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暨修建性详细规划PPT参考课件
演示文稿专题滨水区设计整理课件

五 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于滨水区的应用
1 评价标准
a 整体性延续性标准 b 可识别性标准 c 亲水 可及性标准 d 开敞 公众性标准
e 安全性标准
2 操作层面
a 整体结构 整体性的城市及区域结构——华盛顿 堪培拉
多样性的用地形态
巴尔的摩
延续的历史文脉
b 开敞空间 延续开敞的空间体系
形式:水域 广场 步行道 街道 绿化 公园 公共设施
“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
省”
——《管子》
初:水域与岸地相接的自然形态 运输 自发集聚而成
2 演化模式
中心外向型 协同发展型 独立组合型 跨越发展型
主从分异型
3 更新机制
叠合
更替
中心外向型
协同发展型
独立组合型
跨越发展型
主从分异型
第3页,共11页。
�城市滨水区规划相关理论资料整理
保护-开发-再开发
三 城 建筑设计
开发空间连续性 衔接过渡 城市公共空间——》居住型社区空间
全面性
开敞面 高层建筑 连贯步行道 防洪堤 码头
传统的延续
传统街区的延续 地方特色和历史背景
第2页,共11页。
�城市滨水区规划相关理论资料整理
四 滨水区城市形态的生成演化
1 历史演化
线形本身可成为城市开发空间系统的有机载体 表现在各种基本形式的转接相承 与城市开放空间互相联结渗透
直接联系或保持视觉的通达 有机地形成一个完整而便捷的系统
含义:空间形态上的开放 社会形态上的开放
第4页,共11页。
�城市滨水区规划相关理论资料整理
亲水多样的人性空间
满足人的行为和心理需要
上海外滩及外滩源建筑调研 PPT课件

外滩建筑
上海总会(中山东一路2号)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六层,底楼高26.9米, 十分引人注目。外观是英国古典主义风格,第三、 四层中间有爱奥尼式列柱,顶层南北两端有塔楼。 墙面装饰和塔楼式样具有巴洛克特征,内装潢由 日本设计师参照日本帝国饭店装饰风格完成,有 “东洋的伦敦”之称。
Page 4
Page 2
外滩建筑
亚西亚大楼(中山东一路1号)
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面为巴洛克式,六、七 层有爱奥尼克双柱,整幢建筑平面呈回字形。 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
亚西亚大楼原址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后来转 让给美商旗昌洋行。1891年旗昌洋行停业,一度 归轮船招商局所有,后又几经易主。1913年由麦 克信恩公司投资,重建了新大楼,故原名为麦克信 恩大楼。1917年,大楼被英商亚西亚石油公司收 购,遂名亚西亚大楼。
Page 5
外滩建筑
北电报公司大楼(中山东一路7号)
是一座文艺复兴式风格的大楼。该建筑注重统一、 对称、稳重,外立面装饰甚为讲究。每层都采用 了古典风格的柱子,或用来承重,或只作为装饰。 窗户四周图形多样,立体感强,近似巴洛克式。 它的黑顶白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不失一 种优雅的感觉。这楼是现在的盘谷银行上海分行, 自1908年建成以来,它已四度易主,最早称为大 北电报公司大楼。后为中国通商银行及长江航运 公司所用。
Page 6
外滩建筑
汇丰大楼
汇丰大楼建筑风格属新古典派希腊式,平面呈方 形,楼高五层,二至四层有六根罗马科林斯式柱, 五楼中间有半圆形希腊式穹顶,高二层,整幢大 楼显得古朴、典雅。大门内有高近20米的穹顶大 厅,上层四周呈八角型,每个方向的壁面及穹顶 均有彩色马赛克镶嵌组成的大型壁画。画面的内 容分别是汇丰银行设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 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八个城市分行的建 筑。主画面是象征该城市的女神。穹顶壁画的内 容是希腊神话中巨大的太阳和月亮,并有太阳神、 谷物神、月神相伴左右。外圈的12个星座分别对 准穹顶下的八幅壁画。仰头看去,壁画五彩缤纷, 雄伟亮丽,令人叹为观止。
上海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

上海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外滩俯瞰图1、规划背景外滩滨水区是上海市最具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区域,同时也是城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之一。
但外滩大部分滨水空间被城市快速机动交通所占用,存在公共活动空间局促、舒适性较差、外滩历史建筑未得到充分展示等问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黄浦江两岸的公共空间和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外滩地区城市公共活动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现有的滨水空间环境亟需改善。
正在建设的外滩地下通道用以疏导过境交通,使地面交通压力得以缓解,进而减少地面车道数量,使外滩地区滨江环境的建设获得更为充分的空间,为改善外滩环境、重塑外滩功能、重现外滩风貌,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为了提升外滩滨水区空间环境品质,迎接世博会的召开,以外滩地下通道的实施为契机,规划对北起苏州河口,南至十六铺水上旅游中心北侧,岸线总长度约1.8公里的外滩滨水区域进行综合改造。
4.7米平台扩建防汛墙坡道总平面图二、规划内容与特点城市设计充分体现上海最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的特征和现代气息,力求最大限度地体现外滩地区的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最大限度地为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公共活动空间,打造上海最经典的滨水景观区域和公共活动中心。
精心设计公共活动空间,最大限度满足大人流量对于公共活动和观景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
外滩是上海市中心最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但受制于交通压力和空间局限,活动舒适度不高。
且每年五一、国庆、元旦等极端高峰日人流量达100万人/日,舒适度极差且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针对大人流活动的特征和需求,规划提出外滩地下通道建成后,将地面车道缩减为4条机动车道加2条备用车道,主要解决公共交通和到发交通,从而大大增加了地面公共活动空间。
外滩人行过街以地面为主。
规划在人行道与防汛空箱之间增设中间高度的平台广场,滨江地区由空箱顶和坡道、活动平台和广场,以及地面人行道形成三条南北向连续贯通的人行通道,疏解高峰时段的南北向人流。
此外,规划对现有防汛空箱顶部平台局部加宽,在主要人流交汇处和重要观景点设置广场,强调广场空间对人流的容纳性,同时提供举办节庆活动的可能,以增加公共活动和观景空间。
《滨水景观设计》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25
二、滨水游憩路设计
• 滨水游憩路是指在城区内外沿江、河、 湖、海、溪流等水系为方便行人而修建 的散步道。滨水游憩路往往是城市中心 交通繁忙、人口密集而景观要求又较高 的路段。
精选课件ppt
26
• 滨水游憩路的设计原则如下:
• 1.河岸线因原有地形高低起伏不平,常 遇到一些台地、斜坡、壕沟,可结合地 形将车行道与滨河游憩路分设在不同的 高度上。
精选课件ppt
7
水体的可接近性
• 亲水是人的天性。留恋与水天之间,徜徉在余 辉之下无疑心旷神怡的大乐事。但很多城市的 滨水区往往面临潮水、洪水的威胁,设有防洪 堤、防洪墙等防洪公共设施。这些设施可采用 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芝加哥湖滨的断面 示意,按淹没周期,分别设置了无建筑的低台 地,允许临时建筑的中间台地和建有永久性建 筑的高台地三个层次,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
精选课件ppt
20
• 2.4 桥下空间 近水的滨水步道穿过桥底的部分是富有诗意的 空间,也可以视为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节点。 由于与水面距离较近,亲水性较强。此外,丰 富的空间变化,使得坚实的桥体和平静的水面 在这里产生对话,使人能够产生出力量与智慧、 激情与凝思、流动与静止、纵深与跨越等联想, 产生出不同的感受。
• 滨水雕塑是城市雕塑的一部分,通常设置于放 大的节点空间,成为小范围区域的中心。具有 较高艺术内涵的滨水雕塑往往比建筑能够传递 出更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样能够产生地 表作用。滨水建筑小品处理的关键在于突出其 富有个性的地标作用,形成线性空间序列中 “点”的点缀效果,小巧、彰显活力应当成为 处理的关键所在,在对人的活动、视觉的引导, 以及传递信息方面,起到更为积极有效的作用。
精选课件ppt
同济:上海北外滩地区地下空间规划页共101页PPT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城市滨水区设计PPT教案

美国的巴尔的摩内港
巴尔的摩内港区更新开发 的构思是:以商业、旅游 业为磁心,吸引游客和本 地顾客,在商业中心周围 布置住宅、旅游和办公楼 。在项目布置上,最接近 水面的是商业(大型购物 中心)、休憩(绿地、广 场)和旅游设施(海洋馆 、战舰展览、游艇中心、 音乐厅)。
滨水空间的现状问题
现状主要问题
城市滨水区设计
会计学
1
滨水空间的发展历程
1. 形成阶段
在城市形成的早期, 临河发展主要是缘于 居民饮用水、农业灌溉以及捕鱼的需要, 滨 水区呈现一种自发性的良性发展态势。依山 傍水, 临水而居, 人与水和谐共生, 关系融洽 是这个时期滨水地区的主要特点。
滨水空间的发展历程
2. 繁荣阶段
商品与市场的发育促进了水运交通的发展, 滨水地区因其交通优势逐渐成为工业和贸易 的聚集区, 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城与水的联系
城与水的联系
2. 二层架空步道
形成跨沿江路的步行桥, 步行桥可与对面 建筑相连接, 形成立体的步行交通系统, 保 持水面景观的自然延续, 而将桥的面积进一 步扩大, 即可形成连接建筑物的平台。
城与水的联系
2. 二层架空步道
保持钱塘江边的三个“城市阳台”特色 ,并与楔型绿地、主轴线沟通形成完整、 连续、层次丰富的步行系统 。 其中主阳台位于城市轴线的端头,宽约 350米,外挑江面80米,两翼阳台上部景 观、地下停车库和之江东路下穿段组成。 城市阳台以大片生态绿化为主,结合硬质 铺装、休闲小品等构成旅游观光、园林艺 术的生态景点,将钱江新城核心区与钱塘 江沿岸互相衬托和有机地结合起来。
滨水空间的发展历程
4. 复兴阶段
20世纪中叶, 随着世界性的产业结构调整, 以商务和游憩活动来复兴城市滨水空间成为 许多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工厂、仓 储业或码头站场曾经占据的滨水空间多具有 空间功能置换的可能性。
滨水景观设计ppt课件

构成景观节点。其原理是利用水体的流动个生,以水泵为动力,将下层河、湖中的水
泵到上层绿地,经过瀑布、溪流、跌水等水景方式再流回下层水体,构成水的自我循
环。这种利用地势高差关系完成动态水景的构建比单纯的防护性驳岸或挡土墙的做法
要科学美观得多,但由于造价和维护等缘由,只适用于部分景观节点,不宜大面积运
用。
2
• 城市滨水区的建立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开发〔development〕、维护〔conservation〕和 再开发〔redevelopment〕三种类型。
3
4
设计要点 • 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可以满足多方面需求的、多目的的设计,要求设
计人员可以全面、综合地提出问题,处理问题。 • 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宽阔的水面,临水造景,运用美学原理和造园艺术
等;邻水侧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 复式的断面构造分成外低内高型、外高内低型、中间高两侧低型等几种。
8
• 竖向设计思索带状景观序列的高低起伏变化,利用地形堆叠和植被配置的变化,在景 观上构成优美多变的林冠线和天际线,构成纵向的节拍与韵律;
• 在横向上,需求在不同的高程安排临水、亲水空间,滨水空间的断面处置要综合思索 水位、水流、潮汛、交通、景观和生态等多方面要求,所以要采取一种多层复式的断 面构造。
干,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
植植被,实行乔灌草相结合,固堤护岸。
15
•
(3)人工自然型驳岸:在自然型护堤的根底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资料,确保大的
上海外滩及外滩源建筑调研 PPT课件

上海外滩源
外滩源”位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东起黄浦江、西至四川中路、 北抵苏州河、南面滇池路,占地16.4公顷。
“外滩源”不等同于“外滩”, 外滩源位于苏州河、 黄浦江交汇处。 在时间上, 外滩源拥有外滩地区最早建成的一批历史建筑; 在空间 上, 是外滩的起点。 独特的地理位置、 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使其 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外滩的源头, 成为外滩——这个上海“皇冠”上 的一颗“明珠”。 本着“重现风貌, 重塑功能”的开发原则, 该区 域作为上海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风貌区之一, 开发过程不同于一般的 旧区改造, 而是尽力发掘历史建筑的潜在人文价值, 恢复和保留街 区的古典风貌。 对于历史建筑的改造, 遵循“保护中开发、 开发中 保护”的原则, 通过功能重整及设施更新, 以适应现代生活需求, 力图将“古旧”变成“经典”。
Page 3
外滩建筑
上海总会(中山东一路2号)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共六层,底楼高26.9米, 十分引人注目。外观是英国古典主义风格,第三、 四层中间有爱奥尼式列柱,顶层南北两端有塔楼。 墙面装饰和塔楼式样具有巴洛克特征,内装潢由 日本设计师参照日本帝国饭店装饰风格完成,有 “东洋的伦敦”之称。
Page 4
Page 6
外滩建筑
汇丰大楼
汇丰大楼建筑风格属新古典派希腊式,平面呈方 形,楼高五层,二至四层有六根罗马科林斯式柱, 五楼中间有半圆形希腊式穹顶,高二层,整幢大 楼显得古朴、典雅。大门内有高近20米的穹顶大 厅,上层四周呈八角型,每个方向的壁面及穹顶 均有彩色马赛克镶嵌组成的大型壁画。画面的内 容分别是汇丰银行设在上海、香港、伦敦、巴黎、 纽约、东京、曼谷、加尔各答八个城市分行的建 筑。主画面是象征该城市的女神。穹顶壁画的内 容是希腊神话中巨大的太阳和月亮,并有太阳神、 谷物神、月神相伴左右。外圈的12个星座分别对 准穹顶下的八幅壁画。仰头看去,壁画五彩缤纷, 雄伟亮丽,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