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如何实施人工增雨
科学常识题

41.经常被称为“温室气体”的是(B)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氯氟烃;D.臭氧。
42大气层中臭氧层的作用是(C)A.吸收红外线;B.吸收热辐射;C.吸收紫外线;D.吸收核辐射。
43.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是(D)A.煤气;B.碳酸气;C.氮的氧化物;D.氟里昂。
44.作为穿甲炮弹弹头的特殊装药的是(D)A.黑色火药;B.黄色炸药;C.无烟炸药;D.铝热剂。
45.烟花爆竹造成的危害主要有(D)A.水污染、噪声及炸伤事故;B.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噪声污染;C. 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火灾;D.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火灾及炸伤事故。
46.多少根香烟中所含的尼古丁的总量如果直接注入人体,能够致死?(A)A.20根;B.1根;C.100根;D.无法确定。
4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香烟的过滤嘴可以除去烟雾中的有毒物质;B.有过滤嘴的香烟毒性比无过滤嘴的明显降低;C.吸有过滤嘴的香烟不会危害健康;D.香烟的过滤嘴并不能除去烟雾中的有害成分。
48.大气污染包括(B)A.氮、硫、磷等的氧化物及“光化学烟雾”的污染;B.氮、硫、碳等的氧化物及大气飘尘的污染;C.氮、硫、碳等的氧化物及“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氮、硫、磷等的氧化物及大气飘尘的污染。
49.由于二氧化硫污染而造成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是(C)A.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件;B.日本富山骨痛病事件;C.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D.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50.导致日本水俣病事件的罪魁祸首是(C)A.汽车尾气;B.多氯联苯;C.甲基汞;D.四乙基铅。
51.大气中一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A)A.煤和石油的缺氧燃烧;B.有机物质的腐化分解;C.二氧化碳与大气中的有机物的反应;D.动植物呼出的废气。
52.土壤能为植物生长提供的肥力要素是(C)A.氮、磷、钾、钙;B.碳、水、氧、氮;C.水、肥、气、热;D.氮、磷、钾、水。
53. 欲除去小苏打溶液中含有的少量苏打杂质,加入的物质最宜选用(A)A.二氧化碳;B.盐酸;C.碳酸氢钙;D.氢氧化钙。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风险因素及管控措施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风险因素及管控措施摘要:人工影响天气作为气象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手段,对于有效缓解旱情、保障农牧业安全生产等至关重要。
飞机增雨作业是红河州人工影响天气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飞机增雨作业技术的日渐完善,人工增雨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此过程中却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使飞机增雨效果大打折扣。
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飞机增雨作业进行概述,并重点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风险因素及有效管控措施,以期能够为最大限度规避作业风险,提升飞机增雨效果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风险;管控引言红河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及云南省东南部,全州总面积为3.293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地貌起伏明显,包括丘陵、山地等多种地貌类型,隶属于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型湿润季风气候区。
近年来,随着全球加剧变暖,红河州干旱、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了当地民众的日常生产生活。
其中干旱作为红河州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由此产生的影响及危害不容忽视。
为有效减轻干旱灾害造成的影响及危害,红河州积极开展飞机增雨作业,且表现出作业时间长、面积大、播撒部位均匀而精准、影响范围广等特点,不仅显著增加了红河州降雨量,还有效保障了当地农牧业的高产稳产,而且在生态环境修复、重大社会活动及森林草原防火等气象保障工作中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飞机增雨工作当中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风险因素,直接影响了飞机增雨作业安全性及其顺利开展。
因此,如何有效管控作业风险,确保科学开展飞机增雨作业被引起高度关注。
1飞机增雨作业概述飞机增雨作业指的是飞机搭载要素探测设备、地空通信系统、催化剂撒播设备等先进设备,将催化剂播撒于高空当中,人为影响局部地区的大气物理过程的一种技术手段。
该作业当中最常用的方法即为向高空喷射高温燃烧的碘化银催化剂,这一催化剂在遇冷之后将形成结晶体,后形成小冰晶。
一旦人工增雨区域冰晶浓度较高,其降雨量将随之增加。
李磊人工降雨的原理

李磊人工降雨的原理
李磊人工降雨是指中国科学家李磊领导的一种人工增雨技术,旨在通过改变云体内的微物理过程来促使云体产生降水。
具体原理如下:
1. 云体选择:李磊人工降雨技术首先通过雷达等设备监测云体,并选择适合进行人工增雨的云体。
2. 云体刺激:利用飞机或火箭等工具向云体中喷洒一定量的云雾化剂,例如碘化银等。
云雾化剂中的颗粒可以作为云滴的凝结核,促使水蒸气在云体内凝结成液态水滴。
3. 云滴生长:云雾化剂中的颗粒与水蒸气结合形成云滴后,云滴会通过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相互碰撞和融合,逐渐增大,形成降水中的雨滴。
4. 降水形成:随着云滴的增大,当云滴的质量超过一定值时,重力将使其下降,形成降水,即雨滴或雪花。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增雨技术的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云体的性质、环境条件和气象参数等。
因此,人工增雨只是一种尝试,不能保证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成功产生降水。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阅读精选(1):是采取往天空打干冰,干冰在升到必须高空中会解体吸热升化变化气态,周边的水蒸气会被气温下降而聚积成内含超多水份的密云,当水云到达必须程序会容纳不下那么多的量时,开始降雨。
阅读精选(2):使用干冰进行人工降水的原理,是利用干冰在云层中挥发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要吸收超多的热量,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
原先饱和的水蒸气变得大大过饱和,而过饱和状态是不稳定的,以致小冰晶增多、增大、空气浮力托不住时,就会向下降落。
如果云底到地面温度高于0℃就下雨;要是温度低就下雪。
1、如何人工降雨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
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
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
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
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
飞机作业一般选取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
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
2、人工降雨的条件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
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仅需要必须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
然而,在自然的状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
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
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
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说,就好像是盐卤点豆腐,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3、人工降雨对人无害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内含碘化银的炮弹打入有超多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到达必须体积后降落。
一次森林灭火中飞机人工增雨过程分析

6 飞 机 增 雨 及 其 效 果 检 验
中雨 , 降水 为 1 ~ 0mm, 自然 降 水 区降 水 为 小 雨 , 量 0 2 而 雨
5 0 mm 。 ~1
61 作 业 情况 . 通 过对 2 1 0 0年 7月 3天气 形 势 , 星云 图 , 卫 多普 勒雷
() 量分析 : 2定 7月 3 日 工 增 雨 两 架 次 , 行 7h 影 响 飞 ,
/
1 — \ <—一 、— —
‘
7
动 的状 态 ,在 新疆 西 北部 和 内蒙 东北 部 各有 一 个低 涡 。 新
疆 西北 部低 涡 的减 弱 东移 , 3日影 响 火 场地 区 。内蒙 古 到
:
,,—
东北 部 的低 涡则 向北 移动 ,在 3日 0 : 80 0两 者合 并 为高 空
—爵 一__- -k
| ■ I f
- l w
图 1 0 0年 7月 3日 1 :0沿 5 。 北 部 林 火 区 ) 02 1 40 2 N( 东西 向水 成 物 垂 直 剖 面 。 图 : 水 ( 色 阴影 )冰 晶数 浓 度 左 云 填 ,
( 色等 值 线 ) 等 温 线 ( 色 等值 线 ) 右 图 : 霰 ( 色 阴影 )雨 ( 红 , 紫 。 雪+ 填 , 红色 等 值 线 ) 等 高 线 ( 色等 值 线 ) , 紫
52 云剖 面和 作业 条件 分析 预报 . 潜力 区云 体 垂直 结 构 分 析显 示 : 7月 3日 0 :0 4 日 8O —
0 :o 黑 龙 江林 火 区 域存 在 过 冷水 , 00 , 主要 位 于 0 1 — 0℃层 之 间 ( 度 3 8 0 52 0 m) 具 有 一 定 的 增 雨 潜 力 ( 图 高 0 ~ 0 , 见
人工降雨的方法及催化剂

人工降雨的方法及催化剂
冷云催化:在温度低于0℃的冷云中,水汽充足但缺少足够的凝结核,因此无法自然产生降水。
人工降雨通过向云中播撒碘化银等凝结核,增加冰核的数量,从而促进降水。
暖云催化:在温度高于0℃的暖云中,水汽丰富,但缺少足够的凝结核。
人工降雨通过向云中播撒盐粉、尿素、氯化钙等吸湿剂,增加云中的水滴,使其增大到一定程度,从而形成降水。
使用催化剂的飞机播撒。
飞机在云中飞行时,通过机翼或尾部播撒催化剂,如碘化银、干冰等,这些催化剂可以迅速凝结水汽或形成冰晶,促进云滴的增长和碰撞,从而增加降水量。
使用催化剂的火箭弹发射。
火箭弹携带碘化银等催化剂,直接轰击雷雨云,将催化剂送入云中,从而促进降水。
使用催化剂的地面燃烧。
在地面燃烧碘化银等催化剂,通过产生的烟雾将催化剂送入云中,促进降水。
人工降雨的催化剂主要包括碘化银、干冰、盐粉等,这些催化剂可以产生凝结核、制冷剂或吸湿剂,从而促进云滴的增长和碰撞,形成降水。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安全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发布时间:2021-09-24T11:49:28.763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8月下16期作者:艾沙江·卡德杨波[导读] 飞机增雨作业在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水库增蓄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飞机增雨作业的要求较高,在作业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安全风险。
因此,本文主要根据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际,首先对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州气象局艾沙江·卡德杨波 841000摘要:飞机增雨作业在农业抗旱、森林防火、水库增蓄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与此同时,飞机增雨作业的要求较高,在作业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安全风险。
因此,本文主要根据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际,首先对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安全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飞机增雨作业;安全风险;应对措施引言新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湖泊萎缩、河流断流、湖泊萎缩、水库蓄水量减少等造成的植被衰退,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以及干旱化等问题比较显著,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等生态建设离不开降水等气候条件。
人工增雨作业不仅是农业抗旱、预防与扑灭火灾的重要手段,而且在缓解空气质量、保障生态文明方面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新疆特别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当做重要工作任务之一。
在强化各地州人工影响天气队伍以及装备建设的同时,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的建设,为新疆生态建设以及防灾减灾给予强有力保障。
人工增雨作业常见方式是利用地面燃烧炉、高炮、火箭、飞机等装备来开展,主要是将催化剂放入云中,从而达到干预局部大气的云物理过程,实现人工增雨的目标。
在这些作业方式中,利用飞机直接对催化剂进行播撒的方式效果最好,飞机作业具备机动性强,作业面积达、播撒均匀以及影响范围广等优势。
人工增雨飞机原理

人工增雨飞机原理
人工增雨飞机是一种特殊的飞机,它的主要功能是在无法下雨或降雨不足的地区,通过向云层喷洒化学物质促进云层内水滴的形成降雨。
这种飞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云的物理特性,云内水滴大小和密度不同,通过向云层喷洒亲水性强的化学物质,可以使云内水滴变得更加密集、更容易结成雨滴。
这些化学物质通常是亲水性高的碘酸钾、氯化钠以及液态丙烯酸等。
这些化学物质会在云层内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高密度的云滴,云滴之间会形成更大的水滴,最终形成雨滴。
人工增雨飞机一般在云层低于4000米高度飞行,喷洒的化学物质数量和喷洒时间根据云层情况和需要降雨的地区而定。
人工增雨技术在农业、林业、水资源管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机如何实施人工增雨
天上落下的雨、雪、冰雹和地面凝成的露水、白霜,虽然同是气界水态的变化,但是各有它的气象成因,同时也表示不同的未来天气。
因为这些现象是最易观察的,也是和人类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所以这类谚语相当可靠。
*夏雨隔牛背,秋雨隔灰堆。
(浙江)
*十里不同天。
(江苏无锡)
我国属于大陆性气候,夏天的雨大多属于热雷雨或阵雨。
热雷雨的发生,基本上是因为地面受热,发生对流运动,把地面的水汽送到高空,凝成雷雨云而发生的降水。
但是由于地面各部分的物理性状不同,对于热力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地面上的气温有高有低。
例如森林草原地区温度低,不毛之地温度高;柏油大道温度高,煤渣马路上温度低。
所以在极小范围之内,空气对流的强弱,可以有很大差别。
这里的对流,可以发生雷雨云,那里就不可能。
再因为雷雨云的面积,普通不过几平方公里,所以我们常看见城南下雨而城北未必下雨的现象。
这就是所谓的“十里不同天”。
到了秋天,还留着些夏天的景象,所以还有“秋雨隔灰堆”之说。
*天东雨,隔堵墙;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
(山西太原、安微全椒)
*西南阵,单过也落三寸。
(《田家五行》论云)
*老夫活到八十八,未见阵头东南发。
(江苏苏州)
气旋和其他种风暴通常是从西向东移动的,所以只有发生在西方的风暴,才能影响到本地。
发生在东方的风暴,只会再向东去,不可能再影响本地。
所以有“这边落雨,那边出太阳”的说法。
*雨打鸡啼卯,雨伞不离手。
(浙江义乌)
*雨打鸡鸣丑,雨伞勿离手;雨打黄昏戍,明朝燥悉悉。
(南京)
在晴好的天气,早上只会有雾,不会下雨的。
现在下雨了,表示天气本来不好,可能有远地风暴逼近。
一次风暴的经过,常要一天或一天以上的时间,不是短时内可以完的。
现在,早上就开始下雨,那末未来一天之内,要“雨伞勿离手”了。
在黄昏时分,高空气流一般的有下沉运动,天空原有的云,很易因此消散(因为下沉气流是最热燥的气流)。
在这时候,如果有碎块云里下来的雨,是下不长的。
但是,如果这种雨是一种风暴雨(就是从西方移动过来的有系统的云雨),那末“雨打黄昏戍”也就未必“明朝燥悉悉”了。
*早晨下雨当日睛,晚上下雨到天明。
(山东)
*鸡呜雨,下不长。
(浙江象山)
*投瞑雨,天卖晴。
(福建福州)
*早晨下雨,一天晴。
(河北沧县、山东栖霞)
*早雨睛一日,晚雨到天明。
(陕西武功)
*雨打五更,日晒水坑。
(《田家五行》论雨)
*晏雨不晴。
(同上)
*开门雨涟涟,晴朗在午前。
(江苏无锡)
*开门雨,关门睛。
(江苏元锡)
*早雨天晴,晚雨难晴。
(江苏无锡、常熟,浙江义乌)
*雨打早五更,雨伞不用撑。
(浙江义乌)
这几条都说早上有雨主晴,晚上有雨才是久雨之兆。
*夜晴无好天。
(河北)
*夜睛无好天,明朝还要雨连绵。
(广西郁林)
*久雨见天星,明朝雨更猛。
(同上)
这三句都是说:在久雨之中,突然夜间天晴,明天仍要下雨。
*雨前蒙蒙终不雨,雨后蒙蒙终不晴。
(河北、陕西武功)
在高气压下,风平天青,气层非常稳定,地面尘埃水汽结集低空,所以平视蒙蒙,这种现象既然是气层稳定的表示,所以天气是不会变得阴雨的。
下雨后,空中仍是蒙蒙,这必定是在气旋暖锋之后,暖区之内,空中微雨飘荡、水汽充斥,此后还有冷锋大雨,所以天气不可能立刻转晴的。
*雨前麻花落勿大,雨后麻花落勿久。
(江苏苏州)
“麻花”指小雨,“雨”就指大雨。
雨前麻花是说无大雨而只有小雨,这种雨属于稳定性雨的一类。
例如,降落在单纯的热带气流中的雨。
热带气流本身很湿,它比较地面要暖些,所以没有大规模的热力上升运动,只有由于微风涡动激起的动力上升运动,因此不可能出现很高很厚的云,只见分散的、层状的、薄薄的云,所以只能下麻花小雨,下不了大雨。
雨后麻花,就表示大雨已过,还有几滴小雨,这表示雨天将要结束了。
*一点一个泡,还有大雨未到。
(湖南)
*一点雨似一个钉,落到明朝也不晴;一点雨似一个泡,落到明朝未得了。
(《田家五行》论雨)
*落滴起泡定阵雨。
(江苏常州)
*雨生蛋,落到明朝吃过饭。
(江苏常熟)
大凡刚刚开始的雨,雨滴必是很大的。
因此,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已不成为圆球体,而成为扁平的球体了。
在它的下面,可裹着空气,若下落到河面上,这空气从河水中选出,就成为气泡。
因为这种气泡是见于开始下的大雨滴的,所以象征着大雨正在开始。
*雨声发喘,河水涨满。
(河南篙县)
雨声发喘,大雨之貌。
雨大了,所以河水涨满。
*饭时雨,下四指。
(山东栖霞)
午饭时天气最热,对流最盛,降雨总是很多的,但非必然。
*雨洒中,一场空。
(湖北)
一块积雨云四脚空空地悬在中天,它下的雨,只及本地,一下子就完了。
这种云起自本地,消于本地,所以雨量不会太大,雨时很短。
*淋了伏头,下到伏尾。
(河北、山西宁武、河南嵩县)
伏天正值阳历七八月之交,是全年最热的期间。
这个时期,如果气层是稳定的,热力对流就不能发生,即使有对流发生,也不可能发展到在天空造成雷雨云而打雷雨的程度。
这种局面一旦造成,可维持很久,使天气久热而不下雨。
但若大气层既潮湿,又不稳定,热力对流就极易发生。
今天发生雷雨,明天还是发生。
因为同一不稳定气团之下,它的组织、构造是可以维持好多天不变的。
所以在这种大热天气,不下雨也罢了,下过一次,就很可能常常下。
*雨洒尘,饿死人。
(河北)
雨小,只能洒尘,天气太干,旱灾发生,所以要饿死人。
*霜后暖,雪后寒;(苏南)
*霜前冷,雪后寒。
(江苏镇江)
*落雪勿冷,融雪冷。
(南京、山西太原、河南商邱)
霜和雾都是晴天的产物。
因为天空无云,夜间地面散热很强,温度才能下降到零度以下,使贴近地面的水汽直接凝成白霜,所以凝霜之前是冷的。
等到天亮日出,因为天空无云,太阳光很强,霜的水分很少,融解时并不需要大量热力,所以天气相当温暖。
雪是从高空落下来的,凝雪的时候,地面气温并不一定很冷。
但是雪要融解成水,就须吸收大量的热力(一克的雪,融解成水所吸收的热量,等于把一克水的温度,从摄氏零度升到80度时所需要的热量)。
这热量就从地面层空气中吸去,所以不等到雪融完,气温是不可能回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