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原卷版) (必修1)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一(人教版)测试:第一单元1沁园春 长沙 Word版含解析

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说他是文人,他却有“四渡赤水格外兵”的韬略,“教导江山,激扬文字”的壮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胆识;说他是武夫,他却有“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绝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妙语。
他踌躇满志,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看透人生,慨叹人生易老天难老;他狂傲自信,一举一动尽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气概。
在黑暗的旧社会,他照亮了星空,照亮了全中国,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心。
他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骄,是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领袖——毛泽东。
美字体携来百[来源:学科网ZXXK]侣曾游。
忆[来源:学科网ZXXK]往昔峥嵘岁月[来源:Z_xx_]稠。
[来源:]赏美文秋来更当读“毛诗”①毛主席诗词,是可常读常新的,但秋来更当多诵读。
②由于毛主席与秋天好像格外有缘,他的诗兴秋来更易勃发。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在他生前发表的28首诗词中,就有十来首诞生于秋天,也在秋天,他与世长辞……③古人云:自古逢秋悲寂寥。
但主席素来不喜言愁,其诗词中有“愁”字仅五处。
这五处也都是早年之作,此后不复言愁,盖性格使然也。
④性不言愁,是由于主席志向远大。
从“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一唱雄鸡天下白”“换了人间”,这其间早已有他小小年纪对父亲的宣誓打底:“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诚如高尔基所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进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唯此之故,他“风物长宜放眼量”,发觉“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执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又能“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万水千山只等闲”“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是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先烈“敢教日月换新天”,我辈该是“中华儿女多奇志”,毛主席的诗句影响我们的绝不仅仅是立志!⑤性不言愁,是由于主席人脉深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恋情之感人肺腑,主席亦属罕见之人。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材用书:第1课 沁园春 长沙 Word版含答案

第1课沁园春__长沙追求1.云儿并不在意自己的抱负是否能够实现,而是在意追求时的欢快与幸福。
假如能像云儿一样,使抱负的重量减轻一些,让追求时的欢快增多一些,不是就没有那么多的压力与苦闷了吗?其实,追求本身就是一种欢快、幸福,由于追求曾让你真心地付出、时刻地奋斗,它带给了人们生存的意义。
2.何谓追求?追赶所求的目标,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答案。
有的人追求安逸舒适,有的人追求轰轰烈烈;有的人追求闻达于诸侯,有的人追求淡泊于世。
追求,能使驽马十驾,能使凡人不庸;能让人为一己私利丧心病狂,也能让人为实现目标奉献一生。
3.有人追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有人追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情;有人追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抱负,有人追求“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在人间”的真实;有人追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有人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
宏大领袖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也是一代有名的豪放派诗人、书法家。
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诗词创作,或抒情或怀古,描写了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社会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正如有名诗人臧克家所说:“毛泽东诗词是宏大的篇章。
”主要作品:文章《实践论》《冲突论》《论长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躲避逮捕,独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创作于1925年秋。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开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夫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韶山从事革命活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上 第课 沁园春 长沙((含答案)) 高一语文()

第1课 沁园春·长沙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3.掌握文中字词。
1.把握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朗读、鉴赏课文。
知识点01 作家作品 毛泽东(1893—1976),字 润之。
湖南湘潭韶山冲(今属韶山市)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知识点02 文体知识词,又名 曲子词 、长短句 或 诗余 ,是 隋唐 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到了 宋代 ,经过长期不断地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 词牌 ”,如“沁园春”“菩萨蛮”“念奴娇”等,它规定着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但和词的内容并无必然联系。
有的词还在它的下面另立标题,表明作品的 主题 ;有的词还有小序,用来说明作品的 写作缘由 ,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下有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
兼怀子由。
”词从字数上分为 小令 、 中调 和 长调 。
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 小令 ,59字至90字为 中调 ,90字以上为 长调 。
词可以和乐演唱,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
一段在音乐上叫 一阕 或 一片 。
词从片数上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以两片居多,称“ 上片(阕) ”“ 下片(阕) ”。
知识点03 生字注音沁(qìn )园春 橘(jú)子洲 百舸(gě) 怅(chàng )寥廓(liáokuò)峥嵘(zhēng róng ) 岁月稠(chóu ) 遒劲(qiújìng ) 浪遏(è)飞舟知识精讲目标导航知识点04 解释词语百舸:许多船。
舸,大船。
漫江:满江。
寥廓:高远空旷,词中是指宇宙的广阔。
沉浮:比喻起落或盛衰消长。
文中指兴衰。
峥嵘:原指山势高峻,词中指不平凡,不平常。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1沁园春 长沙 Word版含解析

1沁园春长沙本课话题——以天下为己任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触景生情,关注到祖国的命运、革命的未来,从而陷入深沉的思索:国家民族的命运,乃至人世间的一切应该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热血青年主宰。
抒发了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当时的抗疟疾药物产生了抗药性,一度被压制的疟疾又卷土重来。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英、法、德等国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寻找有效的新药物,但始终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
1967年5月23日,我国紧急启动“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项目,代号为“523”。
1969年初,屠呦呦被任命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523项目”课题组长,负责在中国传统医学医药宝库中寻找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
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的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里连基本的通风设施都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和结核等慢性疾病。
她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
中国中医研究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座旧楼房,屋内设备明显滞后。
屠呦呦的办公室内没有任何装修,一张沙发已经破得不能坐了,屋里的电器只有两样——电话和存放药品的旧冰箱。
从1969年到现在,屠呦呦一直都在进行青蒿素研究,一心忘我工作。
屠呦呦曾坚持亲自试药,患上中毒性肝炎。
青蒿素动物实验时,曾出现过性转氨酶升高等现象。
当时,屠呦呦和两位同事决定亲自试服,屠呦呦因此得了中毒性肝炎。
但她们坚持亲自证实药物安全,才投入临床给病人服用。
屠呦呦以天下为己任,不怕吃苦,执着青蒿素研究40年,最终,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从此青蒿素作为“中国神药”在世界各地显出奇效。
沁园春 长沙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课《沁园春长沙》同步测试课内精练1、阅读《沁园春长沙》上片,回答后面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从这片词中选出四个动词,标出这片词写景抒情的思路走向:。
(2)对上片的第一个整句(即“独立……头”)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独立寒秋”是一个倒装性的句子。
B、从语意来看,第二和第三个句子的先后关系应该倒过来。
C、这开头的三个分句点明了时令、地点、人物,点明了特定的环境。
D、描写了湘江壮美的景色。
(3)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三句诗的意思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A、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诗人焦躁地思虑着:中国的革命由谁来掌舵呢!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诗人愤恨不平的心情。
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象的描绘,即景生情,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
(4)诗词的朗读,对于理解诗词的内容十分重要。
下面几个诗句的停顿(“‖”表示较长停顿,“∣”表示较短停顿)和重音都对的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万类∣霜天‖竞∣自由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摘出这片词中的对偶句。
(6)词比诗更讲求押韵,试摘出本片词中押韵的字,并指出押的什么韵。
2、仔细品读本词的下片,谈谈它主要表现了什么。
课外强化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选出对第三个整句(即“不管……宽余”)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2)+Word版缺答案【KS5U+高考】.doc

人教新课标版必修1高中语文1.1《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A【同步达纲练习】基础知识强化:1.下面加黑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廖廓(liáokuò) 百舸(ké) 碧(bì)透橘(jú)子洲B.苍茫(cāngmáng) 沉浮(fú) 携(xié)带竟 (jìng)自由C.峥嵘(zhēngróng) 遒(qiú)劲挥斥(chì) 岁月稠(chóu)D.惆怅(chóuchàng) 遏(è)阻激(jī)扬万户侯 (hóu)2.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4.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
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
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 》同步练习(部分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部分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人教版高一上语文1沁园春·长沙一课一练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百舸争流怅寥廓挥斥方遒浪遏飞舟将下列空白处补充完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子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透,百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底,万类霜天自由。
怅_____________,问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岁月_________________。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书生意气,挥斥方_________________。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当年万户_________________。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飞?识记下列名句,并口头创设运用这些名句的语境。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 “看"字统领的语句主要有_____________,这些语句为读者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类意象。
(2) 词的下阕的统领字是“”,该字主要统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这几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塑造形象。
(3) 阅读以下关于“秋"的诗句,比较它们和《沁园春·长沙》中的秋景有何不同。
(1)红藕香残玉簟秋。
(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3)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分析不当的项是A.词的上阕景中寓情。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作者火热的革命情怀。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下阕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如“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可以说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图画。
高中_高一第1单元《沁园春 长沙》语文习题及答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一年级第1单元?沁园春长沙?语文习题及答案〔新人教必修1〕一、语言运用(20分)1.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七一〞前夕,市委老党员为了迎接建党九十五周年,精心组织开展了一场特殊的支部活动,他们集体回忆峥嵘岁月....,重温入党誓词。
B.有些正值风华正茂....的儿童沉迷在网吧里,浪费了时光,荒废了学业,真让人痛惜。
C.聆听着猴年新春的激昂鼓点,我们意气风发....,信心百倍,激情满怀。
在“开放+创新〞双轮驱动下,中国大地正奔驰在希望的田野上,前程似锦,活力无限。
D.所谓领军人物,不仅需要有“逆水行舟〞的冒险精神,也要有挥斥方遒....的王者霸气,更应是一个团队的战略家和指挥者。
解析:选B。
B项,使用对象不当。
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发奋有为的精神面貌。
A项,峥嵘岁月:不寻常的日子,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C项,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D项,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诗人毛泽东?一书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毛泽东诗词的巨大成就,使读者全面了解毛泽东诗词的思想艺术。
B.据斯诺登通过英国?卫报?报道表示,他“从未向中俄政府提供情报〞,中俄“也没有从其笔记本电脑里提取信息〞。
C.近两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微博这一交流方式的开展和出现,全球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人员纷纷开通微博,及时公布有关信息,提升政府在民众中的形象。
D.感动中国人物刘盛兰老人,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
他用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用感人的行动,弘扬着中国力量。
解析:选A。
B项,句式杂糅。
“据……报道〞和“斯诺登通过……表示〞两种句式杂糅,删去“据〞和“报道〞。
C项,语序不当。
将“出现〞和“开展〞位置调换。
D项,搭配不当。
将“弘扬〞改为“凝聚〞。
语序不当之并列词组(短语)位置不当在一个句子中,并列词组(短语)中的各项,要注意其轻重、先后、大小的关系,遵循一定的逻辑关系,否那么容易出现位置不当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第1课沁园春·长沙
一、基础闯关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百舸.孟轲.沉疴.枝柯.
B.怅.惘蚊帐.苌.弘伥.鬼
C.峥.嵘狰.狞挣.扎风筝.
D.寥廓.城郭.敦.厚淳.厚
2.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沁园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携来百侣
B.橘子州鹰击鱼翔挥斥方遒王侯将相
C.主沉浮苍海横流漫江碧透峥嵘岁月
D.竟自由指手画脚视若粪土怒不可遏
3. 下列成语含有与词的下阕“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粪土”的用法相同的词的一项是()
A.不耻下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
B.大快人心惊心动魄丰衣足食
C.风起云涌狼吞虎咽道听途说
D.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先礼后兵
4.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对偶)
C.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5. 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细数2019的无锡搜房博客,有多少新锐博主在谈笑间指点江山,预见楼市风云。
C.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写出了不少激浊扬清的好文章。
D.今日,幸福苑社区和万里学院团委邀请了经历过峥嵘岁月的老红军、老党员,与社区的暑期学生一起重温了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光荣历史。
6.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本文开篇,作者便把自己置身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中。
B.毛泽东创作的诗词,大多有他自己的书法手迹留世,这就便于把他的诗词和书法结合在一起来欣赏。
C.读毛泽东的诗词,诗人的豪情和政治家的浪漫,无时无刻不显现在我们的脑海中。
D.《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
二、课文巩固
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完成10~17题。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7.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句是()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C.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8.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立寒秋立:站立。
B.层林尽染染:染红。
C.鹰击长空空:天空。
D.谁主沉浮沉:沉重。
9.词这种文体在创作中,有时为了适应平仄、韵律或表达效果的需要,把常式语序作一些调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几句就是这样,这几句如果换成常式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C.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头。
D.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10.下列对这首词中意象描写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中的“红”用得极妙,它是表色彩的形容词,此处赋予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
B.“漫江碧透”中的“漫”字极有特色,它是“整个”的意思,即放眼望去,整个江中碧绿通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和沉重的感受。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儿游动得欢愉自在的景象。
D.“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万类”指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霜天”表面上指自然界的霜天,实际上隐含当时我国所处的政治气候。
11.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触景生情,托物起兴。
面对生机勃勃的大好秋天,词人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发出气壮山河的一问。
B.“怅”是慨叹的意思,它由“看”的内容而来,“问”由“怅”而发,流露出郁郁不思的感情。
C.这三句除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还包含革命领导权在谁手里的问题,表现出主人公的高度革命责任感。
D.“大地”和“沉浮”一语双关,它包含自然界、民族、国家等,还包含领导权应在谁的手里问题。
三、拓展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2.对这首词中词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烈”,猛烈,劲厉。
“长空”,广阔的天空。
“霜晨”,有霜的清晨。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咽”本意是声音因梗塞而不顺畅,这里用来描写军号声在清晨的寒风中听起来时断时续,呜呜咽咽。
“咽”在这里读“yè”。
C.“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伟险要的关口,这里指娄山关。
“漫道”,不受约束地说,随便地说。
“真如铁”,真像钢铁铸成的那样牢不可破。
D.“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表面是说红军从山头上越过。
深层含意是革命遭受挫折,在遵义会议以后,革命斗争要从新开始跨越艰险,夺取胜利。
13.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这两句极为精炼传神,不但交代了红军进军娄山关的时间、气候和环境,而且为下面进军的壮行演染了气氛。
B.“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这里“碎”字表现了马蹄踏在结了霜冻的岩石上发出的细碎、杂乱的声音,“咽”字表现军号声在寒冷的西风中抖动振荡,时高时低,时断时续,犹如气咽难喧的实况。
用字之妙,深得词学家赞赏。
C.“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深刻内涵是:虽然革命力量被“左”倾错误葬送殆尽,但我们要以遵义会议为新的起点,再从头走起,走向长征的胜利,走向革命在全国的胜利。
D.词中晨景冷寂凄凉,黄昏景色壮阔悲凉,加上行军的艰难和战斗胜利后豪迈之中兼有的历史沉重感,构成了深沉厚重、肃杀悲凉的意境,十分耐人寻味,具有英雄史诗般的格调。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实践证明,__①__。
什么时候毛泽东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国家就强大,人民就幸福;__②__,国家就受挫折,人民就遭殃。
因此,我们__③__,沿着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