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该不该探索地外文明

合集下载

寻找地外文明;人类对宇宙中的邻居的好奇心(寻找地外文明的意义)

寻找地外文明;人类对宇宙中的邻居的好奇心(寻找地外文明的意义)

寻找地外文明;人类对宇宙中的邻居的好奇心
人类对宇宙中的邻居的好奇心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寻找地外文明成为了人类的一项重要使命。

从古代的天文观测到现代的太空探索,人类一直在努力寻找其他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迹象,这种好奇心已经成为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与渴望。

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探索始于古代的天文学家和哲学家们,他们通过观测星空和天体,猜测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形式。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我们通过望远镜和其他观测装置发现了许多其他星球,这些发现激发了人类对地外生命的热切兴趣。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向宇宙深处进行探索。

从早期的月球任务到如今的火星探测器,人类一直在寻找宇宙中的生命迹象。

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地外文明的存在,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现象,比如火星上的水冰痕迹和一些外星飞行物体的目击报告。

除了科学探索外,文学作品和电影作品也大大激发了人类对地外文明的好奇心。

从《ET外星人》到《星际穿越》,这些作品勾勒出了各种可能的地外文明形态,激发了人们对未知的遐想和探索欲望。

人类对地外文明的好奇心不仅源于对未知的探索,更是源于对自身的认知。

如果地外文明存在,那么它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关于生命起源、宇宙演化等方面的重要信息,这将大大拓展人类对宇宙和生命的理解。

总的来说,人类对地外文明的好奇心既是一种科学探索的动力,也是一种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
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相信我们迟早能够找到宇宙中的邻居,与他们展开交流,并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

人类应该主动探索外星文明辩论辩题

人类应该主动探索外星文明辩论辩题

人类应该主动探索外星文明辩论辩题正方辩手观点:人类应该主动探索外星文明首先,人类应该主动探索外星文明,因为这有助于拓展人类的知识和科学发现。

通过与外星文明的接触,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科技和思维方式。

正如史蒂芬·霍金所说:“探索外星文明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渴望了解宇宙的奥秘。

”通过与外星文明的交流,我们可以获得新的科学见解,推动科技进步,甚至可能解决一些人类面临的难题。

其次,主动探索外星文明有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地球资源有限,人口不断增长,面临着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适合居住的外星星球,这将是人类的一个重要后备选择。

如哈伯特·雷德所言:“我们必须寻找其他星球,作为人类的新家园。

”探索外星文明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资源,确保人类的未来。

此外,主动探索外星文明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

通过与外星文明的交流,我们可以学习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如尼尔·阿姆斯特朗所说:“人类的探索精神使我们能够超越国界和种族,实现和平与合作。

”外星文明的存在可能会让人类认识到我们是一个整体,共同面对共同的挑战。

这有助于减少国际间的冲突,促进全球合作,实现和平与繁荣。

综上所述,人类应该主动探索外星文明。

这不仅有助于拓展人类的知识和科学发现,还有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以及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

正如卡尔·萨根所说:“探索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应该勇敢地迈出这一步。

”让我们勇敢面对未知,勇敢探索宇宙的奥秘。

反方辩手观点:人类不应该主动探索外星文明首先,人类不应该主动探索外星文明,因为我们无法预测外星文明的意图和行为。

正如斯蒂芬·霍金所警告:“我们应该小心地与外星文明接触,因为他们可能对我们构成威胁。

”外星文明可能拥有比我们更先进的科技和武器,如果我们主动接触,可能会引发一场无法控制的灾难。

其次,主动探索外星文明可能会对人类的文化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别找地外文明了-地球内就有

别找地外文明了-地球内就有

别找地外文明了,地球内就有在巴西东北部地区的荒野中,有一大片庞大的白蚂蚁窝群,据推算,在3000八百年前就存在了,而且直到现在还仍然在使用和建设,它的总面积约22.8万平方公里,地表所能看见的土堆就超过了2亿个,甚至在外太空中也能被拍到,无巧不成书,在北海道的海边上出现了1个巨型的红蚁群落,里面包含了3亿多只工蚁,108万只蚁后,它们生存在45000个相互通连的地穴里,地穴遍布27000平方公里的区域。

也许你对这些数据资料没有什么基本概念,咱就简单做一下类比,假如把小蚂蚁比作人类,巨大的窝群比作是一座城市的话,它们建造的窝群就相当于人类建造13400多个地球表面积的城市群,注意这里说的是地球表面积,也是包括了海洋的。

而反观人类呢,我们的活动范围还局限在一个地球之内。

当然,以人的角度去看,蚂蚁的巢穴看上去就是很平常的土丘,这种稀松平常的土丘是不能被称为建筑,既然不算建筑,那就和文明没什么关系了。

文明的基本要素就是要有建筑物,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蚁穴不但是建筑,而且还是有着功能性的建筑。

之前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了一个研究小组,对非洲撒哈拉巨大的蚁穴进行研究,整个研究持续了3年,科学家们惊讶的发现,无论外边的温度怎样大幅度的转变,蚁巢里的气温却是没什么变化。

要知道,撒哈拉沙漠的温差是很大的,白天可以达到40多度,晚上有的时候会降到零度以下。

而科学家发现,不管外边的气温怎样变化,蚁巢里面的气温,春夏秋冬都保持着三摄氏度。

不光如此,在一些炎热的地区,有些白蚁巢穴的烟道可以高达20多米,这样就可以让蚁穴自动调节里面的空气,从而使蚁穴保持着稳定的湿度。

此外,蚁巢不仅仅是地面上见到的那个土丘,它还拓展到地底很深的位置,蚁巢里纷繁复杂的过道构成了过道网,这类过道能够让新鲜的空气进去,与此同时,正常呼吸过的废气排掉,如此一来就避免同胞在里面因缺乏新鲜空气而窒息死亡,因此,蚁巢与此同时也是具备通风换气的作用。

现在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像这样可以控制温度和换气功能的白蚁穴可不可以被称为是建筑?假如人们不依靠电力和火的情况下,能否修建出同时具备这几个作用的建筑物?为此,已经有设计师受到白蚁穴的启发,建造了被动降温的大型建筑,而降温仅仅只是蚁穴的其中一个功能。

人类探索地外文明的科学考察

人类探索地外文明的科学考察

人类探索地外文明的科学考察地外文明,一直是人类长期以来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我们一直对是否存在其他智慧生命充满了好奇。

科学家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以科学的方式进行着地外文明的考察。

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它不仅涉及到了我们是否孤独存在于宇宙中,还会对人类的认知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学家们主要通过无线电天文学进行地外文明的搜索。

无线电天文学是研究通过无线电信号来探测宇宙现象的学科,它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方式。

科学家们利用射电望远镜来捕捉从外太空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希望能够寻找到有智慧生命存在的迹象。

然而,尽管人类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中,但是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证明地外文明的存在。

其次,科学家们还尝试着通过光学以及红外线等其他方式来寻找地外文明的存在。

通过观测宇宙中的光谱和辐射特征,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与人类文明不同的信号或迹象。

然而,这种方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因为宇宙尺度的无限性使得我们很难确定什么是真正的地外文明信号,什么是宇宙中的其他自然现象所产生的信号。

除了直接探测地外文明信号外,科学家们还在尝试通过间接的方式来研究地外文明。

例如,他们研究宇宙中的条件和因素,来判断是否有助于智慧生命的形成和存在。

通过研究地外星系的恒星类型、行星轨道、大气成分等,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找到可能孕育地外文明的环境条件。

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多样性,并为未来的探索提供了一些方向。

此外,对地外文明的研究也涉及到了跨学科的合作。

科学家们需要借助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解答这个复杂的问题。

例如,生物学家们研究了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以期能够找到其他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

化学家们研究不同元素和化合物的特性,以确定地外文明可能使用的元素和化合物。

而物理学家们则研究了物理宇宙学的规律,以期能够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这些跨学科的合作为地外文明的研究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

高一《考一本》参考答案

高一《考一本》参考答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1课时天体和天体系统[基点概览]140亿真空星云行星万有引力永恒运动恒星尘埃和气体星云河外星系总星系行星彗星99.86%火星海王星(基础达标)1.A 2.A(解析)大阳为大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地球是围绕大阳运行的八颗行星之一,而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大阳、地球和月球都不属于河外星系。

3.B 4.C(解析)第3题,由材料和图可知,“北京奥运星”是颗小行星,其运行轨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

第4题,“北京奥运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

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又不包含它的天体系统应是河外星系。

5.B(解析)光年表示光在真空中一年通过的距离,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6.D(解析)天体系统表现出层次性:地月系是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银河系比太阳系高一级,总星系是最高级别的天体系统。

7.C8.B(解析)本题考查天体、天体系统和宇宙的概念。

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天体,有些天体我们至今还没有观察到。

作为物质的天体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9.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大阳系各成员位置关系的记忆能力。

按照八大行星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与地球毗邻的肯定是分布在地球公转轨道两侧的金星和火星。

10.(1)恒星行星卫星(2)两太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像获取信息的能力。

图中给出了太阳这颗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从图中可看出A天体围绕大阳运行,故可判断它是一颗行星。

B天体则是围绕A这颗行星运行的卫星。

图中显示了以太阳为中心天体的太阳系的一部分,包含了A、B两天体组成的次一级天体系统,故本图包含两级天体系统。

在A和B组成的天体系统中,A是中心天体。

11.(1)③银河系(2)火木小行星(3)行彗卫太阳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解析]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大阳系中八大行星的位置及其相关特点,明确八大行星的分类及其天体系统的层次等知识。

探索地外文明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探索地外文明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探索地外文明我们的未来在哪里探索地外文明:我们的未来在哪里在我们广袤的宇宙中,是否存在着其他智慧的生命体?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困扰着人类。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于探索地外文明的渴望变得日益强烈。

探索地外文明不仅仅是满足人类的好奇心,更关乎着我们的未来。

本文将探讨探索地外文明带给我们的可能性。

第一部分:地外文明的存在与背后的意义科学家们通过多种方式寻找地外文明的证据。

其中最著名的项目之一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开普勒”任务,该任务旨在通过观测太阳系之外的行星,寻找其他地球类似行星的存在。

此外,天文学家们还通过射电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等装置来捕捉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发出的信号。

如果地外文明真的存在,与它们建立联系将会带来巨大的意义。

首先,地外文明的存在将证明宇宙中的生命并非孤立存在。

这将打破我们对于人类特殊地位的自负,并让我们更加谦卑地面对宇宙。

其次,地外文明可能拥有我们所不具备的科技与智慧。

通过与它们交流,我们可以分享彼此的知识,推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此外,地外文明还可能为人类带来新的资源和生存空间,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如人口过剩和资源有限等。

第二部分:探索地外文明的方法要探索地外文明,我们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

除了射电望远镜和光学望远镜等传统手段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行星探测器:发射行星探测器探索其他行星,寻找可能存在生命的迹象,如水、大气成分等。

2. 太空飞船:发射太空飞船进行外层空间的探险,寻找其他恒星系中的可居住行星。

3. 射线探测:开发探测地外文明发出的射线信号的技术,寻找地外文明的证据。

4. 外星信号:通过巨大的射电望远镜或激光通信技术,发送人类发出的信号,与地外文明进行交流。

第三部分:探索地外文明的挑战与前景尽管我们对探索地外文明充满热情,但是这个过程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是技术上的挑战。

如何开发出足够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或光学望远镜,如何解读地外文明的信号,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与创新。

人类是否应该继续探索地球以外的宇宙的辩论辩题

人类是否应该继续探索地球以外的宇宙的辩论辩题

人类是否应该继续探索地球以外的宇宙的辩论辩题正方,人类应该继续探索地球以外的宇宙。

首先,人类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我们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正如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所说,“人类的未来在于探索宇宙。

”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而探索宇宙,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最大舞台,对于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文明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地球资源有限,人口不断增长,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资源和生存空间。

随着地球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人类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而在宇宙中,可能存在着丰富的资源和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通过探索宇宙,我们可以寻找新的资源和生存空间,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最后,探索宇宙也有利于人类的团结和和平。

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所说,“我们选择探索宇宙,不是因为它容易,而是因为它困难。

”人类共同面对宇宙的未知和挑战,可以促使我们超越种族、国界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实现全人类的团结和和平。

这对于人类的长远发展和文明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人类应该继续探索地球以外的宇宙,这不仅是人类的自然选择,更是我们对未来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我们才能够实现人类的长远发展和文明进步。

反方,人类不应该继续探索地球以外的宇宙。

首先,地球本身还有许多未知和待发现的地方,我们应该先充分了解和保护地球。

正如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所说,“地球上的自然界是无穷无尽的奥秘。

”我们应该先关注地球上的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议题,而不是将过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宇宙探索中。

其次,宇宙探索的成本巨大,而且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限制了我们在宇宙中的探索能力,而且宇宙中存在着许多未知的危险因素,比如宇宙射线、黑洞等。

投入过多的资源和精力到宇宙探索中,可能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风险和损失。

最后,地球以外的宇宙可能并不适合人类居住,我们应该先解决地球上的问题。

目前科学界对于宇宙中是否存在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还存在争议,而且即使存在,也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难题。

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和资源利用

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和资源利用

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和资源利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探索也越来越深入。

我们常常想象地外文明可能有着先进的科技、高度发达的文化,那么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和资源利用又会是怎样的呢?首先,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很可能是高度智能化和资源高效利用的。

在地球上,我们经济体系主要是依赖人力和机器力量进行生产,而地外文明可能会采用更高级的自动化生产方式。

他们可能会拥有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和自主决策的AI系统,能够实现全自动的生产流程,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

这样的经济体系将减少对人类劳动力的需求,让人们更多地从事创新性的工作,推动社会的进步。

其次,地外文明的资源利用可能更加环保和可持续。

在地球上,我们的经济发展往往会带来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开采的问题。

然而,地外文明可能在资源利用方面具有更高的智慧。

他们可能拥有更先进的能源技术,例如核能、太阳能、水力能等,以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他们可能会开展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有效利用资源,避免浪费。

同时,地外文明的科技可能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将废弃物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减少对新资源的开采。

再次,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可能更加多样化和复杂。

在地球上,我们的经济体系主要由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组成。

然而,地外文明可能会涵盖更多领域,拥有更广阔的产业链。

他们可能会在生物科技、智能科技、航天科技等领域有着更深入的发展,形成更复杂的产业结构。

此外,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可能会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实现跨星球的资源交易和合作,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经济整合体。

这样的经济体系将促进各个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整个宇宙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最后,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可能与其文化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不同文明对资源的重视程度不同,因此地外文明的经济体系可能会反映其对资源的态度。

如果地外文明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他们的经济体系可能会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该不该探索地外文明地球以外有没有生命?地球上的生灵是否是宇宙中孤独的群体?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在《宇宙之谜》一文中说,这是“自古以来一个受人欢迎的题目”。

为了解答这个充满玄机的题目,为了证明人类并不孤独,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和科学家都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那么,迄今为止,人类在探索外星生命上都作了哪些努力,又有着怎样的发现呢?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外星生命存在的呢?中科院云南天文台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关于这一点,并没有确切文字记载。

虽然一些史籍里,记载了今人看来和外星生命有关的内容,但在当时,只是被当作奇闻。

比如,在《新唐书》志二十二中有这样的记载,“乾符二年(注:公元875年)冬,有二星,一赤一白,大如斗,相随东南流,烛地如月,渐大,光芒猛怒。

三年,昼有星如炬火,大如五升器,出东北,徐行,陨于西北。

四年七月,有大流星如盂,白虚危,历天市,入羽林灭,占为外兵。

”而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也记述道:“嘉祐年(注:公元1056年)扬州有一蚌甚大,天晦多见,初见于天长县波泽中,后转入甓社湖,又后在新开湖上……壳内有白光如银,珠大如拳,灿然不可正视,十余里间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远处但见天赤如野火,倏然远去,其行如飞……”明朝的郑仲夔在《耳新》卷七《志怪》中写到:“熊休甫所居前有二池。

万历戊午夏间,日正中,忽有物,沉香色,圆滚如球,从树梢乘风跃起,堕前池中,池水为沸。

少顷复跃起,堕于近池。

视前池沸声更噪,其堕处翻涛如雪,池水顿黄。

久之奋跃,从门旁东角冲拳而去,不知所向。

”像以上的事情,还有许多,这些奇怪的如“斗”,如“蚌”,如“球”的物体是什么?极像是现代人印象里外星人的“坐骑”——UFO。

2009年左右,南斯拉夫德卡尼修道院发现了一幅很有意思的中世纪油画。

在画上,可以看到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在他的左右上方都画有不明飞行物体。

经过现代科技放大处理后,竟然可以看到有两个人正在操纵不明飞行物。

如果这个消息无误的话,这是否能够证明外星人早在中世纪就已光临地球并为人所知?无论如何,当人类意识到其他星球完全有可能出现生命后,探索太空的活动就开始了。

“海盗1号”宇宙飞船拍摄到“火星人脸”探索外星人有多难?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弗兰克·德雷克曾经打了个比方:“我们就像大海捞针一样要探测整个天空,即使是阿雷西博这种高灵敏度的射电望远镜,也将指向2000万个方向。

”但神秘的宇宙吸引了无数的科学研究者进行着对未知的探索。

而对外星生命科学性的探索,最早从太阳系里的行星开始。

在地球的附近,火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最有希望出现高级生命的星球。

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夏帕勒里在望远镜里观测到火星表面具有特殊的线状结构,就像是一条运河。

因此,“火星运河”的说法广为流传。

这条运河看上去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所以不少科学家认为火星人的智慧超过地球人。

“但1976年秋天,美国发射的‘海盗1号’和‘海盗2号’宇宙飞船在火星上降落。

经考察并未发现火星上有高级生命的痕迹,更别说是火星人。

”傅承启研究员说。

除了火星,第二颗有希望找到生命的行星就是木星了。

然而,科学研究发现,由于木星上存在强大的大气环流,很容易把一些有机化合物卷进热区使其瓦解。

因此,木星上没有高级生命,这一点也是可以肯定的。

根据目前对金星、土星的探测,看来在它们上面也是不会有高级生物的。

水星表面只有极其稀薄的大气。

其向阳面的温度常高达三四百摄氏度;背阳面呢,又可在-200℃左右。

如此严酷的环境,生命是不可能生存下来的。

“水手10号”飞船考察结果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由于离太阳都很远,其表面温度一般都在-200℃左右。

看来,它们也是不可能有智能生命存在的。

搜寻地外文明的艾伦望远镜阵列“1958年以前对地外文明的探索还只停留在推测阶段,并未做定量的科学分析和计算。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王思潮说,现代第一个寻找地外文明的计划是奥兹玛计划。

1960年4月8日凌晨4时,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弗兰克·德雷克开始了人类文明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组织地在宇宙空间寻找外星人的计划——“奥兹玛”计划,即用一个直径约为25.9米的射电望远镜,对与太阳类似且距地球相对较近的两颗恒星鲸鱼座τ星和波江座ε星进行监听。

“奥兹玛”这一称呼来自童话中的奥兹国,那是一个“居住着一些奇异的生灵”的国度。

德雷克坚信,人类在20世纪80年代将会发现外星智能生命。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却一直没有声息。

据王思潮介绍,在奥兹玛计划之后,天文学家启动了更先进的搜索计划。

其中一项是1985年开始的美国哈佛大学和阿根廷进行的米塔计划,哈佛大学这架25.6米口径射电望远镜和800万频道接收机,其规模相当于1分钟完成100万个奥兹玛计划。

另一项是1994年开始的凤凰计划,由美国加州寻找地外文明研究所进行,探索频道增至5600万个,搜索目标1000颗恒星。

相当于1亿个以上的奥兹玛计划。

1999年5月24日,一个名为“相遇2001”的公司借助一架直径70米的射电望远镜,朝4颗50-70光年远的类太阳恒星方向发射了一系列射电信号。

它包括一系列页面,有地球和人类的详细资料、基本符号、用逻辑描述的数字和几何、原子、行星及DNA等信息,并在三小时内重复发送三遍。

科学家们相信,如果外星人真能截取并记录下这些信号,那么就会了解地球、太阳系、人体、人类文化和技术水平的大致状况。

2004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捐资1350万美元,在美国加州建造艾伦射电望远镜阵,用以搜索地外文明。

2007年10日,这个射电天线阵中已有42座建成。

“先驱者10号”携带人类的问候奔向更远外星在德雷克的启发下,人类除被动监听地外文明的信号外,也主动地迈向太空。

1972年,美国发射了“先驱者10号”飞船,它于1987年飞出了太阳系,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飞出太阳系的人造物体。

先驱者身上携有一块载有人类讯息的镀金铝板。

倘若探测器被外星高智慧生物捕获,这块镀金铝板将会向他们解释这艘探测器的来源。

铝板上绘有一名男性及女性的图像,氢原子的自旋跃迁,以及太阳与地球在银河系里的位置。

11年来,这个重达290公斤的探测器一共从地球上接收了98900个指令信号;向地球发回1260亿个信息单位的资料和照片,有关木星的美丽图片是它拍摄并发回地面。

服务地球31年之后,先驱者10号于2003年1月22日与地球失去联系。

1977年9月5日,美国的“旅行者一号”又给外太空带去了更丰富的信息,它携带了一个类似留声机唱片的铜质磁碟,里面有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旨在向外星人表达人类的问候。

磁盘中的内容除了用象形文字显示的播放方法外,主要包括用55种人类语言录制的问候语和各类音乐。

其中英语语言的问候语翻译成汉语是:“行星地球的孩子(向你们)问好”。

此外,磁盘上面还有美国前总统卡特的一份书面问候,内容是:“这是一份来自一个遥远的小小世界的礼物。

上面记载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影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

我们正努力生活过我们的时代,进入你们的时代。

”磁盘上还有一个90分钟的声乐集锦,主要包括雷声、海浪撞击声、鸟鸣等自然界的各种声音以及27首世界名曲,这其中包括了中国京剧和古琴曲《高山流水》。

另外,磁盘上还有115幅影像,包括太阳系各行星的图片、人类的性器官图像及说明等。

不懈寻找却始终不见地球的“姐妹”2001年2月1日,西悉尼大学的拉格比尔·巴塞尔博士在美国的《天文学和地球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呼吁人们利用光学搜寻外星智能生命。

现在,我们已经拥有了能产生极短脉冲即1015瓦功率的激光技术,如果再给这种技术配上10米直径的大型光学望远镜,我们也就拥有了把纳米级激光脉冲直接传向其他星际文明的有效系统。

利用光学寻找外星智能生命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不需要像无线电寻找外星生命那样复杂的仪器设备,光学地外文明搜寻计划只需一对极端快的光子计算检测器。

这种仪器类似于物理的同步技术,当它们同时接收到一个信号时,两个检测器就会发出警报。

2009年3月6日,美国宇航局成功发射了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这是世界上第一架寻觅真正和地球相似的行星的望远镜。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的灵敏度和分辨率都很高,可以探测到十万分之二的微弱亮度变化。

而且它的视场很大,可以对10万颗以上的恒星进行大范围和长时间观测。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采用掩星观测的搜寻方法,当行星运行到它的母体恒星与开普勒空间望远镜之间时,恒星的光度会稍微变弱,而且会显示出特有的遮掩恒星的光变曲线。

“从这种光度变化的周期可以推算出行星大小和它公转轨道大小,推算出恒星的大小、质量、温度和行星表面的温度范围。

从行星表面的温度范围就可以知道是否有可能是外星生命的家。

”王思潮说。

然而,遗憾的是,一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仍未发现外星智能生物的一点无线电波。

一旦揭开外星人的“红盖头”地球人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多年以前,美籍英裔著名物理学家、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弗里曼·戴森曾应一本杂志的请求,给外星人写过一条通过无线电向太空传递的信息,他说:“亲爱的外星人:你们的沉默使我们自感羞愧。

你们和我们共同拥有这个美丽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我们这样大吵大嚷还请你们原谅。

当我们失去耐心时,请你们一定保持耐心;当我们显得粗鲁时,请你们一定表现出你们的文雅;当我们显得愚蠢时,请你们显露出你们的智慧。

我们是进化历史并不长久的物种,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人类是怀着一种寻求伙伴的美好愿望在探索宇宙,毫无疑问,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外高级生命一定会揭开她的“红盖头”。

那么,一旦这种最令人好奇的情形出现时,那些UFO故事里所描绘的场景会成为现实吗?外星生命会如人类所愿,与地球人和睦相处吗?别招惹外星人!人类寻找地外智能生命的步伐越来越坚实有力,我们似乎越来越接近地外文明的真相。

然而,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发出“不要招惹外星人”的警告,却让人类不得不再一次审视:我们是否应该寻找外星人?外星人到底存不存在?假如真的有地外智慧生命,人类具备与他们相遇的能力吗?发回的信号莫名其妙,连它的主人都破解不了“旅行者2号”探测飞船已被外星人劫持?前不久,68岁的理论物理学家霍金,发表了一次关于外星人的讲话。

霍金在讲话中明确表示:人类试图与外星种族接触,这“有点太冒险了”。

霍金认为,外星生命可能存在于宇宙的很多地点,除了各大行星以外,还可能位于某些恒星的中心,甚至漂流在星际空间中。

霍金认为:“真正的挑战在于将外星人找出来。

”霍金分析说,谁也不能排除,某些星球上的生命已经完成了从低级向高级的行进,形成了智能生命,“如果外星人真的有朝一日到访地球的话,我想结果和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时的情景差不多,那对美洲的土著居民可不是什么好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