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黄庭坚的一些趣闻轶事

合集下载

对联趣闻(12)苏轼应对黄庭坚

对联趣闻(12)苏轼应对黄庭坚

对联趣闻(12)苏轼应对黄庭坚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尤其擅长诗歌,他的詩与苏轼齐名,有苏黄之称。

黄庭坚与苏轼关系非常密切,经常出入苏府。

有一天,黄庭坚又来造访,二人下了一天的棋,都觉得需要休息。

傍晚时分,二人便到城外散步,但见水天相接之处,晚霞映照在湖面上,渔舟归航,白帆点点。

打渔郎放开嗓子尽情歌唱,随风传来,悠扬悦耳。

黄庭坚悠然神往,信口吟道:
晚霞映水,渔人争唱满江红;
苏轼笑道:“好雅兴!”黄庭坚也笑道:“你就对了下句吧!”苏轼想了想,觉得此句用了词牌名,不容易对,四下看看也没什么可供应对的景致。

只得边走边想。

谈笑间走到一个村塾,学童已经放学了,先生无事,正在院外吟唱。

苏轼细细一听,知道先生吟的是一首《普天乐》词,忽然触动灵感,想出了下联,便张口吟道:
朔雪飞空,农夫齐唱普天乐。

黄庭坚心中佩服,口中却说道:“这先生知趣,帮得好忙!”说罢,二人哈哈大笑。

古代幽默的历史故事

古代幽默的历史故事

古代幽默的历史故事中国古代的故事你知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古代幽默的历史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古代幽默的历史故事篇1:苏轼和黄庭坚互对苏轼和黄庭坚是好友,两人经常互对:书房好似药室;(苏轼)学士乃是郎中。

(黄庭坚)蛤蟆水上真书出;(苏轼)蚯蚓泥中草写之。

(黄庭坚)(联语互讥对方书法之弊病。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苏轼)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黄庭坚)据说,一日,苏轼与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弈围棋,忽然有几颗松子落在棋盘上,苏轼顺口吟出上联。

黄庭坚抬头环顾一看,见湖边有一渔夫在柳树下钓鱼,遂对出下联。

一个说松子有意,一个道柳丝有情,用的是拟人手法,联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兴味盎然。

朔雪飞空,农夫齐歌普天乐;(苏轼)晚霞映水,渔人多唱满江红。

(黄庭坚)苏轼和黄庭坚乘舟出游,至晚方归。

时值晚霞映水,煞是壮观。

黄庭坚出口吟出了下联。

苏轼正沉迷于景色之中,被黄庭坚的出句引发,随后续出了上联。

联中“普天乐”和“满江红”既表现出了彼时彼地的情景,又是“词牌”名。

二人吟罢,不约而同地拍掌大笑。

古代幽默的历史故事篇2:唐伯虎嘲讽商人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他欣然挥毫而就: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流没想到,商人嫌发财的含义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道: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这下,商人反而大喜,原来他就爱这种不伦不类的对联。

古代幽默的历史故事篇3:李调元妙对唐伯虎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

长老说有事相求。

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

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

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画上荷花和尚画写完后对老和尚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李调元一看,便发现了这上联的妙处:它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反读正读完全相同。

最后他在唐伯虎上联旁写出了下联:书临汉帖翰林书这七个字反过来读,字的读音和正读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长老拍手称奇。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

苏轼有趣小故事相传在宋代,有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名叫苏轼。

他的一生涵盖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下面我们将分享其中一些。

故事一:醉酒作文苏轼是个酒量不错的人,他尤其喜欢在酒后挥毫写字。

据说有一次,苏轼在醉酒后,把一篇文章写在了墙上。

第二天酒醒后,他看到墙上的字迹,非常满意。

于是,他将墙壁砌砖取下,将这篇醉酒作文保存了下来。

这个故事也反映了苏轼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他相信自己的作品就算是在醉酒状态下也能写出不俗的水平。

故事二:马上功名苏轼一生中经历过许多的官场波折,被贬到了荆州。

而在那个时代,官员的地位和金钱是息息相关的。

苏轼有一次为了博得上级的认可,以马上官员的功名为赌注,与一位同僚比试骑马射箭。

苏轼临危不乱,竟然一箭命中了目标,赢得了比赛。

这个故事反映了苏轼在官场中的机智和胆识,也彰显了他对声望的追求和渴望。

故事三:奇异的隐士苏轼崇尚自由和追求真理,曾经有一段时间他过着隐居的生活。

在这段时间里,他和一位名叫黄庭坚的诗人成为了好友。

他们经常一起吟咏诗篇,交流学术。

有一天,两人共同决定躲在一个大箱子里,出洞察世事的变化。

他们躲了很久,等他们再次探出头来时,发现已经过了七天,外面的一切都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苏轼和黄庭坚对于自由的向往,也显示了他们对于世事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故事四:诗酒趣事苏轼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他经常利用诗词和酒来娱乐自己和他人。

有一次,苏轼在赴宴之前,事先将纸鸢打捆送给宴会的主人,然后写了一首诗作为贺礼。

等到苏轼参加宴会时,主人看到了捆放纸鸢的地方,深受感动,过来向苏轼表示感谢。

然而,苏轼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第二份礼物,却是一只真正的小鹰,笑着说道:“听过‘纸上得来终觉浅’吧。

”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纷纷称赞苏轼的诗词才华和幽默感。

这些有趣的小故事仅仅展示了苏轼丰富多彩的人生和他在文学领域中的卓越才能。

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为传颂,他的故事也以独特的方式延续至今。

虽然时光已逝,但苏轼留下的趣事和佳作仍然为我们所喜爱。

苏轼与黄庭坚的经典故事

苏轼与黄庭坚的经典故事

《苏轼和黄庭坚的友情》
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苏轼和黄庭坚的故事。

苏轼和黄庭坚呀,都是很厉害的大诗人。

他们俩是好朋友。

有一次,他们一起去游玩。

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苏轼诗兴大发,马上就吟出一首诗来。

黄庭坚听了,连连称赞,还和苏轼一起讨论怎么能写得更好。

他们一路上有说有笑,开心极了。

《苏轼与黄庭坚的有趣事》
小朋友们,接着听呀。

有一天,苏轼写了一首新诗。

他赶紧拿给黄庭坚看。

黄庭坚看了看,笑着说:“苏兄,这诗有点小问题哦。


苏轼一点也不生气,还让黄庭坚给他讲讲。

然后他们就一起琢磨,把诗改得更完美啦。

《苏轼和黄庭坚的文学交流》
小朋友们,故事还没完哟。

苏轼和黄庭坚经常在一起交流写诗的心得。

有一回,黄庭坚写了一首词,感觉不太满意。

苏轼就给他出主意,告诉他这里改一改,那里加一点。

最后这首词变得特别棒,大家都很喜欢。

他们俩就是这样,互相帮助,一起写出了好多好多好诗好词。

苏轼下棋回家的故事

苏轼下棋回家的故事

苏轼下棋回家的故事案例一:苏轼和黄庭坚,两人都是北宋时的大文学家和书法家。

黄庭坚出自苏轼门下,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两人又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吟诗作对。

有一次,两人在松树下饮酒下棋时,苏轼刚投下一颗棋子,忽然一颗松子落下掉在棋盘上。

过了一会儿,又落下一颗。

苏轼盯着松子,诗兴大发,随口说道: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说完,苏轼两只眼睛盯着黄庭坚。

黄庭坚心里也明白:这是让我对对子呢!黄庭坚抬起头来,向四周张望,寻找对联的题材。

他一眼看见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有条清澈的小河,河边上长着几棵柳树。

清风吹来,长长的柳丝悠悠荡荡,划过水面。

树下正坐着一个渔夫,握着长长的鱼竿在钓鱼。

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对子吗?黄庭坚脱口而出: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两人边下棋边论文,直到很晚才回家。

案例二:宋代的苏轼和黄庭坚都是大文学家,两人见面,常互相对对子,来增加谈话的兴趣。

有一次,两人在松树下边下围棋,苏轼刚投下一子,忽然落下一颗松子掉在棋盘上。

过了一会儿,又落下一颗。

苏轼盯着松子,随口说道: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说完,看着黄庭坚。

黄庭坚心里也有数:这是让我对对子呢。

黄庭坚抬起头来,向四面张望,寻找对联的题材。

他一眼看见离他们不远的地方有条小河,河边上几株柳树,清风吹来,长长的柳丝悠悠荡荡,划过水面。

树下正坐着一个渔夫,握着长长的鱼竿儿在钓鱼。

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对子吗?黄庭坚对出下句: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文兴助棋兴,棋兴助文兴。

两人边下棋边论文,直到很晚才携手回家。

苏轼和黄庭坚吃面条作文

苏轼和黄庭坚吃面条作文

苏轼和黄庭坚吃面条作文话说那一日,苏轼和黄庭坚这两位大文豪,凑到了一块儿。

两人谈诗论文,说得那叫一个热火朝天,不知不觉,肚子就咕咕叫了起来。

“子瞻兄,我这肚子可开始抗议了,咱得找点吃食去。

”黄庭坚摸着肚子说道。

苏轼眼睛一亮:“走,找个小店,吃碗面条去,那热乎劲儿一上来,保管舒坦。

”两人进了一家街边的小面馆。

那面馆虽小,却收拾得干净利落,空气中弥漫着面条的香气。

“店家,来两碗面条,多放些浇头。

”苏轼大声招呼着。

不一会儿,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就端了上来。

那面条白白嫩嫩的,在碗里像是盘着的白龙。

浇头也是丰富得很,有嫩绿的青菜,香喷喷的肉酱,还有油汪汪的煎蛋。

苏轼也顾不上什么斯文了,拿起筷子就大快朵颐起来。

他边吃边含糊不清地说:“鲁直啊,这面条可真是人间美味,简单却又实在。

”黄庭坚可不像苏轼这般狼吞虎咽,他慢悠悠地挑起几根面条,轻轻吹了吹,送入口中,细嚼慢咽后才说道:“子瞻兄,你这吃相,可像是饿了许久的莽汉。

这吃面啊,得慢慢品,才能尝出其中滋味。

”苏轼听了,哈哈一笑,嘴里还塞着面条呢,说道:“我这是享受美食的热情,你那慢条斯理的吃法,可体会不到这面条的热乎劲儿。

”说着,苏轼又大口吃了起来,结果不小心被面条呛了一下,咳嗽起来。

黄庭坚见状,打趣道:“子瞻兄,你看你,心急吃不了热面条啊。

”苏轼好不容易缓过劲儿来,指着黄庭坚的碗说:“你再慢慢吃,面都要凉喽。

”黄庭坚却不紧不慢地说:“凉了也有凉了的风味,这面条啊,冷热皆可品。

”两人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吃着面条,从面条的口感,说到了诗词创作。

苏轼说:“这面条就如同诗词,简洁之中蕴含万千风味,有时候直白些反而能打动人,就像我这大口吃面,畅快淋漓。

”黄庭坚则摇摇头:“诗词应如我吃面这般,精心雕琢,每一口都细细品味,方能出佳作。

”等两人都吃完了面条,肚子饱饱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苏轼拍着肚子说:“今日这面条吃得过瘾,和鲁直的一番谈论也是有趣得很。

”黄庭坚也笑着说:“是啊,下次咱们还得来这吃面,继续畅聊。

苏轼和黄庭坚吃面条作文

苏轼和黄庭坚吃面条作文

苏轼和黄庭坚吃面条作文
话说有一日,苏轼和黄庭坚这两位大文豪相约出游。

这一路走啊走,看了不少的好山好水,肚子也开始咕咕叫了起来。

两人一合计,得找个地儿吃饭呀。

正好瞧见路边有一家小面馆,那面香就像小钩子一样,直往他俩鼻子里钻。

他俩走进面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小二热情地跑过来问:“两位客官,想吃点啥?”苏轼大大咧咧地说:“来两碗你们这儿最拿手的面条。


没一会儿,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就端上来了。

那面条在碗里堆得像小山包似的,上面还撒着些葱花、肉末,汤汁浓郁得很。

苏轼可顾不上什么斯文了,拿起筷子就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他一边吃还一边含糊不清地说:“嗯,这面条,筋道得很,就像那好汉的脊梁骨,咬起来带劲儿。


黄庭坚呢,一开始还慢悠悠地挑着面条吃,就像在欣赏一件艺术品。

可吃着吃着,也被这美味征服了,加快了速度。

苏轼吃得兴起,一不小心被面条噎住了,脸涨得通红。

黄庭坚见状,忙递过去一杯水,打趣道:“苏兄啊,您这吃面就像写诗,太投入可不行,看把自己噎着了吧。


苏轼喝了水,顺了顺气,笑着说:“这面条太好吃,我这是怕被你都吃光喽。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不一会儿,两碗面就见了底。

苏轼抹了抹嘴,满足地说:“今日这面条下肚,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气,怕是能再写几首好诗了。

”黄庭坚也点头称是,说:“这寻常的面条,竟也能吃出如此的乐趣,果然世间处处皆学问,美食亦能启发文思啊。


付了钱后,两人带着饱腹的满足感,又继续踏上了他们的游玩之路,而这顿面条的趣事,也成了他们日后闲谈中的一个有趣的话题。

诗人苏轼的故事传说

诗人苏轼的故事传说

诗人苏轼的故事传说(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有一天晚上,苏东坡邀请黄庭坚去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

游船离岸,苏东坡笑著对黄庭坚说: “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到,今晚我们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诗,玩个痛快,他无论如何也来不了啦。

”谁知佛印和尚老早打听到苏东坡要与黄庭坚游湖,就预先在他俩没有上船的时候,躲在船舱板底下藏了起来。

明月当空,凉风送爽,荷香满湖,游船慢慢地来到西湖三塔,苏东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须,高兴地对黄庭坚说:“今天没有佛印,我们倒也清静,先来个行酒令,前两句要用即景,后两句要用‘哉’字结尾。

”黄庭坚说:“好吧!”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望著满湖荷花,接著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得其所哉!得其所哉!”这时候,佛印在船舱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听黄庭坚说罢,就把船舱板推开,爬了出来,说道:“船板拨开,佛印出来,憋煞人哉!憋煞人哉!”苏东坡和黄庭坚,看见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个人来,吓了一大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佛印,又听他说出这样的四句诗,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与黄庭坚的一些趣闻轶事
苏轼对黄庭坚说:“庭坚啊,你近来写的字虽然清劲,但有时写得太瘦,简直就像挂在树梢上的蛇。


黄庭坚说:“苏老师的字我当然不敢妄加评说,但有时也觉得肥扁,很像是被压在石头底下的蛤蟆。


二人相对大笑认为对方说中了自己的缺点。

苏轼的《东武小邦》黄庭坚的《花气熏人帖》苏轼的《黄州寒食帖》黄庭坚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苏轼的《归去来兮辞》黄比苏小九岁,苏门四学士之一,苏于他亦师亦友,诗与苏并称'苏黄'。

苏第一次在孙觉(黄的外舅)坐上见到黄的诗文,惊其超逸绝尘,孙便请苏为其扬名,苏大笑:“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须扬名?”黄三十四岁时,写了两首诗寄给苏,苏回书《答黄鲁直》:“我一直诚恐不能与君结交,而君今日不惜辱没才华,如此礼待我,喜愧之怀,几乎难以承受。

”当时苏已经名动四海,黄不过是暂露头角,可见苏何等赏识黄,自此二人惺惺相惜。

(插图:老树画画)附黄庭坚与苏轼的第一封书信: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
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

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

孤芳忌皎洁,冰雪空自香。

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

岁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

得升桃李盘,以远初见尝。

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傍。

但使本根在,弃捐果何伤。

古诗二首上苏子瞻
青松出涧壑,十里闻风声。

上有百尺丝,下有千岁苓。

自性得久要,为人制颓龄。

小草有远志,相依在平生。

医和不并世,深根且固蒂。

人言可医国,可用太早计。

小大材则殊,气味固相似。

(插图:老树画画)有一次苏轼做鱼,刚刚烧好,隔着窗户看见黄庭坚进来了,知道他又来蹭饭,于是把鱼藏到了碗橱顶部.黄问:“今天向子瞻兄请教,敢问苏轼的苏怎么写?”苏回应:“苏者,上草下左鱼又禾”黄庭坚又道:“那鱼放到右边行吗?”苏轼道:“也可”黄接着道:“那鱼放上边行吗?”苏道:“哪有鱼放上面的道理?”黄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晓这个道理,那为何还把鱼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
的苏轼这下也无言以对。

(插图:老树画画)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黄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
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

苏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插图:老树画画)雪雪寄语:生活若遇到苏黄这种亦师亦友、“势均力敌”的情谊,定是一种莫大的幸运,高山流水从来稀,千古知音最难觅,最好的朋友不仅能锦上添花,更能雪中送炭。

然而若遇不到这种好友也不必耿耿于怀,毕竟这个浮躁的年代,许多东西都是奢侈品,在遇见懂你的那个人之前,先成为更优秀的自己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