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影响暖云降水原理

合集下载

可以促使暖云降水的方法

可以促使暖云降水的方法

可以促使暖云降水的方法
可以促使暖云降水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们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方法。

1. 人工增加云的颗粒数:通过人工方式向云中喷洒云雾化剂,可以增加云中的颗粒数,从而促使云中的水蒸气凝结形成水滴。

常见的云雾化剂有云银、氯化钠等。

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人工降雨项目中。

2. 人工引导云的运动:利用人工手段改变大气环境条件,如通过发射火箭、点燃炮弹等方式,可以产生冷却效应或改变风向,从而引导云团移动到需要降水的地区。

这种方法常用于干旱地区的人工降雨项目中。

3. 人工增强云的垂直运动:通过人工方式改变云的上升运动,可以促使云中的水蒸气更快地达到凝结条件,从而形成更多的水滴。

常见的方法有人工增加地面热量、利用微波炉原理加热云层等。

4. 人工改变云中的电荷状态:通过向云中释放电荷,可以改变云中水滴的电荷状态,从而促使云中水滴之间的碰撞和凝结更加有效。

这种方法被称为云电场调控技术,常用于一些大型云团的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工促使暖云降水的方法已经有一定的成功应用,但其效果仍然受到大气条件的限制,且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施时需要权衡利弊并谨慎操作。

同时,建议在应对干旱和水资源管理方面,更多
地注重节水措施、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

人工影响天气
它们都是吸湿性很强物质,是很好的凝结核,可在低于 水面饱和条件下吸湿凝结增长,它吸收水分后能迅速成长为 大水滴,加速碰并作用而产生降水。
它们来源丰富、价廉,食盐具有腐蚀性,剂量较大时对 农作物有损害,而硝酸铵、尿素既无腐蚀性又无毒性,还具 有一定肥效。
常用作吸湿性巨核催化剂的相对湿度
化合物 相对湿度
直到1946年美国谢弗尔在实验室中从干冰的显 著成冰作用出发获得了一些成功。
我国在1958年开始了人工降水试验工作。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近年来发展很快, 特别是在防灾、减灾以及重大社会活动的 天气保障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广泛地关注,人工影 响天气工作已成为气象部门一项重要的科 技服务手段。
N aCl 75~76
CaCl2 40~50
NH 4 NO3 40~62
NH2CONH 2
81
3、播散的方法(在云中上升气流处):飞机,高 射炮,火箭等
在我国夏季或南方局部地区长时间不降水,或 为某个国际性“节日”“比赛”使用。
第二部分 人工防雹
一、冰雹的定义: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一种固态降水。
二、冰雹的形成:在积雨云中有大量的不稳定能量, 空气垂直运动的速度很强,云内充沛的水汽产生大量 的水滴和冰晶,而它们又在强烈的上升气流中上下滚 动,使水滴和冰晶冻结增大,在云体中不断循环以上 过程,便形成冰雹。
播种在霜冻危害较轻的地方。 2、物理学防霜:依靠减弱夜间辐射冷却提高贴近地面
气层温度的一些措施。
方法一: 熏烟法: 利用烟粒物质堆在田地空间,借助烟幕来防止土壤和
植物表面很快散失热量,又使空气中水汽凝结而增加热量。 方法二 加温法:
利用燃烧产生的热量使地面加温。这种方法用来保护 经济价值较高的植物。 方法三 灌溉法:

人工降雨的原理方法发展历史和对环境影响

人工降雨的原理方法发展历史和对环境影响

人工降雨的原理方法发展历史和对环境影响一、人工降雨基本概念人工降雨,是用人为的手段,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使云层的冰晶、雨滴迅速增大而形成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中国最早的人工降雨试验是在1958年,吉林省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降雨获得了成功。

1987年在扑灭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人工降雨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天气干旱,我过多地采用了人工降雨的方式,缓解旱情。

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

撒播催化剂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是人工影响天气中进行得最多的一项试验。

人工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应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

但不能自然降水的云能供应的水分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经济价值有限。

二、人工降雨的原理与方法人工降雨的方法主要有冷云催化、暖云催化、动力催化等方法,具体而言:A/冷云催化在温度低于0°C的冷云降水过程中,冰晶浓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降水粒子浓度的实测资料和理论估算,只有当冰晶浓度达到1个/升或更高的量级时,才有较高的降水效率。

对因冰晶浓度不足、降水效率很低的自然云,若在其过冷却部位播撒成冰催化剂,就可以增加冰晶浓度。

每克干冰或碘化银,可产生1012个以上的冰晶,若用几百克,就可以使几十立方公里云体的冰晶浓度达10个/升。

这些人工冰晶通过伯杰龙过程迅速增长,促进冷云降水过程,使降水量增加。

一些比较严格试验的统计分析表明,冷云催化可以增加降水量10~20%。

如果人工冰晶的浓度很大,则形成的雪晶的平均尺度较小,它们从云中下落到地面的时间较长,在气流的作用下,会落到下风方向更远的地方而改变降水的分布。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

人工降雨的原理阅读精选(1):是采取往天空打干冰,干冰在升到必须高空中会解体吸热升化变化气态,周边的水蒸气会被气温下降而聚积成内含超多水份的密云,当水云到达必须程序会容纳不下那么多的量时,开始降雨。

阅读精选(2):使用干冰进行人工降水的原理,是利用干冰在云层中挥发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过程中要吸收超多的热量,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

原先饱和的水蒸气变得大大过饱和,而过饱和状态是不稳定的,以致小冰晶增多、增大、空气浮力托不住时,就会向下降落。

如果云底到地面温度高于0℃就下雨;要是温度低就下雪。

1、如何人工降雨把天上的水实实在在地降到地面上来,不让它白白跑过去,这就是人工降雨,但更为科学的称谓是人工增雨,有空中、地面作业两种方法。

空中作业是用飞机云中播撒催化剂。

地面作业是利用高炮、火箭从地面上发射。

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

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

飞机作业一般选取稳定性天气,才能确保安全。

一般高炮、火箭作业较为广泛。

2、人工降雨的条件人工降雨是要有充分的条件的。

一般自然降水的产生,不仅仅需要必须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

然而,在自然的状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

前者根本不会产生降水;后者则降雨很少。

此时,如果人工向云中播撒人工冰核,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再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

催化剂在云中起的作用,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说,就好像是盐卤点豆腐,使本来不会产生的降水得以产生,已经产生的降水强度增大。

3、人工降雨对人无害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高炮人工降雨就是将内含碘化银的炮弹打入有超多积雨云的4000至5000米高空,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到达必须体积后降落。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增雨作业人员补考复习题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增雨作业人员补考复习题
23. 出现留架燃烧时,待焰剂燃烧完(15)分钟后才能卸弹;出现炸架时,立即关闭电源,停止作业。
24.在火箭发射不出去时,如再检测火箭电阻,需用(发射控制器)检测电阻,(禁止用万用表)。
25.在进行火箭操作时,操作人员必须去除自身(静电)。
26.在进行外场作业时,下列误操作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看到发射控制器显示屏上检测电阻(>6Ω)仍然发射,或在开启发射控制器升压开关后,点火指示红灯(未亮)就盲目发射。
(3)远离(原则上要在1000米以上)强磁场和高射频区域;1.5分
(4)地面要求平整坚固,无易燃物1.5分
(5)在发射方向正负5度、距离8公里的扇面内无村庄、集市、油库、仓库等。1.5分
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批准。2分
6. 火箭作业出发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答:1、火箭车驾驶人检查作业车和发射设备:检查车况、火箭发射系统(火箭架专用调节工具、控制器、控制器专用导线),并将火箭架定向器降到最低,固定牢固;-越野车上准备火箭架挂钩并扣牢;冬季增雪必须携带防滑链。2、作业小组组长检查所带必要设备:作业点信息簿、业人员根据天气预报准备雨具,增加外衣,做好防寒、防雨准备,复习火箭作业操作规范。4、-装载固定数量火箭弹,并固定牢固,以免车辆行进过程中丢失;同时作业小组组长检查火箭弹外包装是否过期,过期火箭弹一律封存,不得使用。
定向器由导轨和相应的控制机构组成,用于安置火箭弹,并起到定向作用;升降机构用来调
整定向器的高低,以确定发射仰角;底座由底板、底板压板和行军固定器等组成,起到支撑和固定定向器的作用;发射控制器用于检测发射系统和火箭弹导通性和电阻值及控制火箭弹发射。
9、辽宁省人工增雨火箭可能出现的故障有那些?
答:(1)火箭从火箭架上脱落;(2)火箭在安装时,发控器未操作而发射;

人工降水意义及其技术发展

人工降水意义及其技术发展

人工降水的意义及人工降水技术发展摘要:中文名称:人工降水英文名称:artificial precipitation;rain making 其他名称: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时机,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盐粉等催化剂,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缓解农田干旱、增加水库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发电水量等。

中国最早的人工降雨试验是在1958年,吉林省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降雨获得了成功。

1987年在扑灭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中,人工降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工降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人工降水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前景。

关键词:人工降水科学原理,意义、技术、发展引论:人工降水是人工影响天气中进行得最多的一项试验。

人工影响云的微物理过程,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本来不能自然降水的云受激发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应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云,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

但不能自然降水的云能供应的水分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经济价值有限。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工降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人工降水技术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前景。

主论:人工降水是运用云和降水物理学原理,通过向云中撒播降雨剂(盐粉、干冰或碘化银等),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称人工增加降水。

撒播的方法有飞机在云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将碘化银炮弹射入云中爆炸和地面燃烧碘化银焰剂等。

人工降水方式方法:一、冷云催化:在温度低于0°C的冷云降水过程中,冰晶浓度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降水粒子浓度的实测资料和理论估算,只有当冰晶浓度达到1个/升或更高的量级时,才有较高的降水效率。

对因冰晶浓度不足、降水效率很低的自然云,若在其过冷却部位播撒成冰催化剂,就可以增加冰晶浓度。

每克干冰或碘化银,可产生1012个以上的冰晶,若用几百克,就可以使几十立方公里云体的冰晶浓度达10个/升。

人工影响天气基本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基本原理

⼈⼯影响天⽓基本原理第⼗⼀章⼈⼯影响天⽓基本原理⼈⼯影响天⽓和⽓候既是⼈类千百年来的古⽼愿望,⼜是今天迅速发展着的⼀门新兴学科。

⼀切⼈为影响(有意识的和⽆意识的)天⽓和⽓候的活动都属于这门学科的研究范畴。

⼈⼯影响天⽓是建⽴在云降⽔物理学基础上的⼀门应⽤科学技术,在深⼊研究云动⼒学和微物理学特征及其相互制约关系的基础上,根据云降⽔的形成和发展变化规律,因势利导,施加⼈⼯影响,以便使天⽓状况向⼈们所希望的⽅向演化。

前⾯已经讲过,能否降⽔与云中微物理条件及过程有关,能否降⼤量降⽔则与云的宏观条件有关。

除了少数情况外,⼈⼯影响天⽓实际上就是⼈⼯影响云,⼀⽅⾯改变云中微物理条件及过程,另⼀⽅⾯通过第⼀⽅⾯的作⽤促使云中宏观动⼒过程产⽣相应变化。

现阶段⼈⼯影响天⽓主要致⼒于在适宜的地理背景和⾃然环境中,选择适当的云体部位进⾏⼈⼯催化作业,以达到(1)增(加降)⾬(雪);(2)消雾、消云,(3)抑制冰雹等⽬的。

尽管在⽅法技术上并不完全成熟,还处于科学研究和应⽤试验相结合的阶段,但已经取得了⼀定的成效。

有些国家已形成了⼈⼯增⾬、防雹和消雾的业务体系,对国民经济和⼈类抗拒⾃然灾害有促进作⽤。

在过去的40多年中,播云技术作为增加降⾬量、抑制冰雹增长的⼀种⽅法得到了发展。

播云增加的⾬量是有⼀定⽐例的,在⽐较成功的地区,增加量约为5%⼀20%。

这些增加的⽔量降落在农⽥地区,对农业丰产丰收会有很⼤的帮助;如果降落在⼭区,则有利于⽔⼒发电和灌溉;在重要林区,⼈⼯增⾬为扑灭森林⽕灾起了关键作⽤。

我国先后有20个省、市、⾃治区开展⼈⼯防雹,多数地区取得了⼀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些有专业技术⼈员参加组织试验的防雹地区,初步统计资料分析表明,雹灾⾯积减少40%⼀80%。

然⽽必需认识,播云技术具有不确定性,应⽤时务必慎重决策。

下⾯简单介绍⼈⼯影响云、雾和降⽔的基本原理及⽅法。

1.增加降⽔当云中既有⾜够⼤的⽔滴或冰质粒,就有可能发⽣云⽔转化,产⽣降⽔。

暖云人工增雨

暖云人工增雨

暖云人工降雨进展代君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南京 210044摘要:人类对天气现象的探索和研究就从没停止过,大自然的奥秘对人类的吸引是从不间断的,而因为人类的智慧,人类逐渐能够影响天气,利用天气。

目前我国人工影响天气规模、经费投入已达世界之最,人工影响天气工程正在建设之中,人工增雨也正在研究中。

论文简要回顾了我国云物理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的科学原理,更加深入的研究了暖云增雨机制,使得暖云增雨机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并且思考我国人工降雨中的暖云增雨在新形势下进一步的发展的问题,这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针对人工影响天气的发展历史和现代暖云增雨作业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并且为以后作业活动过程提供很好的帮助,以达到利用现代技术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关键词:暖云增雨人工降雨人工影响天气云物理1 引言自古代以来,人类就在不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天气状况更是人们所关心的,因此,人工影响天气一直是人类所研究的课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如今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已经可以简单的影响天气变化了,人工增雨这项技术的使用必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光添彩,亦将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贡献。

出于农业发展和抗旱的需要,1958年起我国开展云雾和降水学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研究。

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气象研究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组建了一支强大的科技力量,开展了一系列云雾降水的观测、人工影响天气的野外和室内试验,如云的宏观发展过程、云滴谱的观测研究、飞机人工增雨试验、高山融冰化雪试验、土炮防雹试验和消雾试验等。

与此同时,开始建立暖云室和冷云室,开展暖云催化剂、冷云催化剂和冲击波作用等室内实验1。

暖云对大气起着重要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暖云形成的降水对人类的生命和日常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云中潜热释放是大气中各种尺度天气现象的重要能量来源,从单块积云到中尺度系统直至全球大气环流,云的辐射特征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地球气候并可能影响气候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2019/3/11
暖云人工增雨
把盐质粒播撒到云底附近,以便提供形成云滴所必须的核。
44 2019/3/11源自452019/3/11
吸湿性凝结核
46
2019/3/11
小结
1. 大水滴的存在是暖云 降水得以发生的关键。 2. 播撒吸湿性巨核可以 增加暖云中大水滴数 浓度。 3. 吸湿性巨核在云底催 化,影响暖云核化过 程。
21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 对于所研究的云滴表面薄层,假设所有物理量均与 方向无关,即各向同性。
– 由D的定义式有
d v d v dM 2 AD 4 l D dt dl dl dM dl 2 4 Dd v dt l
22 2019/3/11
水滴通过水汽扩散产生凝结增长的半径变 化方程(Maxwell方程,1890)
25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 讨论
• 凝结增长正比于e-Ern • 半径增长率与r成反比,即随r的增大,r的增长率将减小
– 质量为10-12克(r=0.48μm)的NaCl核,在过饱和度ΔS=0.0005的 环境中长成半径r=50μm的水滴,需11.5小时
Lv Tr T s (Tr ) s (T ) s (T )( 1)( ) 2 RvT T
三个方程相结合,可以得到:
4 r[ v / s (T ) 1] dM 4 r[ S 1] Lv Lv Lv Lv 1 1 dt ( 1) ( 1) K aT RvT D s (T ) K aT RvT D s (T )
19
纯水
纯溶液滴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 对云滴的增长或变小,都假定是由于空气中的水汽 分子扩散所致。 水汽密度梯度的球面积为A。由于此水汽密度梯度 的作用,使单位时间通过此球面积的水汽质量 为 dM 。
dt
d v – 设某点周围的水汽密度梯度为 dr ,有一个垂直于此
20
2019/3/11
dr 4 r w 4 rD v rv dt
2
dr D r v rv dt w
24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 水汽密度水汽压
1 e Ern 状态方程 v rv Rv T Tr dr D e Ern r dt w Rv T Tr
尺度 本质 原因 途径 对流 孤立对流 举例
Cu、Cb、Ac等 镶嵌对流, Ac、Cc等 即细胞对流 斜升 锋面斜升 暖锋、缓行冷锋、静止锋上的Ci、Cs、 As、Ac、Ns等 地形斜升 上坡雾、Sc等 波动 风切变 荚状、波状、涡条状Ci、As、Sc等 气流过山 暖湿空气流经冷 暖区雾、海上及陆上平流雾及Sc等 地面 夜间辐射冷却 地面、逆温层顶、尘埃或云层顶部形 成的辐射雾及层状云
霭 霭 停 云 濛 濛 时 雨
云雾形成的宏微观条件
尺度 本质 增 湿 宏 观 过 程 乱 流 混 合 原因 平流增湿 途径 冷空气流经暖水面 蒸汽雾 举例
湿空气流入冷地面
雾、有时地面附有淞附物
水汽运载 继之以上升膨胀冷却 为形成云创造重要条件 辐合 湿空气垂 乱流层顶降温增湿而 St、Sc等 ( 直混合 致 温 冷湿空气被混合后增 锋际云雾 湿 均 湿空气水 温增湿(增湿为主) 变 平混合 暖湿空气被混合后降 ) 温降湿(降温为主)
云滴的凝结增长
dM 1 dt D A d v 意义:单位水汽密度梯度作用下, dl 在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水汽密度梯
– 定义水汽分子扩散系数为
度的单位面积的水汽扩散质量; D恒为正值。
T D 0.211 T0
1.94
p0 o o , 40 C T 40 C p
29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S 1 dr r dt L2 w w RvT 2 K a RvT DE T
dr S 1 r dt a b
1 2 2 t r r0 c
30 2019/3/11
• 影响暖云降水的基本原理就是扩展云滴 谱。
40
2019/3/11
暖云人工增雨原理
• 暖云降水机制 • 人工影响暖云基础 • 人工影响暖云原理
41
2019/3/11
暖云人工增雨
基本原理
在因为缺乏大水滴而不能降水或降水强度不 大的云内,改变云内滴谱分布,使之变宽,促使
云内碰并过程有效地进行,从而导致降水的产
dQ 1 dt K A dT dl
dQ 4 rK a T Tr dt
27
dQ -Lv dm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克拉珀龙—克劳修斯方程
des Lv es 2 dT RvT
d s
Lv 1 dT dT 2 s RvT T
对上式有温度Tr积分到T,对应饱和水气压为 s (Tr )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Moisture
Moisture
云雾形成的宏微观条件
尺度 本质 原因 冰相出现 冻结核 途径 云顶或高云的冰晶自然播撒 举例 雪幡
新冻结核增入
产生雷达 回波
微 观 过 程
降温达冻结核活化温度 雪花下降融为大滴 降 低 吸湿性巨核溶化形成大滴 水 大滴出现 混合核表面吸湿成大滴 汽 饱 碰并成大滴 和 标 溶液出现 盐粒或SO2、CO2、NH3等溶入水滴 准 高温水滴被气流带入低温区 高温区有低温气流进入 局地膨胀降温 水滴带电 离子附于水滴
– 而海洋性暖积云的滴谱较宽,云体内含有较多 的大水滴,通过大云滴碰并小云滴,易实现云 雨转化。总之,大水滴的存在是暖云降水的关 键。
38
2019/3/11
暖云人工增雨原理
• 暖云降水机制 • 人工影响暖云基础 • 人工影响暖云原理
39
2019/3/11
人工影响暖云降水的基础
• 暖云中水滴大小均匀,不易降水。
47
2019/3/11
思 考
冷云降水 形成的 物理机制
冷云降水 人工增雨机制
48
2019/3/11
4 2019/3/11
宏 观 过 程
降 温
上升 膨胀 冷却
平流 冷却
辐射 冷却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 降温机制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 降温机制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 降温机制
云雾形成的宏观条件
Lee wave cloud
Peak
9 2019/3/11
湿空气达到饱和的主要途径 - 降 温机制
• 单凭凝结作用,形成的 云滴谱仅是半径为1到10 微米间的较均匀的狭谱。
凝结引起滴谱演变(示意图)
降水发生困难!!!
32 2019/3/11
暖云碰并过程
• 碰并过程是暖云 降水形成的 主要微物理过程。
• 粒径大于20µm 的云滴出现, 碰并过程才能 有效发生。
33
2019/3/11
微滴下落碰并增长
– 引入柯拉方程
dr D r dt w Rv
e E T Cr Cn 1 3 Tr r r T
26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 定义导热系数 意义:单位温度梯度作用下, 在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温度梯 度的单位面积的能量; – 热扩散方程
云滴的凝结增长
S 1 dr r 2 dt L w w RvT 2 K a T RvT D T , P E T
15 10 5 0 -5 -10 -15 0 t 5 10
云滴凝结增长
31
r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第二章 人工影响天气原理
暖云人工增雨原理
人工影响天气包括:
• 人工增雨(冷云、暖云)
• 人工防雹
• 人工消雾
• 人工削弱闪电 • 人工削弱台风 • 人类无意识影响天气
2 2019/3/11
暖云人工增雨原理
• 暖云降水机制 • 人工影响暖云基础 • 人工影响暖云原理
3
2019/3/11
云雾形成的宏微观条件
空气 浮力 空气 阻力
地球 重力
碰并增长与凝结增长对比
云滴凝结 增长 云滴碰并 增长
35
2019/3/11
云滴谱分布
海洋性 暖积云 大陆性 暖积云
36
2019/3/11
云滴碰并增长
海洋性 暖积云
大陆性暖积云
37
2019/3/11
暖云人工增雨
– 大陆性暖积云很难产生降水,降水效率不高。 是由于云滴谱很窄,云滴大小较均匀,碰并过 程进行得很慢。
生,提高降水效率。
42
2019/3/11
暖云人工增雨
• 向暖云提供大云滴的方法也有二种: 直接喷洒水滴 播撒吸湿性物质(NaCl, CaCl2……)
• 引入盐粒后,影响其成长的因素主要是云中的上 升气流速度、液水含量大小及云体厚度等自然条 件,同时引人盐粒的大小、浓度及催化部位、时 间也直接影响人工催化的效果。
⑤能量守恒方程 关系
⑥柯拉方程
17
质量、热扩散的
云滴特点
2019/3/11
云滴的凝结增长
柯拉方程 云滴特点
可以看出,溶液滴的饱和水 汽压是由三个因子决定的: 温度效应:由E∞决定,T越 高,Ern越大;曲率效应: 由Cr/r决定,r越大,Ern越 小;浓度效应:由Cn/r3决 定,浓度越大,Ern越小。
降温
工业雾 产生雷达 回波 飞行尾迹 不重要
云雾形成的宏微观条件
尺度 本质 原因 途径 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