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抢盐事件

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抢盐事件
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抢盐事件

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抢盐事件

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抢盐事件

抢购屡见不鲜,不外乎三个原因

1 、科学素养太低,常识不彰

且不说核辐射目前对中国根本不是问题。吃碘盐也根本无法防辐射。日本媒体曾报道当地通过服用碘化钾来防辐射,但碘化钾防辐射是在已受到污染时才需要服用,其原理是通过提前摄入碘化钾(即稳定性碘),使得人体甲状腺对碘元素的吸收达到饱和,这样放射性同位素的碘就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了。而服用碘盐无法达到这一效果过量摄入反而有害。

专家:服用碘盐不能防辐射摄入过量易产生副作用

近日,受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影响,致使全国多地出现食盐抢购潮。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刘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抢购碘盐完全没有必要。

刘超分析,这股抢购风潮缘起于日本媒体曾报道当地通过服用碘化钾来防辐射,而碘盐中正好含碘,所以人们会误认为碘盐可以预防辐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囤积碘盐完全没必要。

对于碘化钾预防辐射的原理,刘超这样解释:服用碘化钾只是针对放射性核素碘131有效,通过提前摄入碘化钾(即稳定性碘),使得人体甲状腺对碘元素的吸收达到饱和,这样放射性同位素的碘就不容易被人体吸收了。

首先,碘化钾是已受到污染时才需要服用。刘超说,环保部门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暂未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影响,并且此次日本核电站爆炸产生的烟云不高,吹散范围不会太大,并且日本是刮西风,指向太平洋方向,中国暂时是安全的。

刘超说,对于受灾区的人群,成年人的推荐服用量为100毫克碘,而每

5克碘盐中仅含有100微克碘(1毫克1000微克),因此服用碘盐并不会起到防辐射的作用,反而摄入过量的盐对人体还会产生副作用。

还有人担心以后买到的盐有可能是受辐射污染的盐。刘超表示,这个也没必要担心,因为自然界本来就存在一定量的辐射,而放射性物质进入太平洋后将会大大稀释,不会影响到未来海盐的质量。(记者赵竹青)

2 、随大流心理,盲目从众

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结果大家也跟着跑,除了第一个人,大家都不知道奔跑的理由。人们有一种从众心理,由此而产生的盲从现象就是羊群效应。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不太了解,没把握的事情,往往随大流。中国文化中也比较推崇这种中庸心理,对待反常现象如同对待鬼神,普遍的态度总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盐慌当头,如此心态之下,贾君鹏他妈怎么会不鼓动他去抢盐?

3 、生存安全感缺乏,信任危机

这些年来,从蒜你狠、豆你玩,到棉花掌、糖高宗,每一个都在我们内心留下了一丝阴霾,随着福岛的一声声爆炸,阴霾质变而成焦虑。然焦虑或不足以成就行动,只要真相到位,大可化解之。不过,直到抢盐风潮持续数日之后的今天,她才姗姗来迟,缺穿着身公文的外衣,以告诫的态度要求国民不必抢购,并保证供应充足,此时,盐之焦虑已向中国内陆蔓延。如果真相能早在焦虑之初及时发布,如果公众看到的真相能以更尊重老百姓感受的方式传递……

4、从各地的新闻报道可知,从谣言的出现,到食盐的抢购,到地方乃至中央出面,到抢购食盐潮平息,再到公安抓造谣传谣滋事者、物价部门严惩哄抬物价者,可以反映出以下

几个问题。

第一:民众从众心理依然存在。一旦有风吹草动,许多人骨子里的从众心理依然会沉渣泛起。至于原因,专家说是因为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导致的一个人受暗示性极强,也有的学者称是因为心理状态比较脆弱。抢盐的原因,无非是缺乏安全感,以及对外部信息的盲从。

第二:我国民众还需要普及科普知识。日本地震、核泄漏,尽管核泄露、核辐射是如此的让人害怕,但是,有点科普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核辐射怎么回跑到中国来呢?东京离福岛200多公里,辐射超标23倍,但也不过是每小时0.809微希弗,而坐飞机是每小时4.25微希弗。中国大陆离福岛最近的部分都有上千公里,虽然放射性元素的扩散与气候和风向等有关,但距离越远浓度越小是肯定的,所以中国大陆普通老百姓该吃吃,该喝喝,该上班上班,其它的都是瞎折腾。

第三:谣言永远止于智者。在日本9级地震后福岛核电站事故正在抢险的大背景,碘盐里有碘,海盐生产也许会受影响,急切间就驱动了普通人。这一代的普通人,没有经历过20世纪60年代末的民防教育,没有多少核防护知识。普通人也难得会去计算,一斤盐里有多少微量碘。只是,别人正买,先买了再说的心理,在那场景下更会像病毒般传染。于是,一个非理性的现象才能如此发生。当大家都关注了,地方和中央出来澄清事件,民众抢购风潮就自然平息了。

其实,抢盐风波也不是首例。1988年大家抢盐,就是怕工资急速缩水,对于涨价的恐惧使人们奋不顾身地投身到抢购行动中去。2003年以及2011年的抢盐,原因更为复杂:一方面是惧怕核辐射或SARS这种我觉得这玩意肯定会要命的陌生事物、另一方面是对外部信息的不信任。先不说核辐射目前是不是个问题,就算问题来了,吃碘盐根本不能有效的防护核辐射,你说抢它有啥用呢?

日本核泄漏情况时刻变化、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完美地满足了谣盐的传播路径,一日之间,红遍全国。事实上,从日本地震开始,我们已经接受了无数的小道消息以及很多毫无诚意的传言,从救援到核泄漏,各个环节都充满了想象力,听说据传成为最流行的词语,这也印证了一个颠扑不灭的真理:在一个谣言化了的故事中,几乎不可能确切地说出根本的事实是什么,或者根本不知道是否有事实根据。

抢盐风潮,谁在造谣?!

千里之外,日本福岛核电站接二连三发生爆炸;我们身边,超市里,一些人恨不得自己长了三头六臂,纷纷抢购食盐。其理由大致有三:其一、加碘食盐吃了抗辐射,其二、海水被污染了以后没盐吃,其三、大家都抢,以后要涨价。目前,这波身边的核爆炸还在持续,甚至并未加碘的酱油等调味品也借势火了一把。

对于稍有常识的人来说,这三条理由的荒谬并不需要多深入的思考即可得出结论:防辐射?食盐里加的那点碘,防辐射效果不值一提,何况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核污染降临中国;海水被污染?有没有证据不说,国内众多井盐大可确保供应;涨价?只要食盐专卖制度有效就没有问题,何况食盐有保质期,买来吃不完岂不更亏?可问题是,这些理性的结论咋就被反理性的谣言挤兑成了浮云?

反理性的谣言能抓住人心,一是缘于人心中潜在的敏感点;二可反衬真相的缺位。这些年来,围绕这吃的东西,从蒜你狠、豆你玩,到棉花掌、糖高宗,诞生了多少哭笑不得的新词?每一个,都在我们内心留下了一丝阴霾,随着福岛的一声声爆炸,阴霾质变而成焦虑。然焦虑或不足以成就行动,只要真相到位,大可化解之。不过,直到抢盐风潮持续数日之后的今天,她才在国内大型门户上姗姗来迟,而迟到的她,却穿上了一身公文的外衣,以告诫的态度要求国民不必抢购,并保证供应充足,此时,盐之焦虑已向中国内陆蔓延。如果真相能早在焦虑之初及时发布,如果公众看到的真相能以更尊重老百姓感受的方式传递,如果真相的揭示能加入群众的互动,还会有这经口口相传而形成的抢盐风潮吗?这一切,考验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