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 - 论文

合集下载

人工降雨四年级作文

人工降雨四年级作文

人工降雨四年级作文四年级作文:人工降雨最近,我在上课的时候学习到了一个有趣的科技——人工降雨。

这是一种通过人为干预天气系统,达到制造降水的方法。

听到这个新鲜事物,我感到非常兴奋,于是我就开始了解这个话题。

首先,我了解了什么是人工降雨。

原来,人工降雨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将云层中的水汽转化成水滴,从而形成雨水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利用各种手段,如发射火箭、点燃炮弹、释放化学药剂等。

这些手段都是为了刺激云层中的水汽,使其自然凝结而成雨水。

接着,我发现,人工降雨的主要用途有三个。

第一个是解决干旱问题。

在干旱地区,人工降雨可以补充地下水和湖泊的水源。

第二个是降低气温。

在炎热的夏季,人工降雨可以通过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

第三个是减轻气象灾害。

在洪涝、干旱等灾害发生时,人工降雨可以为灾区提供及时的救济。

然后,我了解到,人工降雨也存在一些争议。

有些人认为,人工降雨会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使得环境变得更加恶劣。

此外,人工降雨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投入,成本很高,难以推广应用。

不过,我认为人工降雨仍然有其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人工降雨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水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最后,我认为在使用人工降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使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为干扰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人工降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福利。

总之,人工降雨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科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和气候变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人工降雨,积极探索其应用价值,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工降雨小实验作文

人工降雨小实验作文

人工降雨小实验作文
《一次有趣的人工降雨小实验》
哎呀呀,今儿个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做的那次人工降雨小实验,可好玩啦!
那天我心血来潮,想着咱也来捣鼓捣鼓人工降雨。

我把家里能找的东西都翻出来了,什么小喷壶啦、冰块啦、还有个小脸盆。

我先往小脸盆里倒了大半盆水,然后把冰块一股脑儿地扔进去。

嘿,就等着看好戏啦。

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小脸盆,过了一会儿,真就看见水面上开始冒起了小水珠,就跟那小小的雨滴似的。

我那个兴奋呀,就跟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我凑近了仔细瞧,那些小水珠越来越多,慢慢连成了一片,然后就开始往盆外滴啦。

滴答滴答的,真跟下雨似的。

我还拿手在下面接着,感觉凉丝丝的。

我就在那看着,心里想着,这也太神奇了吧。

就这么简简
单单的,居然真能模拟出人工降雨来。

后来我又玩了好一会儿,看着那“雨”一直下,心里可美了。

等玩够了,我才把东西收拾好。

这次人工降雨小实验可真是让我开心了好久,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特别有意思呢。

这就是我经历的有趣的人工降雨小实验啦!。

人工降雨小实验作文

人工降雨小实验作文

人工降雨小实验作文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我突发奇想,决定自己动手做一个人工降雨的小实验,来感受一下大自然中神奇的气象变化。

说干就干,我先把实验需要的材料准备齐全: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子、一块冰、一些热水、食用盐、一把勺子和一个黑色的托盘。

一切准备就绪,我怀着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开始了我的实验。

首先,我拿起塑料瓶子,在瓶子里倒入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热水。

那热水热气腾腾的,升腾起的水汽让我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小的温泉之中。

“哎呀,可真烫啊!”我不禁叫出声来。

接着,我小心翼翼地用勺子往瓶子里加了两勺食用盐,然后用勺子搅拌起来。

看着盐在热水中慢慢融化,水变得有些浑浊,就像给这瓶水施了魔法一样。

“这会成功吗?”我心里直犯嘀咕。

搅拌均匀后,我把冰块放入了瓶子里。

冰块一接触到热水,就发出“滋滋”的声响,还冒出了好多小气泡。

“哇,太有趣啦!”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瓶子。

这时,我把瓶子放在黑色的托盘上,然后静静地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瓶子里开始有了一些小水珠,它们慢慢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大水珠。

“怎么还不下雨呀?”我有点着急了。

就在我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突然,瓶子里的水珠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噼里啪啦地落了下来。

“哇,下雨啦!下雨啦!”我兴奋得手舞足蹈。

看着托盘里越来越多的水,我仿佛看到了真正的降雨场景。

那些落下的水珠就像是天空中洒下的雨滴,滋润着大地。

我忍不住伸出手去感受那些“雨滴”,凉凉的,特别舒服。

在这个小小的实验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科学的神奇,还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

通过这个实验,我明白了人工降雨的原理,原来是利用了冰水混合物的低温,使得瓶子里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从而形成了“降雨”。

这次人工降雨小实验,让我对科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我想,以后我还会做更多有趣的实验,去探索更多未知的奥秘。

现在回想起来,那个阳光灿烂的周末,因为这个小小的实验,变得格外有意义。

它让我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降雨”奇迹,也让我对大自然的神奇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畏。

人工降雨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人工降雨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人工降雨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近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也持续升级。

严重的气象灾害已经在各地发生,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降雨技术的研究成为了学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

本文将从人工降雨技术的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人工降雨技术的原理人工降雨,顾名思义,指我们在大气中放置种种物质来激励大气水汽凝结降水的现象。

其技术实践其实并不复杂——通常,这些物质会通过特定的工具、飞机或火箭来送往云层中,然后在云层内通过粒子引发云滴的形成,再通过自然变化模拟天然的降水。

与自然降水的形成不同的是,人工降雨所使用的引导物质往往最初并非云层中本身就存在的,而是由人工添加的。

它们会催化云中气体和气溶胶的复杂反应,通过这个过程来实现促进降雨。

具体来说,云雾特别的环境和人工添加的物质共同导致了云中气态水、云雾颗粒和云中的微生物有机质等的构建和交互作用。

这些物质可能通过人工添加的植物控制物、二甲基硫酰氯(DMSC)、Ensolite等化学物质,吸引冰晶与水滴。

相应的,云中的冰晶和水滴或物质的聚合体互相作用,形成足够重量的小颗粒群,最终凝结降落落日。

二、人工降雨技术的研究进展人工降雨技术是一项繁琐和相对成本极高的技术。

尽管如此,全球范围内的各类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们还是在这个领域继续展开了各种研究。

在我国,人工降雨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同时还广泛应用于各类的实际工程领域。

我国人工降雨探索和应用的发展历程被看做为全球降雨技术领域的重要贡献之一。

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中,人工降雨技术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更新。

目前,在人工降雨技术的研究方面,主要有两个关键的节点,即降雨反应和降雨目标。

降雨反应的优化需要重视各类已知触发人工降雨反应的潜力与局限性,以及各种降雨反应的相互影响。

特别地,随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偏旁体积和孔隙度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工降雨的应用成效。

在降雨目标方面,高效、精准的降雨技术尤其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人工降雨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人工降雨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人工降雨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人工降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一直是气象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气象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降雨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

然而,人工降雨对大气环境的具体影响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深入了解。

本文将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人工降雨对大气环境的潜在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技术主要包括云种子材料的投放和气象条件的调控两个方面。

通过向云中投放云种子材料,可以促使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而形成降水。

然而,云种子材料的投放也可能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数值模拟研究中,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模型。

大气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空气动力学、云微物理、能量传输等多个过程。

为了模拟这些过程,我们通常会借助计算机模型,例如大气环流模式、云模式等。

这些模型可以对人工降雨进行数值模拟,从而预测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通过模拟,我们可以了解人工降雨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参数的变化,进而评估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人工降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工降雨可能会改变降水分布和形态。

云种子材料的投放可以诱发云中水汽凝结形成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布和形态。

例如,在干旱地区进行人工降雨可能会使得原本不易形成降水的地区得到一定的降水补充。

然而,这种改变降水的方式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人工降雨还可能对大气热力学参数产生影响。

人工降雨过程中,云种子材料的投放会引发水汽凝结释放能量,从而对降水区域的温度和湿度产生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会扰动大气环流,进而影响降水过程的演变。

因此,在进行人工降雨时,需要考虑降水过程与大气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人工降雨还可能对云微物理过程产生影响。

云种子材料的投放可能会改变云中冰晶和水滴的浓度和粒径分布,从而影响云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这些变化可能会对云的辐射特性、气候调节效应等产生一定的影响。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人工降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目前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人工改变天气_高二作文

人工改变天气_高二作文

人工改变天气
人工改变天气-雨季,家乡常听到炮声隆隆,那是为了增雨防雹。

其实还可以消雨。

久旱时,几炮上去,立刻普降甘霖,为农民带来一场及时雨;雹要来,炮轰几下,就使遍地的葡萄不再狼籍一片、颗粒无收;黑龙江伊春市连续人工增雨助林区灭火;奥运会也将采取消雨方法控制下雨时间。

那么人们是怎么影响天气的呢?不同的云不同的区域、不同的目的,用不同的方法。

当空中的云不能有足够的降水时,用飞机、火箭弹等工具,把干冰、食盐或氯化钙、碘化银等撒播到云中,就可以人工增雨。

干冰等冷却剂,使云内温度显著下降,使细小的水滴冰晶迅速增多加大,迫使它下降形成降水;食盐等吸湿性强的凝结剂,使云滴增大为雨滴降落下来;碘化银等结晶剂,能产生大量的人工冰核,这些人工冰核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参与云中的降水微物理过程,使更多的水汽和云滴转化为降水。

还有利用土炮、土箭向云层轰击产生强大的冲击波,使云滴与云滴发生碰撞,合并增大成雨滴降落下来。

人工消雨分为“提前降水”和“抑制降水”两种。

其中,“提前降水”是在保护区上风方及周围邻近地区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调节降雨的时间、空间分布,使保护区内无雨或小雨。

“抑制降水”则是过量播撒液氮和碘化银,云
中学生科技网因为玻璃钢的增雨防雹火箭弹发射升空时,未能正常展开附带的降落伞,便从600米高空急速下坠,最终坠落
在抚宁一农家的房顶,房顶砸出一个坑,所以气象部门呼吁,作业点附近的群众如发现火箭弹的降落伞,拾到有人工增雨或者人工防雹字样的火箭弹、炮弹残骸切不可自行拆卸,要及时与当地气象部门联系,避免发生意外。

人工降雨实验演讲稿范文

人工降雨实验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带来一场关于人工降雨实验的演讲。

人工降雨,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科技手段,在特定条件下,使云层中的水滴凝结成雨滴,从而实现降雨的目的。

这项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我将从人工降雨的原理、方法、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为大家详细阐述。

一、人工降雨的原理人工降雨的原理主要基于物理学中的云降水原理。

当云层中的水滴达到一定大小,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就会从云层中落下,形成降雨。

人工降雨技术就是通过改变云层中的水滴大小和形状,使其更容易凝结成雨滴。

二、人工降雨的方法目前,人工降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冷云催化法:通过向云层中注入冰核或碘化银等催化剂,使云中的水滴凝结成冰晶,进而形成降雨。

2. 雾滴凝结法:利用飞机、火箭等载体,向云层中喷洒液态二氧化碳或过氧化氢等物质,使云中的水滴凝结成雨滴。

3. 云雾混合法:将干冰或液氮等物质注入云层,使云层中的水滴与干冰或液氮混合,形成降雨。

4. 激光诱导法:利用激光照射云层,使云中的水滴凝结成雨滴。

三、人工降雨的应用1. 缓解水资源短缺:在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十分严重。

人工降雨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为农业生产、城市供水等提供保障。

2. 改善生态环境:人工降雨可以增加降水量,有利于植被生长,改善生态环境。

3. 应对干旱灾害:人工降雨技术可以在干旱灾害发生时,及时增加降水量,降低灾害损失。

4. 调节气候:通过人工降雨,可以改变局部地区的气候状况,为农业、旅游业等产业创造有利条件。

四、人工降雨的未来发展趋势1. 优化催化剂:继续研究和开发新型催化剂,提高人工降雨的效率和成功率。

2. 智能化控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人工降雨的智能化控制。

3. 跨界融合:将人工降雨技术与其他领域相结合,如农业、环保、军事等,拓展应用范围。

4. 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人工降雨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人工降雨改善措施方案范文

人工降雨改善措施方案范文

人工降雨改善措施方案范文引言中国是一个亚洲国家,地域广阔,气候多样。

然而,一些地区常年缺水,导致严重的旱灾和干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工降雨技术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人工降雨改善措施方案,以减轻旱灾对人们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人工降雨原理人工降雨是指利用人工手段,通过云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从而使云中的水汽凝结成雨滴或其他降水形式,实现降水的目的。

主要的人工降雨方法包括云种植和云射雾。

云种植是通过喷洒气溶胶、冰核或盐粒等物质到云中,促使云中存在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进而形成降水。

云种植技术需要在有云的天气条件下使用,通常适用于云层较低、云形状较大的天气。

云射雾则是通过发射火箭、飞机或其他高压装置,将云层中的气溶胶材料喷射到云层中,从而形成降水。

人工降雨改善措施方案人工降雨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一种改善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手段。

以下是几种人工降雨改善措施方案:1. 云种植技术的应用云种植技术可以在有云的天气条件下使用。

当云层较低、云形状较大时,云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更好。

通过向云中喷洒气溶胶、冰核或盐粒等物质,可以促使云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冰晶,从而形成降水。

云种植技术的应用需要精确的观测和预测,可以通过气象卫星和气象雷达等设备来获得云的相关信息。

2. 云射雾技术的应用云射雾技术是通过发射火箭、飞机或其他高压装置,将云层中的气溶胶材料喷射到云层中,从而形成降水。

云射雾技术适用于云层存在但降水不足的情况,并且云层较高。

云射雾技术需要有效的气象观测、强大的火箭或飞机发射系统,以及合适的气溶胶材料。

3. 就地储水和水资源调度在干旱地区,就地储水和水资源调度是有效的人工降雨改善措施。

就地储水指的是利用河流、湖泊和水库等自然水源,通过建设堤坝和水库等设施,将大量降水水源储存起来。

水资源调度是指合理调配和利用水资源,通过水资源输送、灌溉系统优化等方式,将水资源运送到需要的地区。

4. 植被覆盖和土壤保水植被覆盖和土壤保水是人工降雨改善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降雨 - 论文
关键字:自然水蒸气产生人工条件降水人工降雨冰晶碘化银干冰
人工降雨(rain aking) 1、如何人工降雨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

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

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

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

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

飞机作业一般选择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

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

2、人工降雨的条件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

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

然而,在自然的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

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

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

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说,就好像是盐卤点豆腐,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3、人工降雨对人无害人工降雨的原理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有大量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达到一定体积后降落。

碘化银由炮弹输送到高空,就会扩散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

和巨量的水滴相比,升上高空的碘化银只是沧海一粟,太多了不仅不会增雨反而会把积雨云“吓跑”,所以,在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人们绝不会感觉到碘化银的存在。

此外,炮弹弹片在高空爆炸后会化成不足30克,甚至只有两三克的
碎屑降落地面,其所落区域都是在此之前实验和测算好了的无人区,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人工降雨已有一段历史,技术较为成熟,所以对人工降雨人们不必心存疑虑。

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又称人工增加降水。

其原理是通过撒播催化剂,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使在一定条件下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产生降水;也可使本来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增加降水量。

撒播催化剂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由于自然降水过程和人工催化过程中的很多基本问题仍不很清楚,人工降水的理论和技术方法还处于探索和试验研究阶段。

世界上先后约有8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这项试验,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前苏联和中国等国的试验规模较大。

中国一些经常发生干旱的省、区都开展了这项试验,其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

这对于增加降水,缓解干旱的威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观点已成为过去。

几千年来人类“布云行雨”的愿望,如今已成为现实。

而首次实现人工降雨的科学家,就是杰出的美国物理化学家欧文朗缪尔。

欧文朗缪尔,1881 年1 月31 日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

朗缪尔从小对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极感兴趣。

他年轻时就有一个伟大的理想:实现人工降雨,使人类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

朗缪尔十分理解干旱季节时农民盼雨的心情。

面对农民求雨的目光,面对茫茫无际的蓝天,作为一名科学家他进行了理智而科学的探索。

他经过深入地研究,终于搞清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地面上的水蒸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团便是“云”。

云中的微小冰点直径只有0.01 毫米左右,能长时间地悬浮在空中,当它们遇到某些杂质粒子(称冰核)便可形成小冰晶,而一旦出现冰晶,水汽就会在冰晶表面迅速凝结,使小冰晶长成雪花,许多雪花粘在一起成为雪片,当雪片大到足够重时就从高空滚落下来,这就是降雪。

若雪片在下落过程中碰撞云滴,云滴凝结在雪片上,便形成不透明的
冰球称为雹。

如果雪片下落到温度高于0?的暖区就融化为水滴,下起雨来。

但是,有云未必就下雨。

这是因为云中冰核并不充沛,冰晶的数目太少了。

当时,在人们中流行着一种观点:雨点是以尘埃的微粒为“冰”,若要下雨,空气中除有水蒸气外还必须有尘埃微粒。

这种流行观点严重地束缚着人们对人工降雨的实验与研究。

因为要在阴云密布的天气里扬起满天灰尘谈何容易。

朗缪尔是个治学严谨、注重实践的科学家。

他当时是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实验室的副主任。

在他的实验室里保存有人造云,这就是充满在电冰箱里的水蒸气。

朗缪尔想方设法,使冰箱中水蒸气与下雨前大气中水蒸气情况相同。

他还不停地调整温度,加进各种尘埃进行实验。

1946 年7 月中的一天,骄阳当空,酷热难熬。

朗缪尔正紧张地进行实验,忽然电冰箱不知因何处设备故障而停止制冷,冰箱内温度降不下去。

他决定采用干冰降温。

固态二氧化碳气化热很大,在-60?时为87.2 卡,克。

常压下能急剧转化为气体,吸收环境热量而制冷,可使周围温度降到-78?左右。

当他刚把一些干冰放进冰箱的冰室中,一幅奇妙无比的图景出现了:小冰粒在冰室内飞舞盘旋,霏霏雪花从上落下,整个冰室内寒气逼人,人工云变成了冰和雪。

朗缪尔分析这一现象认识到:尘埃对降雨并非绝对必要,干冰具有独特的凝聚水蒸气的作用,即作为“种子”的云中冰晶或冰核。

温度降低也是使水蒸气变为雨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不断调整加入干冰的量和改变温度,发现__只要温度降到零下40?以下,人工降雨就有成功的可能。

朗缪尔发明的干冰布云法是人工降雨研究中的一个突破性的发现,它摆脱了旧观念的束缚。

有趣的是,这个突破性的发明,是于炎热的夏天中在电冰箱内取得的。

朗缪尔决心将干冰布云法实施于人工降雨的实践。

1946 年时他虽已是66岁的老人,但他仍像年轻人一样燃烧着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1946 年的一天,在朗缪尔的指挥下,一架飞机腾空而起飞行在云海上空。

试验人员将207千克干冰撒入云海,就像农民将种子播下麦田。

30 分钟以后,狂风骤起,倾盆大雨洒向大地。

第一次人工降雨试验获得成功。

朗缪尔开创
了人工降雨的新时代。

根据过冷云层冰晶成核作用的理论,科学家们又发现可以用碘化银(AgI)等作为“种子”,进行人工降雨。

而且从效果看,碘化银比干冰更好。

碘化银可以在地上撒播,利用气流上升的作用,飘浮到空中的云层里,比干冰降雨更简便易行。

“人工降雨”行动在战争中作为一种新式的“气象武器”屡见不鲜。

美越战争时期,由柬埔寨通往越南的“胡志明小道”车水马龙,国外支援越南人民抗击美帝侵略者的作战物资,靠这条唯一的通道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

但那里常常出现暴雨,特大洪水,冲断桥梁,毁坏堤坝,大批运输车辆挣扎在泥泞的路上,交通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破坏程度不亚于轰炸。

开始越方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暴雨茫然无知,后来,经多方侦查才知道,这是由美国总统约翰逊亲自批准并实施了6 年之久的秘密气象行动,即美国在那条路上空进行了“人工降雨”行动。

“天有可测风云”其含义不仅在于“人工降雨”,它还启发人们能合理地进行人工控制天气。

朗缪尔对此也作了研究,他希望在暴风雨来临之前,运用人工控制的方法,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一设想不仅合理而且可行,现在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