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发射的主要资源卫星的技术参数和主要用途
国内外遥感资源卫星

国内外资源卫星国外主要资源卫星:1.美国资源卫星(Landsat )美国于1961 年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型极轨气象卫星,到70 年代,在气象卫星的基础上研制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陆地―1、2、3)。
这三颗卫星上装有返束光导摄像机和多光谱扫描仪MSS,分别有 3 个和 4 个谱段,分辨率为80m 。
各国从卫星上接收了约45 万幅遥感图像。
80 年代,美国分别发射了第二代试验型地球资源卫星(陆地―4、5)。
卫星在技术上有了较大改进,平台采用新设计的多任务模块,增加了新型的专题绘图仪TM,可通过中继卫星传送数据。
TM 的波谱范围比MSS 大,每个波段范围较窄,因而波谱分辨率比MSS 图像高,其地面分辨率为30m(TM6 的地面分辨率只有120m) 。
陆地―5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现仍在运行。
90 年代,美国又分别发射了第三代资源卫星(陆地―6,7) 。
陆地―6卫星是1993 年发射的,因未能进入轨道而失败。
由于克林顿政府的支持,1999 年发射了陆地―7卫星,以保持地球图像、全球变化的长期连续监测。
该卫星装备了一台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 ,该设备增加了一个15m 分辨率的全色波段,热红外信道的空间分辨率也提高了一倍,达到60m 。
美国资源卫星每景影像对应的实际地面面积均为185km ×185km ,16 天即可覆盖全球一次。
使用15 米分辨率的图像,可用来制作1:10 万的矢量地形图。
2.法国遥感卫星(SPOT)继1986 年以来,法国先后发射了斯波特―1、2、3、4 对地观测卫星。
斯波特―1、2、3 采用832km 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轨道重复周期为26 天。
卫星上装有两台高分辨率可见光相机(HRV) ,可获取10m 分辨率的全遥感图像以及20m 分辨率的三谱段遥感图像。
这些相机有侧视观测能力,可横向摆动27°,卫星还能进行立体观测。
斯波特―4卫星遥感器增加了新的中红外谱段,可用于估测植物水分,增强对植物的分类识别能力,并有助于冰雪探测。
国外相关星载及卫星的系统参数

本报告主要调研了国际上到目前为止所存在的一些星载InSAR系统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各系统的一些技术指标及参数选择。
以下调研系统中,除了TanDEM-X干涉系统之外,其他的星载SAR系统都不是用来专门进行干涉测量使用的,它们基本的任务还是实现二维高分辨成像,因此大多采用的是重复轨道干涉测量模式。
在进行干涉测量之前,首先要估算此次测量的基线数值,如果不满足要求,此次测量数值就不会采用,因此,对于重复轨道干涉测量的基线实际上是针对需要的测高精度筛选出来的。
1、美国Seasat系统1978年6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海洋卫星(SeaSat),在卫星上首次装在了合km的面积进行了测绘,该卫星在空间飞行100天,采用的成孔径雷达,对地球表面1亿2是重复轨道干涉模式,首次从空间获得地球表面雷达干涉测量数据。
ERS-1和ERS-2雷达卫星为欧洲空间局分别于1991年和1995年发射,携带有多种有效载荷,包括侧视合成孔径雷达和风向散射计等装置。
ERS-1和ERS-2雷达卫星构成对同一地面访问时间相差一天的星对,使得两次取得的SAR数据之间的相干性得到了一定保障,采用太阳同步晨昏轨道,该系统采用的是重复轨道干涉模式,卫星编队形式为跟飞。
获得。
3、日本JERS-1系统JERS-1雷达系统是日本于1992年发射升空的,采用太阳同步晨昏轨道,该卫星采用了重复轨道干涉模式,但其轨道控制方式不太理想,在交轨方向的基线分量不如日本之后发射的ALOS卫星。
表3中的基线长度是对JERS-1持续观测四年(1993年—1994年)期间的基线变化范围。
雷达卫星Radarsat除了有一个地面卫星数据接收站外,卫星上还载有磁带记录器,可覆盖全球。
该卫星除陆地及海洋应用外,其还肩负两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一是对南极大陆提供第一个完全的高分辨率卫星覆盖,二是对全球产生多次卫星覆盖。
Radarsat雷达卫星由加拿大于1995年11月4日发射,具有7种模式、25种波束及不同入射角,因而具有多种分辨率、不同幅宽和多种信息特征,使用于全球环境、土地利用和自然资源监测等。
国内外主要光学、sar、高光谱卫星基本参数汇总

国内外主要光学、sar、高光谱卫星基本参数汇总近年来,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纷纷推出了一批能够进行光学、SAR、高光谱等多种观测的卫星。
这些卫星不仅可以满足地球科学、资源环境、国土安全等多种领域的需求,也对军事侦察、海洋监测、气象预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就来汇总一下国内外主要光学、SAR、高光谱卫星的基本参数。
一、光学卫星1. 高分系列卫星中国高分系列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一批高分辨率光学卫星,目前已经推出了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和高分三号,并且未来还将推出高分四号和高分五号。
这些卫星主要用于地面目标监测、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主要参数:高分一号:空间分辨率2米,覆盖宽度15公里,重量约1000千克。
高分二号:空间分辨率0.5米,覆盖宽度16公里,重量约1600千克。
高分三号:空间分辨率0.5米,覆盖宽度12.5公里,重量约3000千克。
2. 彩虹四号卫星彩虹四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颗高光谱遥感卫星,主要用于资源环境监测、精准农业等领域。
空间分辨率30米,光谱范围0.4-0.95微米,重量约2000千克。
3. 世界观卫星世界观是欧洲空间局研制的一颗大型光学卫星,主要用于地球科学、自然资源、环境监测等领域。
主要参数:空间分辨率1.5米,覆盖宽度14.3公里,重量约2200千克。
二、SAR卫星1. 高分七号卫星高分七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颗高分辨率SAR卫星,主要用于地球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应急等领域。
主要参数:空间分辨率1米,覆盖宽度10公里,重量约2800千克。
2. TerraSAR-X卫星TerraSAR-X是德国和欧洲航天局合作研制的一颗SAR卫星,主要用于军事侦察、海洋监测、气象预测等领域。
主要参数:空间分辨率1米,覆盖宽度50公里,重量约1230千克。
三、高光谱卫星1. 刘永龙卫星刘永龙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颗高光谱卫星,主要用于资源环境监测、精准农业等领域。
空间分辨率30米,光谱范围0.4-1.04微米,重量约470千克。
资源卫星参数

资源一号02C卫星
资源一号02C卫星(简称ZY-1 02C)于2011年12月22日成功发射。
ZY-1 02C卫星重约2100公斤,设计寿命3年,搭载有全色多光谱相机和全色高分辨率相机,主要任务是获取全色和多光谱图像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
02C星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配置的10米分辨率P/MS多光谱相机是我国民用遥感卫星中最高分辨率的多光谱相机;二是配置的两台2.36米分辨率HR相机使数据的幅宽达到54km,从而使数据覆盖能力大幅增加,使重访周期大大缩短。
资源三号卫星
资源三号卫星于2012年1月9日成功发射。
资源三号卫星重约2650公斤,设计寿命约5年。
该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长期、连续、稳定、快速地获取覆盖全国的高分辨率立体影像和多光谱影像,为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防灾减灾、农林水利、生态环境、城市规划与建设、交通、国家重大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服务。
资源三号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卫星集测绘和资源调查功能于一体。
资源三号上搭载的前、后、正视相机可以获取同一地区三个不同观测角度立体像对,能够提供丰富的三维几何信息,填补了我国立体测图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
遥感卫星二案:国内外主要遥感卫星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遥感卫星是利用人造卫星获取地表自然资源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全球各大国家都在积极发展遥感卫星技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的监测和观测。
本文将介绍国内外主要遥感卫星的基本特点及应用。
一、国内遥感卫星1.资源三号资源三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民用遥感卫星,主要用于自然资源探测、环境遥感、灾害监测等领域。
其空间分辨率能达到2.5米,具备高精度、高分辨率的特点。
资源三号已经成为我国遥感卫星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2.高分卫星高分卫星是我国遥感卫星体系的主力军,主要用于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等领域。
它的空间分辨率为0.5米,可以为工农业生产提供高精度地图数据,提供精确的自然资源探测与遥感数据。
3.系统工程卫星系统工程卫星主要用于环境遥感和自然资源探测,同时还可以为我国的国土安全和军事发展提供支持。
系统工程卫星拥有先进的遥感技术,可以高效地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图像和数据。
二、国外遥感卫星ndsatLandsat是美国发射的第一颗遥感卫星,被誉为遥感卫星之父。
Landsat最初用于监测全球气候和自然资源状况,如今已然成为遥感卫星的代名词。
Landsat可以提供高分辨率和多谱段的遥感图像,可以应用于环境、土地利用、林业和农业等领域。
2.SentinelSentinel遥感卫星是欧洲航天局和欧盟共同发起的一个遥感卫星计划。
Sentinel遥感卫星可以提供全球覆盖的高分辨率图像,用于天气预测、自然灾害监测和资源采集等领域。
3.SPOTSPOT是由法国国家太空研究中心发射的遥感卫星,主要应用于环境保护、林业、农业等领域。
SPOT拥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大的数量谱段,可以提供更加精细的遥感图像,提高遥感数据的质量。
三、遥感卫星应用遥感卫星可以应用于自然资源探测、环境遥感、气象预测、城市规划、军事发展等多个领域。
例如,遥感卫星可以监测海洋环境及渔业资源,监测农作物生产情况和农业灾害,探测城市建设和交通规划等。
需要注意的是,遥感卫星应用是一项复杂的技术。
星链卫星技术参数

星链卫星技术参数
星链卫星是一种由中国研制发射的卫星,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
其技术参数包括卫星轨道高度、发射载体、功率输出等方面。
星链卫星的轨道高度一般为地球同步轨道高度,约为36000公里。
这样的高度可以确保卫星的覆盖范围广阔,能够覆盖全球范围内的用户,为用户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
星链卫星通常是由长征系列火箭进行发射。
长征系列火箭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火箭,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
通过长征系列火箭进行发射,可以将星链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确保卫星的正常运行。
星链卫星的功率输出是衡量卫星性能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常情况下,星链卫星的功率输出较大,可以确保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可以提供稳定的通信服务。
高功率输出还可以提高卫星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除了上述参数外,星链卫星还具有其他一些技术参数,如卫星重量、载荷类型、通信频段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和设计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旨在使星链卫星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稳定、高效的卫星通信服务。
总的来说,星链卫星技术参数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轨道高度、发射载体、功率输出等,这些参数的选择和设计都是为了确保卫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服务。
通过不断优化和提升技术参数,星链卫星将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推动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发射时间、用途和意义

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发射时间、用途和意义我国人造卫星的种类环绕地球飞行并在空间轨道运行一圈以上的无人航天器。
简称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之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
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到1992年底中国共发射33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在人类发射的数千颗人造卫星中,90%以上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的卫星,称为应用卫星。
此外,还有科学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应用卫星按其用途可分为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通信卫星、天文卫星、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
人造卫星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
专用系统是指与卫星所执行的任务直接有关的系统,也称为有效载荷。
应用卫星的专用系统按卫星的各种用途包括:通信转发器,遥感器,导航设备等。
科学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空间物理探测、天文探测等仪器。
技术试验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的试验设备。
保障系统是指保障卫星和专用系统在空间正常工作的系统,也称为服务系统。
主要有结构系统、电源系统、热控制系统、姿态控制和轨道控制系统、无线电测控系统等。
对于返回卫星,则还有返回着陆系统。
人造卫星的运动轨道取决于卫星的任务要求,区分为低轨道、中高轨道、地球同步轨道、地球静止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大椭圆轨道和极轨道。
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速度快,低轨道和中高轨道卫星一天可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不受领土、领空和地理条件限制,视野广阔。
能迅速与地面进行信息交换、包括地面信息的转发,也可获取地球的大量遥感信息,一张地球资源卫星图片所遥感的面积可达几万平方千米。
在卫星轨道高度达到35800千米,并沿地球赤道上空与地球自转同一方向飞行时,卫星绕地球旋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完全相同,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此卫星在地球上看来是静止地挂在高空,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简称静止卫星,这种卫星可实现卫星与地面站之间的不间断的信息交换,并大大简化地面站的设备。
中国卫星系列介绍及应用

中国卫星系列介绍及应用中国卫星系列介绍及应用中国自一九七0年四月二十四日成功研制并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至今,已在民用领域初步形成了遥感、通信广播、气象、科学探测与技术实验、地球资源和导航定位等六大卫星系列。
中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目前,各系列卫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民用领域卫星系列(1)“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
此系列包括三种不同类型的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即“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甲”试验通信卫星和“东方红三号”通信广播卫星。
中国这一系列至今共发射了十颗卫星,为通信、广播、水利、交通、教育等部门提供了各种服务。
其中东方红一号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的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卫星轨道的近地点高度是436KM,远地点高度为2384km,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的平面夹角为68.5°,绕地球一圈需要114min。
卫星质量为173kg,用20.009MHz的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
“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后,星上各种仪器实际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了设计要求,“东方红”乐音装置和短波发射机连续工作了28天,取得了大量工程遥测参数,为后来卫星设计和研制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依据和经验。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打下了极为坚实的根基,带动了中国航天工业的兴起,使中国的航天技术与世界航天技术前沿保持同步,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
到2000年为止,中国共发射了三代通信卫星。
第一代通信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2颗通信卫星和1986年2月1日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实用型通信广播卫星。
第二代通信卫星是1988年3月7日、1988年12月22日、1990年2月4日和1991年11月28日发射的载有4台C波段转发器的东方红二号甲通信卫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国内外发射的主要资源卫星的技术参数和主要用途
Landsat陆地资源卫星
Landsat系列卫星已连续观测地球达30年,目前只有1984年发射的Landsat-5和1999年发射的Landsat-7仍在运行,主要用来拍摄陆地遥感图像,涵盖了植物土壤生物等等。
LandSat- 8携带OLI(陆地成像仪)和TIRS(热红外传感器),TIRS收集地球两个热区地带的热量流失,以了解特别是美国西部干旱地区所观测地带水分消耗。
Landsat-5、Landsat-7主要参数
Landsat-5波谱范围及相应的地面分辨率
Landsat-7波谱范围及相应的地面分辨率:
SPOT卫星
SPOT系统从1986年开始迄今成功发射了SPOT-1、SPOT-2、SPOT-4、SPOT-5,主要用途是为制图和地球资源开发建立档案库和一个世界范围内可以利用的数据库;通过重复观测以改进对植被类型的识别和产量预报试验;为了进行图像判释和绘制1/250000比例尺的平面图以及按1/100000和1/50000的比例尺进行地图更新,建立感兴趣地区的立体像对档案库;在空中检验多任务飞行平台和线阵照相机。
SPOT主要参数SPOT波谱范围
SPOT-5搭载探测器的分辨率和视场
日本JER-1卫星
JER-1被用于国土调查、农林渔业、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
星上传感器为SAR。
JER-1主要参数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又称资源卫星一号)是我国的第一颗数字传输型资源卫星,星上三种遥感相机可昼夜观察地球,利用高码速率数传系统将获取的数据传输回地球地面接受站。
卫星设置多光谱观察、对地观察范围大、数据信息收集快,并宏观、直观,特别有利于动态和快速观察地球地面信息,兼有SPOT-1和Landsat -4的主要功能。
CBERS-1主要参数
CBERS-1 传感器及波谱范围
QuickBird卫星
QuickBird卫星是美国DigitalGlobeg公司于2001年10月18日发射成功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空间分辨率达到了0.61米,是目前全球最高分辨率商业卫星,该卫星数据将对政府决策、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测绘、土地等提供巨大的参考和决策价值,可在农作物估产、灾害防治、农业规划等多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
QuickBird主要参数
IKONOS卫星
IKONOS是美国Space imaging公司1999年9月24日发射升空的世界第一颗高分辨率商用卫星。
可以部分代替航空遥感,广泛用于城市、港口、土地、森林、环境和灾害调查;用于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数据库的建设、更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IKONOS卫星数据的推广应用有利推广全球遥感应用的发展。
IKONOS主要参数
RadarSat-2
RadarSat-2是一颗搭载C波段传感器的高分辨率商用雷达卫星。
主要用于洪水监测、地质灾害监测、溢油监测;农作物分类、农作物长势监测及估产;地物提取、变化监测、地图制图;森林分类、林业资源评估与监测;土壤湿度监测、沼泽地识别;海冰类型识别、冰川监测;岩性构造。
RadarSat-2主要参数
RadarSat-2分辨率
ERS卫星
主要参数:轨道高度:780公里,轨道倾角:100.465°,半长轴:7153.135公里,飞行周期:100.465分钟,每天运行轨道数:14 -1/3,降交点的当地太阳时:10:30,空间分辨率:方位方向<30米,距离方向<26.3米,幅宽:100公里。
ERS卫星携带有多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和风向散射计等装置,采用微波遥感技术来获取全天候与全天时的图象,雷达地面分辨率可达30m。
IRS卫星
印度Cartosat-1(IRS-P5)卫星Cartosat-1号卫星,搭载两个分辨率为2.5 米的全色传感器,连续推扫,形成同轨立体像对,数据主要用于地形图制图、数字高程建模、地籍制图以及资源
调查等。
OrbView-3卫星
OrbView-3提供1米分辩率的全色影像和4米分辩率的多光谱影像。
1米分辩率的影像能够清晰的看到地面上的房屋,汽车和停机坪上的飞机,并能生成高精度的电子地图和三维飞行场景。
4米多光谱影像提供成像方式彩色和近红外波段的信息,可以从高空中更深入的刻画城
GeoEye卫星
2008年8月由美国政府发射发射一颗迄今技术最先进、分辨率最高的商业对地成像卫星—,该卫星不仅能以0.41米全色分辨率和1.65米多谱段分辨率搜集图像,还能以3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