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
归纳最完整中药学表格

中药知识点一、相同功效药物的区别1.透疹——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既能透疹又能炒炭止血的药物是荆芥既能透疹又能疏肝解郁的药物是薄荷既能透疹又能解毒散肿的药物是牛蒡子既能透疹又能明目退翳的药物是蝉蜕既能透疹又能升举阳气的药物是升麻既能透疹又能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药物是葛根既能透疹又能凉血解毒的药物是紫草既能透疹又能解毒的药物是牛蒡子、升麻、紫草2.通窍——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既能通鼻窍又能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白芷既能通鼻窍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细辛既能通鼻窍又能解表的药物是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3.清肝明目——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疏散风热的药物是桑叶、菊花既能清肝明目又能解表清肺润燥的药物是桑叶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的药物是菊花、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的药物是秦皮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清热解毒、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熊胆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抑肝阳、息风止痉的药物是羚羊角既能清肝明目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利尿通淋、清肺化痰的药物是车前子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的药物是石决明、珍珠母既能清肝明目又能平肝潜阳、镇惊安神的药物是珍珠母4.清虚热——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胡黄连、白薇、黄柏、生地、玄参、泽泻、玉竹、女贞子、龟板、牡蛎专清虚热的药物是银柴胡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知母既能清虚热又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药物是牡丹皮既能清虚热又能解暑截疟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清虚热又能清肺降火、凉血止血的药物是地骨皮既能清虚热又能除疳热、清湿热的药物是胡黄连既能清虚热又能祛风湿、清湿热的药物是秦艽既能清虚热又能滋阴潜阳、软坚散结的药物是鳖甲、牡蛎5.下乳——关木通、穿山甲、通草、王不留行、漏芦既能下乳又能利尿通淋的药物是关木通既能下乳又能活血消癥、消肿排脓的药物是穿山甲回乳——芒硝、麦芽6.截疟——青蒿、生何首乌、槟榔、常山、砒石、鸦胆子、草果、铅丹、雄黄既能截疟又能清热解暑的药物是青蒿既能截疟又能润肠通便、解毒的药物是生何首乌既能截疟又能吐痰涎的药物是常山既能截疟又能驱虫消积、行气利水的药物是槟榔疳积——胡黄连、银柴胡、槟榔、山楂、鸡内金、使君子7.安胎——紫苏、黄芩、砂仁、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白术、苎麻根、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解表、行气宽中的药物是紫苏既能安胎又能清热燥湿的药物是黄芩既能安胎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杜仲、续断既能安胎又能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药物是桑寄生既能安胎又能凉血止血、解毒的药物是黄芩、苎麻根既能安胎又能温经止血的药物是艾叶既能安胎又能补气、健脾、止汗的药物是白术既能安胎又能补肾固精、养肝明目的药物是菟丝子8.开窍——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酥、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既能开窍又能活血通经的药物是麝香既能开窍又能外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是冰片既能开窍又能宁神化湿和胃的药物是石菖蒲既能开窍又能解毒止痛的药物是蟾酥既能开窍又能熄风止痉、清热解毒的药物是牛黄既能开窍又能宁心安神、祛痰、消散痈肿的药物是远志9.杀虫——苦参、贯众、芦荟、牵牛子、花椒、川楝子、苦楝皮、槟榔、百部(皂荚、雷公藤、仙鹤草、使君子、南瓜子、鹤草芽、雷丸)既能杀虫又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药物是贯众既能杀虫又能泻下清肝的药物是芦荟既能杀虫又能逐水去积的药物是牵牛子既能杀虫又能温中止痛的药物是花椒既能杀虫又能疗癣的药物是川楝子、苦楝皮既能杀虫又能行气止痛的药物是川楝子既能杀虫又能消积行气的药物是槟榔既能杀虫又能润肺止咳的药物是百部10.润肠通便——郁李仁、火麻仁、桃仁、当归、瓜蒌(仁)、决明子、(苦)杏仁、苏子、肉苁蓉、生首乌、硫黄、柏子仁、知母、虎杖、蜂蜜、锁阳、胡桃肉、天冬、麦冬、桑葚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郁李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决明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活血祛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的药物是瓜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止咳平喘的药物是杏仁、苏子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肾阳、益精血的药物是肉苁蓉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调经的药物是当归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解毒截疟的药物是生首乌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阳的药物是肉苁蓉、硫黄既能润肠通便又能补血的药物是当归、桃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心安神的药物是柏子仁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养阴的药物是麦冬、天冬制酸止痛——牡蛎、海螵蛸、瓦楞子、海蛤壳11.利咽开音——蝉蜕、诃子、桔梗、胖大海既能利咽、开音,又能宣肺化痰排脓的药物是桔梗既能利咽、开音,又能涩肠止泻、敛肺止咳的药物是诃子既能利咽、开音,又能疏散风热、止痉的药物是蝉蜕12.温中止呕——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解生半夏、生天南星及鱼蟹毒的药物是生姜既能温中止呕又能行气止痛、纳气平喘的药物是沉香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的药物是砂仁、白豆蔻既能温中止呕又能化湿行气安胎的药物是砂仁既能温中止呕又能散寒止痛、助阳止泻的药物是吴茱萸13.纳气平喘——沉香、补骨脂、磁石、冬虫夏草、蛤蚧、胡桃肉、五味子既能纳气平喘又能温中止呕、行气止痛的药物是沉香既能纳气平喘又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的药物是补骨脂既能纳气平喘又能镇惊安神、聪耳明目的药物是磁石14.续筋接骨——土鳖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既能续筋接骨又能破血逐瘀的药物是土鳖虫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活血补肾的药物是骨碎补既能续筋接骨又能散瘀止痛的药物是自然铜既能续筋接骨又能补肝肾、止血安胎的药物是断续二、特殊疗效1. 目珠疼痛——夏枯草诸骨鲠喉——威灵仙吐泻转筋——木瓜、蚕砂黄疸——茵陈蒿油腻肉积——山楂摄唾——益智仁(脾虚多涎)回乳——麦芽(消胀)通乳——穿山甲、木通梅毒——土茯苓、轻粉肺胃出血——白及便血、痔血——地榆、槐花蛔厥——乌梅脾瘅——佩兰夜盲症——苍术引火(血)下行——牛膝引火归源——肉桂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川芎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延胡索膏淋——萆薢石淋——金钱草气虚欲脱,脉微欲绝——人参亡阳证(回阳救逆)——附子、干姜既治内风,又治外风——蝉蜕、白花蛇、天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蜈蚣2.安胎行气安胎——紫苏、砂仁清热安胎——黄芩、苎麻根补肝肾安胎——桑寄生、杜仲、断续、菟丝子凉血止血安胎——苎麻根温经安胎——艾叶固经安胎——杜仲止血安胎——续断养血安胎——桑寄生益气安胎——白术(健脾)3.开窍祛痰开窍——皂荚清热息风、解毒止痉、化痰开窍——牛黄解郁清心——郁金宁心、祛痰开窍——远志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蟾酥4.破伤风——防风、蝉蜕、白花蛇、天南星、白附子、全蝎、蜈蚣、天麻、僵蚕4.明目清肝明目——菊花、桑叶、秦皮、羚羊角、车前子、决明子、夏枯草、珍珠母、熊胆补肝肾明目——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平肝明目——桑叶、菊花5.利咽利咽开音——蝉蜕、桔梗、诃清热解毒利咽——射干(祛痰)6.升阳(适应症不同)中气下陷(脱肛、子宫下垂)——柴胡、升麻中气下陷——黄芪升阳止泻——葛根7.头痛太阳(巅顶)——羌活、藁本、蔓荆子阳明(前额)——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少阴——细辛、独活厥阴——吴茱萸8.胸痹通阳散结——薤白、枳实宽胸散结(结胸)——瓜蒌9.痈肺痈——鱼腥草、芦根、穿心莲、败酱草、桃仁、桔梗、贝母、巴豆、瓜蒌、薏苡仁肠痈——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牡丹皮、(桃仁)、薏苡仁、紫花地丁、瓜蒌、大黄、芒硝乳痈——蒲公英、川贝母、瓜蒌、紫花地丁、漏芦10.清虚热又清实热——知母、黄柏、牡丹皮、地骨皮、青蒿、秦艽(区别于秦皮)、胡黄连11.通鼻窍——苍耳子、细辛、辛夷、白芷12.活血利水——益母草、牛膝13.截疟——青蒿、生首乌、常山14.平补阴阳——菟丝子、沙苑子、山茱萸15.肺痨咳嗽——百部16.寒热往来——柴胡17.平肝疏肝——刺蒺藜18.补肺脾肾——山药19.安神——丹参、石菖蒲、珍珠母、五味子、大枣、茯苓20.瘰疬痰核——夏枯草、玄参黄药子、半夏、南星、昆布、海藻、川贝母、浙贝母、白附子、连翘21.瘿瘤——昆布、海藻、黄药子、半夏、浙贝母22.解暑——香薷、青蒿、藿香、佩兰、滑石、金银花23.热痹——黄柏、防己、秦艽、桑枝、苍术、薏苡仁、木通、丹参、牛膝、地龙三、特殊煮法1.后下(芳香类)薄荷、生大黄、砂仁、白豆蔻、肉桂、沉香、番泻叶、钩藤、鱼腥草、青蒿2.先煎(贝壳、矿石类药物)水牛角、生石膏、生磁石、珍珠母、龙骨、石决明、龟板、鳖甲、牡蛎、代赭石、附子、川乌、自然铜3.冲服芒硝、竹沥、琥珀(沉香粉)4.泡服番泻叶5.不入煎剂雷丸(蛋白酶)、琥珀、芦荟、朱砂、牛黄、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合香、蟾蜍)6.只外用,不内服升药、炉甘石、土荆皮7.入丸散麝香、冰片、苏合香、蟾酥、朱砂、牛黄、琥珀、芦荟、巴豆、马钱子、雷丸、羚羊角、血竭、甘遂、雄黄、硫黄、砒石、鹤草芽、青黛8.包煎车前子(成熟种子)、海金沙(成熟孢子)、蒲黄(花粉)、五灵脂(粪便)、(枇杷叶)、(飞)滑石、旋覆花、葶苈子、赤石脂、辛夷9.不宜久煎——钩藤10.另煎兑服——羚羊角、人参、西洋参11.烊化兑服——阿胶12.制霜内服——巴豆13.醋制——甘遂14.焗服——肉桂中药学表格一、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解表药,又谓发表药。
中药名称大全及归类表

中药名称大全及归类表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中药的名称繁多,根据其来源、性质和功效等不同特点,可以进行分类。
下面是一份中药名称大全及归类表,供大家参考。
一、根据来源分类1. 动物类中药:麝香、牛黄、熊胆、蜂蜜等。
2. 植物类中药:人参、黄芪、当归、枸杞等。
3. 矿物类中药:雄黄、朱砂、硫磺、石膏等。
4. 矿物植物类中药:珍珠、龙骨、牡蛎、海螺等。
二、根据性质分类1. 寒性中药:生地黄、菊花、薄荷、竹叶等。
2. 凉性中药:石决明、薏苡仁、藕节、莲子心等。
3. 温性中药:附子、肉桂、干姜、大枣等。
4. 热性中药:大黄、黄连、川芎、白芍等。
5. 平性中药:白术、茯苓、山药、白芷等。
三、根据功效分类1. 补益类中药:人参、黄精、枸杞子、党参等。
2. 清热类中药:金银花、连翘、薄荷、板蓝根等。
3. 祛湿类中药:独活、藁本、白术、茯苓等。
4. 止血类中药:血余炭、蒲黄、三七、地榆等。
5. 安神类中药:黄连、黄柏、酸枣仁、远志等。
6. 止咳类中药:川贝母、杏仁、百部、桔梗等。
7. 活血化瘀类中药:红花、桃仁、赤芍、当归等。
8. 利水消肿类中药:车前子、茯苓、猪苓、泽泻等。
四、根据用途分类1. 药食同源类中药:枸杞、山药、莲子、黑木耳等。
2. 药食分离类中药:人参、黄芪、当归、党参等。
3. 外用类中药:黄连、黄柏、白芷、薄荷等。
4. 内服类中药:人参、黄精、枸杞子、党参等。
以上仅是中药名称大全及归类表的一部分,中药的种类繁多,每种中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应用范围。
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自身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中药,并遵循医生的建议和用药指导。
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不仅在中国广泛应用,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和研究。
希望通过这份中药名称大全及归类表,能够增加大家对中药的了解,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
396种常见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太难得了!很长,收藏慢慢看(一)

396种常见中药功效大全一览表,太难得了!很长,收藏慢慢看(一)最好的医生,就是我们自己,因为没人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身体。
中医药是中国的瑰宝,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可以用它们来对付百病,我们更可以将其用在食疗之中,调养自己的身体。
396味中药功效表1.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2. 桂枝发表解肌、温通经脉、通阳化气3.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4.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5.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6.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7.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8.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9. 白芷散风解表、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痒10. 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11.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12.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13.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14.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15.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16.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17. 蝉蜕疏散风热、开音、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18.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19.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20. 葛根发表解肌、解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21.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22.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23.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24. 淡豆豉解表、除烦25.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26.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凉血止血+27. 石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敛生肌28.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29. 天花粉清热生津、清肺润燥、消肿排脓30. 栀子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31. 夏枯草清肝火明目、散结消肿、降血压32.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33.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34.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35.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36.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37.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38.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39.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40.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41. 玄参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润肠42.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43.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清肝火44.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45. 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消斑、清心定惊46.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47. 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利尿48.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通淋49.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50. 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51.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52. 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53.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54.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55.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56.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定惊57. 蚤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息风定惊58.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59. 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60.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61. 土茯苓解毒、利湿、通利关节62. 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63.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64. 红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通络65. 白花蛇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66. 野菊花清热解毒、疏风平肝67. 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68. 紫花地清热解毒、凉血消肿69. 金荞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70. 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71. 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72. 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73. 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74. 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75. 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利水消肿+76. 青蒿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77. 地骨皮退虚热、凉血止血、清肺降火、生津78. 白薇退虚热、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解毒疗疮79.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解热毒80. 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81.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祛瘀82. 芒硝泻下、清热、软坚、回乳(外用)83. 芦荟泻下、清肝、杀虫84. 番泻叶泻热通便、消积健胃85. 火麻仁润肠通便86.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87. 甘遂泻下逐饮、消肿散结88. 巴豆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疮去腐89. 京大戟泻下逐饮、消肿散结90. 红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91.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92.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用杀虫疗疮93. 千金子泻水逐饮、破血消癥+94. 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95.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96.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97. 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98. 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99. 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100.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中药种类及名称大全

中药种类及名称大全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中药种类及名称。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种类及其名称。
一、根茎类1. 人参:东北人参、延胡索、党参、五味子等。
2. 黄芪:西洋参、半夏、桑白皮、黄连等。
3. 茯苓:茯苓、梨、白术、炒白芍等。
4. 当归:川芎、川芎、赤芍、黄芩等。
5. 防风:青蒿、山柰、大黄、车前草等。
二、叶类1. 菊花:菊花、铁光莲、枸杞、风信子等。
2. 荷叶:荷叶、玫瑰花、姜黄、薄荷等。
3. 茶叶:绿茶、普洱茶、红茶、铁观音等。
4. 薄荷:薄荷、香茶菜、香蕉、白茅根等。
5. 桑叶:桑叶、红苋菜、槐花、桑寄生等。
三、花类1. 金银花:金银花、薰衣草、玫瑰花、连翘等。
2. 丹参花:丹参花、紫苏、菊花、薤白等。
3. 玫瑰花:玫瑰花、菊花、迎春花、红花等。
4. 橙花:橙花、香豌豆、玫瑰花、芦荟等。
5. 紫苏花:紫苏花、黄芩、茺蔚子、六一茶等。
四、果实类1. 枸杞子:枸杞子、红枣、龙眼、山楂等。
2. 菠萝蜜:菠萝蜜、猕猴桃、火龙果、草莓等。
3. 枇杷:枇杷、柿子、蔓荆子、木香等。
4. 苹果:苹果、柚子、柠檬、葱头等。
5. 丝瓜蒌蒂:丝瓜蒌蒂、番石榴、藕片、山楂等。
五、树皮类1. 桃仁:桃仁、三七、南糖、山楂等。
2. 榆皮:榆皮、当归、槐花、乌梢蛇等。
3. 白杨皮:白杨皮、鳖甲、断片、地肤子等。
4. 楸树皮:楸树皮、乌梅、甘草、红豆杉等。
5. 银杏皮:银杏皮、千年健、黄莲等。
六、动物类1. 鹿茸:鹿茸、鹿角胶、鹿角片、鹿管等。
2. 珍珠:珍珠、蛤蚧、海马、翅膀等。
3. 虫草花:虫草花、虫草虫草虫草、虫草草虫等。
4. 麝香:麝香、龟板、猪肝、犬肾等。
5. 龟板:龟板、虫豸、鱼尾、蛤壳等。
七、其他类1. 人工合成:复方七叶皂苷、西药、中药牙膏、白芷等。
2. 宝石药石:翡翠、琉璃、金矿、珍珠母等。
3. 合成植物:复方总黄酮、山甲、人参片、灵芝等。
4. 食品药食同源:鸡肉、鱼肉、鸭肉、猪肝等。
中药分类大全

中药分类大全中药分类大全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附药:紫苏梗)、生姜(附药:生姜皮、生姜汁)、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2、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附药:葛花)、淡豆豉(附药:大豆黄卷)、浮萍、木贼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夜明砂、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乌蛇胆、猪胆汁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颗针、马尾连、椿皮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附药: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红藤)、败酱草(附药:墓头回)、射干、山豆根(附药:北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附药:绿豆衣)、蚤休、马鞭草、雪胆、三丫苦、木芙蓉叶、半枝莲、铁苋、橄榄、余甘子、朱砂根、土牛膝、肿节风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附药:紫草茸)、水牛角、溪黄草5、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三、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2、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乌柏根皮3、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四、祛风湿药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附药:草乌)、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附药: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枫香脂、雪莲花、雷公藤、徐长卿、独一味、闹羊花、两面针、八角枫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附药:天山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虎骨五、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附药:厚朴花)、砂仁(附药:砂仁壳)、白豆蔻(附药:豆蔻壳)、草豆蔻、草果六、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附药:茯苓皮、茯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附药:冬瓜子)、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荠菜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附药:车前草)、滑石、木通(附药:川木通、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附药:海金沙藤)、石韦、冬葵子、灯芯草、萆薢3、利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积雪草、溪黄草七、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附药:八角茴香)、丁香(附药:母丁香)、高良姜(红豆蔻)、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山柰八、理气药陈皮(附药: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青皮、枳实(附药:枳壳)、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玫瑰花、绿萼梅、娑罗子、薤白、天仙藤、大腹皮、甘松、九香虫、刀豆、柿蒂、八月札九、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稻芽(附药:谷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隔山消、阿魏十、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附药:槐角)、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羊蹄、景天三七2、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3、化瘀止血药:三七(附药:菊叶三七、景天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血余炭4、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紫珠、百草霜、棕榈炭、藕节、檵木、花生衣十二、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夏天无、枫香脂、凤仙花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附药:番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水红花子、蜇虫4、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半夏(附药:水半夏)、天南星(附药:胆南星)、禹白附子(附药:关白附)、白芥子、皂荚(附药:皂角刺)、旋覆花(附药:金沸草)、白前、猫爪草2、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猴枣、蔊菜3、止咳平喘药:苦杏仁(附药:甜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附药:银杏叶)、矮地茶、洋金花、华山参、罗汉果、满山红、胡颓子叶十四、安神药1、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附药:龙齿)、琥珀、珍珠2、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灵芝、缬草、首乌藤、合欢皮(附药:合欢花)、远志、夜交藤十五、平肝息风药1、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紫贝齿、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生铁落、穞豆衣2、息风止痉药:羚羊角(附药:山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附药:密环菌)、地龙、全蝎、蜈蚣、僵蚕(附药:僵蛹、雄蚕蛾)十六、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和香、石菖蒲、安息香十七、补虚药1、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蜂蜜2、补阳药:鹿茸(附药: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车(附药:脐带)、淫羊藿(仙灵脾)、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葫芦巴、韭菜子、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附药:黄狗肾)、海马、哈蟆油、羊红膻、胡桃肉、雄蚕蛾3、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楮实子4、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鳖甲、银耳、燕窝、鱼鰾胶十八、收涩药1、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附药:小麦)、糯稻根须2、敛肺止咳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3、涩肠止泻药: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芡实、莲子(附药:莲须、莲房、莲子心、荷叶、荷梗)4、涩精止遗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刺猬皮5、固崩止带药:海螵蛸、鸡冠花、椿皮十九、涌吐药常山、瓜蒂、胆矾、藜芦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附药:蟾皮)、樟脑、木鳖子、土荆皮、蜂房、大蒜、大风子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配伍禁忌十八反: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白芍)。
中药材分类大全

中药材分类大全•棕榈根中药棕榈根为棕榈科植物棕榈的根•甘蔗中药甘蔗为禾本科植物甘蔗的茎秆•木椒根中药木椒根为樟科植物木姜子的根•五叶泡中药五叶泡为蔷薇科植物蛇泡筋的根•白前中药白前为柳叶白前或芫花叶白前的根及根茎•红毛叶马蹄香中药红毛叶马蹄香为植物红毛叶马蹄香的根果实类•葛谷中药葛谷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种子•青葙子中药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赤小豆中药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益智仁中药益智仁为姜科植物益智的果实•山茱萸中药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果实•吕宋楸毛中药吕宋楸毛为粗糠柴的果实的腺毛及毛茸全草类•娘娘菜中药娘娘菜为石竹科植物薄蒴草的全草•粘毛鼠尾草中药粘毛鼠尾草为唇形科植物粘毛鼠尾草的全草•蚯疽草中药蚯疽草为菊科植物鱼眼草的全草•四季春中药四季春为木犀科植物四季春的全株•禾叶墨斛中药禾叶墨斛为兰科植物禾叶毛兰的全草•铁轴草中药铁轴草为唇形科植物铁轴草的全草叶类•黄麻叶中药黄麻叶为椴树科植物黄麻的叶•芦竹箨中药芦竹箨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箨叶•芦莉草叶中药芦莉草叶为爵床科植物双翅爵床的叶•芦荟花中药芦荟花为百合科植物斑纹芦荟的叶•庐山石韦中药庐山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庐山石韦的叶•豆梨中药豆梨为蔷薇科植物豆梨的叶枝根花类•黄屈花中药黄屈花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的花枝•龙眼花中药龙眼花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花•龙船花中药龙船花为药茜草科植物龙船花的花•刺玫花中药刺玫花为蔷薇科植物山刺玫的花•慈竹花中药慈竹花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花•泡桐花中药泡桐花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酮的花皮类•麻风树中药麻风树为属植物麻风树的树皮和叶•紫荆根皮中药紫荆根皮为豆科植物紫荆的根皮•元宝槭中药元宝槭为槭树科植物元宝槭的根皮•西瓜子壳中药西瓜子壳为葫芦科植物西瓜的种皮•白枪杆中药白枪杆为木犀科植物白枪杆的根皮•龙眼树皮中药龙眼树皮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树皮藤木类•甜瓜茎中药甜瓜茎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茎藤•猕猴桃藤中药猕猴桃藤为植物猕猴桃的藤或藤中的汁液•铁藤中药铁藤为豆科巴豆藤属植物铁藤的根或藤•椋子木中药椋子木为山茱萸科植物木来木的心材•羽叶丁香中药羽叶丁香为木犀科植物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小花酸藤子中药小花酸藤子为植物小花酸藤子的根及老藤菌藻类•鸟巢菌中药鸟巢菌为隆纹黑蛋巢菌的子实体•竹荪中药竹荪为鬼笔科真菌竹荪的子实体•变色红菇中药变色红菇为真菌全缘红菇的子实体•粗腿羊肚菜中药粗腿羊肚菜为马鞍菌科粗腿羊肚菜的子实体•沼泽念珠藻中药沼泽念珠藻为植物沼泽念珠藻的藻体•树头发中药树头发为真菌钻顶羽瑚菌的子实体树脂类•血竭中药血竭为植物麒麟竭果实和藤茎中的树脂•杉木油中药杉木油为杉科植物杉的木材所沥出的油脂•李树胶中药李树胶为蔷薇科植物李的树脂•松油中药松油为松科植物马尾松木材中的油树脂•柏脂中药柏脂为植物侧柏树干经燃烧后分泌的树脂•阿魏中药阿魏为伞形科植物阿魏等分泌的树脂动物类•黄羊油中药黄羊油为牛科动物黄羊的脂肪•豪猪千中药豪猪千为啮齿目豪猪科动物豪猪的长毛•蝼蛄虾中药蝼蛄虾为动物大蝼蛄虾的全体•乌鸦肉中药乌鸦肉为鸦科大嘴乌鸦或秃鼻乌鸦的肉•蝮蛇蜕皮中药蝮蛇蜕皮为蝮蛇科动物蝮蛇的蜕皮•牛黄中药牛黄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昆虫类•八节毛中药八节毛为动物函馆锉石鳖的全虫•留师蜜中药留师蜜为木蜂科动物竹蜂等所酿造的蜜•蜣螂中药蜣螂为金龟子科动物屎壳螂的全虫•洋虫中药洋虫为拟步虫科动物洋虫的全虫•蜜蜂子中药蜜蜂子为动物中华蜜蜂等的未成熟幼虫•五倍子内虫中药五倍子内虫为昆虫角倍蚜在虫瘿中的幼虫矿物类•紫铜矿中药紫铜矿为硫化物类矿物斑铜矿的矿石•硫黄中药硫黄为矿物自然硫经炼制升华的结晶体•黄矾中药黄矾为硫酸盐类矿物黄矾的矿石•白石英中药白石英为氧化物类矿物石英的矿石•浮石中药浮石为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形成的多孔状石块•铅霜中药铅霜为用铅加工制成的醋酸铅其它类•饴糖中药饴糖为用高梁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露蜂房中药露蜂房为昆虫黄星长脚黄蜂的巢•董棕粉中药董棕粉为短穗鱼尾葵的髓部加工后的淀粉•百药煎中药百药煎为五倍子同茶叶等经发酵制成的块状物•黄桷浆中药黄桷浆为桑科植物黄葛树的乳汁•龙骨中药龙骨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等的骨胳的化石•刺海松中药刺海松为藻类绿藻门刺海松的叶状体•龙齿中药龙齿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等的牙齿的化石•霞天曲中药霞天曲为半夏等药和霞天膏制成的曲剂•柳屑中药柳屑为杨柳科植物垂柳茎枝蛀孔中的蛀屑•桄榔面中药桄榔面为棕榈科植物桄榔树干髓部的淀粉•刺竹茹中药刺竹茹为植物车简竹的茎秆刮下的中间层。
500多种药材分类大合集,记住这些你也是老中医了

500多种药材分类大合集,记住这些你也是老中医了28种功效,500多种药材分类大合集,记住这些你也是老中医了目前载入史册的中药材多于1000多种,其中以下500多种中药使用量最大,使用范围最广;人们目前大部分的病症都可以通过这些中药治疗好。
今天扁鹊谷整理500多种中药材,28种功效分类,记住这些你也是老中医了。
辛温解表法辛温解表药:麻黄,蜜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生姜,白芷,紫苏叶,葱白,香薷,辛夷,藁本,鹅不食草,炒苍耳子。
辛凉解表药:薄荷,牛蒡子,炒牛蒡子,淡豆鼓,桑叶,菊花,柴胡(北),醋柴胡,葛根,蔓荆子,蝉蜕,升麻,浮萍,木贼,苦丁茶。
清热泻火药:石膏,人参叶,知母,盐知母,芦根,天花粉,栀子,炒栀子,栀子炭,蕤仁,密蒙花,青葙子,淡竹叶,夏枯草,寒水石,青果,苇茎,谷精草,连翘心,莲子心,苦瓜,千里光,珠子参,石蟹,荷梗。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盐黄柏,龙胆,苦参,葫芦茶,酒黄芩。
清热凉血药:赤芍,紫草,水牛角,地黄,玄参,牡丹皮。
清热解毒药:金莲花,金荞麦,金银花,忍冬藤,山银花,半边莲,半枝莲,马勃,马齿笕,马鞭草,马兰根,山豆根,白头翁,白花蛇舌草,白蔹。
蒲公英清热解毒药:白鲜皮,木棉花,木芙蓉叶,土牛膝,土茯苓,土大黄,地锦草,地耳草,鱼腥草,车前草,积雪草,垂盆草,凤尾草,败酱草,大血藤,鸡矢藤,拳参,猫人参,毛冬青,板蓝根,绞股蓝,青天葵,青黛,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连翘,人工牛黄,射干,秦皮,火炭母,救必应,岗梅,绵马贯众,蛇莓,重楼,穿心莲,绿豆,九节茶,山慈菇,天葵子,无花果,漏芦,筋骨草,冬凌草,土贝母,蛇莓,蝴蝶果,鬼针草。
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十大功劳叶。
泻下药:大黄,酒大黄,火麻仁,炒火麻仁,郁李仁,炒郁李仁,芒硝,牵牛子,炒牵牛子,番泻叶芦荟,芫花,醋商陆祛风湿药:两头尖,两面针,桑枝,桑寄生,独活,威灵仙,金钱白花蛇,乌梢蛇,蕲蛇,蛇蜕,防己,秦艽,鹿衔草,老鹳草,透骨草,伸筋草,豨莶草,寻骨风,石南藤,金刚藤,海风藤,青风藤,络石藤,宽筋藤,香加皮,五加皮,海桐皮,木瓜,丝瓜络,蚕沙,穿破石,千年健,徐长卿,松针,鹰不泊,黑老虎根,半枫荷,广东王不留行。
中药21个分类

中药21个分类中药21个分类目录。
只简单写了分类,名称及所属科目。
方便简单查阅某一味药的总体归属。
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麻黄科桂枝:樟科肉桂的嫩枝。
紫苏叶:唇形科紫苏梗:唇形科生姜:姜科生姜皮、生姜汁:姜科香薷:唇形科荆芥:唇形科荆芥炭:唇形科防风:伞形科羌活:伞形科白芷:伞形科细辛:马兜铃科藁本:伞形科苍耳子:菊科苍耳草:菊科辛夷:木兰科望春花、玉兰、武当玉兰葱白:百合科胡荽:伞形科西河柳:柽柳科2、发散风热药薄荷:唇形科牛蒡子:菊科蝉蜕:蝉科桑叶:桑科菊花:菊科蔓荆子:马鞭草科柴胡:伞形科升麻:毛茛科葛根:豆科葛花:豆科淡豆豉:豆科大豆黄卷:豆科浮萍:浮萍科木贼:木贼科谷精草:谷精草科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寒水石: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知母:百合科芦根:禾本科天花粉:葫芦科竹叶:禾本科淡竹淡竹叶:禾本科淡竹叶鸭跖草:鸭跖草科栀子:茜草科夏枯草:唇形科决明子:豆科密蒙花:马钱科青葙子:苋科2、清热燥湿药黄芩:唇形科黄连:毛茛科黄柏:芸香科龙胆:龙胆科秦皮:木犀科苦参:豆科白鲜皮:芸香科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忍冬藤、山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连翘:木犀科穿心莲:爵床科大青叶:十字花科板蓝根:十字花科青黛:爵床科贯众:鳞毛蕨科蒲公英:菊科紫花地丁:堇菜科野菊花:菊科重楼:百合科拳参:蓼科漏芦:菊科土茯苓:百合科光叶菝葜鱼腥草:三白草科蕺菜金荞麦:蓼科大血藤:木通科败酱草:败酱科黄花败酱、白花败酱墓头回:败酱科异叶败酱及糙叶败酱射干:鸢尾科山豆根:豆科越南槐北豆根:防己科蝙蝠葛马勃:灰包科青果:橄榄科橄榄西青果:使君子科诃子木蝴蝶:紫葳科白头翁:毛茛科马齿苋:马齿苋科鸦胆子:苦木科地锦草:大戟科半边莲:桔梗科半枝莲:唇形科白花蛇舌草:茜草科山慈菇:兰科熊胆粉:脊椎动物熊科棕熊猪胆粉:猪科动物猪千里光:菊科白蔹:葡萄科四季青:冬青科冬青绿豆:豆科绿豆衣、赤小豆、黑豆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科鲜地黄玄参:玄参科牡丹皮:毛茛科赤芍:毛茛科紫草:紫草科紫草茸:紫胶虫科昆虫紫胶虫胶质物水牛角:牛科动物5、清虚热药青蒿:菊科植物黄花蒿白薇:萝摩科地骨皮:茄科枸杞银柴胡:石竹科胡黄连:玄参科三、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蓼科芒硝: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番泻叶: 豆科芦荟: 百合科2、润下药火麻仁: 桑科大麻郁李仁: 蔷薇科松子仁: 松科乔木红松3、峻下逐水药甘遂: 大戟科京大戟: 大戟科植物大戟红大戟: 茜草科植物芫花: 瑞香科狼毒: 瑞香科商陆: 商陆科牵牛子: 旋花科巴豆霜: 大戟科巴豆千金子: 大戟科植物续随子四、祛风湿药1、祛风寒湿药独活: 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威灵仙: 毛茛科徐长卿: 萝藦科川乌: 毛茛科植物乌头草乌: 毛茛科植物北乌头蕲蛇: 蝰科动物五步蛇金钱白花蛇: 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乌梢蛇: 游蛇科动物蛇蜕: 游蛇科动物木瓜: 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蚕沙: 蚕蛾科昆虫家蚕伸筋草: 石松科植物石松油松节: 松科松花粉: 松科海风藤: 胡椒科植物风藤青风藤: 防己科青藤及毛青藤丁公藤: 旋花科昆明山海棠: 卫矛科路路通: 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穿山龙: 薯蓣科植物穿龙薯蓣2、祛风湿热药秦艽: 龙胆科防己: 防己科植物粉防己桑枝: 桑科豨莶草: 菊科臭梧桐: 马鞭草科植物海州常山海桐皮: 豆科植物刺桐络石藤: 夹竹桃科雷公藤: 卫矛科老鹳草: 牻牛儿苗科丝瓜络: 葫芦科3、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 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桑寄生: 桑寄生科狗脊: 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千年健: 天南星科雪莲花: 菊科天山雪莲: 菊科五、化湿药广藿香: 唇形科佩兰: 菊科苍术: 菊科厚朴: 木兰科厚朴花砂仁: 姜科阳春砂绿壳砂海南砂砂仁壳豆蔻: 姜科豆蔻壳草豆蔻: 姜科草果: 姜科六、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 多孔菌科茯苓皮、茯神薏苡仁: 禾本科猪苓: 多孔菌科泽泻: 泽泻科冬瓜皮: 葫芦科冬瓜子玉米须: 禾本科葫芦: 葫芦科植物瓢瓜香加皮: 萝藦科植物杠柳枳椇子: 鼠李科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 车前科车前草滑石: 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木通: 木通科川木通: 毛茛科通草: 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瞿麦: 石竹科萹蓄: 蓼科地肤子: 藜科海金沙: 海金沙科海金沙藤石韦: 水龙骨科冬葵子: 锦葵科灯心草: 灯心草科萆薢Bìxiè: 薯蓣科3、利湿退黄药茵陈: 菊科金钱草: 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连钱草: 唇形科植物活血丹广金钱草: 豆科江西金钱草: 伞形科植物白毛天胡荽小金钱草: 旋花科植物马蹄金虎杖: 蓼科地耳草: 藤黄科垂盆草: 景天科鸡骨草: 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珍珠草: 大戟科植物叶下珠七、温里药附子: 毛茛科植物乌头干姜: 姜科肉桂: 樟科吴茱萸: 芸香科小茴香: 为伞形科植物茴香八角茴香: 木兰科丁香(公丁香): 桃金娘科丁香花蕾母丁香(鸡舌香): 桃金娘科丁香近成熟果实高良姜:姜科红豆蔻:姜科植物大高良姜花椒:芸香科椒目:芸香科胡椒:胡椒科荜茇bibo:胡椒科荜澄茄:樟科植物山鸡椒八、理气药陈皮:芸香科橘橘红、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芸香科柚)青皮:芸香科橘枳实:芸香科橙幼果枳壳:橙未成熟果实木香:菊科川木香、土木香沉香:瑞香科植物白木香檀香:檀香科川楝子:楝科乌药:樟科荔枝核:无患子科香附:莎草科植物莎草佛手:芸香科香橼:芸香科枸橼或香圆玫瑰花:蔷薇科梅花:蔷薇科娑罗子:七叶树科七叶树薤白:百合科小根蒜或薤大腹皮:棕榈科槟榔甘松:败酱科九香虫:蝽科昆虫刀豆:豆科柿蒂:柿树科九、消食药山楂:蔷薇科山里红或山楂六神曲:辣蓼、青蒿、杏仁等加面粉混合发酵的曲剂建神曲麦芽:禾本科植物大麦稻芽:禾本科植物稻谷芽:禾本科植物粟莱菔子:十字花科植物萝卜鸡内金:雉科动物家鸡十、驱虫药使君子:使君子科苦楝皮:楝科川楝或楝槟榔:棕榈科南瓜子:葫芦科鹤草芽:蔷薇科雷丸:白蘑科鹤虱:菊科天名精或伞形科野胡萝卜榧子:红豆杉科芜荑:榆科大果榆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小蓟:菊科植物刺儿菜大蓟:菊科植物蓟地榆:蔷薇科槐花:豆科槐角:侧柏叶:柏科白茅根:禾本科苎麻根:荨麻科羊蹄:蓼科土大黄:蓼科巴天酸模或皱叶酸模2、化瘀止血药三七:五加科菊叶三七:菊科植物菊三七景天三七:景天科茜草:茜草科蒲黄:香蒲科香蒲花蕊石:变质岩类岩石蛇纹大理岩3、收敛止血药白及:兰科仙鹤草: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紫珠叶: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大叶紫珠:马鞭草科棕榈炭:棕榈科血余炭:人发藕节:睡莲科植物莲4、温经止血药艾叶:菊科炮姜:姜科灶心土:烧木柴或杂草的土灶内底部中心的焦黄土块十二、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延胡索:罂粟科郁金:姜科姜黄:姜科片姜黄:姜科温郁金乳香:橄榄科没药:橄榄科植物地丁树五灵脂:鼯鼠科动物复齿鼯鼠降香:豆科植物降香檀2、活血调经药丹参:唇形科红花:菊科西红花(藏红花、番红花):鸢尾科植物番红花桃仁:蔷薇科益母草:唇形科茺蔚子:唇形科益母草果实泽兰:唇形科植物毛叶地瓜儿苗牛膝:苋科川牛膝、土牛膝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王不留行:石竹科植物麦蓝菜月季花:蔷薇科凌霄花:紫葳科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鳖蠊科昆虫地鳖马钱子:马钱科自然铜: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苏木:豆科骨碎补:水龙骨科植物槲蕨血竭:棕榈科植物麒麟竭刘寄奴:菊科植物奇蒿北刘寄奴:玄参科植物阴行草4、破血消癥药莪术:姜科三棱: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水蛭:水蛭科动物虻虫:虻科昆虫复带虻斑蝥:芫青科昆虫穿山甲:鲮鲤科动物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科半夏曲、水半夏(天南星科植物鞭檐犁头尖)天南星:天南星科胆南星白附子: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关白附: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芥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皂荚:豆科皂角刺:旋覆花:菊科金沸草:菊科旋覆花的地上部分白前:萝摩科猫爪草:为毛茛科植物小毛茛2、清化热痰药川贝母:百合科平贝母、伊贝母浙贝母湖北贝母、土贝母(葫芦科)瓜蒌皮、瓜蒌子竹茹:禾本科竹沥天竺黄前胡:伞形科桔梗:桔梗科胖大海:梧桐科罗汉果:葫芦科海藻:为马尾藻科海蒿子或羊栖菜昆布:海带科黄药子:薯蓣科植物黄独海蛤壳:帘蛤科动物海浮石:胞孔科动物瓦楞子:蚶科动物礞石:变质岩类3、止咳平喘药苦杏仁:蔷薇科植物山杏甜杏仁:蔷薇科植物杏紫苏子:唇形科百部:百部科紫菀wan:菊科款冬花:菊科马兜铃:为马兜铃科青木香(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根)、天仙藤(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地上部分)枇杷叶:蔷薇科桑白皮:桑科桑根皮葶苈子:十字花科植物播娘蒿、独行菜的种子白果:银杏科银杏叶:银杏科矮地茶:紫金牛科植物紫金牛洋金花: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罗十四、安神药1、重镇安神药朱砂: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磁石: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龙骨:古代哺乳动物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龙齿:古代哺乳动物牙齿化石琥珀:古松科松属植物的树脂2、养心安神药酸枣仁:鼠李科柏子仁:柏科植物侧柏灵芝:多孔菌科首乌藤:蓼科植物何首乌合欢皮:豆科合欢花远志:远志科十五、平肝息风药1、平抑肝阳药石决明:鲍科动物珍珠母:蚌科动物牡蛎:牡蛎科动物紫贝齿:宝贝科动物代赭石: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刺蒺藜:蒺藜科植物蒺藜罗布麻叶:夹竹桃科2、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科动物山羊角:牛科动物青羊牛黄:牛科动物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珍珠:珍珠贝科动物钩藤:茜草科天麻:兰科密环菌:白蘑科真菌假蜜环菌地龙:钜蚓科动物全蝎:钳蝎科动物蜈蚣:蜈蚣科动物僵蚕:蚕蛾科昆虫僵蛹(蚕蛾科昆虫家蚕蛾)、雄蚕蛾(蚕蛾科昆虫家蚕蛾)十六、开窍药麝香:鹿科动物人工麝香冰片: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苏合香:金缕梅科安息香:安息香科植物白花树石菖蒲:天南星科九节菖蒲: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十七、补虚药1、补气药人参:五加科红参(人参蒸制)、人参叶西洋参:五加科党参:桔梗科明党参:伞形科太子参:石竹科植物孩儿参黄芪:豆科红芪: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白术:菊科山药:薯蓣科植物薯蓣白扁豆:豆科扁豆衣、扁豆花甘草:豆科大枣:鼠李科刺五加:五加科绞股蓝:葫芦科红景天:景天科沙棘:胡颓子科饴糖:米、麦、粟或与蜀黍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蜂蜜:蜜蜂科昆虫蜂胶:蜜蜂科昆虫意大利蜜蜂分泌物2、补阳药鹿茸:鹿科动物鹿的幼角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车:人的干燥胎盘脐带淫羊藿:小蘖科巴戟天:茜草科仙茅:石蒜科胡芦巴:豆科杜仲:杜仲科杜仲叶续断:川续断科肉苁蓉:列当科锁阳:锁阳科补骨脂:豆科益智仁:姜科菟丝子:旋花科沙苑子:豆科植物扁茎黄芪蛤蚧:壁虎科动物核桃仁:胡桃科植物胡桃冬虫夏草:麦角菌科韭菜子:百合科阳起石:硅酸盐类矿物焦闪石族透闪石紫石英:氟化物类矿物萤石族萤石海狗肾:海狗科动物黄狗肾(狗鞭):哺乳动物犬科海马:海龙科动物海龙:海龙科动物哈蟆油:蛙科动物3、补血药当归:伞形科熟地黄:玄参科白芍:毛茛科植物芍药阿胶:马科动物驴何首乌:蓼科龙眼肉:无患子科4、补阴药北沙参:伞形科植物珊瑚菜南沙参:桔梗科植物沙参百合:百合科麦冬:百合科天冬:百合科石斛:兰科铁皮石斛玉竹:百合科黄精:百合科枸杞子:茄科墨旱莲:菊科植物鳢肠女贞子:木犀科桑椹:桑科黑芝麻:脂麻科植物脂麻龟甲:龟科动物乌龟龟甲胶鳖甲:为鳖科动物十八、收涩药1、固表止汗药麻黄根:麻黄科浮小麦:禾本科小麦糯稻根:禾本科2、敛肺涩肠药五味子:木兰科乌梅:蔷薇科梅五倍子:漆树科罂粟壳:罂粟科诃he子:使君子科石榴皮:石榴科肉豆蔻:肉豆蔻科赤石脂: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禹余粮: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3、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山茱萸科覆盆子:蔷薇科桑螵蛸:螳螂科昆虫螳螂卵鞘海螵蛸:乌贼科动物乌贼内壳金樱子:蔷薇科莲子:睡莲科莲须(雄蕊)、莲房(花托)、莲子心、荷叶、荷梗、石莲子(老熟)芡实:睡莲科刺猬皮:刺猬科椿皮:苦木科植物臭椿鸡冠花:苋科十九、涌吐药常山:虎耳草科蜀漆(常山嫩枝叶)甜瓜蒂:葫芦科胆矾:三斜晶系胆矾的矿石藜芦:百合科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雄黄: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硫黄: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白矾: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加工提炼皂矾(绿矾):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的矿石蛇床子:伞形科土荆皮:松科植物金钱松木槿皮:锦葵科蜂房:胡蜂科昆虫蜂巢蜂蜡:蜜蜂科昆虫樟脑:樟科蟾酥:蟾蜍科动物蟾皮(蟾蜍科动物)、守宫(壁虎科动物)大蒜:百合科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红粉:红氧化汞轻粉:水银、白矾、食盐等经升华法炼制而成的氯化亚汞水银:自然元素类液态矿物自然汞砒石:矿物砷华的矿石铅丹:纯铅经加工制成的氧化物,也称红丹密陀僧:铅矿石冶炼而成,主含氧化铅炉甘石: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菱锌矿硼砂:天然矿物硼砂经精制而成的结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必须收藏)
中药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若是不加以分类,笼统而学,怕是难以厘清各药之间的关系,也不易掌握各药的效用,影响临床的发挥。
如何快速掌握中药的作用?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若将中药分门别类,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
具体怎么分呢?
现在一般分法比较明朗,大致如下:
1、解表药
具有发散作用,包括疏解风寒、风热、风湿、暑气等外邪犯表。
辛温解表,如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细辛、香薷、白芷、秦艽;辛凉解表,如葛根、柴胡、薄荷、豆豉、豆卷、桑叶、菊花、浮萍、升麻;驱风湿,如威灵仙、白芷、络石藤、五加皮、海风藤等。
2、泻下药
具有通大便作用(包括泻水)。
寒下,如大黄、玄明粉;热下,如巴豆;润下,如麻仁、瓜蒌仁、郁李仁;泻水,如大戟、芫花、甘遂、牵牛子、商陆、葶苈等。
3、理湿药
具有除湿渗利作用。
芳香化湿,如藿香、佩兰、佛手、苍术、厚朴、草果;淡渗,如茯苓、通草、苡仁;利尿,如车前、泽泻、木通、防己、瞿麦、猪苓、萆薢、萹蓄等。
4、祛寒药
具有温中作用(包括回阳)。
温中散寒,如吴萸、丁香、干姜、茴香、乌头;扶阳壮火,如附子、肉桂、益智仁、肉果、巴戟天等。
5、清热药
具有清解内热作用(包括解毒)。
苦寒清热,如黄连、黄芩、黄柏、知母、山栀、龙胆草、连翘、青蒿、夏枯草、丹皮、银花;甘寒清热,如鲜生地、石膏、竹叶、竹茹、天花粉、地骨皮、芦根、茅根;清热解毒,如玄参、犀角、青黛、大青叶、马勃、射干、山豆根、地丁草、板蓝根等。
6、涌吐药
具有催吐作用。
如瓜蒂、藜芦、胆矾等。
7、消化药
具有消食健胃作用。
如神曲、山楂、麦芽、砂仁、蔻仁、莱菔子、鸡内金等。
8、止咳药
具有肃肺作用(包括化痰平喘)。
清肺止咳,如前胡、牛蒡、杏仁、贝母、桔梗、桑白皮、枇杷叶、马兜铃、百合、百部、胖大海;温肺止咳,如白前、旋覆花、紫菀、款冬花;消痰平喘,如胆星、半夏、白芥子、苏子、天竺黄、海浮石、鹅管石、竹沥、海藻、昆布、海蜇等。
9、理气药
具有舒畅气机作用。
行气,如陈皮、乌药、木香、香附、郁金、金铃子、香橼;破气,如枳实、青皮、沉香、厚朴等。
10、理血药
具有和血作用,包括破瘀、止血。
活血,如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五灵脂、延胡、乳香、没药;破瘀,如桃仁、败酱草、益母草、姜黄、刘寄奴、地鳖虫、水蛭、虻虫;止血,如仙鹤草、参三七、蒲黄、白及、槐花、地榆、侧柏叶、茜草、血余炭、大小蓟、棕榈、藕节等。
11、滋补药
具有营养强壮作用(包括补气、补血、温补、清补)。
补气,如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补血,如熟地、首乌、驴皮胶、龙眼肉、当归身、白芍;温补,如鹿茸、苁蓉、菟丝子、蛤蚧、五味子、补骨脂、狗脊、杜仲、续断、海狗肾、鹿角胶、虎骨胶;清补,如沙参、麦冬、石斛、女贞子、龟板、鳖甲、枸杞子、女贞子、天冬等。
12、开窍药
具有醒脑辟秽作用。
如麝香、牛黄、蟾酥、冰片、苏合香、安息香、菖蒲等。
13、镇静药
具有重镇作用,包括息风、安神。
重镇,如磁石、代赭石;息风潜阳,如天麻、钩藤、石决明、牡蛎、羚羊角、玳瑁、蜈蚣、全蝎;安神,如远志、枣仁、柏子仁、龙齿、朱砂、茯神、珠粉等。
14、固涩药
具有收敛作用(包括止汗、固精、制泻)。
止汗,如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固精,如金樱子、芡实、莲须、莲肉、龙骨;制泻,如御米壳、赤石脂、石榴皮、诃子等。
15、驱虫药
具有杀虫作用。
如使君子、芜荑、雷丸、鹤虱、榧子、槟榔、雄黄、苦楝根等。
从上面可以看到中药的丰富,并在治疗上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
我们体会到,药物作用于人体,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为恢复和加强体力,一为驱除病邪。
简单地说,就是扶正和祛邪,也即《内经》所说“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
现在为了便于学习和临证应用,将最繁用的药物结合常见证候,再作如下分述,有应生用或炮制用的亦加注明。
1、扶正类
(1)属于肺者:分肺气虚、肺阴虚。
补肺气:生晒人参、生黄芪、冬虫草、山药。
补肺阴:北沙参、麦冬、川百合。
(2)属于心者:分心血虚、神不安。
补心血:细生地、麦冬、酸枣仁、柏子仁、龙眼肉、红枣、五味子、浮小麦。
安神:龙齿、云茯神(用朱砂拌者为朱茯神)、珍珠粉。
(3)属于肝者:分肝血虚、肝阳上升。
补肝血:当归身、白芍、制首乌、驴皮胶、潼沙苑。
潜阳息风:左牡蛎、生石决、钩藤、天麻、杭菊花、羚羊尖、炙全蝎。
(4)属于脾者:分中气虚、中气下陷。
补中气: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扁豆、饴糖。
升提中气:炙升麻、软柴胡、煨葛根。
(5)属于肾者:分阴虚、阳虚、精关不固、筋骨无力。
补阴:熟地、山萸肉、天冬、菟丝饼、桑椹子、熟女贞、炙鳖甲、龟板、制黄精、紫河车、核桃肉。
补阳:枸杞子、鹿茸、海狗肾、益智仁、鹿角胶、肉桂、熟附片、巴戟肉、锁阳、胡芦巴。
固精:金樱子、煅龙骨、煅牡蛎、莲须、芡实、桑螵蛸。
壮筋骨:炒杜仲、续断、炙虎骨、怀牛膝、炙狗脊、补骨脂、木瓜。
(6)属于肠胃者:分津液虚、消化弱、滑肠、便闭。
养津液:金石斛(用鲜者为鲜石斛)、天花粉、玉竹。
助消化:鸡内金、春砂仁、白蔻仁、炒谷芽。
涩大肠:诃子、御米壳、赤石脂、煨肉果。
通大便:生大黄(亦可用炒大黄)、玄明粉、芦荟、枳实。
润肠:麻仁、瓜蒌仁、郁李仁、淡苁蓉、蜂蜜。
(7)属于膀胱者:分小便短涩、遗尿不禁。
利尿:云茯苓、猪苓、赤苓、车前子、泽泻、冬瓜皮、通草、木通、大腹皮。
通淋:石韦、瞿麦穗、萹蓄草、海金沙、土茯苓。
止遗溺:覆盆子、五味子、蚕茧。
2、祛邪类
(1)属于外邪者:分风热、风寒、暑邪、中寒、风湿痛。
散风热:桑叶、杭菊花、薄荷、清豆卷、淡豆豉、荆芥、防风、葛根、软柴胡、蝉衣、蔓荆子、桔梗。
散风寒:生麻黄(亦可用炙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葱白、生姜、白芷、细辛、藁本、辛夷花。
清暑邪:香薷、藿香、佩兰、荷叶(端午节后中秋节前,一般都用鲜藿香、鲜佩兰、鲜荷叶)、青蒿。
温中祛寒:吴萸、肉桂、干姜、煨姜、炮姜、丁香、川椒、小茴香、乌头。
祛风湿痛:威灵仙、海风藤、络石藤、川乌、草乌、秦艽、桑枝、丝瓜络。
(2)属于热者:分热邪、火邪、血热。
清热:金银花、连翘,生石膏、飞滑石、知母、茅根、芦根(亦可用鲜茅根、鲜芦根)、黑山栀、黄芩、淡竹叶、炒竹茹(亦可用鲜竹叶、鲜竹茹)。
泻火:黄连、黄柏、龙胆草、山豆根、生甘草。
清血热:鲜生地、丹皮、白薇、地骨皮、玄参、犀角、大青叶、板蓝根。
(3)属于湿者:分湿浊、湿热。
化湿:制苍术、厚朴、菖蒲、煨草果、白蔻仁、炒苡仁。
清湿热:萆薢、苦参、饭赤豆、茵陈、白鲜皮、防己。
(4)属于痰者:分热痰、风痰、寒痰、水饮、痰核。
化热痰:炙兜铃、淡竹沥、川贝母、天竺黄、炙桑皮、甜杏仁、地枯萝、枇杷叶(亦可用清炙枇杷叶)、胆星、射干、荸荠、海蜇。
化风痰:炒牛蒡、前胡、苦杏仁、象贝母、苦桔梗、胖大海。
化寒痰:姜半夏、陈皮、炙苏子、煅鹅管石、炙百部、炙紫菀、炙款冬。
逐水饮:葶苈子、制甘遂、黑丑、商陆、蝼蛄、蟋蟀。
消痰核:淡昆布、淡海藻、山慈菇、炙僵蚕、蒲公英。
(5)属于气者:分气郁、气逆。
舒气郁:广郁金、制香附、白蒺藜、路路通、罗子、金铃子、香橼、佛手、枳壳、玫瑰花、青皮、煨木香、乌药、制乳香、炙没药、檀香。
平气逆:沉香、旋覆花、代赭石、煅磁石、蛤蚧尾。
(6)属于血者:分血滞、瘀血、出血。
活血:全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苏木、五灵脂、丹参。
破瘀血:泽兰、益母草、荆三棱、蓬莪术、王不留行、败酱草、桃仁泥、地鳖虫。
止血:参三七、茜草、仙鹤草、侧柏叶、墨旱莲、槐花炭、地榆炭、血余炭、棕榈炭、蒲黄炭、藕节。
(7)属于积者:分虫积、食积。
杀虫:使君肉、芜荑、鹤虱、雷丸、炙百部、槟榔、苦楝根。
消食:六神曲、山楂炭、焦麦芽、炒莱菔子。
依据药物的功能来分类,主要是便于临证。
但必须郑重说明,一种药有多种作用,如果因此而忽视其他方面,将会减低药物的全面效能。
因此,对于每一种药应当全面了解其气味和效能,再抓住其主治重点。
这样,在使用的时候便可左右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