星应用处理软件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J], 无
5.浙江省发改委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稽查新安集团草甘膦项目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之水天上来——青海省气象局黄河上游人工增雨记实

黄河之水天上来——青海省气象局黄河上游人工增雨记实

黄河之水天上来——青海省气象局黄河上游人工增雨记实代随刚
【期刊名称】《青海气象》
【年(卷),期】1997(0)3
【摘要】引子没有人不知道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瓦族繁衍成长的摇篮。

没有谁不知道,黄河,在她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用自己丰美甘醇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的代代子孙,用她那温暖宽广的胸怀孕育了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灿烂文化。

然而,谁又能想到,从二十世纪丸十年代以来,黄河不再象锐不可挡的利剑,直指东方的大
【总页数】6页(P50-55)
【作者】代随刚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81
【相关文献】
1.1997-2016年黄河上游河曲地区人工增雨综述 [J], 靳少波;沈延青
2.提早准备,成功开展人工增雨防雹工作rn——记田林县气象局成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的体会 [J], 杨再位
3.从一项野外科学试验到一个国家级生态保护区的诞生——纪念青海省气象部门实施黄河上游人工增雨试验二十周年 [J], 德力格尔;
4.青海省气象局首次在黄河上游地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J], 代随刚;
5.黄河上游人工增雨效益评估研究及应用 [J], 张俊才;沈延青;曹光明;邹松兵;陆志翔;靳少波;李芳;阮宏威;蓝永超;董晓宁;康耀辉;张毅;李季;尹振良;许宝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5.06.01•【字号】•【施行日期】2015.06.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2015年3月27日青海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气象灾害,是指干旱、暴雨、暴雪、寒潮、冰雹、霜冻、低温、高温、雷电、大风、沙尘暴、大雾、霾等所造成的灾害。

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农牧业和林业有害生物等因气象因素引发的衍生、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适用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条气象灾害防御是基础性公益事业。

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御、预防为主的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协调机制,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御应急联络、信息传递、灾情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气象灾害防御资源,促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均衡发展,对气象灾害频发地区、贫困地区的气象灾害防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投入给予扶持和倾斜。

第六条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雷电防护及人工影响天气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国土、交通运输、公安、教育、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民政、农牧、林业、水利、环保、旅游、城市管理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青海省森林火灾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

青海省森林火灾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

115第1卷 第19期产业科技创新 2019,1(19):115~116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青海省森林火灾发生特点及成因分析郑 玲,谢 捷,雷春苗,刘 玮(青海省气象服务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1)摘要:森林火灾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会给林业生产巨大损失,而且会给生态环境保护造成不利影响。

青海省是森林火灾出现频率较高的省份,护林防火形势严峻。

本文结合青海省森林火灾调查资料,首先分析了青海省森林火灾发生特点,接着探究了森林火灾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几点防范森林火灾的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森林火灾;青海省;人工增雨中图分类号:S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19)19-0115-02森林火灾指的是失去控制且对人类以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以及灾难的林火[1]。

森林火灾具备危险系数高、突发性较强等特点,对国家森林资源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均构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森林火灾出现频率攀升,森林防火压力也变得十分严峻。

掌握森林火灾发生特点以及成因是有效控制以及防御森林火灾的前提。

所以,加强森林火灾发生特点以及成因研究尤为重要。

青海省森林资源作为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大致处于澜沧江、长江、黄河流域高山峡谷区域,这些森林资源发挥着调节气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等各类生态功能。

但与此同时,青海省也是森林火灾高发区。

目前,青海省有1 096.94万hm2的林地,有452万hm2的森林,5 010万m3的蓄积林,森林覆盖率为6.3%。

森林火灾是气象因子以及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为了更好的为森林防火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青海省森林火灾发生特点,接着探究了森林火灾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几点防范森林火灾的建议。

1 青海省森林火灾发生特点1.1 午后时间段森林火灾出现频率较高根据近年来青海省森林火灾发生情况了解到,青海省发生的森林火灾事件中出现时间段最高的时间段为午后13 h~17 h,在这个时间段出现的森林火灾占70%;其次是8 h~13 h,这个时间段森林火灾占20%,其余时间段森林火灾占10%。

《火箭人工增雨(雪)作业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火箭人工增雨(雪)作业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二是适当作业部位,作业部位是否适当,即作业云系是否 具有作业潜力、作业高度是否合适。根据目标云系的经验播撒 区域和经过充分实践检验的播撒窗温度范围,提供初步判断作 业部位的依据。
三是适当播撒剂量,播云时一般人工冰核的浓度应达到 104/m3 才能对降水过程产生显著作用,而碘化银在-10℃成核 率为 1.03×1015 个/g。经过与目前主要使用的作业弹药进行 换算,提供出单次作业弹药耗用范围值,为作业剂量提供科学 依据。
3
3、标准初稿意见征求阶段
标准计划下达后,起草小组向国家人影中心、山东省人影 办、北京市人影办、陕西省人影办、甘肃省人影办、宁夏人影 办、西宁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局、海东市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局、 海南州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局、海北州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局、西 部战区兰州空军基地、陕西中天火箭技术有限责任公司(41 所),内蒙古北方民爆器材有限公司(556 厂)、青海省质量 技术监督局、青海大学等 15 个行业内外单位进行调研,收集 意见和建议,共收到 11 位专家共 21 条意见,意见主要涉及: 标准的书写格式、作业“三适当”如何体现、作业安全管理、 作业准备过程需满足的要求、作业流程、火箭弹安全运输等 6 各方面的问题。
7
作业预案的重要依据。 根据气象台短期预报,当天气过程临近本省时,结合模式
预报产品、人影潜势预报产品、卫星反演产品等资料对作业目 标区云系进行性质和结构的分析,确定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潜力 区,制定出地面云系类型、作业区域及高度、作业时段、作业 方式等内容的作业预案。作业预案中相应作业区域的作业人员 需登录人工影响天气综合业务平台网页申请和手机申请模块, 做好空域申请准备。
3.4 催化作业实施阶段 催化作业实施阶段主要是根据作业方案中作业目标云系 和增雨条件实施作业的阶段。结合作业条件的变化,实时调整 作业方案和作业参数是该阶段的核心部分,是保证合理作业、 科学作业的重要支撑。 催化作业实施阶段(0h-3h)主要按照青海省地面作业空

青海省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数值模拟分析

青海省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数值模拟分析

青海气象1引言近30a来,云和降水的数值模拟技术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并在人工影响天气各个方面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1-2],但由于云和降水自然变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致使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的科学检验至今仍然是世界性难题。

世界气象组织(WMO)在《关于人工影响天气现状的声明》中明确指出了人工增雨是一门发展中的技术,并强调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效果检验对提高人工增雨业务的科学性有重要的意义。

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检验评估作为人工增雨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逐步成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迫切需求[3]。

同时,提高效果检验评估的科学性,可以促进人工增雨理论和方法的发展[4]。

因此,建立和发展适合本地区人工增雨作业实际的科学、客观的效果检验评估技术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开展科学、客观的人工增雨效果检验评估对于推动人工增雨活动的科学发展、减少作业的盲目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完善云和降水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提高人工增雨作业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获得社会与公众的积极支持都有重要的作用[5-7]。

2催化模式和实验设计2.1催化模式目前利用数值模式进行人工催化试验的方法主要有三种[8]。

第一种方法是在预先选定的温度区域内直接把过冷水转化为冰晶,这种转化可以是一个格点上的瞬时转化,也可以是多个格点上的缓慢转化;第二种方法是在预先选定的时空范围内增加一定数量的冰晶浓度和相应的冰晶混和比含量,这种方法适用于原理和试验性研究;第三种方法是在云层的合适部位加入催化剂,同时考虑催化剂的核化及其与云凝结物粒子相互作用的微物理过程,采用这种方法模拟的催化过程与自然云中播撒催化剂的扩散增长过程最为接近。

现以美国Oklahoma大学CAPS(The Center for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Storms)中心的薛明教授等[9-10]发展的中尺度非静力模式系统(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ARPS)为基础,采用上述第二种方法,即在预先选定的时空范围或者指定的作业线路上,通过增加一定数量的冰晶浓度和相应的冰晶混和比含量的方式,改进人工催化云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和优化催化物理过程,对2012年5月23日青海省一次飞机人工增雨过程进行了催化数值模拟试验,并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效果数值模拟的初评估,提供对飞机人工播云后作业区及影响区域的增水量进行模拟计算,给出平均增雨率和催化影响范围,最后,分析了催化增雨的云微物理过程青海省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数值模拟分析韩辉邦张博越田建兵康晓燕马学谦(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西宁810000)摘要:利用基于ARPS的中尺度云系人工增雨数值模式系统,对2012年5月23日发生在青海省东部地区的一次飞机人工增雨过程进行了催化效果数值模拟试验,给出了人工播云后作业区和影响区的增雨量、平均增雨率、催化影响范围等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指导预报
、24小时天气形势分析
制作:青海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决策指挥中心2009 年09月02日
根据9月1日20时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分析,9月2日我省北部地区仍处于冷空气
影响当中,南部受高原局部切变影响,北部地区以晴好天气为主,南部地区以小雨为主、局部地区为中雨。

2009年9月2日20时天气过程区预报图2009 年9月3日20时天气过程预报图
通过天气过程预报分析,到9月2日20时,在海北大部、海东、海南、黄南、玉
树局部有较明显降水产生;到9月3日20时,较大量级的降水主要出现在果洛、海北局部、海南、果洛南部。

全省仍处在一次较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当中。

、短时预警指导产品分析
Thi Si Fr«:4iL ct細应亦(mm) dudi凹20国闻了(MUC)
国家气象中心发布2009年9月2日08时至11时降水预报国家气象中心发布2009年9月2日14时至17时降水预报
Dw 24h Foree/t of 曲in 佃II (mm) dud 闊 2009040120100W9<5120 (MdC)
国家气象中心发布2009年9月2日08时至9月3日08总降水预报
根据2009年9月1日20时国家气象中心人影模式产品分析,9月2日08至 11时,全省无明显降水产生;9月2日14至17时,全省无明显降水产生;通过9 月2日08时至9月3日08时24小时降水量分析,玉树大部、海西西部、果洛大 部有小雨或阵雨产生。

、增雨指导意见
9月2日20点区域作业建议 9 月3日20点区域作业建议
适宜增雨区域:
4
2
Is21
32
1
2009年9月2日08时我省各增雨区降水等级预警图签发:张博越值班员:林春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