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活性成分分类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分析学 ppt课件

中药分析学 ppt课件
五含量测定五含量测定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对中药所含有的有效成分指标成分或类别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的质量控制过程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中药分析的重点和难点性状合格性状合格鉴别无误鉴别无误检查符合要求检查符合要求多成分同步定量分析法多成分同步定量分析法测定主要活性成分或标志性成分测定主要活性成分或标志性成分六六检验记录和报告告记录内容记录内容检品名称与规格检品名称与规格批号与数量批号与数量来源和送检日期来源和送检日期取样方法取样方法外观性状和包装情况外观性状和包装情况检验目的和项目方法与依据检验目的和项目
11
二.研究内容和任务
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 体现现代科技成果应 用、能够从整体上有 效反映中药安全性、 有效性、质量均一、 稳定等特征的中药质 量评价模式是中药分 析学的主要任务。
12
12
三、研究进展和趋势
13
13
中药分第析二的节依据中药分析的依据
药品标准是中药分析 的主要依据,是药品 生产、供应、使用、 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 共同遵循的法典。
随机抽样法
抽签法
… 1 2 3
x
n个样本

n个随机大包装
偶遇性抽样方法
每个大包装中抽取 1个中包装
每个中包装中抽取 1个小包装
适用于外观检查不能判别药品20质量而又难以实施随机抽样的情况。
针对性抽样法
适用于对质量可疑或有其他违法情形的药品进行抽样,其目的性较强。
20
(2)药材和饮片取样法
从同批药材和饮片包件中抽取检测样 品: ①药材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取样5 件 ②100~1000件,按5%取样 ③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 ④不足5件或贵重药材,逐件取样
▪ 加速溶剂萃取法

《生药学基础》PPT课件

《生药学基础》PPT课件
表91生药的化学成分分类表化学成分药物举例含蒽苷类的生药大黄虎仗紫草丹参何首乌番泻叶决明子芦荟含黄酮类的生药葛根黄芩槲寄生桑白皮银杏叶侧柏叶槐米红花蒲黄石韦淫羊霍皂苷类的生药甘草人参三七柴胡麦冬牛膝川牛膝远志桔梗山药土茯苓知母酸枣仁菟丝子含强心苷类的生药香加皮洋地黄叶黄花夹竹桃含香豆素类的生药白芷防风南沙参北沙参菊花蛇床子秦皮青蒿茵陈含环烯醚萜类的生药龙胆地黄玄参秦皮栀子含木脂素类成分的生药厚朴杜仲五味子连翘含挥发油类成分的生药当归川芎苍术石菖蒲姜莪术郁金姜黄木香白术香附沉香肉桂丁香辛夷陈皮小茴香砂仁枳壳豆蔻薄荷细辛紫苏广藿香藿香荆芥海金沙含生物碱类成分的生药麻黄益母草山豆根苦参龙胆秦艽槟榔白鲜皮黄连防己延胡索黄柏钩藤吴茱萸马钱子洋金花颠茄草川贝浙贝川乌附子百部含鞣质及多元酚类成分的生药绵马贯众诃子山茱萸五倍子儿茶含有机酸成分的生药升麻关木通金银花山楂马兜铃木瓜地龙蜂蜜表92生药的中药功效分类表功效药物举例解表药麻黄白芷防风辛夷荆芥薄荷葛根柴胡升麻菊花蝉蜕清热药石膏知母栀子天花粉夏枯草决明子生地黄赤芍紫草白头翁牡丹皮黄芩等祛暑药藿香广藿香祛风湿药虎杖秦艽苍术桑寄生五加皮香加皮天仙藤木瓜温里祛寒药川乌附子姜肉桂吴茱萸丁香小茴香泻下药大黄番泻叶芦荟芒硝巴豆蜜蜂利水渗湿药茯苓防己薏苡仁车前子猪苓关木通海金沙滑石茵陈安神药牡蛎朱砂琥珀远志酸枣仁合欢皮柏子仁灵芝平肝息风药天麻钩藤羚羊角地龙僵蚕全蝎开窍药石菖蒲冰片麝香牛黄苏合香止咳化痰药桔梗桑白皮枇杷叶百部洋金花苦杏仁马兜铃川贝浙贝海藻昆布等理气药沉香厚朴陈皮青皮砂仁青木香枳壳川楝子白豆蔻活血化瘀药川芎丹参莪术郁金姜黄牛膝延胡索红花鸡血藤番红花槐米等补气药甘草黄芪人参党参大枣山药白术太子参西洋参扁豆壮阳药杜仲蛇床子菟丝子肉苁蓉冬虫夏草补血药白芍当归熟地何首乌阿胶龙眼肉滋阴药麦冬北沙参南沙参玄参枸杞子龟甲天冬玉竹百合黄精收敛药五味子桑螵蛸诃子石榴皮莲子乌贼骨金樱子乌梅消导药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莱菔子驱虫药槟榔雷丸使君子鹤草芽苦棟皮二生药的拉丁名生药的拉丁名是国际上通用的名称具有国际意义便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

《中药化学》课件-PPT

《中药化学》课件-PPT

(一)溶剂提取法:根据被提取成分的溶 解性能,选用合适的溶剂和方法来提取。
作用原理
浸润、渗透
溶解
扩散、置换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
1.溶剂的选择 ➢溶剂选择要点:相似相溶原则 ➢常用溶剂分类: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 亲脂性有机溶剂 ➢溶剂极性由强到弱顺序: 水>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 醚>氯仿>苯>石油醚
• 菌类多糖多具有抗肿瘤活性,例香姑多糖、灵芝 多糖
• 动物多糖如肝素、透明质酸、甲壳素等。
二、 苷类化合物
(一)苷类的含义
苷类又称甙类或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 物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联接而 成的化合物。
苷元:非糖的部分,常见的有黄 R 酮,蒽醌等。 X 苷原子: C 、O、N、S
苷键:将二者连接起来的化学键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
2. 提取方法 ➢ 煎煮法 ➢ 浸渍法 ➢ 渗漉法 ➢ 回流提取法 ➢ 连续回流提取法
比较: 1)溶剂用量 回 流法>连续回流法 2)提取时间:连 续回流法>回流法 3)提取效率: 连续回流法>回流法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二)水蒸气蒸馏法
用于提取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的难 溶于水的成分。常用于挥发油的提取。
➢ 有效部位:具有生物活性的混合成分。 ➢ 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的成分。 注:有效成分、无效成分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一、中药化学成分简介
1. 糖类 2. 苷类 3. 醌类 4. 香豆素类 5. 黄酮类 6. 萜类和挥发油
7. 生物碱 8. 甾体类化合物 9. 三萜类化合物 10. 鞣质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括邻菲醌和对菲醌两种。

中药课件ppt

中药课件ppt
中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具有营养神经、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 病。
中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如丹参、川芎、葛根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中药在预防保健及康复中的作用
01
02
03
中药的预防作用
中药能够调节人体免疫功 能,增强抵抗力,可用于 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中药过程中出现的,因此需要密切观察。
中药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保障
• 制定和完善中药的质量标准:中药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产地# 中药课件
04
中药的临床应用
中药在常见病治疗中的应用
1 2 3
感冒
中药如麻黄、桂枝、荆芥等常用于治疗感冒,这 些药物具有发汗解表、退热等作用,能够有效地 缓解感冒症状。
中药的文化传承与弘扬
中药的传统文化
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药的理论 和实践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 行、脏腑经络等。
中药的文化传承与弘扬
为了传承和弘扬中药文化,中国政府和民间 组织积极开展中药文化传承活动。例如,建 立中药文化博物馆、开展中药文化宣传教育 、举办中药文化节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 识中药文化。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与应用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应用
近年来,中药在海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 注。据统计,全球中药市场年销售额已 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欧洲、日本等 发达国家对中药的需求日益增长。
VS
中药在海外市场的推广
为了进一步推动中药在海外市场的应用, 中国政府和企业积极开展中药的海外推广 活动。例如,通过在海外建立中药生产基 地、开展中药临床试验、注册中药产品等 方式,提高中药在海外市场的认知度和接 受度。

中药成分分类 萜类 多酚类 黄酮类

中药成分分类 萜类 多酚类 黄酮类

中药成分分类 - 探索萜类、多酚类和黄酮类引言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其中萜类、多酚类和黄酮类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之一。

本文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这三类中药成分,带您全面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1. 萜类萜类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类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它们主要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如薄荷、艾叶等。

萜类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抗菌和抗炎等方面发挥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1 萜类的特点萜类化合物具有挥发性和芳香性,能够快速渗透皮肤,并具有快速镇静、止痛等作用。

•1.2 萜类的作用萜类成分可以通过芳香疗法、按摩等方式被有效地利用,对焦虑、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 多酚类多酚类是另一类重要的中药成分,它们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在中药材中,如葡萄籽、山楂等都含有丰富的多酚类成分。

•2.1 多酚类的特点多酚类化合物富含酚羟基,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对抗氧化应激和减缓衰老具有显著的作用。

•2.2 多酚类的作用多酚类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是中药成分中的重要代表。

3. 黄酮类黄酮类化合物是中药成分中的又一重要代表,它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是许多中药材的重要活性成分。

•3.1 黄酮类的特点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中含有类黄酮骨架,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是许多中药成分中的重要代表。

•3.2 黄酮类的作用黄酮类成分对多种炎症性疾病、抗肿瘤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在中医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结与展望在本文中,我们简要介绍了中药成分中的萜类、多酚类和黄酮类,并探讨了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可以看出,这三类成分都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在中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成分的药理作用机制,开发更多新的中药制剂,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观点作为中药成分的重要代表,萜类、多酚类和黄酮类在医疗保健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

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中药学PPT幻灯片课件

2024/1/28
20
05 中药的鉴定与质 量评价
2024/1/28
21
中药的鉴定方法
基原鉴定
应用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分类学 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 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应用
的中药品种准确无误。
理化鉴定
通过观察中药的形状、大小、色 泽、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 、气、味等特征,对中药进行真
2024/1/28
26
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体动物实验
通过观察中药对实验动 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 、抗氧化、抗肿瘤等, 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 性。
2024/1/28
细胞实验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研 究中药对细胞增殖、分 化、凋亡等过程的影响 ,揭示其药理作用的细 胞机制。
分子机制研究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基因表达谱分析、蛋 白质组学等,深入探究 中药药理作用的分子机 制。
中药资源与鉴定
研究中药的资源分布、采收加 工、真伪优劣鉴定等。
6
02 中药的药性与分 类
2024/1/28
7
中药的药性
2024/1/28
四气五味
中药药性包括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 甘、辛、咸),决定中药对机体的作用方向和强度。
升降浮沉
反映中药作用的趋向性,与疾病所表现的趋向性相对而言 。

明清时期
中药学逐渐成熟,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024/1/28
5
中药学的学科体系
中药药性理论
研究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 沉、归经等药性理论。
2024/1/28
中药功效与主治
研究中药的功效和主治病症, 是中药学的核心内容。

中药抗菌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研究

中药抗菌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研究

中药抗菌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研究【前言】中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疗法,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而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问题的凸显,中药抗菌作用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药抗菌作用的研究】中药抗菌作用已经被广泛研究,其主要是通过中药有效成分具有的杀菌、抑菌作用实现的。

中药有效成分的抗菌活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酚醛类化合物:酚醛类化合物是一类抗菌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其主要来源为中草药。

比如在黄连中,含有丰富的黄连素等酚醛类化合物,这些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病原体的生长。

2. 单萜类化合物:单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在中药中比较常见的有效成分。

单萜类化合物的杀菌、抑菌作用是通过对细胞膜的破坏或对酶的影响来实现的。

比如蒲公英中含有的蒲公英醇,就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3. 生物碱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也是中药中常见的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国的黄连,其中有效成分黄连素是一种生物碱,具有出色的抗菌作用。

4. 多糖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是一种在中药中相对特殊的有效成分。

多糖类化合物的抗菌作用主要是通过增强宿主的免疫力来实现的。

目前,这些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口腔领域的抑菌、止痛和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中。

【中药抗菌作用的应用】中药抗菌作用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一些抗生素不太起作用的病症治疗中,中药的抗菌作用非常显著。

比如对于肠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中药在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对于一些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最小抑菌浓度较高的感染症,中药也起到了一定的抗菌作用。

此外,中药抗菌作用的应用还体现在许多日常生活用品中。

比如不少中药材被用于制作牙刷、牙膏等口腔清洁用品,也很多中药作为添加剂被加入到洗刷用品、杀虫剂等各种清洁、消毒剂中。

【中药抗菌作用的前景】随着人们对抗生素的日益担忧和对中药认识的不断深入,中药抗菌作用被越来越多地认可和应用。

而中药抗菌作用的前景也会越来越广阔,未来中药对于抗菌领域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研究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研究

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对中药的普及,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的活性成分则是中药发挥功效的最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围绕中药及其活性成分的研究展开讨论。

一、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是指用中药材制成的药物,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中药以天然药材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工艺和用药规律加工而成。

中药的功效与其成分密切相关。

二、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中药活性成分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化学分析方法。

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直观准确地分析中药的成分,可以通过色谱、质谱等技术来对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2.生物学分析方法。

生物学分析方法是通过对中药对生物体的影响进行研究,来确定中药的活性成分。

包括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和临床实验等。

3.计算机模拟方法。

计算机模拟方法则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中药成分与受体的作用,来预测中药成分的药效。

三、中药活性成分的种类中药活性成分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生物碱类。

生物碱类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种活性成分,包括黄连素、三七碱、茯苓酸等,主要具有抗炎、抗菌、镇痛、降血压等作用。

2.黄酮类。

黄酮类是中药中另一种重要的活性成分,包括芦丁、木犀草素、山楂酸等,植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调节免疫等多种生理活性。

3.倍半萜类。

倍半萜类包括蛇床子甙、龙胆苦苷等,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种抗肿瘤活性成分。

4.多糖类。

多糖类是中药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活性成分,如西洋参多糖、当归多糖等,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作用。

四、中药活性成分的应用中药活性成分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许多中药活性成分的临床研究,已经证明中药活性成分能够有效地治疗许多疾病。

中药活性成分作为抗癌剂、抗炎剂、抗菌剂、心脑血管药、调节免疫剂等方面应用广泛。

五、中药活性成分的未来展望中药活性成分是中药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三萜皂苷多溶于水,振摇后可生成胶 体溶液,并有持久性似肥皂溶液的泡沫, 故有此名。三萜皂苷多具有羧基,故又 称其为酸性皂苷。
结构类型:三萜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很多,多 数三萜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
举例:人参中含有人参皂苷(ginsenosides)
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具有补气,强壮 之功效。从其中分离鉴定的皂苷有近20个,多数皂苷 的苷元为环黄芪醇 cycloastragenol 。
C6-C3-C6
HO
O
OH OH
O
OH O
rutinose
RUTIN
O
HO
O
OH OH O
QUERCETIN
六、萜类
凡由甲戊二羟酸衍生而来的、且分子式符合 (C5H8)n 通式的衍生物均称为萜类化合物。
分类 半萜 单萜 倍半萜 二萜 二倍半萜 三萜 四萜 多聚萜
萜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分布
碳原子数
通式
benzoquinones naphthoquinones phenanthraquinones anthraquinones
H3CO
O OCH 3
OH
O
OH
O
O
O
CH3
O CH3
CH3
OH
O
glc
O
O
பைடு நூலகம்
OH
H H
COOH COOH
O glc
O
HO
五、黄酮类
现在的黄酮类化合物则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 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OH OH
绿原酸
(2)香豆素: 香豆素是邻羟桂皮酸内酯,具芳香甜味。其结构母核 为:
苯骈 α-吡喃酮
O
O
黄曲霉素在极低浓度下都可能引起肝 损伤并导致癌变。其结构中呋喃环上的双键与 不饱和内酯环是其毒性的必要部分,如其双键 与不饱和内酯环被打开则毒性大大降低。
(3)木脂素
是一类由苯丙素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通常 所指为其二聚物,少数可见三聚物、四聚物。
CH3O
OCH3
CH3O CH3O
CH3O
OCH3
OH
OH
OH
O
H
O
O H HO
CH3O
OCH3 OCH3
35
四、醌类
分子内具有不饱和醌式结构(不饱和环二酮结构) 或容易转化成这种结构的天然色素有机化合物.
OH
O
CH3
O
CH3
丹参新醌丙
芦荟苷
结构类型:天然醌类主要有四种类型
苯醌 萘醌 菲醌 蒽醌
九、甾体
天然广泛存在的化学结构中具有甾体母核---环戊烷骈多氢菲的一类化合物。这类成分涉及到 生理、保健、节育、医药、农业、畜牧业等多方 面,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17
C 13 D
9
A 10 B 8 14
5
分类
C17 侧链
A/B
C21 甾类 羟甲基衍生物 反
B/C C/D 反顺
强心苷类 不饱和内酯环 顺、反 反 反
SUCCESS
THANK YOU
2019/9/12
第七类 挥发油
挥发油(volatile oils)又称精油(essential oils),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的油状液体的总 称。在常温下能挥发,可随水蒸气蒸馏。
组成和分类
1.萜类化合物 挥发油中的萜类成分,主要是单萜、倍
半萜和它们含氧衍生物。
甾体皂苷类 含氧螺杂环 顺、反 反 反
植物甾醇 脂肪烃 顺、反 反 反
昆虫变态激素 脂肪烃
顺 反反
胆酸类
戊酸
顺 反反
强心苷:
C17位上连五元不饱和内酯环,即△αβ-γ-内 酯----强心甾烯型。以强心甾(cardenolide)为 母核命名。
木脂素 lignans 黄酮 flavonoids
(1)苯丙酸类
结构特点: C6-C3结构,具有酚羟基取代的芳香羧 酸。
R1 HO
COOH
R2
OH
HO
OH
COOH O CO CH CH
对羟基桂皮酸 咖啡酸 阿魏酸 芥子酸
R1=R2=H R1=H,R2=OH R1=H,R2=OCH3 R1=R2=OCH3
OO OH
HO OH
Prunasin(野樱苷)
三、本丙素类
概念:苯丙素是天然存在的一类 含有一个或几个C6-C3基团的酚性物质。
苯丙素类
苯丙烯 propenyl benzene 苯丙醇 propanol benzene 苯丙酸及其缩酯 propionic acid benzene 香豆素 coumarins 木质素 lignins
生药主要成分的分类
一、 糖类
糖又称作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是 自然界存在的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是生命活动 所必需的一类物质,和核酸、蛋白质、脂质一起 称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四大类化合物。
按照其聚合程度可分为单糖、低聚糖(寡糖) 和多糖等。
二、苷类
苷类又称配糖体(glycoside),是由糖或糖 的衍生物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其端基碳原子 联接而成的化合物。
苷类化合物的分类: 根据苷键原子的不同:氧苷、硫苷、氮苷、碳
苷。
蒽醌苷,如:
OH O
OH
OO
HO
OH
OH
HO
CH3
O
Chrysophamol monoglycoside(大黄酚苷)
氰苷(cyanogenic glycosides),是一类 羟基腈与糖分子的端基羟基间缩合的衍生 物
NC
H
CH2 OH C
存在
(C5H8)n
5
n=1 植物叶
10
n=2 挥发油
15
n=3 挥发油
20
n=4 树脂、苦味质、植物醇
25
n=5 海绵、植物病菌,昆虫代
谢物
30
n=6 皂苷、树脂、植物 乳汁
40
n=8 植物胡萝卜素
~7.5x103至 ~3x105
(C5H8)n 橡胶、硬橡胶
紫杉醇
特殊萜类-特殊单帖 (1)卓酚酮
卓酚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变形的单萜,它们的碳架 不符合异戊二烯定则。
35
特殊单帖(2)环烯醚萜
环烯醚萜为蚁臭 二醛(iridoidial) 的缩醛衍生物。
40
45
特殊倍半萜- 薁类衍生物
凡由五元环与七元 环骈合而成的芳环骨 架都称为薁类 (azulenoids)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多具有抑 菌、抗肿瘤、杀虫等 生物活性。
2.芳香族化合物
⒊ 脂肪族化合物
⒋ 其它类化合物 除上述三类化合物外,还有一些挥发油样物质。
八、三萜
定义: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分子中
有6个异戊二烯单位,通式(C5H8)6 。
三萜类(triterpenes)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有的 游离存在于植物体,称为三萜皂苷元 (Triterpenoid sapogenins);有的以与糖结合 成苷的形式存在,称为三萜皂苷 (Triterpenoid saponi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