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视功能检测临床分析
(眼视光课件)双眼视觉功能检查和分析

– 聚散量的计算 – 聚散分类 – 隐斜测量 – AC/A – 聚散力测量(BI/BO)
5
第二节 方法和步骤
6
隐斜视
7
隐斜视
• 定义:
在缺乏足够融像刺激情况下,一眼与另一眼的相对方向不 一致,隐斜视为当融像破坏时的眼睛位置
• 交替遮盖试验与遮盖-去遮盖试验 • 不同类型:
– 外隐斜 – 内隐斜 – 垂直隐斜
11
12
隐斜视(3)
• 当遮盖物去掉时,该偏离眼又回来注视该 物体(我们可以观察到该眼发生转动)。
• 我们称同时具备以上三种条件的眼睛为隐 斜视。如去遮盖时该眼由外向内转动,我 们称为外隐斜;反之亦然。
13
14
如何测量隐斜
• 测量隐斜视的条件是
– 破坏融像 – 当融像被破坏后,能确定视轴的位置 (即眼睛朝内、
斜要区分左右眼
29
E
左眼所见
E
右眼所见
① 让患者注视右上方的视标,保持视标 的清晰
② 以2△/秒的速度减少左眼BU棱镜度 ③ 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水平线对直。
记录此时的棱镜底方向和度数
30
E
左眼所见
E
右眼所见
① 让患者注视右上方的视标,保持视标 的清晰
② 以2△/秒的速度减少左眼BU棱镜度 ③ 直至患者报告两个视标在水平线对直。
• 标接近鼻子,记录为TTN • 正常值为:破裂点:3cm+ 4cm,
恢复点:5cm+ 5cm。
必要性
• 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 检查前提:具备双眼视,矫正视力正常、
眼部生理情况基本正常,却有双眼视症状 反应者
3
第一节 检查内容
• 隐斜测量:Von Grafe法 • 融像聚散能力测量 • 正负相对调节测量 • 融合性交叉柱镜测量 • 调节灵活度测量
双眼视功能检查和分析

双眼视功能检查和分析1.双眼协调能力:通过一系列测试来评估双眼在固定目标上移动时的协调能力,如:上下震荡、左右震荡、上下扫视、左右扫视等。
这些测试可以得到双眼协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帮助诊断和治疗斜弱视、斜视等眼球运动异常问题。
2.调节力度和调节范围:通过近、远视调节测试,评估双眼的调节能力。
近视调节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双眼在过渡视和近视时的反应,包括调节幅度和速度。
远视调节测试则是通过观察双眼在远视近视交替时的调节情况,以评估其对不同距离的调节能力。
这些测试对于发现和纠正视调节异常、调节性斜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眼球运动功能:通过眼震测试、追踪测试等,评估双眼的水平和垂直眼球运动能力。
眼震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记录眼球在正常和异常情况下的震动情况,以诊断视动性眩晕、眼震症等问题。
追踪测试则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双眼在跟随移动目标过程中的眼球运动情况,从而评估其眼球追踪能力。
4. 立体视功能:通过立体视测试来评估双眼的立体视能力。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Randot立体视测试、视差棱镜测试等。
立体视测试主要是通过观察双眼在观察立体图形时的反应,包括判断深度、立体感等。
这些测试对于发现和纠正立体视受损、立体视障碍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综合评估双眼的视觉功能以及其相互间的协调性,准确判断是否存在视觉障碍,如:斜弱视、视调节异常、视动性眩晕、立体视障碍等,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协调力度:用来描述双眼在固定目标上的运动时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一般来说,协调力度越大,说明双眼的协调能力越好。
2.调节幅度和速度:用来评估双眼的调节能力。
调节幅度指的是双眼对不同距离的调节范围,调节速度则是调节过程的快慢。
3.追踪准确性:用来评估双眼在追踪移动目标时的准确性,一般通过观察双眼跟随移动目标的能力来判断。
4.立体视能力:通过立体视测试,评估双眼的立体视能力,包括判断深度、立体感等。
1.早期发现和预防视功能异常:通过定期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在早期发现和纠正视功能异常,如斜弱视、视调节异常等,从而避免其对视觉功能的长期影响。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项用于评估眼部健康和视觉功能的重要检查手段。
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诊断各种眼部疾病,并了解患者的视觉能力和需求,以制定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计划。
以下是对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和病例分析的详细讨论。
首先,双眼视功能检查对于眼部健康的评估至关重要。
通过检查眼球、眼睑、结膜、巩膜、角膜、眼睛的前房和眼压等方面,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眼球器官的病变、眼睑结构异常、角膜损伤、青光眼等问题。
检查过程中使用的放大镜、各种近视类型检查和眼底针孔显微镜等仪器能够帮助医生更清晰地观察眼球的细节,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其次,双眼视功能检查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视觉功能。
通过进行视力检查、色觉检查、寻找眼球运动障碍等,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视觉能力是否正常。
这对于发现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问题非常重要。
同时,通过调查色觉是否正常,可以及早发现色盲、色弱等视觉障碍。
第三,双眼视功能检查还可以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例如,通过眼压测量、角膜曲率测量等检查,医生可以评估青光眼患者的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对于需要进行视力矫正手术的患者,通过进行角膜地形图、波前屈光解析等检查,医生可以确定手术的可行性、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并预测手术后的视觉效果。
下面,我们以角膜曲率测量为例,进行具体病例分析。
患者因视力下降到医院就诊。
医生进行了角膜曲率测量,结果显示患者的左眼角膜曲率异常。
根据这一检查结果,医生将考虑以下几个可能的疾病:1.角膜地图异常:角膜曲率异常可能是由于角膜的异常形状造成的。
例如,角膜曲率增高可能是由于角膜脱屑或变形引起的。
2.角膜炎症:患者的角膜曲率异常还可能是由于角膜炎症引起的。
角膜炎症可以导致角膜脆弱,进而影响角膜的正常形状。
3.角膜手术后并发症:如果患者之前进行了角膜手术,比如LASIK或PRK,角膜曲率异常可能是手术的并发症之一根据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医生将进一步推理和诊断患者的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双眼视功能检测临床意义

双眼单视分级
同时知觉 融合 立体视
双眼单视分级 同时视
指双眼对物像有同时接受能力,但不必二 者完全重合。如患者双眼视功能正常,不 仅两眼可同时看见同一物体,而且每眼所 接受的物像都恰好落在视网膜黄斑部,传 入大脑后被感觉成一个物像。
双眼单视分级 融合
融合是指大脑能综合来自两眼的相同物象, 并在知觉水平上形成一个完整印象的能力。 这是在双眼同时知觉基础上,能把落于两 个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物象融合成一个完整 印象的功能
遮盖试验(近距): 2Δ外隐斜 主观验光: OD: -0.50-0.25X180 (5.0) OS: -0.75-0.25X180 (5.0) 远距水平隐斜:正位
近距水平隐斜:3Δ外隐斜 近距水平隐斜(加-1.00D镜片):1Δ内隐斜 AC/A:4/1 BI 聚散力(远用):X/5/3 BO 聚散力(远用):7/11/7 垂直隐斜(远用):无垂直偏斜
双眼单视分级 立体视
立体视又称深度觉,是三度空间知觉,指 双眼的视觉信息能准确融合,并具有良好 的层次和深度,属双眼单视的高级功能, 是在同时视和融合的基础上较为独立的一 种双眼视觉功能,在种属发展过程中发育 较晚
双眼视觉功能失调
视觉抑制:当眼位偏斜时,由于同一物像落在二 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而引起复视与混淆,中枢 为了消除复视或混淆就主动将一眼视力抑制
远距水平隐斜:正位
近距水平隐斜:3Δ外隐斜
近距水平隐斜(加-1.00D镜片):2Δ内隐斜
AC/A:5/1
BI 聚散力(远用):X/7/6
BO 聚散力(远用):/17/13
垂直隐斜(远用):无垂直偏斜
BI 聚散力(近用):7/15/9
BO 聚散力(近用):9/114/8
双眼视觉的检查分析与处理—综合验光仪双眼视功能检查(眼屈光检查课件)

知觉融合
12
融合
纸筒实验
13
融合反射(运动融合)
• 偏离对应点物象刺激融合反射 • 运动融合能保持持久有效地双眼单视。 • 一旦打破融合反射------物象偏离对应点暴露斜视
14
视网膜对 应点
指两眼视网膜上具有共同视觉方向的视网膜成份 两眼黄斑中心凹是 一对最重要的对应点。 整个视网膜其他位置如何对应?
23
• 视网膜成份
• 单位面积的视网膜受到视觉刺激后,神经冲动沿视路传到视 皮层,从视网膜到视皮层所有参与这一知觉过程的组织总称
为视网膜成份。
不是单一的平面,是从视网 膜到皮质的立体成分。
• 视网膜成份的特性:感知外界物体,
•
方向知觉(空间投射)
24
5
外斜 内斜 垂直斜位
定性判断斜位
6
内斜视
外斜视
2
3
4
Worth4点
Worth4点检查主要是利用红-绿 互补原理,应用红-绿分视手段, 在双眼分视条件下,检查病人双 眼视功能的一种方法。 可用于远近不同距离检查,操作 简单,能很快判断出双眼视功能 的存在与否.
5
1.可用于检查双眼注视状态下有无融像、抑制主导眼以及复视状态,借以判定是否存在双眼融 合及同时视功能 。
6
• (1)将Worth 4点视标设置在40cm的距离,红点在上,白点在下。 • (2)嘱被检者持续注视Worth 4点灯,并报告是否看见点的数量在发生变化:
由原来的4个灯点变成了2个或3个灯点。 • (3)缓慢将Worth 4点灯向远处移动,并嘱患者报告Worth 4 点在移动过程中
的数量变化。 • (4)当被检者报告数目出现变化时,停止移动,记录此时的距离,并根据丢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全解-V1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全解-V1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全解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项重要的眼科检查手段,可以对人们的视力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帮助医生诊断眼疾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下面将详细介绍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检查内容以及常见的病例分析。
一、意义1.评估眼健康状态: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评估眼部健康状况,发现早期异常,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眼疾加重或产生其他并发症。
2.诊断眼疾: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检测常见的眼疾和其他视觉问题,如近视、远视、弱视等等,并为医生提供治疗方案依据。
3.评估手术效果:双眼视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手术后恢复情况并监控效果。
二、检查内容1.视力检查:测量裸眼和矫正视力,记录对各种线条大小、颜色和对比度反应的能力。
2.眼位检查:检查眼球运动范围,是否存在偏斜或斜视等症状。
3.调节功能检查:如辨别远近物体需要眼球调节的能力、判断窄间距物体的力量调节等。
4.眼压检查:测量眼压,以便发现和诊断青光眼等眼疾。
5.视野检查:检查患者的视野范围,以便发现和诊断视网膜剥离、青光眼等眼疾。
6.其他检查:还可以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其他检查。
三、病例分析下面两个病例说明了双眼视功能检查对眼部健康的影响。
1.王女士,45岁。
她感到自己的右眼存在某种视觉问题,但无法确定具体情况。
双眼视功能检查检测到王女士患有急性青光眼,迅速采取治疗措施后成功挽救了王女士的右眼。
2.李先生,22岁。
他前一段时间做了近视眼的激光治疗手术,但是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并不理想。
通过双眼视功能检查,发现李先生的眼睛有近视散光,给予相应治疗后,李先生的视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总之,双眼视功能检查对于眼部健康非常重要,人们需要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眼部问题。
双眼视功能病例的分析

双眼视功能病例的分析课程名称眼屈光学基础班级课程类型实验授课课时1h 学期授课教师教授内容双眼视功能病例的分析章节内容实验九教学目的进一步掌握双眼视功能图表的绘制原理和方法,能对患者的视功能做出正确的评判教学要求掌握视功能分析的三个原则,能对患者的视功能做出正确的评判教学重点Sheard’s准则教学难点1:1规则、Sheard’s准则、 Percival准则:教学手段讲授+ 幻灯片+ 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实验目的:能正确利用各种法则对病例进行双眼视觉功能的分析实验相关理论:(视功能分析时应用的法则或规则)1、Sheard’s准则:此准则要求融像储备至少应该为需求量的两倍。
即正融像辐辏储备为外隐斜的两倍;负融像辐辏储备为内隐斜的两倍,用公式表达为R≥2D。
(R代表储备量;D代表需求量)储备表示在需求满足后仍能利用的融像性辐辏的量,对于外隐斜指的是需求线至ZCSBV右侧边界的水平距离;对于内隐斜指的是需求线至ZCSBV左侧边界的水平距离.不符合R≥2D的需求时,需通过公式P=2/3D-1/3R来计算获得棱镜量2、1:1规则:要求BI的恢复点应至少同内隐斜一样大。
可通过公式:B0棱镜P=(内隐斜-BI恢复值)/2求得所需的棱镜量,P值≤0表示无需棱镜,P>0则需要棱镜。
3、Percival 准则:要求在特定的测试距离需求点或正位眼点应该落在整个融像辐辏范围的中三分之一内,而不考虑隐斜。
整个融像辐辏范围的中三分之一习惯上被认为是被检者的的用眼舒适区,若患者在某一测试距离需求点或正位眼点落在整个融像辐辏范围的中三分之一外,且有视疲劳的现象存在,则需求棱镜的矫正,所需的棱镜量可通过P=1/3G-2/3L进行计算,G代表正负相对辐辏中较大的一侧,L代表较小的一侧,棱镜的基底方向应朝向正负相对辐辏中较大的一侧,P>0则需棱镜,P≤0则无需棱镜。
三者在算得棱镜量之后,均可通过公式△S=P/A获得球性度数改变量,通过球镜度数的改变来解决患者不适(P代表上述公式中计算所得的所需棱镜量,A代表AC/A)或采用训练的方法矫治。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作用、内容及方法

一、检查调节反应,调节滞后和调节超前地测量方法,正常值为.. 综合验光仪内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将视标置于近视标杆㎝处,将两眼辅助镜片地±转至º位置(其负散轴位于º),不需要额外增加照明,让被检者双眼睁开,注视㎝处地视标.. 被检者报告水平线较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滞后,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地正球镜即为其调节滞后量.. 被检者报告垂直线清晰,说明被检者为调节超前,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至横竖线条同样清晰,所增加地负球镜即为其调节超前量.. 若被检者报告水平线和垂直线同样清晰,说明被检者地调节反应量为零.二、检查负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地情况下,双眼所能减少调节地能力,正常值为..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地上一行视标..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正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变模糊,退回前一片.记录增加地正球镜度数,即为其负相对调节().. 检测值正常说明无调节参与,测得地度数是真实度数;检测值偏低说明有调节参与,即假性近视,需要散瞳处理;检测值偏高说明负镜过矫或正镜欠矫.三、检查正相对调节,即在集合保持相对稳定地情况下,双眼所能增加调节地能力,正常值>..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于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良好照明.. 让被检者双眼同时注视㎝近用视力表最佳视力地上一行视标.. 在双眼前同时增加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地负球镜度数,即为其正相对调节().. 检测值若低于验光测得近视增长地度数,被检者无法接受新眼镜,可通过调节训练;. 低加上外隐斜,看近必须要戴镜.四、调节灵活度检查调节灵活度是采用±翻转拍(拍)进行检查,测量每一分钟地循环次数,其单位为.调节灵活度代表了调节能力、速度、持久力,在无法进行、检查或者低龄儿童不合作地情况下可快速估测调节是否正常、调节和放松哪部分出现问题.正常值为单眼,双眼.. 被检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右眼处于打开状态,左眼关闭.注视处地近视标检查卡.. 检查者将±翻转拍镜片地正镜片置于被检者右眼前,嘱被检者注视近视标检查卡字母,当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检查者立即将负镜片反转至被检者眼前,待被检者报告视标变清晰时再立即反转镜片.记录一分钟被检者看清视标地循环次数(看清+和-为一个周期).. 左眼调节灵活度地检查与右眼相同,而后进行双眼调节灵活度地检查.. 双眼调节灵活度地检查与单眼调节灵活度地检查方法基本相同,只需将两眼都打开即可.. 双眼调节灵活度测量过程中为了避免被检者有单眼抑制现象地发生,检查时可使用偏振镜片.测量时被检者戴上偏振眼镜,若其只能看到两列视标说明被检者有单眼抑制,需在记录中标明.五、调节幅度检查通过测量被检者地调节幅度,并根据最小调节幅度公式×年龄或查调节幅度正常值表(),评估被检者地调节幅度是否存在异常.(一)移近法. 被检查者戴屈光不正全矫眼镜,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 验光师手持近用视标置于被检查眼前处,请被检者注视其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通常为一行视标),并以约地速度将近用视标向被检者移近,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开始出现持续性模糊为止.. 用视标尺测量此时视标距被检者眼镜平面地距离,该距离地倒数即为被检者右眼地调节幅度.同样方法检查左眼、双眼地调节幅度.(二)负镜片法. 在综合验光仪内置人被检者地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遮盖其左眼,正常照明.. 将近用视标置于近视标杆处,让被检者注视最佳视力上一行视标(通常为一行视标).在该眼前逐渐增加地负球镜,直至被检者报告视标首次出现持续性模糊,记录上一片地镜片度.. 所增加地负球镜总量再加上为被检者地调节幅度.同法检者左眼、双眼地调节幅度.六、远、近距离水平隐斜目前常用地隐斜视地检查方法主要有交替遮盖法、马氏杆法和.其中后两种方法需要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地基础上进行.(一)遮盖法:本方法为定性检查.) 遮盖去遮盖试验:检查者用遮盖板遮住一眼,观察遮盖眼去遮盖后有无转动,如有转动,说明病人存在显斜视,如果遮盖眼去遮盖后由外向内运动,说明病人有外斜视,由内向外运动,说明有内斜视.若存在垂直方向地运动,说明有垂直斜视.去遮盖瞬间遮盖眼由上往下移动为该眼地上隐斜.去遮盖瞬间遮盖眼由下往上移动为对侧眼地上隐斜.移去遮盖板,让检查者有足够时间建立双眼视,遮盖另一眼,再一次观察遮盖眼去遮盖后有无转动,如移去遮盖板后,被遮盖眼回到正位,而未遮盖眼显示斜视,那么,被遮盖眼为注视眼,如果,被遮盖眼在去遮盖后,仍然在斜视位,说明,未遮盖眼为注视眼.) 交替遮盖试验:遮盖去遮盖试验确立注视眼,从遮盖斜眼开始检查.从右眼到左眼迅速移动遮盖板,然后再回到右眼,观察拿走遮盖地眼睛地运动,经过数次交替遮盖后,用基底朝向眼睛移动方向地三棱镜度数估计所观察到地眼睛地移动量.不断调整三棱镜地度数,直到交替遮盖时不再出现眼球运动为止.(二)马氏杆法:本方法须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地基础上进行..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将室内光线调暗,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右眼地辅镜片调至º(即右眼视孔内为红色水平向马氏杆),左眼处于开放状态,并将旋转棱镜归零后移至左眼孔前,将位置于垂直方向.. 被检者注视米远处地一点光源.此时右眼看到是一条红色地竖线,左眼看到地是点光源.. 被检者看到地点光源恰好在红色竖线上,说明被检者无水平向隐斜.. 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右边,点光源在左边,即右眼看到地像在右边,左眼看到地像在左边,为同侧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内隐斜.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外地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所加地三棱镜即为其内隐斜量.. 被检者看到红色竖线在左边,点光源在右边,即右眼看到地像在左边,左眼看到地像在右边,为交叉性复视,说明被检者为外隐斜.此时在非注视眼前逐渐增加基底向内地三棱镜,直至点刚好落在竖线上.所加地三棱镜即为其外隐斜量.. 马氏杆法检查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马氏杆法检查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时,只需将远用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点光源从米移至厘米处即可,其他操作步骤和结果判断同上.(三)法:本方法须在被检者有双眼同时视地基础上进行.. 视标采用被检者单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地单个视标..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被检者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让被检者轻轻闭上眼睛,将旋转棱镜移至视孔前,将右眼前棱镜调至Δ,左眼棱镜调至Δ.. 被检者睁开双眼,询问其看到几个视标.此时应看到两个视标,一个在右下方(为右眼所见),一个在左上方(为左眼所见).. 让被检者注视右下方地视标(右眼所见),并始终保持视标清晰.. 验光师告知被检者他将会使左上方地视标逐渐向右移动,当左上方视标移至右下方视标地正上方时请被检者报告.. 验光师以每秒Δ地速度减少左眼地棱镜度,直到被检者报告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即两个视标一条垂直线上).记录此时左眼前三棱镜地底向和度数.. 继续向同一方向移动三棱镜,至被检者看到视标变为一个在左下方,一个在右上方,再反方向移动三棱镜,再次使上下两个视标垂直向对齐.记录此时左眼前三棱镜地底向和度数.. 上述两步中所得三棱镜地平均值为被检者地隐斜量.三棱镜平均值是基底朝内地三棱镜,则被检者为外隐斜.平均值是基底朝外地三棱镜,则被检者为内隐斜.平均值是基底朝上地三棱镜,则被检者为下隐斜.平均值是基底朝下地三棱镜,则被检者为上隐斜.平均值为,则被检者无水平向隐斜视.. 将远用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测试距离移至近视标杆地处,视标采用近用视标中地小方块视标,按以上步骤可测得近距离水平向隐斜视.七、检查(一)梯度性值梯度性值是指通过改变镜片从而使调节变化后,其调节性集合量地变化.通常采用地方法是首先检查出被检者戴矫正眼镜后看近地水平隐斜量,在此基础上双眼各加,检查看近地水平隐斜量,再双眼各加,检查看近地水平隐斜量,两次地差值,除以,即为其值.检查梯度性值时通常采用法检查近距离地水平隐斜量.正常值为~Δ..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预置被检者地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瞳距调整为近用瞳距.. 用法检查此时被检者近距离地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内隐斜即值记录为+值,外隐斜即值记录为-值).. 双眼在远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地基础上,增加球镜后,检查一次此时被检者看近地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再增加球镜后,检查一次此时被检者看近地水平隐斜量,并记录值.在测量过程中让被检者始终保持注视视标清晰.. 用步中两次变化值,除以增加地调节量,即为其梯度性值.(二)计算性值计算性值是根据被检者近看至看远时总地集合量地变化除以其调节量地变化而得.. 用马氏杆法或法查得被检者地远距离和近距离地水平隐斜量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值.. 式中:为被检者地远用瞳距,以厘米为单位,为测量近距离隐斜时所注视地距离,以米为单位.通常为,即米.为近距离地水平隐斜量(内隐斜记录为+值,外隐斜记录为-值)为远距离地水平隐斜量(内隐斜记录为+值,外隐斜记录为-值)八、远、近距离检查通常使用综合验光仪上地旋转棱镜测量聚散范围.用基底朝内()和基底朝外()地三棱镜测量水平聚散力,得到模糊点、破裂点和恢复点数值.(一)远距离检查.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远用瞳距.. 视标采用被检眼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地单个视标.. 调整两侧旋转棱镜得到和地三棱镜.. 被检者双眼注视单个视标,并报告模糊点和破裂点.. 先进行检查,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同法进行检查并记录.. 记录结果:分别记录远距离和地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数值.. 远距离水平聚散范围期望值: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无±±± ± ±(二)近距离检查.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近用瞳距.. 视标采用近用视标卡上地竖排小字母视标,距离.. 调整两侧旋转棱镜得到和地三棱镜.. 被检者睁开眼睛注视近处竖排地单个视标,并报告模糊点和破裂点.. 先进行检查记录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同法进行检查.. 记录结果:分别记录近距离和地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数值.. 近距离水平聚散范围期望值:模糊点破裂点恢复点± ± ±± ± ±九、检查集合近点是测量从近点到两眼旋转中心连线地中点地距离.集合近点地检查结果在临床上可以作为诊断被检者是否存在集合功能异常地重要因素.. 被检者戴上屈光不正矫正眼镜,舒适地坐在座椅上,房间照明良好.. 将瞳距零位与被检者眼外眦部对齐.. 将一小地调节视标(通常使用近用视标行大小地视标)置于被检者两眼正前方处.. 将视标以~地速度逐渐移近被检者,告诉被检者努力注视视标,并报告何时视标变成两个,即何时发生复视.记录此时视标至两眼旋转中心连线地中点地距离即为集合近点距离(破裂点值).. 再将视标逐渐移远,问被检者何时视标又恢复成一个.记录此时视标至两眼回旋点连线中点地距离,即为恢复点值.. 记录结果:集合近点通常记录破裂点恢复点值,如.集合近点地期望值:~.一些人认为集合近点如果小于,说明被检者可能存在集合过度.十、检查检查:检查是否存在单眼抑制、复视、双眼视功能..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将室内光线调暗,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双眼放开,用红绿滤片(综合验光仪辅助片右左)分离双眼视觉,右眼戴红色滤光片,左眼戴绿色滤光片.. 出示视标,此时被检者右眼看到个红色视标,左眼看到个绿色视标.令其双眼注视视标,说出看见几个视标和它们地颜色.. 看到个绿灯——右眼被抑制;看到个红灯——左眼被抑制;看到个灯,红绿——复视;看到个灯,红绿混合——正常.十一、立体视检查立体视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立体视.. 被检者舒适地坐在综合验光仪后,将室内光线调暗,验光仪中置入其远用屈光不正矫正度数和远用瞳距.双眼放开,用偏振滤片(综合验光仪辅助片)分离双眼视觉,出示立体视视标.. 令被检者双眼注视视标,判断其是否有远近感.十二、聚散灵敏度聚散灵感度地测量通常是采用Δ和Δ反转棱镜进行检查,一侧为Δ,另一侧为Δ,测量每一分钟地循环次数,其单位为.. 被检者戴上屈光不正全矫眼镜,舒适地坐在座椅上,照明良好.. 视标采用近用视力表中地竖排小字母视标,让被检者双手持近用视标置于眼前㎝处.. 验光师将Δ和Δ反转棱镜地一侧棱镜置于被检者双眼前,嘱被检者注视㎝处地竖排小字母视标,并报告视标变化一列清晰地竖排标时,验光师立即将反转棱镜地另一侧棱镜反转至被检者眼前,待被检者再次报告视标变成一列清晰地竖排视标时再立即反转棱镜.记录一分钟被检者把视标看成一列清晰地竖排视标地循环次数(完成Δ和Δ为一次循环).. 记录结果:近距离聚散灵敏度:次分钟.近距离聚散灵敏度地期望值:次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眼视觉功能失调
1. 旁中心注视:这是一种单眼现象,抑制加深, 黄斑中心凹视功能低于周围部分,不能用黄斑中 心凹注视,仅能用黄斑周围部分注视。:
1) 主动检查法:嘱病人注视镜中的星形标志, 如中心凹与之重合则即中心固视,如不重合则视 其落在哪个同心圆中,如在第3个同心圆上,则为 中心凹旁2º。
近距水平隐斜:10Δ EXO 近距水平隐斜(加-1.0D):8Δ EXO AC/A:2/1 BI 聚散力(远用):X/10/5 BO 聚散力(远用):9/17/9 垂直隐斜(远用):无垂直偏斜
BI 聚散力(近用):11/21/9 BO 聚散力(近用):4/6/2 NRA:+1.50
双眼视觉的发育
双眼同时注视开始于生后1.5~2月 敏感期为生后3~5月,持续到6~9岁 双眼视觉形成在早期生涯中非常重要
双眼单视基础
知觉的条件 运动的条件 中枢条件
双眼单视
两眼视觉知觉正常或近似。 具有单眼注视力。 两眼应能同时知觉外界同一物体的形象。 两眼的黄斑具有共同的视觉方向 两眼能把落在视网膜非对应点上的物像矫
正至正位,这种能力称为融合力
双眼单视
在运动功能上,要保持两眼的位置在各眼 位上相互协调一致(同向或异向)
当双眼运动不协调时,小的差异则可用融 合力加以控制成为隐斜,双眼视觉尚可保 持;但大的障碍则无法形成双眼单视
双眼单视
两眼的视野的重叠部分必须足够大,才能 保证注视目标随时落在双眼视野范围内。
病例
BI 聚散力(近用):X/3/1 BO 聚散力(近用):14/29/17 NRA:+2.50
PRA: -0.55 调节幅度(推进法):OD: 14D, OS: 14D 单眼调节灵活度:OD: 12 cpm, OS: 12 cpm, 双眼调节灵活度:12 cpm, MEM视网膜镜:+1.25 OD和OS
病例介绍
患儿,女性,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 带来就诊。家长发现小孩抄课文时经常有 漏抄字和句的情况,考试时经常将上下文 抄错,阅读注意力差,小孩在刚读书时家 长即发现有此类情况,以往认为是因为年 龄小,还没有掌握阅读的技巧,但随年龄 增长后,这种情况并没有好转。家长很想 了解是否有眼部疾患导致患者出现此类情 况。患儿无明显全身疾病,无明显眼部疾 患,目前无特殊服药史。
PRA: -2.25 调节幅度(推进法):OD: 12D, OS: 12D 单眼调节灵活度:OD: 0 cpm, 正镜像消除困难;OS: 0 cpm, 正镜像消除困难 双眼调节灵活度:0 cpm,,正镜像消除困难 MEM视网膜镜:+0.25 OD和OS 其它眼部检查均正常
分析
症状的出现与阅读有关 患者视近时EXO幅度大,NPC功能变远 AC/A值低 提示CI不足
遮盖试验(近距): 10Δ内隐斜 主观验光: OD: -0.75 (5.0) OS: -0.75 (5.0 ) 远距水平隐斜:正位
近距水平隐斜:10ΔESO 近距水平隐斜(加-1.00D):18ΔESO AC/A:8/1 BI 聚散力(远用):X/6/4 BO 聚散力(远用):13/25/14 垂直隐斜(远用):无垂直偏斜
远距水平隐斜:正位
近距水平隐斜:3Δ外隐斜
近距水平隐斜(加-1.00D镜片):2Δ内隐斜
AC/A:5/1
BI 聚散力(远用):X/7/6
BO 聚散力(远用):/17/13
垂直隐斜(远用):无垂直偏斜
BI 聚散力(近用):7/15/9
BO 聚散力(近用):9/114/8
调节幅度(推进法):OD: 9D, OS: 9D
大脑的皮质中枢发育正常
双眼单视分级
同时知觉 融合 立体视
双眼单视分级 同时视
指双眼对物像有同时接受能力,但不必二 者完全重合。如患者双眼视功能正常,不 仅两眼可同时看见同一物体,而且每眼所 接受的物像都恰好落在视网膜黄斑部,传 入大脑后被感觉成一个物像。
双眼单视分级 融合
融合是指大脑能综合来自两眼的相同物象, 并在知觉水平上形成一个完整印象的能力。 这是在双眼同时知觉基础上,能把落于两 个视网膜对应点上的物象融合成一个完整 印象的功能
裸眼视力(远用): OD: 5.0(1.0) OS: 5.0(1.0)
裸眼视力(近用): OD: 5.0(1.0) OS: 5.0(1.0)
集合近点: 4 cm
遮盖试验(远距): 正位
遮盖试验(近距): 2Δ外隐斜
主观验光: OD: 0.25X180 (5.0 ) OS: -0.25X180 (5.0)
临床需要
融像性聚散功能异常(Fusional vergence dysfunction FVD)
1. 是一种容易被忽略的双眼视觉功能异常 2. 融像性聚散功能异常有时也被认为是一种技能
性问题,是双眼视觉功能不稳定或感觉性融合 功能障碍。 3. 临床上可以发现此类病人AC/A可正常,视远 与视近的隐斜在期待范围内,往往融合性聚散 功能在正常范围,但是融合的灵活度可能有问 题
单眼调节灵活度:OD: 0 cpm, ,负镜像消除困难OS: 0 cpm, 负镜像消除困难
双眼调节灵活度:0 cpm, 负镜像消除困难
MEM视网膜镜:+1.00 OD和OS
扫视运动: 1+,经常会放弃注视,有很多目标定位不准
DEM:
分数低于50%
追随运动: 2+,经常为放弃注视
分析
患者症状的出现与阅读有关,经常会出现 阅读漏字、漏行的情况,并且注意力很难 集中,提示可能存在功能性眼球运动障碍 的问题。检查结果也提示患者在DEM测试 中速度和准确性均较差,在扫视和追随运 动测试中眼球运动技能均较差,均提示为 功能性眼球运动障碍。
病例3
患儿,13岁,男性,主诉看书20分钟左右即 会出现眼痛、胀、视物模糊等症状,这种 情况在开学后比较明显,需稍作休息后症 状改善。患者无明显全身疾病,无全身用 药史。检查结果如下
裸眼视力(远用): OD: 4.8(0.6) OS:4.8(0.6) 裸眼视力(近用): OD: 5.0(1.0) OS: 5.0(1.0) NPC : 3 cm 遮盖试验(远距): 正位
2) 被动检查法:看眼底时将黑星对准病人的中 心凹,如病人能正面看见星形,则注视与视轴一 致,看不见则为偏中心。
双眼视觉功能失调
肌肉挛缩 融合及立体视障碍
双眼视觉异常
非斜视性双眼功能异常,调节异常 斜视 弱视
临床病例
患儿,14岁,女性,主诉看书20分钟左右即 会出现眼痛、胀、视物模糊等症状,这种 情况在开学后比较明显,在每天傍晚时比 较明显,有时患者还会出现看书20分钟左右 即会出现疲劳,再看黑板,黑板上字变得 很模糊,需稍作休息后症状改善。患者无 明显全身疾病,无全身用药史。检查结果 如下:
病例
患者,男性,18岁,高三学生,主诉双眼疲 劳,看书15分钟左右即感视物糊和眼胀,患 者有此症状已有4年余,多次就诊,未发现 明显异常。最近一次就诊,因有低度近视, 建议患者戴镜,但患者自觉症状无明显改 善,不愿坚持戴镜。患者无明显全身疾病 和用药史。检查结果如下:
裸眼视力(远用): OD: 4.8(0.6) OS: 4.8(0.6) 裸眼视力(近用): OD: 5.0(1.0) OS: 5.0(1.0) 集合近点: 4 cm 遮盖试验(远距): 正位
临床需要
功能性眼球运动异常(Functional Ocular Motor Dysfunction)
1. 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视觉技能的缺陷,常见于有 明显阅读困难的儿童
2. 功能性眼球运动异常主要影响患者的许多阅读 行为,如影响双眼的追随运动、扫视行为和注 视行为等。
眼球功能性运动障碍
在阅读时,三种比较重要的眼球运动成分 为注视运动(fixations)、扫视运动 (Saccades)和返回运动(regressions).
双眼单视分级 立体视
立体视又称深度觉,是三度空间知觉,指 双眼的视觉信息能准确融合,并具有良好 的层次和深度,属双眼单视的高级功能, 是在同时视和融合的基础上较为独立的一 种双眼视觉功能,在种属发展过程中发育 较晚
双眼视觉功能失调
视觉抑制:当眼位偏斜时,由于同一物像落在二 眼视网膜非对应点上,而引起复视与混淆,中枢 为了消除复视或混淆就主动将一眼视力抑制
BI 聚散力(近用):3/7/5 BO 聚散力(近析
症状的出现与阅读有关 视近和视远时均无明显隐斜 调节幅度、调节灵活度均在正常范围 正性与负性的融合性聚散功能下降,低
NRA、PRA值,双眼调节灵活度下降,均提 示为融合性聚散功能障碍
临床需要
集合不足(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 CI) 1.是比较常见的双眼视觉功能异常 2.反映的是近距离阅读需求与实际用眼能力之间的 不协调 3.近距离视物时表现为外隐斜,远距离视物时表现 为正视或较视近幅度小的外隐斜,低AC/A值 4.非斜视性双眼异常中,集合不足是最常见的,也 比较容易引起重视,集合不足的发病率约占总人 群的6%~12%。
检查结果:
裸眼视力(远用): OD: 4.8(0.6) OS: 4.8(0.6) 裸眼视力(近用): OD: 5.0(1.0) OS: 5.0(1.0) NPC : 12cm 遮盖试验(远距): 正位
遮盖试验(近距): 10Δ外隐斜 主观验光: OD: -0.50 (5.0 ) OS: -0.75 (5.0 ) 睫状肌麻痹验光:+0.50 (5.0 ) OS: -0.25 (5.0 ) 远距水平隐斜:正位
机动性抑制:多见于双眼视力好的交替性斜视。 固定性抑制:它不仅在眼位偏斜即使斜眼恢复正
位时,抑制也不消失,多见于恒定性斜视。
双眼视觉功能失调
弱视:为了避免由于斜视而引起的复视与 混淆,中枢主动将一眼抑制,日久抑制成 固定且越来越深,导致视力逐渐下降形成 抑制性弱视,也即斜视性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